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遥感数据采集与存储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业务化运行职责分工意见及数据资料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业务化运行职责分工意见及数据资料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海洋局•【公布日期】2008.05.19•【文号】•【施行日期】2008.05.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主权领土正文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业务化运行职责分工意见及数据资料管理办法的通知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监测中心、信息中心、技术中心、中国海监总队:为保障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业务化运行工作的顺利实施,明确各单位职责,规范数据资料管理,我们制定了《关于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业务化运行职责分工的意见》和《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数据资料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关于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业务化运行职责分工的意见2、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数据资料管理办法二〇〇八年五月十九日关于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业务化运行职责分工的意见为了明确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工作中各有关单位的职责和任务,保证系统的有效运行,依据《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总体实施方案》及其他有关文件,制定本意见。
一、各部门和单位的工作关系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的业务化运行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海域管理司负责全国系统业务化运行的统一领导和监督检查工作,沿海省、市海域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系统业务化运行的领导和监督检查工作。
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管中心(以下简称“国家监管中心”)为系统业务化运行管理的最高执行机构,在业务上对海域管理司负责,并接受海域管理司领导;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同步数据中心(以下简称“国家同步数据中心”)和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网管中心(以下简称“国家网管中心”)按分工负责专项技术工作,在业务上接受国家监管中心的指导和协调。
计量地理学第二章
据
述和衡量,这样就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地理数据
的
定
义
第一节 地理数据的类型
空间数据: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
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
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及空间联系
一
的数据.
、 空
描述空间数据:坐标.一般用经纬度坐标或公里网 来表示。几何坐标;平面直角坐标;极坐标
间
数
据
点。(x,y),空间上不可再分的几何实
地理系统的复杂性
二 、
地理系统要素数目众多,要素之间的关系及 相互作用机制复杂;地理过程对初值的条件
不
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地理现象与地理事 件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如赤潮、洪水、沙尘
确
暴等;地理要素的变化都具有不确定性的特 点
定
性
数据误差
不同的数据来源、不同的观测手段、不同的 调查方法、不同的数据采集者的认识与操作 水平等;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尽量减 少人为误差;要运用有关方法(包括数学方 法)对各种来源不同的数据进行筛选和处理
着时间的变化情况,每一个数据通过具体的 地理位置、具体的属性含义和具体的时间三 个方面的内容来体现
第三节 地理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地理数据的采集 地理数据的处理 地理数据的分布特征值
集中性的代表值 离散性的代表值
一 、 地 理 数 据 的 采 集
观测、测量部门的有关专业数据。如,水文数
…………
计算组中值m
L1下=Xm
in
1 2
h
L1上=L1下 h
L2下=L1上
L2上=L2下 h
m 下限 上限
974.8
「遥感图像分析运用复习重点」
遥感图像分析运用复习重点第一章遥感影像解译的基本理论1、遥感影像解译:根据影像的几何特征和物理性质,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揭示出物体或现象的质量和数量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研究其发生发展过程和分布规律。
也就是说根据影像特征来识别它们所代表的物体或现象的性质。
2、影像解译(Interpretation) —从影像获取信息。
根据各专业要求,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推理和判断,识别出地物或测算出某种数量指标的过程。
(1)解译的过程:影像→灰度或色调(物理性质)/形状大小(几何性质)→地物(2)原理:影像特征→电磁波普→影像特征性质(3)解译本质:从影像特征——地物的光谱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判断电磁波的性质和空间分布,进而确定地物的属性,也就是从影像特征识别地物。
