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课《飞天凌空》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最新10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最新10篇)飞天凌空教学设计一等奖1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作特点。
2.把握新闻特写语言文学性与客观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指导学生熟悉新闻特写语言的特点及运用技巧,为学生写出“新闻味”的作品奠基。
品味学习本篇新闻特写语言之真实美与动人美的有机结合,在客观叙述和少量修饰语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改写对比了解特写,小组探究补白领悟,拓展演练以学助写,比较阅读落实特写。
一、补全消息,温故知新(一)下面这则1982年的消息不完整,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消息的结构和特点,将标题和导语补充完整。
(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
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
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
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
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一三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的动作。
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
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
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
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二)吕伟11岁开始练习跳水,14岁进入国家队,壹五岁获得全国少年冠军,16岁拿下亚运会金牌,许多专业媒体都将“跳水皇后”“跳水女皇”的称号送给了她。
在当时有关吕伟的众多新闻报道中,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飞天”凌空》是很有特色的一篇,学习它作为新闻体裁的独特之处。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一来对前面消息的学习进行训练夯实,二来补充交代了相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三来为后面对新闻特写特点的探究做铺垫。
)二、文题切入,批注美点(一)聚焦文题聊“飞天”“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凌空”是高升到天上或耸立在空中,这一标题用比喻的修辞,把运动员吕伟高台跳水比作飞天凌空,我们能读到哪些信息呢?明确:吕伟跳水如仙女般优美绝伦,也表达了作者对其动作的感叹和赞美。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2、学习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1、品味本文富有层次的描写和清新优美的语言。
2、学习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赛场上,中国健儿奋力拼搏;站在领奖台上,国旗下、金牌旁,国歌声响起,那一刻,耀眼夺目!今天,让我们跟着夏浩然、樊云芳的镜头,走近跳水池畔,欣赏中国跳水姑娘吕伟演绎的1、7秒的神话。
二、介绍相关知识新闻特写,记录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场景,具体描述,生动形象地展现新闻事实。
新闻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
新闻特写主要有事件特写和人物特写,事件特写以写事为主,人物特写以写人为主。
本文是一篇人物特写。
三、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
掠过:lüè屏息:bǐng 翘首:qiáo 悄然:qiǎo 一刹那:chà2、解释词语。
修长:细长、苗条的。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
不迫:不急促。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投影或板书四、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敏锐精细的观察、迅速准确的捕捉以及多种修辞手法,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了我国运动员吕伟夺魁的美妙瞬间。
2、小结。
五、作业朗读课文,体会本文富有层次的描写和清新优美的语言。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测用简炼的词语概括吕伟跳水的分解动作,并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
明确:分解动作:起跳、翻空和入水。
相应的描写:第二自然段起跳;第三自然段腾空;第四自然段入水课件展示二、读课文,品味语言1、(1)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飞天”凌空》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飞天”凌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色记忆”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的重要意义。
2.理解“飞天”文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总结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4.能够正确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文本分析和写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飞天文件文化内涵;课文重点与难点的分析。
教学难点:学生对飞天文件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自主学习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课文《“飞天”凌空》。
2. 教师引导讲解1.教师自我介绍,向学生介绍本课教学内容。
2.教师讲解课文《“飞天”凌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教师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5.教师与学生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 讲解唐诗1.教师讲解唐诗《登高》的背景和含义。
2.让学生品读唐诗,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诗歌内容。
3.让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
4. 阅读试题让学生阅读相关试题,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5. 语言运用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完成文本填空练习。
2.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句子结构,自主构建新的句子。
3.让学生书写或口头表达自己构建的新句子,并与同桌进行交流。
6. 课堂小结1.教师复述课堂重点内容。
2.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任务。
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作业《一棵树的故事》。
2.进行相关试题练习,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全面理解课文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加科学、丰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英语知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背景】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新闻的含义和特点,也已经掌握新闻体裁之一,新闻消息的含义、写法和特点了。
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是本单元介绍的四种新闻体裁中的第二种——新闻特写。
