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足部解剖与功能

合集下载

踝足部解剖和功能课件

踝足部解剖和功能课件
足部固有肌
? 第一层:拇展肌、趾短屈肌、小趾展肌 第二层:跖方肌、蚓状肌 第三层:拇短屈肌、拇收肌、小趾短屈肌 第四层:骨间背侧肌、骨间足底肌
第四层:骨间背侧肌、骨间足底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三层:拇短屈肌、拇收肌、小趾短屈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跟腓 韧带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2、足部
跟舟跖侧韧带 跖长韧带 跖骨头短韧带 跖骨头横韧带等。
1.跟舟跖侧韧带 亦称弹簧韧带或跳跃韧带,其结构宽而厚, 坚强有力,为足部最重要的韧带。 形成足弓最重要的距骨主要依靠此韧带的支持。
2.跖长韧带 亦称足底长韧带,呈带状四边形,强而有力, 主要作用是协助维持足的纵弓 。
胫骨前肌
起止点: -起自胫骨体和小腿骨间膜,止于内 侧楔骨和第1跖骨底。 作用:使踝背屈和足内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1、踝管:踝后区的深筋 膜在内踝和跟结节内侧面 之间的部分增厚,形成 屈 肌支持带, 又称分裂韧带 ,此韧带与跟骨内侧面和 内踝之间围成踝管。 踝管有四条通道:①胫骨 后肌腱②胫后动、静脉和 胫神经③趾长屈肌腱④拇 长屈肌腱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二层:跖方肌、蚓状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层:拇展肌、趾短屈肌、小趾展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踝关节功能解剖特点

踝关节功能解剖特点

踝关节功能解剖特点踝关节是人体下肢的一个重要关节,由踝骨、胫骨和腓骨组成。

它连接了脚的骨骼和下腿的骨骼,提供了支撑和运动的功能。

踝关节的功能解剖特点主要包括关节结构、韧带和肌肉。

首先,踝关节的关节结构非常复杂。

踝关节由胫骨、腓骨和距骨(距骨就是踝骨)组成,形成了一个球窝关节。

球窝关节允许踝关节的屈曲和伸展运动,使得我们能够行走和跑步等活动。

其次,踝关节的韧带起到了关节稳定的作用。

踝关节有多个重要的韧带,包括内外侧副韧带和胫距韧带等。

这些韧带连接了关节的不同部分,防止了关节过度伸展和扭曲。

当我们走路、跑步或进行其他活动时,韧带能够给予关节足够的支持和稳定。

第三,踝关节周围的肌肉也十分重要。

踝关节的肌肉包括胫骨前肌、腓肠肌和踝肌等。

这些肌肉不仅有助于支撑和稳定踝关节,还能够提供足够的力量来推动脚的运动。

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对于踝关节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除了上述的功能解剖特点,踝关节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需要注意。

首先,踝关节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关节,允许多个运动自由度。

踝关节可以进行屈曲和伸展、内翻和外翻以及旋转等运动。

这些运动使得我们能够适应各种地形和环境。

其次,踝关节的稳定性不如其他关节那么高。

由于踝关节的结构特点和活动灵活性,在承受突然的冲击或扭曲时,容易发生扭伤或韧带损伤等情况。

因此,我们在进行剧烈运动或者活动时,应该注意保护踝关节,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

最后,踝关节的功能和解剖特点与人体其他关节是相互协调的。

踝关节和膝关节、髋关节等其他关节一起协同工作,保证人体下肢的正常运动和行走。

关节的运动、韧带和肌肉的协作能够使得人体在各种不同活动中保持平衡和稳定。

总之,踝关节的功能解剖特点包括复杂的关节结构、重要的韧带和肌肉,灵活的运动自由度以及相对较低的稳定性。

了解和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可以对踝关节的保护和运动提供有益的指导。

干货必备——踝足解剖

干货必备——踝足解剖

干货必备——踝足解剖足部骨骼足骨共26块,分为跗骨、跖骨和趾骨(距下接跟,前接舟;内排三楔,外排骰)跗骨附骨位于脚的后半部,共7块:①跟骨:位于脚后跟处,是足骨中最大者,后端向下突出称为跟骨结节;②距骨:位于跟骨上方,高出于其他的跗骨;③内侧楔骨(第一楔骨)④中间楔骨(第二楔骨)⑤外侧楔骨(第三楔骨)分别位于足舟骨与第1至3跖骨之间;⑥骰骨:位于跟骨之前,足外侧缘,其后方突起为骰骨粗隆;⑦足舟骨:位于距骨与三块楔骨之间,内侧有一向下方的园形突出部,称舟骨粗隆。

