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方法

合集下载

漂白粉中有效氯和固体总钙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漂白粉中有效氯和固体总钙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漂白粉中有效氯和固体总钙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通过复杂络合滴定法测定漂白粉中有效氯的含量。

实验原理:1.有效氯的测定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常用的是复杂络合滴定法。

它利用亚铁离子作为指示剂,由于亚铁离子与氯离子配位形成淡黄色的六配合态络合物,因此可以利用该配合物的演变过程来测定样品中的有效氯含量。

复杂络合滴定法的步骤如下:a.将样品加入三氧化二铁溶液中,使得漂白粉中氯离子转化为元素状态的氯。

b.加入过量的硝酸钾和硫酸铵,使得亚铁离子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

c.滴加0.1mol/L亚硫酸钠标准溶液,使得余量的亚硫酸钠还原三价铁离子为二价铁离子,生成一些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在一定溶液条件下形成淡黄色的六配合态络合物Fe(SCN)63-。

d.不断滴加亚硫酸钠标准溶液,直到滴加的亚硫酸钠的体积达到所需要的体积,此时样品中的有效氯完全与亚硫酸钠反应。

e.通过计算亚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和滴定后残留的亚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来确定实验样品中有效氯的含量。

2.固体总钙的测定b.加入甲醛,使得样品中的铁、铜、镍等干扰元素被稳定。

c.再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缓冲底液和艾琳染料指示剂,调节样品的pH值到10左右。

d.滴加标准EDTA标准溶液,使得EDTA与样品中的钙离子络合生成无色EDTA-钙复合物,当钙离子被络合完全时,样品的颜色被改变。

实验步骤:1.制备标准EDTA标准溶液:称取0.3728g二羧酸EDTA,溶解后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定容到刻度,摇匀。

2.样品的处理:a.有效氯含量的测定:取一份漂白粉样品(0.5g)并研磨成细粉末,称取0.5g样品加入50ml三氧化二铁溶液中,加温加热至样品完全熔解后,加入过量的硝酸钾和硫酸铵,把亚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离子。

冷却后加入少量水,滴入铁氰钾指示剂,再滴入0.0025mol/L 亚硫酸钠溶液,冷却之后再加适量准确的甲酸和甲醛。

b.固体总钙含量的测定:取一份漂白粉样品(0.5g)并研磨成细粉末,取5g用稀盐酸溶解,然后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缓冲底液,并调节pH至7左右,再滴入3-4滴艾琳染料指示剂。

有效氯_活性氯_游离氯_总氯_余氯有什么区别_测定方法[1]

有效氯_活性氯_游离氯_总氯_余氯有什么区别_测定方法[1]

有效氯活性氯游离氯总氯余氯有什么区别测定方法1、有效氯、活性氯:指含氯消毒剂中有氧化性的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对于NaOCl和Ca(OCl)2指+1价Cl的质量分数。

通常用盐酸与之反应放出的Cl2来间接测定。

2、游离氯:Cl2单质。

3、总氯:化合物中Cl的质量分数。

4、余氯:自来水中残留的Cl2。

(自来水工业术语)用余氯试纸检测。

一、有效氯测定方法:A1 碘量法原理洗涤剂中有效氯在酸性溶液中与碘化钾起氧化作用,释放出一定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碘,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消耗量计算出有效氯含量。

A2 试剂A2.1 0.02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A2.2 2mol/L硫酸溶液。

A2.3 10%碘化钾溶液。

A2.4 0.5%淀粉溶液。

A3 操作方法称取含氯消毒剂1.00g,用蒸馏水溶解后,转入250mL容量瓶中,向容量瓶加蒸馏水至刻度、混匀,向碘量瓶中加2mol/L硫酸10mL,10%碘化钾溶液10mL,混匀的消毒液5mL溶液即出现棕色,盖上盖并混匀后加蒸馏水于碘量瓶缘,用0.0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游离碘,边滴边摇匀,待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0.5%淀粉溶液10滴(溶液立即变蓝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所用硫代硫酸钠的总量,重复3次取平均值计算。

A4 计算:根据硫代硫酸钠的用量,计算有效氯含量,亦即1mol/L硫代硫酸钠1mL相当于0.0355g有效氯,因此可按下式计算有效氯含量:c*v*0.035有效氯含量(%)=——————*100%w式中:c——为硫代硫酸钠的摩尔浓度;v——消耗代硫酸钠的体积,ml;W——碘量瓶中含消毒剂的量,g。

