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的运动与变化
第4讲地壳的运动与变化
)。 D.山岭
【解析】 第4题,河流发育在山谷处,且流向与山谷等高线凸出方 向相反,据此判断R河大体自西向东流。第5题,据图中R河河谷下面 沉积岩层向上弯曲可以看出,R河河谷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答案】 4.D 5.B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地理(ZTB)
第一部分 第二章
1.地壳物质循环5年5次。 2.内力作用与地貌5年7次。 3.外力作用与地貌5年12次。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地理(ZTB)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4讲
地壳的运动与变化
1习用书·地理(ZTB)
第一部分 第二章
一、地质作用
1.定义:由自然力引起地壳的①
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的统称。 2.分类
、内部结构和②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地理(ZTB)
3.变质作用:原有岩石受内力的影响,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 变化,形成变质岩。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地理(ZTB)
第一部分 第二章
三、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 1.风化作用:岩石在 破坏作用。 2.侵蚀作用:风、 、冰川、海水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 、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
产物的破坏作用。
)。
A.断层、向斜
C.背斜、断层
B.向斜、流水
D.断层、流水
【解析】 第(1)题,图中断裂带发育,断层处最不适宜兴建大型工 程,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第(2)题,由于断层构造,岩石破碎,加上山谷 地带流水汇集,外力侵蚀强烈,促成河流形成。 【答案】 (1)B (2)D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地理(ZTB) 探究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真题2】 (2012年江苏卷)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 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 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1)~(2)题。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一)地质的作用 1.地质作用的概念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
2.地质作用的分类按照能量来源的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团结成岩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形成高山或盆地,使地表变的高低不平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球表面趋向平坦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在空间上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
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
一般地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 判断某种现象和作用是内力作用还是外力作用,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看其是否属于自然界的原因,二是看其能量来源是来自地球内部,还是来自地球外部。
(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1.岩浆活动 概念上地幔上部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成为熔融状态的岩浆,岩浆在在内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向上运动分 类 侵入活动 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由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迫使岩浆停留在地壳之中冷凝而结晶喷出活动 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影响 形成了各种岩浆岩,也伴随着地震和其他形式的地壳运动2.地壳运动(1)地壳运动的类型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 平行于地球表面 垂直于地球表面,即上升或下降影响 对岩层的影响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抬升或者下沉对地貌的影响 常形成巨大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洋 引起地表高低起伏或海陆变迁举例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大西洋扩张、东非大裂谷形成 台湾海峡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升降变化互相关系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相伴发生,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但就全球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2)褶皱概念 岩层因受力而发生弯曲,称为褶曲。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外力作用
表现过程 :风化作用 、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
外力的类型:流水、风、冰川、海水
太阳辐射
1.风化作用 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
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
对地貌的影响: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风化壳)
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干旱地区
(风化壳)
化学风化
温暖湿润地区
风力搬运 风力沉积
风力沉积地貌
风
风力堆积作用
在沙漠地区,在风向比较固定的风力作用下,沙粒 往往堆积形成状似新月的沙丘,叫新月形沙丘。
1、比较沙丘迎风坡和 背风坡的坡度?
2、流沙有哪些危害, 如何治理?
