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教学大纲
内燃机学教学大纲
《内燃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时数:32学分数:2.0执笔者: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汽车发动机原理》是四年制本科生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循环和性能、发动机的换气过程与增压技术、发动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发动机性能的评价、发动机特性及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等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发动机性能提高和合理使用的基本原理,以及发动机实验的基本技能,为本专业学生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章概论(2学时)教学内容:发动机的分类,对汽车动力装置的要求,新型汽车能源。
教学要求:了解发动机的分类和现代发动机的发展,了解对汽车动力装置的要求及汽车常用的能源。
重点:发动机的分类。
难点:无。
第二章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和性能(4学时)教学内容:发动机理论循环,发动机的实际循环,指示指标,有效指标,指标测量,机械损失及测量,热平衡。
教学要求:了解发动机的理论循环和实际循环过程,掌握发动机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的差异,熟记指示指标、有效指标和机械损失,掌握发动机两类指标和机械损失的测量方法,了解发动机的热平衡。
重点: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指示指标、有效指标及机械损失。
难点:实际循环的各项损失,熟记各项性能指标。
第三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与增压(4学时)教学内容:增压技术基础,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充气效率,影响因素,换气损失,提高充气效率和降低换气损失的措施,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车用发动机的增压系统。
教学要求:了解增压的基本概念和增压方式,掌握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充气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掌握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和降低换气损失的措施,了解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车用发动机的增压系统。
重点: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充气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提高充气效率和降低换气损失的措施。
难点:提高充气效率和降低换气损失的措施。
电控发动机教学大纲 Microsoft Word 文档
汽车电控发动机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
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应用在发动机上的电子控制系统;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
二、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概述;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功能;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原理;空气供给系统主要元件的构造与检修;燃油供给系统主要元件的构造与检修;整体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与检修。
重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原理;燃油供给系统、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原理及主要元件构造;部件测试与系统测试的方法。
难点:空气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实践技能: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主要元件的故障分析及检测。
2.各传感器的故障分析及检测。
3.各执行器的故障分析及检测。
4.控制系统主要元件的故障分析及检测。
三、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
电控点火系统的功能;电控点火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电控点火系统主要元件的构造与检修。
重点:电控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
难点:动态数据流分析与点火初级、次级波形分析。
实践技能:电控点火系统的故障分析及检测。
四、汽油机辅助控制系统。
怠速控制系统;进气控制系统;增压控制系统;空燃比反馈控制系统;巡航控制及电控节气门系统;冷却风扇及发电机控制系统;故障自诊断系统;失效保护系统;应急备用系统。
重点:怠速控制系统、进气控制系统、空燃比反馈控制系统的功能、控制原理及主要元件的构造与检修。
难点:怠速控制和空燃比反馈控制的动态数据流分析与波形分析。
实践技能:怠速控制系统、进气控制系统、空燃比反馈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及检测。
五、汽油机电控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检修。
电控系统使用和检修注意事项;故障诊断与检修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故障诊断与检修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常见故障诊断程序。
重点:汽油机电控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检修常用工具、常用仪器的使用;故障诊断基本方法;常见车型故障诊断程序。
难点:故障诊断基本方法与思路。
实践技能:1.汽油机电控系统诊断与检修常用工具、仪器的使用。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教学教案
•直接测量式(压力型):将歧管绝对压力和转速信号输送到ECU计算出进气量。如Bosch公司D-Jetronic系统
•间接测量式(流量型):用空气流量计测量进气量。如Bosch公司L—Jetronic系统
二、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基本类型
1.Bosch公司Motronic M3.8。2系统(SANTANA 2000 GSi)(图6-3)
4.1.3车用汽油机对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要求
(1)稳定工况对混合气成分的要求
①怠速工况,需要由浓变理论的混合气
②小负荷工况,需要理论混合气
③中等负荷工况,需要理论混合气
④大负荷及全负荷工况,需要浓混合气
(2)过渡工况对混合气成分的要求
①冷起动工况,需要浓混合气
②暖机工况,需要由浓变理论的混合气
③加速工况 ,需要浓混合气
教学SOP图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一)组织教学(2分钟)
整顿纪律、清点人数,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5分钟)
1、本课题的学习目的.
