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

合集下载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1.概述1.1设计任务依据和概述根据公路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进行本次施工图设计。

本次初步设计为二郎山至草山岭新建二级公路项目。

本项目起点为二郎山,桩号为K0+000,终点为草山岭,桩号为K3+340.00,线路长度为3.3400km。

本工程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

根据沿线村镇分布情况,结合现有公路和规划路网,在相应的地方道路、机耕道和人行道路上设置平交道口。

排水沟和灌溉沟之间应设置涵洞和桥梁。

1.1.1设计标准(1)主线设计标准本工程按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22)中二级公路标准设计。

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主要技术指标如下:公路等级: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11米其中:车道宽度:233.50m硬路肩:231.5米土路肩:230.5米(2)线性元件标准平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半径:200m;极限最小半径:125m;不设缓和曲线和超高最小半径:1500米纵坡:最大纵坡:6%最小纵坡:路堑或其他横向排水不畅地段不小于0.3%最大坡长:1200米(坡度为3%时)1000m(坡度为4%时)1800m(坡度为5%时)600米(坡度为6%时)竖曲线特征: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2000/1400米;凹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1500/1000米;竖曲线最小长度:50米(3)桥涵设计标准桥涵宽度:与路基同宽;桥涵设计荷载:公路一级;(4)路面设计标准路面设计标准轴载:100kn;(5)道路平面交叉标准水平穿越路线应尽可能笔直、正交。

当需要斜交时,交叉角应大于45度。

平交范围内的纵坡应设置为平坡。

条件有限时,纵坡不得大于3%。

所有平面交叉口均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设置警告标志、方向标志、限速标志等,主要交叉口设置转弯车道。

1.1.2总体设计原则本工程为二郎山至草山岭二级公路公路的新建路段,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21)的要求,交通量的预测情况及公路的使用功能,确定总体设计原则如下:(1)采用的技术标准必须满足公路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期交通量的需要。

【道路勘测设计总说明书.doc】道路勘测设计课设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总说明书.doc】道路勘测设计课设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总说明书.doc】道路勘测设计课设说明书设计总说明书一、概述(一)、任务依据根据华南农业大学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设计方向)《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平面设计》与《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纵断面设计》。

(二)、设计标准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

设计车速为80Km/小时,路基4车道,宽24.5米。

2、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三)、路线起讫点本路段起点A:K25+000为所给地形图坐标(X =3044868.675,Y = 532851.577,Z = 176.9293 ),终点B:K28+374.185为所给地形图坐标(X = 3044543.1403,Y = 535751.24142,Z =169.5336),全长3.374公里。

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一)武夷山的地理位置及地形武夷山位于中国东南部福建省西北的武夷山市,总面积达99975公顷,以“丹霞地貌”著称于世。

北部为中低山,南部为低山丘陵和河谷阶地,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地形起伏较大。

地貌单元可划分为流水切割褶皱-断块中山地貌,流水侵蚀、剥蚀-断块低山地貌,剥蚀低山-丘陵地貌和河谷阶地地貌四种类型。

该区属武夷山山区,地质单元多,构造活动强烈,河谷切割加剧,地势陡峻,地貌类型复杂,岩体类型多样,稳定性差。

由于自然条件差异,本区基岩区风化程度高,基岩表层破碎强烈,松散堆积层非常广泛,构成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区,并具有活动性强、频次高、危害大等特点。

沿线的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软弱地基等类型。

(二)武夷山的水文气候特点武夷山地处中亚热带,具有降水量多,湿度大,雾日长,垂直变化显著等气候特点。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总2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设计概述、目的和要求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道路勘测设计》及相关专业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训练,既有助于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独立设计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根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完成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进行路面结构类型选择。

