#第七章 养牛场设施与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养牛场设施和设备
本章学习目标:
熟悉牛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特点,奶牛的生产特点,奶牛场场址的选择要求,4的分区和布置,奶牛舍建筑特点、布置形式、奶牛场设施,挤奶中心的布置和挤奶设备;掌握几种常用的青贮设施和青贮设备。
第一节现代奶牛生产的特点
一、牛的生物学特性
(1)耐寒不耐热
(2)反刍和嗳气
(3)食管沟反射:到了成年,食管沟反射消失。
(4)群居性和优势序列
(5)食物特性和消化率
(6)繁殖特性:牛是常年发情的家畜,发育正常的后备母牛在18月龄时就可进行初配。
二、现代奶牛生产的特点
(1)个体产奶量不断提高,奶牛头数趋于减少
(2)奶牛品种单纯化
(3)牛场生产管理向集约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4)奶牛的环境受到重视
第二节奶牛场选址和总平面布局
一、选址要求
奶牛场的场址选择,应根据交通运输、防疫要求,以及能够为奶牛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等因素选择场址。
在建场之前,需要充分考虑空间要求和栋舍间距的要求,国外奶牛场一般要求间距栋舍在12m以上、防雪间距在15m以上、防火间距在25m以上;另外还可能需要更大的空间以保证在机械通风条件下风机的正常通风。
(1)场地要求
奶牛场最好建在地势平坦,干燥,向阳背风,空气流通好,地下水位低,易于排水的平坦地方;土质最好的砂质土壤,透水透气性好;场区需要设置2~5%的排水坡度,用于排水、防涝。
(2)运输要求
运输距离越短越好。
场址应综合考虑鲜奶运输、饲料供应、城市环境的交叉污染、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等影响因素综合考虑。
(3)安全、防疫要求
需要充分考虑防盗、蓄意破坏和故意放火的问题。
牛场离城市过近可能存在交叉污染问题。
要求场址距交通干线不少于200米,离居民点应保持不小于200米的防疫距离,并应注意,奶牛场应建在居民点的下风向。
场址标高应高于贮粪池和污水处理等设施,并将场区建在其上风向。
(4)用水、用电要求
场址附近必须有充足的水源并能保证良好的水质。
(5)风雪控制
充分利用现有树木、建筑、小山坡、干草堆等的防风作用,但同时需要注意不能阻碍夏季的通风和排水。
二、牛场的分区和布置
在奶牛场的建设和规划设计中,必须按照组成牛场各个部门功能的不同,合理进行规划布局。
奶牛场按照功能不同,可以按照以下进行功能分区。
(一)行政管理区
宜设在全场的上风向,一般靠近场部大门,以利对外联系及防疫。
(二)生产区
生产区是奶牛场的主体部分。
生产区的主体是牛舍,包括公牛舍、成年乳牛舍、产牛舍、育成牛舍、青年牛舍、犊牛舍等,以及挤奶厅和奶品处理间等。
奶牛场的主要生产建筑,应根据其互相联系,结合现场条件,考虑光照、风向等环境因素,进行合理布置。
其中成年乳牛舍常成为奶牛场的主要建筑群,数量最多。
因犊牛容易感染疫病,故要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
产牛舍和病牛舍是排菌集中的场所,需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向,并离其他牛舍有一定的距离要求。
(三)生产辅助区
生产辅助区包括饲料加工车间、兽医室、配电房、锅炉房等,一般设在奶牛场的下风向。
饲料库和饲料加工间应靠近场部大门,并有直接道路对外联系。
兽医室要和人工授精室靠近,但不宜合建。
奶牛场生产辅助区也要设置一定面积,用来布置干草堆场和饲料贮放场等,在青贮料贮存季节,还要有一定的加工场地。
