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课程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城市道路施工课程设计

城市道路施工课程设计

城市道路施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城市道路施工的基本概念,掌握道路施工的流程和关键环节。

2. 使学生了解城市道路施工中涉及的工程技术,如道路设计、土方工程、路面铺设等。

3. 帮助学生掌握城市道路施工中的安全知识及环境保护要求。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道路施工案例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道路施工设计与施工组织。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在实际工程中与他人有效配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

2.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认识到城市道路施工工作的重要性和劳动价值。

3.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绿色施工意识,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城市道路施工的整体认识。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实际工程感兴趣,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具备专业素养的城市道路施工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课程及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城市道路施工基本概念:包括道路施工的定义、分类及作用,使学生了解道路施工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安排:第1章,第1-2节。

2. 道路施工流程与关键环节:详细介绍道路施工的准备工作、施工步骤、验收标准等,重点讲解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和质量控制。

教学内容安排:第1章,第3-4节。

3. 道路工程设计:学习道路工程的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和主要设计内容,如路基设计、路面设计、排水设计等。

教学内容安排:第2章,第1-3节。

4. 土方工程:介绍土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包括挖方、填方、压实等。

教学内容安排:第3章,第1-2节。

城市道路工程课程设计

城市道路工程课程设计

城市道路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城市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流程。

2. 使学生了解城市道路工程中涉及的各类工程图纸和标准规范。

3. 帮助学生了解城市道路工程的施工工艺、材料及质量控制要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城市道路工程图纸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城市道路工程案例,并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进行城市道路工程现场考察、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道路工程的兴趣,激发他们投身基础设施建设事业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团结协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他们的职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关注城市道路工程与环境保护、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的关系,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土木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将来从事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城市道路工程概述:介绍城市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念、作用及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行业背景。

教材章节:第一章内容:城市道路功能、分类及设计要求。

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讲解城市道路工程的设计原则、流程及主要设计内容。

教材章节:第二章内容: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

3.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介绍城市道路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及质量控制要点。

教材章节:第三章内容:施工准备、施工方法、施工组织、质量控制。

4. 城市道路工程材料:讲解城市道路工程中常用材料的基本性质、应用及质量控制。

教材章节:第四章内容:沥青、水泥混凝土、基层材料、排水材料。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说明书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说明书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一、课程设计背景和目的1.1 背景说明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道路对于保障交通畅通、提高交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 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管理也涉及到多个法律法规的依据和规范。

1.2 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任务。

二、课程大纲2.1 课程名称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2.2 课程总学时60学时2.3 课程主要内容1) 城市道路规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2) 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3) 城市道路设计软件的应用2.4 课程教学安排1)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30学时)●城市道路规划的理论基础(6学时)●城市道路设计的理论基础(6学时)●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的法律法规(8学时)●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的经典案例分析(10学时)2) 第二阶段:实践操作(30学时)●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12学时)●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项目实践(18学时)三、课程教学目标3.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以下知识:1) 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的相关法律法规;3) 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的经典案例。

3.2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1) 能够独立进行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的任务;2) 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的操作。

四、课程评分方式4.1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1) 课堂表现(10%)2) 平时作业(30%)4.2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附件:2.城市道路设计软件操作指南法律名词及注释:1.城市交通管理条例:城市交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用于规范城市交通管理行为。

2.城市规划法:用于规范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包括城市道路规划。

3.城市交通安全法:用于规范城市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是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将学习到如何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交通,使城市道路交通更加和谐、便捷、安全和舒适,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的效率和质量。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交通设计原理、交通需求量预测、道路交叉口设计、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等。

二、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综合交通设计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设计工作;2.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3.增强学生与市场的对接、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使其更加适应市场需求。

三、课程大纲第一章:交通设计原理1.交通规划概述;2.剖析城市交通特点;3.交通流理论;4.交通规划与设计的理论框架。

第二章:交通需求量预测1.交通需求特点;2.交通数据计算方法;3.交通流量预测方法;4.交通需求量的预测。

第三章:道路交叉口设计1.道路交叉口的要求与限制;2.道路交叉口类型及其设计原则;3.交叉口设计的数学模型;4.实际应用案例。

第四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1.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概述;2.路线设计方法;3.公交站点定位;4.公交线网的优化设计。

第五章:综合交通运输规划1.城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目标和内容;2.城市综合交通运输模式的选择;3.路网设计中的环保和节能;4.实际应用案例。

四、课程要求和评价1.学生应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独立完成课堂和作业任务;2.学生需在课后认真复习所学知识;3.学生需按时提交作业;4.课程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论文;5.期末论文应包括所学知识的综述和应用案例的分析。

五、实践与实习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程将组织实践和实习环节,学生将有机会进入实践工作环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六、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在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和实践环节的深入学习,让同学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说明书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说明书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说明书城市道路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目标:1. 确定城市道路课程设计的目标和意义;2. 分析学生的需求,确定适用的学习目标;3. 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模式;4. 提供实践机会和项目案例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1.2 课程设计目的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2.2 技能目标2.3 情感目标3. 教学内容3.1 道路规划和设计原则3.1.1 道路类型和分类3.1.2 道路几何设计原则 3.1.3 道路标志和标线设计 3.2 交通流理论与分析3.2.1 交通量测算方法3.2.2 交通流模型3.2.3 交通信号控制原理 3.3 道路施工与养护3.3.1 道路施工工艺3.3.2 道路养护与管理3.4 城市道路环境规划3.4.1 环境评估和影响分析 3.4.2 道路噪音与污染控制 3.5 城市道路安全管理3.5.1 交通事故分析3.5.2 道路安全设施设计 3.5.3 道路交通法规4. 教学方法4.1 教学手段的选择4.2 实践机会的提供4.3 项目案例的引入5. 教学评估5.1 评估方法5.2 评估指标与标准5.3 学绩评定6. 学生要求与考核6.1 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6.2 考核方式与要求7. 参考资料7.1 专业教材7.2 学术论文7.3 相关法律法规附件:1. 城市道路规划案例分析2. 道路设计软件使用指南3. 学生作业模板法律名词及注释:1. 道路分类:根据道路的功能和交通流量等因素,将道路分为不同的类别,如高速公路、快速路、城市主干道等。

2. 道路几何设计原则:指在不同道路类型和地理环境下,确定道路位置、纵横坡度、几何形状等参数,以满足交通运输和使用的需要。

3. 交通流模型:用数学方法和统计学原理描述和预测交通流的行为和特征的模型。

4. 交通信号控制原理:通过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和配时,引导交通流按照一定的规则通行。