教师不仅可以对比消息和特写的异同,还可以用大量的环境特写和人物特写的,引导学生去发现特写的点在哪里,从而让学生从概念的理解到阅读的体验,最后再到写作的实践,完整地对新闻特写有了一个全面的感知。
【教学目标】1、理解新闻特写的含义和价值;2、掌握本文的写法,制作新闻特写评价量表;3、掌握消息和特写两种体裁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重点: 把握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难点: 把握新闻特写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过程】一、了解体裁1.了解写作背景屏幕显示,学生阅读:《“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
仅540多字的特写。
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2.了解新闻特写屏幕显示,教师讲解:(1)“特写”,作为电影学中的术语时,指电影中拍摄人像的面部、人体的一个局部、一件物品或物品的一个细部的镜头。
(2)新闻特写含义: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3)新闻特写价值:满足读者想进一步了解“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甚至想现场目击“具体情况如何”的需求。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第1篇】《“飞天”凌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2.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3.关注时事新闻,培养读报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难点: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讲读法。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十米跳台运动员:你像一只轻捷的雏燕,驾起矫健的翅膀,凌空一跃,在蓝色的水池上方,划出美丽的曲线,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飞舞的“飞天”,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今天,我们就走近这篇特写,一睹“飞天”女将吕伟的风采。
写作背景:1982年11月,在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是“文革”后中国派选手参加的第一个国际性综合大型运动会,吸引了国内众多媒体的目光。
女子10米高台跳水是中国的优势项目,夺魁不成问题,仅仅写一篇消息通报赛况不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也容易与其他媒体的报道撞车。
于是作者独辟蹊径,采用新闻特写的形式,捕捉、截取新秀吕伟比赛中的几个场景,以动作分解的方式,精雕细刻,徐徐写来,从高、险、难、美四个字上下功夫,再现了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欣赏“飞天”凌空的美丽画面。
段落划分:第一部分(①-④):记者利用特写镜头,重点描绘了吕伟跳水夺冠的一瞬间。
第二部分(⑤-⑧):从侧面描写了外国记者、观众等对吕伟精彩的跳水动作的赞赏。
新课讲解:1.“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的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这段描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动静结合。
以飘浮的白云、飞鸟掠过之动态,与吕伟的“沉静自若”的静态,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衬托出她的“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的特点。
2.“托”字有何表达效果?一个“托”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从而更加表现出吕伟身材的修长、美妙、轻盈的特点,为下文的精彩表现埋下伏笔。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跳水运动的魅力和运动员的拼搏精神。
2.学习并运用描写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和描写方法。
2.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会运用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联想。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生边读边标注生字词,查字典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同学们能找出相关的语句吗?四、课堂讲解1.教师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飞天”凌空》,谁能复述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跳水运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来描述吗?三、写作练习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请同学们以“我的运动瞬间”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表现出运动的精彩瞬间。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写作心得,教师点评。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进行了写作练习,谁能分享一下自己的作文?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跳水运动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启示?你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种拼搏精神?三、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并尝试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描述。
2.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实践活动心得,教师点评。
四、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修改自己的作文,力求更加生动、精彩。
2.阅读课文《“飞天”凌空》,积累好词好句,提高写作水平。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

-在分析新闻特写结构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标题的吸引力和导语的概括性,让学生明白其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词汇时,教师应提供语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新词汇,加深理解和记忆。
2.教学难点
-阅读理解的深化:学生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如体育竞技背后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新闻特写的结构和吕伟的人物形象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新闻特写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抓住细节、如何生动描绘场景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新闻特写的手法进行写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观看体育比赛时,有没有注意过跳水这项运动?”(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跳水运动背后的故事和体育精神。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新闻特写的基本概念。新闻特写是对特定人物或事件的详细报道,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它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事件。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这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新闻特写如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将吕伟夺魁的过程和背后的努力呈现给我们。
