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踝解剖
足踝解剖手术课件

拇囊炎切除术 切除拇囊炎隆起
8
Hallux Valgus Continued…
钻两个孔 植入锚钉 用缝线拉紧,重排,关闭关节囊
9
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a.k.a. Modified Brostrom ATF Repair
10
Lateral Ankle Instability – Ligaments Affected
4
拇外翻
5
Bunion/Hallux Valgus
找到内收肌腱,并从近节指骨基底部 切除
Adducto r Hallicus
6
Hallux Valgus Continued…
在远端跖骨的附着点钻孔 植入锚钉 (GII, Fastin) 重新连接韧带
7
Hallux Valgus Continued…
14
跟腱修复
Split, Rupture & Haglund’s Deformity
Tendo Calcaneous (Achilles距ju腓re前d 韧带
跟腓韧 带
11
外侧踝关节不稳定 – 基本修复
12
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 Secondary Repair
腓骨短 肌
距骨
用于慢性不稳定 用腓骨短肌腱的前½ 穿过外踝的孔(腓骨附着) 用锚钉固定在距骨的外侧
13
内侧踝关节不稳定
三角韧 带 Tibiotalar Tibionavicul ar Tibiocalcan eal
足踝解剖, 产品 & 手术
1
谁在做手术?
w 足踝外科专家 w 普通骨科医生
2
足部手术
w 拇外翻 w 踝关节外侧不稳 w 跟腱修复 w 足中部重建
足踝解剖2

X线常见变异
64
距骨上骨为距骨的正
常变异,出现率0.5%。 此跗骨在距骨前上缘, 位于距骨鼻区。 距骨上骨有时也会存在 疼痛,疼痛多是穿鞋过 紧和过度负重时。
X线常见变异
65
维扎里骨位于第五跖骨底外侧和
骰骨的角状间隙中,由独立的骨骺 发生,有时与第五跖骨愈合,有时 独立,但临床上很少见
X线常见变异
前踝撞击综合征
87
前外踝撞击综合征
88
前外踝撞击
特征: 1、踝关节外侧沟内异常软组织 2、下胫腓前韧带(AITFL)异常肥厚。
前外踝撞击综合征
89
AITFL明显肥厚
前内踝撞击综合征
90
前内踝撞击
特征: 半月板样损伤或(和)胫距前韧带异常增厚。
前内踝撞击综合征
X线常见变异
61
撕脱骨折
腓骨下副骨
X线常见变异
第五跖骨粗隆第二骨化中心
62
第五跖骨粗隆存在独 立的骨化中心,并且 可有一个或多个骨化 中心,常见于10-15 岁儿童,一般25岁左 右与第五跖骨起于部 分融合。
X线常见变异
63
副舟骨
副舟骨为胫后肌腱在足舟
骨的异常止点,异常扭矩削 弱了胫后肌腱对足弓的稳定 作用,常表现为胫后肌腱功 能不全,多伴有扁平足。
非负重位
负重位
非负重位A与负重位B踝关节侧位片显示了功能性负重的作用。在负重下明显变窄的关节间隙表明了踝关节的病变。
踝关节Borden位
49
踝关节Broden位,该片时为了显示后距下关节突,为了评估距下融合累及跟骨的关节内骨折。摄片时踝关节中立位背屈, 下肢内旋30°,投身中心位于外踝,球管向头侧倾斜10-40°,以便能够符合弯曲的后距下关节突的不同断面的切线。
足踝功能解剖

足踝功能解剖踝关节结构:由胫骨,腓骨26块小骨头组成。
7块跗骨、5块跖骨、14块趾骨。