、基本资料1、设计依据根据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书》进行设计。

2、设计资料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

三级公路的主要功能是作为集散公路,为主干线公路与地方公路的连接,汇集地方交通、疏散干线交通,宜于城镇相连或接近,方便地方交通。

设计车速为30公里/小时,路基双幅两车道,宽米。

非机动车道米,路肩米。

路拱坡度2%,路肩坡度3%。

起点桩号K0+000,坐标终点桩号K0+;坐标起点高程:米,终点高程:米。

起终点坐标、高程:(起点坐标X=,Y= ;终点坐标X=,Y=;起、终点设计高程均同地面高程)。

本段属于平原微丘区路段,路段稍受水位影响,全长约公里,城镇布局分散且稀疏。

设计路线的起始点之间被一条小河相隔,同时还有一些小路。

3、设计执行标准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总体设计原则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要求,交通量的预测情况及公路的使用功能,确定总体设计原则如下:1.采用的技术标准必须满足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的需要。

2.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项目建设时应适当超前考虑。

3.尽量利用老路及山地,以降低造价。

4. 尽量选择高差较低的地段修路,减小工程量和土石开挖量,减小造价。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目录1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1)1.1设计资料 (1)1.1.1、地形 (1)1.1.2、工程地质条件 (1)1.1.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1)1.1.4、水文地质条件 (1)1.1.5、上部结构资料 (2)1.1.7本人设计资料 (2)1.2独立基础设计 (2)1.2.1、选择基础材料 (2)1.2.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3)1.2.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3)1.2.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3)1.2.5、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3)1.2.6、计算基底反力 (4)1.2.7、基础高度 (4)1.2.8、配筋计算 (4)1.2.9、基础配筋大样图 (5)1.2.10确定B、C、D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5)1.2.11 设计图纸 (5)2 桩基础课程设计 (6)2.1设计资料 (6)2.1.1、地形 (6)2.1.2、工程地质条件 (6)2.1.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6)2.1.4、水文地质条件 (7)2.1.5、上部结构资料 (7)2.1.7本人设计资料 (7)2.2预制桩基设计 (8)2.2.1单桩承载力计算 (8)2.2.2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 (9)2.2.3承台设计 (10)2.2.4设计图纸 (14)1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1.1设计资料1.1.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1.1.2、工程地质条件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0.6m ,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1.5m ,软塑,潮湿,③号土层,黏土,层厚1.8m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0m 1.1.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1所示。

表1.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1.1.4、水文地质条件(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1.1.5、上部结构资料1.1所示。

1.1.6、材料1.1.7本人设计资料本人分组情况为第九组第7个,根据分组要求及参考书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及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选用7题号A轴柱底荷载.①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②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400m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350mm。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第1章绪论1.1 设计任务与内容设计名称:某新建三级公路路线设计设计资料:[1]公路等级: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30km/h;[2]地形图:地形图2张,比例尺:1:2000;[3]路线起、终点:见地形图;[4]路线沿线地质:泥质页岩设计要求:①路线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②路线方案的选择和确定;③纸上定线;④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⑤路线设计计算,包括:曲线要素、路线里程、纵断面设计高程、路基加宽、超高、土石方数量等;⑥图纸表格的绘制和填写,包括:平面图、纵断面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路基横断面图、直线及曲线一览表、路基设计表、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等;1.2 设计成果设计公路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长度大约为1500m。

焦点个数为5个,最小平曲线半径为350m,最大平曲线半径为515m。

最大纵坡为3.310%,最小纵坡为0.507%。

最大坡长为500m,最小坡长为192m。

竖曲线半径均为2000m。

第2章路线平面设计2.1 路线平面线形说明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为(1)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地势起伏很大的山岭重丘区,路线以高程为主导,为适应地形,曲线所占比例较大。

平面线形以曲线为主。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不要片面强调路线以直线为主或曲线为主。

(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

长直线和大半径曲线会导致较高的车速,若突然出现小半径曲线,会因减速不及而造成事故。

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

同一等级的道路由于地形的变化在指标的采用上会有变化,同一条道路按不同设计速度的各设计路段之间也会形成技术标准的变化。

(3)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如果曲线过短,司机就必须很快的转动方向盘,这样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

