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10经络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经络学ppt课件
带 脉 1、循行部位 起于季胁,环腰如带。
2、功能 约束纵行的诸脉。
13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奇经八脉的功能特点 1、加强十二经脉的联络与沟通 2、调节十二经脉中的气血阴阳 3、参与女性的特殊生理活动(经、带、胎、产)
14
足太阴脾经 足少阴肾经
(距腹正中线半寸)
足阳明胃经
(距腹正中线二寸)
(距腹正中线四寸)
足厥阴肝经
(从少腹斜向上至胁)
背、腰部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三阳经
后 面
(距背正中线 1.5 寸) (距背正中线三寸)
肩胛部
腋 下 侧 面 胁、侧腹
手三阴经 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10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精
品
课
程
四、奇经八脉
脏腑与肢 节的联系
脏腑与官 脏腑之间 窍的联系 的联系
经脉之间 的联系
4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精
品
课
程
三、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循行与分布
手足阴经 手三阴经 经脉名称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足阳经 手三阳经
足三阴经
足三阳经
5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精
品
课
程
(二)十二经脉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分为六条阴经、六条阳经。阴经属里,阳经属 表。十二经脉中的一条阴经与一条阳经配合关系,即为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相为表里两经的循行特点:都在四肢末端相交接,都分 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位置,分别络属于相 为表里的脏腑。 十二经脉表里关系的意义:不仅加强了相为表里两经的 联系,而且使相为表里的脏与腑,在结构上通过经脉加 强了联系,在生理功能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可以相互 影响,在治疗上可以相互利用。
2、功能 约束纵行的诸脉。
13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奇经八脉的功能特点 1、加强十二经脉的联络与沟通 2、调节十二经脉中的气血阴阳 3、参与女性的特殊生理活动(经、带、胎、产)
14
足太阴脾经 足少阴肾经
(距腹正中线半寸)
足阳明胃经
(距腹正中线二寸)
(距腹正中线四寸)
足厥阴肝经
(从少腹斜向上至胁)
背、腰部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三阳经
后 面
(距背正中线 1.5 寸) (距背正中线三寸)
肩胛部
腋 下 侧 面 胁、侧腹
手三阴经 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10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精
品
课
程
四、奇经八脉
脏腑与肢 节的联系
脏腑与官 脏腑之间 窍的联系 的联系
经脉之间 的联系
4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精
品
课
程
三、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循行与分布
手足阴经 手三阴经 经脉名称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足阳经 手三阳经
足三阴经
足三阳经
5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精
品
课
程
(二)十二经脉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分为六条阴经、六条阳经。阴经属里,阳经属 表。十二经脉中的一条阴经与一条阳经配合关系,即为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相为表里两经的循行特点:都在四肢末端相交接,都分 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位置,分别络属于相 为表里的脏腑。 十二经脉表里关系的意义:不仅加强了相为表里两经的 联系,而且使相为表里的脏与腑,在结构上通过经脉加 强了联系,在生理功能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可以相互 影响,在治疗上可以相互利用。
中医经络完整ppt课件
血压高或低 39
完整版ppt课件
40
手厥阴心包经
时 间:19:00—21:00
(戌时)
起止穴位:起于天池穴,止于
中冲穴 左右各有9个穴位
功 能:可控制心脑血管疾
病
失调时症状:心悸、高血压
完整版ppt课件
41
完整版ppt课件
42
手少阳三焦经
时 间:21:00—23:00
(亥时)
起止穴位:起于关冲穴,止于
失调时症状:胃部不适、乳房不适、
头痛、瘦、肤色黄、腿 痛酸麻、膝盖无力、退 化
完整版ppt课件
29
完整版ppt课件
30
足太阴脾经
时 间:9:00—11:00
(巳时)
起止穴位:起于隐白穴,止于
大包穴 左右各有21个穴位
功 能:调节消化、免疫系
统
失调时症状:免疫力下降、过
敏、拉
完整版ppt课经件 不调
肚子、便秘、月
31
完整版ppt课件
32
手少阴心经
时 间:11:00—13:00 (午时)
起止穴位:起于极泉穴,止于少冲穴
左右各9个穴位
功 能:控制肺的功能
失调时症状:胸闷、消化不良、气管
症状、眼睛干涩、脸部 肌肉充血
完整版ppt课件
33
完整版ppt课件
34
手太阳小肠经
时 间:13:00—15:00 (未时)
完整版ppt课件
64
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 宫,闭口取下关等; 下颌角前上方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 处取颊车; 握拳掌横纹头取后溪; 风市、曲池、列缺……
完整版ppt课件
65
完整版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
手
手
手
三
三 阴
头
阳
胸腹
足
足
三
三
阴
足
阳
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
(二)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食指末端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无名指端
手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三
小指端
阴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经
足大趾
手 三 阳 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大趾后
足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足
三
足小趾
三
阳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阴
经
经
分支2:从耳后分出,进入 耳中,出走耳前,经上关穴 (GB3:耳前,颧弓上缘,下 关正上方),在面颊部与前一