5. 道路施工工艺:指道路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工程技术方法和步骤,包括挖掘、填筑、铺设、压实等。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指导书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指导书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目的目的是提高和训练学生工程制图、理论分析、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本课程设计要求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课群组的学生基本掌握城市道路设计方法,熟悉国家和部门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手册和工具书的查阅和使用,独立完成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并按时提交课程设计说明书及其图纸。

二、课程设计内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三、课程设计基本要求(1)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定题目、设计标准、设计资料和设计依据,在规定时间内,必须独立完成规定设计内容。

(2)设计说明书采用A4纸打印,内容包括设计任务书、目录、详细计算说明和参考文献,并附上相关图纸(采用A3和 A4纸) ,以及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3)设计内容随时存盘,便于检查设计进度和设计质量。

(4)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设计期间不得无故缺勤。

四、课程设计步骤与方法1 平面设计(1)交叉口最小圆曲线半径为使直行车辆在交叉口范围能以一定速度顺利行驶,保证交叉口立面设计平顺美观,应对交叉范围相交道路平曲线的最小半径或最大超高横坡加以限制。

确定圆曲线最小半径采用公式R=V2/{127(μ±ih)}计算。

在交叉口范围内,主要道路的计算行车速度V仍采用路段规定值,次要道路可取路段的0.7倍;横向力系数μ可按不同计算行车速度在0.15-0.20之间选用;超高横坡ih以不大于2%为宜,最大不应超过6%。

根据以上取值,可计算出相交道路最小圆曲线半径。

对于斜交道路,其对齐转角曲线半径应按R2 = (R1+0.5B2)Ctg2 (αmin/2 )-0.5B2计算,R 1-相交道路最小圆曲线半径(m),B1-主要道路路宽(m),B2-次要道路路宽(m),αmin-相交道路中心线最小夹角。

(2)中心岛形状中心岛的形状应根据交通流特性、相交道路的等级和地形地物等条件确定。

原则上应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顺利完成交织运行,有利于主要道路方向车辆行驶方便,应满足交叉所在地的地形、地物和用地条件的限制。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说明书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说明书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说明书一、引言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城市的交通系统、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规划目标、规划原则、设计要求和实施措施等。

二、规划目标1. 提高交通效率:通过合理规划道路布局和交通组织,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发生率。

2. 优化土地利用:合理规划道路的位置和宽度,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保护环境: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噪音、污染和能源消耗。

三、规划原则1. 综合考虑: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规划、交通需求、环境保护等因素,制定综合性的规划方案。

2. 适度规模:根据城市的规模和发展需求,合理确定道路规划的规模,避免过度规划或不足规划。

3. 灵活性和可持续性:规划设计应具备灵活性,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同时要注重可持续性,考虑长远发展和环境保护。

4. 公平公正: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公平公正地考虑各方利益,避免利益冲突和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四、设计要求1. 道路布局:根据城市的交通需求和土地利用情况,合理布局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确保交通流畅和便捷。

2. 道路宽度:根据道路的交通量和功能,合理确定道路的宽度,保证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

3. 交通组织:采取合理的交通组织措施,如信号灯、交通标志和交通导向系统等,提高交通流畅性和安全性。

4. 绿化和景观设计: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和景观设施,增加城市的美观性和宜居性。

5. 公共交通优先:在道路规划设计中,要优先考虑公共交通的需求,提供便利的公共交通设施和服务。

6.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合理规划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提供便捷的步行和自行车通道,鼓励绿色出行方式。

五、实施措施1. 规划评估: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进行综合评估,包括交通流量预测、环境影响评估和社会经济效益评估等,为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说明书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说明书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说明书1:介绍1.1 项目背景1.2 目标和目的1.3 范围和约束2:需求分析2.1 用户需求2.2 功能需求2.3 非功能需求3:系统设计3.1 总体设计3.1.1 系统架构3.1.2 数据流图3.2 模块设计3.2.1 模块13.2.1.1 功能13.2.1.2 功能2 3.2.2 模块23.2.2.1 功能1 3.2.2.2 功能2 4:数据库设计4.1 数据库结构4.2 数据库表设计4.3 数据库关系设计5:界面设计5.1 用户界面5.2 系统界面6:数据流程设计6.1 用户使用流程6.2 系统执行流程7:安全性设计7.1 用户认证与授权7.2 数据保护与隐私8:测试计划8.1 测试目标8.2 系统测试方法8.3 测试计划表9:部署计划9.1 环境要求9.2 部署步骤9.3 风险评估10:维护计划10:1 维护策略10:2 更新计划10:3 维护任务安排11:附件11.1 附件1:数据字段定义 11.2 附件2:界面设计图 11.3 :::12:法律名词及注释12.1 法律名词1:注释12.2 法律名词2:注释:::附件:1:数据字段定义:详细描述数据库表的数据字段及其类型、长度和约束等信息。

2:界面设计图:包含了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图,展示了各个模块的界面布局和交互方式等。

3::::(根据实际情况添加)。

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1:注释- 注释1:详细解释法律名词1的定义及其相关意义。

- 注释2:补充法律名词1的相关法规或判例等信息。

2:法律名词2:注释- 注释1:详细解释法律名词2的定义及其相关意义。

- 注释2:补充法律名词2的相关法规或判例等信息。

:::。

城市道路路面课程设计

城市道路路面课程设计

城市道路路面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城市道路路面的基本构成和分类,掌握不同类型路面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2. 学生能够描述城市道路路面施工的基本工艺流程,了解施工中关键参数的控制要点。

3. 学生能够解释城市道路路面养护的重要性,掌握常见养护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道路路面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城市道路路面施工和养护方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和整理城市道路路面的相关信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城市道路路面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城市道路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探究精神。

3. 学生能够关注城市道路路面技术的发展,树立创新意识,提高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城市道路路面的基本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实践活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城市道路路面基本构成与分类:讲解路面结构、功能及各类路面的特点,如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等。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第3章第1节。

2. 城市道路路面施工工艺:介绍路面施工的基本流程、关键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包括原材料要求、施工设备选择等。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第3章第2节。

3. 城市道路路面养护与管理:阐述路面养护的重要性,讲解常见养护方法及其适用条件,如裂缝修补、沥青再生等。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第3章第3节。

4. 城市道路路面施工与养护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路面工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总说明1.道路修建意义公路是经济建设的先行设施,正如民间谚语所说:“要致富,先修路;小路小富,大路大富,快路快富。