踝关节组成主要部分:距上关节(距小腿关节)·由胫骨,腓骨及距骨组成·主要进行足背屈,趾曲活动·由于髁与胫骨内髁位置相比腓骨外更往下及后---轴心偏离·足背屈26度,伴随外展及外翻·趾曲48度,伴随内收及内翻·距骨结构前侧比较宽,后侧比较窄·足背屈小腿相对往前移,增加关节稳定性·足背屈不足对走路,跑步及跳跃等运动有很大影响--走路最少需要10度跑步最少需要30度·足背屈不足的代偿表现为:提前足跟离地走路只有前脚掌着地站姿势膝关节超伸足外翻·趾曲推动身体往前移动很重要·距小腿关节需要配合稳定足弓传送更大的力量·选后使膝关节在最紧密状态,增加稳定·足底筋膜的被动张力·胫骨后肌的收缩力量距下关节·由距骨及跟骨组成·主要产生选后(内收及内翻)旋前(外展及外翻)·在开放链的情况下,主要由跟骨活动带动内翻和外翻跗横关节·由跟骰关节和距跟舟关节组成·有2个轴心纵向轴心:主要产生旋前(外翻)动作,旋前(内翻)动作倾斜轴心:主要产生旋前(外展及足背屈)选后(内收及趾曲)内侧韧带---三角韧带由四条组成·主要控制距骨或胫骨的前后移动·提供内侧稳定性·其中一条连接至跟骨,协助距下关节外翻及外展的稳定·由于胫骨内髁相对较短,需要三角韧带保护内侧稳定外侧韧带:距腓前韧带·控制距骨相对腓骨的前移·控制腓骨相对距骨后移·趾曲状态控制内收及内翻跟腓韧带·控制距骨相对腓骨的后移·控制腓骨相对距骨的前移距腓后韧带·足背屈状态控制内收及内翻活动足底筋膜·覆盖脚板的坚韧薄膜·支撑内侧足弓·通过张力增加,提高足部稳定性小腿肌肉功能解剖·可以根据位置分为四组前侧肌肉:胫骨前肌·胫骨结节外侧及胫骨外侧上2/3部分连接至契骨和第一跖骨底面·提供80%的足背屈力量·支持内侧足弓,避免旋前出现·负责足背屈及内翻活动拇长伸肌趾长肌第三腓骨肌表层后侧:·腓肠肌:快肌纤维比较多,用于产生快速力量·比目鱼肌:慢肌纤维比较多,用于控制站姿时小腿与距骨位置深层后侧:胫骨后肌·避免旋前情况出现·保持内侧足弓·提供内侧动态稳定·负责趾屈,内翻活动拇长屈肌趾长屈肌外侧肌肉:腓骨长肌·负责趾屈活动·将身体重心往内移·预防踝内翻扭伤腓骨短肌踝关节外侧扭伤康复训练扭伤机制:身体失去中心,跳起落地踩在不规则的接触面上,或者被踩,绊倒。
踝足部解剖和功能课件

? 第一层:拇展肌、趾短屈肌、小趾展肌 第二层:跖方肌、蚓状肌 第三层:拇短屈肌、拇收肌、小趾短屈肌 第四层:骨间背侧肌、骨间足底肌
第四层:骨间背侧肌、骨间足底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三层:拇短屈肌、拇收肌、小趾短屈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跟腓 韧带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2、足部
跟舟跖侧韧带 跖长韧带 跖骨头短韧带 跖骨头横韧带等。
1.跟舟跖侧韧带 亦称弹簧韧带或跳跃韧带,其结构宽而厚, 坚强有力,为足部最重要的韧带。 形成足弓最重要的距骨主要依靠此韧带的支持。
2.跖长韧带 亦称足底长韧带,呈带状四边形,强而有力, 主要作用是协助维持足的纵弓 。
胫骨前肌
起止点: -起自胫骨体和小腿骨间膜,止于内 侧楔骨和第1跖骨底。 作用:使踝背屈和足内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1、踝管:踝后区的深筋 膜在内踝和跟结节内侧面 之间的部分增厚,形成 屈 肌支持带, 又称分裂韧带 ,此韧带与跟骨内侧面和 内踝之间围成踝管。 踝管有四条通道:①胫骨 后肌腱②胫后动、静脉和 胫神经③趾长屈肌腱④拇 长屈肌腱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二层:跖方肌、蚓状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层:拇展肌、趾短屈肌、小趾展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精品) 踝足功能解剖课件

4. 内侧、中间、外侧楔状骨
Medial,Intermediate,and Lateral Cuneiforms
