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6MW机组燃烧控制系统设计 精品

合集下载

电气运行规程[6MW]

电气运行规程[6MW]

电气运行及事故处理规程泰安立人热电有限公司1电气运行及事故处理规程编写:审核:批准:2前言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搞好电厂的安全生产,做到职责分明,使我厂的生产技术、管理达到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保证安全经济运行,以适应我厂发电设备建成投产的需要,而进行了本规程的编制。

本规程主要是依据设备厂家对技术参数的要求和使用说明,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制定的“电气运行规程”、“电力工业技术法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以及全国地方小型火力发电厂《管理制度汇编》并以同类机组规程做参考,结合我厂机组设备具体情况编写的。

在编写过程中,机组设备尚未完全竣工移交生产,设备的特性和系统掌握的不够全面,加之编写水平有限,经验不足,因此在编写过程中,难免存有部分缺陷、错误和遗漏之处,以及编排上的不合理现象,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执行中认真总结经验,提出宝贵意见,不断补充、修改、完善,使其更加适合现场的实际运行情况,以便修订再版。

编者二○○四年十二月3目录第一篇系统运行规程 (6)第一章运行方式 (6)第二章正常操作 (8)第三章事故处理 (14)第二篇发电机运行规程 (19)第一章发电机规范 (19)第二章发电机操作 (20)第三章发电机正常运行的监视与维护 (24)第四章发电机异常运行及事故处理 (29)第三篇变压器运行规程 (39)第一章变压器规范 (39)第二章变压器操作 (42)第三章变压器正常运行监视及维护 (43)第四章变压器异常运行及事故处理 (46)第四篇配电装置运行规程 (49)第一章母线与刀闸 (49)第二章真空开关 (52)第三章电缆 (59)第四章仪表互感器 (61)第五篇厂用电动机运行规程 (64)4第一章厂用电动机一般规定及检查 (64)第二章电动机运行操作及监视 (66)第三章电机异常运行及事故处理 (68)第四章厂用电动机的保护 (70)第五章设备规范 (70)第六篇继电保护运行规程 (74)第一章一般规定及保护装置运行 (74)第二章发电机变压器保护 (77)第三章厂用系统保护 (79)第四章线路保护 (79)第七篇直流系统运行规程 (80)第一章直流系统概况 (80)第二章直流电源工作原理 (80)第三章直流电源的操作 (81)第四章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83)第五章直流系统故障处理 (84)5第一篇系统运行规程第一章运行方式第一节一般原则一、正常运行方式,应按总工程师批准的运行方式运行,不得随意改变。

6mw风力发电机组参数

6mw风力发电机组参数

6mw风力发电机组参数6MW风力发电机组是一种高效的风能转换设备,可以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它具有多项重要的参数,包括额定功率、转速、切入风速、切出风速等。

本文将针对这些参数进行详细介绍。

额定功率是指风力发电机组在额定风速下能够输出的最大功率。

对于6MW风力发电机组来说,其额定功率为6兆瓦,这意味着在额定风速下,该发电机组能够输出6兆瓦的电能。

额定功率是评估风力发电机组性能的重要指标,它决定了发电机组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转速是指风力发电机组的转子转动的速度。

对于6MW风力发电机组来说,其转速通常在10至20转/分钟之间。

转速的选择需要考虑到风机的机械设计、叶片的材料和结构等因素,以保证风力发电机组的稳定运行和寿命。

切入风速是指风力发电机组开始转动的最低风速。

对于6MW风力发电机组来说,其切入风速通常在3至4米/秒之间。

当风速超过切入风速时,风力发电机组开始转动,开始产生电能。

切入风速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发电机组的起动特性和运行稳定性。

切出风速是指风力发电机组停止转动的最低风速。

对于6MW风力发电机组来说,其切出风速通常在25至30米/秒之间。

当风速超过切出风速时,风力发电机组会自动停止转动,以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

切出风速的选择需要考虑到风机的结构强度和安全性能。

除了这些重要参数外,6MW风力发电机组还具有其他一些特点。

首先,它采用了先进的变频调速技术,可以实现风机转速的精确控制,提高了发电效率。

其次,它采用了大直径的叶片设计,可以捕捉更多的风能,提高了发电机组的能量利用率。

此外,6MW风力发电机组还具有良好的抗风性能和可靠性,可以适应各种恶劣的气候条件。

6MW风力发电机组是一种高效可靠的风能转换设备,具有额定功率、转速、切入风速和切出风速等重要参数。

它的设计和运行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以保证其性能和安全性。

随着风能资源的逐渐开发利用,6MW风力发电机组将在未来的能源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机(AGC投、退)

#6机(AGC投、退)

AGC方法一、AGC投运允许条件:1、CCS投运;2、ADS指令品质检测无异常(内部逻辑模块自动监测)。

3、ADS与机组实际负荷偏差<10MW。

以上三个条件全部满足,按动ADS投入按钮,机组AGC功能才能投入。

二、AGC切除条件(任一条件满足,AGC功能即可解除):1、CCS解除;2、ADS指令品质检测异常(内部逻辑模块自动监测)。

3、按动ADS切除按钮。

三、AGC投入步骤:1、接到值长投入AGC的命令,检查机组运行稳定。

检查负荷上限设定为300MW,下限180MW。

2、检查机组负荷、“锅炉自动”投入稳定运行,检查锅炉主汽压自动与设定值偏差<0.5MPa。

3、检查A1容量风门不得投入自动,投自动的容量风门必须把偏置设在20%以上。

4、解除DEH功率回路;5、投入DEH中“CCS遥控”变红色,在DCS主控画面上“DEH遥控允许”红灯亮;6、投入CCS:检查“机组实际功率”与“CCS输出负荷”、“给定负荷”三者一致;CCS设定在“运行”状态,投入“汽机主控”, CCS即投入。

CCS投入后,当即检查“给定负荷”不跃变,机组负荷、锅炉自动稳定,否则立即解除CCS(是否解除锅炉自动更安全),投入DEH功率回路;若CCS投入正常,可通过设置“CCS目标负荷”、“CCS负荷变化率”来完成负荷增减。

7、将负荷中心画面的“CCS负荷变化率”设置为3.5MW/Min。

7、投入AGC:务必先将CCS手操器“CCS目标负荷”设置为当前机组功率。

检查“机组实际功率”、“CCS目标负荷”、“CCS输出负荷”、“ADS修后指令”、“给定负荷”、五者一致,尤其注意“CCS输出负荷”、“ADS修后指令”二者一致,投入AGC控制。

8、投入AGC后,仍需要检查“给定负荷”、“ADS修后指令”、当前机组功率、功率变化率无明显变化。

否则,退出AGC(是否解除锅炉自动更安全),投入DEH功率回路;9、投入AGC后,仍要维持负荷中心画面的“CCS负荷变化率”设置为3.5MW/Min,以确保“CCS输出负荷”较好地跟踪机组实际功率,以便消除由AGC到CCS切换时“给定负荷”的突变。