”同时,相比于其他的运输方式,公路具有机动灵活、受交通设施限制少、适应性强、服务面广、投资少、资金周转快等特点。

它对商品流通、发展经济、巩固国防、建设边疆、开发山区和旅游事业的发展等方面都有巨大的作用。

该公路位于四川省内江市。

公路沿沱江修筑,主要任务是运输及与加强各村落间以及村落与附近城镇的联系,同时为沱江沿线的工农业生产服务。

沿江道路可以充分发挥港口的优势,使水陆运输相结合,加强沿江地区和外界的物资交流。

可以达到方便工农产品的运输,提高村民的出行便捷度的目的。

2.初始资料(1)CAD地形图比例尺1:1000(2)线路起点中心坐标为B0+000(3)根据调查起始年平均日当量轴次为400辆,预测年平均增长率为6.5%。

(4)公路等级为三级,设计年限8年。

3.道路等级论证老师给定三级公路。

4.地形地貌描述该地区属于公路自然区划Ⅳ4区,内江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受盆地和本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气候温和、降雨量丰富、光热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

冬暖夏热,雨量适中。

平均年温15℃~28℃,一月均温6℃~8℃,七月均温26℃~28℃,最高气温可达41℃,最低气温-5.4℃,活动积温5598℃左右。

热量资源比较丰富,常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89.6千卡/平方厘米,年总日照时数1100-1300小时,无霜期达330天。

全年有霜日数一般为4-8天左右。

灾害性天气以旱为主,旱涝交错出现;春夏秋冬,低温、风、暴雨时有发生,绵雨显著。

全年气温有明显的冬干春旱现象,同时,夏旱伏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历史上有“十年一大旱,五年一中旱,三年两头旱,插花干旱年年现”之说。

年相对温度在80%左右。

年降雨量1000毫米上下,多分布在夏季,约占全年雨量的60%,高温期与多雨季节基本一致,春季约占17%,冬季仅占4%。

内江市地处四川省盆地中部丘陵为主,东南、西南面有低山环绕。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说明书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说明书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说明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道路规划设计是城市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的畅通与否,对于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背景、原则和具体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背景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旨在合理布局城市道路,提高道路网络的连通性和容量,改善交通状况,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车辆保有量的不断攀升,道路交通压力日益加大,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二、原则1. 综合考虑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应该综合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交通需求、环境保护等因素。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调研和分析城市的交通状况和发展趋势,结合城市的发展规划,制定合理的道路规划方案。

2. 人性化设计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应注重人性化设计,以提高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便利性。

在城市道路的设计中,应合理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和公共交通设施,提供良好的步行和骑行环境,鼓励居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3. 环保节能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应注重环保节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在道路建设中,应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还应充分考虑节能减排的措施,如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优化交通流量等。

三、具体实施1. 道路分类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应根据交通需求和城市发展规划,对道路进行分类。

主要包括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等。

不同等级的道路应有相应的设计标准和规范,以保证道路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2. 道路布局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应合理布局道路,提高道路网络的连通性和容量。

在道路布局中,应考虑到城市的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和交通流量等因素,合理规划道路的走向、宽度和交叉口的设置,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

3. 交通设施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应合理设置交通设施,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