三块楔骨后方连于舟骨,前方分别和内侧三 块跖骨相连。它起着承接足弓的作用。
背屈,内翻和距骨向 后滑动
距下关节
内翻
距小腿关节(踝关节) 背屈、外展、内翻和 距骨向后滑动
2. 足部韧带
跟舟跖侧韧带
亦称弹簧韧带或跳跃韧带、跟舟足底韧带 其结构宽而厚,坚强有力,为足部最重要的韧带 形成足弓最重要的距骨主要依靠此韧带的支持
跖长韧带
亦称足底长韧带,呈带状四边形,强而有力 主要作用是协助维持足的纵弓
(三)跗骨 tarsal bone
共 7 块,属短骨,约占足的后半,排成前、中、 后三列。后列有位于前上方的距骨和后下方的跟 骨;中列为位于距骨前方、偏内侧的足舟骨;前 列由内侧向外侧依次为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 侧楔骨和骰骨。
距骨
趾骨
跖骨
跟骨
籽骨
内侧楔骨
跟骨结节
跖骨头 跖骨体 跖骨底
内侧楔骨 中间楔骨 外侧楔骨
相比于距骨,跟骨有充足的血供和软组织附着。 跟骨骨折常愈合良好
载距突
载距突部皮质较厚, 与跟骨内侧壁构成 内侧承重柱。
载距突 载距突上有弹簧韧 带、跟距骨间韧带 附着。
足垂直内翻损伤时, 常致载距突劈裂骨 折。
3. 足舟骨 Navicular
它与距骨头相连形成距舟关节。舟状骨的远端包括 3个相对平滑的面,分别与内、中、外楔骨接合。
距骨 距舟韧带
足舟骨
内侧楔骨
踝足部解剖与功能 ppt课件

后侧深层
• • • • • • 胫骨后肌 tibialis posterior 起点:胫骨后外侧,腓骨内侧面上2∕3 止点:舟骨粗隆、全楔骨底面, 第234跖骨底面、骰骨载距突 功能:踝关节跖屈,内翻 神经:胫神经
• 踇长屈肌flexor hallucis longus • 起点:腓骨下2∕3 • 止点:踇趾末节趾骨底 • 功能:踇趾屈曲 • 神经:胫神经 • 动脉:腓动脉肌支
踝穴
胫骨、腓骨
3、伸肌上、下支持带
伸肌上支持带:又称小腿横韧带 ,呈宽带状位于踝关节上方, 连于胫腓骨下端之间。深面有 两个空隙,内侧者通过胫骨前 肌腱、胫前血管和腓深神经。 外侧者通过拇长伸肌腱、趾长 伸肌腱和第3腓骨肌。 伸肌下支持带:又称小腿十字韧 带,位于踝关节前方的足背区 ,外侧附于跟骨外侧面,内侧 端分叉附于内踝及足内缘。
• 外侧韧带:
(1)距腓前韧带 • 在踝关节跖屈位可限制足 内翻活动, • 在踝关节中立位时,对抗 距骨向前移位。 (2)距腓后韧带 可限制踝 关节过度背伸活动。 (3)跟腓韧带 在踝关节 90o位限制足内翻活动。 • 概括起来,外侧韧带的主 要作用是 • 防止足、踝的内翻幅度。
(四)、足与足弓
足弓
由7块跗骨 5块跖骨及其 关节、 韧带、 肌腱组成的向足背 突出的弓形骨骼结 构称足弓。
足弓的分类
根据足弓位置及功能, 将足弓分为纵弓和横 弓。 纵弓 包括内侧纵弓和 外侧纵弓两部分,均 • 止于跟骨结节。
内侧纵弓: 由跟、距、舟、三 块楔骨及1~3跖骨组成 特点:弓高,弹性好,有缓 冲作用,又称弹性足弓 外侧纵弓:由跟、骰骨及4 、5跖骨构成。跟骨内侧结 节形成后支点。第五跖骨 头为前支点。 特点:弓较低,弹性差,主 要作用是支载重力,又称 支撑足弓。
(医学课件)踝关节解剖(详解)

2023踝关节解剖(详解)•踝关节概述•踝关节骨骼结构•踝关节韧带目录•踝关节肌肉•踝关节神经血管•踝关节运动功能•踝关节疾病诊断与治疗•踝关节康复训练01踝关节概述踝关节是指连接足部和胫骨、腓骨下端的关节,通常由距骨、胫骨远端、腓骨下端和距骨组成,是人体最大的屈戌关节。
踝关节的英文名称为Ankle joint,又称为足关节或距关节。
踝关节的主要功能是支撑人体重量、行走、奔跑、跳跃等,同时参与下肢的屈伸运动和足部的内翻外翻运动。
踝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对于人体的运动和平衡能力非常重要。
踝关节主要由距骨、胫骨远端、腓骨下端和韧带组成。