2、本课题学习及掌握的主要内容。
3、本课题参阅的材料。
4、对本课题作业的要求。
详细内容及要求
一、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概述
1.汽油喷射的基本概念
(1)汽油喷射
•一定数量和压力的汽油经过喷油器直接喷入气缸或进气歧管
(2)叶片式电动汽油泵(图6-9)
1)工作原理
•叶轮是一个圆形平板,在平板的圆周上加工有小槽,形成泵油叶片。
叶轮旋转时,小槽内的汽油随同叶轮一同高速旋转.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出口处油压增高,而在进口处产生真空,从而使汽油从进口吸人,从出口排出
•有分电器的电控点火系统
3.Bosch公司L-Jetronic系统(图6-5)
《发动机》教学大纲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两年制试点)(两年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40课时)扶爱民湖南生物机电职业学院机械及自动化系汽车教研室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两年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40课时)一、教学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技术运用和修理课程的技术基础课。
其任务是:让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维护修理方面的系统知识,使学生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结构分析、常见维护、修理的基本技能。
为今后从事汽车后市场各项技术、管理工作,以及适应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所必需的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紧扣《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简称指导方案)的五个指导思想。
以国产桑塔纳、捷达、富康轿车为主的结构体系,系统地讲授汽车发动机基本结构、原理、维护、修理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国产常用汽车总成和零、部件结构和耗损分析的能力;初步具有发动机维护、维修能力和对发动机故障分析诊断与排除能力。
知识目标:1.了解世界汽车发展概况及我车汽车工业的现状。
2.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3.掌握汽车发动机维护保养与修理的基本理论。
4.掌握汽车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用途与使用方法。
5.掌握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总成的修理,装配、检测、调试工艺。
能力培养目标1.初步具备安全生产的能力。
2.熟练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能对发动机主要零部件进行结构和耗损分析。
4.能对发动机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排除。
5.能按维修工艺对发动机进行维修、装配、调整与性能试验。
思想教育目标: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的质量意识三.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理论教学模块(一)理论教学模块(续)(二)实践性教学模块(三)综合实践训练教学模块四.说明1.本大纲是根据教育部《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制定。
汽车构造教学大纲
第一章: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及基本术语◆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工作原理◆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第二章:机体组及曲柄连杆机构◆曲柄连杆机构中的作用力及力矩◆机体组◆曲柄连杆机构◆平衡机构第三章:配气机构◆配气机构的功用及组成◆配气定时及气门间隙◆气门组◆气门传动组第四章:汽油机燃油系统◆汽油及其使用性能◆化油器式发动机燃油系统◆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第五章柴油机燃油系统◆柴油及其使用性能◆柴油机燃油系统的功用及组成◆喷油器◆柱塞式喷油泵◆分配式喷油泵◆调速器◆电子控制柴油喷射系统◆辅助装置第六章进排气系统及排气净化装置◆进气系统◆排气系统◆排气净化装置◆强制式曲轴箱通风系统◆汽油蒸发控制系统第七章发动机冷却系统第八章发动机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的功用及组成◆水冷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风冷系统◆润滑系统的功用及组成◆润滑剂◆润滑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机油冷却器第九章汽车发动机增压◆概述◆机械增压◆涡轮增压第十章发动机点火系统◆概述◆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点火时刻◆传统点火系统主要元件的结构◆电子点火系统◆微机控制点火系统◆汽车电源第十一章发动机起动系统◆概述◆起动机◆减速起动机和永磁起动机第十二章其它类型车用发动机◆压缩天然气汽车及液化石油汽汽车◆电动汽车。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一)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一门汽车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是汽车维修、汽车设计与制造的基础。
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是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和教学进度的规划和指导,也是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
下面就《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进行阐述。
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1.2 开课方式:理论授课和实验教学相结合1.3 学时安排:64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16学时。
