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第四章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第四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产生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14世纪末在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其途径:商人、高利贷资本;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小商品经济封建社会的手工业行会在小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作用下两极分化,手工作坊的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雇佣关系;商人的包买商控制了市场和高利贷资本提供资金原料等,使手工作坊丧失独立生产者地位转变为雇佣劳动力;(二)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的原始积累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主要途径:(1)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2)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需要的基本条件:一是大批丧失生产资料的自由人;二是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少数人手中;(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经过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通过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最终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二)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三)价值量和价值规律(四)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五)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己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与较低的生产发展水平相适应1、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A、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基本特征B、社会分工(前提条件)和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根本条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社会分工是指将满足人们需要的社会经济活动划分为独立不同的部门和行业。

三次社会大分工:1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2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3商人的出现C、社会化生产——物质基础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简单商品经济阶段(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直至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处于次要地位,市场发育程度低,商品交换还未成为社会的重要经济活动,市场配置资源只是局部现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C、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G—W)
(3)贮藏手段
A、含义: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 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
B、原因: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社会财富的 代表。
C、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 货币。
(4)支付手段
• A、含义:商品在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 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等职能。
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 生产率,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2)消极后果
其一,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进步。
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其三,可能出现比例失调,造成社会资源的 浪费。
★ 2001年春运期间,铁道部做出火车票提 价20%-30%的决定。火车提价后,在社会 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A、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C、商品是一个历史范畴。
D、商品是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
(3)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A、二者的对立(四点) 一是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
的社会属性。 二是使用价值是一个永恒范畴;价值是一个历
史范畴。
三是不同使用价值的质不同,量不能比较;价 值的质相同,量可以比较。
4、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 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私有制商品经济基本矛盾产生的基础是 私有制和社会分工。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 制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原因
• A、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 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 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第四章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第四章复习题

