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乐山师范学院-柯丁荣
《主题二第五节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物理高教版21机械建筑类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等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实例分析,学会分析和总结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物理科学观念,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基本物理量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与实际运动相结合,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圆规、尺子、小球等。
2. 准备教学视频:展示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轨迹和特点。
3. 预习相关章节,准备讲解和讨论的问题。
4. 安排实验室或户外观察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例如:电风扇的叶片、摩天轮、旋转木马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运动的共同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1)定义:质点沿圆周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经过的弧长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2)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定义和关系。
(3)周期和频率的含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为后续的公式推导和计算打下基础。
3. 公式推导与计算(1)根据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推导出速度的公式v=ωr。
(2)根据周期和频率的关系,推导出周期的公式T=1/f。
(3)通过具体的数值,让学生进行计算和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公式的推导和计算,让学生深入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规律,提高学生对物理公式的运用能力。
4. 课堂互动与讨论(1)让学生讨论匀速圆周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游乐场中的过山车、火车转弯等。
(2)针对一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哪些情况下需要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这是一节概念课,内容多且抽象,不好上。
如果按照传统的上法,将是一节乏味的概念课。
新课程将这一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整合,首先在导入过程运用在南极附近通过慢速暴光得到的星空照片和游乐场的过山车,说明了身边的圆周运动,接着通过运用较多的实验器材配合概念教学,既增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又增加了课堂的情趣。
我在处理这一节内容时,除了根据教材要求,运用“过山车模型”替代游乐场的过山车导入外,还视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采用其他的替代实验进行演示。
但我认为采用教材的导入还不够,若能增加“水流星”的实验导入将会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节课将成功一半。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在设计时就将“水流星”的实验增加到导入过程里了。
二、教学过程上课时,我按照设计好的顺序,首先引导学生观看在南极附近通过慢速暴光得到的星空照片,体会地球的圆周运动,接着通过“过山车模型”说明了游乐场过山车的圆周运动。
我发现学生的好奇心开始被激发起来,但还没有达到高潮。
这时我拿出了自制的“水流星”装置问:“哪位同学上来表演水流星?”,在大家的推举下,汤新奇同学大胆地走上讲台,在没有任何指点的情况下表演了“水流星”。
由于缺乏经验,汤新奇同学在收回“水流星”装置时,不小心将“水流星”中的水洒了一半到地上,引起了同学们的一阵笑声。
汤新奇同学有些不好意思,有退缩的表现。
这时我鼓励汤新奇同学要大胆表现自己,要勇于克服困难。
在我的指导下,汤新奇同学将“水流星”装置重新装满水,再次进行了表演。
这次表演“水流星”中的水洒了一点点到地上,只引起同学们轻微的叹息声。
接着,我将“水流星”从汤新奇同学的手中接过来亲自表演,并将有关方法向同学们阐述清楚。
当表演即将结束时,我照着“水流星”的惯性顺势一带,“水流星”便稳稳当当地停了下来,一滴水都没掉出来。
表演获得了圆满成功,全体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同学们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到课程内容上。
高一物理下册《匀速圆周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2.各小组进行讨论,组内成员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包括基本概念、公式运用、实际问题分析等,让学生独立完成。
4.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5.设计梯度性的例题和习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6.加强课堂小结,通过师生互动,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旋转木马、自行车轮等生活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3.强调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特点,如速度大小恒定、方向不断变化等,并与直线运动进行对比。
4.详细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如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等,并通过实例说明公式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匀速圆周运动与直线运动有哪些区别?
b.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在匀速圆周运动中是如何产生的?