生产辅助区和生产区有道路相连,但要注意消毒防疫。
三、总平面布置的几种形式
牛舍布置根据奶牛场规模和地形条件决定,常见的奶牛场总平面布置均采用行列式排法。
根据奶牛场的规模和地形条件又有单列式、双列式和多列式等多种布置形式。
每幢牛舍独立成为一个单元,有利于防疫隔离。
行列式布置中应避免饲料,牛奶运输道路和粪道交叉。
(一)单列式
单列式奶牛场的净道(饲料道)和污道(粪便道)分别设置在牛舍的两侧,分工明确、不会产生交叉。
单列式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奶牛场。
(二)双列式
这种排列形式饲料道和粪便运输道明显缩短,但要避免交叉。
如采用集中挤奶时,容易组织奶牛到挤奶厅去的行走路线。
(三)多列式
这种形式的特点是,饲料道和粪便道分工不够明确。
但当挤奶厅设在奶牛舍的一侧时,有利于牛场的防疫卫生。
适用于较大规模的奶牛场。
成年乳牛舍的舍和舍之间的间距一般大于30米,成年乳牛舍和产牛舍的距离要求大于60米。
牛舍向阳的一边常设置运动场,运动场四周可种树冠大的乔木,夏日遮阳,但冬季不能遮挡光线。
第三节奶牛舍建筑
一、牛舍建筑特点
目前,国内牛舍的跨度一般在12m以内,能满足通风、采光和温度要求的结构形式很多。
按结构材料分有木屋架、钢屋架和钢筋混凝土屋架结构等;按结构形式分有人字形、拱形屋架结构等。
二、牛舍建筑
(一)成乳牛舍
成乳牛舍是奶牛场建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环境的要求相对也较高。
成乳牛舍在奶牛场中占的比例最大,而且直接关系到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水平。
拴系、散栏成乳牛舍的平面形式可以牛床排列形式来进行分类,基本有以下几种:
1.单列式:这种牛舍的跨度较小,造价低,通风好,散热快,但散热面积也大,适用于做成开敞式建筑。
2.双列式:其平面又分为对尾式和对头式。
对尾式,优点是挤奶、清粪都可集中在牛舍中间,合用一条通道,占地面积较小,操作比较简单。
而且还便于饲养员对奶牛生殖器官疾病发生的观察。
对防止牛呼吸道疾病的传染有利。
对头式,其优点是便于奶牛出入。
饲料运送线路较短,也便于实现饲喂的机械化,同时也易于观察奶牛进食情况。
其缺点是奶牛的尾部对墙,其粪便容易污及墙面,给舍内卫生工作带来不便。
应做1.5米左右高的水泥墙裙。
3.多列式
多列式牛舍也有对头式和对尾式之分,适用于大型牛舍。
由于建筑跨度较大,墙面面积响应减少,比较经济,该排列形式在寒冷地区有利于保温,以及方便于集中使用机械设备等。
由于这种牛舍跨度较宽,自然通风效果较差。
(二)产牛舍
产牛舍是奶牛产犊的专用牛舍,包括产房和保育间。
为了保持全年产奶的均衡,奶牛的产犊应分散在全年进行。
产房要保证有成乳牛10%~13%的床位数。
产牛舍设计要求较高。
奶牛产科疾病较多,而且产期抵抗力差,要求牛舍冬季保温好,夏季通风好,舍内要易于进行清洗和严格消毒。
(三)犊牛舍
犊牛在舍内按月龄分群饲养,一般可采用单栏、犊牛岛、群栏饲养。
1、单栏:0.5~2月龄可在单栏中饲喂。
2、犊牛岛:可以将2月龄以内的犊牛放在犊牛岛内饲养,岛内部铺设厚垫草,外边设置运动场。
3、群栏:2~6月龄犊牛可养于群栏中,舍内和舍外均要有适当的活动场地。
(四)青年牛舍和育成牛舍
这两类牛由于体形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并且在牛床上没有挤奶操作过程,故牛床可小于成乳牛床,因此青年牛舍和育成牛舍比成乳牛舍稍小,通常采用单列或双列对头式饲养。
舍内设施除没有挤奶设备以外,其余都和成乳牛舍大致相同。
(五)公牛舍
公牛舍是单独饲养种公牛的专用牛舍,种公牛体格健壮,一般采用单间拴养,对公牛舍的建筑热工性能要求不高,可采和单列开敞式建筑,地面最好铺木板护蹄,公牛在单独的固定的槽位上喂饲。