二、游离氯与总氯测定方法:CL17氯分析仪能够基于所加入试剂分别对游离氯或总氯进行测定。

然而,CL17不能同时测定这两项参数。

三、活性氯测定方法:使用活性氯试条。

四、余氯测定方法:一、方法原理余氯在酸性溶液内与碘化钾作用,释放出定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生活饮用水消毒剂中的有效氯的测定方法验证报告

生活饮用水消毒剂中的有效氯的测定方法验证报告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消毒剂指标GB/T 5750.11-2006 2.1碘量法验证报告1、目的通过对实验人员、设备、物料、方法,环境的能力确认,验证实验室均已达到各种要求,具备开展此实验的能力。

2、方法简介含消毒剂中有效氯在酸性溶液中与碘化钾反应,释放出相当量的碘,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计算有效氯的含量。

3、仪器设备及药品验证情况3.1使用仪器设备:50ml滴定管、碘量瓶250ml/500ml、容量瓶100ml/250ml、分析天平、移液管2ml/1ml/25ml、烧杯100ml。

3.2设备验证情况设备验收合格。

4、环境条件验证情况4.1本方法对环境无特殊要求。

4.2目前对环境的设施和监控情况天平室环境指标:温度:24℃;湿度47%。

4.3环境验证条件符合要要求5、人员能力验证5.1该项目人员配备情况有二名以上符合条件的实验人员。

5.2人员培训及考核情况通过培训,考核合格,相关记录见人员技术档案。

6、标准物质及试剂验证情况6.1方法所需标准(物质)溶液及试剂情况6.1表6.2配备情况6.2表7、方法验证情况7.1方法要求7.11检出限:方法检出限无要求。

7.12 精密度:方法无要求。

7.2目前该项目本实验的精密度、检出限、准确度的实际水平。

7.21精密度表7.21测得相对标准偏差为0.43%。

7.23检出限7.23空白测定结果表一般根据所用滴定管产生的最小液滴的体积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1010V M M V k MDL ρλ=式中:————被测组分与滴定液的摩尔比;————滴定液的质量浓度,g/ml ;λρV0————滴定管所产生的最小液滴体积,ml;M0————滴定液的摩尔质量,g/mol;V1————被测组分的取样体积,ml;M1————被测组分的摩尔质量,g/mol;K————当为一次滴定时K=1;当为反滴定或间接滴定时,K=2。

得出实验室检测限为0.35mg/L,验证合格。

有效氯 活性氯 游离氯 总氯 余氯的区别及测定方法

有效氯 活性氯 游离氯 总氯 余氯的区别及测定方法

有效氯活性氯游离氯总氯余氯的区别及测定方法有效氯测定方法:A1 碘量法原理洗涤剂中有效氯在酸性溶液中与碘化钾起氧化作用,释放出一定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碘,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消耗量计算出有效氯含量。

A2 试剂A2.1 0.02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A2.2 2mol/L硫酸溶液。

A2.3 10%碘化钾溶液。

A2.4 0.5%淀粉溶液。

A3 操作方法称取含氯消毒剂1.00g,用蒸馏水溶解后,转入250mL容量瓶中,向容量瓶加蒸馏水至刻度、混匀,向碘量瓶中加2mol/L硫酸10mL,10%碘化钾溶液10mL,混匀的消毒液5mL溶液即出现棕色,盖上盖并混匀后加蒸馏水于碘量瓶缘,用0.0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游离碘,边滴边摇匀,待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0.5%淀粉溶液10滴(溶液立即变蓝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所用硫代硫酸钠的总量,重复3次取平均值计算。

A4 计算:根据硫代硫酸钠的用量,计算有效氯含量,亦即1mol/L硫代硫酸钠1mL相当于0.0355g有效氯,因此可按下式计算有效氯含量:c*v*0.035有效氯含量(%)=——————*100%w式中:c——为硫代硫酸钠的摩尔浓度;v——消耗代硫酸钠的体积,ml;W——碘量瓶中含消毒剂的量,g。

游离氯与总氯测定方法:CL17氯分析仪能够基于所加入试剂分别对游离氯或总氯进行测定。

然而,CL17不能同时测定这两项参数。

活性氯测定方法:使用活性氯试条。

余氯测定方法:一、方法原理余氯在酸性溶液内与碘化钾作用,释放出定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2KI+2CH3COOH = 2CH3COOK+2HI2HI+HOCl = I2+HCl+H2O(或者2HI+Cl2 = 2HCl+I2)I2+2Na2S2O3 = 2NaI+Na2S4O6本法测定值为总余氯,包括HOCl,OCl~,NH2Cl和NHCl2等。