1.4 课程考核方式:理论课考试占60%,实验考核占40%二、教学目标2.1 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构造特点,理解发动机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关系。
2.2 掌握发动机的检查和维修技术,具备维修市场对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解决能力。
2.3 培养学生勤奋好学、注重实践、团队合作精神、适应快速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汽车发动机主要构造和工作原理3.2 燃油供给系统3.3 发动机冷却系统3.4 润滑系统3.5 点火系统3.6 压缩系统3.7 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3.8 发动机维修与保养技术四、教学重点与难点4.1 重点:燃油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润滑系统的构造和维修、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
4.2 难点:发动机故障检修的流程与方法、发动机维修设备的使用。
五、实验安排5.1 发动机拆装实验5.2 点火系统检测实验5.3 燃油系统检测实验5.4 发动机润滑系统检测实验5.5 发动机冷却系统检测实验六、教学方法6.1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6.2 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技能的训练6.3 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小组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七、教材及参考书目7.1 主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7.2 辅助教材:《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维修常见问题解答》等。
八、评估与反馈8.1 评估方式:考试成绩、实践成绩、出勤情况、调查问卷、论文报告、小组展示等。
8.2 反馈方式:定期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实习、探讨新技术新理念等活动。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Electronic Control Technology for Automotive Engines 课程代码:060265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30 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适用专业:交通运输工程本科、汽车工程本科和汽运技术专科开课院系:汽车工程学院汽运工程系教材:陈志恒胡宁.汽车电控技术.高等教育版社.2003主要参考书:李东江等.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魏春源等译.汽车电气与电子.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现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汽运技术专科的指定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了解当今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主要控制内容、基本工作原理及控制过程,掌握电控系统主要传感器及主要总成部件的一般结构及基本工作原理,了解故障自诊断系统基本功能和一般工作原理。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第1章汽车电子化与发动机电控1.1 汽车电子化发展简介;1.2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发展简介;1.3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发展趋势。
第2章汽油机电控概述2.1 汽油机电控系统及控制内容;2.3 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分类;2.3 电控汽油喷射的主要优点。
第3章电控汽油喷射系统3.1 空气供给系统3.2 燃油供给系统3.3 汽油喷射系统的其他传感器和电控单元3.4汽油喷射控制。
第4章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4.1 概述4.2 点火提前角和闭合角控制4.3 爆震传感器与爆震反馈控制第5章辅助控制系统5.1 排气净化与排放控制5.2 电控怠速控制系统5.3 进气控制系统5.4 故障自诊断系统概述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汽车电控技术发展现况及未来趋势、掌握电控发动机燃油供给、空气供给、点火及电源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汽车发动机原理》教学大纲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汽车发动机原理》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汽车发动机原理》是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对热力机械的共性问题,如动力如何获取和输出,能量如何消耗和利用;两种典型内燃机(点燃式汽油机和压燃式柴油机)的燃料供给、混合气形成、着火、燃烧;车用内燃机运行特性与性能的调节与控制等发动机基本理论的教学,使学生对发动机的工作过程有深入的了解,能熟知发动机相关参数的运行范围,能掌握基本的发动机性能分析方法。
为今后从事发动机和汽车开发、研究、生产提供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基础。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汽车发动机原理》是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两门核心专业课之一(另一门是《汽车理论》),安排在大三春季学期上课。
在这之前有《汽车构造1》和《汽车发动机拆装》,这两门课是专业平台课,是学习《汽车发动机原理》必修的基础专业课。
同时,《汽车发动机原理》又是学习其他专业课,如《发动机设计》、《内燃机增压与增压技术》和《内燃机燃料供给》等的必修课。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结构有基本的了解,并且具备必要的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要求学生上课作笔记,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参加课堂讨论,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宽。