《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

《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 城市交通规划题目: 某区交通需求预测专业: 交通工程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教室: 10号教学楼B302、609、610目录1 设计任务书 (1)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课程设计的题目 (1)1.3设计的原始资料或已知的技术参数 (1)1.4设计内容及要点 (4)2.设计方案的拟定及说明 (5)3. 交通生成预测 (6)3.1交通生成总量预测 (6)3.2发生与吸引预测 (7)4.交通分布预测 (11)4.1理论知识 (11)4.2计算过程 (12)5交通方式划分 (15)5.1换算基础资料 (15)5.2计算过程 (15)5.3划分结果 (16)6交通分布预测 (16)6.1理论知识 (16)6.2计算过程 (17)6.3预测结果 (18)7设计小结 (20)7.1设计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0)7.2设计收获及感想体会 (20)参考文献 (22)1 设计任务书1.1课程设计的目的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是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学生在掌握交通规划的理论知识之后,在本课程设计中进行模拟规划训练,初步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方法和实施步骤。1、通过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交通规划的一般方法和过程;2、通过本课程设计,熟悉并加深交通规划中交通需求预测四步骤的基本理论,培养综合分析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培养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1.2课程设计的题目某区交通需求预测备注:每位同学的基础数据不同具体见第三部分内容。1.3设计的原始资料或已知的技术参数1、设计对象此次规划的对象为某地区,划分为5个交通小区,如图1所示。图1 某地区交通小区划分示意图2、设计年限设定此次交通规划为中长期规划,规划年限为15年,规划基年为2013年,即规划期为2014年到2028年。3、经济社会人口基础资料表1规划区域人口历史数据(万人)年份小区A 小区B 小区C 小区D 小区E2003 59.4 52.2 50.5 53.9 51.82004 59.9 56.9 55.5 56.8 60.62005 65.0 64.5 61.9 64.9 65.82006 74.4 66.7 70.9 68.4 69.92007 76.0 71.9 79.0 72.6 73.92008 75.7 82.1 75.8 75.3 79.32009 88.3 88.9 88.3 80.1 87.52010 90.7 92.4 85.2 90.0 87.62011 91.9 96.6 95.2 98.8 97.62012 92.6 97.7 96.3 99.2 98.52013 109.2 114.2 114.2 116.2 118.2表2规划区域汽车保有量历史数据(万辆)年份小区A 小区B 小区C 小区D 小区E 2003 15.8 15.4 15.0 17.6 17.92004 21.2 21.1 22.5 19.6 20.22005 25.9 25.6 26.1 24.5 27.02006 29.0 32.8 32.9 29.5 28.82007 38.1 36.0 35.7 38.3 35.82008 39.2 39.0 40.7 40.7 39.22009 46.9 48.7 47.4 45.8 48.82010 52.8 54.4 54.7 53.2 55.32011 58.4 56.8 58.8 58.0 57.32012 59.2 57.3 59.6 58.9 58.42013 76.2 75.2 77.2 76.2 75.2表3规划区域GDP历史数据(亿元)年份小区A 小区B 小区C 小区D 小区E 2003 51.6 48.6 49.1 46.3 52.7 2004 60.9 55.9 57.2 56.6 59.0 2005 73.8 76.9 69.6 72.1 73.7 2006 86.6 80.4 78.4 78.6 82.8 2007 94.8 93.1 100.8 91.9 99.1 2008 107.1 115.8 107.4 105.8 115.5 2009 127.8 130.5 120.3 120.5 120.5 2010 139.8 151.8 144.8 151.2 150.8 2011 160.2 161.7 169.6 162.5 158.1 2012 170 172 180 173 169 2013 1194.2 196.2 205.2 196.2 187.2 4、现状OD表表4 2013年现状OD调查结果(万人)小区A 0 43 52 65 39 199 小区B 52 0 47 52 79 230 小区C 63 73 0 73 59 268 小区D 72 42 57 0 48 219 小区E 36 75 65 39 0 215 合计223 233 221 229 225 1131 5、交通方式选择经调查得知:该地区居民出行方式的比例如表5所示。车型分类及车辆折算系数如表6所示。表5 该地区区居民出行方式(长期保持不变)出行方式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单位班车单位小汽车私家车百分比(%) 15.9 40.4 2.9 16.4 2.4 22平均单车载客量(人) 1 50 4 40 4 4 满载率100% 80% 75% 90% 51% 36%6、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如图2所示为地区的交通网络示意图,并且已知各路段的相关参数如表7所示。型图2 交通网络示意图 表7 路段平均行驶时间路段 1-2 1-4 2-3 2-5 3-6 3-10 4-5 4-7 5-6 5-8 6-9 6-10 7-8 8-9 9-10 零流车速 (km/h) 41 52 43 45 444253 20 22 52 544647 5038交通负荷(V/C) 0.66 0.75 0.71 0.76 0.74 0.66 0.91 0.92 0.66 0.67 0.72 0.73 0.68 0.80 0.79 距离(km)8784678245664651.4设计内容及要点(一)设计内容1、交通现状分析;2、出行产生和吸引预测;3、交通分布预测;4、交通方式划分;5、交通分配预测;6、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二)计算方法: 1、交通量预测(1)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可供选择的方法:原单位法、增长率法,或者利用研究对象地区过去的交通量或经济指标等的趋势法和回归分析法。(2)发生与吸引预测:可供选择的方法:原单位法、增长率法等。 2、交通分布预测:利用调查的现状交通数据,任选一种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设定收敛标准%3=ε)、底特律法(设定收敛标准%3=ε)、福莱特法(设定收敛标准%3=ε)、无约束重力模型法并计算未来时段的分布交通量。3、交通方式划分:按照提供的出行比例等相关数据将出行转化为标准交通量(单位:pcu) 4、交通分配:采用非平衡模型中的一种。2.设计方案的拟定及说明本次课程设计是在掌握交通规划的理论知识基础上,依据现有规划区域人口、汽车保有量、GDP以及规划年各小区相关技术指标等数据资料对该区域交通生成总量、发生与吸引及交通分布进行预测,将交通方式进行划分并道路网交通量进行分配。具体设计内容:(1)交通量预测。其中包括交通生成总量预测和出行产生及吸引预测,根据给定的基础资料,选择原单位法进行预测;(2)交通分布预测。是把通过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出行量转换成小区之间的空间OD量,采用底特律法法进行预测。(3)交通方式划分。按照提供的出行比例等相关数据将出行转化为标准交通量。(4)交通分配。采用非平衡分配方法中的最短路交通分配方法对其进行分配。设计具体设计流程如图2-1所示:图2-1 设计方案流程图3. 交通生成预测3.1交通生成总量预测3.1.1理论知识交通生成预测市交通需求四阶段预测中的第一阶段,是交通需求分析工作中最基本的部分之一,其目标是求得各个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即交通生成量,进而在总量的约束下,求个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交通生成预测与土地利用、家庭规模和家庭成员构成、年龄和性别、汽车保有率、自由时间、职业工种、家庭收入等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进行预测时,必须充分考虑影响因素的作用。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方法主要有原单位法、增长率法、交叉分类法和函数法。除此之外还有利用研究对象地区过去的交通量或经济指标等的趋势法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本报告中采用原单位法对交通生成总量进行预测,根据人口属性,用居住人口每人平均交通生成量来预测未来的居民出行量。