二、仪器碘量瓶:250—300ml.三、试剂1.碘化钾(要求不含游离碘及碘酸钾)。

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间接碘量法

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间接碘量法

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间接碘量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间接碘量法的基本原理及滴定条件。

2.学习测定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OCl)、CaCl2、Ca(ClO3)2、CaO等,其漂白作用的是Cl2,称有效氯,以其释放出来的氯量作为衡量漂白粉的质量标准。

利用漂白粉在酸性介质中定量氧化I-为I2,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可以间接测定有效氯的含量。

相关反应式为:ClO- + 2 H+ + 2 I- == I2 + Cl- + H2OClO2- + 4H+ + 4I- == 2 I2 + Cl- + 2H2OClO3- + 6 H+ + 6 I- == 3 I2 + Cl- + 3 H2O滴定反应:2 S2O32-+I2 == S4O32- + 2 I-滴定反应进行的条件:(1)酸度,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进行滴定若酸性太强,会使S2O32-分解,还会使指示剂淀粉变为糊精。

S2O32-+2H+ ==H2O+SO2+S↓H2O+SO2+I2==2I-+SO42-+4H+若碱性太强,会使发生歧化反应。

3I2+6OH-==IO3-+5I-+3H2OS2O32-+4I2+10OH- ==2SO42-+8I-+5H2O(2)指示剂I2与淀粉形成蓝色络合物,淀粉指示剂应在滴定反应的后期加入,此时,I2的浓度较低,溶液显淡黄色,终点时溶液颜色变化蓝色变为无色。

为(3)滴定误差的来源有两方面:I2的挥发及I-被空气氧化防止I2的挥发的措施:加入过量的KI,使I2与I-生成I3-;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及滴定操作;反应在碘量瓶中进行,滴定开始实现不要剧烈摇动。

防止I-被空气氧化的措施:在避光条件下反应,因为光线可以加速I-被空气氧化的速率;除去Cu2+、NO2-等对I-被空气氧化有催化作用的离子;酸度不要太高,否则-被空气氧化的速率加快。

4I-+4H++O2==2I2+2H2ONa2S2O3溶液的标定:利用K2Cr2O7能氧化I-生成I2,用Na2S2O3滴定生成的I2,发生的反应:Cr2O72-+6I-+14H+==2Cr3++3I2+7H2O2 S2O32-+I2 == S4O32- + 2 I-指示剂为淀粉,近终点时(此时,溶液呈浅黄色)加入,终点时溶液颜色变化为兰色变为绿色。

Naclo溶液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操作规程

Naclo溶液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操作规程

Naclo溶液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1.原理:在酸性介质中,次氯酸根与碘化钾反应,析出碘,以淀粉为指示液,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

反应式如下:2H+ + OCl- + 2I- = I2 + Cl-+ H2OI2 + 2S2O32- = S4O62-+ 2I-2.试剂:(1)KI(100g/L)。

称取100克碘化钾,溶于水中,稀释到1000ml,摇匀。

(2)H2SO4 溶液:量取浓硫酸15毫升,缓缓注入500毫升水中,摇匀。

(3)Na2S2O3 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0.1mol/L。

(4)淀粉指示液:10g/L。

3.仪器:一般实验室仪器。

4步骤:(1)试料:量取约20ml实验室样品,置于内装20ml水并已称量(精确到0.01g)的100ml 烧杯中,称量(精确到0.01g)。

全部移入5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2)测定:量取配好的试料10ml,置于内装50ml水的250ml碘量瓶中,加入10mlKI 溶液和10ml硫酸溶液,迅速盖紧瓶塞后水封,于暗处静置5min,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加2ml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即为终点。

5.结果计算:有效氯以氯的质量分数X计,数值以%表示,按下式计算:X =CM(V/1000)*100/ (m×10/500)= 5VCM/m其中式中:V-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的数值,(ml).C-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mol/l).m-试料的质量的数值,(g).M-氯的摩尔质量的数值,(g/mol)M=35.453.6.允许差:平行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2%.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

●淀粉指示剂的配置方法:称取1.0g可溶性淀粉,加少量纯净水搅匀,随后一面搅拌一面加入热水约60ml,再将此溶液煮沸2-3min,静置冷却,加Nacl20g,溶解后再加纯净水至100ml.(可冷藏备用)。

