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圆周运动”为物理必修2曲线运动中的内容,是直线运动知识的拓展,也是曲线运动知识
的深入研究。本节课中,根据圆周运动的自身的特点,引入了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和周期的
概念,这些概念的学习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后面几节向心加速度、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学习的
基础,同时为学习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打下基础。此外,匀速圆周运动与我们日常生活、
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掌握了有关曲线运动的相关知识,实际生活中有许多鲜活的素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同时初步掌握了微元法和比值定义法,再加上在
数学上对圆的认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研究圆周运动问题基本能力,就知识本身而言,本节
课的知识对学生来讲不是困难。由于本节课的概念比较多,内容相对其它节而言比较单调,应
通过举一些实例引起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总结,认识现象从而理解概念。此外,高一
学生已具备一定观察能力和经验抽象思维能力,并对未知新事物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圆周运动的概念;
2、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例子,掌握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和周期概念;
3、学生通过学习圆周运动的模型,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以及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在变;
4、掌握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学生会计算圆周运动的一些物理量。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线速度、角速度概念由来的理论探究过程,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2、掌握发现、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合理猜想、实验法、归纳法,极限法等;
3、通过演示实验及多媒体课件展示获取感性认识,经过理论探究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获得理性的升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多动手、勤思考、善于归纳总结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与描述直线运动快慢的方法的比较。
难点: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充分
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生活中几种学生熟悉的运动画面,如钟表指针的走动、电扇叶轮上各点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演示系绳小球在竖直平面内运动。请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1、你看到的几种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2、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运动?教师从而导入新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周运动。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实验等直观手段,选用学生熟知的生活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请学生列举一些生产和生活中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学生纷纷举例:公园里的摩天大轮的运动、自行车的轮子转动、工厂里砂轮的运动、地球的自转等。
提出问题:做圆周运动物体上的质点,哪些运动得较慢?哪些运动得更快?我们应该如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呢?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寻求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物体运动的轨迹形状以及分析物体运动的特点,把物理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引起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讨论探究、自建概念
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经过交流讨论,大致可形成以下四种猜想。
猜想1: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短。
直线运动中引进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即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那么在圆周运动中是否可以通过“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对比,根据圆周运动的自身特点,比较自然引导学生过渡到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的学习。
实验探究:如何设计实验测出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
实验重点在于能否将曲线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在学生交流讨论中,老师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引导,形成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采用打点计时器记录时间,用刻度尺测量纸带上的点间距离表示弧长,用弧长与时间的比值来表示速度的大小。
实验器材:学生电源、打点计时器、纸带、手摇转盘、双面胶(用双面胶将纸带固定在转盘边缘上一点)。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并引导
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纸带上相邻的点之间的距离反映了什么?
(2)纸带上相邻的点之间的距离不同说明了什么?
(3)转盘边缘上点的运动方向能否通过纸带上的点反映出来?
(4)转盘边缘上点的运动速度是否可以通过纸带上的点来求解?
设计意图:转盘边缘上的点和纸带上的点同时运动,经过的距离相同,这样就将直线运动定义速度的方式,自然地过渡到在圆周运动中定义线速度,水到渠成。
引导学生讨论教材“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经过讨论交流,逐步形成对线速度概念的认识。
线速度的物理意义:描述质点沿圆周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
线速度的定义:质点做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Δl和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线速度。
线速度的定义式:v =Δs/Δt。单位:m/s(s是弧长,不是位移)
线速度的瞬时性:当选取的时间Δt很小很小时(趋近零),弧长Δl就等于物体在t时刻的位移,定义式中的v,就是直线运动中学过的瞬时速度了。
线速度的矢量性:线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它的方向为圆周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注意:“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指的速度的大小不变,即速率不变;而“匀速直线运动”的“匀速”指的速度不变是大小方向都不变,二者并不相同。可见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运动,因为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讨论,教师要因势利导,做增强学生思维的“催化剂”,从而科学地归纳得出关于线速度的知识点,同时渗透比值定义法、极限思想、类比法。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大小两轮通过皮带连接的转动,并提出问题:
(1)根据线速度的定义,试比较两轮边缘上点的线速度关系;
(2)两个轮的转动快慢是否相同?
线速度是描述质点沿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但质点沿圆周运动得快慢与转动得快慢不是一回事。如何描述质点转动得快慢呢?
猜想2: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半径转过的角度。通过针对性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相关内容,经过交流讨论、师生互动,在此基础上得出角速度的概念。
角速度的物理意义:描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转动的快慢。
角速度的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转过的角度Δθ跟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就是质点转动的角速度。
角速度的定义式:ω=Δθ/Δt 。单位是弧度每秒(rad/s)
说明:角速度也是矢量,在高中阶段不研究其方向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体会一个新的物理量的引入,不是凭科学家的想象,而是研究问题的实际需要。
角速度概念引入,能发挥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学生根据生活阅历,针对圆周运动的特殊性,描述圆周运动的物体的转动快慢,可以直接通过时间和圈数来表示。
猜想3:比较物体转过一圈所用时间;
猜想4: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转过的圈数。
由猜想3和猜想4自然引出了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两个物理量:周期和转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