距骨是位于胫骨远端和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上的一个圆形骨,与胫骨远端和腓骨下端的关节面形成摩擦和缓冲,以适应行走、奔跑、跳跃等运动。
胫骨远端是指胫骨的下端,向外侧突出,与距骨相接处形成胫距关节。
腓骨下端是位于胫骨远端外侧的细长骨头,与距骨相接处形成腓距关节。
韧带是围绕踝关节周围的强韧纤维组织,包括内侧三角韧带、外侧韧带和后侧韧带等,主要作用是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和限制运动范围。
踝关节组成010*******02踝关节骨骼结构胫骨是小腿骨中主要的承重骨,与腓骨并行,位于小腿内侧。
胫骨的近端与股骨的远端形成膝关节,与胫骨远端和腓骨下端共同形成踝关节。
腓骨近端与胫骨远端和腓骨近端共同形成膝关节。
距骨是足部主要的负重骨之一,位于踝关节上方,与胫骨、腓骨和跟骨共同维持足部的稳定。
距骨的上方与股骨的下端形成髋关节。
跟骨是足部最大的骨,位于足后部,与骰骨、距骨和骰骨共同形成足弓。
跟骨的主要功能是支撑体重和吸收冲击。
跟骨•骰骨是足部较小的骨,位于足弓的顶端,与跟骨、距骨和骰骨共同维持足弓的稳定。
骰骨03踝关节韧带胫舟韧带胫距韧带距跟内侧韧带胫跟韧带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三角韧带04踝关节肌肉起始点起自胫骨和踝骨,止于足骨的远端。
功能使足背屈,并协助足内翻。
胫前肌起始点起自胫骨和踝骨,止于足骨的远端。
《足踝解剖》ppt课件

h
9
距下关节
由距骨体、距骨颈一部及跟骨前2/3构成,位于跟骨前部 距下关节有前、中、后三个关节面,后关节面为鞍状,与
前后关节面相对分开 距下关节并没有固定的活动轴,而是类似于锯齿状活动。
在跟骨外翻时,也存在后移;内翻时则伴随前移。 距下关节内翻10-15,外翻5-10,同时伴内外和前后各3-5
1
足踝的解剖与功能
2
足的结构
腓骨下(外踝) 胫骨下(内踝) 跗骨(7块) 跖骨(5块) 趾骨(14块)
h
3
足的结构
26块骨头和关节组成的复合体 分为前足、中足、后足三个部分,任一部分
或关节都非独立体,而是共同参与足踝部的 功能。
h
4
距骨
分为头、颈、体三部分 距骨表面大部分为关节软骨覆盖,没有肌肉附着 这些关节的功能与后足的活动紧密相关 距骨在小腿与足之间起到力的传递和分散作用 骨折或脱位很容易损伤距骨部分或全部的血供,导致缺血性坏死 手术过程同样可能损伤距骨血供,虽然较少出现缺血性坏死,但
h
6
关节与韧带
h
7
距小腿关节
又称踝关节 由胫、腓骨下端与距骨滑车构成。 胫骨的下关节面及其内踝和后踝,与外踝共同构成
关节窝—踝穴 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有侧副韧带加強。 距小腿关节属屈戌关节,能作伸(背屈)10-20、和
屈(跖屈)40-45运动
h
8
韧带
胫侧副韧带 三角韧带:踝关节内侧唯一的韧带, 踝关节所有韧带中最坚强的韧带,踝关节防止外 翻起重要作用。
度关节滑动
h
10
跗骨窦
在中后关节面之间形成一条隧道,称为跗骨窦。 跗骨窦外侧开口较大,内侧开口窄。 跗骨窦内有距跟骨间韧带,血管神经通过 踝部内翻扭伤后,此处继发疼痛及压痛,并伴有小腿感觉
33张踝关节解剖高清图解

33张踝关节解剖高清图解中医之声公众号踝关节骨性结构踝关节的骨性结构由胫骨、腓骨远端与距骨组成,踝穴容纳距骨体。
•冠状面:外踝较内踝低1cm左右;•矢状面:外踝较内踝偏向后1cm,后踝较前踝更向下延伸,限制距骨后移;①内踝:顶端分成两个钝性突起(前丘前结节、后丘后结节),有三角韧带附着,其后侧有一沟,胫后肌腱由此经过;②外踝:位于胫骨前后结节构成的切迹中,胫腓骨之间没有关节面,但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活动度。