同时,如不设置足够长度的缓和曲线,使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小于一定数值,从乘客的心理和生理感受来看也是不好的。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一、设计的基本方法该公路应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路线》设计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根据所设计公路的等级,采用相应的指标进行设计,尽量不用极限值。

根据已给出的路线为三级公路,设计车速为40Km/h,绘制至少5000米的路线设计图,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首先进行平面设计,根据交点坐标用坐标法绘制出路线交点,得到路线平面导线,然后再根据平曲线要素以及各里程坐标绘制平曲线。

随后进行纵断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根据公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考虑路基稳定、排水及工程量等的要求,对纵坡的大小、长短、前后纵坡情况、竖曲线半径大小以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等进行组合设计,从而设计出纵坡合理、线形平顺圆滑的理想线形,以达到行车安全、快速、舒适、工程费用较省、运营费用较少的目的。

最后进行横断面设计,路基横断面设计各部分的具体尺寸可参照《标准》、《路基设计规范》以及设计示例确定。

一、设计步骤1.设计概述1.1目的和要求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 某三级公路路线设计院(系): 土木建筑分院专业: 交通工程姓名: 饶先鹏班级: 2014级交通工程2班0224号教师签字2016年12月26日目录一、设计说明 (1)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设计要求 (1)1.3设计原始资料 (1)二、道路定线 (2)2.1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2)2.2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2)2.3路线方案比选评价指标 (2)三、平面设计 (4)3.1平面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4)3.2直线设计 (4)3.3曲线设计 (5)3.4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要素计算实例 (6)四、纵断面设计 (7)4.1纵断面设计的原则 (7)4.2纵坡及坡长设计 (7)4.3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8)4.4竖曲线设计 (8)五、横断面设计 (9)5.1道路横断面设计的要求 (9)5.2路肩设计 (10)5.3平曲线加宽超高设计 (10)5.4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11)六、总结 (11)参考文献 (12)一、设计说明1.1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让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让我们对道路勘察设计有更深刻的了解,以及巩固和扩大所学的专业知识;道路勘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实际工程设计,同时结合课堂学习的知识及课本知识,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的程序和技术方法。

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熟悉路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及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勘测设计原理、标准、方法、理论基础知识,培养我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设计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1.2设计要求按地形图上给定的起、讫点及相应设计高程(为起讫点的原地面高程),完成该公路的初步设计的主要设计工作,具体要求如下:1、确定道路等级及主要技术指标。

2、方案图:要求线路的布设能适应地形,土石方工程量少,线形指标满足《规》要求;尽量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3、完成路线平面设计图;4、完成路线纵断面设计图;5、完成路基横断面设计图;6、逐桩坐标表;7、完成“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和“竖曲线表”的填写;8、完成“路基设计表”和“路基土石方计算表”的填写;9、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院别:班级:姓名:学号:目录第一章总说明书 ........................................................................................................................课程名称 (3)目的和要求 (3)线路起屹点 (3)技术标准 (3)路基施工注意事项 (6)设计要点 (6)鹿邑概况 (6)第二章平面线形设计 ................................................................................................................说明 (9)路线平面设计 (10)平面线要素设计 (10)第三章纵断面设计 ....................................................................................................................说明 (12)纵断面设计 (12)第四章道路横断面设计 ............................................................................................................说明 (17)横断面设计 (18)土石方计算及调配 (18)第五章道路附属结构物设计 ....................................................................................................挡土墙设计 (21)涵洞设计 (23)参考文献 (25)第一章总说明书课题名称:许亳高速公路鹿邑段公路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

山东交通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1.概述1.1设计任务依据及概况根据公路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进行本次施工图设计。

本次初步设计为山东省烟台市境内省道228线阳安至孔镇二级公路新建工程,工程起点在阳安,桩号为K0+000,终点在孔镇,桩号K4+985.170,路线4.985170Km。

本工程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根据沿线村镇的分布情况,并与现有公路和规划路网相结合,在相应的地方道路、机耕路、人行路上设置平交道口。

