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第一章:农业经济学概述1.1 农业经济学定义解释农业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范围强调农业经济学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1.2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介绍农业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手段阐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在农业经济学中的应用1.3 农业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回顾农业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里程碑介绍国内外农业经济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二章:农业生产要素2.1 土地资源分析土地资源的特性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探讨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问题及对策2.2 劳动力资源研究劳动力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就业问题2.3 资本和资金探讨资本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来源研究农业投资和融资的问题及对策第三章:农产品市场与价格3.1 农产品市场概述介绍农产品市场的功能和组织形式分析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和竞争状况3.2 农产品价格形成与变动探讨农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及其变动因素研究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和应对措施3.3 农产品市场政策与调控分析农产品市场政策的作用和效果探讨农产品市场调控的手段和策略第四章:农业企业与经营4.1 农业企业的类型与特点介绍农业企业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分析农业企业在经营中的优势和挑战4.2 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研究农业生产组织的形式和运作机制探讨农业生产管理的策略和方法4.3 农业企业经营策略与创新分析农业企业经营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探讨农业企业经营的创新方向和发展趋势第五章:农业政策分析与评价5.1 农业政策概述解释农业政策的概念和作用分析农业政策的目标和内容5.2 农业政策分析方法介绍农业政策分析的定性和定量方法阐述农业政策分析的步骤和要点5.3 农业政策评价与建议探讨农业政策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提出农业政策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和措施第六章: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6.1 农业资源利用概述分析农业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现状探讨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的策略和方法6.2 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研究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问题提出农业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政策6.3 农业可持续发展阐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目标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实践第七章:农业科技与创新7.1 农业科技概述介绍农业科技的作用和重要性分析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7.2 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探讨农业科技创新的途径和机制研究农业科技推广的方法和效果7.3 农业科技政策与支持分析农业科技政策的内容和效果提出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措施和建议第八章: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8.1 农业产业链概述解释农业产业链的概念和组成分析农业产业链的特点和作用8.2 农业价值链分析探讨农业价值链的构成和价值创造过程研究农业价值链的提升策略和机会8.3 农业产业链整合与优化分析农业产业链整合的意义和目标提出农业产业链优化的策略和方法第九章:农业项目管理与管理创新9.1 农业项目管理概述介绍农业项目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农业项目管理的过程和要素9.2 农业项目管理方法与工具探讨农业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阐述项目管理在农业中的应用和实践9.3 农业管理创新与发展分析农业管理创新的动因和意义提出农业管理创新的途径和发展方向第十章:农业与农村发展政策10.1 农业发展战略与政策阐述农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农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和评价10.2 农村发展与政策研究农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农村发展的政策选择和措施10.3 农业与农村政策展望分析农业与农村政策的发展趋势探讨农业与农村政策的改进和完善第十一章:国际农业经济与贸易11.1 国际农业经济关系分析国际农业经济合作的意义和现状探讨国际农业经济合作的主要组织和机制11.2 国际农产品市场与贸易介绍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特点和运作机制分析国际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和趋势11.3 农业贸易政策与国际谈判阐述农业贸易政策的目标和内容探讨农业贸易政策的国际谈判和协议第十二章:农业金融与保险12.1 农业金融概述解释农业金融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农业金融的现状和问题12.2 农业金融服务与创新探讨农业金融服务的模式和创新研究农业金融支持的政策和措施12.3 农业保险与发展分析农业保险的作用和重要性提出农业保险的发展策略和政策建议第十三章:农业知识产权与农村法律制度13.1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介绍农业知识产权的类型和保护意义分析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和问题13.2 农村法律制度概述阐述农村法律制度的重要性分析农村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3.3 农业知识产权与农村法律制度的完善探讨农业知识产权与农村法律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提出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建议第十四章: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14.1 农业大数据概述解释农业大数据的概念和作用分析农业大数据的应用领域和前景14.2 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探讨农业信息化的意义和目标研究农业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和应用14.3 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政策分析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政策的内容和效果提出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政策的支持措施和建议第十五章:农业伦理与农村社会学15.1 农业伦理概述阐述农业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农业伦理的主要内容和原则15.2 农村社会学概述介绍农村社会学的概念和研究范围分析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15.3 农业伦理与农村社会学的应用探讨农业伦理与农村社会学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应用和实践提出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农业生产要素、农产品市场与价格、农业企业与经营、农业政策分析与评价、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农业科技与创新、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农业项目管理与管理创新、农业与农村发展政策、国际农业经济与贸易、农业金融与保险、农业知识产权与农村法律制度、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以及农业伦理与农村社会学等方面的内容。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第一章:引言农业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农业生产与农业经营活动的规律和问题的科学。

它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主要介绍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基本内容。

同时,还探讨了农业经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农业生产要素及其配置农业生产要素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物质和非物质要素。

它包括农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个方面。

本章主要围绕农业生产要素的含义、分类及配置问题展开讨论,并介绍了农业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和决定要素需求的因素。

第三章: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是指农业经济中农户如何组织生产活动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组织形式。

本章主要介绍了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演变过程和主要形式,如个体农户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合作社等。

此外,还分析了不同组织形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第四章:农业产品市场与价格农业产品市场是指农民将农产品上市交易、购销农产品的场所和形式,农业产品价格则是在市场上形成的农产品的价格。