跖骨跖骨:在足的中部,共5块,自内向外依次为:①第一跖骨,在近脚跟一端下方为第一跖骨粗隆;②第二跖骨;③第三跖骨;④第四跖骨;⑤第五跖骨,近脚跟一端外侧有一乳状突起,称为第五跖骨粗隆,居足外侧的中部。

注:每块跖骨又分为底(靠近足跟的一端)、体及头(靠近脚趾的一端)等三部分。

跖骨趾骨:共14块包括:①拇趾二节(近节趾骨、远节趾骨);②第二趾至第五趾各三节(称为近节趾骨、中节趾骨及远节趾骨);每块趾骨又分为底(靠近足跟的一端),体及滑车(靠近足趾一端)等三部分。

足弓跗骨和跖骨由韧带、肌肉牵拉形成一个凸向上的弓,称为足弓。

主要的弓是足内侧的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构成。

人站立时,足骨仅以跟骨结节及第一跖骨头、第五跖骨头三处着地,共同承受全身的重量。

足部关节足部的关节有:①距小腿关节(踝关节):由小腿胫骨下关节面和内、外踝关节面与距骨构成。

有内侧韧带,连接内踝、舟骨、距骨和跟骨。

外侧韧带连接外踝、距骨和跟骨。

(外侧韧带较内侧韧带为弱,常因足过度内翻而引起损伤)②跗骨间关节,包括:距跟关节(距骨与跟骨);距跟舟关节(距骨、跟骨与足舟骨);跟骰关节(跟骨与骰骨),与距跟舟关节又构成附横关节。

③附跖关节:由三块楔骨、骰骨与五块跖骨底构成,属于微动关节。

④跖趾关节:由跖骨头与近节趾骨底构成,可做屈伸运动。

⑤趾间关节:各节趾骨之间,可做屈伸运动足部肌肉及肌腱足肌属于骨骼肌。

踝关节功能解剖、损伤和恢复

踝关节功能解剖、损伤和恢复

在关节分类中,与膝关节等并列概念是足关节。

足关节包括踝关节、驸骨间关节、驸趾关节、跖zhí骨间关节、跖趾关节和趾骨间关节。

一:踝关节的功能解剖分析1、踝关节解剖学分析踝关节又称距小腿关节,或是距上关节。

有胫骨下关节面和胫、腓骨的内外踝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的屈戌关节。

关节囊的前后壁薄而松弛,距骨滑车的关节面在形状上前宽后窄。

内、外踝在高度上不一致,内踝高于外踝。

导致了:内翻大于外展,同时踝关节屈时内外翻的幅度小于伸时。

2、踝关节的辅助结构内侧韧带:位于踝关节内侧强韧的三角韧带,起自胫骨内踝,呈扇形向下止于距骨、跟骨、足舟骨的内侧,限制足过度外翻。

外侧韧带:有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均较为薄弱,有防止小腿移位和限制足过度内翻的功能。

3、运动踝关节的主要肌肉运动踝关节的主要作用肌,有小腿后面的屈肌和小腿前面的伸肌。

它们均起自小腿骨或股骨内、外上髁,肌腱跨越踝关节止于足骨上。

近固定收缩时,可使踝关节完成屈、伸运动。

A、使踝关节屈(跖屈)的主要肌群: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趾长屈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近固定收缩,踝关节屈,如绷脚动作。

远固定收缩,使小腿在踝关节处屈,完成提踵和蹬地动作。

这里主要讲一下,小腿三头肌。

小腿三头肌位于小腿后面皮下,特别发达,使小腿后部隆起。

它包括浅层的腓肠肌、深层的比目鱼肌。

有三个头,腓肠肌两个头为双关节肌;比目鱼肌为羽状肌单关节肌。

小腿三头肌是构成小腿形态的主要肌肉,也影响另小腿维度的重要因素;在行走、跳跃中,是足关节蹬伸的主要肌肉。

起点:腓肠肌的内外两个头分别起于股骨的内外侧髁后面;比目鱼肌起于胫骨后面的比目鱼肌线和腓骨上部的后面。

止点:3头会合,在小腿上部形成膨隆的肌腹,向下移行为跟腱,止于跟结节。

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足在踝关节处屈,腓肠肌还能使小腿在膝关节处屈;远固定收缩时,使小腿在踝关机处屈,或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防止人体向前倾倒,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精品) 踝足功能解剖课件

