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的失稳及稳定性设计
如何防止钢结构整体失稳的方法

如何防止钢结构整体失稳的方法钢结构整体失稳是指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材料质量不达标、荷载超过设计范围等原因,导致钢结构整体发生倾覆、垮塌等失稳现象。
为了防止钢结构整体失稳,需要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防止钢结构整体失稳的方法:1.合理的结构设计合理的结构设计是防止钢结构整体失稳的基础。
设计师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所处的地理环境,合理选取结构的类型、形式和参数,并进行必要的荷载计算、强度计算和稳定计算。
特别是在地震区域,应满足抗震设计要求,采取合适的抗震措施。
2.适用的材料选择钢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钢结构的稳定性。
选择优质的钢材,如优良的钢板、钢梁、钢柱等,能够提高钢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同时,还应注重材料的防腐蚀性能和耐火性能,以增加钢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3.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质量对于钢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至关重要。
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节点连接牢固、焊缝质量良好,使用合格的连接件和焊接材料。
另外,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遵守施工规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4.定期检测与维修定期对钢结构进行检测和维修,是保障钢结构整体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无损检测、强度试验等方法,发现结构潜在的安全隐患。
对于已经出现的缺陷或损伤,要及时采取修复措施,以防止进一步恶化。
5.严格控制荷载荷载是导致钢结构整体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设计和使用阶段,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荷载计算和荷载控制。
避免超过结构的承载能力范围,特别是在建筑物改造、设备添加等情况下,要重新进行荷载计算,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6.强化结构连接结构连接是钢结构整体稳定性的关键。
通过采用适当的结构连接方式,如螺栓连接、焊接连接等,能够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强度。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选择合适的连接件和连接方法,并对连接进行充分的检测和验收。
7.加强结构监测结构监测是实时了解结构变形和振动状况的重要手段。
建筑钢结构设计中加强稳定性的相关措施

建筑钢结构设计中加强稳定性的相关措施摘要:随着现代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钢材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促进了钢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钢结构作为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结构类型,因其自重轻、强度高等突出的优势,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钢结构设计中,稳定问题是钢结构设计的主要问题,故对钢结构设计中的稳定性进行简单概述,分析稳定性设计的特点和原则,并进一步探讨钢结构设计要点和提升稳定性的有效措施,以为相关工程设计人员及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结构设计;稳定性;设计要点引言当前我国建筑业正处于一个发展的良性循环时期,随着建设规模和数量的增长,对结构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钢结构自重轻、强度高,工期短,抗震性能好,且回收利用率高,正逐步得到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钢结构的设计中,有些设计者并未充分考虑到实际,未能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钢结构的稳定性很难得到保证,其价值也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为此,应明确钢结构的特点和设计原理,采用科学、高效的设计方法,使其整体安全、稳定。
1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特点钢结构的稳定性设计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在建筑工程的实际运用中,钢结构主要受力构件中主要以受压构件较多,而最常见的失稳为弯曲失稳,但它不是唯一的失稳模式,如单轴对称的钢构件绕非对称轴容易发生弯扭失稳、对于十字形截面也有可能发生扭转失稳。
因此我们在钢结构设计中要特别注意长细比较大、受压荷载较大的钢构件,合理分析运用钢材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钢结构的稳定性设计还具有关联性的特点。
