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4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一)地质的作用 1.地质作用的概念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
2.地质作用的分类按照能量来源的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团结成岩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形成高山或盆地,使地表变的高低不平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球表面趋向平坦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在空间上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
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
一般地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 判断某种现象和作用是内力作用还是外力作用,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看其是否属于自然界的原因,二是看其能量来源是来自地球内部,还是来自地球外部。
(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1.岩浆活动 概念上地幔上部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成为熔融状态的岩浆,岩浆在在内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向上运动分 类 侵入活动 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由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迫使岩浆停留在地壳之中冷凝而结晶喷出活动 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影响 形成了各种岩浆岩,也伴随着地震和其他形式的地壳运动2.地壳运动(1)地壳运动的类型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 平行于地球表面 垂直于地球表面,即上升或下降影响 对岩层的影响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抬升或者下沉对地貌的影响 常形成巨大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洋 引起地表高低起伏或海陆变迁举例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大西洋扩张、东非大裂谷形成 台湾海峡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升降变化互相关系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相伴发生,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但就全球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2)褶皱概念 岩层因受力而发生弯曲,称为褶曲。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外力作用
表现过程 :风化作用 、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
外力的类型:流水、风、冰川、海水
太阳辐射
1.风化作用 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
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
对地貌的影响: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风化壳)
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干旱地区
(风化壳)
化学风化
温暖湿润地区
风力搬运 风力沉积
风力沉积地貌
风
风力堆积作用
在沙漠地区,在风向比较固定的风力作用下,沙粒 往往堆积形成状似新月的沙丘,叫新月形沙丘。
1、比较沙丘迎风坡和 背风坡的坡度?
2、流沙有哪些危害, 如何治理?
答案:1、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2、淹没农田村舍,破坏交通 植树种草
风力沉积地貌
沙垄
风力沉积地貌
峡湾
冰川堆积地貌
海蚀柱
海水侵蚀地貌
海蚀崖 海蚀拱桥
海蚀
海蚀洞
• 在沙质海岸,波浪在向海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速
度逐渐减慢,会将大量的沙子堆积在海岸地带,
形成沙滩。
海浪堆积作用
总结: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地貌特点 • (1)不同的区域主导外力作用不同: • ①干旱地区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 ②湿润地区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 ③高山地区以冰川侵蚀作用为主; • ④沿海地区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
风力沉积地貌
风源(沙分源 选性风)源沙分源 布规律
戈壁 戈壁
沙丘
沙丘 黄土
风力沉积具有分选性
流水侵蚀地貌
流水作用
流水侵蚀 流水搬运 流水沉积
水蚀地貌
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
水蚀地貌
水蚀地貌
水蚀地貌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地球的地壳构造完整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地球的地壳构
造完整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地球的地壳构造的完
整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地壳是
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部分,地核是地
球的内部部分。
2. 地壳的特点:地壳是地球最薄的地球层,由岩石和土壤组成,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3. 地壳的构造特征:地壳由岩石构成,岩石主要分为火成岩、
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火成岩是从地下深处喷出的岩浆冷却凝固而成,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堆积形成,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
4. 地壳运动:地壳会发生地震、火山喷发和地壳运动等现象,
地震是地壳断裂与移动引起的,火山喷发是地壳中的岩浆喷发到地表,地壳运动是指地壳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
5. 地球的表面特征:地球表面有山脉、平原、高原和盆地等地貌,山脉是由地壳板块碰撞抬升形成,平原是由沉积物平整积累形成,高原是由剥蚀作用和抬升作用形成,盆地是由地壳下沉形成。