答案:1、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2、淹没农田村舍,破坏交通 植树种草
风力沉积地貌
沙垄
风力沉积地貌
峡湾
冰川堆积地貌
海蚀柱
海水侵蚀地貌
海蚀崖 海蚀拱桥
海蚀
海蚀洞
• 在沙质海岸,波浪在向海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速
度逐渐减慢,会将大量的沙子堆积在海岸地带,
形成沙滩。
海浪堆积作用
总结: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地貌特点 • (1)不同的区域主导外力作用不同: • ①干旱地区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 ②湿润地区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 ③高山地区以冰川侵蚀作用为主; • ④沿海地区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
风力沉积地貌
风源(沙分源 选性风)源沙分源 布规律
戈壁 戈壁
沙丘
沙丘 黄土
风力沉积具有分选性
流水侵蚀地貌
流水作用
流水侵蚀 流水搬运 流水沉积
水蚀地貌
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
水蚀地貌
水蚀地貌
水蚀地貌
地球的地壳运动
地球的地壳运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经历着不断变化的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活动、地震、火山活动等,这些运动造就了地球的风貌,也对生物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地壳的构造活动地壳的构造活动主要指的是地壳板块的运动。
地球由多个大陆和海洋构成,它们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不断地漂移、碰撞和分离。
这种构造活动是由地壳板块的运动引起的。
地壳板块的运动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造山运动:地壳板块的碰撞使得两个板块之间的岩石层发生褶皱和隆起,形成高山。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就是造山运动的产物。
(2)裂谷运动:当两个地壳板块分离时,地壳出现拉伸和裂开的现象,形成裂谷地带。
例如,东非大裂谷就是裂谷运动的典型例子。
(3)转换运动:地壳板块在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旋转和滑动现象,这种运动称为转换运动。
例如,圣安德烈亚斯断裂带就是转换运动的演化结果。
地壳构造活动的发生不仅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地理格局,还对地壳上的山脉、河流、湖泊等地貌特征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地震的发生与影响地震是地球地壳运动的一种突发性现象,通常是由地壳板块运动积累的能量在某一时刻释放而引起的。
地震不仅具有巨大的破坏力,还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地震的主要影响包括:(1)地表震动:地震引发地表的震动,给建筑物和人类社会造成破坏。
特大地震还会引发土地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2)海啸:地震发生在海底时,还会引发海底地震海啸。
海啸具有极高的破坏力,可以造成海岸线的淹没和沿海地区的水灾。
(3)地壳变动:地震释放的能量还可能引起地壳的抬升或沉降,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震灾害的预防和减灾工作至关重要,科学家们通过对地震的研究,致力于提高地震预测和监测水平,以及改善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3. 火山活动及其影响火山活动是地壳运动中的另一种形式,它是由地壳板块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岩浆上升和喷发的结果。
火山不仅给地球表面带来了独特的地貌景观,还对生命和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风力作用
风力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风力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侵蚀 作用 风蚀、风积地貌 地貌。 风蚀、风积地貌。
风蚀蘑菇
沙丘
风蚀柱
风积水蚀(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V型谷
山前冲积扇
冲积平原
地上河----黄河 地上河 黄河
河口三角洲
石钟乳石笋
天坑
冰川作用
主要是冰川的侵蚀作用。 主要是冰川的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 冰川侵蚀地貌。 冰川侵蚀地貌。
风化作用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流水侵蚀作用-峡谷:三峡、瀑布、岩溶地貌( 桂 流水侵蚀作用 峡谷:三峡、瀑布、岩溶地貌( 峡谷 林山水)、黄土高原支离破碎的地表,红色沙漠。 )、黄土高原支离破碎的地表 林山水)、黄土高原支离破碎的地表,红色沙漠。 流水沉积作用-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 流水沉积作用 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洪 冲积平原 积平原、江心沙洲。 积平原、江心沙洲。 流水搬运作用-黄河水 流水搬运作用 黄河水 风力侵蚀作用-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等雅丹地貌。 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等雅丹地貌。 风蚀蘑菇 风力沉积作用-黄土高原 沙丘、 黄土高原、 风力沉积作用 黄土高原、沙丘、沙垄 冰川侵蚀作用-峡湾 冰蚀湖(北美五大湖) 峡湾、 冰川侵蚀作用 峡湾、冰蚀湖(北美五大湖)。 海浪侵蚀作用-海蚀崖 海蚀柱。 海蚀崖、 海浪侵蚀作用 海蚀崖、海蚀柱。
断 层
地堑
中间凹
面 两 侧 同 一 岩 层 位 置 比 , 对
来 确 定 岩 层 的 上 升 降 。 下
地
凹 中间
渭河谷地和华山西峰
火山、 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天池(火口湖) 天池(火口湖) 地震裂缝
火山结构
地球的地壳运动和地质变化
地球的地壳运动和地质变化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的表面是由一层叫做地壳的薄皮覆盖着的。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层,它不仅支撑了我们的生活,也承载着地质变化与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和地质变化是地球长期以来所经历的重要现象,它们对地球的形态、景观、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形式。
水平运动主要是指地壳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垂直运动则是指地壳内部岩石的隆升与沉降。
地壳运动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构造应力的释放,包括地球内部因热对流而引起的板块运动和地壳蠕变造成的应力积累等。
这些运动造就了地球上各种地形,如山脉、平原、盆地、河流等。
地壳运动不仅改变了地表地貌,也造成了地壳缓慢但持续的变形。
这些变形反映了地质变化的过程。
地质变化包括地壳的形成、演变和消亡等过程,通过研究这些变化可以揭示地球的历史和演化。
地质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首先是地震和地壳的断裂。
地震是地壳内部能量的释放,它不仅改变了地表地貌,也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影响。
地震通常发生在板块边界处,因为板块边界是地壳运动最活跃的地方。
地震可能导致地壳断裂,形成断层,进而改变地貌。
其次是火山喷发和岩浆活动。
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岩浆从火山口喷发到地表的现象。
岩浆活动是地球内部的岩石熔融、上升和冷却的过程。
