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步骤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 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道路勘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测量仪器进行道路中线、横断面、纵断面的测量,并准确记录数据。
3. 培养学生根据测量数据绘制道路施工图纸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仪器进行实地勘测的操作技能,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
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道路勘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道路设计、施工奠定基础。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以便在道路勘测项目中顺利开展工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工程勘测与设计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强调工程质量、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为我国道路工程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旨在使学生掌握道路勘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道路勘测概述:介绍道路勘测的定义、作用、发展历程以及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
教材章节:第一章 道路工程勘测概述内容安排:1课时2. 道路勘测仪器与设备:讲解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二章 道路勘测仪器与设备内容安排:2课时3. 道路中线测量:阐述道路中线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及精度要求,包括切线支距法、极坐标法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道路中线测量内容安排:3课时4. 道路横断面测量:介绍道路横断面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数据处理,包括横断面测量精度分析。
教材章节: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测量内容安排:3课时5. 道路纵断面测量:讲解道路纵断面测量的原理、方法及数据处理,包括纵断面测量精度分析。
教材章节:第五章 道路纵断面测量内容安排:3课时6. 道路施工图纸绘制:使学生掌握根据测量数据绘制道路施工图纸的方法,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目的和要求本次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对《道路勘测设计》及其它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实测数据完成一段公路的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综合设计任务。
通过此设计,使每个学生把所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的应用和巩固,使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学生通过此设计掌握路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路面设计的设计理论和具体设计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全部设计图表。
在应用规范、执行技术政策方面受到基本训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适应生产实践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参考书、《标准》、《规范》等,认真查阅,深入思考。
对给定的设计原始资料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独立地拟定设计方案、精心设计,最后完成合格的设计成果。
二、设计任务与依据1.课程设计任务设计名称:公路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根据下达的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设计原始资料,完成2.1km二级以上公路的路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及横断面设计任务,并提交规定的设计图表及设计说明书。
应完成的设计表:(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2直线曲线及转角表(3逐桩坐标表(4路基设计表(5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应完成的设计图:(1路线平面图(2路线纵断面图(3路基标准横断面图(4路基横断面设计图(5公路用地图2. 课程设计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其他相关规范、规程。
三、设计内容、方法及步骤(一公路设计等级的确定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确定公路的技术等级。
由给定的交通资料推算设计使用年限末期的远景交通量,论证确定公路等级。
(二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根据公路等级,地形情况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论证选定本次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并加以列表汇总(1公路等级、(2设计速度、(3路基宽度、(4路面宽度、(5路面结构及厚度、(6平曲线最小半径、(7最大纵波、(8竖曲线最小半径、(9行车视距、(10桥涵载重量、(11小桥涵设计洪水频率、(12桥梁净宽、(13设计交通量等。