(4)解译条件:解译对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遥感理论知识和分析解译技术、区域地理特征与背景资料(5)影像解译的内容:图像识别、图像量测、图像分析ﻩ其中,图像分析与专题特征提取包括特定地物及状态的提取、物理量的提取、特定指标提取、变化检测3、解译类型:(1)根据解译信息特征:定性解译、定量解译根据解译内容:一般解译、专题解译根据解译技术和方法:目视解译、计算机解译,其中最基本的解译是目视解译。
(2)目视解译就是借助简单的仪器设备,直接由眼睛来识别影像特性,从而提取有用信息。
解译条件:具有解译对象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要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地面实况资料。
解译质量:解译人员、研究目标、遥感影像三个因素的统一程度。
ﻩ优点:把解译者的专业理论、区域知识、遥感技术及经验介入到图像分析中,根据目标及周围地物的影像特征,以及目标的空间组合规律等,通过地物间的相互关系,经分析比较、逻辑推理、综合判断识别目标。
缺点:解译速度慢、定量精度受到限制,且往往带有解译者的主观随意性。
4、遥感资料的种类影像资料:传感器获得的以影像形式记录下来的均属遥感影像资料,包括黑影像和彩色影像。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与更新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与更新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的数据采集与更新是GIS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准确和及时的数据采集和更新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决策支持具有关键性影响。
本文将从数据采集方法、数据更新机制以及准确性与及时性等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与更新。
一、数据采集方法(1)数字化数据采集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数字化数据采集是最为常见和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数字化数据采集主要通过地图、卫星影像、无人机影像等图像材料,并借助专业的GIS 软件,将图像中的地理信息进行准确、系统的提取和转换。
数字化数据采集具有高效、精确的特点,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处理效率。
(2)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采集GPS数据采集是一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获取地理坐标信息的方法。
通过携带GPS设备,可以精确记录某一地点(点数据)、线路(线数据)或面域(面数据)等地理要素的经纬度坐标。
GPS数据采集可以实现实时定位和追踪,对于大范围、复杂地理环境下的数据采集具有重要意义。
(3)遥感数据采集遥感数据采集是一种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理数据的方法。
通过地面、航空或卫星上的传感器获取遥感影像,再经过处理和解译,提取和分析图像中的地理信息。
遥感数据采集特别适用于大范围、难以进入的地理环境下的数据采集,如山区、森林、荒漠等。
二、数据更新机制为了保证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数据更新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数据更新机制主要包括人工更新、自动更新和定期更新三种方式。
(1)人工更新人工更新是指专业人员通过实地勘测、调查和更新知识库等手段,对GIS数据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新。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准确性高,但更新效率较低、成本较高,适用于数据精度要求较高的场景。
(2)自动更新自动更新是指通过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等自动算法,对GIS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更新。
自动更新的优势在于效率高,但准确性相对较低,需要结合人工检查进行修正。
地理信息系统考研黄杏元《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点笔记
地理信息系统考研黄杏元《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点笔记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展示的技术系统。
在黄杏元的《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中,有一些重要的考点需要我们关注和理解。
以下是我整理的考点笔记,希望能对大家复习和理解地理信息系统有所帮助。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与基本概念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用于存储、查询、分析、处理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综合系统。
它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数据系统和人员系统组成,其中硬件系统包括计算机设备、显示设备等;软件系统包括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数据系统包括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人员系统包括GIS技术人员和用户。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地理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地理坐标系统、地理数据模型等。
地理空间数据是指反映地球表面地理实体位置的数据,如点、线、面等;属性数据是描述地理实体特征和属性的数据,如土地利用类型、地形高程等;地理坐标系统是用于确定地理实体位置的系统,常用的有经纬度坐标系统和投影坐标系统;地理数据模型是描述地理实体及其关系的模型,如矢量数据模型和栅格数据模型等。
二、地理数据采集与处理地理数据采集包括遥感数据采集和GPS地理信息采集。
遥感数据采集是通过卫星、航空器等遥感平台获取地球表面信息,可以得到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理数据;GPS地理信息采集是通过GPS定位系统获取地理实体的坐标信息,可以得到高精度的地理数据。
