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十四经络图解》课件
少阳经
2
发于目外眦,出耳后,会头上小陵与督
脉相接,下会颈阔肌上缘,注入颈部。
3
太阴经
4
起于手心,上行沿着前臂内侧,达肘部,
再从肘部到上臂,最后至胸部。
5
厥阴经
6
发于腰部,上行沿着股内侧至肚脐,再
向上抵达胸膜和肺部。
7
阴跷足经
8
起于足小指,上行沿着小腿内侧至膝盖,
再向上穿越股部,至胯下。
对于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 治疗效果、探索生命本质和伦理 道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 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 义。
经络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研究方法 的不断创新和提高,将会有更多 的科学证据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黄帝内经》 • 《伤寒杂病论》 • 《针灸大成》 • 《本草纲目》
对于人们理解生命本质、探 索疾病本质、提高治疗水平、 促进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 作用。
经络学基础知识
经络的定义
一种联系五脏六腑、顺流而下的 通道系统,贯穿全身,维持着机 体的生命活动。
经络的分类
按照经络的走向、内外部联系、 上下部位等不同的特征,分为经 脉、络脉和皮部络脉三类。
经络的特点
循环性、相互联系、运行规律性、 内外贯通性和重要性。
《中医十四经络图解》 PPT课件
探索中医经络,学习十四经络图解,开启身体内部的奥秘之旅。
背景介绍
中医学的起源
源远流长,拥有悠久的历史 和丰富的理论体系,是中华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学的发展
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学派的传 统,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 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 得到证明。
2
发于目外眦,出耳后,会头上小陵与督
脉相接,下会颈阔肌上缘,注入颈部。
3
太阴经
4
起于手心,上行沿着前臂内侧,达肘部,
再从肘部到上臂,最后至胸部。
5
厥阴经
6
发于腰部,上行沿着股内侧至肚脐,再
向上抵达胸膜和肺部。
7
阴跷足经
8
起于足小指,上行沿着小腿内侧至膝盖,
再向上穿越股部,至胯下。
对于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 治疗效果、探索生命本质和伦理 道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 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 义。
经络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研究方法 的不断创新和提高,将会有更多 的科学证据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黄帝内经》 • 《伤寒杂病论》 • 《针灸大成》 • 《本草纲目》
对于人们理解生命本质、探 索疾病本质、提高治疗水平、 促进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 作用。
经络学基础知识
经络的定义
一种联系五脏六腑、顺流而下的 通道系统,贯穿全身,维持着机 体的生命活动。
经络的分类
按照经络的走向、内外部联系、 上下部位等不同的特征,分为经 脉、络脉和皮部络脉三类。
经络的特点
循环性、相互联系、运行规律性、 内外贯通性和重要性。
《中医十四经络图解》 PPT课件
探索中医经络,学习十四经络图解,开启身体内部的奥秘之旅。
背景介绍
中医学的起源
源远流长,拥有悠久的历史 和丰富的理论体系,是中华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学的发展
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学派的传 统,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 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 得到证明。
中医经络完整ppt课件
血压高或低 39
完整版ppt课件
40
手厥阴心包经
时 间:19:00—21:00
(戌时)
起止穴位:起于天池穴,止于
中冲穴 左右各有9个穴位
功 能:可控制心脑血管疾
病
失调时症状:心悸、高血压
完整版ppt课件
41
完整版ppt课件
42
手少阳三焦经
时 间:21:00—23:00
(亥时)
起止穴位:起于关冲穴,止于
失调时症状:胃部不适、乳房不适、
头痛、瘦、肤色黄、腿 痛酸麻、膝盖无力、退 化
完整版ppt课件
29
完整版ppt课件
30
足太阴脾经
时 间:9:00—11:00
(巳时)
起止穴位:起于隐白穴,止于
大包穴 左右各有21个穴位
功 能:调节消化、免疫系
统
失调时症状:免疫力下降、过
敏、拉
完整版ppt课经件 不调
肚子、便秘、月
31
完整版ppt课件
32
手少阴心经
时 间:11:00—13:00 (午时)
起止穴位:起于极泉穴,止于少冲穴
左右各9个穴位
功 能:控制肺的功能
失调时症状:胸闷、消化不良、气管
症状、眼睛干涩、脸部 肌肉充血
完整版ppt课件
33
完整版ppt课件
34
手太阳小肠经
时 间:13:00—15:00 (未时)
完整版ppt课件
64
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 宫,闭口取下关等; 下颌角前上方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 处取颊车; 握拳掌横纹头取后溪; 风市、曲池、列缺……
完整版ppt课件
65
完整版ppt课件
经络ppt精选全文
二、腧穴的分类
1、十四经穴 2、经外奇穴 3、阿是穴
三、腧穴的主治规律
1、近治作用 2、远治作用 3、特殊作用
四、腧穴定位
1、体表解剖标志取穴法, 固定标志 活动标志
2、“骨度”折量定位法 3、手指同身寸法 4、简便取穴法
复习思考题
1、经络系统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2、十二经脉是根据什么来命名的?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4、十二经脉的走向和相接的特点是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阳明—前 少阳—中 太阳—后 太阴—前 厥阴—中 少阴—后
3、十二经脉的走向和相接规律
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
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 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流注次序:
肺、大、胃、脾、心、小肠 膀、肾、包、焦、胆、肝藏
4、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规律
阴经
阳经
什么? 5、十二经脉表里络属关系是什么?