(精品) 踝足功能解剖课件
足舟骨的内侧面明显突起,在内踝最高点下方和向 背侧的1英尺(2.5厘米)处可被触及。并为肌肉 (如胫后肌)等附属组织提供了附着点。
4. 内侧、中间、外侧楔状骨
Medial,Intermediate,and Lateral Cuneiforms
三块楔骨后方连于舟骨,前方分别和内侧三 块跖骨相连。它起着承接足弓的作用。
背屈,内翻和距骨向 后滑动
距下关节
内翻
距小腿关节(踝关节) 背屈、外展、内翻和 距骨向后滑动
2. 足部韧带
跟舟跖侧韧带
亦称弹簧韧带或跳跃韧带、跟舟足底韧带 其结构宽而厚,坚强有力,为足部最重要的韧带 形成足弓最重要的距骨主要依靠此韧带的支持
跖长韧带
亦称足底长韧带,呈带状四边形,强而有力 主要作用是协助维持足的纵弓
(三)跗骨 tarsal bone
共 7 块,属短骨,约占足的后半,排成前、中、 后三列。后列有位于前上方的距骨和后下方的跟 骨;中列为位于距骨前方、偏内侧的足舟骨;前 列由内侧向外侧依次为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 侧楔骨和骰骨。
距骨
趾骨
跖骨
跟骨
籽骨
内侧楔骨
跟骨结节
跖骨头 跖骨体 跖骨底
内侧楔骨 中间楔骨 外侧楔骨
相比于距骨,跟骨有充足的血供和软组织附着。 跟骨骨折常愈合良好
载距突
载距突部皮质较厚, 与跟骨内侧壁构成 内侧承重柱。
载距突 载距突上有弹簧韧 带、跟距骨间韧带 附着。
足垂直内翻损伤时, 常致载距突劈裂骨 折。
3. 足舟骨 Navicular
它与距骨头相连形成距舟关节。舟状骨的远端包括 3个相对平滑的面,分别与内、中、外楔骨接合。
距骨 距舟韧带
足舟骨
内侧楔骨

(医学课件)踝关节解剖(详解)

(医学课件)踝关节解剖(详解)

胫骨远端是指胫骨的 下端,与距骨形成前 、后和内、外侧两个 关节面。
腓骨下端是位于胫骨 远端外侧的细长骨结 构,与胫骨远端形成 外侧关节面。
距骨与胫骨远端和腓 骨下端共同组成了踝 关节,并容纳和限制 了足部的活动。
02
踝关节骨骼结构
胫骨
1
胫骨是小腿骨中主要的承重骨,与腓骨并行, 位于小腿内侧。
2
踝关节的英文名称为Ankle joint,又称为距骨小腿关节。
踝关节功能
踝关节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和行走,对人体直立行走和运动 具有重要作用。
踝关节还能够吸收和分散来自足部的冲击力量,保护足部 骨骼和软组织的完整性。
踝关节组成
踝关节主要由距骨、 胫骨远端、腓骨下端 和距骨组成。
距骨是位于胫骨远端 内侧的圆形骨结构, 与内踝、外踝和后踝 形成踝穴。
胫后肌
起始点
起自胫骨和踝骨,止于足骨的远端。
功能
使足背屈和外翻,参与足尖行走和跳跃。
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起始点
腓骨长肌起自腓骨近端,止于足底的骰骨和第3、4跖骨;腓骨短肌起自腓骨远端 ,止于足底的骰骨和第2、3跖骨。
功能
使足外翻、外展和屈曲,参与跳跃和足尖行走。
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
起始点
拇长伸肌起自桡骨远端和腕骨,止于拇指近节指骨;趾长伸肌起自胫前肌, 止于足底各趾的近节指骨。
07
踝关节疾病诊断与治疗
踝关节扭伤
急性踝关节扭伤
通常是由于踝关节突然向内或向外翻转,导致踝关节外侧或 内侧韧带受到过度拉伸或撕裂。
处理方法
RICE原则(休息、冰敷、压迫、抬高)可有效减轻疼痛和肿 胀症状,同时需要进行适度包扎固定,并尽早进行康复训练 。
踝关节炎