一旦结构当中某一部件的强度或受力情况出现问题,则会关联到其他结构部件的正常稳定运作,因此设计人员应当具备较为宏观的设计思维以及设计视角,结合建筑功能总体要求针对结构桁架与框架进行更加合理的配置,从受力分析的角度做好相应的计算工作,有效提升结构整体稳定性。
2钢结构稳定性设计原则(1)强柱弱梁原则。
强柱弱梁是个抗震理念,地震的时候钢梁要先于钢柱破坏,因为钢柱作为竖向受力构件,重要性高于梁。
如何防止钢结构整体失稳的方法

如何防止钢结构整体失稳的方法要防止钢结构整体失稳,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合理选择材料和设计强度:在设计钢结构时,要根据实际使用要求和结构承载力的要求合理选择钢材。
同时,在设计中要保证结构的刚度、稳定性和强度达到设计标准要求,确保结构不会发生失稳。
2.加强结构连接:在钢结构的连接处,采用合理的连接方式和连接件。
可以使用焊接、螺栓连接或者搭接连接等方式,确保连接点的刚度和稳定性。
同时,根据连接件的性能和材料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预应力调整,增加连接的抗震性能。
3.增加结构刚度:通过合理的布置构件、增加梁柱剪力连接和墙体的设置等措施,提高钢结构的整体刚度。
增加结构的刚度可以有效地减小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变形和振动,减小失稳的可能性。
4.进行稳定性分析和强度验算:在设计钢结构时,要进行稳定性分析和强度验算。
通过对结构的力学性能进行计算和分析,推算结构在不同荷载情况下的稳定性和失稳形态,以及结构各部分的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5.增加支撑和加强剪力墙:在结构设计中,可以增加支撑和加强剪力墙的设置。
通过增加支撑和剪力墙的布置,在结构的主要方向上增加了一定的刚度和稳定性,减小了结构发生整体失稳的可能性。
6.进行模拟和试验:在设计阶段,可以进行一些模拟和试验工作。
通过模拟和试验,可以验证在设计中采取的各种措施是否有效,以及钢结构在受到不同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的整体稳定性。
7.加强构件连接的验收和维护:在施工和使用阶段,要加强对构件连接的验收和维护。
定期检查和维护钢结构的连接件,及时修复和更换存在问题的连接件,确保连接点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总之,要防止钢结构整体失稳,需要在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各个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
合理选择材料和设计强度、加强结构连接、增加结构刚度、进行稳定性分析和强度验算、增加支撑和加强剪力墙、进行模拟和试验、加强构件连接的验收和维护等方法都是有效的措施。
钢结构设计稳定性原则和设计要点

钢结构设计稳定性原则和设计要点摘要:钢结构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
由于它的强度、韧性和塑性、便携性和节省施工时间,在建筑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钢结构施工过程中如果稳定性和强度不匹配,其稳定性无法保证,不仅可能给施工队伍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危及生命。
由于建筑工程的钢结构设计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对建筑物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实践中研究稳定性设计的原则和要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通过以建筑工程学视角分析钢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稳定性与要点,解决我国目前领域内钢结构的应用安全隐患等问题。
关键词:钢结构;建筑工程;稳定性引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步入兴盛时期,其中随着农村城市建设化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随之在市场内繁荣。
钢材是我国建筑行业不可或缺的主要原材料,为了减少安全隐患,加强工程质量,行业有必要进行钢结构分析,提高钢结构性能。
一、钢结构的特点概述(一)钢结构特质简述在建筑工程应用中以钢材为主的建筑结构类型统称钢结构,传统设计中的钢结构具有刚性强、硬度强、韧性强、变形能力较好等优点[1]。
相较于钢材,钢结构具有多样性、整体性、相关性、稳定性等特质。
我国目前主流的钢结构设计主要应用钢结构的相关性与稳定性:将钢材通过合理设计搭建承压,从而在整个结构整体上维持建筑的稳定性。
(二)钢结构设计通过计算简图搭建钢结构的稳定性与关联性一旦被破坏将对建筑工程造成毁灭性打击,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人力浪费与时间损耗,我国目前的建设工程设计主流中不论单层结构框架还是多层结构框架均以稳定计算为前提。
遵循稳定计算的提前,为了避免钢结构在构建过程中失衡,行业要求将钢结构设计与计算图纸保持高度一致。
在现代化高维超级计算机的帮助下,建筑工程以计算简图代替了传统分析,得出数据化长宽高、受力点与受压部分,通过三维视图进行分析、调整、计算、核对等步骤使得计算简图在数据上保持准确性,也让钢结构框架在设计上、实施过程中保持稳定性、相关性。
钢结构建筑的失稳原因与稳定性设计要点

1 前言
随着我国钢结构技术的愈发成熟,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 均采用了钢结构设计,使其逐渐成为当下建筑工程中运用最 为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然而,钢结构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 钢结构建筑的工程质量与使用安全,因此,有必要对钢结构设 计过程中的稳定性设计要点展开探究,从而进一步提升钢结 构设计方案的完善性,实现钢结构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 完工。