6、经络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7、奇经八脉的组成、特点、生理功
能是什么? 8、正经与奇经的区别? 9、腧穴的定位依据是什么? 10、腧穴是如何分类的? 11、腧穴的主治规律?
“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3、协调阴阳,调节机能平衡 《灵枢.本藏》:“经脉者,所以行气
血而营阴阳,濡筋骨, 利关节者也。”
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灵枢.刺节真邪》:“泻其有余,补其
不足,阴阳平复。”
•病理反应
1、传注病邪 2、反映病候
•指导疾病的诊断
1、辨证归经 头痛 前额部—阳明经 颞侧部—少阳经 后枕部—太阳经 巅顶部—厥阴经 药物归经 白芷 柴胡 羌活
•
部.
• 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
•
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
中医经络学PPT课件
• 经络:是分布全身,运送全身
气血,营养水分,联络脏腑,沟 通上下内外,使人体各部相互 协调,共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 的通路。(类似西医的血液、
淋巴、神经系统的合体。) •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者,径也(大路);经之 支脉旁出者为络(中路)。” 经:路径的意思;络:网络的意 思。
• 经络遍布全身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包含任督二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以及三百六一五络和难以数计的 孙络等等。就好似高速公路、国道、乡道、 村道、小路。 • 由于经络的沟通和联系,使得人体所有的 内脏器官、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胳等 组织紧密地联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古文
《素问·皮部论》说:“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 是百病之始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 开则入客于经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 去,传入子府,凛于肠胃”。
喉肿痛、齿痛,或口角歪(面瘫)鼻流浊涕; 或鼻出血;狂躁;或消谷善饥(消化很好容易 肚子饿)肚子胀满;或膝腹肿痛,胸乳部、腹 股部、下肢外侧、足背、足中趾等多处疼痛 (舌头红、苔厚黄湿热型)
足三里
定位: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 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 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 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 指。
• 脾给胃营造其津液,为十二经脉的根本,属 足太阴经,主血少气旺,每日已时周身气血 注于脾(输送饮食精华、水分营养全身)
• 【临床表现】舌头强硬、舌头痛不能动摇, 厌食,烦心,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心下 急痛、溏泻、黄疸(脾胃湿热型)水肿、不 能卧,身体皆重,便血,子宫脱垂(中气下 陷),足大趾屈伸不灵便。
• 推荐操作:可按摩,可针灸。 孕妇慎用(娠妇可泻不可补, 补即堕胎)
•
气血,营养水分,联络脏腑,沟 通上下内外,使人体各部相互 协调,共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 的通路。(类似西医的血液、
淋巴、神经系统的合体。) •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者,径也(大路);经之 支脉旁出者为络(中路)。” 经:路径的意思;络:网络的意 思。
• 经络遍布全身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包含任督二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以及三百六一五络和难以数计的 孙络等等。就好似高速公路、国道、乡道、 村道、小路。 • 由于经络的沟通和联系,使得人体所有的 内脏器官、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胳等 组织紧密地联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古文
《素问·皮部论》说:“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 是百病之始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 开则入客于经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 去,传入子府,凛于肠胃”。
喉肿痛、齿痛,或口角歪(面瘫)鼻流浊涕; 或鼻出血;狂躁;或消谷善饥(消化很好容易 肚子饿)肚子胀满;或膝腹肿痛,胸乳部、腹 股部、下肢外侧、足背、足中趾等多处疼痛 (舌头红、苔厚黄湿热型)
足三里
定位: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 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 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 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 指。
• 脾给胃营造其津液,为十二经脉的根本,属 足太阴经,主血少气旺,每日已时周身气血 注于脾(输送饮食精华、水分营养全身)
• 【临床表现】舌头强硬、舌头痛不能动摇, 厌食,烦心,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心下 急痛、溏泻、黄疸(脾胃湿热型)水肿、不 能卧,身体皆重,便血,子宫脱垂(中气下 陷),足大趾屈伸不灵便。
• 推荐操作:可按摩,可针灸。 孕妇慎用(娠妇可泻不可补, 补即堕胎)
•
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经络ppt课件
分支2:从掌中分出, 沿无名指出尺侧端,交 于手少阳三焦经。
完整版ppt课件
30
手少阳三焦经
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向上沿 无名指尺侧至手腕背面,上行 前臂外侧尺、桡骨之间,过肘 尖,沿上侧向上至肩部,向前 行入缺盆,布于膻中,散络心 包,穿过膈肌,依次属上中下 三焦。
分支1:从膻中分出,上行 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于 大椎,分开上行到项部,沿耳 后直上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 下经面颊部到目眶下。
表里:彼此之间无表里配合关系
完整版ppt课件
35
(二)、奇经八脉的功能
十二经气血满溢 注入奇经、蓄以备用
调节经
保持气
脉气血 十二经气血不足,奇经气血给以补充
血恒定
冲—— 通行上下前后
督——总督一身之阳经
功
任——总任一身之阴经
统摄气血