地理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的编辑、清理、转换等,以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三、地理数据存储和管理地理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包括数据格式与数据模型选择、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数据组织与索引等。
地理数据格式可以是矢量格式和栅格格式,矢量格式适合表示点、线、面等地理空间数据,栅格格式适合表示连续分布的地理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是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或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系统。
GI系统工作方案
GI系统工作方案一、引言。
GI(Geographic Information)系统是一种将地理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相结合的信息系统,它可以用来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
GI系统在城市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农业、交通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GI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方案,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案例。
二、GI系统的工作原理。
1. 数据采集,GI系统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等。
这些数据包括地图、卫星影像、地理位置信息等,都是GI系统的基础数据。
2. 数据存储,GI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以便后续的管理和分析。
存储的数据可以是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属性数据等。
3. 数据处理,GI系统通过数据处理技术,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模拟等操作,以获取有用的信息。
4. 数据展示,GI系统可以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地图、图表、报表等形式展示出来,方便用户进行查看和分析。
5. 数据共享,GI系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将处理后的数据共享给其他用户,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三、GI系统的工作方案。
1. 数据采集方案。
(1)GIS数据采集,通过GIS软件和GPS设备,采集地图、地理位置信息等数据。
(2)遥感数据采集,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卫星影像、航拍影像等数据。
(3)地理位置信息采集,通过移动设备、传感器等采集地理位置信息。
2. 数据存储方案。
(1)建立空间数据库,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空间数据库中,以方便管理和查询。
(2)数据备份,定期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
(3)数据安全,加强对数据的安全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损坏。
3. 数据处理方案。
(1)空间分析,利用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包括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
(2)数据模拟,通过模拟技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模拟,以获取预测信息。
(3)统计分析,对属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数据挖掘、空间统计等。
4. 数据展示方案。
第二章 遥感数字图像的获取和存储
6-bit range
0
63
图像的量化位数 图像的量化位数
255
8-bit range
0
10-bit range
0
1023
23
2.1 遥感图像的获取和数字化
2.1.4 采样和量化
32
2.4 遥感数字图像的级别和数据格式
• 级别 –什么样的数据可以满足你的要求 • 格式 –哪些格式是通用的
33
2.4.1 数据级别 • 0级产品:未经过任何校正的原始图像数据。 • 1级产品:经过了初步辐射校正的图像数据。 • 2级产品:经过了系统级的几何校正。 • 3级产品:经过了几何精校正。
2.1.1 遥感系统
遥感平台
遥感系统
传感器
遥感地面站
3
遥感系统: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乃至整个空间,从信息收集、存储、传输、 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技术体系。
遥感器
遥感实验
遥感数据 回收传输
遥感平台 辐射条件
信息获取 信息传输 信息处理
总采样面积 图像/数据处理 (目标辩证过程 ) 检测 分辨 识别 瞬时视场 视 场 大气条件
• BSQ(Band Sequential Format ) • 按波段顺序记录的数据格式
ENVI ENVI ER Mapper ER Mapper
先按照波段顺序分块排序,在每 个波段块内,再按照行列顺序排 列。同一波段的像素保存在一个 块中,保证了像素空间位置的连 续性。
37
• BIL(Band Interleaved by Line Format ) • 波段顺序交叉排列的数据格式
遥感与大数据
遥感与大数据简介:遥感与大数据是指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大量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的一种综合应用。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获取地球表面的各种信息,包括地形、气象、植被、土地利用等,形成大量的遥感数据。