足踝部解剖讲座PPTppt课件

足踝部解剖讲座PPTppt课件

-
44
腓骨短肌
+腓骨短肌起自腓骨长肌 起点稍下方的腓骨和肌 间隔。肌腱经外踝后下 方,跟骨和骰骨的外侧 面,最后止于第五跖骨 粗隆的背面。 +作用:外翻足,背伸踝 关节
-
45
外侧肌群功能
+在闭链的单腿站立, 行走,跑步和跳跃等运 动中提供足弓的主要支 持,调节足对地面的适 应性和控制着地脚与小 腿的位置。
+ 足底外侧神经:支 配足底外侧部肌、 关节、足底内侧半 及外侧一个半趾足 底的皮肤。
-
60
胫神经损伤
+ 胫神经拉伤后引起 小腿后肌群的瘫痪, 小腿前外侧肌群的 过度牵拉,肌力不 平衡,引起“钩形 足”畸形。同时伴 有小腿后侧及足底 皮肤感觉障碍。
-
61
腓总神经
+ 腓总神经来源于大 腿的坐骨神经,在 腘窝上角分出后, 沿股二头肌内侧下 降,绕腓骨颈穿腓 骨长肌达小腿前面, 多在股骨内上髁水 平以下6-7cm处分为 腓深神经和腓浅神 经。
+ 神经支配:腓深神经的一分支 支配(L4~S1)
+ 作用:伸第2到5趾,背伸足
-
49
踇长伸肌
+ 踇长伸肌位于胫前肌 和趾长伸肌之间,起 于腓骨内侧面下2/3 及其邻近的骨间膜, 向下止于踇趾末节趾 骨基底部背面。
+ 作用:伸踇趾,足背 伸,内翻。
-
50
前群肌功能
+ 在许多重要的开链运动中 前群肌运动足和足趾,如 在步行的摆动相时伸足趾 避免足趾接触地面,在驾 驶时足的安放,持续敲击 音乐节拍,穿鞋时足趾的 运动等。
足踝解剖浅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张洪涛 李骏坤
-
1

(医学课件)踝关节解剖(详解)

(医学课件)踝关节解剖(详解)

2023踝关节解剖(详解)•踝关节概述•踝关节骨骼结构•踝关节韧带目录•踝关节肌肉•踝关节神经血管•踝关节运动功能•踝关节疾病诊断与治疗•踝关节康复训练01踝关节概述踝关节是指连接足部和胫骨、腓骨下端的关节,通常由距骨、胫骨远端、腓骨下端和距骨组成,是人体最大的屈戌关节。

踝关节的英文名称为Ankle joint,又称为足关节或距关节。

踝关节的主要功能是支撑人体重量、行走、奔跑、跳跃等,同时参与下肢的屈伸运动和足部的内翻外翻运动。

踝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对于人体的运动和平衡能力非常重要。

踝关节主要由距骨、胫骨远端、腓骨下端和韧带组成。

距骨是位于胫骨远端和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上的一个圆形骨,与胫骨远端和腓骨下端的关节面形成摩擦和缓冲,以适应行走、奔跑、跳跃等运动。

胫骨远端是指胫骨的下端,向外侧突出,与距骨相接处形成胫距关节。

腓骨下端是位于胫骨远端外侧的细长骨头,与距骨相接处形成腓距关节。

韧带是围绕踝关节周围的强韧纤维组织,包括内侧三角韧带、外侧韧带和后侧韧带等,主要作用是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和限制运动范围。

踝关节组成010*******02踝关节骨骼结构胫骨是小腿骨中主要的承重骨,与腓骨并行,位于小腿内侧。

胫骨的近端与股骨的远端形成膝关节,与胫骨远端和腓骨下端共同形成踝关节。

腓骨近端与胫骨远端和腓骨近端共同形成膝关节。

距骨是足部主要的负重骨之一,位于踝关节上方,与胫骨、腓骨和跟骨共同维持足部的稳定。

距骨的上方与股骨的下端形成髋关节。

跟骨是足部最大的骨,位于足后部,与骰骨、距骨和骰骨共同形成足弓。

跟骨的主要功能是支撑体重和吸收冲击。

跟骨•骰骨是足部较小的骨,位于足弓的顶端,与跟骨、距骨和骰骨共同维持足弓的稳定。

骰骨03踝关节韧带胫舟韧带胫距韧带距跟内侧韧带胫跟韧带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三角韧带04踝关节肌肉起始点起自胫骨和踝骨,止于足骨的远端。