单位出行次数为人均或家庭平均每天的出行次数,由规划基年——2011年的居民出行调查结果统计得出。预测不同出行目的交通生成量可采用如下方法:∑=k TT∑=lE klk NaT式中:T——研究对象地区总的交通生成量;kT——出行目的为k时的交通生成量;k——出行目的;l——人口属性(常住人口、就业人口、工作人口、流动人口);kla——某出行目的和人口属性的平均出行生成量;EN——某属性的人口。3.1.2计算过程此次规划的对象为某地区,划分为5个交通小区,如图3-1所示。图3-1 某地区交通小区划分示意图设定此次交通规划为中长期规划,规划年限为10年,规划基年为2012年,即规划期为2013年到2027年。表3-1是各小区现状的OD 调查结果,表3-2是整理后的各小区现在的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在常住人口原单位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原单位法预测其将来的出行生成量。表3-1 2012年现状OD 调查结果(万人)小区A 0 43 52 65 39 199 小区B 52 0 47 52 79 230 小区C 63 73 0 73 59 268 小区D 72 42 57 0 48 219 小区E 36 75 65 39 0 215 合计 2232332212292251131表3-2 各区现在的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OD 小区A 小区B 小区C 小区D 小区E 合计 现状人口 将来人口 小区A 199 109.200 172.154 小区B 230 114.200 196.344 小区C 268 114.200 191.956 小区D 219 116.200 194.834 小区E 215 118.200 182.410 合计2232332212292251131572937.698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得:现状出行生成量1131215219268230199=++++=T (万次/日) 现状常住人口572=N (万人) 将来常住人口698.937=M (万人)常住人口原单位977.1572/1131/==N T (次/(日·人))因此,将来的生成交通量()829.1853977.1698.937/=⨯=⨯=N T M X (万次/日) 3.2发生与吸引预测3.2.1理论知识与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方法相同,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预测方法也分原单位法、增长率法、交叉分类法和函数法。本报告中仍采用原单位法对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进行预测。利用原单位法预测发生与吸引交通量时,首先需要分别计算发生原单位和吸引原单位,然后根据发生原单位和吸引原单位与人口、面积等属性的乘积预测得到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值,可用下式表示。⎭⎬⎫==j j i i cx D bx O式中:i O ——小区i 的发生交通量;b ——某出行目的的单位出行发生次数(次/(日·人));x ——常住人口、白天人口、从业人口、土地利用类别、面积等属性变量; j D ——小区j 的吸引交通量;c ——某出行目的的单位出行吸引次数(次/(日·人));; i ,j ——交通小区。当个小区的发生交通量与吸引交通量之和不相等,且各小区的发生交通量或吸引交通量之和均不等于交通生成总量时,需要对其进行调整,根据区域的交通生成总量对推算到各小区的发生量进行校正。假设交通生成总量T 是由全人口P 与生成原单位p 而得到的,则:P p T ⋅=如果交通生成总量T 与总发生交通量∑==ni i O O 1有明显的误差,则可以将i O 修正为:i i O OTO ⋅=' ()n i ,,2,1⋅⋅⋅= 为了保证T 与总吸引交通量∑==nj j D D 1也相等,这样发生交通量之和、吸引交通量之和以及交通生成总量三者才能全部相等,为此,需将j D 修正为:j j D DTD ⋅=' ()n j ,,2,1⋅⋅⋅= 3.2.2计算过程假设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原单位不变,由3.1中计算得到的结果对将来的发生交通量与吸引交通量进行预测。1)求现状发生与吸引原单位。小区A 的发生原单位:822.12.109/199=(次/(日·人)) 小区A 的吸引原单位:042.22.109/223=(次/(日·人)) 同理,可以计算其他交通小区的原单位,结果如表3-3所示。表3-3 现状各小区发生与吸引原单位(单位:次/(日·人))OD小区A小区B小区C小区D小区E合计小区A 1.822 小区B 2.014 小区C 2.347 小区D 1.885 小区E 1.819 合计2.0422.0401.9351.9711.9042)计算各交通小区的将来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小区A 的发生交通量:665.313822.1154.172=⨯(万次/日) 小区A 的吸引交通量:538.351042.2154.172=⨯(万次/日) 同理,其他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计算结果如表3-4所示。表3-4 各小区未来的出行发生与吸引交通量(单位:万次/日)OD 小区A 小区B 小区C 小区D 小区E 将来 小区A 313.665 小区B 395.437 小区C 450.521 小区D 367.262 小区E 331.804将来351.538400.542371.435384.018347.3093)调整计算。由上面的结果可知,各小区发生交通量之和不等于其吸引交通量之和,所以,需要进行调整计算。调整的目标是使上述两者相等,即满足下式:∑∑=iijjO D调整方法采用总量控制法,即使各小区发生交通量之和等于其吸引交通量之和,且都等于将来交通生成总量。根据总量控制法的基础公式可推导得到:∑⨯='iN i i i O T O O /∑⨯='jN j j j D T D D /按上式的计算结果如下:016.313689.1858/829.1853665.313=⨯='A O 615.394689.1858/829.1853437.395=⨯='B O475.449689.1858/829.1853521.450=⨯='C O202.366689.1858/829.1853262.367=⨯='D O 836.330689.1858/829.1853804.331=⨯='E O446.351842.1854/829.1853538.351=⨯='A D 423.400842.1854/829.1853542.400=⨯='B D349.371842.1854/829.1853435.371=⨯='C D808.383842.1854/829.1853018.384=⨯='DD 219.347842.1854/829.1853309.347=⨯='E D 调整后的结果如表3-5。表3-5 各区未来的出行发生与吸引交通量(单位:万次/日)OD 小区A 小区B 小区C 小区D 小区E 合计 小区A 313.016 小区B 394.615 小区C 449.475 小区D 366.202 小区E 330.836合计351.446400.423371.349383.808347.219由上可以看出,调整以后,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之和相等,均等于交通生成总量1854.444(万次/日)。4.交通分布预测4.1理论知识交通分布预测是交通规划四阶段预测模型的第二步,是把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出行量转换成小区之间的空间OD 量,即OD 矩阵。本报告中对交通分布的预测采用增长系数法中的底特律法。在交通分布预测中,增长系数法的原理是,假设在现状交通分布量给定的情况下,预测将来的交通分布量。增长系数法的算法步骤如下: (1)令计算次数0=m 。(2)给定现状OD 表中m ij q 、m i O 、m j D 、mT 及将来OD 表中的i U 、j V 、X 。(3)求出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增长率m O i F 、mD jF 。 m i i mO O U F i/= m j j m D D V F j/= (4)求第1+m 次交通分布量的近似值1+m ij q 。()mD m O m ij m ij ji F F f q q ,1⋅=+ (5)收敛判别。∑++=jm ijm i q O 11 ∑++=im ij m jq D 11 εε+<=<-++1/111m i i m O O U F i εε+<=<-++1/111m jj m D j D V F 式中:i U ——将来OD 表中的发生交通量; j V ——将来OD 表中的吸引交通量; X ——将来OD 表中的交通生成量; m O i F ——i 小区的第m 次计算发生增长系数; m D j F ——j 小区的第m 次计算吸引增长系数; ε——任意给定的误差常数。底特律法是假设i ,j 小区间交通分布量ij q 的增长系数与i 小区出行发生量和j 小区出行吸引量增长系数之积成正比,与全规划区出行生成总量的增长系数成反比,即:()XT F F FF f mm D m O m D mO D jiji ⋅⋅=,4.2计算过程设定收敛标准为%3=ε,现状OD 表见表3-1,将来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见表3-5。(1)求发生交通量增长系数0i O F 和吸引交通量增长系数0jD F 。 