能 加强经脉联系 带——约束纵行诸经
协调阴阳
阴阳跷— 主宰一身左右
完整版ppt课件
前——太阴 中——厥阴 后——少阴 前——阳明 中——少阳 后——太阳 7
脏为阴、腑为阳: 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一阳经分别隶属 于一腑,各经以所属脏腑命名。
上为手,下为足:
分布于上肢的经脉——手经 在经脉前冠以“手”“足”
字 分布于下肢的经脉——足经
完整版ppt课件
8
(二)具体名称
系统 络脉 浮 络——浮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孙 络——最细小的络脉
十二经筋——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分布的筋
连属部
肉体系
十二皮部——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部位的反
应区
完整版ppt课件
6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名称分类
十二经脉的名称有一定的意义 (一)命名原则 内为阴、外为阳:
完整版ppt课件
30
手少阳三焦经
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向上沿 无名指尺侧至手腕背面,上行 前臂外侧尺、桡骨之间,过肘 尖,沿上侧向上至肩部,向前 行入缺盆,布于膻中,散络心 包,穿过膈肌,依次属上中下 三焦。
分支1:从膻中分出,上行 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于 大椎,分开上行到项部,沿耳 后直上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 下经面颊部到目眶下。
表里:彼此之间无表里配合关系
完整版ppt课件
35
(二)、奇经八脉的功能
十二经气血满溢 注入奇经、蓄以备用
调节经
保持气
脉气血 十二经气血不足,奇经气血给以补充
血恒定
冲—— 通行上下前后
督——总督一身之阳经
功
任——总任一身之阴经
统摄气血
能 加强经脉联系 带——约束纵行诸经
协调阴阳
阴阳跷— 主宰一身左右
完整版ppt课件
前——太阴 中——厥阴 后——少阴 前——阳明 中——少阳 后——太阳 7
脏为阴、腑为阳: 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一阳经分别隶属 于一腑,各经以所属脏腑命名。
上为手,下为足:
分布于上肢的经脉——手经 在经脉前冠以“手”“足”
字 分布于下肢的经脉——足经
完整版ppt课件
8
(二)具体名称
系统 络脉 浮 络——浮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孙 络——最细小的络脉
十二经筋——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分布的筋
连属部
肉体系
十二皮部——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部位的反
应区
完整版ppt课件
6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名称分类
十二经脉的名称有一定的意义 (一)命名原则 内为阴、外为阳: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课件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分。
十五别络
络脉系统
浮络 孙络
从十二正经及任、督二脉各分出一支别络, 加脾之大络而为十五别络。以加强表里两 经在体表的联系作用。
是循行于体表浅部,且浮而易见的络脉。
是络脉中较细小的分支,是最细小的络脉。
ppt精选版
8
第二节 十二经脉
命名 走向与交接规律 分布规律 表里配合 流注次序 循行部位
十二经脉 十二经别
手三阴经 手三阳经 足三阴经 足三阳经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肾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通是节内 路气,属 。血 脏
运腑 行, 的外 主络 要肢
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有加强表里联系作用。
耳前,经过下关穴,沿发际,到额前。 分支1:从颌下缘分出,下行到人
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 行入缺盆,深入体腔,下行穿过膈肌, 属胃络脾。
直行者: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 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2寸),下行 至腹股沟处的气街。
分支2: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 腹腔内下行至气街,与直行之脉会合, 而后沿大腿之前侧下行,至膝膑,向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缺穴L7) 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LI1 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ppt精选版
24
(二)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
LI1),经过手背行于上肢(外 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 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 GV14),再向前下行入缺盆 (锁骨上窝),进入胸腔络肺, 向下通过膈肌下行至大肠,属大 肠。
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
2024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课件完整版
刮痧 通过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 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 等作用。
注意事项 艾灸和刮痧等操作前需了解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 部位和方法,注意防止烫伤和感染。同时,对于孕妇、心 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谨慎操作。
19
05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2024/1/28
气血流通原理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经络则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 在经络中运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当经络气 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024/1/28
6
02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2024/1/28
7
脏腑功能在经络中体现
2024/1/28
脏腑功能通过经络实现相互联系
小儿消化不良
通过经络刺激,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小儿营养不良。