6mw发电机参数

6mw发电机参数

6MW发电机参数1. 引言在能源领域,发电机是不可或缺的设备。

6MW发电机是一种能够产生6兆瓦功率的发电机。

本文将探讨6MW发电机的参数,包括其技术规格、性能特点、各部件参数等方面。

2. 技术规格6MW发电机的技术规格是评估其性能和适用性方面的重要指标。

下面是6MW发电机的一些重要技术规格: - 额定功率:6MW - 额定电压:380V - 额定转速:1500转/分钟 - 额定频率:50Hz - 直径:3.5米 - 高度:5米 - 重量:约12吨3. 性能特点6MW发电机具有以下性能特点: - 高效能:6MW的额定功率使其能够产生大量的电能,满足大型工业项目或城市用电的需求。

- 高可靠性:6MW发电机采用先进的技术和高质量的材料进行制造,能够在恶劣环境下稳定运行,并具有较长的寿命。

- 全面保护系统:6MW发电机配备了全面的自动保护系统,能够监控电流、电压、温度等参数,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设备的安全运行。

4. 主要部件参数6MW发电机包括多个主要部件,每个部件都有其特定的参数。

以下是6MW发电机的一些主要部件参数: ### 4.1 发电机转子 - 相数:3相 - 极数:4极 - 磁场类型:永磁 - 转子直径:2米 ### 4.2 发电机定子 - 相数:3相 - 主线圈数:36根 - 串联方式:星型 - 定子外径:2.5米 ### 4.3 冷却系统 - 冷却介质:空气冷却 - 风扇数量:6个 - 风速:大于20米/秒 ### 4.4 控制系统 - 主控制方式:电子控制 - 控制系统类型:自动化控制系统 - 控制方法:闭环控制 - 控制精度:+/− 0.1% - 故障检测:故障自动检测与报警系统5. 使用范围6MW发电机适用于多种场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大型工业项目:6MW发电机能够为大型工厂或石化等工业项目提供稳定的电源支持,满足其高电能需求。

-风力发电场:6MW发电机的设计适用于风力发电场,能够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并输送到电网中。

600MW火电机组给水系统设计

600MW火电机组给水系统设计

600MW火电机组给水系统设计600MW火电机组的给水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满足机组的需求。

以下是一个给水系统设计方案:1.设备选型:选择合适的给水泵、管道、阀门、仪表等设备,以确保系统能够满足机组的需求。

对于给水泵,需要考虑到扬程、流量、转速等因素,并根据机组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对于管道和阀门,需要考虑到管道材质、壁厚、连接方式等因素,以确保管道的密封性和耐压性。

对于仪表,需要选择合适的类型和安装位置,以便实时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

2.管道设计:设计合理的给水管道系统,包括主管道、支管道、弯头、三通等部件。

需要考虑到管道的长度、直径、弯曲半径等因素,以确保管道的流体阻力最小,且不会出现气蚀、振动等问题。

同时,需要合理设计管道支架和补偿器,以吸收管道的热胀冷缩和振动。

3.泵房设计:设计合理的泵房布局,包括水泵、电机、减速机等设备的位置和布局。

需要考虑到泵房的结构、通风、照明等因素,以确保泵房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同时,需要合理设计泵房内的管路和阀门,以便实现对给水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4.控制逻辑设计:设计合理的给水系统控制逻辑,包括泵的启停控制、水流量的监控、压力的监控等。

需要考虑到机组的运行特性和控制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案和策略,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满足机组的需求。

5.调试与运行:在系统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调试和运行测试,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需要测试泵的性能参数、管道的压力损失、阀门的密封性等,并对系统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满足机组的需求。

总之,600MW火电机组的给水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包括设备选型、管道设计、泵房设计、控制逻辑设计和调试与运行等。

只有全面考虑和优化这些因素,才能确保给水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满足机组的需求。

试论600MW机组低氮燃烧系统燃烧调整

试论600MW机组低氮燃烧系统燃烧调整
电 力 科 技
2 0 1 3 年 第3 6 期I 科技创新与应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试论 6 0 0 MW 机组低氮燃烧系统燃烧调整
张 雷
( 内蒙古大唐 国际托克托发 电有限责任公 司,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1 0 0 1 0 )
摘 要: 进入到新世 纪以来 , 随着我 国市场经济水平的迅速提升 , 我 国的各行各业都取得 了非常快速的发展 , 但是我 国的环境污 染 问题 却是 越 来越 严 重 , 特 别是 大 气污 染物 的排 放控 制 问题 已经受 到 了全 世界 的关 注和 重 视 。我 国 的火 电厂 的 早期 投入 运 行 的 锅炉低氮燃烧技术较为落后 , N O x气体的排放浓度普遍偏 高, 再加工作业现场 因素的限制 , 对N O x气体排放浓度 的控制是有一 定的 困难 的, 并且其减排的成本很 高, 而工作 量也很大 , 因此 , 低 氮燃烧 系统的燃烧调整便是一种有效、 经济的减排方法 , 值得我 们深入 的推广和应 用。本文便对以 内蒙古大唐 国际托克托发 电有限责任公 司 6号机组设备为例并介绍其燃烧系统调整的 目的、 机组设备燃烧 系统调整前的准备 工作 、机组设备燃烧 系统的调整 内容以及机组设备燃烧调整过程 中的注意事项四个方面的 内
容进 行 了分 析 , 从 而详 细的 论 述 了 6 0 0 MW 机 组低 氮燃 烧 系统 的 燃烧 调 整 工作 。
关键词: 6 0 0 MW 机 组 ; 低 氮 燃烧 ; 燃 烧 调 整
1以内蒙古大唐 国际托克托发 电有 限责任公 司 6 号 机组设备 为例并介绍其燃烧 系统调整的 目的 我们所选用的我电厂的机组设 备为 6 0 0 MW 亚临界、 自然循环 、 前后墙对 冲燃烧 、 一次 中间再热 、 单炉膛平衡通风 、 固态排渣 、 尾部 双烟 道 、紧 身封 闭 、全钢 构架 的Ⅱ型 汽包炉 ,其 具体 的型 号为 D G 2 0 7 0 / 1 7 . 5 一 I I 4 ,并且此锅 炉设 备的具体设计参 数为 :设计 压力 1 9 . 1 MP a , 最 大 连续 蒸 发 量 为 2 0 7 0 t / h , 额 定 蒸发 量 1 8 7 6 t / h , 额 定 蒸 汽 温度 5 4 1 。设计主燃料为准格尔烟煤 , 低位发热量 1 7 9 8 l k J / k g 点 火 助燃 油 为 一 1 0号轻 柴 油 , 发 热量 4 1 8 0 0 k J / k g o 前 后 墙 布 置并 且 是 对 冲燃烧的方式是我们所选择的燃烧器的布置方式 。 选择 了共计 4台 双进双出的钢球磨煤机 , 前后墙分别布置了 4层煤粉燃烧器 , 并且 每 一层 煤 粉 燃 烧器 都 设 置 有 4支氮 氧 化 物 的轴 向旋 流 燃 烧 器 , 总计 3 2只燃烧器 。在第一层 的煤粉燃烧器的上方位置 , 前后墙位置处分 别 布 置 了 2层 燃尽 风燃 烧 器 , 每一层共有 4 个, 这 样 一 共 有 燃 尽 风 燃 烧器 1 6只 。 在锅 炉 机组 设 备 运行 的过 程 中 , 要 想 保 证其 所 排 放 出 的N O x的含量是符合国家相应 的环境保护工作 的要求的 ,那 么就 应 对锅 炉 机 组设 备 的燃 烧 系统 进 行 相应 的调 整 。 通常 情 况 下 ,我 们 之 所 以要 对 机 组 设备 的燃 烧 系 统进 行 调 整 , 首 先 我 们 就 是 要 保 证 锅 炉运 行 过 程 中 的稳 定 性 、安 全 性 以及 经 济 性, 其 次 我 们 要 进 一步 的将 其 地 机 组 设备 排放 N O x的含 量 , 不 但充 分的提高 了锅炉机组设备的工作效率 ,也起到 了保护环境 的作用。 另外 ,如果在使用 的燃烧煤 已经接近了设计 阶段所规定 的媒质时 , 其负荷是不允许小于 5 5 0 MW 的。 2机组设备燃烧系统调整前的准备工作 在 调 整机 组 设 备 的燃 烧 系 统 之 前 , 我 们 主要 应 做 好 以 下 两个 方 面 的 准备 工 作 : ( 1 ) 在调整机组设备 的燃烧系统之前 , 应做好对锅炉机组整体 的吹灰工作 ,也就是要将锅炉本体的所有看火孔 以及人孔都关闭 , 同时在调试整个机组设备的过程 中, 是严禁投入任何 的抽气设备和 吹灰 设 备 的 。 ( 2 ) 在调 整燃烧 系统之前 , 应 保证试验和记录工作恢复到 了初 始 的 工作 状态 , 同时 每 一 个 试 验 的 周 期应 小 于 2个 小 时 , 运 行 人 员 应定期的对设备进行维护 和保养 , 保证设备具备 良好的工作状态。 3 机 组设 备 燃 烧 系统 的调 整 内容 对 于 机组 设 备燃 烧 系统 的 调整 工 作 , 我 们 应 先 准 确 的控 制 锅 炉 炉膛 出口的氧气含 量 , 再依 次调节 S O F A燃烧器区的二次风旋流拉 杆以及主燃烧器 区的二次风旋流拉杆这两项内容 , 完成后就是 S O — F A燃烧器挡板 的开度调整工作 ,然后再调整主燃烧器二次风箱风 门的开度 , 最后便是将干式除渣炉底液压关断门关闭 。 对于调整燃烧系统 以上各工作 的具体时间 , 是 由作业现场调整 工作 实 时 状态 的反 应 结果 所 决 定 的 ,也 就 是 说调 整燃 烧 系 统 时 , 调 试 指 挥 的 部 门会 先 发 出调 试 的 指令 , 之 后 机组 设 备 的 运行 人 员 和 调 试人员会依据这些指令进行调试工作。 3 . 1煤 粉燃 烧 器 3 . 1 . 1煤 粉 燃 烧器 的投 运 层数 。 计算 其 投 运 的层 数 时 , 我们 应 充 分 的参考制造煤粉和热力计算 的数据 ,如果是负荷为 5 5 0 M W 的机 组设备 ,其所投运 的燃烧器就是 4层 ,那 么煤粉燃烧器就共有 3 2 只。 而在调整机组设备工况的过程 中能够保证其满足所需的负荷就 是 其 运行 过 程 的最 主要 要 求 。 3 . 1 . 2炉膛 出口的氧气含量。 一般情况下 , 对于锅炉炉膛 出口的 氧气含 量的控制工作 , 我们应保 证其是 不超过 3 . 3 5 %的 , 只有 准确 的控制了锅炉整体的氧气含量 , 才能保证机组设备各个方面 的调整