道路勘测路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道路勘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测量学、地形学、工程图纸阅读等方面的知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道路勘测工作,包括测量工具的使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工程图纸的绘制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道路勘测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对工程事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测量学基础知识:包括测量原理、测量工具的使用、测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等。
2.地形学:包括地形图的阅读和分析、地形变化的识别和处理等。
3.工程图纸:包括图纸的阅读和理解、图纸的绘制和表达等。
4.道路勘测实例:通过实际的道路勘测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道路勘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的道路勘测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4.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数据的采集处理方法。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道路勘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测量工具、地形图等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道路勘测的知识。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一、设计的基本方法该公路应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路线》设计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根据所设计公路的等级,采用相应的指标进行设计,尽量不用极限值。
根据已给出的路线为三级公路,设计车速为40Km/h,绘制至少5000米的路线设计图,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首先进行平面设计,根据交点坐标用坐标法绘制出路线交点,得到路线平面导线,然后再根据平曲线要素以及各里程坐标绘制平曲线。
随后进行纵断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根据公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考虑路基稳定、排水及工程量等的要求,对纵坡的大小、长短、前后纵坡情况、竖曲线半径大小以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等进行组合设计,从而设计出纵坡合理、线形平顺圆滑的理想线形,以达到行车安全、快速、舒适、工程费用较省、运营费用较少的目的。
最后进行横断面设计,路基横断面设计各部分的具体尺寸可参照《标准》、《路基设计规范》以及设计示例确定。
一、设计步骤1.设计概述1.1目的和要求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道路勘测设计全知识点
道路勘测设计全知识点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旨在确定道路的线路、断面和纵、横坡等参数,为道路的建设提供准确、详尽的设计数据。
本文将从勘测设计的步骤、内容、注意事项等角度,全面介绍道路勘测设计的知识点。
一、勘测设计步骤道路勘测设计包括勘测前的准备工作、现场实地勘测、数据处理和设计编制等步骤。
1. 勘测前准备工作道路勘测设计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勘测的目的、范围和要求,获取相关的基础资料等。
此外,还需要编制勘测设计方案,明确勘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2. 现场实地勘测现场实地勘测是道路勘测设计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路线勘测和纵、横断面勘测两个方面。
路线勘测主要是确定道路的线路,包括起点、终点、过渡线路等。
在路线勘测过程中,需要实地考察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并确定路线的位置和走向。
纵、横断面勘测是为了确定道路在纵、横向上的变化情况,包括坡度、曲线半径、超高、房屋、水利设施等,以及与路线相关的交叉路口、桥梁、隧道等。
3. 数据处理在完成实地勘测后,需要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以便进行后续的设计编制。
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的计算、归纳和绘制等。
4. 设计编制在数据处理完成后,根据道路的勘测数据,进行设计编制工作。
设计编制包括道路线形设计、断面设计、标志标线设计、排水设计等,最终形成道路勘测设计成果。
二、勘测设计内容道路勘测设计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路线勘测结果、纵、横断面信息、地形图、地物图、标志标线图、排水设计等。
1. 路线勘测结果路线勘测结果包括道路的起点、终点、里程桩号、路线的走向、交叉路口、桥梁、隧道等信息。
2. 纵、横断面信息纵、横断面信息是道路勘测设计中重要的部分,包括地面线、纵断面线、辅助线等,以及相关的道路标高、房屋、水利设施等数据。
3. 地形图道路勘测设计需要制作地形图,以直观展示道路所经过的地形情况。
地形图需要准确表达地势、高程和地面特征等信息。
4. 地物图地物图是道路勘测设计中绘制的道路周边地物的分布图,包括建筑物、树木、水域等。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目录一、前言 (1)二、选线 (1)2.1主要内容 (1)2.2选线原则与步骤 (1)2.2.1路线方案选择 (1)2.2.2路线带选择 (1)2.2.3具体定线 (1)2.3注意事项 (2)三、平面设计 (2)3.1主要内容 (2)3.2圆曲线半径的选定 (2)3.3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2)3.4平面图的绘制 (2)四、纵断面设计 (3)4.1主要内容 (3)4.2纵坡设计 (3)4.2.1纵坡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3)4.2.2纵坡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4)4.3路线纵坡及竖曲线设计总表 (4)4.4纵断面图的绘制 (4)五、横断面设计 (5)5.1主要内容 (5)5.2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6)5.3路基一般设计图 (6)六、路基设计表 (6)七、土石方工程数量计算 (7)7.1绘制横断面图 (7)7.2计算横断面面积 (8)7.2.1积距法 (8)7.2.2混合法 (8)7.2.3求积仪法 (8)7.3计算土石方体积 (8)八、土石方调配 (8)8.1调配时应考虑的因素 (8)8.2调配方法 ..........................................................................................................................................9 附录A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11)A.1设计任务 (11)A.1.1纸上定线 (11)A.1.2详细设计计算 (11)A.2设计完成后应交出的成果及其内容 (11)A.2.1设计说明书 (11)A.2.2路线平面图 (12)A.2.3路线纵断面图 (12)A.2.4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12)A.2.5路基一般设计图 (12)A.2.6路基横断面图 (12)A.2.7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12)A.2.8纵坡、竖曲线设计表 (12)A.2.9平曲线上路面加宽表 (12)A.2.10路基设计表 (13)A.2.11路基土石方数量表 (13)附录B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机辅助评阅数据输入表 (14)附录C 各级公路主要技术指标 (15)附录D 道路勘测设计相关基本名词术语 (19)D.1一般术语 (19)D.2公路路线及沿线设施 (19)D.3公路勘测 (20)附录E《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图表示例集 (22)《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前言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后进行的,主要内容为公路的选线与线形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土石方计算及调配等内容。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步骤
、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设计公路为某一级公路。
本路段为山岭区,地势稍陡。
路段主线长(起讫桩号为K0+—K1+), 路基宽,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小时。
2、技术标准(1)平面设计技术标准:%圆曲线半径:一般值:400m,极限值:250m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70m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6V(480m)为宜,反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2V(160m)为宜。
(2 )纵断面设计指标最大坡度:5%最小坡长:200m不同纵坡度最大坡长注:当纵坡坡度小于或等于3%时,最大坡长没有限制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3 )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 行车道宽度:4X =15m硬路肩宽度:2X =5m 土路肩宽度:2x =中间带宽度:中央分隔带2m+路缘带x 2=3m 路基总宽度:视距保证:停车视距:110m会车视距:220m超车视距:550m不同圆曲线半径的超高值双车道加宽值注:当圆曲线半径大于600m时,可不设超咼。
本路段超高和加宽值为:R=700m处,不采用超高和加宽;R=360m处,采用超高,不采用加宽。
路拱应采用双向路拱坡度,由路中央向两侧倾斜,取2%, 土路肩横坡度取用3%。
二、选线与定线1、选线原则(1 )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不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为了采用较高指标而使得工程量过分增大。
2、选线过程:选择的路线如平面图所示,选择此路线的原因:优点:(1)此路线过垭口,线形较好;(2)此路线经过了此路线经过地区地形较好,施工条件较好。
(3)此路线填挖工程量小,节省成本。
缺点:(1)此路线平曲线较多,对行车不利;(2)路程相对较长。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道路勘测设计》及其相关专业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训练,既有助于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独立设计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二、基本资料本段公路为平原微丘三级新建公路。
设计车速为40公里/小时,路基双幅两车道,宽8.50米。
起点坐标:X=89360.000,Y=21130.000;终点坐标:自己读取;起、终点设计高程均同地面高程,自己读取。
提供的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
三、设计步骤和方法1、认真阅读地形图,查清路线带的地形、地物特征,并定出起点、终点和中间控制点;2、根据起终点和中间控制点,在地形图上进行选线,通过比选,最终确定公路具体走向,必须选出两条路线进行比选,提出推荐方案;3、根据选定的公路具体走向,确定交点位置,量出交点坐标,计算交点间距、偏角,并根据地形、地物和《规范》的要求确定平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计算出平曲线各要素、公路总里程;4、按照20m的间距在地形图上定出各个中桩的位置,读出其地面高程,依此点绘出纵断面(若地形变化大,则要考虑加桩);5、断面图设计;6、编制《路基设计表》;7、点绘横断面地面线,进行横断面设计;8、整理装订好。
四、要求1、所有设计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设计中计算书A4纸,图纸采用A3图。
3、横断面图比例为1:200;纵断面比例,纵向为1:2000,横向为1:200。
4、设计后的成果必须整理装订好。
五、本次设计必须提交的设计成果(一)计算说明部分1、平面计算(直线、曲线及转角表);2、纵断面计算(设计标高、竖曲线各要素等);3、路基设计表;4、总说明书。
(二)图纸部分1、平面设计图(含直线、曲线及转角表),比例尺1:2000;2、纵断面设计图,横坐标比例尺1:2000,纵坐标比例尺1:200;3、路基横断面图(自选100米绘制),比例尺1:200。
道路勘测设计 课程设计 详细教程
一。
新建项目!!!!!!二。
打开电子地图:设计-——主线平面设计(没有难点)设计适合注意半径取整数,缓和曲线设置尽量不要小于25 取整数!然后点试算,看下面提示,没有任何提示正常,提示大于两交点说明半径过大,减小半径,提示缓和曲线过大,减小缓和曲线——存盘!!!!!三。