总结以上内容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地球的地壳构造知识,对于研究地球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风力作用
风力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风力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侵蚀 作用 风蚀、风积地貌 地貌。 风蚀、风积地貌。
风蚀蘑菇
沙丘
风蚀柱
风积水蚀(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V型谷
山前冲积扇
冲积平原
地上河----黄河 地上河 黄河
河口三角洲
石钟乳石笋
天坑
冰川作用
主要是冰川的侵蚀作用。 主要是冰川的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 冰川侵蚀地貌。 冰川侵蚀地貌。
风化作用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流水侵蚀作用-峡谷:三峡、瀑布、岩溶地貌( 桂 流水侵蚀作用 峡谷:三峡、瀑布、岩溶地貌( 峡谷 林山水)、黄土高原支离破碎的地表,红色沙漠。 )、黄土高原支离破碎的地表 林山水)、黄土高原支离破碎的地表,红色沙漠。 流水沉积作用-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 流水沉积作用 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洪 冲积平原 积平原、江心沙洲。 积平原、江心沙洲。 流水搬运作用-黄河水 流水搬运作用 黄河水 风力侵蚀作用-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等雅丹地貌。 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等雅丹地貌。 风蚀蘑菇 风力沉积作用-黄土高原 沙丘、 黄土高原、 风力沉积作用 黄土高原、沙丘、沙垄 冰川侵蚀作用-峡湾 冰蚀湖(北美五大湖) 峡湾、 冰川侵蚀作用 峡湾、冰蚀湖(北美五大湖)。 海浪侵蚀作用-海蚀崖 海蚀柱。 海蚀崖、 海浪侵蚀作用 海蚀崖、海蚀柱。
断 层
地堑
中间凹
面 两 侧 同 一 岩 层 位 置 比 , 对
来 确 定 岩 层 的 上 升 降 。 下
地
凹 中间
渭河谷地和华山西峰
火山、 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天池(火口湖) 天池(火口湖) 地震裂缝
火山结构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案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案第一章:地球的内部结构1.1 地壳的概念:介绍地壳的定义、组成和特点1.2 地幔的概念:介绍地幔的定义、组成和特点1.3 地核的概念:介绍地核的定义、组成和特点1.4 地球内部结构的探究:介绍地球内部结构的探究方法,如地震波的传播等第二章:地壳的运动2.1 板块构造学说:介绍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板块2.2 地壳运动的形式:介绍地壳运动的类型,如断裂、挤压、俯冲等2.3 地壳运动的原因:介绍地壳运动的原因,如地球内部的热力学作用等2.4 地壳运动的影响:介绍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和构造的影响,如山脉的形成等第三章:地壳的变化3.1 地壳的隆升与下沉:介绍地壳隆升和下沉的原因及对地形的影响3.2 地壳的褶皱与断层:介绍地壳褶皱和断层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对地表的影响3.3 地壳的火山与地震:介绍火山和地震的成因、特点及对人类的影响3.4 地壳的岩浆活动:介绍岩浆的来源、类型及岩浆活动对地壳的影响第四章:地壳的侵蚀与沉积4.1 侵蚀作用:介绍侵蚀作用的类型、过程及对地形的影响4.2 沉积作用:介绍沉积作用的类型、过程及对地层的形成的影响4.3 沉积岩的形成:介绍沉积岩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分类4.4 地质时期与地层划分:介绍地质时期的划分方法、地层的特征及地层划分的依据第五章:地壳运动与人类活动5.1 地壳运动与地质灾害:介绍地壳运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5.2 地壳运动与工程建设:介绍地壳运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及应对措施5.3 地壳运动与资源开发:介绍地壳运动对资源分布的影响及资源开发利用5.4 地壳运动与环境保护:介绍地壳运动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及应对策略第六章:地球的板块构造6.1 板块的定义与特性:介绍板块的概念、类型及其运动特点6.2 板块边界:介绍板块边界的类型,如生长边界、消亡边界等6.3 板块构造与地理现象:探讨板块构造学说如何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地震等6.4 板块构造与演化:介绍板块构造学说在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第七章:地壳运动的力量7.1 地球内部的动力学:探讨地球内部的动力学原理,如地球自转、地球内部的热对流等7.2 地壳运动的力学:介绍地壳运动的力学原理,如地球板块的受力分析7.3 地壳运动的驱动机制:探讨地壳运动的驱动机制,如地幔对流、地球物理过程等7.4 地壳运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地壳运动的各种因素,如地球的旋转、地形等第八章:地壳运动的测量与监测8.1 地壳运动测量方法:介绍地壳运动测量方法,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地面测距等8.2 地壳运动监测技术:介绍地壳运动监测技术,如地震监测、地壳变形监测等8.3 地壳运动数据的应用:探讨地壳运动数据在地质研究、灾害预警等方面的应用8.4 地壳运动与地球科学研究:介绍地壳运动在地地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第九章:地壳运动与地貌形成9.1 地壳运动与山脉形成:探讨地壳运动如何影响山脉的形成,如挤压、拉伸等过程9.2 地壳运动与海岸线变化:介绍地壳运动如何影响海岸线的变化,如海平面上升、地壳下沉等9.3 地壳运动与高原、盆地形成:探讨地壳运动如何影响高原、盆地的形成,如地壳隆升、下沉等9.4 地壳运动与地震烈度区:分析地壳运动如何影响地震烈度区,如断层活动、地质构造等第十章:地壳运动的教育与普及10.1 地壳运动的教育意义:探讨地壳运动教育对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性10.2 地壳运动的教育资源:介绍地壳运动教育资源,如科普书籍、网络资源等10.3 地壳运动的教育活动:介绍地壳运动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如实地考察、实验教学等10.4 地壳运动教育的挑战与展望:分析地壳运动教育面临的挑战,如资源不足、认知误区等,并展望未来发展。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判断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背斜: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中间新,两翼老
背斜挖隧道的原因: ①天然拱形,结构稳定;②无地下水; 向斜修水库的原因: ①地下岩层坚硬而稳定;②有水