踝关节负重时,17%负荷经外踝向腓骨近端传导,外踝轴线与腓骨干纵轴相交形成向外开放的10~15°以适应距骨外侧突。
距骨:分为头、颈、体三部分,与足舟骨、跟骨、胫骨和腓骨形成关节。
距骨体前宽后窄,踝背屈时距骨体较宽处入踝穴,踝跖屈时距骨体较窄处出踝穴。
踝关节软组织结构踝关节浅层软组织结构浅静脉:足背静脉弓内外侧合成为大、小隐静脉。
浅神经:•隐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踝关节深层软组织结构跨经踝关节的血管、神经有两组。
•腓深N、胫前AV•胫N、胫后AV跨经踝关节的肌腱分前、后、内、外四组:前胫前肌腱、足拇长伸肌腱、趾长伸肌腱、第三腓骨肌腱后跟腱、跖肌腱内胫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足拇长屈肌腱外腓骨长、短肌腱踝关节周围肌肉(1)跖屈:有小腿三头肌、廻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等。
(2)背伸:有胫骨前肌、廻长伸肌、趾长伸肌和第三腓骨肌等。
(3)内翻:有廻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和胫骨前肌。
(4)外翻:有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等。
踝关节韧带结构踝关节的韧带结构对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踝关节韧带•浅层结构•深层结构1.内侧群(三角韧带)•胫距韧带:胫距前韧带、胫距后韧带、胫距深韧带•胫舟韧带•胫跟韧带•弹簧韧带2.外侧韧带群•前距腓韧带•后距腓韧带•跟腓韧带•分歧韧带:跟骰韧带、跟舟韧带•背跟骰韧带•外侧距跟韧带3.下胫腓韧带复合体•胫腓前下韧带•胫腓后下韧带•骨间韧带•胫腓下横韧带4.足底群•掌长韧带•掌侧跟舟韧带(弹簧韧带)•掌侧跟骰韧带(掌短韧带)内侧群(三角韧带)外侧韧带群下胫腓韧带复合体踝关节解剖结构踝关节内侧解剖标志1.内踝;2.跟腱;3.跟骨结节;4.载距突;5.舟骨粗隆;6.内侧楔骨;7.第一跖骨基地;8.廻展肌;第一跖骨头踝关节内侧浅层解剖大隐静脉:由足内侧缘静脉汇集,沿内踝前方上行。
足踝解剖2

跗横关节
跗横关节(又称Chopart关节),是距舟关节和跟骰 关节的统称。距舟关节更易损伤,跟骰关节很少发生单 纯脱位。
跗横关节
六、舟 骨
舟骨呈圆形,介于距骨头和三个楔骨之 间,共有六个面,分别是: 1、后面:与距骨头相关节; 2、前面:与三个楔骨相关节; 3、上面:有距舟、楔舟、骰舟背侧韧 带附着; 4、内侧面:舟骨粗隆位于皮下,可在 内踝前下方2.5cm触及,为胫后肌腱 止点; 5、下面:有距舟、楔舟、骰舟足底韧 带抵止; 6、外侧面:有分歧韧带的跟舟韧带附 着,有时有一关节面与骰骨相关节。
趾长伸肌腱 腓骨长短肌腱
踝关节矢状位MRI
胫骨后肌
足底方肌
足底腱膜
踝关节矢状位MRI
胫骨后肌腱 拇长屈肌腱
拇长屈肌腱 跟腱
胫骨前肌腱 跗骨窦
跟腱
踝关节冠状位MRI
骨间膜 三角韧带
腓骨长短肌腱
踝关节冠状位MRI
胫跟韧带 跗骨窦
胫距后韧带
胫跟韧带
距腓前韧带
胫跟韧带
拇长屈肌腱
距腓前韧带 距腓后韧带
软组织增厚。
1为胫后肌腱,2为趾长屈肌
腱。
后踝撞击综合征
后踝撞击综合症:骨性撞击多见,例如距骨后三角骨损伤,距骨或跟骨后突过度
增生。软组织撞击表现为后胫腓韧带下部分、横韧带、后踝间韧带的撕裂或肥厚增生。
后踝撞击综合症需与跟距后关 节骨关节病鉴别,影像学表现 为距骨后三角骨的存在或损伤 以及距骨后突骨赘形成,导致 踝关节跖屈受限,可伴随拇长 屈肌腱腱鞘炎及邻近滑膜不同 程度的炎性增生。
二、足内侧
浅层
浅层 深层
深层
二、足内侧
深层
“景致动人么?”