Doors & Windows
建筑规划与设计
钢结构建筑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稳原因与稳定性设计要点
江神虎
安徽富煌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摘 要:作为建筑工程最为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钢结构,因其刚性强、变形小、强度高、自重轻等众多优势而被愈发广泛 的予以推广应用。而在进行钢结构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其稳定性设计是重点,应予以着重关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钢结构建筑 设计经验与多方所学,对钢结构建筑的失稳原因与稳定性设计要点展开探讨,旨在为我国钢结构建筑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贡献自 己的绵薄之力。
(3)配合性原则。配合性原则也称为协调性原则,即指钢 结构构件与细部构造的稳定性计算方法要保持配合及一致 性,这样才有能效确保钢结构整体稳定性与细部构造具有高 度的一致性。由于钢结构体系往往存在有大量的节点连接, 在节点连接处的计算十分关键,某些节点具有弯矩的传递而 某些节点并不传递,所以对于其刚度及柔度要分别计算。
另外,对于常见的钢结构桁架体系,在设计中要尽量降低 杆件偏心的概率。如果细部的稳定性对于整体的稳定性有重 要的作用,那么还要对细部的构造进行更高标准的设计。例 如,某些部位简支梁,由于受到较大压力需要其提供较大的抗 弯能力,那么此时对于该部位简支梁的支座要求就非常严格, 要严格控制其产生唯一,并且还要能保证在某个限定平面内 转动,有时还要考虑梁端截面的部分翘起弯曲。
建筑工程中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原则及设计

建筑工程中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原则及设计摘要:在建筑工程中,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原则是确保结构在受力条件下不会发生失稳和破坏。
为此,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局部稳定性和变形控制等因素,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如设置剪力墙、调整构件尺寸、加强节点设计等,以保证钢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结构设计;稳定性原则引言钢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高强度、轻质化和可塑性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优秀的结构材料。
然而,在钢结构设计过程中,稳定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
稳定性问题可能导致结构失效和破坏,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巨大威胁。
1.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1.1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性(1)人身安全保障建筑结构稳定性的确保是为了保护人们在其内部生活、工作和活动的安全。
如果结构失去稳定性,会导致部分或整个建筑发生破坏或倒塌,对居民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财产保护建筑物往往是人们重要的资产之一,如果结构不稳定,会导致房屋损毁、财产损失,给住户和业主带来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3)建筑品质和功能保证:稳定的结构设计可以保证建筑物长时间内保持原有的形态和功能,并具备正常使用条件。
只有结构稳定,建筑才能耐久、安全地发挥其所需的功能。
1.2结构稳定性影响因素(1)结构几何形状结构的几何形状对其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更高、更狭长、更不规则的结构更容易受到稳定性问题的困扰。
(2)材料特性材料的强度和刚度也对结构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材料的抗压、抗拉、抗弯等特性决定了结构在受力时的稳定性。
(3)荷载类型和施加位置结构在受到不同类型荷载的作用下,其稳定性表现会有所不同。
例如,水平荷载(如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会产生横向推力,而垂直荷载(如重力荷载)会产生压缩力。
荷载施加的位置也会对结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4)支撑和连接方式结构中支撑和连接的方式对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
适当的支撑和合理的连接设计可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钢结构稳定设计pdf

钢结构稳定设计pdf
钢结构的稳定设计是确保结构在受力时不会发生失稳或倒塌的重要工作。
以下是钢结构稳定设计的一般步骤:
1. 确定结构的几何形状和尺寸:根据设计要求和使用目的,确定结构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2. 确定边界条件:考虑结构所受的外部载荷和约束条件,如风荷载、地震荷载、温度变化等,确定适当的边界条件。