2、断层
地垒
地堑
2、断层
构造 类型 形态特 地表形 产生原因 征 态
两侧岩块 块状山 相对下降、 地 中间相对 上升 中部岩块 相对下降,谷地、 两侧相对 平原 上升
(1)流水侵蚀作用: 沟壑(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峡谷
(如长江三峡)、瀑布(如黄果树瀑布)
1、流水作用
溶 洞
溶洞等喀斯特地貌(石灰岩) 丹霞地貌:流水侵蚀红色砂岩 溶蚀: (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如福建泰宁) 瑶琳仙境)
广西桂林山水
1、流水作用 (2)流水沉积作用:
冲积扇(山口处)、河口三角洲(河口处,如黄河三角洲)、冲 积平原(河流中下游,如恒河平原)
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等 如我国西北的雅丹地貌
2、风力作用
(2)风力沉积作用:沙丘、沙垄 如: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塔克拉玛干沙漠
注意:①判断风向:迎风坡为缓坡
②风力地貌分布:干旱半干旱地区,如我国西北
冰川侵蚀作用: U型谷、角峰、
U型谷
角 峰
冰斗 冰蚀平原冰
蚀洼地 如:挪威峡湾、北美五大湖 芬兰千湖之国
向斜
1、褶 皱
喜马拉雅山
1、褶 皱
(二)地壳运动
结构 地貌形 特征 态 地形倒置
实践意义
产生 构造类型 原因 背斜
岩层 常形成 山岭 上拱 岩层受 褶 挤压力 皱 向斜 弯曲变 岩层 谷地或 下弯 盆地 形
褶皱山脉例如:喜 马拉雅山、阿尔卑 斯山、恒山
背斜顶部受 石油、天 张力,易被 然气埋藏 侵蚀成谷地 区;修隧 道 向斜槽部受 挤压力,物 地下水; 质坚实,不 修水库 易被侵蚀反 而成山岭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1)褶曲和褶皱:
返回
背斜 新
老 向斜
褶皱
地垒
地堑
东非大裂谷形成原因示意图
2、地壳运动
(1)结果 背斜 褶皱 地 质 构 造 向斜 褶皱山脉 昆仑山脉 喜马拉雅 秦岭 …… 华山、庐山、泰山等 渭河平原、东非大裂谷
地垒
断层
地堑
4、地震
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
大部分的地震பைடு நூலகம்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
世界的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 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地震是一种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Seismicity in China (1900-2008)
Mongolia
Beijing
Lhasa
Shanghai
Taipei
5.0-5.9
6.0-6.9 7.0-7.9 > 8.0
地球内部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太阳能 风化、侵 蚀、搬运、 沉积
同时进 行,以 内力作 用为主
重力能
总结: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 平,差异加大;外力作用则可夷平 地表,使地表差异减小。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是:A ;B ;D 。 (2)在地貌上A处为山谷,其成因是: ; B处为山岭,其成因是: 。 (3)图中A、B、D、E与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相同的是 (填 字母)。 (1)背斜 向斜 地堑 (2)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 侵蚀成谷;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 (3)D
冰 斗
4、沉积作用
流水、风、冰川等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沉积、 堆积的作用。(沉积具有天然的分选作用。颗粒大 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流水的沉积作用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一.地壳运动(一).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按其能量来源又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1.造成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表现形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岩浆活动岩浆活动的类型:两种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地壳运动的类型:根据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2.地质构造:概念: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研究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式的依据。
常见的两种基本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
(1)褶皱:概念: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的概念:2全球____大板块组成。
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板块间的关系: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边界类型是消亡边界;板块之间彼此背离,形成的边界类型为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例: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地中海。
生长边界,例:大西洋、红海、东非大裂谷。
4归纳总结:5、判断岩层新老关系①海底岩石的年龄很轻,一般不超过2亿年。
②离海岭(大洋中脊)愈近,年龄愈轻,离海岭愈远,年龄愈老,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二)外力作用表现形式: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1.作用形式和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风化作用: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和生物作用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作用所产生的风化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2)侵蚀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海洋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作用结果使地表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使沟谷、河床加宽加深,坡面破碎;并能形成岩溶、冰斗、角峰、U形谷、海蚀等地形。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重难知识点总括:岩浆活动是岩浆向地表或地壳上层运移的过程。