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 )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B、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C、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是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D、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2、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ABCD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B、商品的社会属性C、交换价值的基础D、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CD )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4、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 AB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5、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 )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6、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矛盾主要是( ACD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7、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BCD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8、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这表明( ABCD )A、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B、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C、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D、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也不是商品9、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化的规律有( ABCD )A、商品价值的变化B、货币价值的变化C、供求关系的变化D、平均利润率的变化10、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ABC )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C、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是( ACD )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D、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12、在下列几种价值形式中,没有本质区别的两种形式是( CD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13、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BCD )A、商品交换都是按照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的原则进行的B、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C、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D、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14、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C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D、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但不反映供求关系1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主要有( ABD )A、劳动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增加了B、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C、农业劳动已成为物质生产劳动的基本形式D、在总的劳动消耗量中物化劳动的比重增加而活劳动的比重相对减少了16、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AD )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C、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17、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 BC )A、劳动生产率成正比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C、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1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 ABCD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B、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C、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D、创造出剩余价值19、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ACD )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B、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C、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D、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20、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ABD )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C、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D、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21、借贷资本的特点是( ABCD )A、一种资本商品B、一种商品资本C、一种所有权资本D、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G—GI22、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的剥削收入有( ABD )A、产业利润B、商业利润C、借贷利息D、银行利润23、在资本主义现实中,剩余价值是采取各种转化形式出现的,它们有( CD )A、成本B、工资C、利润D、利息2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 AC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B、利润率的提高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降低D、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2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 ABCD )A、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B、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C、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D、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26、剩余价值规律( ABCD )A、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B、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C、在资本主义社会起主导作用D、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27、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 AD )A、不变资本B、固定资本C、可变资本D、流动资本28、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其他劳动过程相比较体现出来的特点是( CD )A、创造新的使用价值B、创造新的价值C、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资本家D、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29、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 AC )A、剩余价值/可变资本B、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D、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30、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学说论证了( ABD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B、技术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C、平均利润率的形成D、利润率的下降趋势31、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 ABCD )A、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预付资本量的大小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D、劳动生产率的高低3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作日有所缩短,这表明( BCD )A、对工人剥削程度有所减轻B、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C、必要劳动时间大为缩短D、相对剩余价值成为主要剥削形式3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 AD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34、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客观必然性是由( CD )A、社会再生产的规律决定的B、社会再生产的形式决定的C、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D、竞争规律决定的35、下列现象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是( CD )A、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B、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C、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D、资本主义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36、资本积累、积聚和集中的相互关系是( ACD )A、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B、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实现条件C、资本积聚有利于资本集中D、资本迅速集中会加快资本积累37、资本积累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减少,表现为( BC )A、原有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追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增加,相对量减少B、原有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出现机器排挤工人C、原有资本和追加资本有机构成都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增加,相对量减少D、原有资本和追加资本有机构成都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和相对量都增加38、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因为( BCD )A、工资被看做是全部劳动的报酬B、工人一般在提供了劳动之后,资本家才付工资C、工资依劳动时间长短而不同D、工资依劳动效率高低而不同39、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表明( AB )A、其实质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B、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并且是价值创造的物质条件C、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D、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工人的劳动)共同创造价值40、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 ACD )A、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C、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D、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41、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总是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直接后果是( BCD )A、个别资本增大B、对劳动力需求减少C、生产资料优先增长D、平均利润率下降4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 ABC )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4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ABCD )A、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B、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C、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D、作为上层建筑,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44、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BC )A、立法司法职能B、对内职能C、对外职能D、行政职能45、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包括( BCD )A、资产阶级政党B、军队、警察C、监狱、法庭D、政府机构46、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有( AB )A、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和控制的政治职能B、对邮政、铁路、水路、文教、卫生保健、社会福利等事业进行管理的公共管理职能C、进行国际交往的职能D、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职能47、与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 CD )A、政治上对多数人实行民主,对少数人实行专政B、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C、政治上要求形式上的自由民主、正义平等D、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4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 ABCD )A、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B、政治组织形式C、选举制度D、政党制度49、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 ABCD )A、主权在民B、天赋人权与社会契约论C、分权制衡D、自由、平等、博爱50、资本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 ABD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主权在民C、人们当家作主D、分权制衡51、资本主义政权的分权制衡是指( ACD )A、立法权B、管理权C、行政权D、司法权52、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很大作用,包括( ABCD )A、代表资产阶级执掌政权,对政府施加影响、控制议会B、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C、操纵选举D、控制群众团体和舆论宣传5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是( ABC )A、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B、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C、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D、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54、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的积极作用有( ABCD )A、批判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B、启发民众进行资产阶级革命C、保证资产阶级的胜利D、为资产阶级建立国家提供理论依据55、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是( CD )A、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B、集中地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的精华C、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D、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56、我们可以借鉴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有( ABCD )A、关于人类政治生活客观规律的探索B、关于经济运行一般规律的揭示C、关于思维规律的研究D、关于司法实践历史经验的描述57、“信用制度加速了生产力的物质上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二者作为新生产形式的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复习提纲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广义上?狭义上?)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列宁等对它的继承和发展,还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等国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3唯心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而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4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是什么?马克思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一章: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及其表现?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的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和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3、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其内容包括:(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商品含义的是()A、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B、具有稀缺性的物品C、为自己而生产的有用物品D、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物品2、商品经济成为最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的社会形态是()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B、商品交换场所的建立C、劳动力成为商品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4、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生产关系D、交换关系5、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6、具体劳动()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创造剩余价值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8、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A、市场供求关系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企业的劳动生产率9、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A、二者成正比B、二者成反比C、二者总按相同比例变化D、二者总按不同比例变化10、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低于必要劳动时间11、从本质上看,货币是()A、特殊的资本B、普通的商品C、一般等价物D、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12、在商品赊购赊销中,到期偿还货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13、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15、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A、货币流通规律B、价值规律C、剩余价值规律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6、价值规律是()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C、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D、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17、商品交换中价值与价格的关系表现为()A、价格总是高于价值B、价格总是低于价值C、价格总是等于价值D、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8、“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C、供求关系对价格有重要影响D、消费者的心理决定价值1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在流通中购买到()A、生产资料B、劳动力C、劳动资料D、劳动对象2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商品按价值量的大小进行等价交换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C、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D、劳动力成为商品21、在资本主义社会,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中一般不包括()A、生存资料的价值B、生产资料的价值C、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的费用D、必要的教育培训费用22、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A、它由剩余价值决定B、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C、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D、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2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B、价值和交换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24、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全部资本划分为()A、生产资本与商业资本B、职能资本与货币资本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25、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是()A、可变资本B、不变资本C、货币资本D、商品资本26、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可表示为()A、m:vB、v:mC、m:(c+v)D、(c+v):m27、除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外,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来源理概论》第四章(下)四、生产节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节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节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一样部分在节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节余价值是雇用工人所创建的并被资本家无偿据有的超出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用工人节余劳动的凝固,表现了资本家与雇用工人之间盘剥与被盘剥的关系。