预防医学: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水中余氯量及漂白粉加入量的测定

预防医学: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水中余氯量及漂白粉加入量的测定

结果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六组
有效氯 (%)
自来水
余氯
(mg/L)
漂白粉 加入量
(mg/L)
讨论
1、氯化消毒的优缺点? 2、如何评价消毒效果?有何标准? 3、怎样做到实际应用?(以井水消毒为例)
2NaI+Na2S4O6
☆仪器
研钵
100ml量筒2个
200ml锥形瓶2个 25ml移液管
滴定管
☆试剂
漂白粉
KI溶液
冰醋酸
Na2S2O4标准溶液
二、水中余氯的测定
余氯:指水经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余留在 水中的氯。其作用是保持持续杀菌,防止水受到 再污染。要求出厂水不低于0.3mg/L,管网末梢 水不低于0.05mg/L。
有效氯(Cl2%)= —————————————————— = V
0.71
V1+V2 V= ——————
2
3、漂白粉加入量的测定:
0.1% × V1 漂白粉加入量(mg/L)= ———————— ×1000
V
= 10 V1 (mg/L)
0.1%悬浮液=0.1g漂白粉/100ml水=1mg/ml悬 浮液
实验目的
1、掌握氯化消毒的基本原理
(1)2C漂H氯、l2O气+白C掌H溶l 2粉握于O 加水测后入定发量漂生HH+O的的白+CO反原l+粉C应Hl理-+有+和C效l-方氯法含量、水中余氯
(2)漂白粉在水中能水解成次氯酸
Ca(OCl)2+2H2O
Ca(OH)2 +2HOC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了解水消毒的卫生学意义

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2O3溶液旳配制及标定。 2、漂白粉试液(悬浮液)旳配制
精确称取4~5 片漂白粉精片,置于 研钵中研细,转入烧杯,加入少许蒸馏 水调成糊状,将上层清液定量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3、有效氯含量旳测定
精确移取20.00 mL漂白粉试液于锥形瓶中, 加入6 mL, 3mo1·L-1旳H2SO4溶液和10 mL 10%旳KI溶液,加盖摇匀,于暗处放置5 min 后,取出加20 mL蒸馏水,立即用Na2S2O3原则 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后,再加入2.0 mL淀 粉溶液,继续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溶液蓝色 刚好消失,即为终点。平行测定三次,计算样
试验八 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旳测定 ——间接碘量法
【教学目的或要求】
1、掌握间接碘量法旳基本原理及滴定条件。 2、学习测定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旳措施。
【试验原理】
漂白粉旳主要成份是CaC1(OCl),还 有CaCl2,Ca(ClO2)2,Ca(ClO3)2,CaO等。 其质量以释放出来旳氯量来作为原则,称 有效氯。利用漂白粉在酸性介质中定量氧 化I-,用原则Na2S2O3 溶液滴定生成旳I2可 间接测得有效氯旳含量。其有关旳反应如 下:
品中有效氯旳含量。
【思索题】
1、漂白液中有效氯旳含量测定为何要在碘量 瓶中进行? 2、当有效氯以Cl%或Cl2%表达时,其计算公 式分别怎样体现?
5 mL ; 9、酸式滴定管,棕色;试剂
瓶棕色,250 mL ; 11、滤纸; 13、KI,10%; 15、K2Cr2O7(固);
2、台秤,0.1 g; 4、烧杯,250 mL; 6、碘量瓶或具塞锥形瓶,
250 mL ; 8、移液管,20 mL ; 10、洗耳球; 12、H2SO4(3 mol·L-1); 14、淀粉,1%; 16、Na2CO3(固); 17、Na2S2O3·5H2O(固); 18、漂白粉精片。

实验二十漂白液中有效氯含量测定

实验二十漂白液中有效氯含量测定

1 实验二十 漂白液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目的要求】通过测定漂白液中有效氯的含量,掌握间接碘量法的原理及操作。

【基本原理】碘量法是以碘作氧化剂,或以KI 作还原剂进行氧化还原滴定的分析方法。

其氧化还原半反应式为:I 2+2e2I ─ 535.0/2+=-θϕI I V θϕ高于θϕ-I I /2的氧化性物质,可与过量的KI 作用定量析出I 2,用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以测定这些氧化性物质含量的方法称为间接碘量法。

漂白液中有效氯含量可用间接碘量法测定。

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Ca(ClO)2,另外还有CaCl 2、Ca(ClO 3)2及CaO 等,其中Ca(ClO)2遇酸产生氯气,氯气具有漂白作用,故称有效氯,因此漂白粉的质量是以所能释放的氯气量作为衡量标准。