本章主要探讨了农业产品市场的特点和功能,以及农业产品价格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同时,还介绍了农产品市场的主要结构和运行机制。

第五章:农业投入产出与农业效益农业投入产出是指农业生产中投入的各种要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农业效益则是指农业生产中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经济效果。

本章主要讨论了农业投入产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农业效益评价的标准和指标。

此外,还分析了影响投入产出与农业效益的因素。

第六章: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是农业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它关注的是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和互动作用。

本章主要围绕农村发展的定义、特点和路径进行探讨,并分析了农业经济对农村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结语农业经济学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学科,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而提高我们对农业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第一章:农业经济学导论1.1 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解释农业经济学的定义强调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性1.2 农业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农业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探讨农业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1.3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介绍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特点强调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的重要性第二章:农业生产要素2.1 土地资源解释土地资源的特征和重要性探讨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的问题2.2 劳动力资源解释劳动力资源的特征和重要性探讨劳动力资源利用和管理的问题2.3 资本资源解释资本资源的特征和重要性探讨资本资源投资和利用的问题第三章:农业生产技术3.1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介绍农业生产技术的演变和发展探讨技术创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2 农业生产技术选择和应用解释农业生产技术选择和应用的原理探讨技术选择和应用的决策过程3.3 农业科技推广和培训强调农业科技推广和培训的重要性探讨农业科技推广和培训的策略和方法第四章:农业市场与价格4.1 农业市场的特性解释农业市场的特点和功能探讨农业市场的主体和行为4.2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解释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影响因素探讨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和影响4.3 农业市场政策与调控介绍农业市场政策的目标和手段探讨农业市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第五章:农业政策分析与评估5.1 农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解释农业政策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农业政策的种类和目标5.2 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与步骤介绍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强调农业政策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5.3 农业政策的实践与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农业政策的实施和效果探讨农业政策的改进和优化方向第六章: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6.1 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解释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性探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6.2 农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介绍农业环境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和实践6.3 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解释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的意义探讨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的方法和技术第七章:农业企业与管理7.1 农业企业的类型与特点解释农业企业的定义和分类探讨农业企业的特点和经营风险7.2 农业企业经营策略与管理介绍农业企业经营策略和管理的要点强调农业企业营销和创新的重要性7.3 农业企业财务管理解释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技巧第八章:农业项目评估与风险管理8.1 农业项目的类型与评估解释农业项目的定义和分类探讨农业项目评估的方法和步骤8.2 农业项目投资与融资介绍农业项目投资和融资的方式和渠道强调农业项目投资和融资的风险管理8.3 农业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解释农业风险的概念和类型探讨农业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巧第九章:农业政策模拟与决策支持系统9.1 农业政策模拟的方法与技术介绍农业政策模拟的方法和工具强调农业政策模拟在决策支持中的作用9.2 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解释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和功能探讨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和效果9.3 农业政策分析与决策的案例研究分析具体农业政策决策的案例探讨农业政策决策的改进和优化方向第十章:农业经济学研究前沿与展望10.1 农业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探讨当前农业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强调农业经济学研究的挑战和机遇10.2 农业经济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创新介绍农业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探讨农业经济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10.3 农业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分析农业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领域强调农业经济学在农业发展和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农业生产要素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问题,如土地退化、土地产权不明晰等。

《农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农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农业经济学》教学大纲Syllabus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一、课程基本情况(中英文对照)课程名称:农业经济学课程编号:11110350课程总学时:48(其中,讲课 45)课程学分:3课程分类:必修、选修开课学期:秋季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系适用专业:农林经济管理必修,其它专业选修所需先修课: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课程负责人:李秉龙Ⅰ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CourseCourse Name: Agricultural EconomicsCourse Code: 11110350Total Class Hours: 48(Including 45 Teaching class hours)Course Credit:3Course Type: Required; ElectiveCourse Term: FallCourse Units: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pplicable Specialty: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Required); other specialty (Elective)Prerequisite: Western Economics; Political EconomicsResponsible Teacher: Binglong Li二、课程内容简介(中英文对照)农业经济学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农业经济学主要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奠定专业理论基础,使学生掌握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认识农业经济的基本问题,掌握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知识。

农业经济学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研究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农产品国际贸易等农产品市场运行机理;研究在土地、水资源、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稀缺资源的约束下如何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如何提高农业劳动力的利用率和加速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如何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和集约化;研究在产权明晰界定的条件下,建立以农业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发展方向的农业微观经济组织;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如何实施农业保护政策、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管理和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与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及实施农业可持续战略。

农业与农村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与农村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与农村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农业与农村经济学二、课程编码:三、学时与学分:32/2四、先修课程:无五、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讲解和课堂讨论,使学生掌握农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最新研究动态,学会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研究现实问题。

六、适用学科专业经济学、管理学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农业中的制度变迁及其在我国农业增长中的作用(6学时)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我国农业制度变迁回顾农业集体化与1958-1961年的大饥荒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增长●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型(6学时)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基本理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安排农民进城的就业壁垒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进城的就业壁垒与农民收入增长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型●农地制度的变革与效率(8学时)农地制度的沿革与现实农地制度的效率取消农业税与农地制度改革●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村发展(6学时)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基本理论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体制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业增长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民收入增长●乡村治理体制与三农问题(6课时)乡村治理体制的沿革与现实乡村治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乡村治理体制与三农问题乡村治理体制的出路八、教学方法讲授和课堂讨论九、教材及参考书1.彭代彦:《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和农产品供给的计量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版;3.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4.期刊论文。