火山活动和岩浆活动不仅改变了地表地貌,也为生物演化提供了环境。
同时,地壳运动还包括地壳的隆升和沉降。
地壳隆升是地表岩石上升的过程,常见于山脉的形成以及地球物理变化剧烈的地区。
而地壳沉降则是指地表岩石下沉的过程,常见于盆地和海洋沉积物的形成。
最后,地壳运动还包括冰川运动和风蚀沉积。
冰川运动是指冰川的形成、融化以及对地表地貌的改造。
风蚀沉积是指风力将地表物质吹到远处堆积形成地貌特征。
总之,地球的地壳运动和地质变化是地球长期以来所经历的重要现象。
它们塑造了地球的形态,创造了多样的地表地貌,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了解地壳运动和地质变化的机制和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历史和未来。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图Ⅰ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 )。 A.向斜、背斜和断层 B.断层、向斜和背斜 C.背斜、向斜和断层 D.背斜、断层和向斜 解析 根据岩层形态可以直接判定①、②、③处的地质构 造分别是背斜、向斜与断层,故C项正确。 答案 C
基础自主梳理
(2)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 地质构造是不一定准确的。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误区警示
(1)风化作用就是风力作用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 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 用,叫做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 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 作用是外力作用。 (2)“V”型谷分布在流水侵蚀强烈的河流上游的山 区、“U”型谷分布在冰川侵蚀强烈的山区、“宽谷”分布在 地势平坦、流速较慢的河流下游。
波
浪
波浪遇倾斜海岸, 速度减慢
沙滩
冰川在移动过程中 冰 川 融化,其中夹杂的
物质发生堆积
冰碛地貌、冰碛湖等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融会贯通】
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判断 (1)干旱、半干旱的地区以_风__力__作用为主,多_风__力__侵__蚀__地 貌和_风__力__沉__积__地貌。 (2)湿润、半湿润地区_流__水__作用显著,多_流__水__侵__蚀__地貌和 _流__水__沉__积__地貌。 (3)高山地区多_冰__川__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 碛丘陵等地貌。 (4)沿海地区多_海__浪__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河滩等 地貌。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其中只有太平洋板块全为大洋。
边界类型 地貌
生长边界
海洋、海岭 裂谷、断层
陆—陆 山脉、高原
消亡
边界
海岸山脉、
陆—洋 岛屿、海沟
举例 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张裂) 大西洋(非洲板块、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张裂形成) 红海(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 喜马拉雅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抬升) 阿尔卑斯山(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抬升) 落基山脉(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抬升) 亚洲东部的岛屿及海沟(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 安第斯山脉(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抬升)
岩浆岩
重冷 融却 再凝 生固
岩浆
沉积岩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变质岩
课堂小测
A
风力侵蚀
C
流水侵蚀
B
风力沉积
流水沉积——冲积扇
流水沉积——三角洲
A
流水侵蚀 (溶蚀,石灰岩,云贵高原)
B
冰川侵蚀 (高山、高纬)
地质作用
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 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统 称为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
内力 地球内部 作用 外力 太阳辐射能 作用 和重力能
表现形式
结果
岩浆活动、地壳运动、 使地表变得
变质作用等
高低不平
风化、侵蚀、搬运、 使地表起伏状
沉积、固结成岩
况趋于平缓
一、造成地表形态变化内力作用
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活动,对地表影响也较大。 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2、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的变形变位。 地质构造类型:褶皱与断层 构造地貌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件中图
地质构 褶皱 造 背斜 向斜
向斜
背斜 槽部
构 造 地 貌
侵 蚀 后 地 貌
顶部 受张 力, 常被 侵蚀 成谷
岩性 坚硬 不易 被侵 蚀, 常形
地 成山
岭
断层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 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 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 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 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 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 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 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 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
如下表所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运动类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对地形的影响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举例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相互关它们相伴发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
泊
地质构 褶皱 造 背斜 向斜
构 造图 地示 貌
断层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 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 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 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 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 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 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 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 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