深层 深层
「解剖」足踝部基础解剖,值得收藏!

「解剖」足踝部基础解剖,值得收藏!展开全文足部骨骼足骨共26块,分为跗骨、跖骨和趾骨(距下接跟,前接舟;内排三楔,外排骰)跗骨附骨位于脚的后半部,共7块:①跟骨:位于脚后跟处,是足骨中最大者,后端向下突出称为跟骨结节;②距骨:位于跟骨上方,高出于其他的跗骨;③内侧楔骨(第一楔骨)④中间楔骨(第二楔骨)⑤外侧楔骨(第三楔骨)分别位于足舟骨与第1至3跖骨之间;⑥骰骨:位于跟骨之前,足外侧缘,其后方突起为骰骨粗隆;⑦足舟骨:位于距骨与三块楔骨之间,内侧有一向下方的园形突出部,称舟骨粗隆。
跖骨跖骨:在足的中部,共5块,自内向外依次为:①第一跖骨,在近脚跟一端下方为第一跖骨粗隆;②第二跖骨;③第三跖骨;④第四跖骨;⑤第五跖骨,近脚跟一端外侧有一乳状突起,称为第五跖骨粗隆,居足外侧的中部。
注:每块跖骨又分为底(靠近足跟的一端)、体及头(靠近脚趾的一端)等三部分。
跖骨趾骨:共14块。
包括:①拇趾二节(近节趾骨、远节趾骨);②第二趾至第五趾各三节(称为近节趾骨、中节趾骨及远节趾骨);每块趾骨又分为底(靠近足跟的一端),体及滑车(靠近足趾一端)等三部分。
足弓跗骨和跖骨由韧带、肌肉牵拉形成一个凸向上的弓,称为足弓。
主要的弓是足内侧的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构成。
人站立时,足骨仅以跟骨结节及第一跖骨头、第五跖骨头三处着地,共同承受全身的重量。
足部关节足部的关节有:①距小腿关节(踝关节):由小腿胫骨下关节面和内、外踝关节面与距骨构成。
有内侧韧带,连接内踝、舟骨、距骨和跟骨。
外侧韧带连接外踝、距骨和跟骨。
(外侧韧带较内侧韧带为弱,常因足过度内翻而引起损伤)②跗骨间关节,包括:距跟关节(距骨与跟骨);距跟舟关节(距骨、跟骨与足舟骨);跟骰关节(跟骨与骰骨),与距跟舟关节又构成附横关节。
③附跖关节:由三块楔骨、骰骨与五块跖骨底构成,属于微动关节。
④跖趾关节:由跖骨头与近节趾骨底构成,可做屈伸运动。
⑤趾间关节:各节趾骨之间,可做屈伸运动足部肌肉及肌腱足肌属于骨骼肌。
足踝影像

胫骨后肌腱撕裂
下胫腓联合韧带撕裂
跟腱断裂
病因病理机制: 有体育运动史,对抗收缩力的足被动背屈 (小腿三头肌群) 常位于跟骨上方2~6cm处发生断裂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 病和痛风 急性断裂:易患因素包括慢性跟腱炎和部 分撕裂
跟腱断裂
• MR表现:(信号+形态)
正常变异:距骨三角骨
三角骨
男 17 岁
男 22 岁
三角骨
女 28岁 外伤
三角骨 or 撕脱骨折?