资本是能够带来节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依据这两部分资本在节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一样作用,能够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露了节余价值的源泉。

它表示,节余价值既不是由所有资本创建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建的,而是由可变资本雇用的劳动者创建的。

雇用劳动者的节余劳动是节余价值的独一源泉。

要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盘剥程度,就应当拿节余价值和雇用劳动者的可变资真对比,而不该当把它去同所有资真对比。

用公式表示:m'=m/v在该公式中, m'为节余价值率, m 为节余价值, V 为可变资本。

因为工人的必需劳动是用来生产劳动力价值或可变资本的价值的,而节余劳动则是生产节余价值的,所以,节余价值率还能够用节余劳动与必需劳动的比率,或许节余劳动时间与必需劳动时间的比率来表示:m'=节余劳动 / 必需劳动 =节余劳动时间 / 必需劳动时间(二)节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资本家提升对工人盘剥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节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节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节余价值是指在必需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因为延伸工作日的长度和提升劳动强度而生产的节余价值。

相对节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经过缩短必需劳动时间而相对延伸节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节余价值。

缩短必需劳动时间是经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实现的。

(三)资本累积把节余价值转变成资本,或许说,节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累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考试重点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即教材第一、二、三章考试题型:单选题 15%;多选题20 % 判断题 10% 简答题20%材料分析20% 论述题15%主要内容:绪论: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第一章哲学及其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及其现代意义;意识的形成及其本质;运动与静止;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实践的含义、类型、特点;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交往实践;联系与发展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分析法;质量互变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规律及其特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及其应用;第二章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层面与唯心主义认识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不同回答;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真理的含义、特点、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真理与谬误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统一、价值评价。

第三章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点;社会发展对动力因素: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科技革命等;群众史观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第四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第五章垄断形成的原因、垄断的实质及其危害;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主要形式;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与实质;第六章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分别是什么?3.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一、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

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需从分析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

1、商品经济及其产生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产品。

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就是商品生产。

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就是商品交换。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商品经济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产生、发展和存在的。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

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首先是伴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

商品经的类型:简单商品经济(即以个体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原始社会末期产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只处于从属的地位。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成为占统治的、最普遍的经济形式。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使用价值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并不一定就是商品。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的价值。

价值的实体就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们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

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不同商品所包含的价值,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因而可以相互比较。

所以,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作为商品,必然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3、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是通过人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因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也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

这种劳动的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从一方面来看是具体劳动。

生产一定使用价值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 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 笔记

马原第四章官方笔记目录一、本章/教材结构图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三、配套练习题四、 其余课程安排一、教材节构图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第一节 资本主义形成【知识点1】商品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知识点2】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商品经济产生商品: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产品。

商品生产: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

商品交换:商品的互相让渡或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1、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决定性条件)【知识点3】商品的价值构成与创造1、商品的价值的构成与创造: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劳动的价值2、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

【知识点5】商品的价值量:1、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价值,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个别价值;2、商品交换是按照其社会价值进行;3、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知识点6】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货币的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职能:货币的五种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①价值尺度:货币是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

②流通手段:指货币起着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

③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

④支付手段:指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当到期偿还货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还款职能,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⑤世界货币:指货币越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本章逻辑结构]本章共三节,分别阐述了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本章重要知识点]1·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作用。