泊
方法突破 的应用
图文分析地质构造规律
三、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
1.实质:使地表物质从高处向低处迁移 ,______决重定力着物质迁移的方向。 2.主要类型
(1) 风 化 作 用 : 岩 石 在 ____________ 、 水 、 大气及__________的影响下温发度生变破化坏作用。
生物
(2) 侵 蚀 作 用 :_风__、__流__水__、__冰__川__、__海__水__ 等对地表岩石及其__风__化__物____的破坏 作用。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一.地壳运动(一).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按其能量来源又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1.造成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表现形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岩浆活动岩浆活动的类型:两种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地壳运动的类型:根据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2.地质构造:概念: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研究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式的依据。
常见的两种基本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
(1)褶皱:概念: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的概念:2全球____大板块组成。
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板块间的关系: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边界类型是消亡边界;板块之间彼此背离,形成的边界类型为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例: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地中海。
生长边界,例:大西洋、红海、东非大裂谷。
4归纳总结:5、判断岩层新老关系①海底岩石的年龄很轻,一般不超过2亿年。
②离海岭(大洋中脊)愈近,年龄愈轻,离海岭愈远,年龄愈老,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二)外力作用表现形式: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1.作用形式和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风化作用: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和生物作用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作用所产生的风化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2)侵蚀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海洋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作用结果使地表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使沟谷、河床加宽加深,坡面破碎;并能形成岩溶、冰斗、角峰、U形谷、海蚀等地形。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 择甲地还是乙地?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背斜:修建隧道的良好选址 石油、天然气的埋藏区 顶部适宜建采石场 向斜: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是地下水储藏区
思考:岩层的可塑性差,如果地壳 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 了岩石的强度(或承受能力), 岩层会怎样?
断 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高
原
平
原
丘陵
山 地
盆地
地表形态
• 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 又称地形或地貌
一、地质作用
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 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按能量来源的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下列地理事物和现象中,不属于地质作用的是: A、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B、大寨梯田 C、岩石的断裂、错位 D、荷兰的围海造田 E、珠江三角洲的形成
山地/丘陵
1以上
2~3
1.5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 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 因为在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 高,难度也比较大。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 山地地区,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 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 路和铁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
生长边界
世界主要山脉的分布与板块的分布有何关系?
位于板块交界处,即地壳运动较跃的地带
大 东红 非海 大 裂 谷
喜马拉雅山脉
马里 亚纳 海沟 东亚岛弧链
西
洋
面积扩大的海域: 红海、印度洋、大西洋 面积减小的海域: 地中海
海上——海洋、海岭 (例:大西洋)
张裂区
陆上——裂谷、断层 (例:东非大裂谷)
2.3.1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板 块 构 造 学 说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实例分析:
总结—1、板块内部 2、板块边界:板块名称+边界类型
板 块 构 造 学 说
思考: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各属于什么板块?
2、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
成因: 板块构造运动
地壳运动
足迹: 地质构造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概念
裸露地表的岩层,它们有的是倾斜弯曲的, 有的是断裂错开的,它们造成了岩石的永久 变形,这些都是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 地质构造。 褶皱构造 地质构造 断裂构造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山脉、丘陵、高原、盆地、平原
(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岩浆活动与地表形态
2、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
3、变质作用
1、岩浆活动和地表形态
形成火山或者岩浆岩
2、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构造运动)
:岩层弯曲隆起 :岩层断裂张开 :地壳抬升 :地壳下沉
(1)水平 运动 (2) 垂直 运动
高山、高原 裂谷、海洋
海浪侵蚀
海浪沉积
大家露两手看看~
•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 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你能判断图中是哪些主导 外力作用类型将三者连接起来的吗?