地壳深处或上地幔的岩浆是富含挥发成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融体,炽热粘稠的岩浆,在地下高压的作用下,具有极大的物理—化学活动性,可以沿地壳脆弱地带向地壳上层运移,或沿地壳的构造裂隙喷出地表。
岩浆活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为侵入作用;一为喷出作用。
2、地壳运动①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两种②褶曲:岩层因受力而发生弯曲,称为褶曲。
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褶曲就称为褶皱。
地壳发生褶皱隆起,常常形成山脉。
世界上许多高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等,都是褶皱山脉。
他们是由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在板块交界处发生大规模褶皱隆起而形成的。
褶皱的不同形态和规模大小,常常反应了地壳运动的强度和方式。
③断层:断层是岩石受力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它是不是岩石受力破裂,二是看它是否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
地垒和地堑比较:在地壳形成发展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先形成的变质岩,为了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在固态情况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重新组合,甚至包括化学成分的改变,这个变化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当然,由于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就称为变质岩。
相对于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变质作用中的物质运动属于微观尺度。
4、地震:地震是地球内能释放的表现,是地球内部变动引起的地壳震动。
地球的岩石圈在运动过程中,有些能量因挤压、摩擦等原因在某些部位以变形的方式积聚起来,当这种能量产生的巨大的力超过了岩层的承受能力时,就会以岩层的断裂、错位等形式快速地释放出来,导致岩层急剧震动,就是地震。
按成因不同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冲击地震、诱发地震,其中构造地震最多。
(三)板块运动对地形的影响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板块交接处,地壳比较活跃,火山、地震多分布于此。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一)地质的作用1.地质作用的概念由自然力引发的地壳的物质共同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促进作用泛称为地质促进作用。
2.地质促进作用的分类按照能量来源的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推论某种现象和促进作用就是内力促进作用还是外力作用,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一就是看看其与否属自然界的原因,二就是看看其能量来源就是源自地球内部,还是源自地球外部。
(二)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促进作用1.岩浆活动(1)地壳运动的类型※走出误区:认为背斜一定成为山岭,向斜一定成为谷地。
请问:这种重新认识就是错误的。
在内力促进作用下,岩体岩层通常就是向上突起,南坡岩层通常向上伸展。
在地貌上,岩体常沦为山岭,南坡常沦为谷地。
但在外力作用下,不少褶皱结构的岩体顶部因受到张力,极易被冲刷而沦为谷地,而向斜轴部受侵蚀,岩性柔软难于被冲刷,反而沦为山岭,这种地貌沦为地形倒转。
褶曲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形态。
请问:①沿断层面常构成陡崖,例如我国华山北坡小悬崖。
②在断层结构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③两条断层之间下降的岩块,常构成块状山地,例如我国的泰山、华山、庐山等。
④两条断层之间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东非大裂谷,我国汾河谷地,渭河平原等。
(4)地震3.变质促进作用(三)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1.外力作用的主要形式1.岩石的物理风化(1)物理风化作用就是指岩石出现机械碎裂,而没眼珠的化学成分变化促进作用。
(2)物理风化作用主要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
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由于温度变化,岩石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差异膨胀和收缩,容易崩解破碎。
(3)此外,岩石中水的冻融也能导致岩石的机械破碎。
2.岩石的生物风化生物的活动对岩石可以产生毁坏促进作用,例如植物根系的生长、群居动物的活动等。
例如植物根系可以深入细致岩石裂缝生长,树根生长对岩石的压力仅约10-15千克/平方厘米,肢可以击碎岩石。
地壳的运动与变化第二课时
课程内容的实际应用
地震预测
01
通过研究地壳运动和断层活动,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减少地
震灾害的影响。
资源勘探
02
地壳运动对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研究地
壳运动规律,可以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工程地质勘查
03
在工程地质勘查中,了解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规律,有助于
评估工程地质条件和制定相应的工程措施。
建立和完善地壳运动监测和预警 系统,及时发现和预测地壳运动
异常,减少灾害损失。
强化基础设施
加强基础设施的抗震、抗灾设计, 提高其抵御地壳运动的能力,减
少灾害损失。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地壳运动和自然灾害知识的 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
和应对能力。
06
总结与回顾
本节课的重点回顾
1 2 3
地壳运动的形式
地壳变化的现象
01
02
03
地形变化
地壳运动会导致地形起伏 的变化,如山脉的隆起和 沉降、河流的侵蚀和堆积 等。
地震活动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 现形式,地震的发生往往 与地壳的断裂和板块运动 有关。
火山活动
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的一 种表现形式,火山活动可 以改变地形,并释放出大 量的地质物质。
地壳变化的实例
地壳运动包括板块运动、断层运动和褶皱运动等, 这些运动形式对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地貌产生重要 影响。
地壳运动的证据