以课堂讲授为生,辅以一定量的课堂讨论和自学。
第二部分教学时数、教材、考试一、学时分配总学时48:授课学时44,讨论课学时4教学内容授课学时1、性能指标与影响因素 42、燃料与工质 43、循环分析与能量利用 44、换气过程与循环充量 45、燃烧基础知识 46、燃烧过程及混合气形成 47、特殊燃烧问题的机理与对策 48、有害物排放的生成与控制 49、燃烧室与调节参数的优化 610、汽车发动机运行特性 411、柴油机调速特性 2合计44二、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刘铮, 王建昕.《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年参考书:(1)周龙保等.《内燃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2)董敬等.《汽车拖拉机发动机》(第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3)唐开元等.《内燃机原理》.译自“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undamental”, J.B.Heywood 三、考试两次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8-实战实训-汽车发动机整车教学进度表与教学大纲60课时
课程:实战实训-汽车发动机整车实战实训-汽车发动机整车教学大纲【本课程简介】:本课程以汽车发动机的专业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针对发动机理实课程主要内容实车训练,提高学员实车操作能力,提高学员整车实战能力。
【本课程教学目标】:充分掌握发动机养护及检修内容,更加符合企业需求。
【本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发动机正时检查【教学目标】:1、熟悉正时的作用及更换标准2、掌握正时皮带更换方法及技巧【教学重难点】:正时皮带的检查及判断的方法【教学内容】一、理论介绍1、作用2、更换标准二、实训操作部分1、准备2、流程【教学总结】掌握正时皮带更换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作业】正时皮带更换凸轮轴位置与曲轴位置如何进行校对。
第二节发动机三滤的检查与更换【教学目标】:1、熟悉三滤的作用2、掌握三滤更换方法及技巧【教学重难点】:三滤的检查及判断的方法【教学内容】:一、理论介绍1、三滤的作用2、三滤的更换标准二、实训操作部分:1 、机滤更换2、空滤更换3、汽滤更换【教学总结】掌握三滤的检查与更换【作业】1、机油滤芯的安装方法2、机油SAE SL 10W-40的含义。
第三节发动机防冻液的检查与更换【教学目标】:1、熟悉防冻液的作用及类型、特点2、掌握防冻液更换方法及技巧【教学重难点】:1、防冻液的检查2、防冻液的更换【教学内容】:一、理论介绍1、防冻液的作用2、防冻液的选择3、防冻液的检查二实训操作部分1、操作前准备2、操作流程3 、终检【教学总结】防冻液的更换是发动机日常保养常见项目,认真对待掌握牢固。
【作业】1、防冻液更换过程中的空气如何进行排除2、不同型号品牌以及颜色可以混用么?第四节节温器检查更换【教学目标】:1、熟悉节温器更换的目的2、掌握节温器更换方法及技巧【教学重难点】:节温器更换的标准及流程【教学内容】:一、理论介绍1、节温器的作用2、节温器故障的现象二、实训操作1、启动发动机热车,2、将水箱底部放水阀或水箱下水管拆下,放出旧的防冻液。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152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让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维护和修理方面的系统知识,使学生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结构分析、常规维护和修理的基本技能。
为今后从事汽车维修技术工作,以及为适应汽车后市场发展提供所必须的继续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汽车发动机基本结构、原理、维护、修理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初步具有汽车发动机零件结构和耗损分析的能力;初步具有发动机维护、修理能力和发动机故障诊断排除能力。
(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发动机维护和修理的基本理论。
3.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二)技能培养目标1.初步具备安全生产的能力。
2.熟练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能对发动机主要零部件进行结构和耗损分析。
4.能对发动机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排除。
5.能按维修工艺对发动机进行维修、装配、调整和性能试验。
(三)态度目标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要求和内容基础模块第一章发动机总体构造了解汽车发动机总体构造、理解基本术语和主要技术参数。
第二章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维修1.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循环,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2.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掌握曲柄连杆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检测和维修方法,掌握曲柄连杆机构装配与调整方法。
3.曲柄连杆机构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理解曲柄连杆机构异响故障诊断。
第三章配气机构的构造与维修1.配气机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理解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掌握配气机构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2.配气机构的维修掌握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检测方法和维修方法,熟练掌握配气相位的测量和调整方法,掌握气门间隙调整方法,掌握气缸压缩压力测量方法和压缩压力失准的原因分析方法。
汽车发动机检修实习教学大纲.