毕业设计:国产300MW机组热力系统的拟定计算及分析(终稿)-精品

毕业设计:国产300MW机组热力系统的拟定计算及分析(终稿)-精品

**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题目:国产300MW机组热力系统的拟定计算及分析指学生姓名:班级: **动*** 班指导老师: ***时间: 2007.11.4~2007.12.1论文摘要本设计的内容为国产N300MW机组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的拟定、计算、及火电厂热经济性分析。

本设计从原则性热力系统的拟定、计算、汽轮机耗量及各项汽水流量的计算;热经济性指标计算;全面性热力系统的拟定分板及计算,对电厂热力系统经济性分板方面进行阐述。

目录毕业设计任务第一章原则性热力系统的计算第二章汽轮机汽热量及各项汽水流量计算第三章热经济指标计算第四章全面热力系统的分板建议小结附图一、二、三毕业设计任务题目:国产N300MW机组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的拟定,计算与分析(额定工况)内容及要求:一、根据给定条件拟定发电厂的原则性热力系统。

二、用热平衡法理行额定工况的热力系统计算,求出系统各部分的汽水流量,发电功率及主要经济指标。

三、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拟定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

主要原始资料(一)、锅炉型式及有关数据1、型号:DG1000/170—Ⅰ型2、额定蒸发量:1000t/h3、一次汽压力:16.76Mpa,温度555℃4、二次汽压力(进/出)3.51/3.3 Mpa5、温度(进/出)335℃/555℃6、汽包压力:18.62 Mpa7、锅炉热效率:90.08%8、排污量:D pw=5t/h(二)汽轮机型式及额定工况下的有关数据:1、汽轮机型式:N300—16.18/550/550型中间再热凝汽式汽轮机、四缸四排汽、汽缸及轴封系统情况见附图。

2、额定功率:300MW3、主汽门前蒸汽压力:16.181Mpa,温度550℃4、中压联合汽门前蒸汽压力:3.225 Mpa,温度550℃5、额定工况给水温度:262.5℃6、额定工况汽机总进汽量:970T/H。

7、背压:0.0052 Mpa,排汽焓2394.4KJ/kg。

8、各级抽汽参数如下表9、加热器散热损失:高加1%,除氧器4%,低加0.5%,轴加4%。

6MW光伏电站发电效率的设计与改进

6MW光伏电站发电效率的设计与改进

6MW光伏电站发电效率的设计与改进由于能源短缺和污染日益严重,太阳能已成为最清洁、最现实和最有前途的可再生能源生产方法之一。

然而,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是高度非线性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环境。

因此,太阳能的高效利用和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是利用太阳能时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光伏系统为核心,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为主要目标,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以优化光伏电站系统的效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总结光伏发电系统的配置,根据各种情况的需要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分类,介绍目前我国和国外光伏发电的发展情况。

(2)简要介绍西藏桑日光伏电站的地点、太阳能资源、光伏组件数量、阵列安装方式,对电站发电效率进行分析,并总结影响电站发电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光伏阵列安装方式、逆变器选型、最大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以及环境因素。

(3)提出西藏桑日光伏电站发电效率提升方法,包括采用固定光伏阵列安装方式,合理选择逆变器及控制策略,确定光伏阵列最佳倾角,采用基于粒子群聚类算法实现MPPT,通过仿真分析可知该算法能有效提高光伏电站发电效率。

(4)基于上述光伏发电效率提升方法计算优化后的光伏电站发电量,进行经济效益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电站发电量增加约5%。

1绪论1.1选题背景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90%是以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为基础的不可再生能源,而化石燃料是有限的,这就是为什么全世界都在使用化石燃料的原因。

人口增长。

工业化进程正在加速。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它正在逐渐耗尽。

同时,燃烧化石燃料会释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威胁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两大问题。