十、课程考核方式提交论文1篇。

农业经济学教材编写大纲

农业经济学教材编写大纲

农业经济学讲义稿第一章绪论本章学习目标1.理解农业的概念和特点2.理解现代农业的含义及特征3.掌握农业的贡献和多功能4.了解最新农业理念和术语第一节农业的概念和特点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农业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物质生产部门,是社会生产和其他活动的起点,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得以独立存在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为此,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一、农业的概念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物体,获取的是动植物产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生产部门,通常称为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

农业一般是指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

农业的概念各国有所不同,有些发达国家把农业生产前后的各种服务也包括在农业之内。

在我国,农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农业仅仅指种植业,有些情况畜牧业也包括在内。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广义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即我们以前通常所说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那时,农业经济这个部门概念同农村经济这个地区概念的内涵几乎是相同的。

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其他部门经济逐步从农业经济中分离出来。

现在,广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二、农业的特点与工业及其它产业相比,农业有其显著特点,由此产生了许多特殊的经济问题。

农业的特点具体表现在:1.农业是人类直接利用自然力的生产活动。

人类直接利用自然力的特点决定了在农业生产中经济的再生产过程同自然的再生产过程是密切交织在一起的。

这就是说,农业生产一方面是人类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衍的过程。

这两种过程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这就决定了农业要在经济上实现扩大再生产,除了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外,还要正确地利用自然规律。

2.土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农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农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农业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农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农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农业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农业经济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了解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农业生产要素、农业生产结构、农产品市场、农业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农业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农业经济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内容(一)农业与农业经济学1、农业的概念、特点和地位2、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二)农业生产要素1、土地土地的特性和功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2、劳动力农业劳动力的特点和作用农业劳动力的转移3、资本农业资本的来源和投向农业投资的效益分析4、技术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和作用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三)农业生产结构1、农业生产结构的概念和特点2、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影响农业生产结构的因素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原则和方向(四)农产品市场1、农产品需求农产品需求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农产品需求弹性2、农产品供给农产品供给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农产品供给弹性3、农产品市场均衡农产品市场均衡的形成和变动农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五)农业产业化经营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和特征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3、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分配机制(六)农业可持续发展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模式3、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七)农业政策1、农业政策的类型和作用2、农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3、我国农业政策的演变和现状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系统传授农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农业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农业经济学A 教学大纲

农业经济学A  教学大纲

农业经济学A课程编码:3063009148 课程名称:农业经济学A总学分: 3 总学时:48课程英文名称:Agricultural Economics A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适用专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农业经济学A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和基础课程,是学习本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

农业经济学属于部门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课程,是经济理论在农业领域的具体应用。

这门课程的主要学习任务是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学习和分析农业现代化、国际化、市场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规律,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及规律,研究农产品供求规律、价格形成机制及流通、分配问题,农业宏观管理、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和区域开发等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农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提高其从事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学生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作好笔记;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复习思考题、课外作业);课外阅读报刊、经典读物,撰写读书笔记;关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动态,深入农村参与社会实践。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具体要求:1.了解和理解现代农业及农业现代化、农业国际化、农业市场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内在本质要求和规律。

2.理解和掌握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土地、水、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资源和要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及规律。

3.掌握农产品供求规律、价格形成机制以及流通、分配规律。

4.了解和理解农业的宏观管理、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和区域开发。

5.掌握相关农业经济学问题研究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运用农业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1章农业经济学导论(2学时)教学目标:理解农业的概念、特征和作用,了解农业经济学的起源、发展和研究内容。

重点、难点:重点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难点是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正确认识中国的“三农”问题。

农业经济学讲课提纲

农业经济学讲课提纲

《农业经济学》讲课提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农业经济学是经济学科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专门研究农业领域中各种经济问题的部门经济学。

学习这门学科,主要是通过认识农业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掌握农业经济学的一般原理,研究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信息等稀缺资源的约束条件下,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农产品价格与市场、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与市场、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形式、农业宏观经济制度与政策,增强学员对“三农”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其解决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时间及考核方式共安排76学时,其中面授24学时,答疑辅导4学时,课外自学48学时,结业考核为开卷考试。

三、授课内容第一讲导论一、农业的概念、特性、地位、贡献与功能(一)农业的概念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得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物体,获取的是动植物产品。

因此,农业的本质实际上是人们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生物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种生产经济活动。

(二)农业的特性农业是一个自然再生产过程,也是一个经济再生产过程,因而也是两个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

由农业这一根本特性派生出了农业中运用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的相结合性、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性,以及联合生产、外部性、公共产品性、弱质性和不稳定性等一系列特性。

(三)农业的地位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和生存之本。

②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任何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如果不是以本国农业为基础,就是以外国农业为基础。

2、农业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农业在国民经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地位有所不同。

①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是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阶段。