风力侵蚀 蒙古高原 流水搬运 流水沉积 风力搬运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风力沉积 黄土高原 流水侵蚀 黄土沟谷 河口三角洲 冲积平原 冲积扇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1—10岩层年龄由老到新)。
背斜 向斜 (1)甲是_____,乙是______
判断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背斜: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中间新,两翼老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断层面 断层线
断 层 ↓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 海岸山脉 或 海沟
。
变质作用
温度、压力 等条件的改 变,使岩石 中的矿物重 新结晶。成 分、结构和 构造发生变 化。
石灰岩
大理岩
风化作用
使岩石破碎
太阳辐射和重力 是能量来源;通 过大气圈、水圈 和生物圈实现。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使物质离开原来位置
堆积作用
使破碎物重新沉积
固结成岩“沉积岩”
风化作用
①断层陷落 ②流水沉积作用 ③流水侵蚀作用 ④褶皱隆起 ⑤风力沉积作用
B、 东非大裂谷 C、 崇明岛 D、 长江三峡 E、 内蒙古西部的沙丘
下列成语或诗词分别属于 什—流水侵蚀
——风力搬运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 走 ——风力搬运
花岗岩
肥沃的土壤
温泉
岩浆活动只会带来 灾害吗? 优美的自然风光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构造类型 地貌形态 升降运动
褶皱 断层 (背斜、向斜) (地垒、地堑) 高山、谷地 断块山、凹陷谷 地或平原
你发现了什么?
向斜山
向上拱起称为 背斜,一般形 成山地 向下凹陷称为 向斜,一般形 成谷地
背斜谷
褶曲
褶皱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物理风化
生物风化
侵蚀作用
溶蚀作用 流水侵蚀山地
侵蚀作用
风蚀作用
侵蚀作用
冰蚀作用 冰碛湖:冰川侵蚀形成,多位于高原山 地或高纬度地区。如:西藏的纳木错, 北美五大湖及北欧的众多湖泊。
侵蚀作用
海蚀作用
搬运作用
风力搬运 流水搬运
你是风儿我是沙
堆积作用
冲积扇
三角洲
将下列地理事物与其成因连线:
A、 阿尔卑斯山
2021年高中地理第十一,十二课时: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褶皱构造的基本形态:向斜和背斜。
一般情况下: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岩层中间向上隆起,中心的岩层老,两侧岩层新。 岩层中间向下凹陷,中心的岩层新,两侧岩层老。
头脑风暴 乙
甲
北
1判断下面的褶皱哪部分是背斜,哪部分是向斜?为什么
甲:向斜 乙:背斜
2形成的山岭是背斜山岭还是向斜山岭?原因是什么? 受外力作用情况下,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物质疏松破碎,易被侵蚀,成为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作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薄弱地带向上的运动
岩浆活动和火山是一回事吗?
2,地壳运动(构造运动)
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
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 主,垂直运动为辅。
1、水平运动:
运动形式——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2、垂直运动:
运动形式——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即上升或下降
褶皱的形成和基本形式
外力 作用
太阳能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削低高山,填平洼 地,使地表起伏状 况趋向于平缓
练习
1,读“地貌示意图” 回答:
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D,由于流水沉积作用
形成的是 ;由A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由
于风力C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
B
2.被风“吹来”的高原是…………(A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被风、流水、冰川等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沉积、堆积的过程。
三角洲
冲积平原
冲积扇
流水沉积作用
新月型沙丘
深厚黄土层 的来源
风力沉积
冰川堆积
海浪堆积 沙滩
高三第一轮复习地壳的运动及变化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地壳运动概述 3 地壳运动的基本规律 4 地壳运动与地质灾害 5 地壳运动的历史与未来趋势 6 高三第一轮复习重点与难点解析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地壳运动概述
地壳运动的概念
添加标题
地球观测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 地球观测技术不 断进步,如卫星 遥感、地震监测 等。这些技术将 有助于我们更准 确地监测地壳运 动,预测未来趋
势。
添加标题
程, 预测未来可能发 生的地震、火山
等地质灾害。
添加标题
人类活动对地壳 运动的影响:人 类活动如开采、 工程建设等可能 对地壳运动产生 影响。未来,我 们需要更加关注 人类活动对地壳 运动的影响,采 取措施减少潜在
地壳运动与地质灾害
地震及其成因
地震的定义和分类 地震的成因和机制 地震波和震级 地震的分布和危害
火山喷发及其成因
火山喷发的定义和类型 火山喷发的成因: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 火山喷发的过程和现象 火山喷发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滑坡、泥石流及其成因
滑坡定义、分类及特点 泥石流定义、分类及特点 滑坡与泥石流的成因分析 滑坡与泥石流的地质灾害影响
YOUR LOGO
地壳运动的基本规律
地球自转与离心力作用
地球自转:地壳运动的基本规律之一,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是地壳 运动的主要驱动力。
离心力作用:由于地球自转,地壳各部分受到的离心力大小不同,导致地 壳发生运动和变化。
地壳运动的基本规律:地壳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地球自转、离心力作用、 板块构造等,这些规律共同作用,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和地质构造。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岩石的转化
②
③
②
③④
④
①④
你能说出上图中各代号所表示的作用吗?