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从能源入手。

现在人们明白,能源供应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传统的化石能源到可再生能源。

近年来,太阳能从技术演变而来,市场和市场都在迅速发展,但太阳能需要一个紧迫的解决方案。

请注意,有一些问题。

(1)发电效率差目前,我国火力发电设备年使用时间累计可达5000小时以上,最高可达7000小时以上。

6×5MW燃重油电厂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

6×5MW燃重油电厂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
第 2 3卷
第 1 期 1
电 脑 开 发 与 应 用
文 章 编 号 :0 35 5 (0 0 1- 030 1 0 — 8 0 2 1 ) 10 5 - 3
6 M W 燃 重 油 电 厂 控 制 系 统 设 计 与 开 发 ×5
Dein a d De eo me to n r lS se f rEn i e g n r tr sg n v lp n fCo t o y tm o gn / e e a o
【 摘 要】随着 国 内外用 电需求 的不 断快速 增长 ,柴油发 电机组作 为 电 网供 电、应 急供 电和 补充供 电正 得 燃 重油 电厂控 制 系统 的设 计 ,由于 重油发 电机 组具 有特 殊 的工艺特 点 ,在认 真 ×5
分 析其 对控 制 系统 的要 求 的基 础上 ,利 用 P C 的可 靠、稳 定 ,充分 发挥 了现 场 总线技 术及 DC L S技 术 两者 优势 , 以 系 统 集 成 为 手 段 ,给 出一套 基 于 P oiu r f s现 场 总 线 、Mo b s总 线 和 工 业 以太 网相 结 合 的集 散 控 制 系 统 b du
个 控 制设 备 的集 中管理 , 以完 成监 控 生产 运 行过 程 为 目的 , 实现 对监 控数 据进行 分 析 、 并 管理 、 统计 和查 询 。
pr e s c r c e itc oc s ha a t rs is,t hus b s d on de al d a l i ft e r qu r m en s on c t ols s e d wih t i bl nd s e dy PLC , a e t ie nayss o h e ie t on r y t m an t he la e a t a t a he dva t ge il us t c ol y a d D CS e h n a s offe db e hn og n t c nol a b v n u lply. By m e ns ofs t m nt gr to ogy c n e gie f l a a yse i e a i n, a dit i t d s rbu e

6MW分布式风电场接入系统方案

6MW分布式风电场接入系统方案

6MW分布式风电场接入系统方案
为实现分布式风电场接入系统,可以考虑以下方案:
1. 风电场布局设计:设计合适的布局方案,使风电场的风
机分布均匀,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

2. 风机选择和布置:选择适合的风机类型和参数,根据风
能资源和地形条件进行合理布置,以优化发电效率。

3. 智能监控系统:建立实时监测和远程管理系统,监测各
个风机的运行状态、风速、转速、功率等关键参数,确保
风电场运行安全稳定。

4. 电网接入系统:设计适配的电网接入系统,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电缆等,实现风电场与电网的稳定连接,并满
足电网的要求,确保双向电流的流动。

5. 储能系统:考虑在风电场中加入适当规模的储能系统,以平衡风机的不稳定发电和电网的需求,提高风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 电力管理系统:建立分布式电力管理系统,实现对风电场的电力负荷、功率分配、调度和优化控制,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风电场的发电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以上是一个大致的方案,具体实施还需要综合考虑风能资源、电网条件、项目预算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安全标准,确保风电场接入系统的可靠运行。

MTU柴油机系统及结构

MTU柴油机系统及结构

M T U柴油机系统及结构前言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CPR1000技术路线的核电站,为防御自然或人为故障阻碍核电厂安全功能的实现,在NI区域内布置了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作为电厂应急后备电源。

厂区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代码为LHP/LHQ,为厂用电系统6.6KV应急母线LHA、LHB的厂内备用电源。

当厂用机组母线LGB、LGC因失去厂外电源或母线本身故障造成停电事故时,柴油发电机组启动确保应急母线LHA、LHB的供电,从而保证反应堆的紧急安全停堆,防止重要设备因厂用电系统的失去而造成损坏。

其质量等级为QSR,是与质量和安全相关系统。

核电站每台机组设置2台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全厂共有4台应急柴油机发电机组,分别为1LHP、1LHQ、2LHP、2LHQ。

其中LHP作为LHA母线的备用电源,为A列系统。

LHQ作为LHB母线的备用电源,为B列系统。

4台柴油发电机组设计完全相同,每台发电机组的额定输出功率为6MW。

本书简要介绍了6.6KV应急柴油发电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安全功能,重点讲述了956V20TB33系列柴油机的结构以及重要部件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整理了电站日常柴油机试验的主要过程,希望能够帮助青年员工提高对柴油发电机设备的认识。