通过地层学、古生物化石、地貌形态和地壳结构 等方面的证据,可以推断地壳运动的方向、速度 和规模。
地壳运动的机制
地壳运动受到地球内部的地幔对流和板块相互作 用的影响,这些机制共同作用,推动地壳不断运 动和变化。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中国滑坡泥石流最严重的省份: 四川和云南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1、成因上的关联性 2、原发性灾害诱发其它灾害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 诱发地质灾害。 如:我国川、滇、黔地区,既是地震分布区,又是滑坡、泥石 流多发区
位 于 板 块 交 界 处
多地震 地壳 活动 强烈 季风气候 断裂发 育、岩 石破碎 暴雨集中
1.上图的四个景观中, 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 关的是 ( B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丙图中雄伟壮丽景观的成因是 ( B )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而成 B.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 C.地壳运动和风力侵蚀综合作用而成 D.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风化作用
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 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 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叫做风 化作用。 物理风化
地 地 壳 质 引起 变 作 动 用
内 力 作 用
地壳运动
全球:板块构造学说
地震
(地质灾害)
变质岩 外 风、流水、冰川、海水 物理 化学 生物 力 作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用 固结成岩
变质作用
地 表 形 态
地壳运动(构造运动)的方向
基本 形式
示意图
岩层 的运 动方 向
岩层变化
对地表影 响
例证
相互关系
读下面四幅地理景观示意图。 1.图中在外力作用类型中,
属于同一类的是(
A.①② C.①③
) D
B.③④ D.②④
2.四幅图中与华北平原在 形成机制上相同的是( A.① C.③ B.② D.④
C)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在已经发行的
数套人民币中,我国一些著名的风景被相继印上了它们的背面。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例3. 喀斯特峰林、孤峰平原地貌(2005年 广东地理卷) (C ) A. 是流水机械作用的结果 B. 是化学作用的结是 C. 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湿润的石灰岩地 区 D. 形成于各地带的石岩地区
例 4. 观察下图中的四种自然景观。回答 1-2题。
女神思春
苍山云海
山水交映
珠帘挂川
1.形成左一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D) A. 侵蚀、沉积 B.溶蚀、搬运 C. 搬运、沉积 D.风化、侵蚀
云南元谋土林
黄土高原
美 国 黄 石 “V” 型 峡 谷
河流下蚀
沟谷溯源侵蚀
瀑布溯源侵蚀
描述瀑布位置变化过程
丹霞地貌
系指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 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 主要是砾岩和砂 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并在差异风 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 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 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例3】 读下图,回答:
(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 ,属于向斜的是_____。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向斜在 地貌上是 ,原因是 。 (3)找油气应在图中的 处,找地下水应在 处。 (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处,原因是 。
地震
a.震源 b.震中 a-b震源深浅 b-c震中距 一次地震一个震级,若干烈度.震级相差 一级能量相差30倍.
温度变化引起岩石膨胀收缩崩解
植物根部破快岩石
物理风化作用
生 物 风 化
化学风化
(二)侵蚀作用
风、流水、冰川、海水等对地表岩石及
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叫做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学目标:1、让学生区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理解不同地貌的形成原因。
2、让学生了解不同地貌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如背斜、向斜等对人类工程建设的影响。
课时:1课时教学重点、难点:难点:地质构造的判断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地形倒置的形成及成因。
教学方法:讲解法、多媒体、小组讨论法。
板书设计: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一、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褶皱(背斜和向斜)2、断层(地垒和地堑)二、外力作用及其影响1、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其关系2、流水作用及地貌3、风力作用及地貌4、冰川作用及地貌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地质作用是如何促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呢?引入新课:俗话说得好,“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所以地壳处在不断运动之中,那么地壳在运动时会形成一些遗迹。
请大家看一幅图片。
[展示图片]:展示褶皱和断层示意图。
类似的地形,我们在野外曾经见到过,这些都是地壳运动的“足迹”。
讲授新课一、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往往被保留在地壳岩层中,成为地壳运动的见证。
定义: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称为地质构造。
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叫做构造地貌。
常见的构造地貌——褶皱和断层。
那么什么是褶皱和断层呢?下来我们具体的分析褶皱和断层形成过程及形成的地貌等。
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便会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
地壳发生褶皱隆起,常常形成山脉。