3. 分析结构的内力:利用结构分析方法,计算出结构在各种载荷情况下的内力。
4. 计算结构的稳定系数:根据结构的几何形状和尺寸以及内力分析结果,计算结构的稳定系数。
常用的稳定系数计算方法有屈曲分析和稳定性极限分析。
5. 检查稳定性要求:根据相应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检查结构的稳定性是否符合要求。
常见的稳定性要求包括控制结构的屈曲和位移。
6. 优化结构设计:如果结构的稳定性不符合要求,可以通过调整结构的几何形状、尺寸或材料等,进行优化设计。
7. 绘制结构施工图和详细设计:根据稳定性设计结果,绘制结构的施工图和详细设计图纸,明确结构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和连接方式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钢结构稳定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刚度和连接方式等因素,以确保整体结构的安全和可靠
性。
GB50017钢结构稳定性设计规范

GB50017钢结构稳定性设计规范
本文档旨在概述GB钢结构稳定性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 引言
GB钢结构稳定性设计规范是中国建筑设计标准化委员会发布
的国家标准,适用于各类钢结构的稳定性设计。
稳定性设计是确保
钢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不发生失稳的关键,对于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
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2.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钢结构的稳定性设计,包括但不限于工业厂房、桥梁、高层建筑等。
钢结构包括钢框架、钢桁架、钢管脚手架等。
3. 主要内容
本规范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3.1 稳定性设计方法
规范提供了基于等效梁法、模型分析法等的稳定性设计方法,用于计算钢结构稳定性的强度和刚度。
3.2 抗侧扭设计
规范要求钢结构在设计中考虑抗侧扭的能力,以防止结构的失稳和破坏。
3.3 钢构件连接设计
规范对钢结构的连接件进行了设计规定,包括焊接连接、螺栓连接等,以确保连接的强度和稳定性。
3.4 弹性稳定性分析
规范要求进行弹性稳定性分析,以评估钢结构在弹性阶段的稳定性和刚度。
3.5 稳定性验算
规范要求进行稳定性验算,以校核钢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能力。
3.6 建设施工要求
规范对钢结构的建设施工要求进行了规定,包括焊接工艺、除锈处理、防腐处理等。
4. 结论
GB钢结构稳定性设计规范是确保钢结构稳定和安全的重要标准。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稳定性设计和验算,以保证钢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能力。
---
注意:以上内容为简要概述,具体内容请参阅GB50017钢结构稳定性设计规范原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技术摘要:稳定性是钢结构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各种类型的钢结构中,都会遇到稳定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本文对钢结构失稳分类和失稳问题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钢结构的稳定性设计原则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钢结构;设计;稳定性;存在问题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建筑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大量的高层建筑物或构筑物,钢结构也被越来越多的设计者运用。
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具有截面轮廓尺寸小、强度高、自重轻等特点。
但对于因受压、受弯和受剪等存在受压区的构件或板件,如果技术上处理不当,可能使钢结构出现失稳,一旦出现失稳事故将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稳定问题是钢结构的突出问题,分析钢结构设计中的稳定性问题,研究钢结构的加固方法十分必要。
1 钢结构失稳的分类钢结构的稳定问题主要是指在外荷载的作用下,整个钢结构是否发生屈曲或失稳现象。
正确的区分钢结构的失稳类型,可以更好的评价结构或构件的稳定承载能力。
钢结构的失稳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从性质上可分为三类。
1.1 平衡分岔失稳(分支点失稳)完善的(即无缺陷、挺直的)轴心受压构件其端部受到的荷载压力P未达到某一限值时,仍能保持挺直的稳定平衡状态,构建截面承受的压应力是均匀的,沿构建的轴线也只产生相应的压缩变形,当构建截面承受的压力达到或超过一定限值时,构建会突然发生弯曲,导致原来的轴心受压的平衡形式转变为与之相邻的但是带弯曲的新的平衡形式,这就是平衡分岔失稳。
这一过程可用图1中的荷载—侧移曲线OAB 来表示。
其特征是当荷载逐渐增加时,结构原有的平衡形式被破坏了,并出现了与原平衡形式有本质区别的新的平衡形式,由稳定平衡转变为不稳定平衡,出现了稳定性的转变。
完善的(即无缺陷、挺直)轴心受压构件和完善的在中面内受压平板的失稳都属于平衡分岔失稳问题,属于这一类的还有理想的受弯构件以及受压的圆柱壳等的失稳。