3.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直线运动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运动,那么圆周运动与直线运动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将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通过板书和PPT,介绍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如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等。
2.结合实验演示和动画模拟,讲解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的概念及其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的作用。
3.教师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匀速圆周运动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认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掌握这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计算.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建立模型的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明确要研究圆周运动中的最简单的情况,匀速圆周运动,接着从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的角度引入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及周期、频率、转速等概念,最后推导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中间有一个思考与讨论做为铺垫.教法建议关于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概念的教学建议是:通过生活实例(齿轮转动或皮带传动装置)或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运动快慢与转动快慢及周期之别,有必要引入相关的物理量加以描述.学习线速度的概念,可以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弧长与时间比值保持不变的特点,进而引出线速度的大小与方向.同时应向学生指出线速度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学习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时,应向学生说明这两个概念是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描述运动的需要而引入的.即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每通过一段弧长都与转过一定的圆心角相对应,因而物体沿圆周转动的快慢也可以用转过的圆心角与时间t比值来描述,由此引入角速度的概念.又根据匀速圆周运动具有周期性的特点,物体沿圆周转动的快慢还可以用转动一圈所用时间的长短来描述,为此引入了周期的概念.讲述角速度的.概念时,不要求向学生强调角速度的矢量性.在讲述概念的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线速度的大小、角速度、周期和频率保持不变的圆周运动.关于“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间的关系”的教学建议是: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几个物理量在对圆周运动的描述上虽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并引导学生从如下思路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教学难点:各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主要设计:一、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物理量.(一)让学生举一些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二)展示课件1、齿轮传动装置课件2、皮带传动装置为引入概念提供感性认识,引起思考和讨论(三)展示课件3: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可暂停.可读出运行的时间,对应的弧长,转过的圆心角,进而给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速等概念.二、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一)重新展示课件1、齿轮传动装置.让学生体会到有些不同的点线速度大小相同,但角速度、周期不同,有些不同的点角速度、周期相同,但线速度大小不同;进而此导同学去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探究活动观察与测量:请研究一下自行车飞轮与中轴轮盘通过链条的连接关系:测量一下各自的半径,并思考验证两轮的角速度关系,边缘点的线速度大小关系;有条件的话研究一下“变速自行车”的变速原理.。
匀速圆周运动 教案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及其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和概念。
3. 培养学生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2. 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3. 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4.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5. 匀速圆周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特点、相关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理解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利用公式讲解法,让学生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
3.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运用数形结合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日常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现象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2. 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结合公式,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概念。
3. 公式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向心力等公式。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实例,如自行车轮子、地球自转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确保学生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适当增加实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形结合思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六、教学练习1. 设计一些有关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进行解答。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练习和实际问题解答,评价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掌握程度。
2. 结合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八、教学拓展1. 介绍匀速圆周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工程学等。
匀速圆周运动教案

匀速圆周运动教案教案:匀速圆周运动一、教学目标:1.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
3.能够进行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计算。
二、教学内容:1.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2.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
3.匀速圆周运动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入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及例子,让学生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2.概念解释(15分钟)通过PPT或板书解释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包括圆周运动、半径、角度、角速度等概念的解释。
3.相关公式(20分钟)介绍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如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公式、周角公式、线速度公式等,通过实例进行演示和应用。
4.实例讲解(20分钟)选择几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车轮的转动、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等,通过解析实例来体验匀速圆周运动的计算过程。
5.计算练习(20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匀速圆周运动的计算练习,包括角速度、线速度、周期等的计算。
6.总结归纳(10分钟)总结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特点及相关公式,并进行板书归纳。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使用PPT或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引入和解释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2.实物演示:利用实物或模型进行匀速圆周运动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概念。
3.计算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
2.练习题评估:收集学生的练习题答案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延伸:1.拓展概念:引入变速圆周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不同于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2.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车辆转弯、摩托车倾斜等情况的分析与解释。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教授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特点及相关公式,并通过实例和计算练习进行了巩固。