2.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3.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4.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6.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以私有制为基础白商品经济的矛盾[本节逻辑结构]本节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商品的二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分析了并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层层瑚入介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经过资本原始稠的加速作用以及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年业革命,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确立。

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削本矛盾。

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导致了商高济产生。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雕动二重性。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舅时间决定。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雇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劳价值论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础,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深化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节重要知识点]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2.资本的原始积累。

3.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4.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5.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规律。

6.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7.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第四章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第四章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本节合并了教材上的第一、第二两节,作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及其基本矛盾的分析和揭示)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P139-P142)资本主义(补充,供参考):以资本及其增殖作为最高价值追求的社会制度和学说。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P142-P150)1、商品、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①商品和商品的二因素(参见教材P144)●商品:用于交换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商品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又叫“社会必要劳动”,亦即后文讲的抽象劳动)。

它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决定商品的交换价值的基础。

●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相互对立:商品生产者在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二者中只能拥有其一。

◇又相互统一:☆任何商品都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②商品的二因素根源(受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P145第2段)●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具体性)◇也是生产价值的抽象劳动。

(抽象性)★2、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规律(P145-P148)①商品的价值量: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社会一般(必要)劳动时间。

因此,不同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不同,并无质的区别。

②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是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③价值规律的实现(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通过价格得到表现,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上下波动(而既不只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也不只是由商品的供求关系状况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考点手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考点手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考点39商品经济(★★★一级考点,一般为单选、简答、论述)+1.商品经济及其产生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

第二个也是卷蛆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舄于不同拘所有者。

2.商品的二因素:俵用价值和价值①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②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3.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拿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直姓蛆,具体劳动创造位她却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些M挂,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4.任何一个商品的价值,都是由两部分价值所构成的,一是在生产该商品时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二是在生产该商品时新创造的价值。

5.商品的价值量(1)社会处奏劳动时■同决定商品的价值显。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是由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所决定的。

(2)商品价值量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一般劳动者部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

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篇单劳动为尺度的。

(3)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或能力,通常由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妻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是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基本关系。

6.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货币的产生和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血经二鱼子蛀⅛直是,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货币的职能货币的本质体现在它的职能上,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G价值尺度、流通手权、心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种职能,其111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第四章一:资本的原始积累⑴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⑵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⑴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⑵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⑴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⑵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⑶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⑷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四: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⑴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⑵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五: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六: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七: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⑴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4、5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4、5章)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的形成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地中海沿岸,途径有两个:1、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2、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途径:1、暴力剥夺农民土地;2、暴力掠夺货币财富(利用国家政权进行殖民掠夺)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历史条件:第一,社会分工;第二,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这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决定性条件)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劳动的二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一般的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1、统一性表现在二者是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2、具体劳动反映人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首先,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

两者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无价值,自然也就成不了商品;而价值是使用价值进行量的比较的基础,离开价值的使用价值也不成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

其次,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对立的。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指同一个商品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不可能兼得,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而要获取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

这就是说,对于一个商品生产者或购买者来说他不可能既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价值,两者只能取其一。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它的本质就是在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练习题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单项选择:1.从资源配置方式角度看,与市场经济对应的是A.自然经济 B .商品经济 C .计划经济 D.产品经济2.市场机制的核心是A.价格机制B.竞争机制C.供求机制D.利率机制3..商品是: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B.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C.一切物品;D.一切有用的物品;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A.劳动力成为商品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D.价值规律起基础性作用5.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A.社会分工B.货币的使用C.机器的出现D.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6.存在商品经济但未形成市场经济的社会是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D.社会社会主义社会7.一定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由A.使用价值构成;B.交换价值构成;C.价值构成;D.货币构成;8.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商品的A.社会属性决定的B.价值决定的C.交换价值决定的D.自然属性决定的9.商品的本质因素是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10.价值的本质是A.一般人类劳动;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D.社会生产关系;11.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是A.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C.价值D.价格12.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A.商品;B.货币;C.价格;D.使用价值;1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14.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的交换比例是A.商品的二因素B.劳动的二重性C.商品的交换价值D.商品的使用价值15.具体劳动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创造剩余价值16.抽象劳动不存在于A.简单商品生产中B.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C.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中D.自给自足的产品生产中17.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A.两种劳动;B.两次劳动;C.两个过程的劳动;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18.商品的二因素是由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19.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A.商品二因素B.劳动二重性C.价值规律理论D.剩余价值理论20.下列各因素中与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直接关系的是A.生产条件B.劳动强度C.劳动熟练程度D.生产规模21.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为尺度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第四章1.商品经济的出发点是商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出发点是商品2.商品是:1、用来交换劳动产品2、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互相交换,原因在于他们在生产中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一般人类活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商品。