数模!(如果建模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请跳到第五步运行设计向导后,返回操作数模)!!!这里是关键,一定注意不要打开灰色图纸! 数模——新数模——确定——数模——三维数据导入——此处约束线选择DGX 仅仅选择DGX为约束线确定——数模——三角构网——下面按照老师教的应该是数模——网格显示!记住,这一步约去,不要去操作,不然又是灰色了!!!!!!四。
数模——数模应用——纵断面差值。
然后横断面差值。
如果此时下面提示“项目中未指定桩号序列文件(*.STA)!”那么操作工具——桩号文件此时桩号文件选为20!!!!!!五。
设计向导——修改为三级路限制时速30 挖方1:0.5 填方1:1 别的不需修改六。
纵断面绘图设计。
这一步要文件——新建 acadiso.dwt 文件然后设计,纵断面绘图——搜索全线——(此时有个高级选项,里面的一些需要的数据,将否更改为是。
填挖高度这个不能选,选了会死机!)区间绘图————纵断面设计——计算——存盘!!!!七。
设计————路基设计计算-—————(如果此时提示错误或者变坡点错误,返回上一步修改变坡点,查看是否上一步存盘)!!!八。
横断面设计绘图————(设计控制自动延伸打钩)土方控制。
填方挖方加路槽打钩计入顶面超填面积打钩绘图控制里面记录三维数据打钩,边坡横坡用地界与宽度等等打钩下面的土方数据文件后面有个按钮前面打钩,这个按钮打开保存一个TF文件然后设计绘图!——————九。
基本结束了下面是输出表格表格-输出必须的3个表格!!。
道路勘测线路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线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道路勘测的基本概念,掌握线路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2. 学生能描述不同地形、地貌对道路选线的影响,并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实际案例。
3. 学生掌握道路纵断面、横断面测量的基本步骤,能独立完成简单道路的勘测设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测量仪器进行道路选线、定位和测量,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道路勘测中的实际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道路勘测项目,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道路工程的兴趣,增强对工程学科的热爱。
2.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尊重客观规律,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3. 学生通过学习道路勘测的实际应用,认识到工程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路勘测基本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工程学科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具体、可衡量的课程目标,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方向,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评估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道路勘测基本概念:介绍道路勘测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理解道路工程的勘测流程。
- 教材章节:第一章 道路工程概述2. 道路选线原理与方法:学习地形、地貌对道路选线的影响,掌握道路选线的原则和技术要求。
- 教材章节:第二章 道路选线设计3. 道路测量基本技能:学习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道路纵断面、横断面的测量步骤和技巧。
- 教材章节:第三章 道路测量4. 道路勘测实践案例:分析典型道路勘测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教材章节:第四章 道路勘测案例分析5. 道路勘测项目实践:分组进行道路勘测项目设计,从选线、测量到成果整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 教材章节:第五章 道路勘测项目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本课程共五个部分,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教学。
道路勘探设计的课程设计
道路勘探设计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道路勘探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道路工程中的勘探要求及规范。
3. 帮助学生理解道路勘探与设计之间的关系,及其在道路工程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勘探知识进行道路设计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道路工程问题,提出合理勘探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道路勘探设计实践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道路工程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具备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勘探设计任务。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道路勘探设计在保障交通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道路勘探设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为我国道路工程建设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道路勘探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勘探设计的定义与作用- 道路工程勘探设计的基本原则2. 道路工程勘探方法与技术- 地质勘探方法(如钻探、物探等)- 土壤力学参数的测定- 勘探数据整理与分析3. 道路设计基本要素- 道路线形设计(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道路结构设计(路基、路面、排水等)- 道路附属设施设计(如桥梁、隧道、交通标志等)4. 道路勘探与设计的关系- 勘探对道路设计的影响- 设计中考虑勘探成果的应用5. 道路勘探设计实例分析- 分析实际道路工程案例,了解勘探与设计的结合- 学习如何根据勘探数据优化设计方案6. 道路勘探设计软件应用- 介绍常用道路勘探设计软件及其功能- 实践操作,让学生熟悉软件使用,提高设计效率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安排,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教授。