世界上许多高大的山脉便是这样形成的,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等,都是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在板块交界处发生大规模褶皱隆起而形成的。
请大家看大屏幕,观察褶皱的形成过程。
[多媒体动画演示—褶皱(背斜和向斜)]展示岩层由于水平受力发生弯曲变形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有的岩层向上拱起,我们称之为背斜,有的向下弯曲,我们称之为向斜。
请大家注意,我们所说的岩层是指连续的岩层,是一个整体。
[教师提问]:那么在地貌上,背斜和向斜一般形成什么地形呢?[学生回答]: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地球的力量重点总结
地球的力量1. 引言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拥有强大的力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环境和未来。
本文将对地球的力量进行全面、深入的总结,包括重要观点、关键发现和进一步思考。
2. 地球的内部力量地球的内部力量主要包括地球的地壳运动、地震和火山活动。
这些力量源于地球内部的构造和热能释放。
2.1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球表面的岩石层在地球内部的运动。
它包括板块构造运动和地壳变形。
板块构造运动是指地球表面的岩石板块相互移动,导致地震和火山活动。
地壳变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岩石层发生变形,如山脉的形成和地壳的抬升。
2.2 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
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表振动,主要发生在板块构造边界上。
地震的能量会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破坏。
2.3 火山活动火山活动是地球内部的热能释放的结果。
火山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浆喷发口,喷发时释放出熔融岩石、烟尘和气体。
火山活动对地球表面的地貌和气候有着重要影响。
3. 地球的外部力量地球的外部力量主要包括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物活动。
这些力量源于地球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3.1 大气运动大气运动是指大气层中空气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和太阳的辐射是大气运动的主要驱动力。
大气运动包括风、气压、气流和气候的形成。
3.2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不同形式之间的循环和转移。
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融化和地下水流等过程。
水循环对地球的水资源分布和气候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3.3 生物活动生物活动是指地球上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生物活动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呼吸和分解等过程。
生物活动对地球的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有着重要影响。
4. 地球的力量对人类的影响地球的力量对人类的生活、环境和未来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4.1 自然灾害地球的力量会导致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和飓风等。
这些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4.2 资源利用地球的力量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矿物、水和能源等。
地球历史的四个阶段的特征
地球历史的四个阶段的特征地球历史可以被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原始时代、古代、中世纪和现代。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重要的事件,下面将对每个阶段进行详细介绍。
1.原始时代(公元前5000万年-公元前3000年)原始时代是地球历史的最早时期,这个阶段发生在公元前5000万年到公元前3000年之间。
这是地球上生命开始出现的时代。
以下是原始时代的特征:1.1生命起源和进化:原始时代见证了地球上第一批生命的出现,包括单细胞生物和初级多细胞生物。
这些生物通过自然选择和进化适应了地球上各种环境。
1.2地壳运动:原始时代地壳运动频繁,大陆板块的形成和分裂,造成了地球表面的地貌变化,例如山脉和火山的形成。
1.3气候变化:原始时代的气候多样且频繁变化。
从地球上最早的冰期到温暖而潮湿的气候,环境的变化影响了生命的进化。
1.4人类的出现:在原始时代晚期,智人类的进化使得人类出现在地球上。
这标志着下一个时代的开端。
2.古代(公元前3000年-公元476年)古代是地球历史的第二个时期,该时期发生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476年之间。
这个时期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以下是古代的特征:2.1农业革命:在古代早期,农业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开始种植农作物和驯养动物,从而实现了农业的定居生活,人们逐渐转变为农耕社会。
2.2城市文明的兴起:古代的时期也是城市文明的兴起时期。
城市的建立和组织使人口的增长和劳动专业化成为可能,形成了强大且复杂的社会和政治组织。
2.3帝国的崛起和衰落:在古代中期和晚期,许多大型帝国涌现,如埃及、巴比伦、希腊和罗马帝国等。
这些帝国在政治、文化和军事方面达到了巅峰,但最终崩溃和衰落。
2.4文明间的交流:古代时期也是各大文明之间交流和影响的时期。
例如,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通过贸易和传播知识。
3.中世纪(公元476年-公元1492年)中世纪是地球历史的第三个时期,发生在公元476年到公元1492年之间。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内力
珠穆朗玛峰
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 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 化石。这一发现说明了什么?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青藏高原
雪山连绵
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
白头山天池
风蚀蘑菇
一、地质作用:
1.概念: 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
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 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的统称。
(3)研究地质构造有什么意义?