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实物演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方案设计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方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中必修2第四章《匀速圆周运动》的第三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匀速圆周运动,会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
而通过第二节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角速度、半径的定量关系。
本节课立足于匀速圆周运动基本规律上,结合实际生活中两个实例“火车转弯”和“汽车过拱桥”进行分析,解决有关圆周运动问题重要的是搞清楚向心力的来源,明确提出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力,任何一个或几个力的合力只要它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它就是物体所受的向心力,这是研究圆周运动的关键。
教材后面又附有思考与讨论,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明确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力.(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匀速圆周运动问题的一般方法,会处理水平面、竖直面的问题.(3)知道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适应变速圆周运动,理解如何使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列举生活中圆周运动的例子,总结出这些多样的圆周运动的共同特点,及都受到向心力的作用。
(2)注意统一性和特殊性,注意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圆周运动受力的分析,体会到任何事物的变化和运动都能找到动力学原因从而领悟到因果的制约与被制约关系。
(2)通过实际演练,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领略到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解决问题而带来的成功的娱乐.(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三、学习对象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和描述圆周运动的基本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以及有关公式推导与计算之后,安排的一节实例分析课。
在课堂中采用实验演示,多媒体,电脑动画模拟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认识,降低难度。
四、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1)理解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力.(2)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综合运用牛顿定律分析解决问题.解决方法:多联系实际,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分析掌握重点内容2.学习难点:实际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的分析解决办法:通过对实例的分析,结合课件和实物演示,从力的作用效果上去寻找向心力五、教学设计思想为了在教学中体现科学探究精神,尽可能完整的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通过体验感受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的方法,获取科学知识,本节教学把课本中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通过学生探究式的大胆猜想,再通过科学的分析,将物理理论应用生活实际之中。
匀速圆周运动 教案 教学设计

匀速圆周运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公式,理解向心加速度的含义。
3. 让学生学会用向心加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2. 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3. 向心加速度公式:a = v²/r。
4. 向心加速度的含义:表示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方向时刻变化,产生的加速度,该加速度指向圆心,大小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半径成反比。
5. 用向心加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求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向心加速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特点,向心加速度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理解向心加速度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向心加速度的产生。
2. 使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匀速圆周运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概念和特点。
3.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用向心加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曲线运动的特点。
2. 新课: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向心加速度的含义。
3. 公式讲解:推导向心加速度公式,讲解公式中的各物理量。
4. 例题讲解:用向心加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公式。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向心加速度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和向心加速度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一、设计背景
圆周运动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广泛应用于各种机器和设备之中,是学习高中物理的必修内容之一。
匀速圆周运动是圆周运动最基本的形式,学习匀速圆周运动对于进一步理解、掌握其他形式的圆周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教学将针对高一学生进行匀速圆周运动的学习与教学。
二、教学目标
本次教学的目标为:
1.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际应用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四、教学步骤
1.导入环节
引入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及其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点讲解
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如圆周运动的半径、角速度等,以及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及其计算方法。
在讲解过程中通过例题和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3. 练习环节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与巩固。
在解答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进行解答。
4. 实践环节
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该知识。
5.总结环节
总结本次教学的内容,强调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际应用,并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思考,让学生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所达到的效果是有着实际意义的。
五、教学手段
1.黑板、白板
2.幻灯片
3.实验室设备
4.练习题
六、教学要求
1.形式多样,使学生参与度高
2. 良好的讲解和引导能力
3.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七、教学评估
1.学生课堂表现
2.学生在练习中的成绩
3.学生实验数据分析的质量。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与高中物理学习技巧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匀速圆周运动相关的问题;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2.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求解。
三、教学内容1. 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角速度和角度的关系;•周期、频率和角速度的关系。
2. 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圆周运动的速度公式;•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公式;•圆周运动的周期和频率计算公式。
3. 匀速圆周运动的计算方法•如何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圆周运动的速度;•如何利用加速度公式计算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如何利用周期和频率计算公式计算圆周运动的周期和频率。
4. 匀速圆周运动的应用•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匀速圆周运动相关的问题;•如何分析和解决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案例引出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兴趣。
2.概念讲解:介绍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特点和角速度与角度的关系。
3.公式推导:对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周期和频率进行公式的推导,并进行相关的例题讲解。