大数据分析方法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从而提取出实用的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遥感数据获取1. 遥感平台:卫星、飞机、无人机等。
2. 遥感传感器:光学传感器、雷达传感器、微波传感器等。
3. 遥感数据类型:地形数据、气象数据、植被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等。
4. 遥感数据获取流程: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预处理。
二、大数据分析方法1. 数据存储:建立大数据存储系统,包括数据仓库、数据库、分布式文件系统等。
2. 数据处理:数据清洗、数据融合、数据转换等预处理工作。
3. 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统计分析等方法,提取实用信息。
4. 数据可视化:利用图表、地图等方式展示分析结果,便于理解和决策。
三、遥感与大数据应用案例1. 环境监测:利用遥感数据监测大气污染、水质变化、土壤退化等环境问题。
2. 农业管理:通过遥感数据分析,提供农作物生长状况、土壤湿度等信息,指导农业生产。
3. 城市规划:利用遥感数据获取城市土地利用、交通流量等信息,辅助城市规划决策。
4. 自然灾害监测:利用遥感数据监测地震、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及时预警和救援。
四、遥感与大数据的优势1. 高效快捷:遥感技术可以远程获取大量数据,大数据分析方法可以高效处理这些数据。
2. 全面准确:遥感数据可以提供全面的地球表面信息,大数据分析可以准确提取实用信息。
3. 实时监测:遥感数据可以实时更新,大数据分析可以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监测。
4. 智能决策:遥感与大数据相结合,可以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决策的智能化水平。
五、遥感与大数据的挑战与展望1. 数据质量:遥感数据的质量对大数据分析结果影响较大,需要解决数据质量问题。
第三章遥感数据获取
遥感图像的数字化
• 采样:按照一定的空间网格对连续图像进行空间坐标的数 字化
• 量化:对采样点的辐射值进行数字化即指从图像灰度的连 续变化中进行离散的采样,目前经常使用的灰度量度有2 级,64级,128级,256级。
• 均匀数字化 • 非均匀数字化
遥感图像的采样
对图像空间坐标的离散化,它决定了图像的空间分 辨率。 用一个网格把待处理的图像覆盖,然后把每一小格 上模拟图像的各个亮度取平均值,作为该小方格中 点的值。
范围给定数据。
• 比例——图像的比例依图像数据的质量而定,且与空
间分辨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通常,高空间分辨率数
据集产生高地图比例。下表提供了一些对各种没有失
真的空间分辨率,可达到的最佳地图比例的建议。
• 图像分辨率
典型地图比例
• 1000 m
1:1 500 000
• 100 m
1:250 000
• 30 m
推帚式扫描仪
当飞机或卫星向前 飞行时,在相机焦 平面上与航向垂直 的狭隙中,对出现 的与航向垂直,且 与缝隙等宽的一条 地面影像连续摄影。
18
推帚式扫描仪
19
多光谱扫描仪
变红
焦外
镜 头
滤 光
R CCD
片
G CCD
变红 焦外 镜滤 头光
片
G CCD 红、蓝滤光片
变红 焦外 镜滤 头光
片
红、绿、蓝方 格图案滤光片
高度 36,000km 500-1000km 240-350km 100m-100km 10000-12000m
用途 定点地球观测 定期地球观测
不定期观测 各种调查 侦察,大范围调查
500-8000m 500-3000m 100-2000m
遥感测绘规范标准最新
遥感测绘规范标准最新遥感测绘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测绘方法。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的规范标准也在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需求和应用场景。
以下是最新的遥感测绘规范标准的概述:1. 数据采集标准:- 遥感数据采集应遵循国际和国内的相关标准,确保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
- 应使用高精度的传感器和设备,以保证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满足应用需求。
2. 数据处理规范:- 数据处理应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步骤,以消除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误差。
- 应采用标准化的算法和流程,确保数据处理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3. 数据存储与传输标准:- 遥感数据应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存储,便于数据的管理和检索。
- 数据传输应采用安全、高效的协议,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 数据质量控制标准:- 应建立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对采集和处理的数据进行质量评估。
- 应定期进行数据质量的检查和审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应用服务标准:- 遥感数据的应用服务应遵循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 应建立用户反馈机制,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6. 法律与伦理规范:- 遥感测绘活动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
- 应尊重数据来源国的法律要求,合理使用遥感数据。
7. 技术更新与培训:-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应定期更新规范标准,以适应新技术的应用。
- 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对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8. 国际合作与交流:- 鼓励国际间的遥感技术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遥感测绘技术的发展。