573.1000.199/016.313/110===O U F A O 716.1000.230/615.394/220===O U F B O 677.1000.268/475.449/330===O U F CO 672.1000.219/202.366/440===O U F D O 539.1000.215/836.330/550===O U F EO 760.1000.223/446.351/110===D V F A D 719.1000.233/423.400/220===D V F BD 680.1000.221/349.371/330===D V F C D 674.1000.229/308.383/440===D V F DD 543.1000.225/219.347/550===D V F ED (2)求交通生成总量增长系数的倒数:X T G /00=610.0444.1854/1131/00===X T G(3)第1次近似:00001G F F q q ji D O ij ij ⋅⋅⋅=。 0610.0760.1573.1000001=⨯⨯⨯=⋅⋅⋅=G F F q q A A D O AA AA926.70610.0719.1573.14300001=⨯⨯⨯=⋅⋅⋅=G F F q q B A D O AB AB 825.83610.0680.1573.15200001=⨯⨯⨯=⋅⋅⋅=G F F q q C A D O AC AC 406.104610.0674.1573.16500001=⨯⨯⨯=⋅⋅⋅=G F F q q D A D O AD AD 742.57610.0543.1573.13900001=⨯⨯⨯=⋅⋅⋅=G F F q q E A D O AE AE621.85610.0573.1716.15200001=⨯⨯⨯=⋅⋅⋅=G F F q q AB D O BA BA 0610.0719.1716.1000001=⨯⨯⨯=⋅⋅⋅=G F F q q BB D O BB BB652.82610.0680.1716.14700001=⨯⨯⨯=⋅⋅⋅=G F F q q C B D O BC BC 118.91610.0674.1716.15200001=⨯⨯⨯=⋅⋅⋅=G F F q q DB D O BD BD 567.127610.0543.1716.17900001=⨯⨯⨯=⋅⋅⋅=G F F q q E B D O BE BE 427.113610.0760.1677.16300001=⨯⨯⨯=⋅⋅⋅=G F F q q ACD O CA CA 369.128610.0719.1677.17300001=⨯⨯⨯=⋅⋅⋅=G F F q q B CD O CB CB 0610.0680.1677.1000001=⨯⨯⨯=⋅⋅⋅=G F F q q C CD O CC CC 009.125610.0674.1677.17300001=⨯⨯⨯=⋅⋅⋅=G F F q q DC D O CD CD 128.93610.0543.1677.15900001=⨯⨯⨯=⋅⋅⋅=G F F q q E C D O CE CE 244.129610.0760.1672.17200001=⨯⨯⨯=⋅⋅⋅=G F F q q AD D O D A D A 654.71610.0719.1672.14200001=⨯⨯⨯=⋅⋅⋅=G F F q q B D D O D B D B 668.97610.0680.1672.15700001=⨯⨯⨯=⋅⋅⋅=G F F q q CD D O D C D C 0610.0624.1672.1000001=⨯⨯⨯=⋅⋅⋅=G F F q q DD D O D D D D 539.75610.0543.1672.14800001=⨯⨯⨯=⋅⋅⋅=G F F q qE D D O D E D E482.59610.0760.1539.13600001=⨯⨯⨯=⋅⋅⋅=G F F q q A E D O EA EA 034.121610.0719.1539.17500001=⨯⨯⨯=⋅⋅⋅=G F F q q B E D O EB EB 516.102610.0680.1539.16500001=⨯⨯⨯=⋅⋅⋅=G F F q q C E D O EC EC 290.61610.0674.1539.13900001=⨯⨯⨯=⋅⋅⋅=G F F q q E E D O ED ED0610.0543.1539.1000001=⨯⨯⨯=⋅⋅⋅=G F F q q EE D O EE EE 计算后的表4-1。表4-1 第一次迭代计算OD 表OD 小区A 小区B 小区C 小区D 小区E 合计 小区A 0.000 70.926 83.825 104.406 57.742 316.899 小区B85.6210.00085.65291.118127.567389.958小区C 113.427 128.369 0.000 125.009 93.128 459.533 小区D 129.244 71.654 97.668 0.000 75.539 374.105 小区E 59.482 121.034 102.516 61.290 0.000 344.322 合计387.774391.983369.661381.823353.9761884.817(4)重新计算1i O F 和1jD F 。 988.0899.316/016.313/111===O U F A O 012.1958.389/615.394/221===O U F BO 978.0533.459/475.449/331===O U F C O 978.0105.374/202.366/441===O U F DO 972.0322.344/836.330/551===O U F EO 983.0744.377/446.371/111===D V F A D 022.1983.391/423.400/221===D V F BD 005.1661.369/349.371/331===D V F C D 005.1823.381/808.383/441===D V F DD 981.0976.353/219.347/551===D V F ED (5)收敛判定由于1i O F 和1jD F 各项系数均小于3%的误差,因此不需要继续迭代。表4-1即为底特律法所求的将来分布交通量。5交通方式划分5.1换算基础资料交通方式划分是四阶段法中的第三个阶段。所谓交通方式划分就是出行者出行时选择交通工具的比例,它以居民出行调查的数据为基础,研究人们出行时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建立模型从而预测基础设施或交通服务水平等条件变化时交通方式间交通需求的变化。经调查得知:该地区居民出行方式的比例如表5-1所示。车型分类及车辆折算系数如5-2所示。表5-1 该地区区居民出行方式(长期保持不变)出行方式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单位班车单位小汽车私家车百分比(%) 15.9 40.4 2.9 16.4 2.4 22平均单车载客量(人) 1 50 4 40 4 4 满载率100% 80% 75% 90% 51% 36%各小区之间交通分布见表4-1。5.2 计算过程按照提供的出行比例等相关数据将出行转化为标准交通量,就是用总的出行次数乘以某种出行方式占总出行方式的百分比,除以单车载客量和满载率,然后乘以其车辆折算系数,将不同出行方式折算后的结果求和,即可得到转化后的标准交通量。以小区A 到小区B 为例,其总出行交通量为77.138万次/日,则其折算为标准交通量的计算过程为:自行车折算结果:254.22.0%100/1/%9.15926.70=⨯⨯万次/日 公交车折算结果:075.15.1%80/50/%4.40926.70=⨯⨯万次/日 出租车折算结果:695.01%74/4/%9.2926.70=⨯⨯万次/日 单位班车折算结果:485.05.1%90/40/%4.16926.70=⨯⨯万次/日 单位小汽车折算结果:834.01%51/4/%4.2926.70=⨯⨯万次/日 私家车折算结果:836.101%36/4/%22926.70=⨯⨯万次/日对各出行方式折算结果求和:729.15836.10384.0485.0695.0075.1254.2=+++++万次/日。 5.3 划分结果同理,对不同小区之间的交通量进行折算,得到结果如表5-3中所示:表5-3 标准交通量表O D 小区A 小区B 小区C 小区D 小区E 小区A 0.000 15.729 19.110 23.785 13.164 小区B 19.520 0.000 20.510 20.773 29.083 小区C 24.520 29.264 0.000 28.499 21.231 小区D 29.479 16.333 22.265 0.000 17.220 小区E13.56927.59126.96413.9730.0006交通分布预测6.1理论知识道路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以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为例,影响交通系统运行状态的主要因素有交通需求、交通社会上以及交通管理措施等,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此,在进行交通规划是,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预测各种交通网络改进方案对流量分布的影响。交通网络分析的核心内容,是分析在特定的外部环境(道路基础设施、交通管理措施、交通控制方案等)下,道路交通流的分布情况。道路交通流分布是出行者对出行路径选择的结果,出行者对出行路径选择的分析主要是通过网络交通流交通分配来实现的。本报告中分别采用最短路交通分配法和多路径交通分配发对网络交通流进行分配。 最短路交通分配是一种静态的交通分配方法。取路权为常数,假设车辆的平均行驶车速不受交通负荷的影响。每一OD 点对的OD 量被全部分配在连接该OD 点对的最短路线上,其他道路上分配不到交通量。