三角骨
3-29摄片
5-14摄片复查
三角骨区的小骨片通常为创伤所致的异位组织,可由距骨后突撕脱 所致。骨折机制为位于胫骨后缘和跟骨之间的距骨后突的牵拉式压缩。
男 17 岁 外伤
X线诊断:考虑距骨上缘撕脱骨折
腓骨下副骨
撕脱小骨片
腓骨下副骨 女 36岁 外伤
腓骨下副骨
撕脱性骨折
腓骨下副骨
男 50 岁 外伤
撕脱性骨折?
女 7岁 外伤
男 9岁 外伤
双侧对照
第五跖骨粗隆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常为横行骨折,即骨折线垂直于 跖骨骨干,它是由于腓侧短肌肌腱应力所引起的撕脱骨 折,也称“JONES骨折”。该骨折应与第五跖骨粗隆 突起鉴别,尤其是9-15岁的儿童,常常可以出现第五跖 骨基底部的骨骺,常表现为纵行透亮线,骨片边缘一般 规则光滑,周围软组织无明显肿胀。
踝关节解剖
• 踝关节的支持结构包括关节囊、内侧和外侧韧带 以及骨间韧带。 • 内侧三角韧带顶端附着于内踝。分为表层和深层 纤维,并呈扇形向远端延伸,向前止于足舟骨粗 隆,其余的纤维止于载距突和距骨。 • 外侧韧带复合体包括三条韧带。距腓前韧带最薄 弱,容易损伤。距腓后韧带比距腓前韧带强壮, 自外踝后方横行或水平走行。跟腓韧带自外踝几 乎垂直走行延伸至跟骨外侧面。
足踝部解剖讲课

胫神经:
胫神经起于坐骨神经,在腘窝中间最浅, 伴行蝈动、静脉经比目鱼肌腱弓深面至 小腿,小腿上 2/3 部行走于小腿三头肌 和胫后肌之间,最后于内踝后分为足底 内、外侧神经行向足底。
分支:肌支,胫神经上端发 出,支配腓肠肌、比目鱼肌、跖 肌以及小腿后群肌深层。 皮支:腓肠内侧皮神经
钩状足
• 原因:胫神经损伤、 足内肌麻痹、偏瘫、 脑瘫、小腿肌肉不平 衡 • 特点:足不能跖屈、内 翻力弱、足出现仰趾 外翻状、不能以足尖 站立、出现“钩状足” 畸形,感觉障碍区主 要在小腿后部及足底。
足踝
•
内踝(1)大而突出,内踝最后方为跟腱(2),抵达跟结 节(3)。跟腱与内踝之间的中点,可触知胫后动脉的搏动。 足内侧缘呈弓形,皮肤极薄,隔皮可见许多浅静脉。跟结节 下部及第一跖骨头下部覆有极厚的脂肪垫,为站立时的着力 点。内踝前方摸到的骨性部为距骨头、颈的内侧面。内踝下 方一指宽处可摸及跟骨载距突(4)。内踝前方2.5 cm处为舟骨 粗隆(5),胫骨前肌腱附着于舟骨粗隆前部。粗隆稍后方为距 舟关节,Chopart截肢术即在此处离断。舟骨粗隆前方可摸到 内侧楔骨(6)和第一跖骨底(7),再前方为拇展肌(8), 拇展肌前方为第一跖骨头(9),拇外翻时,跖骨头更为明显。 足背屈及内翻时,可摸到胫骨前肌腱。
伸肌下支持带向深面 发出纤维隔,形成3个 骨纤维性管,由内侧→ 外侧通过: ① 胫骨前肌腱及其 腱鞘、踇长伸肌腱及其 腱鞘、足背血管和腓深 神经; ② 趾长伸肌腱及其 腱鞘;
③ 第三腓骨肌腱。
腓骨肌上、下支持带
外踝后下方的筋膜增厚形成腓骨肌上、下支持带: 腓骨肌上支持带连于外踝后缘与跟骨外侧面上部之 间,可限制腓骨长、短肌腱于外踝后下方; 腓骨肌下支持带前端 续于伸肌下支持带, 后端止于跟骨外侧 面前部。 作用: 固定腓骨长、短肌腱 于跟骨外侧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骨
• 相比于距骨,跟骨有充 足的血供和软组织附着 • 跟骨骨折常愈合良好, “That is why it is called the heal (heel) bone!”