2.什么是商品经济,它存在和产生的条件是么?答: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①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就是商品经济。

②商品经济存在和产生的基本经济条件:1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2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3.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4.为什么说商品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的经济关系答①商品价值的概念:"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②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在商品交换中,一般人类劳动才形成价值。

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不同的所有者,交换的双方各有自己的物质利益,因此在相互交换产品时,需要计算生产时耗费的劳动量,而且要等价交换③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劳动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5.创造具有使用价值的是:具体劳动-(劳动的自然属性)6.在价值形成过程中创造新的价值:抽象劳动:-(劳动的社会属性)7.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即活的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叫做商品的社会价值,取决于生产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8.(多选)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b与生产该产品的部门劳动率成反比c复杂劳动换算为简单劳动的计量9.(多选考3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①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②与生产该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③取决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货币的本质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的等价物的商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练习第四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单选题1.价值规律是()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C.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D.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答案:B解析: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它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和起作用。

2.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A.它由剩余价值决定B.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C.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D.它包括历史跟道德因素.答案:D解析:劳动力作为商品,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价值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个国家风俗和习惯的制约。

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答案:C解析: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剩余劳动时间答案:A解析: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答案:D解析: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活动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分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在客观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双重属性。

6.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工人的()A.具体劳动B.必要劳动C.个别劳动D.剩余劳动答案:D解析:剩余价值是由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A,政党制度B.三权分立制度C.国家制度D.选举制度答案:C解析: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为实现其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方法及各种相关制度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第四章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商品二因素及其辩证关系★劳动二重性及其关系是什么?★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积极和消极)是什么?★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四什么?为社么?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四个阶段: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2、资本的原始积累3、资产阶级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初立4、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更加巩固(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和城市行会组织的瓦解,导致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途径: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小商品经济:建立在私有制好自身劳动基础上的、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手工作坊中的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雇佣关系,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形式之一(二)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生产关系的形成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基础)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三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在资产阶级政权的帮助下,实现产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最终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财富表现为一种惊人的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它的元素形式。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以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底下,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历史条件: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劳动产品采取商品的形式,产品的生产和交换采取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形式这种形式就是商品经济(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复习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复习题库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第四章復習題庫单选题1、在马克思看来,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都是由A、金银构成的B、价值构成的C、货币构成的D、使用价值构成的答案:D难度:1知识点:第四章2、“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

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

”从马克思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出 __________ 。

A、使用价值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答案:B难度:1知识点:第四章3、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_______________ 。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D、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答案:D难度:1知识点:第四章4、马克思指出,“就使用价值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质;就价值量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量,不过这种劳动已经转化为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

”这里所说的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是指 ___________ 。

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个别劳动D、社会劳动答案:B难度:1知识点:第四章5、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_____________ 。

A、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B、商品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决定的答案:C难度:1知识点:第四章6、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所有者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相互自愿让渡商品所有权的经济行为。