在排灌沟渠间设置涵洞、桥梁。

1.1.1设计标准(1)主线设计标准本工程是按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的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80Km/h,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 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 12米其中:行车道宽度: 2³3.75 米硬路肩: 2³1.5米土路肩: 2³0.75米(2)线形要素标准平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半径: 400米;极限最小半径: 250米;不设缓和曲线和超高最小半径:2500米纵坡:最大纵坡: 5%最小纵坡:路堑或其他横向排水不畅地段不小于0.3%最大坡长: 1100米(坡度为3%时)900米(坡度为4%时)700米(坡度为5%时)500米(坡度为6%时)竖曲线要素: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4500/3000米;凹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 3000/2000米;1竖曲线最小长度: 70米(3)桥涵设计标准桥涵宽度:与路基同宽;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Ⅰ级;(4)路面设计标准路面设计标准轴载:100KN;(5)道路平面交叉标准平面交叉路线尽可能为直线、并尽量正交。

当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度应大于45度。

平面交叉范围内的纵坡宜设置为平坡,当条件受限制时,纵坡不大于3%。

所有的平面交叉口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设置了警告标志、指路标志、限速标志等,在主要的交叉口还设置转弯车道。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一、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二、工程概述与设计标准2.1 路线地理位置图见平面设计图。

2.2 工程概况设计时间:2011年9月15日-2011年10月29日设计地点: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设计公路路段:公路AB段2.3设计公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平原微丘区三级公路)(JTGB01—2003)2.4 主要设计技术指标:设计车速:30km/h停车视距:110m路基总宽度:8m三、道路线形设计过程规范要求(部分):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为65米,最短缓和曲线长40米,最短平曲线长度250米,纵断面最大纵坡5%,纵坡长度限制为最小为130米,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凹形)400米和(凸形)400米。

3.1平面:(1)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为65m,极限最小半径30m;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当路拱≤2%时为350m,当路拱>2%时为450m。

(2)平曲线长度一般值为270m,最小值为90m。

(3)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为40m,最小值为30m。

3.2纵断面:(1)最大纵坡为5%,最小坡度为0.5%,最小坡长130m;纵坡为5.5%时的最大坡长为300m。

(2)凹形竖曲线半径一般值为400m,极限值为250m;凸形竖曲线半径一般值为400m,极限值为250m,竖曲线最小长度为25m。

四、平面设计4.1平面选线的原则(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路线设计应注意立体线形设计中平、纵、横面的疏顺、合理配合。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不应轻易采用最小或极限指标,也不应片面采用较高指标。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一、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二、工程概述与设计标准2.1 路线地理位置图见平面设计图。

2.2 工程概况设计时间:2011年9月15日-2011年10月29日设计地点: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设计公路路段:公路AB段2.3设计公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平原微丘区三级公路)(JTGB01—2003)2.4 主要设计技术指标:设计车速:30km/h停车视距:110m路基总宽度:8m三、道路线形设计过程规范要求(部分):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为65米,最短缓和曲线长40米,最短平曲线长度250米,纵断面最大纵坡5%,纵坡长度限制为最小为130米,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凹形)400米和(凸形)400米。

3.1平面:(1)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为65m,极限最小半径30m;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当路拱≤2%时为350m,当路拱>2%时为450m。

(2)平曲线长度一般值为270m,最小值为90m。

(3)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为40m,最小值为30m。

3.2纵断面:(1)最大纵坡为5%,最小坡度为0.5%,最小坡长130m;纵坡为5.5%时的最大坡长为300m。

(2)凹形竖曲线半径一般值为400m,极限值为250m;凸形竖曲线半径一般值为400m,极限值为250m,竖曲线最小长度为25m。

四、平面设计4.1平面选线的原则(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路线设计应注意立体线形设计中平、纵、横面的疏顺、合理配合。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不应轻易采用最小或极限指标,也不应片面采用较高指标。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2)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2)