(六)病牛舍
病牛舍建筑和乳牛舍相同,是对已经发现有病的奶牛进行观察、诊断、治疗的牛舍,牛舍的出入口处均应设消毒池。
(七)运动场
适当的运动对奶牛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运动场多设在栋舍间的空余地带,四周用栅栏围起来,将牛只散放或拴系其内。
运动场的大小,一般为牛舍面积的2~3倍。
第四节牛场配套设施和设备
一、牛舍设施和设备
一般牛舍内的主要设施有:牛床和拴系设备、喂饲设备、饮水设备、粪便清理设备以及舍外的运动场等其他一些相关设施等。
(一)牛床
牛床必须保证奶牛舒适、安静地休息,保持牛体清洁,便于挤奶操作(舍内挤奶时)并容易打扫。
牛床应有适宜的坡度,通常为1~1.5%。
目前牛床都采用水泥面层,并在后半部划线防滑。
冬季,为降低寒冷对奶牛生产的影响,需要在牛床哂纳感加铺垫物。
最好采用橡胶等材料铺作牛床面层。
1、拴系饲养牛床
2、散栏饲养牛床
(二)拴系设备
拴系设备用来限制牛在床内的活动范围。
拴系设备的形式有软链式、硬关节颈架式/
(三)饲喂设备
奶牛的饲喂设施包括饲料的装运、输送、分配设备以及饲料通道等设施。
常用的饲喂方式有两种:采用单一类型的全日粮配合饲料,即用青贮料和配合饲料调制成混合饲料;在采用舍饲散栏饲养时,大部分精料在挤奶时饲喂,青贮料在运动场或舍内食槽内采食,青、干草一般在运动场上饲喂。
(四)饮水设备
牛场舍内饮水设备包括输送管路和自动饮水器或水槽。
(五)舍内清粪设备
1、清粪通道和粪沟
2、清粪形式及设备
牛舍的清粪形式有机械清粪、水冲清粪、人工清粪。
我国奶牛场多采用人工清粪。
机械清粪中采用的主要设备有连杆刮板式,适于单列牛床;环行链刮板式,适于双列牛床;双翼形推粪板式,适于舍饲散栏饲养牛舍。
二、挤奶中心和挤奶设备
(一)挤奶中心的布置
挤奶厅的位置一般采用下列两种布置形式:
1、挤奶厅设在成乳牛舍区的中央
2、挤奶厅设在多栋成乳牛舍区的一侧
(二)挤奶设备
1、挤奶设备要求
为使挤奶设备不对奶牛产生有害刺激,提高产奶量、减少疾病及减少牛奶污染,对挤奶设备有下列要求。
(1)生理方面要求
(2.)技术方面要求
2、挤奶设备类型
机械挤奶装置按照形式来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提桶式、管道式、挤奶厅式、移动式以及挤奶机器人。
选择哪种类型的挤奶装置,主要由奶牛场的规模和饲养工艺方式决定。
(1)提桶式挤奶装置:主要用于中小型养牛场的拴系牛舍中,由挤奶器和真空装置组成。
(2)管道式挤奶装置:适于中型养牛场的拴系牛舍中。
由一下六部分组成。
真空系统、真空管道、牛奶管道、挤奶杯组、牛奶收集系统和清洗消毒系统。
(3)移动式挤奶装置:适用于奶牛活动范围较大的放牧场挤奶。
(4)挤奶厅式挤奶装置:挤奶厅式挤奶系统适用于专业化的奶牛场,舍饲散放和散栏饲养的奶牛场多采用这种形式。
挤奶厅式挤奶装置主要由固定式挤奶器、牛奶计量器、牛奶输送管道以及喂饲设备、乳房自动清洗和奶杯自动摘卸等系统装置组成。
(三)挤奶厅布置形式
挤奶厅是挤奶中心最重要部分,按不同需求配置不同形式和不同挤奶栏位的挤奶台,每个挤奶栏位上都有挤奶器、牛奶计量器、牛奶输送设备以及洗涤设备等。
常见的挤奶台有下列几种形式。
1.横列式
2.串列式
3.侧进式
4.鱼骨式
5.转盘式
(四)蹄浴
蹄浴池直接设置在奶牛返回通道上,奶牛场可根据实际需要每周进行1~2
次蹄浴。
在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返回通道上设置了蹄浴池,放慢奶牛返回牛舍的速度,因而蹄浴池要尽可能远离挤奶台以减小对其影响。
(2)蹄浴池和返回通道同宽,深15cm,要求至少能盛10cm深的液体。
最小长度220cm,两端设置相应坡度。