②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业完成了为国家工业化提供资本原始积累的重任后,就到了国家对农业实施保护的阶段。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第一章:农业经济学概述1.1 农业经济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3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第二章:农业生产要素2.1 土地资源2.2 劳动力资源2.3 资本与资金2.4 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第三章:农产品市场与价格3.1 农产品市场的类型与组织3.2 农产品价格形成与变动规律3.3 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支持与调控第四章: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4.1 农业生产结构的演变与特点4.2 农业生产布局的原则与方法4.3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企业第五章:农业政策与农业政策分析5.1 农业政策的类型与作用5.2 农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5.3 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与评价第六章: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6.1 农业资源的概念与分类6.2 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与优化配置6.3 农业环境问题的类型与成因6.4 农业环境保护政策与技术第七章:农业企业经营管理7.1 农业企业的类型与特点7.2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任务与方法7.3 农业企业成本核算与收益分析7.4 农业企业的发展与创新第八章:农业信贷与农村金融8.1 农业信贷的作用与政策8.2 农村金融体系与金融服务8.3 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8.4 农村金融风险与管理第九章:农产品贸易与国际市场9.1 农产品贸易的特点与影响因素9.2 农产品贸易政策与国际贸易规则9.3 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与挑战9.4 农产品贸易的国际合作与发展第十章:农业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10.1 农业发展战略的类型与选择10.2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政策10.3 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政策10.4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政策选择第十一章: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分析11.1 农业产业链的概念与构成11.2 农业产业链的运行机制与优化11.3 农业价值链分析与提升策略11.4 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第十二章: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认证12.1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与影响因素12.2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检测体系12.3 农产品认证制度与市场准入12.4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策略与措施第十三章:农业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13.1 农业知识产权的类型与保护13.2 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13.3 农业技术转移的机制与渠道13.4 农业知识产权政策与技术转移策略第十四章: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政策14.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影响因素14.2 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与问题14.3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政策的选择14.4 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职业技能提升第十五章:农业经济学研究前沿与展望15.1 农业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趋势15.2 农业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15.3 农业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创新15.4 农业经济学研究的应用与实践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农业经济学指导大纲

农业经济学指导大纲

《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与指导(72学时)参考教材:《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朱道华)《现代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雷海章)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中国农业经济专题研究是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是研究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农问题的产生和由来,农业生产问题,农村合作经济,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农村土地问题,农村居民消费与购买力问题,农村社会保障与农业保险,农村金融问题,乡镇企业,农村小城镇建设,农村社会问题,城郊农村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城乡经济与区域经济问题、中国农村经济与对外开放和WTO 问题,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等等。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希望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熟悉农村社会经济生活,具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使学生掌握当代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运用经济理论和农业经济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有关经济和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了解国内外经济学、农业经济科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二、课程基本要求了解中国农业经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与现状及其趋势,系统掌握我国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和国家农业政策的基本内容,了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改革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

运用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分析和研究我国的农业经济问题。

三、课程基本内容第1章导论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农业经济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初步了解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农业经济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第一节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主要讲授内容: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学的概念、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讲授内容: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研究对象。

农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农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农业经济学》教学大纲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杨林2012年8月一、课程的性质《农业经济学》(课程编号 1611008 )是农村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科程的学习,系统掌握有关农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及农产品的价格形成、农业资本的运行、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农业关联产业经济方面的基本知识,跟踪当前的“三农”问题研究的最新动态,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的农业经济问题。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学的世界、经济发展与农业、农业生产与土地、农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农产品市场与价格、农业的经营组织、农产品贸易、农业关联产业与农业产业化、资源环境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外国农业经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内容。

四、课程内容改革本科程是农村经济管理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在结构体系安排和内容取舍上,力求能适应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

不仅注意基础理论的清晰性、成熟性和规范性,而且密切关注当前我国及国外农业经济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和中国的“三农”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分别在课程教学中以专题的形式进行介绍,使学生能很好的掌握农业经济的基本理论。

五、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农业经济学的世界( 2 课时)第一节农业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第二节农业经济学的方法第二章经济发展与农业( 6 课时)第一节农业部门的相对缩小第二节农产品的收入弹性第三节恩格尔定律第四节农业的过剩人口专题 1 我国的三农问题第三章农业生产与土地( 6 课时)第一节 BC 过程与 M 过程第二节 BC 过程与收获递减规律第三节 M 过程与规模经济第四节地租与农地价格专题 2 我国的土地问题第四章农产品的需求与供给( 4 课时)第一节农产品的需求第二节农产品的供给第五章农产品市场与价格( 6 课时)第一节农产品特性第二节一般市场的意义第三节农业的市场交涉力与交易条件第四节农产品市场的特征第五节农业合作组织(农协)的影响第六节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专题 3 粮食问题第六章农业的经营组织( 4 课时)第一节家族农场的概念第二节家族农场的实态第三节家族农场的劳动分配第四节农地的所有第七章农产品贸易( 6 课时)第一节农产品贸易的理论基础第二节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特征第三节农业保护的经济学专题 4 WTO 与中国农业第八章农业关联产业与农业产业化( 4 课时)第一节农业关联产业的概念第二节农业关联产业的展开第九章资源环境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 课时)第一节农业生产的生态本质与显著外部性第二节农业生产的持续性第三节农运然现代化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第四节可持续农业第五节农用地与资源环境第十章外国农业经济( 6 课时)第一节美国农业经济第二节欧盟农业经济第三节印度农业经济第四节俄罗斯农业经济第十一章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6 课时)第一节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历史和现状第二节农业合作社的理念和性质第三节农业合作社的组织结构与管理农业合作社的经营和运行第四节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和思考六、教学特色教师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尤其是农业经济理论的基础,长期从事农业经济理论、农业经济政策的教学与研究,对农村社会经济情况和农业政策非常熟悉。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一) 导言一、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