- 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提升国内遥感测绘标准的国际影响力。
9.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遥感测绘活动应考虑对环境的影响,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干扰。
- 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遥感应用,如自然资源监测、环境变化评估等。
10. 结束语:- 遥感测绘规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确保遥感数据的质量和应用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测绘技术中的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
测绘技术中的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导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遥感数据采集与处理作为测绘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在测绘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对测绘精度提升和应用拓展的意义。
一、遥感数据获取的概述遥感数据获取是指通过遥感传感器将地物的光、热、电、声等信息转化为数字数据的过程。
这些传感器可以是航天器、飞机、卫星等。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地表的观测和监测,获得高精度、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
当下,最常用的遥感数据获取方法是利用卫星传感器。
例如,美国的Landsat卫星和欧洲的SENTINEL卫星等,这些卫星搭载了各种遥感传感器,能够对地球表面进行多光谱、高光谱、热红外等多角度、多波段、多时相的观测,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此外,还可以通过飞行器获取遥感数据,包括无人机和有人驾驶飞机。
无人机的出现使得遥感数据的获取更加灵活,能够对较小范围和复杂地形进行高分辨率的观测。
有人驾驶飞机则可以实现对较大范围的遥感数据获取,但相比较而言,无人机更加成本效益高,操作更加灵活。
二、遥感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遥感数据的获取是为了获得丰富的地理信息,而遥感数据处理则是将获取到的原始数据转化为可供分析与应用的信息。
遥感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遥感图像的预处理、数据解译与分类、特征提取与分析等。
在遥感图像预处理方面,主要包括辐射校正、大气矫正、几何校正等。
辐射校正是将原始无单位数字值转化为能量值,以实现图像信息的数量化。
大气矫正是为了消除大气对遥感图像观测的干扰,提高图像的质量。
几何校正则是将原始图像的几何特征调整到地理位置准确的状态,以实现图像的精确定位。
数据解译与分类是遥感数据处理的核心任务。
通过解译与分类,我们可以根据图像上的特征,将地表物体进行分类,获得具体的地理信息。
例如,将城市、农田、水域等不同类别的地物进行区分和标识。
测绘技术的遥感数据采集指南
测绘技术的遥感数据采集指南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遥感数据采集是测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我们提供高精度、大范围的地理空间信息。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遥感数据采集的指南,帮助您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测绘技术。
一、数据源选择遥感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测绘结果的准确性。
在选择数据源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分辨率:分辨率越高,所获取的图像细节也越清晰。
对于一般地理测绘,一米以下的分辨率已经足够;而对于特殊领域如城市规划或环境监测,更高分辨率的数据则更适用。
2.卫星类型:不同类型的卫星具有不同的传感器,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
例如,高分辨率的光学卫星可用于土地利用变化和道路规划等工作,而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则可以穿透云层获取地表高程信息。
3.时效性:某些应用需要一定时效的数据,如遥感监测自然灾害或农作物生长情况等。
在选择数据源时,应注意确保数据的时效性。
二、数据预处理在进行遥感数据采集之前,进行一定的数据预处理是必要的。
这些处理包括:1.几何校正:根据传感器的特性和地球参考系统,对图像进行几何校正,保证图像与实际地理位置的对应关系。
2.辐射校正:不同传感器受到光照条件影响的方式不同,对图像进行辐射校正可以消除这些影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大气校正:大气层对光的散射和吸收会影响遥感图像的质量。
进行大气校正可以消除大气效应,还原真实的地表信息。
三、数据采集方法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我们可以采用多种遥感数据采集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单像素采集:在某一特定区域内,选择一个代表性的像素进行采集。
这种方法适用于研究特定地物或特定地区的变化。
2.区域采集:选择一个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在该区域内采集多个像素的数据。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地区整体特征和变化的研究。
3.时序采集:根据地物或区域的变化特征,在不同时间点采集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
这种方法适用于研究地表变化和动态过程。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在获得遥感数据之后,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以获取所需的信息。
遥感存储解决方案