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在今天的《“飞天”凌空》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让他们感受“飞天”艺术的美。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教学效果总体上是不错的,但仍有一些地方值得我反思。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飞天”艺术的象征意义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虽然我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了引导,但部分学生似乎仍然难以把握这一概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生动、具体的例子,或者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飞天”艺术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其象征意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践活动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飞天’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培养审美情趣: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艺术和形象描绘,引导学生体验文学之美,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发展思维能力:以课文为载体,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4.加强语言表达:通过学习课文,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培养良好的语感。
5.增强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篇章结构,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前后照应、过渡句等方法组织文章。
举例:分析课文开头、中间、结尾部分的作用,以及段落之间的联系。
(3)品味词语和句子:关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举例:学习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何使句子更具表现力。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一单元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飞天”相关的主题,如“‘飞天’在现实生活中的象征意义”。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凌、韵、翱、翔等。
3.分析课文的结构,探讨作者如何通过描绘“飞天”形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体会课文中运用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通过阅读与理解《“飞天”凌空》,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一单元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一单元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飞天”凌空》的阅读与理解,掌握课文生字词,分析课文的结构与写作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与寓意。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飞天”凌空》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飞天”这一主题非常感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问题。我感到很高兴,因为这样的互动表明他们对语文学习充满了热情。
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学生们关于“飞天”的梦想,成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为后续的教学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了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并通过课文实例进行了展示。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这些修辞手法。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神话传说中的“飞天”文化2. 学习阅读小说《云中漫步》的基本技巧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学重点:1. 学习阅读小说《云中漫步》2. 理解《云中漫步》中的文化内涵3.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教学难点:1. 理解《云中漫步》的主题和意义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教学准备:1. 课本和课后的习题及参考答案2. 黑板和粉笔3. 画板和彩色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前准备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飞天”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飞天”文化。
2. 引导学生讨论神话传说中出现过的“飞天”的形象,如仙人、金蝉等。
3. 导入课文《云中漫步》,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二、学习阅读与分析(20分钟)1. 进行整体阅读,帮助学生抓住主要人物和情节,了解故事的发展。
2. 逐段进行分析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脉络和主题。
3. 分组讨论,学生进行情节分析和人物形象的思考和交流。
4. 教师带领全班进行讨论,总结每个情节的意义和作用。
三、理解与思考(15分钟)1. 向学生提问引导他们对文章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思考,如“为什么主人公想要学会‘飞天’?”、“在小说的结尾,主人公是怎样实现了他的梦想的?”等。
2. 让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并在小组内共享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四、写作练习(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组选择一个小说情节或人物形象进行详细描述和写作。
2. 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和修改,重点关注语言运用和内容的准确性。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总结和点评。
2.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
3. 回答学生的问题,澄清他们的疑惑。
六、布置作业(5分钟)1. 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2.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其他与“飞天”相关的文章或故事,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延伸:1. 邀请一位航空工程师或者飞行员来学校讲解航空知识和飞行技术。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飞天”凌空》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飞天”凌空》教案及知识点一、教学目的1.了解“大美天宫”科技成果展览,了解中国航天的历史和现状,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和探究精神;2.理解科技创新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掌握科技创新的重要性;3.理解文艺作品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认识科技文化的发展;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飞天”描写的艺术形象;5.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飞天”形象的全貌及生动描写;2.能够分析文章中文学和艺术的手法。