《汽车发动机检修实习》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汽车发动机检修实习》是现代汽车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实践课程,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
课程的主要任务:牢固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结构、组成;拆装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各项装配、调整、调试的技术数据和方法;一般故障的判断;修理工艺;检修工具、量具的正确选用和使用。
二、课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总课时为52课时(2周),具体课时分配参照下表:三、课程教学内容<一>曲柄连杆机构检修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曲柄连杆机构的检查与调整;气缸体、气缸盖、曲轴的检验;连杆的检验与校正;活塞环的选配与偏缸检验;曲柄连杆机构的异响诊断。
重点:气缸体、气缸盖、曲轴的检验;活塞环的选配与偏缸检验。
难点:曲柄连杆机构的异响诊断。
<二>配气机构检修配气机构的拆装;配气相位的检查与调整;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配气机构异响诊断;气门与气门座的修理。
重点: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配气机构异响诊断。
难点:气门与气门座的修理。
<三> 冷却系、润滑系检修冷却系的拆装;冷却系的故障诊断;润滑系的拆装;润滑系的故障诊断。
重点:冷却系的故障诊断。
难点:润滑系的故障诊断。
<四> 化油器式供给系检修化油器的拆装与调整;汽油泵的拆装;供给系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五> 汽油喷射式供给系检修燃油喷射系统主要部件的拆装与检测;燃油喷射系统常用检测诊断仪器的使用;燃油喷射系统的故障诊断。
重点:燃油喷射系统主要部件的拆装与检测。
难点:燃油喷射系统常用检测诊断仪器的使用;燃油喷射系统的故障诊断。
<六> 柴油机供给系检修喷油器、喷油泵的拆装;喷油泵、调速器的检查与调试;喷油器的检查与调试;柴油机供给系的故障诊断。
重点:喷油器、喷油泵的拆装;柴油机供给系的故障诊断。
难点:喷油泵、调速器的检查与调试。
《发动机原理》(教案大纲)
《发动机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发动机原理英文名称:Fundamental of Automobile Engine开课学期:6学时/学分:64/4或36/2 (其中实验学时:8或4 )课程类型:专业课开课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或车辆工程选用教材:《发动机原理》(第2版)林学东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01执笔人: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汽车发动机及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理论课。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的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及其性能评价方法、影响发动机性能因素的分析方法;了解提高或改进发动机性能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为合理使用、正确调整以及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合理匹限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初步掌握发动机的试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讲述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它以发动机性能指标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影响内燃机各工作过程以及性能指标的各种因素。
从节能减排角度合理组织发动机工作过程以及如何提高其性能是本课程的中心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发动机的性能指标、性能特性及其分析方法和主要影响因素;初步掌握发动机的试验方法及其数据处理和万有特性制取方法;为汽车动力系统合理匹时奠定理论基础。
根据总学时的要求,内容可根据具体培养要求进行删减。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节着重介绍汽车发动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发明与发展历程,以及不同阶段汽车发动机发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对待发动机原理这门课程,正确对待以发动机为动力源的汽车发展对社会环境与文明的影响,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方法,培养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1.1本课程的任务、要求和学习方法1.2内燃机与汽车及其发展史简介1.3汽车工业的发展阶段1.4汽车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考核要求:了解内燃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内燃机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
汽车系统动力学
《汽车系统动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车辆系统的主要行驶性能,如牵引性能、车辆的动态载荷、转向动力学等。
研究路面不平度激励的振动。
了解该领域世界发展及最新成果。
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汽车动力学分析的一般的理论和方法,为今后汽车系统动力学分析、从事该领域研究、开发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研究所有与汽车系统运动有关的学科,其内容可按车辆运动方向分为纵向、垂向和侧向动力学三大部分。
要求学生了解车辆动力学建模的基础理论、轮胎力学及汽车空气动力学基础之外,重点理解受汽车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影响的驱动动力学和制动动力学,以及行驶动力学(垂向)和操纵动力学(侧向)内容。
运用系统方法及现代控制理论,结合实例分析,介绍了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计算机仿真、动态性能分析和控制器设计的方法,同时使学生对常用的车辆动力学分析软件有所了解。
成绩考核形式:末考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绪篇概论和基础理论第一章车辆动力学概述1.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车辆动力学的历史发展、研究内容和范围、车辆特性和设计方法、术语、标准和法规、发展趋势。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车辆动力学的历史发展、研究内容和范围、车辆特性和设计方法、发展趋势。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车辆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车辆特性和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是车辆特性和设计方法。
4.教学内容第一节历史回顾1.车辆动力学的历史发展第二节研究内容和范围1.纵向动力学2.行驶动力学3.操作动力学第三节车辆特性和设计方法1.期望的车辆特性2.设计方法3.汽油机与柴油机速度特性的比较第四节术语、标准和法规1.汽车术语、标准和法规第五节发展趋势1.车辆的主动控制2.多体系统动力学3.闭环系统和主观与客观评价第二章车辆动力学建模方法及基础理论1.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动力学方程的建立方法、非完整系统动力学、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