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课程要求进行调整,确保学生扎实掌握道路勘探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流程
三 平面设计
拟定圆曲线半径R,缓和曲线长度Ls 计算平曲线要素-q、p、T、L、E 注意S型曲线的设置及验算 逐桩坐标表
四 纵断面设计
清晰纵断面设计的原则、要求 拉坡-定坡(注意平纵面的要求) 计算相关元素i、l、w 竖曲线设计、计算
五 横断面设计
清晰横断面类型及组成(附标准横断面图) 加宽设计(条件、加宽值、加宽方式、计算) 超高设计(方式、ih、Lc、超高值计算) 土石方计算(方法,列表计算)
• 横断面间距取20~50m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流程
一 确定道路等级、技术标准
按车辆折算系数进行车辆折算并叠加(折算系数按规范) 初始年平均日交通量、远景年平均日交通量 确定道路等级 确定设计速度(查规范)
查找规范确定道路技术标准(平纵横三个断面标准)
二 选线及定线
选线-多方案比选确定路线 定线-作匀坡线(等高距/平均纵坡) -初步定线(按照匀坡线及地形定线) -命名各转角标号,计算转角坐标、大小,路线长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道路勘测设计》及其相关专业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训练,既有助于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独立设计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二、基本资料本段公路为平原微丘三级新建公路。
起点坐标:X=79380.000,Y=91030.000;终点坐标:X=79150.000,Y=91980.000;起、终点设计高程均同地面高程。
提供的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
三、设计步骤和方法1、认真阅读地形图,查清路线带的地形、地物特征,并定出起点、终点和中间控制点;1、根据起终点和中间控制点,在地形图上进行选线,通过比选,最终确定公路具体走向,必须选出两条路线进行比选(选线时注意各个段落土石方的平衡,尽可能少占农田,少拆房屋);2、根据选定的公路具体走向,确定交点位置,量出交点坐标,计算交点间距、偏角,并根据地形、地物和《规范》的要求确定平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计算出平曲线各要素、公路总里程;3、按照20的间距在地形图上定出各个中桩的位置,读出其他地面高程,依此点绘出纵断面(若地形变化大,则要考虑加桩);4、断面图设计;5、编制《路基设计表》;6、点绘横断面地面线,进行横断面设计;7、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8、在地形图上点绘公路用地界限,并调查征地和拆迁情况;10、整理装订成册。
四、要求1、所有设计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图表格式要求:所有图纸、汉字均要按照规范要求采用工程字体;每张图表必须有设计人、复核人、审核人及其签名,并标上图号、日期;采用3号图纸;图框尺寸,外框为420mm×297mm,内框为(430-30-10)mm×(297-10-10)mm,设计单位70mm,公路名称70mm,图名65mm,设计、复核、审核、图号、日期均为(15+20)mm。
3、横断面图比例为1:200,纵断面比例,纵向为1:2000,横向为1:200。
道路勘测技术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道路勘测的基本概念,理解其重要性和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道路勘测的主要步骤、方法及勘测工具的使用。
3. 让学生掌握道路勘测中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原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道路勘测的能力,包括地形图绘制、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等。
2. 提高学生在道路勘测中运用测量工具、仪器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道路勘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勘测技术课程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道路勘测中与他人协作完成任务。
3.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道路勘测工作在工程建设和安全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道路勘测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数学和物理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但可能对实际工程勘测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际操作训练。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道路勘测基本概念:包括道路勘测的定义、作用、分类及发展历程。
教材章节:第一章 道路勘测概述2. 道路勘测工具与仪器:介绍常用的道路勘测工具、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道路勘测工具与仪器3. 道路勘测步骤与方法:讲解道路勘测的流程、步骤及各种勘测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道路勘测步骤与方法4. 地形图绘制与测量数据采集:学习如何进行地形图绘制、测量数据采集及其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形图绘制与测量数据采集5. 道路勘测数据处理与分析:介绍道路勘测数据整理、分析及处理方法。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工程素养。
具体课程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1)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掌握道路线形设计、路基设计、路面设计的基本方法;(3)熟悉道路工程图纸的阅读和编制;(4)了解道路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和施工管理。