GB14 ),又向后折至风池穴 (GB20:枕骨下,斜方肌外侧凹陷 中,发际上1寸),沿颈下行至肩 上,左右交会于大椎穴,分开前行 入缺盆。
分支1:从耳后完骨穴分出, 经翳风穴进入耳中,出走耳前,过 听宫穴至目外眦后方。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 缺穴L7)分出,沿掌背侧走向 食指桡侧端(LI1商阳穴),交
(二)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
LI1),经过手背行于上肢 (外侧)前缘,上肩,至肩关 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 下(大椎穴GV14),再向前下 行入缺盆(锁骨上窝),进入 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 至大肠,属大肠。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人体的经络系统主要由经脉系统和络脉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经脉系统
正经系统
十二经脉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经
督脉、任脉
络 系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共52页PPT
谢谢!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2024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课件完整版
刮痧 通过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 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 等作用。
注意事项 艾灸和刮痧等操作前需了解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 部位和方法,注意防止烫伤和感染。同时,对于孕妇、心 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谨慎操作。
19
05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2024/1/28
气血流通原理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经络则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 在经络中运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当经络气 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024/1/28
6
02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2024/1/28
7
脏腑功能在经络中体现
2024/1/28
脏腑功能通过经络实现相互联系
小儿消化不良
通过经络刺激,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小儿营养不良。
2024/1/28
产后缺乳
依据经络理论,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刺激乳腺分泌,增加乳汁 量。
22
运动损伤康复中经络应用
肌肉拉伤
运用经络穴位按摩或针灸,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肌肉修复。
韧带扭伤
通过经络治疗,调整关节稳定性,促进韧带修复,缓解疼痛和肿胀。
《中医基础理完论整经版络》ppt课件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 常见穴位分类及其功能解析 • 针灸、拔罐等操作方法介绍 •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 现代科技在经络研究中应用前景展望
2
01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2024/1/28
3
经络定义及作用
注意事项 艾灸和刮痧等操作前需了解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 部位和方法,注意防止烫伤和感染。同时,对于孕妇、心 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谨慎操作。
19
05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2024/1/28
气血流通原理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经络则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 在经络中运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当经络气 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024/1/28
6
02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2024/1/28
7
脏腑功能在经络中体现
2024/1/28
脏腑功能通过经络实现相互联系
小儿消化不良
通过经络刺激,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小儿营养不良。
2024/1/28
产后缺乳
依据经络理论,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刺激乳腺分泌,增加乳汁 量。
22
运动损伤康复中经络应用
肌肉拉伤
运用经络穴位按摩或针灸,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肌肉修复。
韧带扭伤
通过经络治疗,调整关节稳定性,促进韧带修复,缓解疼痛和肿胀。
《中医基础理完论整经版络》ppt课件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 常见穴位分类及其功能解析 • 针灸、拔罐等操作方法介绍 •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 现代科技在经络研究中应用前景展望
2
01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2024/1/28
3
经络定义及作用
中医---经络ppt课件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指导针灸治疗
• 腧穴的选取——循经取穴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 针灸方法的选用
针灸、按摩、刺血、拔罐、刮痧 • 预防疾病 灸足三里、按摩大椎、灸关元
第二节 腧穴
概念: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 —— 通 “输”—— 输注、转输 穴 —— 孔隙——经气所居之处
中医 经络
一 、经络概论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 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路径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主干,深,里(经络的主体部分)
络:网络 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分支,浅,表。
经脉与络脉的比较
经络系统的基本组成
脏腑 (五官九窍)
足阳明等有联系
故称“十二经之海”