2024/1/28
产后缺乳
依据经络理论,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刺激乳腺分泌,增加乳汁 量。
22
运动损伤康复中经络应用
肌肉拉伤
运用经络穴位按摩或针灸,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肌肉修复。
韧带扭伤
通过经络治疗,调整关节稳定性,促进韧带修复,缓解疼痛和肿胀。
《中医基础理完论整经版络》ppt课件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 常见穴位分类及其功能解析 • 针灸、拔罐等操作方法介绍 •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 现代科技在经络研究中应用前景展望
2
01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2024/1/28
3
经络定义及作用
注意事项 艾灸和刮痧等操作前需了解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 部位和方法,注意防止烫伤和感染。同时,对于孕妇、心 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谨慎操作。
19
05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2024/1/28
气血流通原理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经络则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 在经络中运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当经络气 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024/1/28
6
02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2024/1/28
7
脏腑功能在经络中体现
2024/1/28
脏腑功能通过经络实现相互联系
小儿消化不良
通过经络刺激,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小儿营养不良。
2024/1/28
产后缺乳
依据经络理论,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刺激乳腺分泌,增加乳汁 量。
22
运动损伤康复中经络应用
肌肉拉伤
运用经络穴位按摩或针灸,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肌肉修复。
韧带扭伤
通过经络治疗,调整关节稳定性,促进韧带修复,缓解疼痛和肿胀。
《中医基础理完论整经版络》ppt课件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 常见穴位分类及其功能解析 • 针灸、拔罐等操作方法介绍 •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 现代科技在经络研究中应用前景展望
2
01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2024/1/28
3
经络定义及作用
《中医经络》PPT课件
二、十二经脉分布规律
2.同名手足阳经交接于头面部(“头为诸阳之会”)
手阳明大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鼻翼旁 目内眦 目外眦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阳胆经
二、十二经脉分布规律
3.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手三阴经分布在上肢内侧,手三阳经分布在上肢外侧, 足三阴经分布在下肢内侧,足三阳经分布在下肢外侧。 其前、中、后的排列是:
分支:从心系分出,挟食道 上行,连于目系
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 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下 (极泉穴:腋窝顶点),沿上 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 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 侧,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 交于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 沿手背尺侧上腕部,循上肢外 侧后缘,过肘部,到肩关节后 面,绕行肩胛部,交肩上后入 大椎穴,再前行入缺盆,深入 体腔,络心,沿食道下行,穿 过膈肌,到达胃部,下行,属 小肠。
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 穴),经过手背行于上肢 (外侧)前缘,上肩,至肩 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 棘突下(大椎穴),再向前 下行入缺盆(锁骨上窝), 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 肌下行至颊,入下齿中, 回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叉于 人中(水沟穴),至对侧鼻翼旁 (迎香穴),交于足阳明胃 经。
络
奇经八脉——冲、任、督、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有统帅、
系
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
统
十五别络——十二经脉各别出一支加任、督二脉和脾之大络,可加强表
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和渗灌气血。
络脉 浮络——分布于人体浅表部位的络脉
孙络——是络脉中最细小的部分
内属于脏腑——同十二经脉直接络属
连属部分
十二条经络及功能详细课堂PPT
42
小贴士
• 心包经是成年人的救命经。为了更好去利 用它,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天泉 穴下四指处(臂正中),虽无穴位,但常 会很痛,这个痛点是个救命点,用拇指按 揉两、三天后,通常会揉出个青包来,等 青包吸收后,心里发憋,难受的感觉就会 减轻了。
43
手少阳三焦经
由手走头,起始于关冲穴,结束
44
20
手少阴心经
• 心经的循行置
21
心经始于极泉穴,结束于少冲穴
治疗疾病
• 治疗心血管病的冠心病、心绞痛、心动过 缓;神经及精神疾病的失眠健忘、神经衰 弱;
22
心经主要的穴位
• 极泉穴 位置腋窝下正中 作用调节心律,探知心血管方面的问题(探知方
法:用拇指去拨动,电麻感到手指即这条经络是通的,拨 动只痛不麻,不传导,就是有淤阻,不痛不麻为心血严重 供血不足) • 少海 位置肘横纹内侧边缘处
38
手厥阴心包经
• 从胸走手 起始于天池穴结 束于中冲穴
39
主治疾病
• 主治心血管近病的心慌、心动过缓、心动 过速;其他的恶心、中暑、休克、小儿中 风、呕吐。
40
主要的穴位
• 天泉 位置腋内横纹、臂中心下2寸 作用胸痛、心悸、突然害怕、心跳很快
• 曲泽 位置肘内横纹中间 作用胸闷、憋气,高血压、头旋晕,胸口发憋
10
足阳明胃经
功能 • 胃主消化,胃为后天之本。
11
足阳明胃经
由头走脚,起始于四百穴,结束于厉兑穴
12
主治疾病 :