教学难点1.能够将科技与文艺结合起来,理解两者互相促进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其他方式呈现“大美天宫”科技成果展览场景,引入本节课的话题,让学生对科技和航天有初步了解。
B. 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2.合作探究主题思想,了解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人生态度;3.教师讲解文中生动描写和语言运用的特点。
C. 分析1.教师讲解科技与文艺之间的关系,辅导学生分析科技创新对文艺发展的推动作用;2.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谈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可采取PPT和其他方式呈现。
D. 输出1.学生通过写作和口头表达,将讨论的内容总结出来;2.选择学生代表分享讨论中的见解;3.学生进行小组作业,创作自己的科技文学作品。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解析1. 教学重点“飞天”描写的生动表现。
文章中,“飞天”形象是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的完美结晶。
描写孙悟空如何飞升天宫,包括他冲上云端、拔山盖世、虎啸龙吟,如闪电般跨越遥远的时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想象力。
孙悟空的飞天梦想和天宫之行,代表了中华民族千年来对美好神仙生活的不懈追求,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教学难点如何将科技与文艺结合起来。
科技和文艺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了文学创作的多样化和发展,同时,文学作品和艺术形象又能够对科技产生积极作用,推动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
五、课后作业1.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科技创新现状以及科技文化的发展;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创作一篇科技文学作品。
《飞天凌空》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飞天凌空》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飞天凌空》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飞天凌空》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认识“飞天凌空”课文的总体内容,学会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
2. 理解“梦想与现实”的关系,认识到实现理想需要不断努力和坚持。
3. 能熟练运用谈论未来的表达方式,并能够设计一份自己的职业规划。
二、教学重难点1. 整体把握“飞天凌空”课文,并分析其与“梦想与现实”主题的关系。
2. 学会谈论未来的表达方式,掌握关于职业规划的表达方法及其相关词汇。
三、教学准备1. 课本、黑板、多媒体PPT及视频等教学资源。
2. 设计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制作职业规划的任务单及相关参考资料。
四、教学过程1. 精讲:通过多媒体PPT向学生介绍《飞天凌空》的结构。
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来了解作品的主旨。
指导学生掌握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让他们能够熟练地谈论未来的职业计划。
2. 练习:根据课文及相关内容,设计一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以检验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帮助他们加深对未来职业规划的理解。
3. 任务:为学生设计一份职业规划的任务单。
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职业及其要求,并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
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及建议,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更好的未来。
五、教学建议1. 多角度解读课文透过知名人士的事迹和“梦想”主题,让学生深刻理解“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启迪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将来的职业规划。
2. 常规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开展职业规划相关的主题讨论、职业探索、职业讲座等,提高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对课后任务单的评估,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学生职业规划任务单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针对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和反馈,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反思教育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系统性工程,与时俱进不仅要是教育部门的需要,也是教师的基本要求。
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关注国家科技发展,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国家的未来贡献力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课文内容的理解: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飞天”凌空》的内涵,包括作者的情感表达、描绘的壮丽场景以及所蕴含的科技梦想。例如,课文中“遨游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这一句话,表达了人类对蓝天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飞天”凌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曾经梦想过自己能像鸟儿一样在蓝天自由翱翔?”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人类对蓝天的向往和飞行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飞天”凌空》如何通过语言艺术表达人类的飞行梦想,以及这个梦想在现代航天科技中的体现。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其次,在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时,我注意到学生们的兴趣明显提高。通过对比、举例等方式,他们逐渐掌握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并在写作练习中尝试运用。但在此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仍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强化。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中,学生们围绕“飞天”梦想与现实中的航天科技展开讨论,提出了许多有趣的观点。我感到欣慰的是,他们在讨论中不仅分享了各自的想法,还学会了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飞天”这一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词语,理解课文的主旨内容。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主题和内容。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词语。
教学难点:1. 学生对“飞天”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2. 学生对课文中一些古文句的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飞天”凌空》的课本及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2. 多媒体课件、幻灯片等教学工具。