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 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 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颈后会合于督脉。 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跷脉 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 脉会合
调节肢体运动,司 阳跷脉 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 眼睑开合
脉会合
别名 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内经》; 孔穴——《针灸甲乙经》; 穴道——《太平圣惠方》; 腧穴——通称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穴位——俗称
腧穴与经络、脏腑
生理 脏腑化生气血,通过经络运行,输注气血到
腧穴 病理
脏腑气血异常变化通过经络反映于相应的腧 穴部位,疾病的反应点 治疗
刺激腧穴可调理经络气血从而对相应脏腑的 功能活动进行调整,针灸的施治之处
“阿是”的称谓,最早见于唐代《千金方》。
中医经络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经络是人体气血的通道。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脏腑肢体关节,沟通上 下内外的并存在于人体内的通路只有五经畅通
312经练锻络法
“3”:按摩合谷、内关和足三里3个穴位。
01
一般人每天早晚两次,左右不拘,每次共5分钟,按摩时如能感到酸、麻、胀、并且这种感觉有上
下窜动的得气感就是有效按摩,按压的频率约为每分钟30次。
柒. 正确认识经络的作用
XXX
壹
中医经络
经络是人体气血的通道。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脏腑肢体关节,沟通上 下内外的并存在于人体内的通路只有五经畅通
中医经络
经络基础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 内属于脏腑,外布于全身,将 各部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
有机的整体。
经络养生与传统中医养生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 处百病、调虚实,不可
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
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胃胀、胃酸、烧心、打嗝、胃痛、便秘、腹胀、腹泻、 慢性肠炎、慢性胃病、胃溃疡、慢性结肠 腹痛、口臭、大便稀薄不成形 炎
腰膝酸软、遗精滑精、性功能减退、肢寒畏冷、性冷淡、脱发、白发、小便 长期咳喘、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
不利、尿频、尿急、四肢麻木、关节屈伸不利、颈椎疼痛、腰椎疼痛
阳明 大肠经
手
厥阴 心包经 少阳 三焦经
少阴
心经
太阳 小肠经
太阴
肺经
阳明 胃经
足
厥阴
肝经
少阳 胆经
少阴
肾经
太阳 膀胱经
五行相生,相克和藏象学说
理论依据:五经应五脏,五脏应五行,彼此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在《素问;六元正 计大论》中指出:
肝
木郁—达之
反复说明疏通五经应对五脏 气血精液,只有“通”才
312经练锻络法
“3”:按摩合谷、内关和足三里3个穴位。
01
一般人每天早晚两次,左右不拘,每次共5分钟,按摩时如能感到酸、麻、胀、并且这种感觉有上
下窜动的得气感就是有效按摩,按压的频率约为每分钟30次。
柒. 正确认识经络的作用
XXX
壹
中医经络
经络是人体气血的通道。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脏腑肢体关节,沟通上 下内外的并存在于人体内的通路只有五经畅通
中医经络
经络基础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 内属于脏腑,外布于全身,将 各部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
有机的整体。
经络养生与传统中医养生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 处百病、调虚实,不可
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
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胃胀、胃酸、烧心、打嗝、胃痛、便秘、腹胀、腹泻、 慢性肠炎、慢性胃病、胃溃疡、慢性结肠 腹痛、口臭、大便稀薄不成形 炎
腰膝酸软、遗精滑精、性功能减退、肢寒畏冷、性冷淡、脱发、白发、小便 长期咳喘、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
不利、尿频、尿急、四肢麻木、关节屈伸不利、颈椎疼痛、腰椎疼痛
阳明 大肠经
手
厥阴 心包经 少阳 三焦经
少阴
心经
太阳 小肠经
太阴
肺经
阳明 胃经
足
厥阴
肝经
少阳 胆经
少阴
肾经
太阳 膀胱经
五行相生,相克和藏象学说
理论依据:五经应五脏,五脏应五行,彼此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在《素问;六元正 计大论》中指出:
肝
木郁—达之
反复说明疏通五经应对五脏 气血精液,只有“通”才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课件课件课件
详细描述
拔罐治疗是中医经络治疗的辅助方法之一,通过拔罐负压作用,可以刺激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调整 人体功能、缓解病情的目的。拔罐治疗对于肌肉疲劳、颈肩疼痛、腰腿疼痛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同时,拔罐治 疗还可以用于减肥、美容等方面。
06
经络系统的日常保健
运动保健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通过缓慢而流畅的动作来 调和身体和内心的效果,有助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拔罐
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吸拔体表的穴位来达到疏通经络 、祛除湿气的效果。
按摩
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身体的各个穴位来调和气血 ,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
THANKS
感谢观看
养身体。
当归
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 血、活血、调理月经等多种功效, 经常食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延缓衰老。
黄芪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益 气固表、利水消肿等多种功效,经 常食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延 缓衰老。
药物保健