由于编者水平和上游文件的限制,书中难免有疏漏或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第一章应急柴油发电机系统总述 (4)1.1系统简介 (4)1.1.1系统设备组成 (4)1.1.2设计基准 (4)1.1.3柴油发电机组本体设计要求 (5)1.1.4柴油发电机组辅助设备的设计要求 (6)1.1.5柴油发电机现场布置 (7)1.1.6MTU柴油机性能参数 (9)1.1.7SIEMENS发电机性能参数 (9)1.1.8柴油机仪控系统 (11)1.1.9LHP/Q系统在电源系统中的位置 (11)1.1.10运行技术规范对LHP/Q系统可用性的要求 (12)第二章MTU柴油机工作原理 (15)2.1内燃机的主要名词 (15)2.2进气冲程作用 (17)2.3压缩冲程作用 (17)2.4做功冲程作用 (17)2.5排气冲程作用 (18)2.6换气过程分析 (18)第三章MTU柴油机结构介绍 (20)3.1机体简介 (20)3.2 曲轴箱 (21)3.3主要零部件介绍 (22)3.3.1防爆孔门(代码:165/166/167/168VH) (22)3.3.2 曲轴箱呼吸器: (23)3.3.3 传动齿轮系: (24)3.4 运动件 (25)3.4.1 曲轴 (25)3.4.2连杆 (26)3.4.3活塞组件 (27)3.4.4 减震器 (28)3.4.5 缸头 (29)3.4.6 下弹簧座 (30)3.4.7 减压阀 (31)3.4.8 气阀齿轮 (32)3.4.9 凸轮轴减震器 (34)3.5 柴油机控制 (34)3.5.1电子调速器(电液式)代号:100UC (35)3.5.2 传动装置(此部分由于杆状零件太多,用词不太确切) (36)3.5.3 涡轮增压 (37)3.5.3.1高压级涡轮增压机(代码:300/302/304/306/308CO) (38)3.5.3.2 低压级涡轮增压机(代码:301/303/305//307//309CO) (40)第四章柴油机主要系统 (41)1.1进气系统 (42)1.1.2排气系统 (43)1.1.3空气过滤器(代码:300/302/303/304/305/306FI) (44)1.1.4高压级中冷器(代码:305/306RF) (45)1.1.5低压级中冷器(代码: 300/301/302/303/304RF) (46)1.1.6紧急切断气源阀(代码:300/301VA) (47)1.1.7疏水管线 (48)1.1.8 二级增压 (49)1.1.9排气消音器(代码:300ZI) (51)1.1.10增压空气预热器(代码:200/201EX) (52)1.1.11供油设备 (53)1.1.12 喷油泵 (54)1.1.13燃油泵的出油阀和减压阀 (57)1.1.14 喷油器 (58)2.1供油系统 (61)2.1.2泄漏燃油储存箱(代码:102BA) (63)2.1.3泄漏燃油储存箱(代号:100/101BA) (64)2.1.4 燃油泵(代号:124PO) (64)2.1.5手摇泵(代码:100PO) (66)2.1.6燃油转运泵(代码:102/103PO) (67)2.1.7燃油预过滤器(代码:100FP) (68)2.1.8燃油过滤器(代号:100/101FF) (69)2.1.9限压阀 (71)2.1.11冷却水泵(代码:200/201/202PO) (73)2.1.12主冷却水泵(代码:200/201PO) (74)2.1.13增压空气冷却水泵(代码:202PO) (75)2.1.14预热水泵(代码:203PO) (76)3.1主冷却水系统 (77)3.1.1增压空气冷却水 (79)3.1.2膨胀水箱(代码:200/201BA) (80)3.1.3呼吸阀(代码:208/209VC) (81)3.1.4电加热器组件(代码:202RS) (82)3.1.5风冷器(代码:200RS) (83)3.1.6逆止阀(代码:223VC) (83)3.1.7温控阀(代码:200/201AJ) (84)3.1.8润滑油泵 (86)3.1.9主润滑油泵(代码:150/151PO) (86)3.1.10泄压阀 (88)3.1.11阀座润滑油泵(代码:152PO) (89)3.1.12预润滑泵和排油泵(代码:153PO和155PO) (91)3.1.13润滑油输送泵(代码:154PO) (92)4.1油温控制系统 (93)4.2运动件润滑油系统 (94)4.2.1主润滑油过滤器(代码:150/151FF) (96)4.3阀动装置润滑油系统 (98)4.4活塞冷却油系统 (99)4.4.1活塞冷却油过滤器: (100)4.5阀座润滑油系统 (101)4.6预润滑系统 (102)4.6.1磁盘过滤器(代码:152FF) (103)4.6.2油水热交换器(代码:150/151EX) (105)4.6.3压差调节阀(代码:151LP) (106)4.6.4减压阀(代码:155VH) (108)4.6.5减压阀(代码:154VH) (109)4.6.6安全阀(代码:178VH) (110)4.6.7压力保持阀体(代码:157/158/159VH) (111)4.6.8压力保持阀(代码:160VH) (112)4.6.9加压阀 (代码:157/158/159VH) (113)4.6.10逆止阀(代码:162VH) (114)4.6.11逆止阀 (代码:179/180/181/182/183/184/185/186/187/188VH) (115)4.6.12限流器逆止阀(代码:161VH) (116)4.6.13润滑油系统温控阀(代码:150/151AJ) (117)5.1启动系统(引擎逆时针转动) (118)5.1.1电磁三通阀(代码:250/251VA) (120)5.1.2二位三通阀(代码:250/251EL) (121)5.1.3启动空气分配器(代码:250/251DR) (122)5.1.4启动阀(代码:620—639VA) (123)5.1.5 安全阀 (124)5.1.6逆止阀(代码:292/293VA) (125)5.2停机系统 (126)6.1 主机弹性底座 (128)6.2 机座框架 (129)7.1压缩空气供应系统 (130)7.1.1电磁阀(代码:300/301EF) (131)7.1.2自动限流器(代码:252EO) (132)7.1.3减压阀(代码:257/258VA) (133)7.1.5 阀组 (135)7.1.6活页阀(代码:200VC) (136)7.1.7蓄能器(代码: 300/301/302/303/304/305/306/307 BG) (137)7.1.8 蓄能器(代码:151CO) (138)7.1.9 蓄能器(代码:150CO) (140)7.1.10 联轴器 (141)第五章柴油机定期试验 (142)5.1低功率试验(PTXLHP/Q01) (142)5.1.1试验目的 (142)5.1.2试验周期 (142)5.1.3 存在的风险/对策 (142)5.1.4操作过程 (143)5.2满功率试验 (143)5.2.1试验目的 (143)5.2.2试验周期 (143)5.2.3存在的风险/对策 (143)5.2.4操作过程 (143)5.3 厂用电运行情况下柴油发电机组启动检查(PTXLHP/Q03) (144)5.3.1 试验目的 (144)5.3.2试验周期 (144)5.3.3存在的风险/对策 (144)5.3.4操作过程 (144)5.4启动用压缩空气罐的充注试验(PTXLHP004) (145)5.4.1试验目的 (145)5.4.2试验周期 (145)5.4.3风险分析 (145)5.4.4操作过程 (145)5.5日用燃油罐紧急排油试验(PTXLHP005)(应该不存在了) (145)5.6低功率试验(PTXLHP/Q006) (145)5.6.1试验目的 (145)5.6.2试验周期 (146)5.6.3风险分析 (146)5.6.4操作过程 (146)5.6.5柴油机与电气盘LHA并网延迟时间检查(PTXLHP007)(不清楚试验过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MW抽凝汽轮机组DCS+DEH改造及其效果

6 MW抽凝汽轮机组DCS+DEH改造及其效果
济 效 益 和社 会 效 益 非 常 显 著 .
关键词 : 抽凝式 汽轮机 ; 常规仪表控制 ; DC S ; 液压式调节 系统 ; D E H 系统 ; 节能 改造
中 图分 类 号 : T P 2 7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3—1 6 0 3 ( 2 0 1 3 ) 0 4— 0 3 0 5— 0 6
第 9卷第 4期
2 01 3年 1 0月
沈 阳工程 学 院学报 (自然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S h e n y a n g I n s i t t u t e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
大, 耗 用备 品备 件较 多 . 2 ) 热 控 仪 表 多 为 老 Ⅱ型 , 自动 化 程 度 低 , 只有 汽 包水 位 和主蒸 汽温 度 调节 回路 等 可 以投 人 自动 运 行 , 其他 自动 回路 由于设 备原 因或 控 制原 因无 法投 入 . 3 )
液压 式调 节 保 安 系 统 灵 敏 度 低 、 迟缓率 大、 负 荷 响 应
4 ) 由于公 司 地 处 沿 海 , 一 些 保 护 的投 切 开 关 ( 钮
1 改 造 前 设 备 情 况 及 存 在 问题
某公 司 1 机组 ( 1× 6 MW 抽凝 汽 轮发 电机 组 +2 × 3 5 t / h循 环 流 化 床 锅 炉 )于 1 9 9 8年 1 2月 投 入 运
及 时调 节机 组 负荷 和优 化 运 行 工况 , 也无 法 追 溯 事 故 和故 障 的历 史数 据进 行原 因分 析 和责任追 究 . 6 ) 不具 备与 其他 系 统 的通 信 能力 , 无 法 实 现 机 组 协 调控 制 、 自动 优化控 制 等 , 不 能满 足机组 安 全可靠 经

(完整版)GB50229-96《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

(完整版)GB50229-96《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

1 总则1.0.1为确保火力发电厂(以下简称发电厂)和变电所运行中的安全,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防止或减少火灾危害,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燃煤的3~600MW机组的新建、扩建发电厂以及电压为35~500kV、单台变压器容量为5000kVA及以上的新建地上变电所。

1.0.3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火设计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火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 发电厂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其耐火等级2.0.1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其耐火等级应符合表2.0.1的规定。