(3)为避免大量的牛蹄污物落入蹄浴池内,污染消毒液,可以在蹄浴前让牛只通过清水池。
三、青贮设施和青贮设备
青贮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即采用青贮窖、青贮塔和塑料袋青贮以及地面堆贮,可根据不同的条件和用量选择不同的青贮方法及相应的配套设施。
(一)青贮窖
1.窖址选择
青贮窖应建在离牛舍较近的地方,地势要高燥、易排水,远离水源和粪坑,切忌在低洼处或树阴下建窖,以防漏水、漏气和倒塌。
2.窖形和规格
小型青贮窖顶宽2.0~4.0m,深2.0~3.0m,长3.0~15.0m;大型窖宽10.0~15.0m,深3.0~3.5m,长30.0~50.0m。
3.建窖
土窖壁要光滑,如果利用时间长,最好做成永久性窖。
长方形的窖四角修成弧形,便于青贮料下沉,排除残留空气。
4.青贮窖容积计算和青贮料重
青贮窖的宽、深取决于每日饲喂的青贮量,通常以每日取料的挖进量不少于15cm 为宜。
在宽度和深度确定后,根据青贮需要量,计算出青贮窖的长度,也可根据青贮窖容积和青贮原料容重计算出青贮料重量。
5.装卸设备
青贮窑可以由青饲切碎机在切碎的同时装料,或由青饲料收获机后面的拖车运回自卸装入。
(二)地面堆贮
地面堆贮是一种较为简便的方法。
选择干燥、平坦的地方,最好是水泥地面。
四周用塑料薄膜盖严,也可以在四周垒上矮墙,铺饲料薄膜后再添青料。
一般堆高1.5~2.0m,宽1.5~2.0m,堆长3~5m。
顶部用泥土或重物压紧。
这种形式贮量较少,保存期短,适用于小型养殖规模。
(三)塑料袋贮
采用塑料袋青贮方式有以下优点:投资少,见效快,综合效益高;青贮质量好,粗蛋白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消化率高,适口性好,采食量高,气味芳香;损失浪费极少,霉变损失,流液损失和喂饲损失均大大减少;保存期长,可长达1~2年;不受季节、日晒、降雨和地下水位的影响,可在露天堆放;可集中收割、晾晒,短时间内完成青贮生产;储存方便,取饲方便;节省了建窖费用和维修费用;节省了建窖占用的土地和劳力;节省了上窖劳力;不污染环境;易于运输和商品化。
必要的条件是将青贮原料切短、切细,喷入或装入塑料袋,排尽空气并压紧后扎口即可。
如果无抽气机,应装填紧密,加重物压紧。
四、肉牛场设施和设备
(一)牛床
可以采用水泥抹面,导热性能好,坚固耐用,易于清洗和消毒。
(二)饲槽
饲槽有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设置在牛床前面。
(三)水槽
水槽和饲槽一样是不可缺少的舍内设施,可以采用自动饮水器,也可以采用装有水龙头的水槽。
寒冷地区水槽要求防寒抗冻,必要时冬季可以采用温水。
(四)清粪通道
清粪通道同时也是牛只出入的通道,清粪通道一般需设置一定的坡度,并设置防滑凹槽。
(五)粪尿沟
人工清粪牛舍一般在牛床和通道之间设置粪尿沟,粪尿沟要求不渗漏和壁面光滑。
沟宽30~40厘米,深10~15厘米,纵向排水坡度1~2%。
(六)饲料通道
饲料通道设置在饲槽的前端,一般以高出地面10厘米为宜,宽一般为1.5~2厘米。
(七)运动场
饲养种牛、犊牛的牛舍,应设立运动场。
运动场多设在栋舍间的空余地带,四周用栅栏围起来,将牛只散放或拴系其内。
运动场以三合土地面为宜。
运动场应设立补饲槽和水槽。
育肥牛一般要减少运动,饲喂后拴系到运动场休息,及减少饲料消耗,提高增重。
对繁殖母牛,每天应保证充足的运动量和日光浴。
对于公牛应强制运动,以保证健康。
(八)其他设备
1、管理设备:主要包括刷拭牛体器具、拴系器具、清理畜舍器具、体重测试器具,另外还需要配备耳标、无血去势器、体尺测量器械等。
2、饲料生产和输送设备
肉牛场设备还包括兽医防疫设备、场内外运输设备及公用工程设备等。
第七章复习思考题
1、牛的生物学特性和牛的行为有哪些?