针灸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身体的各个穴位来调和气 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经络系统在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针灸、推拿、拔 罐等中医治疗方法都是基于经络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对于 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04
经络系统的诊断方法
望诊
01
02
03
04
望神
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面色以 及眼神,以判断病情的虚实。
望舌
观察舌质、舌苔以及舌下络脉 的变化,判断气血运行情况及
脏腑功能。
八段锦
八段锦是一种古老的健身运动,通过特定的动作来刺激身 体的各个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拔罐治疗是中医经络治疗的辅助方法之一,通过拔罐负压作用,可以刺激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调整 人体功能、缓解病情的目的。拔罐治疗对于肌肉疲劳、颈肩疼痛、腰腿疼痛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同时,拔罐治 疗还可以用于减肥、美容等方面。
06
经络系统的日常保健
运动保健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通过缓慢而流畅的动作来 调和身体和内心的效果,有助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拔罐
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吸拔体表的穴位来达到疏通经络 、祛除湿气的效果。
按摩
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身体的各个穴位来调和气血 ,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
THANKS
感谢观看
养身体。
当归
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 血、活血、调理月经等多种功效, 经常食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延缓衰老。
黄芪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益 气固表、利水消肿等多种功效,经 常食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延 缓衰老。
药物保健
针灸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身体的各个穴位来调和气 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经络系统在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针灸、推拿、拔 罐等中医治疗方法都是基于经络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对于 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04
经络系统的诊断方法
望诊
01
02
03
04
望神
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面色以 及眼神,以判断病情的虚实。
望舌
观察舌质、舌苔以及舌下络脉 的变化,判断气血运行情况及
脏腑功能。
八段锦
八段锦是一种古老的健身运动,通过特定的动作来刺激身 体的各个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中医基础理论10经络-PPT
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 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 腘窝中(委中穴)。
分支:从项部(天柱穴)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从 附分穴挟脊(旁开3寸)下行至髀枢(大转子部,当环 跳穴),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 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 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 (列缺穴)分出,经手 背走向食指桡侧端(商 阳穴),交于手阳明大 肠经。
手太阴肺经主治
肺系疾病:咳嗽,气喘,咽喉肿 痛,咳血,胸痛。 外经病:肩背痛,肘臂挛痛,手 腕痛。
2.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经过手背行于 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 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 穴),在向前下行入缺盆,进入胸 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 大肠。
至阴
[属性]井穴 [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跟角旁0.1寸。 [主治]头面五官疾;胎位不正,滞产。 [操作]浅刺0.1寸。
胎位不正用灸法。
8.足少阴肾经
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 (涌泉穴),出行于舟骨粗隆之 下,沿内踝后,分出进入足跟部, 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窝内 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 穴),穿过脊柱至腰部,属肾, 络膀胱。
中医药学基础
经络
▪ 《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 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 《扁鹊心书》:“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 便错。”
经络
概述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概述
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 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 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 重要组成部分。
分支:从项部(天柱穴)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从 附分穴挟脊(旁开3寸)下行至髀枢(大转子部,当环 跳穴),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 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 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 (列缺穴)分出,经手 背走向食指桡侧端(商 阳穴),交于手阳明大 肠经。
手太阴肺经主治
肺系疾病:咳嗽,气喘,咽喉肿 痛,咳血,胸痛。 外经病:肩背痛,肘臂挛痛,手 腕痛。
2.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经过手背行于 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 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 穴),在向前下行入缺盆,进入胸 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 大肠。