1.概述1.1设计任务依据及概况根据道勘课程设计任务书,进行了本次设计。

本次初步设计为二级公路新建工程,工程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桩号K0+544.151,路线0.5442Km。

本工程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根据沿线地形特点,并与现有公路和规划路网相结合,在相应的地方道路、机耕路、人行路上设置平交道口。

1.2设计标准(1)主线设计标准本工程是按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的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60Km/h,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 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 11米;其中:行车道宽度: 2³3.50 米硬路肩:2³1.5米土路肩:2³0.5米(2)线形要素标准平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半径: 200米;极限最小半径: 125米;不设缓和曲线和超高最小半径:1500米纵坡:最大纵坡:6%最小纵坡:路堑或其他横向排水不畅地段不小于0.3%最大坡长:1200米(坡度为3%时) 1000米(坡度为4%时) 800米(坡度为5%时) 600米(坡度为6%时)竖曲线要素: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2000/1400米;凹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 1500/1000米;竖曲线最小长度: 50米1.3总体设计原则本工程为二级公路公路的新建路段,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要求,交通量的预测情况及公路的使用功能,确定总体设计原则如下:(1)采用的技术标准必须满足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的需要。

(2)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项目建设时应适当超前考虑。

(3)尽量的利用老路及山地,以降低造价。

(4)沿线的中小城镇采取“离而不远,近而不进”的原则,通过人口稠密地区时,在现有详细调查资料基础上,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尽可能减少房屋的拆迁量。

除考虑房屋拆迁外,对管线的避让和动迁在初步设计选线时也进行了重点考虑,并作为线位的重要控制点。

重庆交通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重庆交通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1、概述1.1 任务依据根据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课程设计的要求,本人完成K2+860至K3+600路段的施工图设计,要求按公路等级三级、设计车速40 Km/h进行设计。

设计文件必须符合现行有关设计标准与规范的规定。

1.2 全线采用三级公路设计标准,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1.3技术标准、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此路段严格按照三级公路标准进行设计,所有设计文件均符合现行有关设计标准与规范的规定。

2、工程地质概况根据指导老师的要求,地面线以下2m为粘土层,下为砂、页岩混合层。

3、公路选线本次课程设计的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原始资料均已给出,不需要我们进行设计。

4、平面设计4.1 总体设计根据所给的直线、曲线及转角资料,在严格遵守相应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具体定出各参数取值。

本次设计公路起点桩号为K2+680,终点桩号为K3+600,起终点间共设置了2个转点,转点处平曲线线形组合为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基本型曲线。

JD13处半径为100m,需要设置超高、加宽。

最大超高横坡为7%,超高过度方式采用绕行车道内侧边缘旋转方式;加宽类别为第三类,加宽值为1.5m,加宽方式为曲线内侧加宽。

JD14处半径为600m,不需要设置超高、加宽。

缓和曲线长度均为35m。

4.2 平曲线要素计算根据已知的曲线要素桩号,利用基本形曲线的曲线要素计算公式计算各交点的曲线要素,以及主点桩号的验算,并将计算结果填入直曲转角表中。

5、纵断面设计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本次设计公路所采用相应指标如下:最小坡长一般值:120 m最大纵坡:7%竖曲线: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700竖曲线半径极限值(m):450横断面是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它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构成。

(完整word版)《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2)

(完整word版)《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2)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 某三级公路路线设计院(系): 土木建筑分院专业: 交通工程姓名: 饶先鹏班级: 2014级交通工程2班0224号教师签字2016年12月26日目录一、设计说明 (1)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设计要求 (1)1.3设计原始资料 (1)二、道路定线 (2)2.1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2)2.2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2)2.3路线方案比选评价指标 (2)三、平面设计 (4)3.1平面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4)3.2直线设计 (5)3.3曲线设计 (5)3.4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要素计算实例 (7)四、纵断面设计 (7)4.1纵断面设计的原则 (7)4.2纵坡及坡长设计 (8)4.3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9)4.4竖曲线设计 (9)五、横断面设计 (10)5.2路肩设计 (11)5.3平曲线加宽超高设计 (12)5.4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12)六、总结 (13)参考文献 (14)一、设计说明1.1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让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让我们对道路勘察设计有更深刻的了解,以及巩固和扩大所学的专业知识;道路勘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实际工程设计,同时结合课堂学习的知识及课本知识,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的程序和技术方法。