注:①除本表规定的建(构)筑物外,其他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及耐火等级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2.0.2建(构)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2.0.3承重构件为不燃烧体的主厂房及运煤栈桥,其非承重外墙为不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25h;为难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5h。

2.0.4汽轮机头部油箱及油管道附近的钢质构件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非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应为0.5h,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应为1h。

当汽轮发电机为岛式布置或运转层楼板开孔较大时,其对应钢屋架的耐火极限应为0.5h。

2.0.5集中控制室、主控制室、网络控制室、汽机控制室、锅炉控制室和计算机房的室内装修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2.0.6集中控制楼内的集中控制室、计算机室与其他房间的隔墙应采用不燃烧体,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h。

2.0.7主厂房中电缆夹层的外墙及隔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1h的不燃烧体。

电缆夹层的顶棚为外露钢梁时,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h。

2.0.8主厂房的地上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建筑面积不宜大于6台机组的建筑面积;其地下部分不应大于1台机组的建筑面积。

6FA燃气轮机详细介绍

6FA燃气轮机详细介绍


DLN 2.6燃烧系统
6FA燃气轮机机组使用6个燃烧室。 在4号和5号燃烧室上分别装有1个点火火花塞; 在1号、2号、5号和6号燃烧室分别上装有1个火焰监测 器;
火焰监测器均采用闭式冷却水冷却;
火花塞采用伸缩式; 相邻燃烧室都由联焰管相联结。

DLN 2.6燃烧系统
1个PM1喷口;
2个PM2喷口;

目前运行情况
PG6111FA型燃机机组效率34.2%,燃机出力75.9MW,联
合循环发电机组效率为51.3%,联合循环机组出力111.9MW。
机组硫化物排放为零,氮氧化物排放低于25PPm,CO排放
低于15PPm。 PG6111FA型燃气轮于2009年2月投产,联合循环2009年 8月投产。运行时间超过11000小时,年运行时间超过8000 小时,目前正在进行燃机热通道部件检修(12000小时)。
负荷
环境温度 ℃ 燃机出力 KW 排气温度 ℃ 热电比 热效率
Kj/kWh 10550 % 34.12
通过实际运行,在极端天气情况时,使用蒸发冷却器能提高机 组负荷6120kW,提高发电效率1.07%左右。

DLN 2.6燃烧系统
N2+O2→2NO 2NO+O2→2NO2
NOx的形成
解决方法 控制燃烧室的火焰温度、温度场分布、燃料的 停留时间、O2的浓度和化学反应速度。
3个PM3喷口; 15个q喷口 ;

DLN 2.6燃烧系统

DLN 2.6燃烧系统

DLN 2.6燃烧系统

DLN 2.6PM1 PM2 PM1+PM2 PM1+PM3 PM2+PM3 PM2+PM3+Q PM1+PM2+PM3+Q ~ MODE 1 ~ MODE 2 ~ MODE 3 ~ MODE 4 ~ MODE 5 (transient mode) ~ MODE 5Q (transient mode) ~ MODE 6Q

6MW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方案设计及应用张维事朱文龙张永彪

6MW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方案设计及应用张维事朱文龙张永彪

6MW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方案设计及应用张维事朱文龙张永彪发布时间:2023-05-04T02:39:16.238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3年4期作者:张维事朱文龙张永彪[导读] 为了有效减少电费支出、降低电力成本,内蒙古白音华海州露天煤矿有限公司利用矿区现有的闲置建设用地和排土场,规划设计并建设了一座6MW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所发电量全部用于矿区白天电力负荷消耗,实现全额自发自用,创造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6MW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方案设计及应用张维事朱文龙张永彪阜矿集团白音华海州露天煤矿有限公司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 026200摘要:为了有效减少电费支出、降低电力成本,内蒙古白音华海州露天煤矿有限公司利用矿区现有的闲置建设用地和排土场,规划设计并建设了一座6MW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所发电量全部用于矿区白天电力负荷消耗,实现全额自发自用,创造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分布式;光伏发电;自发自用;方案设计;应用1 概述内蒙古白音华海州露天煤矿有限公司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镇东北约35km处,矿区面积25平方公里(2500公顷),除生产、生活用地外尚有闲置建设性土地约1000公顷。

西乌珠穆沁旗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平均总辐射量为 1620kW•h/m²,属于我国太阳能资源B 类“很丰富”区。

2 矿区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规划及设想2.1 光伏发电建设整体思路及原则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现行政策要求和文件具体规定,白音华公司矿区可以利用闲置土地申报建设集中式或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但需要以新增矿区负荷和全额消纳作为支撑,据此白音华公司确定了光伏项目建设思路及原则:(1)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稳步推进;(2)先小后大,先易后难;(3)少投入、多产出、效益最大化;(4)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5)坚持高效、绿色、智能理念。

2.2 光伏发电建设的长远规划为有序推进白音华公司新能源项目建设和发展,初步拟定当前及未来的建设规划为:2022年至2023年申报建设6MW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一座;2023年至2024年申报建设6MW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二座,逐步满足矿区白天用电消耗总需求;2024年至2026年规划建设10-20MW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一座,纳入西乌旗新能源园区建设规划中;2026年至2030年规划建设大型新能源光伏、风电集中式发电基地,完成新能源发展和全面转型。

两种锅炉燃烧器控制系统的比较

两种锅炉燃烧器控制系统的比较

油层控 制 系统接 到油层 启动指令 后 ,按照规 定 的逻辑 进行 时间 和顺 序 的排列 .向该 层所属 4个 油
角 控制 系统 发 出启 动信 号 .之 后每个 油角分 别进行
油 枪 的推进 、 吹扫 、 喷油 、 点火 的全过 程控制 。例 如 .
整个 油层 的启 动时间设定 为 8 , 0S 油层控制 每隔 1 5S 向1 个油 角发 出启 动信号 ,其启 动顺 序为 1 3 24 、、、.
支煤燃 烧器 ,2支 油燃烧 器 ,采用 四角切 圆燃 烧方 1
效果监视 和处理等控制功能 。 油角控制系统接到启动 信号后 , 先要对 油角 启动 条件进行 全 面检查 . 首 符合
启动条件 , 开始执行 以下油角的启动程序 : ( )油枪和 高能点 火器 同时 向炉膛推 进 ; 1 ( )油 枪 和高 能点 火 器 到位 后 , 2 向点 火 器 发 出 打火信 号 , 高能点 火器产 生高压 火花 ; ( )开 油角 阀 , 3 向炉膛 喷 油 ; ( )延 时 1 后 , 4 5S 高能 点火 器 停止 打火 并 自动
油 . 角跳 闸 。 油
11 .. 四 角 切 圆 燃 烧 方 式 2
机 组锅 炉设 计及 应用情 况 ,从 热控 的角度 对前后 墙 对 冲: 烧和 四 角切 圆燃烧 的 燃烧 器 , 油枪 、 在 制粉 、
火捡 控制 系统 , 以及 灭 火保护 方面进行 了分析 比较 ,
并 给 出对 比 结 果 『 键 词 1锅 炉 ; 烧 方 式 ; 层 ; 粉 ; 关 燃 油 制 火检
维普资讯
20 0 6年第 2 4卷 第 6期
内蒙古 电力技术
减。
3 9
前后墙 对 冲燃 烧方 式 只允 许用 相应 的点火 器组