答:牛的生物学特性主要有:(1)耐寒不耐热;(2)反刍和嗳气;(3)食管沟反射;(4)群居性和优势序列;(5)食物特性和消化率;(6)繁殖特性。
牛的行为特征主要有:(1)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味觉、触觉;(2)群体行为,包括交流行为、个体空间的需求、位次、攻击性行为;(3)躺卧行为,包括躺卧时间、躺卧频率和生理节律;躺卧和起立行为(动作);躺卧姿势;躺卧位置和躺卧牛床的选择;(4)运动;(5)采食和饮水,包括吃草和生理节律、舍饲条件下的采食行为、限量饲喂条件下的采食行为、自由采食条件下的采食行为、反刍行为和饮水行为。
2、现代奶牛业生产具有哪些特点?
答:(1)个体产奶量不断提高,奶牛头数趋于减少;(2)奶牛品种单纯化;(3)牛场生产管理向集约化、自动化方向发展;(4)奶牛的环境受到重视。
3、牛舍建筑有什么特点?怎样合理布置牛舍的辅助用房?
答:牛舍应着重注意通风、隔热、降温问题。
南方温暖地区,采用开敞式或半开敞式牛舍,能达到通风、防暑降温目的。
但北方寒冷地区,采用有窗开放型牛舍是合理的。
为便于工人挤奶、喂料和清理粪便,冬季舍温以维持在6~12℃的范围内为宜。
目前,国内牛舍的跨度一般在12m以内,能满足通风、采光和温度要求的结构形式很多。
按结构材料分有木屋架、钢屋架和钢筋混凝土屋架结构等;按结构形式分有人字形、拱形屋架结构等。
传统的奶牛舍一般由饲养间和辅助用房组成。
其中辅助用房包括饲料间、更衣室、机器间、干草房、奶具室和值班室等。
辅助用房通常有以下布置方式:①辅助房间集中在牛舍的一端;②辅助房间设在中间的一侧;③辅助房间设在中间;
④用辅助房间把二栋牛舍组合在一起。
4、牛床在奶牛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答:牛床是奶牛采食(拴系式饲养),挤奶(舍内挤奶)和休息的地方。
在牛舍安排牛床的主要目的,是使奶牛在卧地时,乳房接触在清洁、干燥、松软的床面上,保证奶牛既舒适又清洁。
奶牛一天内在牛床上静卧、休息、反刍的时间约占50%,当它卧下时首先注意的是保护好乳房。
5、常用的挤奶厅布置形式有哪些?选择何种形式的挤奶厅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挤奶厅的位置一般采用下列两种布置形式:①挤奶厅设在成乳牛舍区的中央。
②挤奶厅设在多栋成乳牛舍区的一侧。
常见的挤奶厅有下列几种形式:①横列式:横列式挤奶厅不设挤奶坑道,一般设置6~10个挤奶栏位。
②串列式:串列式挤奶厅一般设置双列2×2~2×5个栏位。
在挤奶栏位中间设挤奶坑道,深0.75m左右,这样挤奶员不必弯腰操作,流水作业方便。
③侧进式:侧进式挤奶厅在地沟两边平行布置挤奶栏位和走道,奶牛可以从每个挤奶栏的后侧门进,挤完奶后从前侧门出。
④鱼骨式:鱼骨式挤奶厅又称斜列式、枞树式挤奶台。
是在前面三种形式的基础上发展来的,用得比较普遍,便于机械化流水作业。
⑤转盘式:转盘式挤奶厅利用转盘转动的环形挤奶台,更有流水生产的特点。
在转盘上设有挤奶位,在挤奶位内有精料补给槽。
在选择何种挤奶厅形式时,应立足于奶牛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牛群规模、奶牛饲养工艺、管理和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资金条件等。
6、试叙述四种青贮方式的特点及使用场合?