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熟悉路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及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勘测设计原理、标准、方法、理论基础知识,培养我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设计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1.2设计要求按地形图上给定的起、讫点及相应设计高程(为起讫点的原地面高程),完成该公路的初步设计的主要设计工作,具体要求如下:1、确定道路等级及主要技术指标。

2、方案图:要求线路的布设能适应地形,土石方工程量少,线形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尽量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3、完成路线平面设计图;4、完成路线纵断面设计图;5、完成路基横断面设计图;6、逐桩坐标表;7、完成“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和“竖曲线表”的填写;8、完成“路基设计表”和“路基土石方计算表”的填写;9、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ap0807331道路勘测设计设计说明书

ap0807331道路勘测设计设计说明书

ap0807331道路勘测设计设计说明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作者姓名:谭闰卫专业、班级:AP08073学号: AP0807331指导教师:蒋启平老师设计时间:2010年12月目录1 设计概述11.1课程设计性质和目的:11.2设计依据:11.3公路设计概况:11.4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11.5路线起讫点12 设计参数22.1 道路等级的确定22.2 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22.3 控制要素22.4平面设计技术指标32.4.1圆曲线最小半径32.4.2圆曲线最大半径32.4.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32.4.4平曲线最小长度32.4.5缓和曲线技术要求42.5道路平面设计42.6.平面选线的原则:52.7道路纵断面设计52.8道路横断面设计5 3设计图纸及计算说明部分73.1计算说明部分(附表)73.2图纸部分(附图)71 设计概述1.1课程设计性质和目的:本课程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本科专业学生限选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设计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熟悉路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及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勘测设计原理、标准、方法、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设计的能力,使知识系统化,从而为毕业实习和设计打下基础。

1.2设计依据:根据蒋启平老师的《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要求,进行本次施工图设计。

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完成500米左右长度的路线设计图表、计算和说明。

公路等级为三级公路,双车道,路基宽度8.5m,设计车速为40Km/h1.3公路设计概况:公路等级:三级公路设计车速:40km/小时1.4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

设计车速为40公里/小时,两车道,宽8.5米。

2、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1.5路线起讫点比例尺:1:2000;公路等级:三级;起点桩号K0+000,坐标终点桩号K0+550.00坐标起点高程:1352.6269米终点高程:1355.1952米2 设计参数2.1 道路等级的确定根据所给资料,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以下简称《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以下简称《路线规范》)确定路线的设计等级,本路段按3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 某三级公路路线设计院(系): 土木建筑分院专业: 交通工程姓名: 饶先鹏班级: 2014级交通工程2班0224号教师签字2016年12月26日目录一、设计说明 (1)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设计要求 (1)1.3设计原始资料 (1)二、道路定线 (2)2.1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2)2.2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2)2.3路线方案比选评价指标 (3)三、平面设计 (5)3.1平面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5)3.2直线设计 (6)3.3曲线设计 (7)3.4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要素计算实例 (8)四、纵断面设计 (9)4.1纵断面设计的原则 (9)4.2纵坡及坡长设计 (10)4.3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11)4.4竖曲线设计 (12)五、横断面设计 (13)5.1道路横断面设计的要求 (13)5.2路肩设计 (13)5.3平曲线加宽超高设计 (14)5.4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15)六、总结 (16)参考文献 (16)一、设计说明1.1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让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让我们对道路勘察设计有更深刻的了解,以及巩固和扩大所学的专业知识;道路勘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实际工程设计,同时结合课堂学习的知识及课本知识,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的程序和技术方法。