• 主治胃肠疾病的小儿腹泻、胃下垂、胃痛、 胃胀;头面疾病的头痛、眼痛、牙痛、面 神经麻痹;其他疾病的白细胞减少症、中 风偏瘫后遗症。
13
胃经主要的穴位
小贴士
• 心包经是成年人的救命经。为了更好去利 用它,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天泉 穴下四指处(臂正中),虽无穴位,但常 会很痛,这个痛点是个救命点,用拇指按 揉两、三天后,通常会揉出个青包来,等 青包吸收后,心里发憋,难受的感觉就会 减轻了。
43
手少阳三焦经
由手走头,起始于关冲穴,结束
44
20
手少阴心经
• 心经的循行置
21
心经始于极泉穴,结束于少冲穴
治疗疾病
• 治疗心血管病的冠心病、心绞痛、心动过 缓;神经及精神疾病的失眠健忘、神经衰 弱;
22
心经主要的穴位
• 极泉穴 位置腋窝下正中 作用调节心律,探知心血管方面的问题(探知方
法:用拇指去拨动,电麻感到手指即这条经络是通的,拨 动只痛不麻,不传导,就是有淤阻,不痛不麻为心血严重 供血不足) • 少海 位置肘横纹内侧边缘处
38
手厥阴心包经
• 从胸走手 起始于天池穴结 束于中冲穴
39
主治疾病
• 主治心血管近病的心慌、心动过缓、心动 过速;其他的恶心、中暑、休克、小儿中 风、呕吐。
40
主要的穴位
• 天泉 位置腋内横纹、臂中心下2寸 作用胸痛、心悸、突然害怕、心跳很快
• 曲泽 位置肘内横纹中间 作用胸闷、憋气,高血压、头旋晕,胸口发憋
10
足阳明胃经
功能 • 胃主消化,胃为后天之本。
11
足阳明胃经
由头走脚,起始于四百穴,结束于厉兑穴
12
主治疾病 :
• 主治胃肠疾病的小儿腹泻、胃下垂、胃痛、 胃胀;头面疾病的头痛、眼痛、牙痛、面 神经麻痹;其他疾病的白细胞减少症、中 风偏瘫后遗症。
13
胃经主要的穴位
经络ppt课件优选全文
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
10 膀胱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
足少阳胆经在躯干分布
足厥阴肝经在躯干分布
足少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足厥阴肝经循行规律性不强。
11
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 腹中线旁开4寸处;
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 腹中线旁开2寸;
18
19
20
十二正经(手三阳)之——手阳明大肠经
1、循行路线
起于食指桡侧商阳穴,从手走头行于上肢 外侧前缘经缺盆、大椎,止于鼻旁迎香穴
2、运行时间:
卯时(5_7点)
3、主要生理功能:
吸收津液 排泄糟粕
21
22
23
大肠干净的四个标准
1、黄 润 2、成 形 3、顺 畅 4、无恶臭
24
十二正经(手三阴)之——手少阴心经
足少阳胆经 23:00-1:00 子鼠 助消化、主决断
足厥阴肝经 1:00-3:00 丑牛 主疏泄、藏血、主谋略
17
十二正经(手三阴)之——手太阴肺经
1、循行
起于胸部中府穴,从胸走手 行于上肢
内侧前缘止于大拇指桡侧少 商穴
2、运行时间:寅时(3-5)
3、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
外合皮毛、开窍于鼻
序号 时辰
1
卯时( 5点至7点 )
2
辰时( 7点至9点 )
3
巳时(9点至11点 )
4
午时(11点至13点)
5
未时(13点至15点)
6
申时(15点至17点)
7
酉时(17点至19点)
8
戌时(19点至21点)
中医---经络ppt课件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指导针灸治疗
• 腧穴的选取——循经取穴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 针灸方法的选用
针灸、按摩、刺血、拔罐、刮痧 • 预防疾病 灸足三里、按摩大椎、灸关元
第二节 腧穴
概念: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 —— 通 “输”—— 输注、转输 穴 —— 孔隙——经气所居之处
中医 经络
一 、经络概论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 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路径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主干,深,里(经络的主体部分)
络:网络 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分支,浅,表。
经脉与络脉的比较
经络系统的基本组成
脏腑 (五官九窍)
足阳明等有联系
故称“十二经之海”
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 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 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颈后会合于督脉。 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跷脉 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 脉会合
调节肢体运动,司 阳跷脉 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 眼睑开合
脉会合
别名 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内经》; 孔穴——《针灸甲乙经》; 穴道——《太平圣惠方》; 腧穴——通称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穴位——俗称
腧穴与经络、脏腑
生理 脏腑化生气血,通过经络运行,输注气血到
腧穴 病理
脏腑气血异常变化通过经络反映于相应的腧 穴部位,疾病的反应点 治疗
刺激腧穴可调理经络气血从而对相应脏腑的 功能活动进行调整,针灸的施治之处
“阿是”的称谓,最早见于唐代《千金方》。
《中医-经络养生-》PPT课件ppt课件精选全文
五味 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 五种滋味。
扁鹊
21
十、经络图片
22
1、经络图片(颈椎病防治)
23
2、经络图片(情绪调节)
24
4、经络图片(静脉曲张防治)
26
5、经络图片(痛经防治)
27
28
7、经络图片(美容)
29
8、经络图片(美容)
30
9、经络图片(祛斑)
31
10、经络图片(更年期保健)
9
内 关——心包经
• [位置]:腕横纹上2寸, 掌长肌腱与桡侧 腕屈肌之间
• [主治]:心痛,心悸, 胸痛,虚烦,胃痛, 呕吐,癫狂,头晕, 肘臂挛急,呃逆, 失眠等
10
迎香
迎香
11
神门
神门
12
7、耳穴图
13
(1) 太阳经 后头痛
百会 风池
百会 风池
天柱
14
(2)
阳明经
攒竹
前头痛
攒竹
合谷
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 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举例 麝香 乌梅 藜芦 独活 茯苓
类别
举例
活血化瘀药
丹参
平肝熄风药
天麻
化痰止咳平喘药 杏仁
拔毒化腐生肌药 蓖麻子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炉甘石
红花
35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主要经营:课件设计,文档制作,网络软件设计、 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舌淡
中医基础理论10经络-PPT