3. 学生课前预习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导入生活中“飞天”的一些现象和设备,引发学生思考“飞天”这个词的含义。
二、展示与导学(15分钟)1. 展示飞天的图片或真实文物照片,让学生初步了解飞天的形象和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根据图片或照片,围绕飞天的形象和历史背景,猜测飞天的文化内涵。
三、阅读理解(20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飞天”凌空》。
2. 学生回答课文中的简单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的主旨和重要内容。
四、重点词汇认识(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词语,向学生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2. 学生举例子,运用这些词语造句。
五、课文分析与总结(15分钟)1.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主题和结构。
2. 学生总结课文中的重要观点和观点的表达方式。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飞天的历史故事或传说,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2. 学生讨论,写下自己对飞天的理解和感悟。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2. 学生自我评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扩展:1. 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制作介绍飞天的PPT或视频。
2. 学生可以阅读其他与飞天相关的文物,并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第1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1.了解特写与消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明确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特点。
2.体会本文写作手法上的特色。
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赏析本文动静穿插、清新优美等特色。
一、新课导入在以通信卫星为代表的电子传播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同步看到比赛现场瞬间的景象,那么,文字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呢?下面这篇文章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使用形象的语言精心构筑的现场目击式新闻报道,发挥了文字报道的长处,在当今同电视、摄影记者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了成功。
二、了解新闻特写结合课文后材料《什么是新闻特写》,让学生阅读,教师补充以下内容:★新闻特写的创作方法新闻特写的写作要准确把握其“新”字的属性和本质,努力在“闻”字上挖潜力,不断在“特”字上下工夫,刻苦在“写”字上做文章,是新闻记者和广大业余新闻报道员应努力掌握的最基本的新闻特写的写法,也是原则。
新,是新闻的基本属性,更是新闻特写的特性和本质。
所谓“新”,在新闻特写上应体现所写内容是新近发生的故事,也就是新闻时效性强的事件,不是旧闻和陈年老账。
闻,就是故事、事件、事情,就是内容。
没有故事,新闻特写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要有事件的特色。
要报道出现场所见所闻的新人新事。
新闻特写要有生动的故事性。
讲故事,已经成为当下新闻写作的常用技巧之一。
因为受篇幅简短所限,一篇新闻特写往往精选一两个典型故事,用十分精当的语言叙述出来,辅以设置悬念、制造矛盾冲突和抖包袱等故事表现手法,在增加报道趣味性的同时,不断深化或衬托新闻主题并强化了新闻传播效果。
特,写好新闻特写,首先要有强烈的现场感。
新闻特写最大的“特”,在于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和鲜活的人物对话来再现新闻现场,让受众身临其境,进而达到对报道聚焦的新闻事实感同身受、蕴含的思想观点在思想上、情感上形成强烈共鸣的传播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课《飞天凌空》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本文妙用修辞、动静结合、正面与侧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3.学习运动员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重点)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妙用修辞、动静结合、正面与侧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与步骤:一、情境导入新课图片展示——十米跳台运动员:你像一只轻捷的雏燕,驾起矫健的翅膀,凌空一跃,在蓝色的水池上方,划出美丽的曲线,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飞舞的“飞天”,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今天,我们就走近这篇特写,一睹“飞天”女将吕伟的风采。
二、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这则特写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重点)2.学习本文妙用修辞、动静结合、正面与侧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难点)3.学习运动员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了解背景资料1982年11月,在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是“文革”后中国派选手参加的第一个国际性综合大型运动会,吸引了国内众多媒体的目光。
女子10米高台跳水是中国的优势项目,夺魁不成问题,仅仅写一篇消息通报赛况不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也容易与其他媒体的报道撞车。
于是作者独辟蹊径,采用新闻特写的形式,捕捉、截取新秀吕伟比赛中的几个场景,以动作分解的方式,精雕细刻,徐徐写来,从高、险、难、美四个字上下功夫,再现了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欣赏“飞天”凌空的美丽画面。
四、预习交流检测(一)读一读字音凌( líng )空翘(qiáo )首酷(kù)似屏( bǐng )息敛(liǎn )声眼花缭(liáo ) 乱悄(qiǎo)然(二)写一写字形líng(凌)空líng(绫)子suō(梭)子(三)记一记词义1.悄然:形容寂静无声。
2.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3.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潇洒、洒脱”辨析同:二者都有在言谈举止方面自然而不拘束的意思。
异:“潇洒”可以用于评价具体的人和事,而“洒脱”则用于较为抽象的评价。
例:(1)这个转体空翻的动作完成得非常潇洒。
(2)他这个人比较洒脱,不会在这种问题上过分纠缠。
五、初读感知课文带着问题读课文:导思 1.文章是怎样用特写镜头来写吕伟跳水过程的?(正面描写)导思2.文章描写观众、记者的反应、评价有何作用?(侧面描写)导思3.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何作用?(环境描写)导思4.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报道这则消息的?(美好情感)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
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关键词: 自豪冠军吕伟)圈点要求: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层次结构:第一部分(①-④):记者利用特写镜头,重点描绘了吕伟跳水夺冠的一瞬间。
第二部分(⑤-⑧):从侧面描写了外国记者、观众等对吕伟精彩的跳水动作的赞赏。
六、精读品味1.“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的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这段描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探究后明确:动静结合。