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熟悉路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及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勘测设计原理、标准、方法、理论基础知识,培养我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设计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1.2设计要求按地形图上给定的起、讫点及相应设计高程(为起讫点的原地面高程),完成该公路的初步设计的主要设计工作,具体要求如下:1、确定道路等级及主要技术指标。

2、方案图:要求线路的布设能适应地形,土石方工程量少,线形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尽量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道勘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勘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第1章设计说明 (1)1.1工程概况 (1)1.2公路技术等级及技术标准 (1)1.3 小结 (2)第2章平面选线及定线章 (3)2.1 平面选线 (3)2.2纸上定线 (3)2.3小结 (4)第3章路线的平面设计 (5)3.1 平面设计原则 (5)3.2 确定平面设计所需数据 (5)3.3 平面设计计算 (6)3.4 平面设计成果 (7)3.5 平面设计小结 (7)第4章纵断面设计 (8)4.1纵断面设计原则 (8)4.2平纵横综合设计 (8)4.3纵坡设计要求 (8)4.4准备工作 (9)4.5纵坡面试坡 (9)4.6 竖曲线计算 (9)4.7绘制路基纵断面图 (10)4.8 小结 (11)第5章路基横断面设计 (13)5.1 准备工作 (13)5.2 横断面设计计算 (13)5.3绘制路基横断面图 (14)5.4小结 (14)参考文献 (15)第1章设计说明1.1工程概况设计公路为商南县山岭区二级公路,商南县地处秦岭东段南麓,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丹江中游地区,商南县是一块结构复杂,以低山丘陵为主体的山区。

本路段为山岭区,多为中低山地貌,地势稍陡。

路线主线长537.231m(起点桩号为k0+000.000,讫点桩号为K0+537.231)。

路基宽10m,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

1.2公路技术等级及技术标准1.2.1 公路技术等级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以下简称为《线规》)2.1.1条,设计路段公路等级为二级,适应于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月交通量为5000~15000辆。

1.2.2 技术标准(1)控制要素根据《线规》3.1.4条,服务水平为二级根据《线规》2.1.4条,设计车速为40km/h(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根据《线规》表7.3.1,圆曲线最小半径为一般值100m和极限值60m根据《线规》表7.4.1,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为600m(路拱≤2%)和200(路拱﹥2%)根据《线规》7.3.3条,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河南城建学院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道路勘测设计题目: 河南金孟线二级公路设计专业: 土木工程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教室: 十号楼611教室开始时间: 2013 年12 月09 日完成时间: 2013 年12 月20 日
课程设计成绩:
学习态度及平时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创新(5)成绩(30)力(20)说明书撰写质量(45)(100)总分等级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2 1.1 设计题目............................................................ 2 1.2 设计时间及地点...................................................... 2 1.3课程设计的目的......................................................
2 1.4 设计原始资料及依据.................................................. 2 1.5 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3 1.6 技术标准............................................................ 6 2.设计方案的拟定及说明.................................................. 7 2.1平面设计............................................................ 7 2.2纵断面设计..........................................................
7 2.3横断面设计.......................................................... 7 3.平曲线的选择及参数计
算................................................ 9 3.1 平曲线的选择.. (9)
3.2 平曲线要素计算.................................................... 10 4、竖曲线的设计计算.................................................... 12
4.1纵断面设计原则.....................................................
12 4.2竖曲线要素计算..................................................... 13 4.3竖曲线计算依据..................................................... 13 4.4纵断面设计成果表...................................................
14 5、横断面设计...........................................................15 5.1路幅断面尺寸拟定................................................... 15 5.2路基边坡和断面形式设计............................................. 15 5.3 超高与加宽设计.. (16)
6、设计.................................................................17 参考文献
18
1
1、设计任务书
1.1 设计题目
河南金孟线二级公路设计 1.2 设计时间及地点
课程设计的时间在本学期第十五周,12月16日到12月20日。