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相当简便,其致命缺点是出行量分布不均匀,出行量全部集中在最短路上。因此,在采用最短路法对交通量进行分配后,又采用对路径法对其进行分配,得到不同结果。与单路径(最短路)分配方法相比,多路径分配方法的优点是克服了单路径分配中流量全部集中于最短路上这一不合理现象,使各条可能的出行路线均分配的交通量。各出行路线的长度不同,决定了它所分配到的流量的大小。经过改进,各出行路线被选用的概率可采用Logit 型的路径选择模型计算。()()[]()[]∑=--=mi t i t t k t k s r P 1/exp //exp ,,σσ式中:()k s r P ,,——OD 量()s r T ,在第k 条出行路线上的分配率; ()k t ——第k 条出行路线的路权(行驶时间); t ——各出行路线的平均路权(行驶时间); σ——分配参数;(3.00~3.50之间); m ——有效出行路线条数。 6.2计算过程各路段的相关参数如表6-1所示,并且,图6-1为所示地区的交通网络示意图。表6-1 路段的平均行驶时间路段 1-2 1-4 2-3 2-5 3-6 3-10 4-5 4-7 5-6 5-8 6-9 6-10 7-8 8-9 9-10 零流车速 (km/h) 41 52 43 45 444253 20 22 52 544647 5038交通负荷(V/C) 0.66 0.75 0.71 0.76 0.74 0.66 0.91 0.92 0.66 0.67 0.72 0.73 0.68 0.80 0.79 距离(km)8 784678245 66465图6-1 交通网络示意图道路交通阻抗函数(简称路阻函数)是指路段行驶时间(交叉口延误)与路段(交叉口)交通负荷之间的函数关系,是交通网络分析的基础。本报告中采用美国联邦公路局路阻函数模型对该区域内道路交通阻抗进行计算。其函数模型为:()[]βαC V t t /10+=式中:t ——两交叉口之间的路段行驶时间(min);0t ——交通量为0时,两交叉口之间的路段行驶时间(min); V ——路段机动车交通量(辆/h); C ——路段实用通行能力(辆/h); α、β——参数,建议取15.0=α,4=β。根据已知条件对区域内路网路阻进行计算,得到结果如表6-2所示。表6-2 路段的相应路阻路段1-2 1-4 2-32-53-63-104-54-7 5-65-86-96-107-88-99-100t11.71 8.0811.16 5.33 8.18 10 9.06 610.91 5.77 6.67 7.83 5.11 7.20 7.89 t12.048.4611.595.60 8.5510.289.99 6.6411.225.946.94 8.16 5.277.648.35采用最短路法交通分配。在图6-1所示的交通网络中,路段行驶时间见表6-2。预测OD 矩阵见表5-3。各OD 量作用点之间的最短路线可用寻找最短路的各种方法确定,在本报告中,最短路线如表6-3所示。 6.3预测结果将各OD 点对的OD 量分配到该OD 点对相应的最短路线上,并进行累加,得到图6-2所示的分配结果。表6-3 最短路线OD 点对 最短路线节点号OD 点对 最短路线节点号A-B1-2-3C-D7-8-9A-C 1-4-7 C-E 7-8-9-10A-D 1-4-7-8-9 D-A 9-8-7-4-1A-E 1-2-3-10 D-B 9-6-3B-A 3-2-1 D-C 9-8-7B-C 3-6-9-8-7 D-E 9-10B-D 3-6-9 E-A 10-3-2-1B-E 3-10 E-B 10-3C-A 7-4-1 E-C 10-9-8-7C-B 7-8-9-6-3 E-D 10-9图6-2 分配交通量(万辆/日)7设计小结7.1设计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本次的设计中,在预测的各个阶段中,有许多方法来来解决,但各有利弊,如交通分布中的平均增长系数法、底特律法、弗莱特法等,和方式划分中的最短路法和多路径法,根据不同的条件我在选择中选用了准确度相较高,算法相对简单的算法进行计算。在对交通需求预测上来说,模型把各个节点上的都分配了一定的交通量,但这与实际不一定相符,存在一定的误差,这样分配有可能使分配量大于实际交通量,同时根据各种情况,会引起各节点交通量的变化。因此,我认为应该将智能交通和“四阶段'模型共同应用。来使预测更加准确,为未来生活带来方便。根据交通规划涉及的交通系统性质及行业特征,可将交通规划分为两大类型:区域交通系统规划与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区域交通规划主要是指五大运输方式的发展规划,而城市交通规划一般是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重点是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本次我们课程设计的内容——某地区道路网交通需求预测就属于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是通过科学的定量分析,根据交通量、运输量的生成变化特征,确定交通量在某地区道路网上的分布,为后期优化交通网络结构与等级配置,制定分期实施的建设序列提供前期的基础资料。通过科学地预测发展需求,细致地确定合理布局,确保规划期交通系统的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而交通需求预测是交通规划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交通发展政策的制定、交通网络设计以及方案评价都与交通需求预测有密切的联系。传统交通需求预测的“四阶段”模式是指在居民出行OD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现状居民出行和未来居民出行预测。其内容包括交通的发生与吸引(第一阶段)、交通分布(第二阶段)、交通方式划分(第三阶段)和交通流分配(第四阶段)。以“四阶段”模式为基础,通过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其各个阶段进行分析预测,最终把各种出行方式的空间OD量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模拟出行者对出行路径的选择,从而为道路网络的规划设计提供切实的依据。交通需求预测作为交通规划的前提条件,无论何时都是必不可少的。掌握交通需求预测和道路交通网络分析的方法也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通过具体的交通现状分析,对出行产生和吸引以及交通分布进行预测,将交通方式进行划分,预测交通分配的结果,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区域的现状道路交通系统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并依据预测和分配结果完善现有道路网。7.2设计收获及感想体会为期一周的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在本周五圆满结束。本次设计主要任务是根据交通需求预测四步骤的基本理论,结合实际案例及所给数据,对某地区的道路网进行交通需求预测。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具体的计算操作,使我们系统全面的掌握交通规划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培养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在本次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中,我们切实的将课本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理解实践,充分掌握了交通规划过程四阶段的基本理论方法,进一步掌握了关于交通量预测、交通分布预测、交通方式划分以及交通分配的具体方法。在此之前,我们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全面了解了交通规划课程中的相关理论知识,但是相关实践却仅限于课本例题,所以并不能很扎实的掌握其中的要点。但是通过这次设计,我们将课本知识完全串联起来应用于实际的设计计算,结合书本不同章节的要点,将课本知识真正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将书中的相关知识择取出来细细理解后,不难发现,采用四阶段法对交通需求预测的各个步骤都是相互联系的,必须按照步骤一步一步进行。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深切体会到在进行设计计算等相关内容时细心和耐心的重要性,无论是交通需求分析预测还是道路交通网络的分析预测,我们都面临着大量的数据,需要进行反复计算和迭代,计算量非常大,此时,若有一点粗心大意弄错一个数据,就会导致整体的差错。为了加快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我选择用电脑进行计算,但是计算中因为搞错了数据行的位置,还是出现了错误,幸好及时发现,问题并不是太大,还可以纠正,所以,认真、耐心的工作态度是非常重要的。经过几天的学习和研究,我终于完成了本次的设计任务。本次课程设计在忙碌和混乱中落下了帷幕,除了完备的了解掌握了课本中关于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中的相关知识和计算方法,我们还在掌握了具体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问题的解决处理办法。现在,我已经能够独立根据给定的原始资料和相关技术参数,对某地区的道路网进行交通需求预测,为交通规划提供必要的现实依据。。