3. 了解农业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和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二、教学内容1. 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农业:农业的定义、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的定义、农业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

2.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生产要素。

(2)农业市场:农产品市场、农业要素市场。

(3)农业政策:农业政策的概念、农业政策的类型和作用。

3.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概念、实证分析的方法。

(2)规范分析:规范分析的概念、规范分析的方法。

(3)动态分析:动态分析的概念、动态分析的方法。

4. 农业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和在我国的研究现状(1)农业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农业经济学的发展阶段、农业经济学的发展特点。

(2)我国农业经济学的研究现状:我国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我国农业经济学的研究趋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 农业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和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材、参考文献。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案例分析报告的质量。

3.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的成绩。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二) 农业生产要素一、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生产要素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农业生产要素的分类和特点。

3. 了解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的现状和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农业生产要素的概念和作用(1)土地:土地的概念、土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劳动:劳动的概念、劳动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3)资本:资本的概念、资本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4)技术:技术的概念、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农经课程教学大纲

农经课程教学大纲

农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与目标1.1 课程背景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及其相关领域的经济问题的一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农业经济学理论和应用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使学生具备运用农业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理解农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掌握农业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了解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培养运用农业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形式2.1 教学内容2.1.1 农业经济学概述- 农业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 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1.2 农业生产与供应- 农业生产要素的特点与配置;-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与效率分析;- 农产品供应与市场机制。

2.1.3 农产品需求与消费- 农产品需求的决定因素;- 农产品消费的特点与趋势;- 农产品消费结构分析。

2.1.4 农业政策与管理- 农业政策的目标与手段;- 农业政策的评价与调整;- 农业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2.1.5 农业发展与可持续性- 农业发展的阶段与模式;-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实践;- 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2.2 教学形式-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传授农经学的理论知识;-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和实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讨论和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互动,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要求与评价方式3.1 教学要求- 学生应按时参加教学活动,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 学生应认真完成课堂作业和实践任务;- 学生应独立完成课程设计或研究报告。

3.2 评价方式-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率、参与度、课堂讨论等;- 课堂作业:包括课后习题、课程设计等;- 实践任务:包括实地考察报告、案例分析等;- 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综合测试。

四、参考教材与学习资源4.1 参考教材- 《农业经济学导论》(第五版)王小松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年- 《农业经济学原理》(第六版)张云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年4.2 学习资源- 相关期刊论文- 农业经济学相关网站及数据库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农业经济学概述- 农业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 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二周:农业生产与供应- 农业生产要素的特点与配置-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与效率分析第三周:农产品需求与消费- 农产品需求的决定因素- 农产品消费的特点与趋势第四周:农业政策与管理- 农业政策的目标与手段- 农业政策的评价与调整第五周:农业发展与可持续性- 农业发展的阶段与模式-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实践六、参考文献1. 王小松编著《农业经济学导论》(第五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年。

农业经济学孔祥智教学大纲

农业经济学孔祥智教学大纲

农业经济学孔祥智教学大纲农业经济学孔祥智教学大纲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生产、农业市场和农业政策等问题的学科,旨在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孔祥智教授的农业经济学教学大纲涵盖了该学科的核心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知识框架和方法论。

一、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农业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是理解和掌握该学科的基础。

孔祥智教授的教学大纲首先介绍了农业经济学的定义和范畴,以及其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其次,大纲回顾了农业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学到现代农业经济学的演进,以及农业经济学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和趋势。

二、农业生产要素与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要素是农业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孔祥智教授的大纲详细介绍了农业生产要素的种类和特点,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

在此基础上,大纲探讨了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最优化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例如,通过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市场与农产品流通农业市场是农业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孔祥智教授的大纲介绍了农业市场的基本特点和运行机制,包括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结构等。

大纲还讨论了农产品流通的问题,包括农产品的收购、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以及农产品流通中的问题和挑战。

此外,大纲还涉及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品牌建设等相关议题。

四、农业政策与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政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孔祥智教授的大纲探讨了农业政策的种类和功能,包括农业补贴政策、农业保护政策和农村发展政策等。

大纲还分析了农业政策的影响因素和效果评估的方法。

此外,大纲还涉及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包括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社会保障等。

五、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实证分析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证分析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Agro-technical Economics)课程编号:081027课程性质:任意选修课适用专业:农学、农村区域发展、农学(农业信息技术)先修课程:农业经济管理或农业经济学后续课程:无总学分:2.0教学目的与要求:《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技术和经济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它主要研究农业技术与经济的关系,寻求技术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律。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农业生产中的绝大多数问题既是技术问题,也是经济问题,需要用农业技术经济学的观点、方法来分析、解决,迫切需要农科类专业的学生在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同时,学会农业技术经济的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农业技术经济分析、评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农业发展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驾驭农业生产全局的能力,提高工作适应性。