4.计算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5.应用拓展:组织学生进行群体讨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进行相关案例分析和讨论。
6.总结归纳: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并指导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求解。
7.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探讨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际应用,并进行相关的拓展延伸讨论。
8.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相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
9.反思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反思,并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技巧。
五、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包括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公式推导和计算方法的示意图和例题;2.学生练习册:包括匀速圆周运动相关的练习题和问题。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特点;2.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3.能够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特点;2.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如何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笔记本电脑,投影仪,教学PPT;2.学生准备:教科书,作业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力学部分已学过的内容,特别是有关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
例如:“请回顾一下,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回顾。
Step 2 概念解释通过讲解PPT,向学生阐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通过示意图,清晰地展示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恒定。
Step 3 基本公式的推导通过推导,引导学生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
首先,向学生展示匀速圆周运动的示意图,并标出运动方向、速度、角速度等。
然后,通过在示意图中引入位移、时间等概念,推导出公式v=ωr和s=v*t,以及角位移公式θ=ωt。
Step 4 公式应用练习通过一些简单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
例如:“一个半径为2m的圆周,以每秒2m/s的速度运动,计算1圈所需时间和圆周的周长。
”让学生自己计算,并在黑板上展示答案。
Step 5 实际问题解决通过举例,引导学生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一个小车在半径为3m的圆周上以匀速运动,每2秒过圆心一次,求小车的速度和角速度。
”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解答,并在黑板上展示解答过程和答案。
Step 6 拓展延伸通过拓展延伸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
例如:“如果圆周上同时有多个物体以不同的速度运动,它们会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讨论,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知识和思维。
《主题二 第五节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观点和特点。
2. 掌握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匀速圆周运动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观点和特点,掌握线速度、角速度等物理量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将抽象的物理观点与实际生活实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圆规、尺子等。
2. 准备教学视频:展示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和计算过程。
3. 准备练习题:用于学生自我检测和稳固所学知识。
4. 安排教室活动:组织学生讨论、练习和总结,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实例,如汽车过拱桥、旋转木马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运动的特点,并思考如何用物理知识来描述和理解这些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匀速圆周运动观点讲解教师详细诠释匀速圆周运动的观点,包括定义、特点、条件等。
同时,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观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有清晰的认识,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3.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教师介绍向心力的观点及其作用,并讲解如何根据向心力的大小和方向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接着,介绍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来源,即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提供向心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向心力的作用和来源,为后续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做准备。
4.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教师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匀速圆周运动实例,如水流星、过山车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特点。
同时,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速度、加速度等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特点,并掌握相关的运动学公式。
5. 小组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分成小组,盘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在哪些情况下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条件是什么?(2)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力的来源是什么?(3)如何根据向心力的大小和方向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4)请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实例。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2.1《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课题、课时】《匀速圆周运动》(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1.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知道怎样的运动是圆周运动,并会准确描述匀速圆周运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匀速圆周运动选自粤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
它是在学生充分掌握抛体运动后,接触到的又一个较为复杂的曲线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是圆周运动中最简单的运动模型,也是高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物理模型,本节主要向学生介绍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及其关系,为后继的圆周运动规律、天体运动以及带点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学习打好基础。
3.教材的编写思路本节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入手,让学生认识圆周运动及特点,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介绍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并探究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4.教材的特点本节注意从日常观察现象引入课题,重视在已有知识上学习新知识,重视圆周运动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也重视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探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5.教材处理在教学中注意从日常观察的现象入手引入课题,丰富学生感性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引入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时,需做好与直线运动的对比分析,这样有助于克服学生学习本节的难点。
在角速度概念的教学中,先通过各种实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仅用线速度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不能反映匀速圆周运动的整体特长,在此基础上,引入角速度,是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线速度与角速度、周期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做好讨论与交流环节的有效组织。
【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受力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
具备对直线运动进行描述。
但在曲线运动方面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仅有的认识是建立在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方面。