1.2 无平衡分岔失稳(极值点失稳)极值点失稳是指建筑钢材做成的偏心受压构件在塑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丧失了稳定的能力,发生失稳时的荷载值Pu 就是构件的实际极限荷载(图1中C 点),这类的平衡状态是渐变的,与平衡分岔失稳具有本质的区别。
1.3 跃越失稳如图2所示的两端铰接较平坦的拱结构,在均布荷载q的作用下有挠度w,其荷载曲线也有稳定的上升段OA,但是达到曲线最高点A 时会突然跳跃到一个非邻近的具有很大变形的C 点,拱结构顷刻下垂。
在荷载挠度曲线上,虚线AB 是不稳定的,BC 段是稳定的而且保持上升趋势,但是因为结构已经被破坏,固不能被利用。
由此可以看出跃越失稳不存在平衡分岔点,也没有极值点,是失稳发生后又跳跃到另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
2 钢结构稳定设计的原则为了更好的保证钢结构稳定设计中构件的稳定性,实际设计时必须遵守以下三项原则。
2.1 结构整体布置必须考虑整个体系以及组成部分的稳定性要求目前结构大多数是按照平面体系来设计的,如桁架和框架都是如此。
保证这些平面结构不致出平面失稳,需要从构整体布置来解决,亦即设计必要的支撑构件。
这就是说,平面结构构件的出平面稳定计算必须和结构布置相一致。
2.2 结构计算简图和实用计算方法所依据的简图相一致目前设计单层和多层框架结构时,经常不作框架稳定分析而是代之以框架柱的稳定计算。
在采用这种方法时,计算框架柱稳定时用到的柱计算长度系数,自应通过框架整体稳定分析得出,才能使柱稳定计算等效于框架稳定计算。
然而,实际框架多种多样,而设计中为了简化计算工作,需要设定一些典型条件。
2.3 满足构件的稳定计算必须与设计结构的细部构造保持一致在钢结构的设计中,要使得构造设计和结构计算相互匹配。
设计者要区分某些节点的连接是否传递弯矩,从而针对性的赋予其足够的柔度和强度。
设计者注意构件细部的设计与处理,如设计桁架节点时,要注意减少杆件偏心的问题等。
3 钢结构稳定性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虽然钢结构稳定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在逐步完善,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对钢结构的稳定性同样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3.1 忽视钢结构材料的缺陷而导致的计算出现误差在钢结构的实际设计和计算过程中,为了方便计算,一般把钢材按照完全弹性材料做一阶分析,但是实际中使用的钢材为弹塑性材料,设计中对钢材客观存在的缺陷(如残余应力、初弯曲、初偏心等)没有重视,从而导致稳定计算和现实结构的稳定承载能力出现偏差。
3.2 钢结构稳定性研究中存在随机因素的影响钢结构体系的稳定性研究中存在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目前结钢结构的失稳分析及稳定性设计探讨王炳宇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建工系转下页施工技术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方面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公路建设事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道路桥梁的建设也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本文将针对公路桥涵施工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促进我国道路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与完善,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道路;桥涵;问题在公路的施工建设中,桥梁建设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对于行车安全和方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另外,一个国家的公路桥梁建设也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而道路桥涵的安全性是建设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因此,解决好道路桥涵建设中一些问题是尤为重要的,不仅仅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更是人们工作、生活安全的有力保障。
1 混凝土外观质量应注意的问题混凝土搅拌的质量和水泥的质量是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两个决定性条件。
一旦出现质量不达标、质量低劣的原材料就会大大影响混凝土外观的质量,质量不过关的原材料存在砂率过大、砂石级配较差和水灰比的控制不好等问题,另外,混凝土搅拌的不充分也是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
混凝土的搅拌有严格的规定和技术指标,搅拌不充分会造成不均匀和不密实,而如果搅拌时间过长,又会导致模板漏浆和造成离析等问题,因此,在搅拌混凝土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操作,避免不必要损失的发生。
以上两点如果没有按照相应的要求去做,就会破坏构造整体的性能,也会减少构造的抗击打能力,从而减少构造的使用寿命。
2 施工队伍应该注意的问题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城市中有很多桥涵结构物,因此,对于一些小型的桥涵一般都是采取承包的形式进行划分施工。