测定方法是在样品的酸性溶液中加入过量的KI ,然后用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产生的碘,反应过程为:Ca(ClO)2+4HCl CaCl 2+2C12+2H 2OCl 2+2I ─ 2Cl ─+I 2I 2+2 S 2O 32─ 2I ─+S 4O 62─由以上反应可知,1mol ·L -1Cl 2与2mol ·L -1 Na 2S 2O 3 定量反应,所以可用下式计算有效氯的质量分数:w 有效氯=12c (Na 2S 2O 3)· V (Na 2S 2O 3)×M (Cl 2)1000×100%V (漂白液)【仪器和药品】酸式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碘量瓶,锥形瓶,量筒,洗瓶,吸量管,工业漂白液,0.6 mol ·L -1KI ,2 mol ·L -1 H 2SO 4,淀粉指示剂,0.05 mol ·L -1 Na 2S 2O 3标准溶液。

【实验步骤】用吸量管准确吸取工业漂白液10. 00ml 于250m1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用移液管移取上述稀释后的漂白液25.00ml 于碘量瓶中,加入0.6mo1·L -1KI 溶液10m1(或固体KI 0.1g )和2mol ·L -1 H 2SO 4溶液5m1,密塞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后,用20m1蒸馏水淋洗玻璃塞及锥形瓶内壁。

高中化学:含氯消毒剂中有效氯的测定

高中化学:含氯消毒剂中有效氯的测定
NaCl + AgNO3 = AgCl(白色)↓ + NaNO3 2AgNO3 + K2CrO4 = Ag2CrO4(砖红色)↓ + 2KNO3
表达式:
x(Cl)=
c
·△V V
·35.5
mg/L
说明:
c:硝酸银标准溶液浓度,mol/L V:水样体积,mL △V: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消耗量,mL
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方法
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方法
3、DPD分光光度法测定二氧化氯的含量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可直接测量水中的ClO2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计
总结: 1、有效氯的定义 2、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方法
(1)、测氯试纸 (2)、滴定法 硝酸银滴定法 碘量法 (3)、DPD分光光度法测定二氧化氯的含量
②用硝酸银标准液滴至所出现的铬酸银红色沉淀不再消失为终点 (即溶液呈黄中带红)。
③重复操作2~3遍。
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方法
2、滴定法 (1)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水中氯的含量
交流与讨论: 若水中含亚硫酸盐、硫化物时,会干扰实验。为消除干扰,
应先加什么试剂?
双氧水
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方法
2、滴定法 (2)碘量法测定84消毒液中氯的含量
2、滴定法 (1)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水中氯的含量
实验仪器: 50mL酸式棕色滴定管,250mL 锥形瓶,100mL移液管,洗耳球
实验药品: 0.05mol/L的硝酸银标准溶液,10%铬酸钾指示剂,水样
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方法
2、滴定法 (1)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水中氯的含量
实验步骤:
①用移液管取100mL水样于250mL锥瓶中,加入2mL 10%铬酸钾 指示剂,此时溶液呈纯黄色。
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方法

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次氯酸钠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消毒剂,其消毒效果主要取决于有效氯含量。

因此,准确测定次氯酸钠中有效氯的含量对于保证消毒效果、合理使用消毒剂以及评估产品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次氯酸钠有效氯的概念有效氯是指含氯化合物中氧化能力相当于氯的量。

在次氯酸钠中,有效氯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根(ClO⁻),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够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二、测定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测定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的方法主要有碘量法和分光光度法。

1、碘量法碘量法是测定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的经典方法。

其原理是在酸性介质中,次氯酸钠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碘,根据硫代硫酸钠的用量计算出有效氯的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次氯酸钠样品,置于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移取一定体积的稀释后的样品溶液于碘量瓶中,加入适量的碘化钾和硫酸溶液,摇匀,暗处放置一段时间,使反应充分进行。

(3)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即为终点。

(4)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和用量,计算出次氯酸钠中有效氯的含量。

碘量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准确性高,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反应条件,如酸度、反应时间等,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对光的吸收特性来测定有效氯含量的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次氯酸钠与特定试剂反应生成有色物质,通过测定该有色物质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出有效氯的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快速、灵敏,但需要使用分光光度计等专业仪器,并且对试剂的纯度和操作的准确性要求较高。

三、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样品的采集和保存在采集次氯酸钠样品时,应使用干净、干燥的容器,并避免样品受到污染。