至阴
[属性]井穴 [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跟角旁0.1寸。 [主治]头面五官疾;胎位不正,滞产。 [操作]浅刺0.1寸。
胎位不正用灸法。
8.足少阴肾经
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 (涌泉穴),出行于舟骨粗隆之 下,沿内踝后,分出进入足跟部, 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窝内 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 穴),穿过脊柱至腰部,属肾, 络膀胱。
中医药学基础
经络
▪ 《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 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 《扁鹊心书》:“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 便错。”
经络
概述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概述
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 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 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 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基础知识PPT课件
开设此课程的目的
•了解经络、穴位的基本概念; •了解取穴的基本方法; •了解十二经络的基本功能;
经络穴位的掌握,对于身体理疗 项目可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1
•2
•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 行的通道。“经”有 路径的含义,是经络 系统的主干;“络” 有网络的含义,是经 脉别出的分支,纵横 交错,遍布全身。
各种心脏病、血液循环障碍(高血压、低血压、 动脉硬化)、心脏自律神经失调。
•30
十二经与组织功能
十、三焦经(手少阳)
主要器官 与组织
淋巴、免疫、炎症。
器官与组 织功能
所有内脏的功能:肺、胃、胰、胆、肝、大肠、 小肠、肾、膀胱、子宫、卵巢等均与之有关, 特别是炎症反应。
主要疾病
各器官的炎症、过敏性疾病、头痛、肌肉关节 疼痛。
器官与组 织功能
回吸收水分,排泄糟粕。
主要疾病
上呼吸道(含鼻、咽),齿,大肠,直肠病变, 肩及前臂炎症与运动伤。
•23
十二经与组织功能
三、胃经(足阳明)
主要器官 与组织
胃肠道、口腔(齿)、乳腺、膝盖。
器官与组 织功能
受纳消化
主要疾病 胃炎、胃溃疡、胃癌、消化不良、胃功能失调
•24
十二经与组织功能
手三阴经 足三阴经
手三阳经
十二经脉
足三阳经
•7
•8
脏腑经络气血传送于 体表的部位,
•9
穴位的概念
脏脏
里
腑腑
表 脏腑疾病或功能失调 时,其电生理特性会 有改变,通过高低不 同的数值反应,即可 综合评估人体内部变 化
是经络健康检测仪、 手诊仪诞生的理论 基础
•10
•11
•12•13•14源自•15器官与组 织功能
•了解经络、穴位的基本概念; •了解取穴的基本方法; •了解十二经络的基本功能;
经络穴位的掌握,对于身体理疗 项目可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1
•2
•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 行的通道。“经”有 路径的含义,是经络 系统的主干;“络” 有网络的含义,是经 脉别出的分支,纵横 交错,遍布全身。
各种心脏病、血液循环障碍(高血压、低血压、 动脉硬化)、心脏自律神经失调。
•30
十二经与组织功能
十、三焦经(手少阳)
主要器官 与组织
淋巴、免疫、炎症。
器官与组 织功能
所有内脏的功能:肺、胃、胰、胆、肝、大肠、 小肠、肾、膀胱、子宫、卵巢等均与之有关, 特别是炎症反应。
主要疾病
各器官的炎症、过敏性疾病、头痛、肌肉关节 疼痛。
器官与组 织功能
回吸收水分,排泄糟粕。
主要疾病
上呼吸道(含鼻、咽),齿,大肠,直肠病变, 肩及前臂炎症与运动伤。
•23
十二经与组织功能
三、胃经(足阳明)
主要器官 与组织
胃肠道、口腔(齿)、乳腺、膝盖。
器官与组 织功能
受纳消化
主要疾病 胃炎、胃溃疡、胃癌、消化不良、胃功能失调
•24
十二经与组织功能
手三阴经 足三阴经
手三阳经
十二经脉
足三阳经
•7
•8
脏腑经络气血传送于 体表的部位,
•9
穴位的概念
脏脏
里
腑腑
表 脏腑疾病或功能失调 时,其电生理特性会 有改变,通过高低不 同的数值反应,即可 综合评估人体内部变 化
是经络健康检测仪、 手诊仪诞生的理论 基础
•10
•11
•12•13•14源自•15器官与组 织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6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1.走向规律
头(面)
《灵枢• 逆顺肥瘦》
手三阳经
“手之三阴,从脏走手;
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
胸
手三阴经
手
足三阳经
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腹
足三阴经
足
.
17
2.交接规律
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 端交接;
同名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异名手、足阴经在胸腔内交接。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 列缺穴)分出,经手背 走向食指桡侧端(商阳 穴),交于手阳明大肠 经。
.
29
手太阴肺经主治
肺系疾病:咳嗽,气喘,咽喉肿 痛,咳血,胸痛。 外经病:肩背痛,肘臂挛痛,手 腕痛。
.
30
.
31
.
32
2.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经过手背行于 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 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 穴),在向前下行入缺盆,进入胸 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 大肠。
.
18
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交接
指端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环(无名)指端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小指端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大趾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大趾爪甲后丛毛中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小趾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
19
同名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鼻翼旁 手阳明大肠经
目内眦 手太阳小肠经
目外眦 手少阳三焦经
.