这种现状的实行就会造成一部分没有相应施工能力的施工队伍进入,这种施工队伍建造出来的道路桥涵都是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的。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调查显示,对于这部分没有施工能力的施工队建造出来的建筑都是非常危险的。
这部分施工队伍通常缺乏职业道德、安全意识薄弱、追求经济的利益同时不顾工程质量,对自身所承担的施工责任和职业道德都不重视,甚至会出现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 现象,对国家和人民都造成了相当大损失,更是对人民的安全构成了威胁。
这类施工队伍的施工属于粗放型施工,不考虑资源的节约以及合理利用,一味的靠成本的提升来完成工程,因此,在进行道路桥涵施工时,一定要选择那些具备施工资质、正规大型的施工队伍来进行建设,这样才能够确保工程的质量,保障国家财产不受损失,保证人民的安全。
3 施工基础和台身应该注意的问题道路桥涵施工的基础和台身对其自身的功能以及使用年限都是有很大影响的。
因此,可以在小型桥涵的基坑开始施工以后,认真核实检验其他地基原状的土质是否相同,另外,地基的承载能力也是必须要确定的因素之一,这样通过加强对基础的处理,可以防范出现基础不均匀的沉陷变形。
这种工程的施工情况一般都很复杂,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解决办法,在实际施工中,如果没有足够的地基,就一定要通过测算来确定安全基础换填的宽度和深度。
总之,在施工过程当中,一定要慎之又慎,严格各项工序的执行,必须有效地预防由于地基承载力的不均匀而造成的基础不均匀沉陷,做到万无一失。
4 桩基的位移和沉降应该注意的问题桥台和软基的处理因为没有充足预压的时间,沉降在前期没有完成,但是桥台和上部的结构已经建成,而软土下沉速度会超出桩基的下沉速度,所以,桩基会在偏压荷载的作用下产生很大的负摩擦力,因此,就会产生桩基滑移以及竖向的沉降,从而使道路桥涵产生安全隐患,在安全性方面直接造成威胁。
因此,在道路桥涵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规范施工。
而如果施工是在特殊地区,例如软土地区施工,则必须要等路基经过处理后才可以对道路桥涵施工,以保证施工的安全以及工程竣工后使用的安全。
5 结束语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道路桥涵的承载能力明显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不相符了,因此,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建设道路桥涵以适应经济的发展,而对于道路桥涵的施工更是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道路桥涵不仅承担着经济建设的使命,也是保证我国人民出行安全的根本保障,因此,对道路桥涵施工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解决好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前我国政府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目道路桥涵建设中还有诸多问题存在,但相信,在我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施工人员的努力下,我国道路桥涵的建设一定会成为世界该领域中一颗璀璨的新星。
参考文献[1] 杨发军.浅论公路桥涵施工中注意的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 李世蓉,兰定筠,罗刚.道路桥涵工程施工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3] 侯素良,张继莹,程献周.公路桥涵使用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几个问题[J].科技风,2010.分析公路桥涵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杜程程 吴丽君 苏家屯区公路工程公司史建国 中铁十三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构随机影响分析所处理的问题大部分局限于确定的结构参数、随机荷载输入这样一个格局范围,而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结构参数的不确定性,会引起结构响应的显著差异[4]。
实际设计中,影响钢结构稳定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可分为三类:1)物理、几何不确定性,如材料、杆件尺寸、截面积、残余应力、初始变形等;2)统计的不准确性——在统计与稳定性有关的物理量和几何量时,总是根据有限样本来选择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因此具有一定的经验性;3)模型不确定性——为了对结构进行分析,我们所提的假设、数学模型、边界条件以及目前技术水平难以在计算中反应的种种因素,所导致的理论值与实际承载力的差异,都归结为模型的不确定性。
在实际的钢结构设计工作中,只有深入的研究这些不稳定因素,钢结构稳定理论才能进一步完善。
4 结论钢结构的稳定性能是决定其承载力的重要因素,设计者如果对相关计算和技术上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钢结构出现失稳,甚至坍塌。
所以,设计者要重视分析影响钢结构失稳的因素,尤其是当构件存在初始缺陷、残余应力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时,设计者更应该谨慎处理。
参考文献[1]曾健斌.钢结构稳定性设计探析[J].科技与生活,2010,11:67,55.[2]刘杰,吴新刚.对钢结构设计中稳定性的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1,7:52,47.接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