常形成谷 地或低地
汾河谷地、 东非大裂谷
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背斜顶部
向斜槽部 背斜——储油构造 向斜——储水构造 在图示地区能不能修建隧 道、水库呢?
能力提升
(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
甲 向斜
乙 断层
丙 背斜
(2)图中甲、丙两处的地貌分别是什么,其形成
的原因呢? 甲 山岭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力不易侵蚀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产生。
Ⅱ.陆块与洋块相撞——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例如: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壑--岛弧鏈就是太平洋板块
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的。
4.变质作用
大理岩
板岩
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能 2、表现方式: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 (沉积岩)
页岩
石灰岩
丙 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不容易侵蚀
(3)若该地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 丙 处开采
最合适;其中 乙 处最不合适建设大型工程。
3 地震
板块构造理论
0º
60º
120º
180º
1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º
30º 0º 30º
4.变质作用
大理岩
板岩
①、板块张裂-- 裂谷或海洋
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②、板块碰撞-- 山脉 Ⅰ.两陆块相撞-- 巨大的山脉
2.地壳运动(构造运动):
花岗岩
地壳运动造成的岩层的永久变形变位叫做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貌叫构造地貌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__知识点
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知识点一、地质作用1.地质作用概念: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2.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是由地球内能引起的,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能量。
内力作用表现形式: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风力、流水、冰川)。
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二、.岩浆活动:岩浆活动:人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
岩浆活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在地壳中冷凝而结晶,岩浆侵入地壳形成花岗岩;另一种是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
1、常见的岩石变质岩受到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原来的成分、结构发生了改变,形成了新的岩石大理石、板岩石英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可夷平地表。
(2012·山东卷)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三、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又称构造运动,一般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的结果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断层分为地垒和地堑。
地质构造示意图岩层形态地表形态实践意义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褶皱背斜中心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岭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良好的油气构造,开凿隧道通常选背斜,原因:背斜成拱形,安全稳定,不易积水。
向斜中心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槽部受挤压不易侵蚀反成山岭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地垒中间岩块上升,两侧岩块相对下降形成块状山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工程建设遇断层要避开,以免诱发地震、滑坡、渗漏、坍塌等地质灾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褶皱
什么是褶皱?
岩层因受力发生弯曲,称为褶曲。如果发生一些列褶曲, 就被称为褶皱。
褶皱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
褶曲
褶曲
褶皱
(1)背斜 岩层受力向上弯曲
在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
(2)向斜
岩层受力向下弯曲
在地貌上,向斜常成为谷地或盆地。
(2)褶皱的基本形态
岩层 岩层 形态 关系
地表形态
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1、岩浆活动
(1)概念
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_薄__弱___地带向上运动。
(2)类型 ·一种在上升过程中冷凝结晶。 ·另一种冲破上覆岩层,形成火山。岩 浆活动过程中冷却凝固后形成岩浆岩。
花岗岩
玄武岩
1.岩浆活动与火山喷发是一回事吗? 不是一回事
背 向上 中间老 斜 拱起 两翼新
一般成山岭, 有时成为谷地
向 向下 中间新 一般成谷地或盆地, 斜 弯曲 两翼老 有时成为山岭。
地 形 倒 置
褶皱地貌
褶皱山脉
我们往往用“海誓山盟”,“坚如磐石”, “稳如泰山”来形容稳定和不变,然而通过对地壳 运动的了解,我们认识到了我们脚下的大地正处在 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地壳表面 面貌,仅仅是地壳漫长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镜头!
地壳活动、岩浆 活动、变质作用
出现高低起伏, 形成高山和盆地
风化、侵蚀、搬运、 削低高山、填平洼地, 堆积、固结成岩 使地表趋于平坦
内外力相互关系: 相互作用,以内力作用为主。
(1)二千万年来,珠穆朗玛峰地区抬升约2万米,可珠峰海拔 只有8844.43米,这是为什么?