功能使足背屈,并协助足内翻。

胫前肌起始点起自胫骨和踝骨,止于足骨的远端。

(完整版)踝关节解剖(详解)

(完整版)踝关节解剖(详解)
★冠状面:外踝较内踝低1cm左右; ★矢状面:外踝较内踝偏向后1cm,后踝
较前踝更向下延伸,限制距骨后移;
踝关节骨性结构
①内踝:顶端分成两个钝性突起(前丘前 结节、后丘后结节),有三角韧带附着, 其后侧有一沟,胫后肌腱由此经过
②外踝:位于胫骨前后结节构成的切迹中, 胫腓骨之间没有关节面,但两者之间有一 定的活动度。
踝关节外侧浅层解剖
小隐静脉:由足 外侧缘静脉汇集, 沿外踝后缘上行
腓肠神经:腓肠 内侧皮神经接受 腓神经交通支, 沿外踝后缘,延 续为足背外侧皮 神经,分布足跟 外侧
踝关节外侧深层解剖
腓骨短肌:经外踝后 方,腓骨长肌前方, 止于第五跖骨基底 粗隆。
腓骨长肌 :经外踝后 方,腓骨短肌后方, 止于足底筋膜
大隐静脉:由足 内侧缘静脉汇集, 沿内踝前方上行
隐神经:与大隐 静脉伴行,可达 趾内侧缘
踝关节内侧深层解剖
踝管:屈肌支持带和 跟骨内侧面及内踝 围成。
踝管有四个通道, 胫后肌腱 趾长屈肌腱 胫后动静脉及胫神经 足拇长屈肌腱
踝关节外侧解剖标志
1.外踝 2.跟腓骨总腱鞘 3.腓骨短肌腱 4.腓骨长肌腱 5.踝关节面 6.趾短伸肌 7.第五跖骨粗隆 8.小趾展肌 9.第五跖骨头
★跑步的蹬伸和缓冲时,踝关节的活动是 由小腿三头肌肌腱的弹性形变与复原进行 的。它可在腾空之前的制动阶段,通过肌 腱的形变。
★踝关节的负荷与其关节面接触面积的大小 有关。
静止情况下以全足放平站立负重时,踝关 节承受的压缩应力相当于体重的2倍;
以前足站立时相当于体重的3倍;
负重期的推进期,关节面受到的应力相当 于体重的5倍左右。
浅静脉:足背静脉弓内外侧合成为大、小 隐静脉。

踝、足部解剖与功能ppt课件

踝、足部解剖与功能ppt课件
边形。主要作用是协助维持足的纵弓
精选
15
精选
16
❖ 3.跗横关节:由距舟与跟骰两个关 ❖ 节构成,呈S形状。 ❖ 4.跗跖关节:由三个楔骨与骰骨与 ❖ 五个跖骨组成的关节,仅为平面 ❖ 微动关节。 ❖ 5.跖趾关节:跖骨与趾骨组成的关 ❖ 节共有5个。 ❖ 6. 趾间关节:趾骨组成的关节共 ❖ 有9个。
精选
4
2、跖 骨
❖ 跖骨相当于手的掌骨, 共5根。由内向外依次 称第一至第五跖骨。 每根跖骨分为后端的 跖骨底、中部的跖骨 体和前端的跖骨头三 部分。着力点均在骨 的头部。
精选
5
3、趾 骨
❖ 趾骨一般拇趾和小趾 为两节,其它各趾均 为三节。临床常截取 第二趾代替手的拇指 再造。
❖ 籽骨 一般位于第一和 第五跖骨头着力点的 下方。
精选
27
2、踝穴
踝穴是胫腓骨下端( 内、外踝)形成的 空隙,容纳距骨。
踝穴
精选 胫骨、腓骨
28
3、伸肌上、下支持带
伸肌上支持带:又称小腿横韧带, 呈宽带状位于踝关节上方,连于胫 腓骨下端之间。深面有两个空隙, 内侧者通过胫骨前肌腱、胫前血管 和腓深神经。外侧者通过拇长伸肌 腱、趾长伸肌腱和第3腓骨肌。 伸肌下支持带:又称小腿十字韧带 ,位于踝关节前方的足背区,外侧 附于跟骨外侧面,内侧端分叉附于 内踝及足内缘。
精选
20
第四层:骨间背侧肌、骨间足底肌
精选
21
第三层:拇短屈肌、拇收肌、小趾短屈肌
精选
22
第二层:跖方肌、蚓状肌
精选
23
第一层:拇展肌、趾短屈肌、小趾展肌
精选
24
第一层:拇展肌、趾短屈肌、小趾展肌
精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特殊结构

