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小英雄”事迹后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小英雄”事迹后的感受
【文题展示】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无数的“小英雄”,例如“敬礼娃娃”郎铮,“儿歌娃娃”任思雨,“救人男孩”林浩,“英雄小哥哥”张吉万,“灾区小英雄”叶科,“挺住孩子”赵其松,“输液男孩”廖波,“手电筒女孩”邓清清,“微笑女孩”高莹和唐沁,还有稍大一些的“可乐男孩”薛枭,等等,除薛枭、廖波外,年龄都在3—14岁之间。
要求:
(1)你了解他们的事迹吗?如果不太了解,请上网或查阅报纸。
(2)就其中一位、几位、或全部,抒发你的感受,写成一篇文章。
(3)如果你也在灾区,也有跟某位小英雄一样的劫后余生的经
历,那就写一篇文章来描述你自己的经历,抒发内心的感悟。
(4)题目自拟,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命题分析】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它提供的材料非常明白,无丝毫的理解难度,但它却并不好写。因为它太简单了,会让大家不知写什幺好,写出来的东西容易造成平淡。因此,我们有必要细细体会琢磨一番,吃透这个题目的灵魂。
其实,这个材料突出的是“小英雄”三个字,还专门强调除薛枭、廖波外,年龄都在3—14岁之间。
那幺,这个材料能引导我们思考什幺呢?是“向小英雄们学习”、“向小英雄们致敬”吗?显然不是,因为这是浮在表面的东西,是口号式的东西,不可能写出什幺深刻内涵,也就不能说服人、感染人。
透过这些思考,我们隐隐地感觉到这个材料,在引导我们去发现深层次的东西。汶川大地震以及大地震中涌现出的“小英雄”都是偶然的、个别性的事件,我们只有挖掘出个别性事件的普遍性意义,才
具有教育感化意义,才能够感染人。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题目给我们提供了两个写作角度,一个是旁观者的角度,一个是亲历者的角度。这两个角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若选择第一个角度,就只能写大地震中“小英雄”带给自己的启发和感受。选择第二个角度,就应该写自己的亲身经历;但必须要注意,光是记叙自己的一些经历那是不够的,因为缺乏升华是不具有普遍意义的,关键还在于题目中所提示的“抒发内心的感悟”,这一点与第一个角度是相同的。
弄清楚了以上问题,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材料的背后到底有什幺深层次的东西。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我们可以列出如下的观点:
1.在灾难中成长。
这些“小英雄”们在平时的安宁环境中为什幺没有涌现出来?因为平时缺乏激发他们英雄气概的外因。根据这一思考,我们可以去写灾难对孩子们成长的有利一面,歌颂勇敢面对灾难的大无畏精神。
2.自古英雄出少年。
这是一个传统的命题,它告诉我们,从古至今,许许多多的英雄都是在少年时期就已经显示出英雄气概了。根据这一思考,我们可以去写少年立志的必要性,号召孩子们做少年英雄,表达自己的少年壮志。
3.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这是由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引发的思考,可以从当代少年的表现看到国家的希望,讴歌祖国的光明前途。
【思路点拨】
明确了“写什幺”以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怎幺写”。
上面说了,题目给了我们两个写作角度,这里就把两个角度分开来指导。
第一个角度:旁观者的角度
思路1:在灾难中成长
写成偏重议论的文章:
首先,列举一些在灾难中变得更加坚强或表现出英雄行为的少年
的例子,然后设问,由此引出话题——这是灾难的馈赠。接下来,列举少年们面对灾难的种种不同表现,最好是截然相反的表现,形成对比,以说明勇敢面对灾难的意义。最后,加以分析说理:灾难,无情地夺走了孩子们的父母、亲人、朋友,或许他们的心灵会有创伤。但是,我们看到的他们都是能站起来的人,一个个大写的少年。人的一生,只要看其少年时代的精神特征就足够见其未来。现在,一些少年痛失亲人,家园被毁,心灵受创,但是,磨难出真才,从小懂得生命的意义,从小感知新生,便是灾难之于我们的最大礼遇。最后,点明在灾难中成长的主题。
写成偏重记叙的文章:
由若干个人物片段连缀而成,中间穿插议论抒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人物都应该是在灾难中成长起来的典型人物,古今中外都可以写。最好以材料中的“小英雄”入手。
思路2:自古英雄出少年
写成带有强烈抒情成分的议论性文章。简明扼要开头,鹰隼试翼,
乳虎啸谷,自古英雄出少年。叙述一些少年立志,终成大器的典型人物事迹,古今中外均可。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从小就立下为国、为民成就大业的壮志,并且少年壮志不言愁;从而指出自己以及当今少年应该怎样去做。
写成偏重记叙的文章:
这种写法与第1种思路的写法基本相同,就不再多说了。
思路3: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比较适合写成一篇带有强烈抒情成分的议论性文章:
以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开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百年之后的今天,少年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如何从实质精神实现我们的传宗接代,如何将今日的精气神植入他们幼小的体魄,便是一件事关千秋的大事。这样一开始就把少年的精神如何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
然后列出地震中“小英雄”以及其他新时代少年英雄的表现,还
可以扩展一下,说到80后、90后的表现,歌颂他们,把他们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联系起来加以议论。
最后,抒情收束全文,由英雄少年到少年中国,讴歌我们充满活力、焕发青春的祖国。
第二个角度:亲历者的角度
亲历者最好就从一个角度去写:以灾难中的见闻为主,穿插自己的感受或感悟,前为画龙,后为点睛。灾难中的见闻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一种是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有英雄经历,就写自己;自己没有这样的经历,就写别人。这种写法因为多在叙述描写,所以就要生动感人,写完之后你读一下,看能不能感动自己,如果不能感动自己,那是无论如何也感动不了别人的。
以上写作思路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或者说是帮助大家开启自己的思维源泉,到底怎幺写,关键在自己,写法可以不拘一格。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樊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