样品采集后应尽快进行测定,如果不能立即测定,应将样品保存在阴凉、避光的地方,以防止有效氯的损失。

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2、选择余氯在0.3-0.5mg/L之间的那一杯来 计算加氯量及需氯量。
3、计算
加氯量(Cl2,
mg/L)=
V1×1
0×1000 V
式中:V1—1%有效氯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水样体积(ml) 10—是指1%有效氯标准溶液浓度是10mg/ml 需氯量(Cl2 ,mg/L)=加氯量 - 余氯
• 思考题:
标准溶液,不断震荡三角瓶,直至变成淡黄 色。然后加入1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 色刚褪去为止,记录用量。

计算
有效氯(Cl2
%)=
V
0.0500
70.91/2000 0.71
100/25
100
V
• 式中:V—0.0500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的用量(ml)。
水中余氯的测定-------四甲基联苯胺比色法

结果分析
• 根据饮用水中消毒剂常规指
标和要求,对你所得的结果 进行分析。
水中需氯量的测定-----碘量法
➢需氯量是指在一定的条件(如温度、pH、
接触时间)下因杀灭细菌、氧化有机物以及 某些氯化反应所消耗的氯量,水中加氯量除 满足需氯量的要求外,尚需留有一定的余氯。

原理
在水中加入不同量的氯,经一定接触时间后, 用碘量法测定剩余氯,根据加氯量与余氯量 之差,求出水中的最低需氯量。
➢ 余氯是指水经加氯消毒,接触一段时间后,余留在水中 的氯。其作用是保证持续杀菌,也可防止水受到任何再 污染。
➢余氯有三种:1、总余氯 2、化合性余氯 3、游离性余氯

原理
• 在pH值小于2的酸性溶液中,余氯与3,
3′,5,5′四甲基联苯胺(以下简称为四 甲基联苯胺)反应,生成黄色的醌式化 合物,用目视比色法定量。本方法可用 重铬酸钾溶液配制永久性余氯标准色列。

有效氯测定方法

有效氯测定方法

有效氯测定方法
1. 嘿,你知道有效氯测定方法里有个碘量法吗?就像我们寻找宝藏一样,碘量法就是那把找到有效氯的钥匙!比如在游泳池水里,用碘量法就能准确知道有效氯的含量呢,多神奇呀!
2. 还有比色法哦!这就好像我们通过颜色来分辨不同的东西一样,比色法能让有效氯通过颜色变化显示出来呢!不信你看那些水质检测的时候,不就是用比色法来搞清楚有效氯情况的嘛!
3. 电位滴定法也很厉害呀!这就像是有个超级敏锐的探测器,能精确地找到有效氯的位置呢!在一些工业用水处理中,电位滴定法可是大显身手呢,你说是不是很牛?
4. 你见过分光光度法吗?哇,那简直就是发现有效氯的神奇眼睛!就像我们能一下子认出好朋友一样,分光光度法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有效氯。

不信你去实验室看看呀!
5. 余氯试纸法也很实用呀!就像一个简单方便的小工具,随时能拿出来检测有效氯。

比如家里的自来水,用余氯试纸法就能快速知道有没有有效氯啦,多方便!
6. 电流滴定法呢,这可像是一个精准的导航仪,带着我们找到有效氯的数值。

在一些大型水处理厂里,电流滴定法可是不可或缺的呢,你能想象到它的重要性吗?
7. 荧光猝灭法呢,听着就很酷炫对不对!就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能准确显示出有效氯的存在。

在一些特殊的检测场景里,荧光猝灭法可真是厉害极了!
8. 化学发光法更是让人惊叹啊!那感觉就像是夜空里绽放的烟花,一下子就让有效氯现了形。

在一些高科技的检测领域里,化学发光法绝对是佼佼者呀!
总之,这些有效氯测定方法都各有各的厉害之处,都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呢!。

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水中余氯量及需氯量的测定

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水中余氯量及需氯量的测定


二、实验内容:
1.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2.水中余氯的测定 3.氯制剂需要量测定
一、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碘量法)
(一)原理
漂白粉中有效氯在酸性溶液中与碘化钾 反应而释放出相当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 钠标准溶液来滴定,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 溶液的用量计算出漂白粉中有效氯的含量。
1、向300ml有玻璃塞的碘量瓶内加10%碘化钾溶 液7.5ml及80ml蒸馏水,使之溶解,再加入2ml 冰醋酸。
二、水中余氯量的测定(比色法)
(一)原理

在水中加入甲土立丁溶液,不同量的 氯与其反应生成物颜色深浅不一,与标准 色阶比色得出余氯量。
三、水中需氯量的测定(三杯试验)
(一)原理
在水中加入不同量的氯,经一定接触 时间后,用比色法测定剩余氯,根据最佳 加入量,求出水中的需氯量。
(二)步骤
1、取三个250ml烧瓶,分别加入200ml水样(三 杯试验),然后加入0.71%漂白粉溶液0. 1、 0.20、0.30ml,搅拌均匀,接触30min,测余 氯(方法见测比色法余氯)
2、选择余氯在0.5mg/L之间的那一杯来计算加 氯量及需氯量
(三)计算 加氯量(Cl2,g/L)=V×0.71%×1000/200 V——漂白粉加入量(ml) 欲消毒水量5吨,计算所需漂白粉量.