2. 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道路勘测设计;(2)能够阅读和分析道路工程图纸;(3)具备一定的道路工程项目管理和招投标能力;(4)能够运用现代测量仪器进行道路测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道路工程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4)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学生特点: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为将来从事道路工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道路勘测设计基本原理与流程:- 教材章节:第一章 道路勘测设计概述- 内容:道路工程基本概念、勘测设计流程、设计标准与规范。
2. 道路线形设计:- 教材章节:第二章 道路线形设计- 内容: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线形组合设计。
3. 路基与路面设计:- 教材章节:第三章 路基设计;第四章 路面设计- 内容:路基结构、路基稳定性分析、路面结构、路面材料设计。
4. 道路工程图纸阅读与编制:- 教材章节:第五章 道路工程图纸- 内容:图纸基本知识、图纸阅读方法、图纸编制要求。
课程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设计任务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熟悉路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及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勘测设计原理、标准、方法、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设计的能力,使知识系统化,从而为毕业实习和设计打下基础。
二、设计任务在指定的地形图上进行一段公路的初步设计,完成700米的路线设计图表、计算和说明。
公路等级为三级公路,设计车速为40Km/h。
三、设计时间:1周四、设计要求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路线》设计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根据所设计公路的等级,采用相应的指标进行设计,尽量不用极限值。
按地形图上给定的起、讫点及相应高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说明书。
完成该公路的初步设计的主要设计工作,具体要求如下:1、确定路线在图上的具体方案并说明依据、理由;2、完成路线平面设计图;3、完成路线纵断面设计图;4、完成路基横断面设计图;5、完成必要的桥涵布置设计(分别在平面图和纵断面图上示意即可,不作详细设计);6、完成必要的路基排水及防护工程布置设计(分别在平面图和纵断面图上示意即可,不作详细设计);7、完成“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的填写;8、完成“路基设计表”的填写;9、完成“路基每公里土石方数量表”的填写;10、必要时进行弯道视距校核。
四、具体设计步骤1、纸上定线,用平均纵坡作控制,确定路线导向线(在地形图上完成。
)2、测量导线偏角和导线长度,完成平曲线设计,从起点到终点确定路线的里程桩号(在地形图上完成)。
直线每50m一桩,平曲线每20m一桩。
3、进行适当的地形、地物及人工构造物加桩定位(在地形图上完成)。
4、判读各中桩的地面高程,填入路基设计表的相应栏内;并点绘地形纵断面图(另用坐标纸),纵断面图比例:平1:2000,高1:200。
5、进行纵断面设计(即拉坡),并完成竖曲线设计(在纵断面图上进行)。
6、计算填挖高度,并将结果填入纵断面图和路基设计表;完成路基设计表的全部计算;7、设计标准横断面图;根据地形图等高线估读地面标高,绘出各中桩地形横断面,然后进行施工横断面图设计;进行必要的视距校核(另在坐标纸上进行,图纸比例1:200)。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目录一、设计说明 (1)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设计要求 (1)1.3设计原始资料 (1)二、道路定线 (2)2.1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2)2.2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2)2.3路线方案比选评价指标 (2)三、平面设计 (4)3.1平面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4)3.2直线设计 (5)3.3曲线设计 (6)3.4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要素计算实例 (7)四、纵断面设计 (10)4.1纵断面设计的原则 (10)4.2纵坡及坡长设计 (10)4.3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11)4.4竖曲线设计 (11)五、横断面设计 (15)5.1道路横断面设计的要求 (15)5.2路肩设计 (15)5.3平曲线加宽超高设计 (15)5.4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17)六、总结 (18)参考文献 (18)一、设计说明1.1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让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让我们对道路勘察设计有更深刻的了解,以及巩固和扩大所学的专业知识;道路勘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实际工程设计,同时结合课堂学习的知识及课本知识,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的程序和技术方法。
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熟悉路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及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勘测设计原理、标准、方法、理论基础知识,培养我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设计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1.2设计要求按地形图上给定的起、讫点及相应设计高程(为起讫点的原地面高程),完成该公路的初步设计的主要设计工作,具体要求如下:1、确定道路等级及主要技术指标。