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 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 腘窝中(委中穴)。
分支:从项部(天柱穴)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从 附分穴挟脊(旁开3寸)下行至髀枢(大转子部,当环 跳穴),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 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 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 (列缺穴)分出,经手 背走向食指桡侧端(商 阳穴),交于手阳明大 肠经。
手太阴肺经主治
肺系疾病:咳嗽,气喘,咽喉肿 痛,咳血,胸痛。 外经病:肩背痛,肘臂挛痛,手 腕痛。
2.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经过手背行于 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 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 穴),在向前下行入缺盆,进入胸 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 大肠。
至阴
[属性]井穴 [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跟角旁0.1寸。 [主治]头面五官疾;胎位不正,滞产。 [操作]浅刺0.1寸。
胎位不正用灸法。
8.足少阴肾经
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 (涌泉穴),出行于舟骨粗隆之 下,沿内踝后,分出进入足跟部, 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窝内 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 穴),穿过脊柱至腰部,属肾, 络膀胱。
中医药学基础
经络
▪ 《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 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 《扁鹊心书》:“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 便错。”
经络
概述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概述
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 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 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 重要组成部分。
分支:从项部(天柱穴)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从 附分穴挟脊(旁开3寸)下行至髀枢(大转子部,当环 跳穴),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 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 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 (列缺穴)分出,经手 背走向食指桡侧端(商 阳穴),交于手阳明大 肠经。
手太阴肺经主治
肺系疾病:咳嗽,气喘,咽喉肿 痛,咳血,胸痛。 外经病:肩背痛,肘臂挛痛,手 腕痛。
2.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经过手背行于 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 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 穴),在向前下行入缺盆,进入胸 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 大肠。
至阴
[属性]井穴 [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跟角旁0.1寸。 [主治]头面五官疾;胎位不正,滞产。 [操作]浅刺0.1寸。
胎位不正用灸法。
8.足少阴肾经
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 (涌泉穴),出行于舟骨粗隆之 下,沿内踝后,分出进入足跟部, 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窝内 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 穴),穿过脊柱至腰部,属肾, 络膀胱。
中医药学基础
经络
▪ 《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 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 《扁鹊心书》:“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 便错。”
经络
概述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概述
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 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 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 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三、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循行与分布
手足阴经 手三阴经 足三阴经
经脉名称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足阳经 手三阳经 足三阳经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二)十二经脉表里关系
足阳明胃经 (距腹正中线四寸)
(距腹正中线半寸) (距腹正中线二寸)
足厥阴肝经
(从少腹斜向上至胁)
背、腰部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
后
(距背正中线 1.5 寸) (距背正中线三寸)
面 肩胛部
手三阳经
侧 腋下 面 胁、侧腹
手三阴经 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四、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 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前面
部位 面额部
面颊部
侧面 后面
耳颞部
头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项部
经脉分布 手足阳明经 手太阳经
手足少阳经
足太阳经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部位
第一侧线
经脉分布 第二侧线
第三侧线
胸部
足少阴肾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距胸正中线二寸) (距胸正中线四寸) (距胸正中线六寸)