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试分析有哪些因素可 对本实验造成影响?
1、氯化消毒原理
氯易溶于水,在常温下几秒种内几乎全部水解: Cl2+H2O→HOCl+H++Cl漂白粉加入水中后,也能水解成次氯酸:
2Ca(OCl)Cl+2H2O→Ca(OH)2+2HOCl+CaCl2

消毒液有效氯的快速测定(精)

消毒液有效氯的快速测定(精)

消毒液有效氯的快速测定方法一 有效氯试纸法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各种含氯洗消剂,包括二氧化氯的测试。

测定范围:10~300ppm 。

反应稳定时间达20分钟以上。

标准比色版为10、20、50、100、150、200、250、300ppm 。

2 使用方法揭去药片上的薄膜,将试纸插入待测液中浸湿后取出,甩去多余水分,略等片刻,待试纸显色稳定后,与标准色版对比确定有效氯含量。

当溶液浓度超出比色版范围时,可用不含氯的水等量稀释后再测定,得出的结果乘上稀释倍数即可。

方法二 测氯试纸法1 适用范围含氯消毒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消毒剂。

常用的品种有漂白粉、漂白粉精、次氯酸钠、氯胺T 、氯化磷酸盐、二氯或三氯异氰尿酸钠等。

消毒液必需达到一定的浓度才具有杀菌效果。

无论是消毒剂配制使用者,还是检查人员均需定时和不定时地进行检测。

2试纸性能反应范围:10~50000ppm 。

比色范围:10~20000ppm 。

反应颜色:淡黄→黄→橙→橙红→棕→褐色。

标准比色版为10、25、50、100、150、200、300、500、1000、2000ppm 。

3 使用方法测试时一手握试纸盒,拇指压住试纸于出口处,另一手拉出纸条,在楔状齿上割断,浸入消毒液后立即取出,与标准色版进行比色, 4 被测液浓度校正(调整)方法4.1 配制消毒液的浓度低于要求时,需补加药量按下式计算,配制后用试纸复测。

应加药量)现有浓度()要求浓度上限()已加入药量(克或毫升=⨯ppm ppm补加药量=应加药量–已加入药量 4.2配制浓度高于要求时,可用稀释法按下式加水调整:应调整体积)要求浓度(现有体积(毫升))现有浓度(=⨯ppm ppm补充加水量=应调整体积–现有体积。

4.3 应急情况下消毒剂原液或原粉含氯量百分数的快速测定:取粉剂1克或水剂10毫升溶于1000毫升水中,用试纸测试,按下式求出概量百分数有效氯百分含量样品稀释倍数)测试浓度(=⨯⨯1001000000ppm即粉剂测试结果除以10,水剂除以100即得含氯量百分数。

饮水消毒片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法

饮水消毒片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法

饮水消毒片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法
饮水消毒片是许多旅行者和外出者偏爱的一种便携式消毒方法,而且在今天的公共卫生意识的发展的情况下,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

然而,由于人们对其有效氯含量的控制和检测方法的不了解,使得消毒片市场缺乏良好的自我管理。

为了给消费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饮用水,国家规定了饮水消毒片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标准。

有效氯含量的主要测定方法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测定。

首先,将消毒片中的释放物放入包含碘化钠溶液的蒸发皿中,用加热装置蒸发至干燥,然后将其加入回收溶液中,加热搅拌溶解,充分混合,经过筛网处理,过滤出游离氯,通过HPLC测定。

有效氯含量的测定依据主要考虑2个因素:1是要保证其精度,不损失有效氯含量,有效氯含量测定误差必须小于10‰;2是要保证测定效率,每次实验的耗时不超过30分钟。

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常用的HPLC技术,选择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模式,可以做到让消费者可以安心消费。