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 _____________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概论考试题目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概论考试题目第四章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资本主义萌芽于()A.14世纪B.14世纪末15世纪初C.14-16世纪D.17世纪2.商品的本质因素是()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3.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5.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7.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8.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9.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0.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1.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C.商品的等价物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12.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13.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14、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是()A.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B.劳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C.雇佣工人丝毫不占有自己的劳动价值D.劳资双方既排斥又依靠15.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商品的不等价交换B.小生产者有人身自由C.资本的原始积累D.劳动力成为商品1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抽象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D.脑力劳动的价值或价格17.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A.平等互利的关系B.互利互惠的关系C.劳动雇佣资本的关系D.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18.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A.社会化大生产B.国际化大生产C.剩余价值生产D.现代商品生产19.剩余价值()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D.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20.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资本在剩余价值实现中所起的不同作用B.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C.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D.资本的价值补偿方式的不同21.商品的二因素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交换价值和价值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22.剩余价值率是(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比B.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之比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之比D.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23.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A.工作日绝对延长的结果B.工人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C.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结果D.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结果24.资本家获得绝对剩余价值是()A.工作日绝对延长的结果B.工人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C.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结果D.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结果25. 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26.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A.原料和燃料 B.辅助材料C.机器设备D.商业设施27.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28.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周转是从()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29.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30.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3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 )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D.生产关系的再生产32.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B.价值补偿问题C.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D.实物补偿问题33. 资本集中的方式是()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竞争和信用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3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A.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C.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D.生产的无政府状态3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 )A.生产不足B.生产相对过剩C.消费不足D.失业增加36.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原因是( )A.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B.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C.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业雇员的剥削D.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37.资本主义地租是()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3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 )A.为世界和平服务B.为世界稳定服务C.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D.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服务39.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C.社会职能D,对外交往职能40.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A.民法B.宪法C.刑法D.行政法41.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人民当家作主42.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43.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A.文学、艺术和宗教B.道德、伦理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哲学、历史答案:1.B2.B3.B4.B5.A6.A7.C8.D9.A 10.D 11.B 12.B 13.C 14.A 15.D 16.C 17.D 18.C 19.C 20.C 21.A 22.C 23.D 24.A 25.C 26.C 27.A 28.B 29.D 30.B 31.B 32.A 33.C 34.C 35.B 36.A 37.B 38.C 39.A 40.B 41.C 42.D 43.C二、多项选择题1.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 )A.私有制的出现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C.剩余产品的出现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E.阶级的形成2.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 )A.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B.用暴力手段掠夺小生产者的工场C.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D.用暴力手段掠夺商人的财富E.用暴力手段掠夺贵族的财富3.商品的价值是()A.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一般劳动B.商品的社会属性C.由抽象劳动形成的D.交换价值的基础E.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4.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要素有( )A.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B.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C.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D.生产资料的规模与效能E.自然条件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劳动者的投资价值C.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D.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E.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6.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有( )A.内涵扩大再生产B.外延扩大再生产C.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D.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E.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7. 加快资本周转对资本增值的影响表现在( )A.剩余价值率的提高B.剩余价值率的降低C.年剩余价值率的提高D.预付资本量的增加E.预付资本量的节省8.在资本主义现实中,剩余价值是采取各种转化形式出现的,它们有()A.成本B.工资C.利润D.利息E.地租9.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 )A.资本主义民主B.资本主义法制C.资本主义国家政权D.资本主义选举制度E.资本主义政党制度10.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B.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C.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是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D.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E.所有制就是所有权11.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E.世界货币1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E.私人劳动13.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本节合并了教材上的第一、第二两节,作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及其基本矛盾的分析和揭示)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P139-P142)
资本主义(补充,供参考):以资本及其增殖作为最高价值追求的社会制度和学说。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P142-P150)
1、商品、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①商品和商品的二因素(参见教材P144)
●商品:用于交换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商品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又叫“社会必要劳动”,亦即后文讲的抽象劳动)。

它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决定商品的交换价值的基础。

●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互对立:商品生产者在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二者中只能拥有其一。

◇又相互统一:
☆任何商品都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②商品的二因素根源(受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P145第2段)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具体性)
◇也是生产价值的抽象劳动。

(抽象性)
★2、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规律(P145-P148)
①商品的价值量: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社会一般(必要)劳动时间。