2、方案图:要求线路的布设能适应地形,土石方工程量少,线形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尽量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3、完成路线平面设计图;4、完成路线纵断面设计图;5、完成路基横断面设计图;6、逐桩坐标表;7、完成“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和“竖曲线表”的填写;8、完成“路基设计表”和“路基土石方计算表”的填写;9、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设计公路为某一级公路。
本路段为山岭区,地势稍陡。
路段主线长1339.512m(起讫桩号为K0+000.000—K1+339.512),路基宽24.5m,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小时。
2、技术标准(1)平面设计技术标准:%圆曲线半径:一般值:400m,极限值:250m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70m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6V(480m)为宜,反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2V(160m)为宜。
(2)纵断面设计指标最大坡度:5%最小坡长:200m不同纵坡度最大坡长纵坡坡度(%) 3 4 5最大坡长(m)1100 900 700注:当纵坡坡度小于或等于3%时,最大坡长没有限制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一般值4500凸形竖曲线半径(m)极限值3000一般值3000凹形竖曲线半径(m)极限值2000竖曲线最小长度(m)70(3)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行车道宽度:4×3.75=15m硬路肩宽度:2×2.50=5m土路肩宽度:2×0.75=1.5m中间带宽度:中央分隔带2m+路缘带0.5m×2=3m路基总宽度:24.5m视距保证:停车视距:110m会车视距:220m超车视距:550m不同圆曲线半径的超高值双车道加宽值圆曲线半径(m) 超高值(%)600~390 1390~270 2270~200 3200~150 4150~120 5120~90 690~60 7圆曲线半径(m) 加宽值(m)250~200 0.4200~150 0.6150~100 0.8100~70 1.070~50 1.250~30 1.430~25 1.825~20 2.220~15 2.5注:当圆曲线半径大于600m时,可不设超高。
本路段超高和加宽值为:R=700m处,不采用超高和加宽;R=360m处,采用超高,不采用加宽。
路拱应采用双向路拱坡度,由路中央向两侧倾斜,取2%,土路肩横坡度取用3%。
二、选线与定线1、选线原则(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不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为了采用较高指标而使得工程量过分增大。
2、选线过程:选择的路线如平面图所示,选择此路线的原因:优点:(1)此路线过垭口,线形较好;(2)此路线经过了此路线经过地区地形较好,施工条件较好。
(3)此路线填挖工程量小,节省成本。
缺点:(1)此路线平曲线较多,对行车不利;(2)路程相对较长。
3、纸上定线:(1)定导向点,确定路线走向。
(2)定导向线,按规定的技术标准,结合导向点,试穿出一系列直线,延长直线交出交点,作为初定的路线导向线。
(3)初定平曲线,读取交点坐标计算或直接量测得到交点处路线转角和交点间距,定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计算曲线要素及曲线里程桩号。
(4)定线,检查各技术指标是否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要求,及平曲线位置是否合适,不满足时应调整交点位置或圆曲线半径或缓和曲线长度,直至满足为止。
三、路线平面设计1、结合实际地形,已知起点QD(50,190)、(270,545)、(287,1268),终点ZD(399,1448)。
2、初拟平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交点半径(m)缓和曲线长(m)500 130450 1203、平曲线计算:(1)交点间距、坐标方位角及转角值的计算:设起点坐标为,第个交点则:坐标增量交点间距象限角计算方位角A:﹥0 ,﹥0﹤0 ,﹥0﹤0 ,﹤0﹥0,﹤0转角:,当﹥0时,路线右转;﹤0时,路线左转。
下面仅以交点1为例利用上面的公式进行计算说明其计算过程,其余交点的计算过程类同,其结果见直线—路线—转角表(见附表)。
QD(50,190)、(270,545)坐标增量:交点间距:象限角:=计算方位角:A1(270,545)、(287,1268)坐标增量:交点间距:象限角:=计算方位角:A2交点1转角:=30°26′25″ 所以路线右转(2)曲线要素计算:(3)平面线形要素组合及计算本设计采取基本型曲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接近1:1:1,且满足条件。
(4)直线上中桩计算的坐标为(270,545),QD的坐标为(50,190),的坐标为(287,1268)则ZH点的桩号为K0+000.000+(417.642-T)= K0+000.000+(417.642-201.382)=K0+216.260HY点的桩号为K0+216.260+ = K0+216.260+130=K0+346.260的桩号为K0+346.260+ = K0+346.260+135.649/2=K0+414.085YH点的桩号K0+414.085+ = K0+414.085+135.649/2=K0+481.909HZ的桩号K0+481.909+ = K0+481.909+130= K0+611.909设交点坐标为,交点相邻直线的方位角分别为和。
则ZH点坐标:(或)点坐标:设直线加桩里程为L,ZH,HZ表示曲线起,终点里程,则前直线上任意点坐标(L ZH):后直线上任意点坐标(L﹥HZ):(5)单曲线内中桩坐标计算设缓和曲线的单曲线上任意点坐标曲线上任意点的切线横距:式中:——缓和曲线上任意点至ZH(HZ)点的曲线长;——缓和曲线长度。
①第一缓和曲线(ZH—HY)任意点坐标:②圆曲线内任意点坐标:式中:——缓和曲线上任意点至HY点的曲线长——缓和曲线长度——点坐标③第二缓和曲线(HZ—YH)内任意点坐标:——第二缓和曲线上任意点至HZ点的曲线长④方向角计算缓和曲线上坐标方向角, =1,2转角符号,第一缓和曲线右偏为“+”左偏为“-”第二缓和曲线右偏为“-”左偏为“+”——缓和曲线上任意点至ZH(HZ)点的曲线长——缓和曲线长度圆曲线上坐标方向角, =1,2转角符号,右偏为“+”左偏为“-”ZH点坐标:点坐标:前直线上任意点坐标(L ZH):桩号K0+100.000坐标:后直线上任意点坐标(L>HZ)桩号K0+700.000坐标:第一缓和曲线上任意点坐标(ZH-HY):桩号K0+300.000坐标:=300-216.260=83.740圆曲线内任意点坐标(HY-YH):桩号K0+400.000坐标:=400-346.260=53.740第二缓和曲线上任意点坐标(YH-HZ):桩号K1+200.000坐标:=1200.000-1190.413=9.587四、平面设计成果(1)编制相关表格①根据程序计算所得结果绘制直线、曲线及转角表,见附表一《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②根据程序计算结果绘制逐桩坐标表,见附表二《逐桩坐标表》。