此外,在检验过程中,我们还必须注意消费者的安全。

如果发现消毒剂中有有毒物质,应迅速关闭消毒片生产线,切断消毒片供应,让消费者可以安全消费。

总之,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是维护消费者安全的重要手段,依据国家相关规定,生产厂家应选择合适的技术测定,保证饮水消
毒片的有效氯含量,消费者也应当关注和注意,及时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确保安全有效的饮用水。

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09化本:陈克姣1、掌握间接碘量法的基本原理及滴定条件。

2、学习测定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的方法。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1(OCl),还有CaCl2,Ca(ClO2)2,Ca(ClO3)2,CaO等。

其质量以释放出来的氯量来作为标准,称有效氯。

利用漂白粉在酸性介质中定量氧化I-,用标准Na2S2O3 溶液滴定生成的I2可间接测得有效氯的含量。

其有关的反应如下:ClO- + 2H+ + 2I- = I2 + Cl- + H2OClO2- + 4H+ + 4I- = 2I2 + Cl- + 2H2OClO3- + 6H+ + 6I- = 3I2 + Cl- + 3H2O2S2O32- + I2 = S4O62- + 2I-1、天平,0.0001 g;2、台秤,0.1 g;3、称量瓶;4、烧杯,250 mL5、容量瓶,250 mL ;6、碘量瓶或具塞锥形瓶250 mL ;7、量筒,5 mL 、20 mL 、10 mL 、8、移液管,20 mL ;9、酸式滴定管,棕色;试剂瓶棕色,250 mL ;10、洗耳球;11、滤纸;12、H2SO4(3 mol?L-1);13、KI,10%;14、淀粉,1%;15、K2Cr2O7(固);16、Na2CO3(固);17、Na2S2O3?5H2O(固);18、漂白粉精片1、Na2S2O3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2、漂白粉试液(悬浮液)的配制准确称取4~5 片漂白粉精片,置于研钵中研细,转入烧杯,加入少许蒸馏水调成糊状,将上层清液定量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3、有效氯含量的测定:准确移取25.00 mL漂白粉试液于锥形瓶中,加入6 mL,3mo1?L-1的H2SO4溶液和10 mL 10%的KI溶液,加盖摇匀,于暗处放置5 min后,取出加20 mL蒸馏水,立即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后,再加入2.0 mL淀粉溶液,继续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溶液蓝色刚好消失,即为终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方法
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方法
参照标准《消毒技术规范》(第三版)
试剂
(1)KI溶液:10%。

(2)淀粉溶液:0.5%。

称取0.5克可溶性淀粉于小烧杯中,用少量水搅匀后加入100ml的沸水中,加入后不断搅拌,并煮沸至溶液透明为止。

加热时间不易过长且应迅速冷却,以免降低淀粉指示剂的灵敏性能。

如需久存,可加入少量的HgI2或ZnCl2等防腐剂。

(3)H2SO4溶液:2 mol/L。

(4)Na2S2O3溶液:0.1 mol/L。

将12.5克Na2S2O3 ·5H2O溶解在500毫升新煮沸冷却后的水中,加入0.1克碳酸钠,储于棕色瓶中并摇匀,保存于暗处一周后标定使用。

(低浓度的溶液需稀释)
实验步骤
(1)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定:用25毫升移液管吸取0.1000 mol/L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三份,分别置于250毫升碘量瓶中,加入5毫升6N 盐酸、5毫升20%KI,摇匀后在暗处放置约5min,待反应完全,用100毫升水稀释。

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棕色到绿黄色,加入2毫升0.5%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溶液由蓝色至亮绿色即为终点。

根据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毫升数计算其浓度。

(低浓度的溶液标定类似)
(2)有效氯含量的测定:取10毫升待测消毒溶液,置于250毫升碘量瓶中,加入2 mol/L 硫酸10毫升,10%碘化钾溶液10毫升,此时溶液出现棕色。

盖上盖并振摇混匀后加蒸馏水数滴于碘量瓶盖缘,在暗处放置约5min。

打开盖,让盖缘蒸馏水流入瓶内。

用硫代硫酸钠溶液(装于25毫升棕色滴定管中)滴定游离碘,边滴边摇匀,待溶液呈浅棕黄色时,加入10滴0.5%淀粉指示剂,溶液立即变蓝色,继续滴定至溶液由蓝色至无色即为终点。

记录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毫升数(V,ml)。

重复测3次,取3次平均值进行以下计算。

因1 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1 ml相当于0.03545g有效氯,故可按下式计算有效氯含量:
有效氯含量=M×V×0.03545×100%/W
式中:M—表示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

V—表示滴定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毫升数
W—表示碘量瓶中样液的毫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