关节与韧带
距小腿关节
• 又称踝关节 由胫、腓 骨下端与距骨滑车构 成。 • 胫骨的下关节面及其 内踝和后踝,与外踝 共同构成关节窝—踝 穴
足踝的解剖与功能
足的结构
• • • • • 腓骨下(外踝) 胫骨下(内踝) 跗骨(7块) 跖骨(5块) 趾骨(14块)
足的结构
• 26块骨头和关节 组成的复合体 • 分为前足、中足 、后足三个部分 ,任一部分或关 节都非独立体,
距骨
• 分为头、颈、体三部分 • 距骨表面大部分为关节软 骨覆盖,没有肌肉附着 • 这些关节的功能与后足的 活动紧密相关 • 距骨在小腿与足之间起到 力的传递和分散作用
• 在中后关节面之间形成 一条隧道,称为跗骨窦 。 • 跗骨窦外侧开口较大, 内侧开口窄。 • 跗骨窦内有距跟骨间韧 带,血管神经通过
距下关节-韧带
• 距跟骨间韧带 :限制跟骨内 翻,距跟骨之 间最强韧的韧 带 • 距跟前韧带: 限制足内翻
跗横关节
短而宽,坚韧有力,与距小腿关节内侧 三角韧带前部相连,由载距突至舟骨, 恰好将距骨头托住,因此是支撑足弓的 重要因素,弹力韧带的下面又被胫骨后 肌腱所支撑。距骨体正位于内侧纵弓的 顶点,假若胫骨后肌瘫痪,韧带失去胫 骨后肌腱的支撑,弹力韧带负担增大, 日久牵引可能引起平足症。
• 距舟关节
– 跟舟足底韧带:弹力 韧带 – 分歧韧带
• 跟骰关节
– 足底长韧带:支撑足 外侧纵弓 – 跟骰足底韧带
• 距舟关节和距下关节 的活动具有高度的相 关性。融合距舟关节 ,距下关节的活动度 将全部消失;融合距 下关节,距舟关节的 活动度将减少75%。 • 跟骰关节对于后足关
• • • •
跗骨间关节 跗跖关节 跖趾关节 趾间关节
足弓
• 纵弓由内外侧柱构成, 内侧柱高且较重要,包 括跟、距、舟、3块楔 骨及内侧3块跖骨构成 。外侧柱低而着地,由 跟、骰及外侧2块跖骨 构成
足弓
• 纵弓的结构使人类更有利于长期 行走,足弓可以减震,且为神经 、血管提供安全的通道。更重要 的是为跟腱提供较长的前足力臂
韧带
• 胫侧副韧带 三角韧 带:踝关节内侧唯 一的韧带,踝关节 所有韧带中最坚强 的韧带,踝关节防 止外翻起重要作用 。
距下关节
• 由距骨体、距骨颈一部 及跟骨前2/3构成,位 于跟骨前部 • 距下关节有前、中、后 三个关节面,后关节面 为鞍状,与前后关节面 相对分开 • 距下关节并没有固定的
跗骨窦
纵弓
• 纵弓的高度异常会导致 足底的正常压力分布发 生变化,不利于长期行 走。 • 局部长期异常负重会导 致骨关节炎的发生
足的三柱模型
• 三柱分别为:足跟、第1跖骨头 、第5跖骨头,此三柱的平衡对 足的稳定很重要。 • 第1跖骨的升高或降低会使此结 Talus 构倾斜。
足的三柱模型
• 一些第1跖楔关节脱位或凹陷的患 者,会导致内侧柱塌陷,三柱缺 乏一柱支撑,后足会受力异常导 致外翻。最终导致平足畸形。( 舟楔关节或距舟关节失稳也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