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绪论(4学时)第一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第二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及学科特点第三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和发展概况本章重点: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学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重要性本章难点:无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原理(6学时)第一节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一、经济效果二、经济效益三、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第二节农业技术经济效益及其评价的内容一、技术效益二、技术经济效益三、技术经济效益评价的原则四、技术经济效益评价的内容本章重点:经济效益的内涵和农业技术经济效益评价的内容本章难点:无第三章农业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的程序及指标体系(5学时)第一节农业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的程序第二节资料的搜集第三节资料的整理第四节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一、指标体系二、应用实例本章重点:农业技术经济分析评价的指标体系、各指标的内在经济学含义本章难点:无第四章农业生产资源投入的经济分析(4学时)第一节农业生产资源的概念及分类第二节稀缺要素及资源的综合平衡理论一、稀缺要素二、生产要素综合平衡理论第三节农业生产函数一、生产函数二、可变投入、固定投入第四节单项资源的合理分配一、边际产量与生产弹性二、农业生产函数三阶段三、单项资源的最佳投入量四、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第五节成本函数一、成本与成本函数二、单位产品成本曲线三、生产成本曲线与经济决策四、价格变化与经济决策本章重点:单项资源的合理配置本章难点:成本函数第五章规模经营与规模效益评价(5学时)第一节农业生产规模的概念与规模效益一、农业生产规模的概念二、规模效益理论第二节种植业适度规模一、种植业规模的特点二、衡量种植业规模的指标三、常用的确定种植业规模的方法与案例第三节养殖业规模经济一、规模养殖的概念、特点与评价指标二、养殖业的适度规模第四节聚集规模经济一、聚集规模经济与农村区域专业化生产的概念二、适宜聚集的类型三、聚集不经济四、提高规模效益的途径本章重点:规模效益的概念、评价指标以及提高规模效益的途径本章难点:聚集规模经济第六章农业产业化技术经济效益评价( 4学时)第一节农业产业化的概念与形式一、农业产业化的概念与特征二、农业产业化的产生与形式第二节农业产业化与经济效益一、农业产业化与经济效益二、农业产业化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第三节农业产业化效益分析与案例本章重点:农业产业化的本质特征、农业产业化的效益分析本章难点:农业产业化的概念与本质第七章专题讨论(4学时)一、当前农业工作中的技术与经济问题二、农村劳动力转移专题三、农业标准化专题四、农业项目管理五、农业结构调整六、农业对外贸易(注:上述六个专题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选择2个讲授)主要参考书目:1、蒋瑛编《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2、顾焕章编《农业技术经济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年3、展广伟编《农业技术经济学》(修订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执笔:陆建飞。

《农经》课程教学大纲

《农经》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经济管理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五年制《农业经济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生物技术总学时:34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农业生物技术、园艺、农业信息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专门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学习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综合掌握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便在今后的农业生产和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1.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和总结我国农业发展历史和经验教训。

2.能够利用所学农业经济知识,结合国情和地方实际,探索农业现代化实现途径。

3.能够开发和利用农业内部和外部资源,正确处理农业布局及其内部结构。

4.合理配置生产力诸要素,研究农业经济核算,综合实践农业管理。

三、理论教学内容导言(一)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农业经济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为学习本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难点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教学内容§0—1经济与经济学§0—2农业与农业经济学§0—3中国的农业经济学第一章国民经济中的农业(一)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现状,以便对中国农业经济形成一个基本印象。

(二)教学难点重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三)教学内容§1—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2我国农业经济体制的发展过程第二章农业现代化(一)教学目的要求:了解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概念和特点,思考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问题,明确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任务和应选择的道路(二)教学重点难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内容和目标、衡量标准、途径和措施(三)教学内容§2—1农业现代化概述§2—2农业现代化的道路第三章农业产业化(2学时)(一)教学要求:了解合作经济在农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掌握农村合作经济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改革等问题。

农业经济学课程大纲

农业经济学课程大纲

《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农业经济学课程类别:任意选修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农业经济的基本理论、我国的农业经济制度及演变过程、农业劳动力供给理论、农户经济理论与农户模型;了解和熟悉农业生产区别于其他产业的特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资金、农业价值链、农业合作经济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农业经济问题分析的基本方法。

同时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农业经济热点问题。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阐述农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主流农业经济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最新理论研究成果。

三、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农业经济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经济制度及其演变、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农业劳动力与人力资源开发、农业资金、农业生产函数与技术经济、农户经济与经营决策、农业价值链、农业合作经济、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农业政策框架等。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目前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借此讲授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相关内容,将理论内容与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相联系,理解农业政策出台的背景、意义及背后的农业经济理论,,并学会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综合分析现实农业经济问题。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多媒体的应用、案例教学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农业和农业经济学(3学时)1.教学内容(1)农业与食物体系(2)农业经济及其结构(3)农业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2.重、难点提示(1)农业与农业的多功能性(2)农业产业结构(3)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第二章农业经济制度及其演变(3学时)1.教学内容(1)制度与农业经济制度(2)1978年以前的农业经济制度(3)农村改革及“双层经营”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重、难点提示(1)农业经济制度的概念和作用(2)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经济制度的演变历程第三章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学时)1.教学内容(1)农业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2)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农业与气候资源2.重、难点提示(1)农业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2)土地资源的特征与功能(3)农业土地分区利用原理第四章农业劳动力与人力资源开发(3学时)1.教学内容(1)农业劳动力供给理论(2)农业劳动力转移及其影响(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2.重、难点提示(1)农业劳动力供给理论(2)“二元经济”模型(3)刘易斯模型与刘易斯拐点(4)农业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影响因素(5)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第五章农业资金(3学时)1.教学内容(1)农业资金(2)农村金融总论(3)农村合作金融(4)农业资本市场和农业保险2.重、难点提示(1)农业资金的概念、特点、来源和运行规律(2)农业资金的需求与供给现状(3)农村金融的概念、特点、现状、发展历程和问题(4)农村合作金融第六章农业生产函数与技术经济(3学时)1.教学内容(1)生产函数、技术进步与农业增长(2)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3)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2.重、难点提示(1)农业生产函数的概念及特点(2)技术进步的类型及对农业增长的作用(3)农业技术创新的概念及特点(4)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与原则(5)技术采纳过程中农户的类型第七章农户经济与经营决策(3学时)1.教学内容(1)农户与农户经济(2)农户经济理论与农户模型(3)农户分化及其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2.重、难点提示(1)农户的概念与特征(2)农户经济的内涵与特征(3)农户经济理论与模型(4)农户分化概念、特征与原因第八章农业价值链及管理(3学时)1.教学内容(1)关于价值链的理论基础(2)农业价值链(3)农业价值链管理2.重、难点提示农业价值链的含义及基本特征第九章合作经济与农民合作组织(4学时)1.教学内容(1)合作经济思想的起源与合作社发展(2)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3)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原则与治理结构(4)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与经营管理2.重、难点提示(1)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情况。