以飘浮的白云、飞鸟掠过之动态,与吕伟的“沉静自若”的静态,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衬托出她的“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的特点。
2.“托”字有何表达效果?探究后明确:一个“托”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从而更加表现出吕伟身材的修长、美妙、轻盈的特点,为下文的精彩表现埋下伏笔。
阅读方法解密: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
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往往是句子中的关键动词、修饰词(形容词、副词)、特殊词(拟声词、颜色词等)或运用修辞、表现手法的词。
答题思路:第一,了解词性、感情色彩,分析修辞、表现手法;第二,结合语境揣摩词语确切含义及效果;第三,体会词语所蕴含的感情。
答题模式:如是动词,按照“……,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特征(情感、形象),表现了……(感情)”的格式回答。
如是形容词、副词,按照“……地描摹人(物)……的特点(情态),反映了人物……的心情(性格)”的格式回答。
3. 品析第四自然段这一细节描写的精彩之处。
探究后明确:记者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
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吕伟整个跳水动作的完美、精彩,令人难忘。
4. 文章除了正面描写跳水的场面以外,还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探究后明确:还写了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印度观众的惊讶,这些都属于侧面描写,衬托出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同时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
【难点探究】记者在撰写本则新闻时,重点采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探究后明确:写法上重点采用了特写镜头。
所谓特写镜头,就是通过敏锐精细观察、迅速准确捕捉以及多种修辞手法,把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典型人、典型事或典型场面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使读者如临其境,如睹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
记者将吕伟最后夺冠的刹那间一连串的跳水动作,用电影分镜头的艺术表现手法,逐一摄下、定格、放大。
将吕伟的“5136”这个高难度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绘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典型的特写镜头。
七、归纳总结(一)探究主旨这是一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全文只有五百多字,却巧妙地捕捉到了跳水冠军吕伟最后夺冠的那一刹那,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夺取冠军时的完美的表现,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表现出了中国运动健儿拼搏奋斗的精神。
(二)归纳艺术特色1.运用比喻的修辞,使文字清新优美。
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激发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
仅一组跳水动作,记者就用了七个比喻,其中既有明喻又有暗喻,如“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像轻盈的、笔直的箭”是明喻,“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是暗喻。
敦煌著名的壁画“飞天”画的是飘飘欲飞的仙女,记者则以“‘飞天’凌空”为题,比喻跳水姑娘如仙女般优美绝伦。
精彩的比喻不但增加了特写的文采,而且使动作更加可视可感。
2.动静穿插自如。
飘浮的白云、掠过的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哧”地插进碧波中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八、拓展延伸知识拓展飞天图片飞天,是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
飞天是民族艺术的一个绚丽形象,提起敦煌,人们就会想到神奇的飞天。
敦煌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
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
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
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
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
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
九、同步练习《“飞天”凌空》同步练习(一)识记积累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凌( )空翘( )首酷( )似屏( )息敛( )声眼花缭( )乱悄()然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她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B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撩乱中反映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
C .如梦初醒的观众用振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D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嬴得了金牌。
3.填上合适的词语。
():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要震聋了。
():抬起头来。
():像刚从梦中醒来。
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好明白过来。
(二)理解与运用4.本文是一篇新闻特写,作者抓住了哪一个瞬间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5.(1)说说你的理解文章开头写白云、飞鸟有什么作用?(2) 文章以“飞天凌空”为题有什么妙处?6.谈谈你的感悟你从作者笔下“飞天凌空”的精彩瞬间感受到了什么?7.(1) 运用比喻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举一例分析。
(2) 作者除了从正面直接描写运动员的瞬间跳水动作,还运用了侧面描写,请对此作分析。
8.请仿照下面的句子,选取某种运动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你看那田径赛场上的运动员,一个个如矫兔般飞离起点,像利箭般冲向终点,引得在场的观众兴奋不已。
【参考答案】1——3略。
4. 抓住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取桂冠的1.7秒来进行细致描述。
5.(1)以白云飘浮、飞鸟掠过之动态,衬托出吕伟的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2) 敦煌壁画中著名的“飞天”是飘飘欲飞的仙女,以“?飞天?凌空”为题,比喻跳水姑娘如仙女般优美绝伦,增加了特写的文采,使动作更加可视可感。
6. 感受到了我国跳水运动员精湛的技术和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
7.(1) 示例:“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将吕伟跳水的速度、动作比作“旋风”“流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跳水速度之快,动作之娴熟、优美。
(2) 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印度观众的“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从侧面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了出来。
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