1.3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所获得的专业理论知识加以系统化,整体化,以便于巩固和扩大所学的专业知识;道路勘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实际工程设计,结合课程教学,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的程序和技术方法。

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熟悉路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及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勘测设计原理、标准、方法、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设计的能力,使知识系统化,从而为毕业实习和设计打下基础。

自然环境优越,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全市年平均总日照时数为1868~2378小时,年平均气温在15.2~15.8℃。

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612~1287mm。

年平均相对湿度55.6%。

雪期,冻土期为90天左右,
初雪期11月上旬至中旬,冻土期开始于11月下旬,次年3月上旬开始解冻,年最大冻土深达107cm。

1.4 设计原始资料及依据
1.平原微丘区地形图:按编号对应,比例为1:2000。

2.沿线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境内土地,大面积已开垦为农田,植被覆盖主要是农作物,山区树木较多,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组成的混交林,沿线多粘质土,山坡上1米以下是碎石土。

3.沿线的植被及土壤分布情况:生态条件优越,森林植被长势良好,地带性植被是落叶阔叶林,地处华北平原西部边缘与黄土高原东部边缘交错区,植被类型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树木较多,沿线多黄土,山坡上1米以下是碎石土。

4.道路建筑材料及分布情况:沿线可开采碎石、砂砾,并有粉煤灰、矿渣、炉渣、石灰、水泥等材料供应。

,有小型采石场和石灰厂,水泥、钢材均需外购。

沿线可开采碎石、砂砾,并有粉煤灰、矿渣、炉渣、石灰、水泥等材料供应。

5.交通量资料:①表1-1 近期交通量车型数量东风KM340 350 江淮HF140A 100 三菱FR415 245 五十铃EXR181L 110 江淮HF150 200 东风SP9135B 120 2
②交通增长率:7% 。

③道路必经点:无要求。

1.5 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路线》设计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根据所设计公路的等级,采用相应的指标进行设计,尽量不用极限值。

1、平面设计
路线平面图是设计文件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平面设计的重要成果。

它综合反映了路线平面位置、线形,还反映了沿线人工构造物和工程设施的布置以及公路与周围环境、地形、地物的关系。

路线平面图应示出地形、地物、路线位置及桩号、断链、平曲线主要桩位与其它主要交通路线的关系以及县以上境界等,标注水准点、导线点及坐标格网或指北图式、示出特大、大、中桥、隧道、路线交叉(标明交叉方式和形式)位置等。

图中还应列出平曲线要素表。

比例尺用1:1000~1:5000,其带状宽度为中线两侧各200~250米。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路线平面图的比例尺为1:2000,由设计资料已给出的平面外业勘测原
始资料,绘出路线的导线和路中线,其设计步骤与要求为:
(1)编制出《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并复核。

(2)根据交点坐标用坐标法绘制出路线交点,得到路线平面导线。

(3)根据平曲线要素以及各里程坐标绘制平曲线。

(4)按有关规定要求标注出公里桩,百米桩、主点桩位置。

交点号、水准点位置及高程等。

(5)绘制曲线表。

2、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根据公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考虑路基稳定、排水及工程量等的要求,对纵坡的大小、长短、前后纵坡情况、竖曲线半径大小以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等进行组合设计,从而设计出纵坡合理、线形平顺圆滑的理想线形,以达到行车安全、快速、舒适、工程费用较省、运营费用较少的目的。

纵断面设计主要是解决公路线形在纵断面上的位置、形状和尺寸问题。

纵断面设计可分成两步,一是纵坡设计,二是竖曲线设计。

(1)、纵坡设计
①准备工作。

根据校核无误的《直曲表》,中平资料。

在纵断面图上绘出公里桩,百米桩、其它各中桩,直线与平曲线位置。

点绘出地面线,并将桥涵、地质、土质、水准点等有关资料填注在纵断面图相应的栏目内。

熟悉和掌握全线有关勘测设计资料,领会设计意图和要求。

②标注控制点。

包括属于控制性的“控制点”和属于参考性的“控制点”(经济点)。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