农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农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农业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农业经济学是一门部门经济学,它研究农业生产这一具体国民经济部门的产生和发展的经济规律及其运用的科学;同时它又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即经济理论在农业部门的具体应用。

本课程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60学时(含18学时实验),3.5 学分;也是农林大学其它专业的选修课。

本课程从宏观经济的角度,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农业中生产力要素的合理组织与开发利用,农业中生产关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农业与农业外部经济之间关系的分析论述,来阐明我国农业发展的经济规律及其运用。

学习该课程,要求掌握农业经济的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农经问题的基本方法,明确党的有关农业经济的方针、政策及其所依据的客观规律。

要求学生把所学的书本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总结我国农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农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分析国外发展农业经济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课堂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作好笔记;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复习思考题、课外作业);课外阅读报刊,关注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教师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及多媒体教学。

三、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使用教材《农业经济学》朱道华主编(第四版)(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0 年10月版.参考教材:雷海章主编《现代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7月参考资料:《农业经济问题》、《农业经济》、《中国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农业现代化》、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学》F2等杂志。

四、学分与学时分配:本课程60学时(含18学时实验),3.5 学分。

(一)理论教学内容(42学时)第1 章导论(3 学时)第一节农业与国民经济1、农业的概念2、农业生产的特点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农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2、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农业经济学的体系结构、内容与方法1、体系结构2、内容3、方法第2章农业制度的建立(2 学时)第一节土地改革1、土地改革的原因2、土地制度改革的实践第二节农业合作化运动1、土地改革后的农村历史背景2、我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第三节农村人民公社1、人民公社的起因2、进度与做法3、结果第3 章农业经营制度(4 学时)第一节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建立1、经营制度的含义2、农业基本经营制度重要性3、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职能第二节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1、土地规模经营的形成2、土地规模经营的条件3、规模经营的发展道路第三节农业产业化经营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客观必然性3、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对策第4 章农民组织制度(4 学时)第一节合作经济组织1、合作经济组织的概念3、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类型第二节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兴起1、产生的背景2、发展极其特点3、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情况第三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效与经验1、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效2、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验第四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章程1、章程的制定2、制定章程的方法第5 章农业产权制度(4 学时)第一节我国农村产权的改革1、产权的概念2、我国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第二节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1、现代产权制度的概念2、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第三节农业多种企业组织1、合伙制企业2、股份制企业3、股份合作制企业4、农业中的公司制第四节农地产权制度1、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问题2、完善我国现行农地制度的对策第6章农业劳动力资源(3 学时)第一节农业劳动力资源1、农业劳动力的概念2、农业劳动的特点3、劳动力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第二节农业劳动力的利用率1、农业劳动力利用率概念2、提高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途径第三节农业劳动生产率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内涵2、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3、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第四节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1、农业剩余劳动力2、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现状4、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第7 章农业中的土地(3 学时)第一节土地的作用1、农业土地的概念2、土地的作用3、土地的利用第二节保护和扩大农业用地1、我国土地资源2、扩大农业用地第三节农业的集约经营1、集约经营的概念2、集约经营的类型3、农业集约化的道路第四节级差土地收入1、、级差土地收入概念2、级差土地收入的性质3、级差土地收入的分配第8 章农业科技进步(3 学时)第一节农业科技进步的内容1、内涵2、农业技术进步的特征3、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因素第二节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1、农业高新技术的概念与特点2、农业高新技术的优势3、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4、农业高新技术的领域第三节利用农业高新技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1、国外农业高新技术应用的分析2、利用农业高新技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第9 章农业中的资本(2 学时)第一节农业资本的作用及其运动规律1、农业资本的概念2、农业中资本的主要作用3、农业中资本运动的规律第二节农业资本的来源和合理使用1、农业资本的来源2、农业资本的合理使用3、农业资本的管理第三节农业资本使用的经济效果分析1、农业资本使用的经济效果分析的作用2、农业资本使用经济效果分析的基本指标3、农业投资效果的边际分析4、农业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分析第10章农业生产社会化(4 学时)第一节农业生产社会化的客观必然性1、农业生产社会化的概念2、农业生产社会化的形成3、农业生产社会化的方向第二节农业企业专业化和农艺过程专业化1、农业企业专业化2、农艺过程专业化第三节农业的地区专业化和综合发展1、农业地区专业化发展2、农业的综合发展第四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1、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意义2、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容第11章农业的市场化(3 学时)第一节农业商品化1、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2、我国农业的商品化第二节市场农业和市场调节1、市场农业2、农业中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3、我国市场农业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与供给1、农产品的市场需求2、农产品的市场供给3、农产品的供求平衡第四节农产品流通与价格1、农产品流通2、农产品价格第12 章农业的产业结构(3 学时)第一节农业产业结构的一般原理1、农业的产业化2、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3、农业产业结构的量变和质变4、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作用5、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因素6、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第二节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1、改革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2、改革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3、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方向第三节主要农业产业部门的发展1、狭义的农业2、林业3、畜牧业4、渔业第四节粮食问题1、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2、我国粮食生产的内部结构3、我国粮食问题展望第13 章农业的宏观调控(2 学时)第一节农业宏观调控的必然性1、政府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职能2、农业市场机制失灵3、农业宏观调控的合理性第二节农业宏观调控目标1、农业宏观调控目标的作用2、农业宏观调控目标的基本内容3、农业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方式第三节农业宏观调控手段1、计划手段2、经济手段3、法律手段4、行政手段第14章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 学时)第一节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基本理论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2、可持续发展含义3、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第二节农业可持续发展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征4、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5、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难点6、中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第三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1、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和模型(二)实验教学内容(18 学时)实验一:讨论对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再认识(2学时)1、目的: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 杨林
2012年8月
一、课程的性质
《农业经济学》(课程编号 1611008 )是农村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科程的学习,系统掌握有关农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及农产品的价格形成、农业资本的运行、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农业关联产业经济方面的基本知识,跟踪当前的“三农”问题研究的最新动态,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的农业经济问题。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学的世界、经济发展与农业、农业生产与土地、农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农产品市场与价格、农业的经营组织、农产品贸易、农业关联产业与农业产业化、资源环境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外国农业经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内容。