前
足太阴脾经
面 腹部
足少阴肾经
十二经脉分为六条阴经、六条阳经。阴经属里,阳经属 表。十二经脉中的一条阴经与一条阳经配合关系,即为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相为表里两经的循行特点:都在四肢末端相交接,都分 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位置,分别络属于相 为表里的脏腑。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手少阳三焦经
33
+ 上焦,中焦,下焦 + 气化场所,水液代谢通道。上焦如雾(心与
肺),中焦如沤(脾与胃),下焦如渎(肾 与膀胱) + 三焦通百脉 + 胸腹腔(肺、脾、胰、肝、胃),骨盆腔 (小肠、肾、大肠、膀胱、子宫、卵巢等) + 亥时:21时---23时
34
24
手太阳小肠经
25
+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肩 + 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 肚脐与下腹部疼痛,便秘,抑郁、焦虑、心
烦、失眠,太阳穴、耳、颈、后脑疼痛,肩 胛至臂外后廉疼痛。 + 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肠功能亢进, 腹泻,腹痛、腹胀、便秘,肩周炎等 + 未时:13时~15时
26
足太阳膀胱经
经络不通,百病生; 经络畅通,百病消;
5
《黄帝内经》:“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6
气虚、血虚或气滞、 血瘀导致经络不通,代 谢失常,造成“有毒排 不出、濡养达不到”。
最终形成“瘀、毒、 堵、缺”,产生疼痛、 麻木甚至运动和感觉功 能丧失。
7
经络不通 导致百病丛生的
内因、外因
8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18
足阳明胃经
19
+ 眼、鼻、 口腔(齿)、口唇、乳腺、食道、 胰腺、胃肠道、 大腿、膝关节、足
+ 受纳、腐熟水谷,胃主和降
+ 体热,腹胀,打嗝,便秘,食欲增加,胃 痉挛性疼痛,胃酸过多、胃酸不足,餐后 腹痛或腹泻或呕吐;腿(或膝关节)疼痛, 忧郁,倦怠。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 疡,反流性食道炎,胰腺炎,贲门松驰症, 胃瘀积症、胃癌,食道癌,慢性胰腺炎, 胰腺癌等
条或者是多条经络不通所导 致的结果; 2、一个器官产生疾病,有可能 是与它相关连的器官产生疾 病所导致的结果; 3、因此要治疗慢性病需要整体 疏通经络才能有效解决;
12
+ 《黄帝内经》灵枢·经别:夫十二 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 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 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 所难也。
9
六邪:风、寒、暑、湿、 燥、火 环境污染: 空气、水、食物、光 电磁辐射等
10
几千年实践验证: 人体所有疾病都可以通过疏通经络有效调理;
□√ 两千年前有效 □ √ 现在也有效 □√ 中国人有效 √□外国人也有效
现代医学面对慢性病,不能根治的原因就是:
没有从疏通人体经络去治疗疾病。
11
1、一个器官产生疾病可能是一
1
2
3
人有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条络 脉,成千上万条孙络向各处辐射形成 一个灌溉网络系统,机体无处不在经 络的影响之下,而气就是灌溉网络的 能量。
十二经脉是人体经络系统的核心, 气血通过以十二经脉为核心的庞大经 络系统,渗透灌注于脏腑组织之中, 发挥营养滋润脏腑器官的功效。
4
《黄帝内经》:“经络者,决死生, 处百病”。
+ 辰时:7时---9时
20
足太阴脾经
21
+ 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
肌肉系统
+ 主运化饮食,运化水液,主统血(统摄血液循 行脉中,不致溢出脉外),主肌肉四肢,脾主 信
+ 食欲不振,胃胀,上腹部疼痛,呕吐,足膝
关节疼痛,脚拇趾活动困难,肢倦乏力、麻木, 腿部静脉曲张,碰撞后皮下瘀青,嗜睡,失眠, 月经不调、痛经、带下。溃疡病,胃炎,糖尿 病,癌症,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子宫肌瘤、 附件炎,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哮喘,风湿、 类风湿,慢性肾功能不全
13
手三阳经
手太阳 手阳明 手少阳
足太阳
足三阳经 足阳明
足少阳
手三阴经
手太阴 手少阴 手厥阴
足三阴经
足太阴 足少阴
足厥阴
14
手太阴肺经
15
+ 肺、呼吸道、皮肤 + 肺主一身之气;主宣发,外合皮毛;主呼
吸之气,司呼吸;主肃降,通调水道。 + 发热,寒战,汗出,背寒,咽喉干燥,嘶哑,
气喘,咳嗽痰涎多,胸痛,肩背疼痛,循经 肢体疼痛,小便不利。感冒、各种皮肤病 (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紫癜);急、 慢性呼吸道炎症(鼻炎、上颌窦炎、咽炎、 扁桃腺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 肺气肿,肺心病,肺癌; + 寅时:3时---5时
27
+ 泌尿系统,生殖系统,骨骼系统,脊椎系统, 免疫系统,眼,鼻,脑,
+ 尿频,夜尿多,生殖器肿胀,痔疮,后背肌 肉强直酸痛,脊椎部酸痛无力,下肢痉挛疼 痛, 小脚趾不易运动,后头痛(尤其是排尿 时),后头与背部肌肉胀痛,四肢倦重无力 。 尿路感染,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女性月 经不调。子宫肌瘤,关节炎,椎间盘突出, 女性慢性附件炎,慢性盆腔炎
+ 申时:15时~17时
28
足少阴肾经
29
+ 肾上腺,Βιβλιοθήκη 尿生殖系统,腰,耳,脑器官与 组织功能
+ 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 主骨生髓,上通于脑
+ 少尿,尿黄,口干,头晕、耳鸣,哮喘,腿 热与倦怠,足下热,腰脊大腿内侧疼痛,劳 热,性欲增强或者减退。尿路感染,前列腺 炎,肾炎,肾功能不全,骨关节炎,骨质疏 松症,附件炎、盆腔炎,神经衰弱等
+ 酉时:17时---19时
30
手厥阴心包经
31
+ 心脏,血管,植物神经系统,情绪 + 精神系统 + 外护于心,代心受邪 + 心悸,发怒,心搏过快,呼吸困难,胸痛,
心烦,易怒,嗜睡,多梦,头热痛,目赤, 晕眩,便秘,上肢痛,上肢无力。风心、冠 心、高心、甲亢性心脏病,心肌炎,高血压,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躁狂,焦虑症。 + 戌时:19时---21时
+ 巳时:9时---11时
22
手少阴心经
23
+ 头,脑,神志,眼睛,心脏,血管 + 心主神明,主血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 运动过后心悸、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胸口
疼痛沉闷,心理有压迫感,忧郁,嗜睡、失 眠、言语蹇涩,晕眩,视物昏花,内侧肩麻 木 ,肩与前臂疼痛,四肢关节重。器质性心 血管疾病,植物神经失调,精神分裂症、抑 郁症、焦虑症、 + 午时:11时~13时
16
手阳明大肠经
17
+ 鼻、副鼻窦、口腔、牙龈、咽喉、 + 皮肤、结肠、直肠 + 吸收水分,传导排泄糟粕 + 便秘,腹胀,腹泻,腹痛,肠蠕动减弱,