9
经脉
经别,亦有十二条,称十二经别。
循行分布特点:“离、合、出、入”
多从四肢肘膝以上部位的正经别出,称 为“离”;走入体腔脏腑深部,呈向心 性循行,称为“入”;然后浅出体表而 上头面,称为“出”;阴经的经别合于 为表里的阳经经别,然后一并注入六条 阳经,称为“合”。
每一对为表里的经别组成一合,十二经 别共组成“六合”。
任肾
胃 脾
肝
足三阴经行于腹、胸;
足阳明经行于前(胸腹面)
太阳经行于后(背面)
少阳经行于侧
循行于腹、胸的经脉
从前正中线,自内向外依次为足少阴肾、足 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
.
25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手足三阴、三阳,通过各自的经别和别 络相互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
表
手阳明 大肠经
手少阳 三焦经
正经,有十二条,称十二经脉,十二 正经。
包括手三阴经、足三阴经、手三阳经 和足三阳经。
有一定的起止、一定的循行部位和交 接顺序,在肢体的分布和走向有一定 规律,与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相 互之间也有表里关系。
.
8
经脉
奇经,有八条,称奇经八脉。
包括督、任、冲、带、阴蹻(跷)、 阳蹻(跷)、阴维、阳维脉。 穿插循行于正经之间,“别道奇 行”,具有统率、联系和调节十二 经脉气血的作用。
.
10
2.络 脉
按形状、大小、深浅等不同,分为
别络,是络脉中较大的主要的络脉。
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支别络,再加躯干前的任脉 别络、躯干后的督脉别络及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共十五 条,合成十五别络。
再加胃之大络,为十六别络。
孙络,是最细小的络脉,属络脉的再分支, 分布全身,难以计数。“溢奇邪”“通营卫”
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阳经分布在四肢的外侧面
外侧前中后,阳明少太阳。
.
23
头面部位的分布规律
手、足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 手、足少阳经行于头侧部; 手、足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头 后部。 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
24
躯干部位的分布规律
手三阴经从胸部行于腋下; 手三阳行于肩部和肩胛部;
十二经筋 连属组织
十二皮部
.
13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的名称 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的循行
.
14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组成 命名原则
上为手,下为足 内为阴,外为阳 脏为阴,腑为阳
.
15
十二经脉的名称
阴经 (属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阳胆经
“头为诸阳之会”
.
20
异名手、足阴经在胸腔内脏交接
心中 足太阴脾经
胸中 足少阴肾经
肺中 足厥阴肝经
手少阴心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太阴肺经
.
21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四肢部位 头面部位 躯干部位
.
22
四肢部位的分布规律
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 内侧前中后,太阴厥少阴。 足三阴经在内踝尖上八寸以下是厥
.
5
经与络的关系
经 脉
经,路 径之意
经脉系统 主干
有一定 较粗大 循行径路
络 脉
络,网 络之意
经脉系统 分支
纵横交错 较细小 网络全身
无处不至
.
6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组织组成。
十二经脉
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别络
经络系统 络脉 孙络
浮络
十二经筋
连属组织
十二皮部
.
7
1.经脉
浮络,是循行于人体浅表部位的络脉。
.
11
3.连属组织
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
肉、关节的体系,受十二经脉气血的濡养和调 节,称为十二经筋。
皮部,是指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皮表的
分区,也是十二经脉之气的散布所在,也称十 二皮部。
.
12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别络 经络系统 络脉 孙络 浮络
中医药学基础
经络
.
1
▪ 《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 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 《扁鹊心书》:“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 便错。”
.
2
经络
概述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经络的生理Βιβλιοθήκη 能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3
概述
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系统的组成
.
4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 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 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 重要组成部分。
手太阳 足阳明 足少阳 小肠经 胃经 胆经
足太阳 膀胱经
里
手太阴 手厥阴 肺经 心包经
手少阴 足太阴 足厥阴 心经 脾经 肝经
足少阴 肾经
.
26
四、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
27
五、十二经脉的循行
.
28
1.手太阴肺经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 口,通过膈肌上行,属肺。从肺 系横行至胸部外上方,出腋下, 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 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 端(少商穴)
阳经 (属腑)
循行部位 阴经行于内侧 阳经行于外侧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太肠经
手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上 肢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前缘 中线 后缘
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足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下 肢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
前缘 中线 后缘
﹡注:在足背和小腿下半部,肝经在前缘,脾经在中线, 至内踝上八寸交叉之后,脾经在前缘,肝经在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