(完整版)《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完整版)《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课程作业2015届交通运输学院专业交通工程学号 ********学生姓名侯明晓指导教师孙海龙完成日期 2017年 2月 28日一、课程作业的目标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交通设计的的基本方法。

2、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掌握城市交叉口平面和交通标志标线设计的能力,掌握查阅相关规范进行设计的能力以及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二、课程作业的内容本课程设计是围绕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设计而展开,其具体设计内容如下:1、交叉口的平面设计,包括横断面的形式选择和组成,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非机动车道的宽度确定、缘石半径的计算等内容。

2、交叉口的标志标线设计,包括交叉口的路段的指路标志、指示标志以及道路标线等内容。

三、交叉口设计规范标准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 20-2006);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

四、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流程1、工程设计背景(1)本交叉口位于中城市, 该道路位于光明城市。

北侧为东三环,临近国道,交通便利,合理利用了已有的城市交通设施。

(2)主干路为双向六车道相交主干路为双向6车道;由主干路与次路相交,主干路红线宽度为45m,相交道路红线宽度为45m;(3)道路等级:交叉口的形式为十字型交叉口;(4)设计速度:50km/h。

(5)交通组成:小汽车和自行车。

2、交叉口平面设计(1)交叉口道路的横断面的形式选择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规定,横断面可分为单幅路、两幅路、三幅路、四幅路及特殊形式的断面,主干路宜采用四幅路或三幅路。

○1本设计为主干路采用四幅路,其横断面形式如图所示。

(2)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规定,一条机动车道最小宽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一条机动车车道最小宽度车型及车道类型设计速度(km/h)>60 ≤60大型车或混行车道(m) 3.75 3.50小客车专用车道(m) 3.50 3.25由于主干路车道交通组织形式为混行交通,并且设计为50km/h,,所以选择机动车道宽度3.5m。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任务书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任务书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高新开发区丰华路道路工程设计二、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已学过的城市道路设计课程的有关理论知识,按照给定的外业勘测设计资料和设计任务要求,结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解决城市道路的线形几何设计等问题。

通过此次设计,初步掌握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计算、绘图和使用现行规范及利用相关技术资料,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基础资料1、丰华路与规划的凌波东路和已建成的凌波西路相交,西接孙辛辅路,是高新开发区路网体系中的主要道路之一。

丰华路自西向东,道路地形西高东低,道路沿线地形起伏变化较大。

道路全长为812.584米,道路红线宽度为42米,规划为三块板断面,新建道路,一次性建成;2、该路为城市次干道,设计车速为40Km/h;3、现状高峰小时交通量为700辆/h,方向不均匀系数为1.2;4、设计年限15年,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0%;5、设计车种组成: 设计车种组成:小型汽车40%(换算系数1.0),普通型汽车50%(换算系数1.5),铰接汽车10%(换算系数2.0);6、道路设计应满足道路功能性、安全性、实用性、经济性的要求。

7、设计依据:⑴高新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⑵《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⑶现场实测的纵横断面测量资料;⑷《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⑸《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⑹《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 50162-92)。

8、该路现状平面图及勘测资料,见附录。

四、设计内容1、城市道路平面设计;2、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3、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4、平面交叉口设计;5、无障碍步道体系设计。

五、提交设计成果(一) 城市道路设计施工图部分:1、城市道路平面设计图(1:1000);2、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图(横向1:1000,竖向1:100);3、城市道路标准横断面图(横向1:200,竖向1:100),路拱矢高计算图;4、绘制丰华路与凌波西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图;5、绘制丰华路与凌波西路平面交叉口的视距三角形;6、绘制路拱矢高计算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
说明书
第一章绪论
城市道路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中国当前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

其中:
快速路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中设置,是用中央分隔带将上,下行车辆分开,供汽车专用的快速干路,主要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联系主要的对外出路,负担城市主要客、货运交通,有较高车速和大的通行能力。

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联系城市的主要工业区、住宅区、港口、机场和车站等客货运中心,承担着城市主要交通任务的交通干道。

主干路沿线两侧不宜修建过多的行人和车辆入口,否则会降低车速。

次干路为市区内普通的交通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起联系各部分和集散作用,分担主干路的交通负荷。

次干路兼有服务功能,允许两侧布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并应设停车场。

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为解决局部地区的交通而设置,以服务功能为主。

部分主要支路可设公共交通线路或自行车专用道,支路上不宜有过境交通。

根据国家《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道路还可划分为四级,如表所示:
道路四级划分表:
项目级别设计车速(km/h)双向机动车道数(条)机动车道宽度(m)道路总宽(m)分隔带设置
一级60〜80 >=4 3.75 40〜70 (必须设)
二级40 〜60 >=4 3.5 30〜60 (应设)
三级30〜40 >=2 3.5 20〜40 (可设)
四级30 >=2 3.5 16〜30 (不设)
道路是交通的枢纽,它对一个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此次毕业设计中,使我基本掌握了城市道路设计的全部过程,能够全面、独立、系统地完成一段道路的技术设计。

它培养了我独立工作、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了课本知识也学到了很多来源于实际的现场施工经验。

这对于我
来说,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此次设计对我帮助很大。

设计原则
根据省厅、省公路局对施工图设计的审核意见,本次道路设计应遵循长远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一方面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与今后道路进一步留有余地,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该地的地形,工程地质情况,达到规范要求各项指标节约投资,减少工程量,缩短工期。

1. 设计应满足道路用地范围的要求
2. 符合各项规范要求在满足道路交通要求的前担下尽量节约投资,减少工程量,缩短工期。

3. 道路平,纵断面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情
况。

4. 纵断面应满足平,纵,横,三方面的协调,线形顺适连续,视觉良好,工程经济合理,坡长符合设计要求,在满足规划的控制标高的条件下,考虑道路沿线地形变化,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路基挖填高度,节约工程费用。

5. 断面结构的选择做到节省工程费用,路面材料应结合地方材料的特点,便于施工,减少道路的后期养护费用。

6.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7. 考虑今后的发展需要,留有发展余地
8. 重视环境保护,防止水土流失,而且加强道路绿化美化设计
第二章工程概要
一、工程概要
XX路是X城内一条东西向主要道路。

西起桩号K0+000,东至桩
号K1+002.905,道路全长1002.905米。

本次设计范围为桩号K0+000至桩号K1+002.905。

建好上新路能完善区域内道路交通、城市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拉动区域的经济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设计依据文件
1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4、
JTG D50-)
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F40-)
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7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

(二)原始资料
1、地理位置
该道路位于X 城市。

北侧为东三环,临近国道,合理利用了已有的城市交通设施。

2、地形地貌规划区现状为城市用地,以平原、园地、城居用地为主,基本农
田较少。

设计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标准CLL37-90〉X路的
设计标准如下:
表2.1道路设计规范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