头痛,肩与前臂疼痛,指痛,上肢无力, 皮肤异常(出疹、搔痒),体热,口干。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鼻炎、咽喉 炎),皮肤感染,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直肠癌。 + 卯时:5时---7时
手少阳三焦经
33
+ 上焦,中焦,下焦 + 气化场所,水液代谢通道。上焦如雾(心与
肺),中焦如沤(脾与胃),下焦如渎(肾 与膀胱) + 三焦通百脉 + 胸腹腔(肺、脾、胰、肝、胃),骨盆腔 (小肠、肾、大肠、膀胱、子宫、卵巢等) + 亥时:21时---23时
34
24
手太阳小肠经
25
+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肩 + 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 肚脐与下腹部疼痛,便秘,抑郁、焦虑、心
烦、失眠,太阳穴、耳、颈、后脑疼痛,肩 胛至臂外后廉疼痛。 + 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肠功能亢进, 腹泻,腹痛、腹胀、便秘,肩周炎等 + 未时:13时~15时
26
足太阳膀胱经
经络不通,百病生; 经络畅通,百病消;
5
《黄帝内经》:“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6
气虚、血虚或气滞、 血瘀导致经络不通,代 谢失常,造成“有毒排 不出、濡养达不到”。
最终形成“瘀、毒、 堵、缺”,产生疼痛、 麻木甚至运动和感觉功 能丧失。
7
经络不通 导致百病丛生的
内因、外因
8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18
足阳明胃经
19
+ 眼、鼻、 口腔(齿)、口唇、乳腺、食道、 胰腺、胃肠道、 大腿、膝关节、足
+ 受纳、腐熟水谷,胃主和降
+ 体热,腹胀,打嗝,便秘,食欲增加,胃 痉挛性疼痛,胃酸过多、胃酸不足,餐后 腹痛或腹泻或呕吐;腿(或膝关节)疼痛, 忧郁,倦怠。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 疡,反流性食道炎,胰腺炎,贲门松驰症, 胃瘀积症、胃癌,食道癌,慢性胰腺炎, 胰腺癌等
条或者是多条经络不通所导 致的结果; 2、一个器官产生疾病,有可能 是与它相关连的器官产生疾 病所导致的结果; 3、因此要治疗慢性病需要整体 疏通经络才能有效解决;
12
+ 《黄帝内经》灵枢·经别:夫十二 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 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 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 所难也。
9
六邪:风、寒、暑、湿、 燥、火 环境污染: 空气、水、食物、光 电磁辐射等
10
几千年实践验证: 人体所有疾病都可以通过疏通经络有效调理;
□√ 两千年前有效 □ √ 现在也有效 □√ 中国人有效 √□外国人也有效
现代医学面对慢性病,不能根治的原因就是:
没有从疏通人体经络去治疗疾病。
11
1、一个器官产生疾病可能是一
1
2
3
人有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条络 脉,成千上万条孙络向各处辐射形成 一个灌溉网络系统,机体无处不在经 络的影响之下,而气就是灌溉网络的 能量。
十二经脉是人体经络系统的核心, 气血通过以十二经脉为核心的庞大经 络系统,渗透灌注于脏腑组织之中, 发挥营养滋润脏腑器官的功效。
4
《黄帝内经》:“经络者,决死生, 处百病”。
+ 辰时:7时---9时
20
足太阴脾经
21
+ 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
肌肉系统
+ 主运化饮食,运化水液,主统血(统摄血液循 行脉中,不致溢出脉外),主肌肉四肢,脾主 信
+ 食欲不振,胃胀,上腹部疼痛,呕吐,足膝
关节疼痛,脚拇趾活动困难,肢倦乏力、麻木, 腿部静脉曲张,碰撞后皮下瘀青,嗜睡,失眠, 月经不调、痛经、带下。溃疡病,胃炎,糖尿 病,癌症,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子宫肌瘤、 附件炎,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哮喘,风湿、 类风湿,慢性肾功能不全
13
手三阳经
手太阳 手阳明 手少阳
足太阳
足三阳经 足阳明
足少阳
手三阴经
手太阴 手少阴 手厥阴
足三阴经
足太阴 足少阴
足厥阴
14
手太阴肺经
15
+ 肺、呼吸道、皮肤 + 肺主一身之气;主宣发,外合皮毛;主呼
吸之气,司呼吸;主肃降,通调水道。 + 发热,寒战,汗出,背寒,咽喉干燥,嘶哑,
气喘,咳嗽痰涎多,胸痛,肩背疼痛,循经 肢体疼痛,小便不利。感冒、各种皮肤病 (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紫癜);急、 慢性呼吸道炎症(鼻炎、上颌窦炎、咽炎、 扁桃腺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 肺气肿,肺心病,肺癌; + 寅时:3时---5时
27
+ 泌尿系统,生殖系统,骨骼系统,脊椎系统, 免疫系统,眼,鼻,脑,
+ 尿频,夜尿多,生殖器肿胀,痔疮,后背肌 肉强直酸痛,脊椎部酸痛无力,下肢痉挛疼 痛, 小脚趾不易运动,后头痛(尤其是排尿 时),后头与背部肌肉胀痛,四肢倦重无力 。 尿路感染,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女性月 经不调。子宫肌瘤,关节炎,椎间盘突出, 女性慢性附件炎,慢性盆腔炎
+ 申时:15时~17时
28
足少阴肾经
29
+ 肾上腺,Βιβλιοθήκη 尿生殖系统,腰,耳,脑器官与 组织功能
+ 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 主骨生髓,上通于脑
+ 少尿,尿黄,口干,头晕、耳鸣,哮喘,腿 热与倦怠,足下热,腰脊大腿内侧疼痛,劳 热,性欲增强或者减退。尿路感染,前列腺 炎,肾炎,肾功能不全,骨关节炎,骨质疏 松症,附件炎、盆腔炎,神经衰弱等
+ 酉时:17时---19时
30
手厥阴心包经
31
+ 心脏,血管,植物神经系统,情绪 + 精神系统 + 外护于心,代心受邪 + 心悸,发怒,心搏过快,呼吸困难,胸痛,
心烦,易怒,嗜睡,多梦,头热痛,目赤, 晕眩,便秘,上肢痛,上肢无力。风心、冠 心、高心、甲亢性心脏病,心肌炎,高血压,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躁狂,焦虑症。 + 戌时:19时---21时
+ 巳时:9时---11时
22
手少阴心经
23
+ 头,脑,神志,眼睛,心脏,血管 + 心主神明,主血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 运动过后心悸、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胸口
疼痛沉闷,心理有压迫感,忧郁,嗜睡、失 眠、言语蹇涩,晕眩,视物昏花,内侧肩麻 木 ,肩与前臂疼痛,四肢关节重。器质性心 血管疾病,植物神经失调,精神分裂症、抑 郁症、焦虑症、 + 午时:11时~13时
16
手阳明大肠经
17
+ 鼻、副鼻窦、口腔、牙龈、咽喉、 + 皮肤、结肠、直肠 + 吸收水分,传导排泄糟粕 + 便秘,腹胀,腹泻,腹痛,肠蠕动减弱,
头痛,肩与前臂疼痛,指痛,上肢无力, 皮肤异常(出疹、搔痒),体热,口干。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鼻炎、咽喉 炎),皮肤感染,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直肠癌。 + 卯时:5时---7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