遥感存储解决方案概述遥感数据是指通过卫星、飞机、无人机等遥感技术获取的地球表面信息数据。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遥感数据的存储需求也越来越大。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遥感数据存储的解决方案,包括存储系统的需求分析、存储方案的设计和存储效率的优化。
存储系统需求分析在设计遥感数据存储解决方案之前,我们需要对存储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
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和数据特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需求:1.海量数据存储能力:遥感数据通常体积巨大,需要具备足够大的存储能力来容纳海量的数据。
2.高并发读写能力:遥感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是实时的,存储系统需要支持高并发的读写操作,以满足实时数据处理的需求。
3.数据可靠性和安全性:遥感数据是宝贵的资源,需要保证数据的安全存储,并具备数据备份和容灾能力,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4.快速访问和检索能力:遥感数据通常需要经过分析和处理才能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存储系统需要提供快速的数据访问和检索能力,以便用户能够方便地获取所需数据。
5.可扩展性:随着遥感数据的不断增加,存储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以便随时扩充存储容量和性能。
存储方案设计基于以上需求分析,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存储方案来满足遥感数据存储的需求:1.分布式文件系统: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来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分布式文件系统可以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并通过数据冗余和容错机制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对象存储:采用对象存储来管理遥感数据。
对象存储以对象的方式存储数据,并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口。
对象存储可以实现高并发的读写操作,并且具备数据备份和容灾能力。
3.元数据管理:遥感数据通常包含大量的元数据信息,如采集时间、地理位置等。
存储系统需要提供元数据管理功能,以便用户能够方便地对数据进行检索和分析。
4.数据压缩和索引:通过数据压缩和索引技术,可以减小存储空间的占用,并提高数据的访问效率。
5.缓存技术:使用缓存技术可以提高数据的访问速度,减少磁盘IO的开销。
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
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第一章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天气的变化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
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采集技术,已经能够为气象领域的各种研究和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原理、数据处理流程和分析方法,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
第二章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原理气象卫星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载荷向地面发射高频电磁波,探测地面反射、散射、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并获取有关地球表面、大气及其变化的信息的技术。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包括微波遥感和红外遥感两种。
其中微波遥感利用高频微波探测云层、降水等大气动力学过程,而红外遥感则是通过观测地球表面和大气的热辐射信息,推断温度、湿度、云量、风向风速等大气参数。
第三章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处理流程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处理的流程主要包括遥感数据获取、遥感数据预处理、遥感数据处理和遥感数据分析四个步骤。
其中,遥感数据获取是指通过卫星接收地面自然特征和通信信号,经解调、放大和编码等处理,获取原始遥感数据文件。
遥感数据预处理是指对原始遥感数据进行校正、去噪、辐射校正等预处理操作,以适合具体的应用需求。
遥感数据处理是将遥感数据进行数字图像处理,进行信息提取、数据融合等操作,以达到得到最终应用信息的目的。
遥感数据分析是利用遥感数据所提供的潜在信息,进行研究和分析,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应用目标进行量化分析或可视化呈现。
第四章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分析方法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大气成分探测、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研究。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可采用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
例如,在大气成分探测方面,常用的方法包括反演、插值和统计分析等;在天气预报方面,常用的方法包括集合预报技术、模式-观测融合技术和特征提取技术等;在气候变化研究方面,常用的方法包括时序分析、聚类分析和空间插值等。
第五章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案例应用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遥感监测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可视化与交互界面开发
数据展示
将遥感数据处理结果以图表、地图等形式进行展示,方便用户直观了解数据。
交互操作
支持用户对数据进行查询、筛选、标注等操作,提高数据使用效率。
05