1.上图为某地层示意图。从P点向下钻井, 当钻头位于①②③层时,可能分别探测到(D) A.天然气、水、石油 B.水、石油、天然气 C.石油、天然气、水 D.天然气、石油、水 返回
(3)研究地质构造有什么意义?
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②在进行大型工程建设时是否要考虑地质构造呢? a.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向斜部位,还是背斜部位? 为什么? 隧道应在背斜处修建。因为背斜处,岩层向上拱 起,为穹形构造(类似于石拱桥)比较稳定。在这里 开凿隧道,不易塌方、渗漏,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 且便于施工。 b.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注意什么? 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 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2.分类: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从能量来源、表 现 形式等方面 对比 内、外力作用?
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对地表的影响
内力作用
地球内能
使地表高低 起伏 使地表趋于 平坦
太阳辐射能 风化、侵蚀 外力作用 和重力能 搬运、沉积
二、地壳运动: 1 .运动方式:
图 示 运动方式 产生结果
断 裂!
(2)断 层:
(2)断 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 下列问题。 (1)图中有5条连线没有画出箭头, 请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在图中 画出箭头。 (2)图中序号所表示的地质作用 过程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⑥ 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⑩ ____________。
外 力 作 用与 地 貌
1、风化作用
岩石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地方,由于温度变化、水、大气和生 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土壤层 就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发育而成)
普遍存在
2、侵蚀作用
风、流水、冰川、海水等对地表 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 根据成因,侵蚀可以分为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冰川侵蚀、海水侵蚀等。
2.2.2 溶蚀
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 进行破坏和再造作用 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形成石芽、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 峰林等,一般地表崎岖不平;地表水易渗漏 石芽(石林) 落水洞 溶洞(石笋、石钟乳、石 柱) 地下河(湖)
(地表karst) 溶蚀盆地
(地下karst)
崩塌
峰 林 (地表karst)
(2)地貌景观乙和丁成因的差异是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 而成 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 机械作用为主 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 化学作用为主
如下图:①为石灰岩,③为页岩,②④为在不同的地质条 件下两种岩石发生变化,形成的新岩石。据此回答1~2题。
碎屑岩类:砾岩、砂岩、页岩、泥岩等 化学岩类:石灰岩等
生物岩类:煤等
岩石的分类─沉积岩
三大岩类 岩石名称 形成方式 石灰岩 由 珊瑚或贝壳组成。 砾岩 > 2mm,大颗粒 碎屑沉积物。 沉积岩 砂岩 0.1~ 2mm, 中颗粒碎屑沉积物。 页岩 < 0.1mm, 细颗粒碎屑沉积物。
砾岩
砂岩
张家界
1.形成①、③岩石的地质作用为
(B ) (B)
A.风化作用 B.沉积作用
C.变质作用 D.固结成岩作用
2.②岩石的形成,需具备的条件有
①高压 ②石灰岩分布 ③岩浆活动 ④风化侵蚀作用强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C标注在B岩石的下半部,D 标注在B地顶端(地表)。 玄武岩属岩浆岩中的喷出岩, 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 成的,花岗岩属岩浆岩中的 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裂 隙冷却凝固而成的。 (1)图中地貌是 沙丘地貌,在我国往往形 成于 西北地区。 (2)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的 沉积 岩,判断 理由
发育初期的河谷集水面积较小,
横剖面呈“v”形。
①河流上游
落差大 水速快
下 蚀 为 主
峡 谷
②河流中游
水速减缓 河谷渐宽
搬 运 为 主
曲流
凹岸
凸岸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凹岸和凸岸的流水作用 有何特点?
凸岸
山南水北谓之阳 山北水南谓之阴
河床侧蚀 凹岸 在流水作用下,河道如何 变化?