(2)绘制平面图根据《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和《逐桩坐标表》在地形图绘制线路平面图,具体见附图一。
纵断面设计1、准备工作:在线路平面图上依次截取各中桩桩号点,并推算对应的地面标高。
(1)标注控制点:确定路线起、终点以及越岭垭口,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等线路必须经过的标高控制点。
(2)试坡:在已标出的“控制点”纵断面图上,根据各技术指标和选线意图,结合地面线的起伏变化,以控制点为依据,在其间穿插取值,同时综合考虑纵断面设计中的平纵组合问题,即当竖曲线和平曲线重合时,应设法使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其中任一点都不要放在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上,也不要放在圆弧段之内。
由此试定出若干坡线。
(3)调整并核对:对试坡时所定出的各种坡线进行比较,排除不符工程技术标准的坡线,在剩下的坡线中选取填挖方量最小又比较平衡的坡线。
在选取的坡线上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从纵断面图上读出其对应桩号的填挖高度,检查该点的横断面填挖是否满足各项工程指标。
如果不满足,则应对所选坡线进行调整。
(4)定坡:经上述方法调整无误后,直接在CAD图上把各段直线坡的坡度值、坡长、变坡点的桩号、标高确定下来。
2、确定竖曲线计算所需数据变坡点桩号竖曲线半径(m)设计高程(m)坡度(%)坡长(m)起点K0+000.000 910 0.833 400变坡点K0+600.000 8000 915终点K1+339.215 890 3.382 739.2153、竖曲线要素计算本设计只有一个变坡点,变坡点桩号为K0+600.000 ,设计高程915m现对其各要素进行计算:故为凸形。
曲线长:切线长:外距:计算设计高程:竖曲线起点桩号=(K0+600.000)-168.6=K0+431.400竖曲线起点高程=915-0.833%×168.6=913.60m竖曲线终点桩号=(K0+600.000)+168.6=K0+668.600竖曲线终点高程=915-3.382%×168.6=909.30m5、纵断面设计成果(1)编制相关表格:竖曲线要素表序号桩号高程(m)凹凸R(m)T(m)E(m)变坡点间距(m)直坡段长(m)坡度(%)1 K+000.000 910.000600.000 431.388 0.8332 K0+600.000 915.000 凸8000168.612 1.777739.215 570.603 -3.3822 K1+339.215 890.000(2)绘制纵断面图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绘制纵断面图。
纵断面图采用横向1:2000,纵向1:200的比例尺绘制。
纵断面图见附图二《纵断面设计图》。
五、横断面设计1、路基横断面尺寸的确定设计公路为一级公路,采用整体式双幅四车道的断面形式。
根据工程技术标准,由公路等级(一级)及设计行车速度(80km/小时),确定路基横断面车道数为四车道,行车道宽为3.75m,行车道外侧设置宽度为2.5m的硬路肩和0.75m的土路肩,中央分隔带为2m,分隔带路缘石为0.5m,路基总宽度为24.5m。
公路横断面示意图2、路拱和超高的设计(1)确定路拱及路肩横坡度:为了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应在路面横向设置路拱。
按工程技术标准,采用折线形路拱,路拱横坡度为2%。
由于土路肩的排水性远低于路面,其横坡度一般应比路面大1%~2%,故土路肩横坡度取3%。
(2)超高横坡度的确定:拟建公路为山岭重丘区一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小时。
根据曲线段圆曲线的半径值,本设计中交点1处超高取4%,交点2处取超高为8%,因有中央分隔带,超高过渡采用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
(3)平曲线上超高缓和段长度的确定:超高缓和段的长度为缓和曲线的长度100m(4)超高值计算公式超高过渡采用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式,计算公式如下表:绕边线旋转超高值计算公式超高位置计算公式注圆曲线上外缘 1. 计算结果均为与设计高之高差2. 临界断面距缓和段点:3. x距离处的加宽值中线内缘过渡段上外缘中线内缘式中:——路面宽度(m);——路肩宽度(m);——路拱横坡度;——路肩横坡度;——超高横坡度;——超高缓和段长度;——与路拱同坡度的单向超高点至超高缓和段起点的距离(m);——超高缓和段中任意点至超高缓和段起点的距离(m);——路基加宽值;——距离处的路基加宽值(m);(5)各平曲线处的超高值计算:①交点1:,查表取,取由于设计车道数为4车道,故从旋转轴到行车带边缘的距离为2车道,故应乘以距离系数1.5,85×1.5=127.5m, 取验证超高渐变率:,符合要求;圆曲线上的超高为外缘:中线: =内缘:超高缓和段起点为:K0+216.260,外缘:中线:内缘: =超高缓和段内的超高为:K0+300.000处,外缘:中线: =内缘: =K0+346.260处,外缘:中线: =内缘: =交点1超高计算表交点桩号加宽(m)x(m)外侧超高(m)中线超高(m)内侧超高(m)K0+216.260 0.000 0.000 0.000 0.2475 0.000JD1K0+300.000 0.000 83.740 0.672 0.2475 -0.1772K0+346.260 0.000 130.000 1.0125 0.2475 -0.5175K0+400.000 0.000 183.740 1.0125 0.2475 -0.5175K0+481.902 0.000 265.642 1.0125 0.2475 -0.5175K0+500.000 0.000 283.740 2.1434 0.2475 -0.1434K0+600.000 0.000 383.740 2.8790 0.2475 -2.3840K0+611.902 0.000 395.642 2.9665 0.2475 -2.4715其他交点计算方法类似,如下:②交点2:,查表取取验证超高渐变率:,符合要求;交点2超高计算表交点桩号加宽(m)x(m)外侧超高(m)中线超高(m)内侧超高(m)JD2 K0+950.522 0.000 0.000 0.0750 0.3300 0.5850 K1+000.000 0.000 49.478 0.6007 0.3300 0.0593 K1+070.522 0.000 120.000 1.3500 0.3300 -0.6900 K1+100.000 0.000 149.478 1.3500 0.3300 -0.6900 K1+190.413 0.000 239.891 1.3500 0.3300 -0.6900 K1+200.000 0.000 249.478 2.7257 0.3300 -2.0657 K1+300.000 0.000 349.478 3.7882 0.3300 -3.1282 K1+310.413 0.000 359.891 3.8988 0.3300 -3.2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