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教学大纲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其教学任务是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结构特点、基本原理以及使用维护和检修的方法,较全面了解目前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针对当前汽车服务行业特点和人才紧缺状况,重点培养和锻炼学生初步掌握部件测试、数据流分析、波形分析以及现代汽车维修的检测诊断技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面向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汽车典型电控系统的结构原理、检修、故障诊断与排除,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汽车典型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的专业能力;具有诚信和团队协作的社会能力;具有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的方法能力;并且具有可持续学习、发展的能力。
具体职业能力培养目标:1.具有正确使用汽车维修设备、仪器的能力;2.针对汽车电控系统的常见故障,制定诊断、检修、保养作业计划的能力;3.正确执行操作规范和安全规章的能力和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4.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精神;5.具有在汽车维修接待、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整车性能检测与质量检验、客户跟踪与信息反馈等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
6.具有新材料、新技术的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和咨询的能力知识目标。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汽车零部件识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等职业技术基础课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与设备构造与维修》等职业技术核心课。
后续课程:《汽车维修质量检验》、《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及配件营销》和《二手车鉴定评估与交易》。
(四)教学对象本课程大纲适用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
三、课程要求与内容绪论教学要求:1.了解电控发动机的优点;2.掌握电控发动机的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一、电控发动机发展背景二、电控发动机的发展过程三、电控发动机基础理论四、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与功用实训1、发动机电控系统总体认识第一单元空气供给系统的检测教学要求:1.了解汽车电控发动机中空气供给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掌握控制部件的安装位置和检修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汽车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能源基础教学大纲
3年制初中起点 270课时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与要求是使3年制初中起点的学生掌握高等技术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新能源专业基本理论(安全常规基础电路结构认知)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汽车构造与维修技术的基础应用,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2.课程目标
(1)学习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构造与维修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2)职业能力目标
1.全面掌握汽车构造与维修技术技术的基本理论,
2.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3)职业素养目标
通过分组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通过完整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和工作评价能力
3.课程内容
4.教学实施建议
(1)课程开发流程:市场调研与专业研讨会→确定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学习子情境设计→课程教学资料建设→实际教学检验。
(2)为了保障课程与技术发展相一致,建议完成每个教学周期后,课程组均要依据以上课程开发流程对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进行修订。
3年制高中起点 270课时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构造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与要求是使3年制高中起点的学生掌握高等技术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新能源专业基本理论(安全常规基础电路结构认知)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新能源的基础应用,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2.课程目标
(1)学习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构造与维修技术专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2)职业能力目标
1.全面掌握汽车构造与维修技术专技术的基本理论,对汽车构
造与维修技术专技术有全面了解和认识;
2.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知
识;
3.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通过大量不同类型的例题指导学生,
使学生掌握已学的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职业素养目标
通过分组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通过完整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和工作评价能力
5年制初中起点 360课时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构造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与要求是使5年制初中起点的学生掌握高等技术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新能源基本理论(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磁现象、半导体器件、模拟和数字电路)、基本分析方法、计算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新能源的基础应用和我国发展的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2.课程目标
(1)学习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新能源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2)职业能力目标
1.全面掌握汽车构造与维修技术技术的基本理论,对汽车构造
与维修技术有全面了解和认识;
2.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知
识;
3.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通过大量不同类型的例题指导学生,
使学生掌握已学的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职业素养目标
通过分组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通过完整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和工作评价能力
4.教学实施建议
(1)课程开发流程:市场调研与专业研讨会→确定相关职业
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学习子情境设计→课程教学资料建设→实际教学检验。
(2)为了保障课程与技术发展相一致,建议完成每个教学周期后,课程组均要依据以上课程开发流程对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进行修订。
(3)安排实训,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