牛 轭 湖 的 形 成
峰林
路南石林
广西桂林就坐落于一个大型溶蚀盆地。
桂林山水
溶洞
孤峰
峰丛与峰林
地上喀斯特
落水洞
溶蚀盆地
石柱
地下河
地下喀斯特
石钟乳
石笋
• 石漠化:喀斯特生态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造成
植被退化、水土资源流失,导致岩石大面积裸露或堆 积地表,而呈现出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2.3 冰川侵蚀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例:挪威峡湾、东欧平原)
强化专练 1.下图中序号与选项内容所述,正确的是(双选)(AD )
A.a是冷却凝固,b是重熔再生 B.c是外力作 用,d是变质作用 C.①是岩浆岩,②是沉积岩 D.①是沉积岩,②是岩浆岩
【预测1】读“地貌景观图”,回答(1)~(2)题。
(1)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D)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丙和丁 D. 甲和丙
盆地扩大
孤 峰 (地表karst)
CaCO3+H2O+CO2
类型 成因
Ca(HCO3)2
分布 典型景观 评价
地 石芽、溶蚀盆地、落 表 水洞、孤峰、峰林
水与石 石灰岩地区 路南石林 优点:旅游价值高 灰岩 西南云贵高原 缺点:易漏水、坍塌, 地 溶洞(石钟乳、石笋、 CaCO3 桂林山水 影响工程建设;土壤 下 石柱);地下河(湖) 不保水、肥力低。
雅丹地貌示例
巧夺天工
最壮观的雅丹:三垄沙 (新疆)
最神秘的雅丹:白龙堆 (新疆)
2.2 流水侵蚀
2.2.1 侵蚀
侵蚀和溶蚀(专指喀斯特地貌)
使谷地、河床加深,形成“V”型谷; 使地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红色沙漠”; “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 (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 的千沟万壑、瀑布)
沉积岩
固结成岩作用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两个突出特征: 1.有层理构造 2.可能含有化石
新 请思考:沉积岩有何特点?
老
具有层理结构
沉积岩
(1)特征 层理构造
可能含生物化石
(2)形成过程: 岩石
风化 剥蚀
碎屑 物质
搬运 沉积
沉积物
固结
沉积岩
岩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3)几种常见的沉积岩:
沉 积
河谷的一般发育过程----第三阶段
河湾不断向两侧扩展,最终将 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大量 泥沙,这时河谷发育进入成熟期,
河谷较宽,横剖面呈“U”形
河流由上游向下游侵蚀能力减弱,沉积作用逐渐增强。
沉积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河口三角洲
③河流下游
河床平缓
堆积旺盛
三角洲 平原
河流上、中、下游特征比较
4.4 海浪沉积
沙滩、沙洲、沙堤
风平浪静 堆积为主
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海滨地区
1)河流地貌
侵 蚀
由流水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
河谷的一般发育过程----第一阶段
沟谷流水常形成下蚀和溯源侵蚀,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 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 汇入沟谷。由于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 补给,沟谷发育成河谷。
(3)以上地质作用过程中,属于外力 作用过程的有____________,属于内 力作用过程的有__________。 (只填序号)
(2)冷却凝固(侵入、喷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 成岩作用;熔化;熔化;风化;变质;熔化;变质;风化 (3)②③⑥⑩;①④⑤⑦⑧⑨
7、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黄土地貌
类型 成因 分布 景观 评价
优点: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 富含矿物,有利农作物生长。 缺点:易遭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 使黄河含沙量高,下游成为地上河。
塬 梁 峁
黄土塬
黄土地区经流水 侵蚀和切割形成
中纬度半 黄土 干旱地区 高原
黄土高原成因:风积地貌(西北荒漠粉尘物质堆积)
由流水侵蚀的 程度不同而异
2.1 风力侵蚀
风蚀城堡—魔鬼城
风力吹蚀和磨蚀
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
雅丹地貌
风蚀柱
风蚀蘑菇
干旱、半干旱地区
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 “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由于风的 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 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 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 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 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有些 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中国最美的三大雅丹地貌当属三垅 沙、乌尔禾、白龙堆。
)
天山大峡谷山坡陡峭狭长,山体主要由粗砂砾石组成,崖壁下部有 大大小小洞穴分布,如图甲所示。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 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组成大峡谷的岩石所属类型主要为图乙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形成崖壁下部洞穴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图乙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力为主,也有流水的侵蚀作用(侧侵); C对应 甲 ,以 沉积 作用力为主。 2)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下切深,落差大,多 峡谷 , 水能资源 丰富 ;C处河段特征:地势平缓,流速慢,泥沙 沉积 , 江面宽广,利于 航运 。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下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A.“U”形谷 B.喀斯特溶洞 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
湿润、半湿润地区
冰川活动地区
海滨地区
4、沉积作用
4.1 冰川沉积
冰碛地貌
4.2 流水沉积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 的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冲积扇(出山口)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河口三角洲
(河流中下游)
4.3 风力沉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沙漠中的沙丘、 黄土高原的黄土)
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碎屑类沉积岩 页岩
高岭石 泥岩
4、三大类岩石的比较
名称 岩浆岩
(火成岩)
亚类 侵入岩 喷出岩
辨别特征
颗粒粗,结晶充分 颗粒细,多气孔
典型岩石
花岗岩 玄武岩
砾岩,砂岩
沉积岩
具有较明显的层理构造,常保 存有历史时期的动植物化石。
页岩,泥岩 石灰,白云
煤,化石
变质岩
密度大,颗粒定向排列,往往具有 片理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