负荷变化率过大燃烧调整注意事项

负荷变化率过大燃烧调整注意事项

负荷变化率过大燃烧调整注意事项各机组在加减负荷时,目前负荷变化率都是6MW/min,锅炉汽温、汽压、送风自动调节跟不上,多次出现汽温超限、原烟NOx超标现象,故在负荷变化时燃烧调整注意以下事项:一、加负荷时缺风,是造成主汽压力低、主再汽温高的根本原因。

故加负荷时应先加风,加负荷时氧量不低于 2.5%,当发生氧量偏低时,应采取的措施有:1、解列送风自动,手动增加总风量;2、解列给粉机自动,手动降低给粉机转速,避免给粉机转速过高;3、主燃烧区二次风挡板至少三层开至60%以上;4、当氧量过低时,停中间层给粉机1~2台;5、当出现氧量过低、主汽压力不升现象,是典型缺风征兆,应采取降低给粉机转速,直至氧量>2%。

如果此时加风,将会形成类似烟道再燃烧现象,导致主、再汽温迅速升高,失去控制。

二、燃烧变化,优先通过喷燃器、燃尽风摆角及主燃烧区、燃尽区(SOFA)挡板来调节汽温。

1、如主汽压力上升趋势,应降低喷燃器、燃尽风摆角;主汽压力下降趋势,应抬高喷燃器、燃尽风摆角。

2、汽温是上升趋势,应开大主燃烧区二次风挡板,适当关小SOFA风挡板;汽温是下降趋势,应关小主燃烧区二次风挡板,适当开大SOFA风挡板。

三、燃烧强弱变化是汽温高、低变化的根源。

燃烧增强,主汽压力微分单元正方向变化,主、再汽温升高;燃烧减弱,主汽压力微分单元负方向变化,主、再汽温降低。

故主汽压力微分单元正方向变化,禁止采取关减温水、抬高喷燃器摆角等导致汽温升高的手段;主汽压力微分单元负方向变化,禁止采取开减温水、降低喷燃器摆角等导致汽温降低的手段。

各炉减温水系统画面都有主汽压力微分单元显示,应据此变化调节减温水量。

多次出现汽温突升、然后突降的现象,均是主汽压力微分单元变化,未及时调整减温水量引起。

四、控制氧量适当是避免燃烧变化原烟NOx超标的根本手段。

1、负荷变化,特别是减负荷燃烧变弱,应及时降低总风量,避免原烟NOx 突升;2、负荷低于180MW,送风自动调节有困难,应解列送风自动,手动降低送风机出力,送风变频转速最低可降至200r/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设计题目: 600MW机组燃烧控制系统设计院系自动化学院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起止日期: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沈阳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题目:600MW机组燃烧控制系统设计学院自动化学院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课程设计进行地点:教学楼F座619室任务下达时间:年月日起止日期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自动化系主任年月日批准沈阳工程学院热工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学院:自动化学院班级:学生姓名:中文摘要目前,我国的电厂大多数是火力发电厂,煤是发电的主要燃料,锅炉燃烧是发电的重要环节之一。

我们要以最经济的方式来利用有限的能源,这就要求我们寻找燃烧的最优方案。

本文在对国内外锅炉控制现状、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燃煤锅炉燃烧系统的自动控制问题。

分析了燃烧控制系统的热工控制结构特点,为更大范围符合锅炉燃烧的要求,提高燃烧自动的控制系统的利用率,是在按照传统燃烧自动控制结构设计的基础上优化实现的。

燃烧控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控制系统,从控制理论上讲,它可为是多输入/多输出的多变量控制系统。

它由六个子系统构成:燃料控制系统、磨煤机一次风量控制系统、磨煤机出口温度控制系统、一次风压力控制系统、二次风量控制系统和炉膛压力控制系统。

关键词燃烧量,燃料主控,风煤交叉目录1 绪论1.1单元机组的基本控制方式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高参数大容量的火力发电机组在电网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要求大型机组具有带变动负荷运行的能力,以便迅速满足负荷变化的需要及参加电网调频。

因此通常采用锅炉汽轮发电机组的单元制运行方式,按锅炉、汽轮机在控制过程中的任务和相互关系的不同,可以构成三种基本控制方式,即机跟炉和炉跟机、机炉协调等控制方式。

1.1.1炉跟机控制方式图1.1炉跟机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方式的特点:调压,机调功,负荷响应快,可以利用锅炉蓄能,压力波动大。

这种控制方式的的优点是充分利用了锅炉的蓄热来迅速适应负荷的变化,对机组调峰调频有利。

缺点是主汽压力变化较大,甚至超出允许范围,将对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不利。

1.1.2机跟炉控制方式图1.2机跟炉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方式的特点:机调压,炉调功,压力波动小,负荷响应慢,不能利用锅炉蓄能。

这种控制方式的优点是在运行中主蒸汽压力相当稳定(气压变化很小),有利于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

缺点是由于没有利用锅炉的蓄热,而只有当锅炉改变燃烧率造成蒸发量改变后,才能改变机组的出力,这样适应负荷变化能力较差,不利于机组带变动负荷和参加电网调频。

这种控制方式适用于承担基本负荷的单元机组或当机组刚刚投入运行经验还不够时,采用这种系统可使气压稳定而为机组稳定运行创造条件。

当单元机组中汽轮机设备及其辅机运行正常,而机组的输出功率受到锅炉设备及其辅机的原因限制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汽轮机跟随锅炉的控制方式。

1.2燃烧过程自动控制的任务1.维持汽压。

汽压的设定值是根据生产要求设定的;负荷量是由生产需要随时调整;锅炉的蒸汽流量是由蒸汽压力和负荷的阀门开度共同决定的。

汽压的变化表明蒸汽流出量与负荷需求量不相符,需改变给煤量以维持汽压恒定,使蒸汽流量满足负荷要求。

2.保证燃烧的经济性。

改变给煤量时,必须相应地改变送风量,使之与燃料量相配合,保证燃烧过程的经济性。

送入空气量不足,则燃料不能充分燃烧;送入空气量过大,则过剩空气带走炉膛的热量,造成热损失。

3.保证引风和鼓风的正确配比,维持炉膛负压值。

膛压为正,会使炉膛有爆炸危险,并且使炉火外喷,对锅炉周围设备及操作人员造成威胁;负压过大,则过剩空气会带走炉膛中的热量。

1.2.1锅炉调气压与汽轮机调气压(1)维持机前压力PT(过热器出口汽压)机前压力应保持在给定值±0.2Mpa范围。

(2)维持单元机组的负荷。

(3)维持炉内过剩空气稳定,以保证燃烧经济性,控制系统应能保持炉内氧量在给定值±0.5%范围内。

(4)维持炉膛负压要求控制系统应能保持炉膛压力在给定值±30pa范围内1.2.2维持炉膛内压力的稳定正常运行时锅炉压力反映了送风量与引风量的平衡关系,炉膛压力的变化表图1.3燃烧控制系统的组合方式明引风量、送风量二者之间出现失衡,故当送风量变化时,必须相应地调整引风量的大小。