教学中需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2.学生的认知特点对一些简单的直线运动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有过系统的学习,能准确、详细描述这些运动,但对匀速圆周运动知识的认识仅处在感性认识层面,没有进行系统的梳理。
匀速圆周运动教案

Difficult circumstances serve as a textbook of life for people.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匀速圆周运动教案匀速圆周运动教案1知识目标1、进一步理解向心力的概念.2、理解向心力公式,进一步明确匀速圆周运动的产生条件,掌握向心力公式的应用.能力目标1、培养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向心力________的能力.2、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明确提出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力,任何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只要它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它就是物体所受的向心力,接着详细介绍了火车转弯和汽车过拱桥两个常见的实际问题.后面又附有思考与讨论,开拓学生的思维.教法建议1、培养学生分析向心力________的能力,分析问题时,要首先引导学生对做周围运动的物体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求出物体沿半径方向受到的合外力,就是提供给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2、培养学生运用物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的分析与讨论(结合动画或课件),引导学生从中领悟掌握运用向心力公式的思路和方法.即:第一: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分析向心力的________,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第二:运用向心力公式计算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第三:由物体实际受到的力提供了它所需要的向心力,列出方程求解.3、可多举一些实例让学生分析.向心力可由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单独提供,也可由它们的合力提供.4、在讲述汽车过拱桥的问题时,汽车做的是变速圆周运动,对此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向学生指出:在变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在各位置受到的向心力分别产生了物体通过各位置的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公式仍是适用的.但要注意,对于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情况,只有在物体通过最高点和最低点时,向心力才是合外力.同时,还可以向学生指出:此问题中出现的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大于或小于车重的现象,是发生在圆周运动中的超重或失重现象.教学设计方案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教学重点:分析向心力________.教学难点:实际问题的处理方法.主要设计:一、讨论向心力的例如: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人造地球卫星);弹力提供向心力(绳系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匀速圆周运动);摩擦力力提供向心力(物价在转盘上随转盘一起转动);合力提供向心力(圆锥摆等).二、讨论火车转弯:(一)展示图片1:火车车轮有凸出的轮缘.(二)展示课件1:外轨作用在火车轮缘上的力F是使火车必须转弯的向心力.(三)展示课件2:外轨高于内轨时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是使火车转弯的向心力.(四)讨论:为什么转弯处的半径和火车运行速度有条件限制?三、讨论汽车过拱桥:(一)思考:汽车过拱桥时,对桥面的压力与重力谁大?(二)展示课件3:汽车过拱桥在最高点的受力情况(变变)(三)展示课件4:汽车过凹形桥时低点时的受力情况(变变)(四)总结在圆周运动中的超重、失重情况.探究活动1、荡秋千时,你对秋千底座的压力大小恒定吗?请你想办法实际验证一下,并解释为什么?2、请观察一下,建筑工地上用来砸实地面的“电动夯”工作时的情况:什么时候底座离开地面?什么时候砸向地面?为什么会出这样的结果?匀速圆周运动教案2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2、理解什么是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二、能力目标:能够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柯丁荣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论坛(乐山)》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课题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为依据,全面、系统的
对“匀速圆周运动”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作者在准确分析教材、学情的基础上,依据“三位一体”目标理念,科学确定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较好的处理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总页数】4页(P87-90)
【作者】柯丁荣
【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四川乐山614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31
【相关文献】
1.高职物理“匀速圆周运动”的教学设计 [J], 季晴
2.“匀速圆周运动”一课的教学设计与难点突破 [J], 梁勇
3.搭建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教学支架的探讨 [J], 赵小玲;赵强
4.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物理差异化作业设计
——以《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为例 [J], 吴庆林;李旭伟;罗翀
5.常见临界问题的求解策略——以“水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为例 [J], 沈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山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制作:柯丁荣
指导教师:汪志刚(副教授)
2009年8月10日
教学设计
匀速圆周运动
乐山师范学院2006级物理学专业柯丁荣
一、教学内容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五章第4节。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运动的相关内容,和曲线运动的基本知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运动轨迹为圆周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的认知奠定了感性基础,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基础上建立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以及万有引力的知识打下基础。
此外,匀速圆周运动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习情况分析
本节内容是继学生学习平抛运动后,又一种变速曲线运动。
在曲线运动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方向并知道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此前,学生也已经掌握了直线运动及其快慢描述方法。
这些知识都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此外,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观察能力和经验抽象思维能力,并对未知新事物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三、设计思想
“匀速圆周运动”是以概念教学为主的一节课,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是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也是教学的出发点。
物理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在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辅以多媒体手段,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引导式教学法,结合师生共同讨论、归纳,以“情境产生问题”,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针对“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以及“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展开探究活动,在问题交流讨论中发展学生观点,最终形成对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三者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能够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具有协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并在活动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2、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三者之间的关系。
难点
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
六、教学准备
1、视频剪接(由4个片段剪接而成,片段1:风力发电机;片段2:水流星;片
段3:旋转木马;片段4:驴子拉磨)
2、动画模拟(flash)
3、PPT教学演示课件
4、计算机投影仪
七、教学过程设计
附表
【教师追问】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和匀速直线运动中的“匀速”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②齿轮传动
【教师活动】投影知识点并点评
f=1/T
V=2πr/T =2πrf
ω=2π/T =2πf
v=ωr
一概念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二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八、教学流程图
符号说明:
课堂教学过程开始和结束的符号
媒体的类型和媒体的内容
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
学生进行的活动
九、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