1、踝管:踝后区的深筋 膜在内踝和跟结节内侧面 之间的部分增厚,形成屈 肌支持带,又称分裂韧带, 此韧带与跟骨内侧面和内 踝之间围成踝管。 踝管有四条通道:①胫骨 后肌腱②胫后动、静脉和 胫神经③趾长屈肌腱④拇 长屈肌腱
2、踝穴
踝穴是胫腓骨下端 (内、外踝)形成的 空隙,容纳距骨。
踝、足部解剖与功能
踝、足部解剖
一、骨骼 二、关节 三、韧带 四、肌肉 五、神经 六、血管 七、特殊结构
一、骨骼
腓骨下(外踝) 胫骨下(内踝) 跗骨(7块) 跖骨(5块) 趾骨(14块)
内踝
外踝
1、跗 骨

跗骨相当于腕骨,共7 块,主要功能是支持 体重。包括距骨、足 舟骨、内侧楔骨、中 间楔骨、外侧楔(xie) 骨、骰(tou)骨和跟骨。
2、跖 骨

跖骨相当于手的掌骨, 共5根。由内向外依次 称第一至第五跖骨。 每根跖骨分为后端的 跖骨底、中部的跖骨 体和前端的跖骨头三 部分。着力点均在骨 的头部。
3、趾 骨

趾骨一般拇趾和小趾 为两节,其它各趾均 为三节。临床常截取 第二趾代替手的拇指 再造。
籽骨 一般位于第一和 第五跖骨头着力点的 下方。
伸肌上支持带 伸肌下支持带
4、腓骨肌上、下支持带
外踝后下方的筋膜增厚形成腓骨肌上、下支持带: 腓骨肌上支持带连于外踝后缘与跟骨外侧面上部之 间,可限制腓骨长、短肌腱于外踝后下方; 腓骨肌下支持带前端 续于伸肌下支持带, 后端止于跟骨外侧 面前部。 作用: 固定腓骨长、短肌腱 于跟骨外侧面。
5、足弓

二、关节 1.距上关节(距小腿关节):即踝关节 (1)组成:胫骨的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 腓骨的外踝关节面 距骨滑车的关节。 完成踝背伸与跖屈。
(2)韧带
内侧副韧带(三角韧带 ): 由大量成束的纤维构成,可大致分为浅层和深层两层纤维。起 于内踝止于距骨、跟骨、舟骨。被胫后肌覆盖中、后部分韧带。 三角韧带
四、肌肉
1、膝、踝部肌肉
2、足部固有肌
膝、踝部肌肉
1、后群: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后肌、趾长 屈肌、拇长屈肌
2、外侧群:腓骨短肌、腓骨长肌、第三腓骨肌
3、前群: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
足部固有肌

第一层:拇展肌、趾短屈肌、小趾展肌
第二层:跖方肌、蚓状肌
第三层:拇短屈肌、拇收肌、小趾短屈肌 第四层:骨间背侧肌、骨间足底肌
第四层:骨间背侧肌、骨间足底肌
第三层:拇短屈肌、拇收肌、小趾短屈肌
第二层:跖方肌、蚓状肌
第一层:拇展肌、趾短屈肌、小趾展肌
第一层:拇展肌、趾短屈肌、小趾展肌
五、神经

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 侧神经: 足底内侧神经:支配足底 内侧部肌、关节、足底内侧 半及内侧三个半趾足底面的 皮肤。 足底外侧神经:支配足底 外侧部肌、关节、足底内侧 半及外侧一个半趾足底的皮 肤。