答:青贮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即采用青贮窖、青贮塔和塑料袋青贮以及地面堆贮,可根据不同的条件和用量选择不同的青贮方法及相应的配套设施。
①青贮窖:青贮窖是传统的青贮设施,多采用地下式和半地下式两种方式。
地下水位低、土质坚硬地区宜采用半地下式;地下水位高或砂石较多、土层较薄的地区宜采用地上式窖。
每种方式的窖底应距地下水位0.8m以上。
②青贮塔:青贮塔是用钢筋、水泥、砖砌成的永久性建筑物,常呈圆桶形。
一次性投资大,占地少,使用期长,并且青贮饲料养分损失小,适用于大量青贮,便于机械化操作。
③地面堆贮:地面堆贮是一种较为简便的方法。
选择干燥、平坦的地方,最好是水泥地面。
这种形式贮量较少,保存期短,适用于小型养殖规模。
④塑料袋贮:采用塑料袋青贮方式有以下优点:投资少,见效快,综合效益高;青贮质量好,粗蛋白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消化率高,适口性好,采食量高,气味芳香;损失浪费极少,霉变损失,流液损失和喂饲损失均大大减少;保存期长,可长达1~2年;不受季节、日晒、降雨和地下水位的影响,可在露天堆放;可集中收割、晾晒,短时间内完成青贮生产;储存方便,取饲方便;节省了建窖费用和维修费用;节省了建窖占用的土地和劳力;节省了上窖劳力;不污染环境;易于运输和商品化。
是目前国内外正在推行的一种方法,并且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广泛使用。
必要的条件是将青贮原料切短、切细,喷入或装入塑料袋,排尽空气并压紧后扎口即可。
如果无抽气机,应装填紧密,加重物压紧。
7、奶牛场选址应考虑哪几个方面?
答:奶牛场的场址选择,应根据交通运输、防疫要求,以及能够为奶牛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等因素选择场址。
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场地要求:奶牛场最好建在地势平坦,干燥,向阳背风,空气流通好,地下水位低,易于排水的平坦地方;土质最好是砂性土壤,透水透气性好;场区需要设置2%~5%的排水坡度,用于排水、防涝;如在山区建场,宜选在向阳缓坡地带,坡度小于15%,平行等高线布置,切忌在山顶、坡底谷地或风口等地段建场。
②运输要求:场区需要修建在各种天气条件下能够供奶罐车、饲料车、维修人员、兽医等车辆和工作人员通行的道路,需要满足最小道路宽度和转弯半径的要求。
③安全、防疫要求:需要充分考虑防盗、蓄意破坏和故意放火的问题。
④用水、用电要求:需要满足奶牛场内加热、照明、泵、车辆等用电,通过接地尽量减少漂移电压的问题。
另外需要配备备用发电机组以便在断电时使用。
奶牛场的电力系统可以根据当地电力供应情况可以接入三相电。
⑤风雪控制:防风带有助于改变冬天的风向和控制暴雪。
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树木、建筑、小山坡、干草堆等的防风作用,但同时需要注意不能阻碍夏季的通风和排水。
8、在设计蹄浴池时应注意哪几点?
答:蹄浴池在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由于返回通道上设置了蹄浴池,放慢奶牛返回牛舍的速度,因而蹄浴池要尽可能远离挤奶台以减小对其影响。
②蹄浴池和返回通道同宽,深15cm,要求至少能盛10cm深的液体。
最小长度220cm,两端设置相应坡度。
③为避免大量的牛蹄污物落入蹄浴池内,污染消毒液,可以在蹄浴前让牛只通过清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