因此,不同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不同,并无质的区别。

②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是以价值
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③价值规律的实现(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通过价格得到表现,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上下波动(而既不只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也不只是由商品的供求关系状况决定的)。

★3、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两重性和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P143-P144、P149-P150)
①私有制商品生产的劳动的两重性(P149)
● 私人性(私人劳动);
● 社会性(社会劳动)。

②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因为:这一矛盾贯穿私有制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所以说它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具体论述参见P149-P150之“首先、其次、最后”三点。


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P153-P169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资本家私人占有作为生产资料的资本并因而能够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占有雇佣劳动及其生产的剩余价值”为生产关系根本特点、以追逐资本增殖的最大化即追逐剩余价值最大化为根本生产目的的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占有雇佣劳动力的劳动及其生产的剩余价值。

(参见P156)
2、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劳动力的使用(消费)能够创造比自身价值大的新价值。

3、剩余价值及其来源(P156-P168)
●剩余价值:由劳动力商品即雇佣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大于劳动力商品本身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P157最后一段)
★●剩余价值的来源:雇佣劳动力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因此,不能说剩余价值是资本家所有垫付资本的产物和增加值。

(参见P157-P168的论述)
★4、剩余价值来源的具体分析:
●资本及其本质:
◇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P158)
◇资本的本质:
☆资本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资本运动是一种以价值为主体的运动(即始终以追求价值增值为目的来展开);
☆资本具有贪婪的本性;
☆资本体现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阶级”这么一种阶级关系。

●资本的实际构成: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自身的价值量不发生变化的那部分资本,具体表现为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又称为“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资本”);
◇可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自身的价值量会发生变化的那部分资本,具体表现为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因为劳动力的在生产过程中不仅生产出自身的价值,而且生产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工人的具体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生产出新的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劳动的构成:
◇必要劳动:用于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亦即生产出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的原有价值的劳动。

◇剩余劳动:用于生产大于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即剩余价值)的劳动。

●结论:雇佣劳动力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由此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专业化、机械化或自动化为生产力基础,以工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为生产过程特点,以资本家私人占有作为生产资料的资本并因而占有雇佣劳动力及其创造的剩余价值为生产关系特点,以追逐资本利润的最大化为根本生产目的的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参见P156-P169的论述)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出剩余价值。

(见教材P159倒数第二段)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出剩余价值(见教材P160第二段)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P169)
①、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补充):生产资料被资本家私人占有,并在“自由人之间的等价交换”的掩盖下被用于占有和剥削雇佣劳动、追求资本增殖的最大化。

②生产的社会化(补充):生产的过程、结果和意义都具有重大的社会联系和社会意义,而不只限于个别生产者本身或个别生产部门内部。

③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
矛盾之所在(参见教材P169-P170的一段中的4点论述)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根源(教材P170-P171)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社会中发生和存在的因商品生产相对过剩而导致的经济停滞、衰退和混乱现象。

(参见教材P170第2段)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作为社会消费群体的主力军的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本节复习思考题(同作业题)
第二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本节主要安排同学们自学)
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P171-P179)
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主要内容
①民主:在不危及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安全和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给予民
众以一定的选举、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迁徙等权利。

②法治:以私有制、主权在民、分权制衡和人权原则为基础,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选举:通过公民投票选举,制定法律、规章和程序,确定各级议会和政府领导人。

④两党制或多党制政党制度
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进步作用及其本质
①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的历史进步作用(参见P175第二段之“第一、第二、第三”的概括)
②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及其历史局限性(教材P175-P176的一段)
●本质: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

●历史局限性(参考P175-P176的一段中的“其一、其二、其三”三点分析和论述)
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形成(P177-P179)
①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各种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念的总和。

(P177第2段)
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和我们对之应有的态度
●本质: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观念上层建筑,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

(P177-P178的一段)
●我们对之应有的态度(P178-P179的一段):肯定和承认其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的重要进步作用; 积极参考和借鉴其中包含的属于人类文明进步成果的内容;明辨和批判其资产阶级本质和历史局限性。

本节复习思考题(同作业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