踝关节内侧模式图:1、胫韧带; 2 弹簧韧带; 3 胫跟韧带; 4 胫距后韧 带; 5 跟舟韧带复合体;
踝关节内侧韧带实物图:1、胫舟韧带; 2 弹簧韧带; 3 胫跟韧带; 4 胫距后韧带; 5 跟 舟韧带复合体; 6 距骨内侧突;7、载距突;8、内侧距跟韧带;9、胫后肌腱



外侧副韧带: (1)距腓前韧带: 在踝关节跖屈 位可限制足内翻活动,在踝关节。中立位时,防止距骨 向前移位。 (2)距腓后韧带: 可限制踝关节过度背伸活动
的重要组织。
2.腱鞘与滑膜囊 (1)腱鞘
踝部腱鞘分布于其前部、前内侧部、前外侧部后部 前部腱鞘有:胫前肌腱鞘、坶伸长肌腱鞘及趾伸长肌腱鞘。 前内侧腱鞘有:胫后肌腱鞘、屈坶长肌及屈趾长肌腱鞘。 外侧: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共有一鞘。 后方有:跟腱鞘。
2.腱鞘与滑膜囊
(2)滑膜囊
外踝皮下囊:位于外踝与皮肤之间。 内踝皮下囊:位于内踝与皮肤之间。 跟骨皮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位于跟骨后面皮下。 胫骨前肌腱下囊:位于胫骨前肌与第一楔骨之间。 跟腱囊:位于跟骨后面与跟腱之间。 蚓状肌囊:位于足蚓状肌各肌腱于跖趾关节之间。

谢谢聆听!
踝穴
胫骨、腓骨
3、伸肌上、下支持带
伸肌上支持带:又称小腿横韧带, 呈宽带状位于踝关节上方,连于胫 腓骨下端之间。深面有两个空隙, 内侧者通过胫骨前肌腱、胫前血管 和腓深神经。外侧者通过拇长伸肌 腱、趾长伸肌腱和第3腓骨肌。 伸肌下支持带:又称小腿十字韧带, 位于踝关节前方的足背区,外侧附 于跟骨外侧面,内侧端分叉附于内 踝及足内缘。
中关节面构成,近似于球窝关节,但仅能微动。
韧带: (1)距骨间韧带:位于跗骨窦内 (2)距舟背侧韧带: (3)跟舟足底韧带:
(4)跖长韧带:足底长韧带,呈带状四
边形。主要作用是协助维持足的纵弓



3.跗横关节:由距舟与跟骰两个关 节构成,呈S形状。 4.跗跖关节:由三个楔骨与骰骨与 五个跖骨组成的关节,仅为平面 微动关节。 5.跖趾关节:跖骨与趾骨组成的关 节共有5个。 6. 趾间关节:趾骨组成的关节共 有9个。
(3)跟腓韧带:在踝关节中位限 制足内翻活动。 距腓前韧带 距腓 后韧带

跟腓 韧带
跟腓韧带
2.跗骨间关节 (1)距跟关节:距骨下面的后关节面与跟骨的后关节面构成,
故又名距下关节,属微动关节。关节囊薄而松弛,有一些强韧的韧带连 结距跟两骨。
(2)距跟舟关节:舟骨后方的距骨关节面、跟骨上面的前、
6、深筋膜、腱鞘和滑膜囊
1.深筋膜 主要作用之一是形成支持带、跖 腱膜等。 (1)支持带 支持带是深筋膜增厚所形成又称 假性韧带,主要起约束肌腱的作用。 (2)跖腱膜 为足底深筋膜在足底中间部增厚 所成。跖筋膜似一弓弦,张于足的纵弓上。 人在直立或负重时弓弦就绷紧,对维持足弓起 着重要的作用。
※跖腱膜作为足弓的弓弦,是足弓维持与保护
由跗骨与跖骨借韧带和关节 连结而成。分为: (1)内侧足弓:由跟骨、距骨、 足舟骨、内侧楔骨和第1跖骨 及其连结共同构成。 特点:弓高,弹性好,有缓冲作用,又称弹性足弓。 (2)外侧足弓:较低,由跟骨、骰骨、第5跖骨及其骨连结而 成。特点:弓较低,弹性差,主要作用是支载重力,又称支 撑足弓。 (3)横弓:由骰骨、第1~3楔骨、第1~5跖骨基底部及其间的 骨连结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