另外炉膛压力大小还与炉内燃烧的稳定性密切相关,直接影响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

从上述可知,一台锅炉的三项基本调节任务是彼此相关,不可全然分开的,但三者间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用三个子系统来完成各自的调节任务,如图所示。

燃料调节系统的调节变量时燃料量B,相对应的被调量是锅炉出口汽压或机前压力PT;送风调节系统的调节变量时送风量V,相对应的被调量为炉内过量空气系数a;引风调节系统的调节变量为引风量VS,相对应的被调量为炉膛压力PS。

图中虽没有表示出三个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但实际的燃烧控制系统中三个子系统的协调配合是相当重要的锅炉燃烧过程自动控制的任务在于使锅炉的燃烧工况与锅炉的蒸汽负荷要求相适应,同时保证锅炉燃烧过程安全经济地运行。

因此,当锅炉的负荷改变时,需要进行燃烧的调整。

每台锅炉燃烧过程的具体控制任务及控制策略因燃烧种类、制粉系统、燃烧设备以及锅炉的运行方式不同而异。

1.3燃烧过程自动控制内容与特点1.3.1 燃料量控制燃料量控制就使进入锅炉的燃料燃烧所产生的蒸汽量满足的外部负荷要求信号。

燃料量控制是锅炉控制中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一个系统。

因为给煤量的多少既影响主汽压力,也影响送、引风量的控制,还影响到汽包中蒸汽蒸发量及汽温等参数,所以燃料量控制的好坏对锅炉运行有重大影响。

当单元机组采取机跟炉负荷控制方式时,锅炉调机组负荷,汽机调汽压,直接将电网的符合要求N0作为锅炉的负荷要求信号;当单元机组采取炉跟机负荷控制方式时,汽机调机组负荷,锅炉调汽压,由于锅炉出口汽压是表征锅炉生产的蒸汽量与汽机耗气量之间的平衡指标,所以去锅炉出口汽压作为锅炉的负荷要求信号;当单元机组采用机炉协调负荷方式,负荷控制系统(主控系统)的锅炉主控信号作为锅炉的负荷要求信号。

1.3.2燃烧控制系统的特点燃烧过程的控制对象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每个被控量都同时受到几个控制量的影响,每个控制量又能同时影响几个被控量。

严格讲,燃烧过程控制对象为多输入多输出的多变量对象,对多变量对象应采取多变量控制理论设计方法来设计控制系统。

但目前电厂广泛使用单变量控制理论来设计控制系统,这是由于用单变量控制方法加上一些改进措施(如前馈信号等)已满足电厂设计生产过程的要求。

2燃烧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2.1 概述锅炉的燃烧过程是一个能量转换,传递的过程,也就是利用燃料燃烧的热量产生汽轮机所需蒸汽的过程。

主蒸汽是平衡蒸汽量与外界负荷两者是否相适应的一个标志。

因此,要了解燃烧过程的动态特性主要是弄清汽压对象的动态特性。

2.2汽压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锅炉燃烧过程自动控制的基本任务是既要提供热量适应蒸汽负荷的需要,又要保证燃烧的经济性和锅炉运行的安全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燃烧过程的控制系统应包括三个调节任务:即维持汽压、保证最佳空燃比和保证炉膛负压不变。

与此相对应,应有三个控制回路分别调节燃料量、送风量和引风量,从而构成了多参数的燃烧过程控制系统。

为了能正确地设计控制系统,应先了解对象的动态特性。

2.2.1汽压调节对象的特性锅炉的燃烧过程是一个能量转换、传递的过程,也就是利用燃料燃烧的热量产生用汽设备所需蒸汽的过程。

主汽压力是衡量蒸汽量与外界负荷两者是否相适应的一个标志。

因此,要了解燃烧过程的动态特性主要是弄清汽压对象的动态特性。

2.2.2汽压被控对象的生产流程及环节划分锅炉汽包压力是燃烧过程控制的主要被控量,分析燃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是确定燃烧系统自动控制方案的主要依据。

汽压被控对象的生产流程示意图如图2.1所示,整个系统由炉膛1,汽包、水冷壁组成的蒸发受热面2,过热器3,母管4和用汽设备5组成。

工质(水)通过炉膛吸收了燃料燃烧发出的热量,不断升温,直到产生饱和蒸汽汇集于汽包内,最后经过过热器成为过热蒸汽,输送到用汽设备作功。

2.3燃烧系统的调节对象燃烧调节系统一般有3个被调参数,气压p、过剩空气系数α(或最佳含氧量O2)和炉膛负压Pf;有3个调节量,它们是燃料量M、送风量F和引风量Y。

燃烧调节系统的调节对象对于燃料量,根据燃料种类的不同可能是炉排电机,也可能是燃料阀。

对于送风量和引风量一般是鼓风电机和引风电机。

图2.1汽压对象生产流程示意图1-炉膛;2-蒸发受热面;3-汽包;4-过热器;5-汽轮机汽压对象生产流程如图12-5所示,主蒸汽压力PT 受到的主要扰动来源有两个,其一是燃烧率扰动称为基本扰动或内部扰动;其二是汽轮机调节阀门开度的扰动,称为外部扰动。

图示系统由炉膛,蒸发受热面(水冷壁),汽包,过热器和汽轮机等组成。

工质(水)通过炉膛吸收了燃料燃烧发出的热量,不断升温,直接产生宝盒真去汇集于汽包内,最后通过过热器成为过热蒸汽,输送到汽轮机做功。

环节1:其输入量为单位时间内炉膛燃烧的燃料量M (kg/s ),输出量为单位时间内传给炉膛受热面的燃料发热量Q r (kJ/s ),又称炉膛热负荷。

在锅炉运行中,当燃料量M 发生变化时,送风量与引风量应同时协调变化,这时的燃料量M 的变化,表示锅炉燃烧率的变化,Q r 的变化与燃烧率的变化(相当于M 的变化)成正比。

燃料从煤斗下来落在炉排上,形成均匀的、有一定厚度的燃料层进行燃烧。

所谓“火床”即是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燃烧方式的特点。

根据给煤量阶跃扰动响应曲线求得床温被控对象的近似传递函数为: s Q T M e sT K s M s T s W τ-•+==11)()()( (2.1) 燃烧和传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化学物理过程,燃料量改变后,首先需要经过一定的吸热、燃烧、放热时间,而后将热量传给受热面的金属管壁(辐射传热和对流传热同时进行),然后将热量传给锅炉的汽水容积。

根据热力学定律,当物体吸收热量时其温度将升高,并有下列等式成立(式中认为物体质量为单位质量)。

Q=CT (2.2) 式中T ——温度(K );C ——比热(kJ/kg ·K );Q ——热量(kJ )。

由此得到汽压被控对象环节1的近似传递函数为:s M r M e sT K s M s Q s W τ-•+'==111)()()( (2.3) 式中 M K '——M 变化引起Q r 变化的比例系数(kJ/kg );M τ——M 改变至Q r 变化的滞后时间(s );T 1——M 变化引起Q r 变化的惯性时间(s );环节1的方框图如图2.2所示。

图2.2 环节1方框图环节2的动态热平衡方程式可以表示如下:b b s r di W Ddt i i dt Q +-''=)( (2.4)式中 i b ——汽包水焓值(kJ/kg );W b ——汽包蓄水量(k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