四、课程内容改革
本科程是农村经济管理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在结构体系安排和内容取舍上,力求能适应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

不仅注意基础理论的清晰性、成熟性和规范性,而且密切关注当前我国及国外农业经济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和中国的“三农”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分别在课程教学中以专题的形式进行介绍,使学生能很好的掌握农业经济的基本理论。

五、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 农业经济学的世界( 2 课时)
第一节 农业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农业经济学的方法
第二章 经济发展与农业 ( 6 课时)
第一节 农业部门的相对缩小
第二节 农产品的收入弹性
第三节 恩格尔定律
第四节 农业的过剩人口
专题 1 我国的三农问题
第三章 农业生产与土地( 6 课时)
第一节 BC 过程与 M 过程
第二节 BC 过程与收获递减规律
第三节 M 过程与规模经济
第四节 地租与农地价格
专题 2 我国的土地问题
第四章 农产品的需求与供给( 4 课时) 第一节农产品的需求
第二节 农产品的供给
第五章 农产品市场与价格( 6 课时)
第一节 农产品特性
第二节 一般市场的意义
第三节 农业的市场交涉力与交易条件 第四节 农产品市场的特征
第五节 农业合作组织(农协)的影响 第六节 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
专题 3 粮食问题
第六章 农业的经营组织( 4 课时)
第一节 家族农场的概念
第二节 家族农场的实态
第三节 家族农场的劳动分配
第四节 农地的所有
第七章 农产品贸易( 6 课时)
第一节 农产品贸易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特征
第三节 农业保护的经济学
专题 4 WTO 与中国农业
第八章 农业关联产业与农业产业化( 4 课时)
第一节 农业关联产业的概念
第二节 农业关联产业的展开
第九章 资源环境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 课时)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生态本质与显著外部性
第二节 农业生产的持续性
第三节 农运然现代化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第四节 可持续农业
第五节 农用地与资源环境
第十章 外国农业经济( 6 课时)
第一节 美国农业经济
第二节 欧盟农业经济
第三节 印度农业经济
第四节 俄罗斯农业经济
第十一章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6 课时)
第一节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节 农业合作社的理念和性质
第三节 农业合作社的组织结构与管理
农业合作社的经营和运行
第四节 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和思考
六、教学特色
教师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尤其是农业经济理论的基础,长期从事农业经济理论、农业经济政策的教学与研究,对农村社会经济情况和农业政策非常熟悉。

教学采用教师主讲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农业经济理论、经济学原理对农业问题作深入地研究。

使学生不仅了争熟悉农业经济各方面的问题形式,而且熟悉对农业经济问题研究的背景,以及进一步介绍了世界发达发达国家近年来农业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 。

理论联系实际是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

七、 授课方式
教师讲授中穿插大量的专题,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

对具体的农业经济问题作深入的理论剖析,引导学生用已学习过的农业经济理论进行分析。

在教师讲授的同时,布置学生对当前的“三农”问题进行研究,并组织课堂讨论、发言。

或采用学生试讲,教师指导的方式,启发学生,并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

八、学生成绩构成
学生成绩构成为:平时成绩 20%+ 期中考试 40%+ 期末考试 40% 平时成绩包括:提问、发言、讨论、试讲、作业
九、教材及参考书目
(一)、教材 : 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 雷海章主编《现代农业经济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二)、主要参考书:速水佑次郎(日)主编《农业经济论》 中国农业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