地壳抬升的同时,外力作用就不停地影响。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仍将持续……
魏格纳的故事 ————大陆漂移说
非
南 美
大 西 洋
洲
非 洲
洲
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躺在病床上, 目光正好落在墙上一幅世界地图上。“奇怪!大西洋两 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
轮廓
岩层
生物
板块的运动
1、全球由 六 大板块组成。 2、板块是不断 运动 的。 3、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
什么是断层?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
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
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 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
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 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
了断层。
断层的基本形式
断层构造带:因岩石破碎, 易发育成沟谷、河流
上升岩块(地垒)
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下沉岩块(地 堑)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地垒—断块山
▪ B、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 ▪ C、板块(岩石圈)是在软流层上运动。 ▪ D、板块相对移动时,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相撞地
区可形成山脉、海沟、岛弧等
2、板块边界
①生长边界(张裂区):
海洋(大西洋)、海岭、断层、裂谷(东非)
②消亡边界(碰撞区):海沟、岛弧、造山带(南亚)
2.岩浆活动的结果形成了哪种岩石? 岩浆岩
3.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及我们的经验, 岩浆活动对地表形态有什么影响?
火山湖、火山岛、火山锥地形
(1)有个成语叫“稳如泰山”。这句话真的正确吗?
泰山并不稳,泰山每年都在以极小的速度上升。
(2)“地球上最大的伤疤”东非大裂谷是非洲大陆“一分为二” 产生新大洋的序幕。这里地壳下面的地幔物质上升分流,使得地 壳水平张裂而形成为裂谷。它的张裂速度似乎很慢,近200万年 以来的平均扩张速度每年2~5厘米。尽管如此,它的北段已经裂 开为一个窄海(红海)。照此下去,1亿年以后新的大洋将会在这 里产生。
华山北坡大断崖
华山北坡
东岳——泰山
从死海开始,一直到莫
桑比克海岸,横跨亚洲和 非洲,跨越50多个纬度, 总长6500千米 , 40多个带 状和串珠状的湖泊群。是 一条巨大而狭长的凹槽一 样的沟谷,宽度大约50千 米,两边是陡峭的悬崖, 高差最大的达千米以上。 谷底有两条平行的深长裂 隙,深达地壳底部,是地 下炽热岩浆喷出的通道, 这条通道使裂谷带成为大 陆上最活跃的火山带和地 震带,共拥有10多座活火
思考:看此图可以推测哪些国家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看此图推测世界上主要山脉的形成? 可以推测各个海洋的面积的未来变化趋势吗?
可以推测各个大洲之间距离变化的趋势吗?
思考:岩层的可塑性(伸缩性)差,如果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 了岩石的强度(或承受能力),岩层 会怎样?
断 裂!
3、断层
江西省吉水中学 鞠会强
山地景观
丘陵地形
平原景观
青藏高原 雪山连绵 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
长白山天池
风蚀蘑菇
珠穆朗玛峰
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 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一发现说明了什么?
一、地质作用
(一)概念 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
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2)黄河每年将16亿吨泥沙输往下游,大部分注入渤海,可 是千百年来,渤海的轮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这又是为什么?
海水侵蚀作用。
地表形态的变化是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 结果,内力作用一般 起主导作用。内、外 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 影响有差异,内力作 用为地表形态的形成 提供了“粗毛坯”, 而外力作用则不断地 把“粗毛坯”变成千 姿百态的形态。
多 火山 、 地震 。
板块之间的运动方向_相__对_ 板块之间的运动方向相__反__
碰撞挤压 张裂
六十年代后期
岩石圈
构造带 分成
六大板块
软流 层上
运动
内部稳定 边界活跃
解释:火山、地震的形成和分布
1、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
▪ A、地球上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带(海岭、 海沟等),分成六大板块。
上面两个例子说明了内力作用的哪种形式?两个例子有何不同?
(二)地壳运动(构造运动)
1、地壳运动的类型
水平运动
挤压弯曲隆起:褶皱山系
张裂:裂谷或海洋
垂直运动 (升降运动)
地壳的抬升或下沉, 地 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相伴发生 水平为主 垂直为辅
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时水平状的。 岩层受力时会发生_弯__曲__。
下列地理事物和现象中,不属于地质作用的是( BD )
A、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B、大寨梯田 C、岩石的断裂、错位 D、荷兰的围海造田 E、珠江三角洲的形成
(二)分类 依据能量来源可以划分为两种: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分类 能量来源
地质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影响
内力 作用 外力 作用
地球内 部热能 太阳能 重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