遥感监测信息平台数据源建
设与整合
数据源建设方案
卫星遥感数据
通过与卫星公司合作,获 取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数 据,包括光学卫星和雷达 卫星数据。
技术与人才需求较高
遥感监测信息平台的建设和维护需要较高的技术和人才支持,需要 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
发展前景与展望
拓展应用领域
遥感监测信息平台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不仅局限于城乡规划 建设管理,还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多个领域。
提高数据质量和精度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能将进一步提高, 数据质量和精度也将得到提升。
加强数据共享与合作
未来将进一步加强遥感数据的共享和合作,促进数据的流通和应用 ,提高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THANKS
感谢观看
07
项目实施与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计划
需求分析与规划
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需 求进行详细分析,明确平 台建设的目标、功能、技 术要求等。
设计阶段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 平台的设计,包括架构设 计、功能设计、数据库设 计等。
开发与实施阶段
按照设计文档,组织开发 团队进行平台开发与实施 。
测试与验收阶段
对平台进行全面的测试, 确保平台的功能和性能满 足需求,并组织专家进行 验收。
开发面向城乡规划建设的 遥感数据处理算法,包括 图像分类、分割、变化检 测等。
数据可视化与交互
基于Web技术,开发具有 良好用户体验的数据可视 化与交互界面。
石油行业智能化勘探与生产管理方案
石油行业智能化勘探与生产管理方案第一章概述 (2)1.1 石油行业智能化发展背景 (2)1.2 智能化勘探与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3)第二章智能化勘探技术 (3)2.1 地震数据采集与分析 (3)2.2 遥感技术与地质预测 (3)2.3 储层评价与预测 (4)第三章智能化生产管理 (4)3.1 生产数据监测与分析 (4)3.2 生产优化与调度 (5)3.3 设备故障预测与诊断 (5)第四章人工智能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6)4.1 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 (6)4.2 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 (6)4.3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觉 (7)第五章智能化油田开发 (7)5.1 油田开发方案优化 (8)5.2 油藏管理与监控 (8)5.3 油气开采技术 (8)第六章智能化管道运输管理 (9)6.1 管道监测与预警 (9)6.1.1 监测技术概述 (9)6.1.2 监测系统设计 (9)6.1.3 预警机制 (9)6.2 管道运行优化 (9)6.2.1 运行优化策略 (9)6.2.2 智能调度系统 (10)6.3 管道维修与养护 (10)6.3.1 维修与养护策略 (10)6.3.2 智能化维修与养护系统 (10)第七章智能化安全生产管理 (10)7.1 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10)7.2 安全预警与应急响应 (11)7.3 安全生产制度与培训 (11)第八章智能化环保管理 (12)8.1 环境监测与评估 (12)8.1.1 监测设备智能化 (12)8.1.2 数据分析智能化 (12)8.1.3 评估体系智能化 (12)8.2 环保技术与应用 (12)8.2.1 智能化污水处理技术 (12)8.2.2 智能化废气处理技术 (12)8.2.3 智能化固废处理技术 (13)8.3 环保政策与法规 (13)8.3.1 环保法律法规体系 (13)8.3.2 环保政策引导 (13)8.3.3 地方环保监管 (13)第九章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 (13)9.1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13)9.2 决策模型与算法 (14)9.3 决策支持系统应用 (14)第十章项目实施与推进 (14)10.1 项目规划与组织 (14)10.1.1 明确项目目标 (14)10.1.2 制定项目计划 (15)10.1.3 组织架构 (15)10.1.4 风险管理 (15)10.2 技术研发与推广 (15)10.2.1 技术研发 (15)10.2.2 技术推广 (15)10.3 项目评估与反馈 (15)10.3.1 项目评估 (15)10.3.2 反馈与改进 (16)第一章概述1.1 石油行业智能化发展背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石油行业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智能化变革。
遥感工作系统组成及其工作流程
遥感工作系统组成及其工作流程一、遥感工作系统组成遥感工作系统指使用遥感技术来获取地理空间信息的系统,是将遥感用于地学分析、规划以及管理等工作的有效工具。
它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组成:1、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遥感工作系统的第一个步骤,是遥感工作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常用的数据来源包括:卫星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高空飞机采集的数据、船舶航测采集的数据、遥测站的监测数据以及多种气象参数的采集等。
2、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剔除噪声,以便将数据转换成可供研究分析的信息。
主要步骤包括:数据校正、像元岛修剪、栅格分割、数据矢量化等。
3、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遥感工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信息提取,以获取有效的空间信息。
一般的数据分析包括:地物分类、地形分析、植被识别、土地利用分析、城市发展趋势、灾害监测等。
4、结果展示数据分析的结果通过图形、图表、报告等方式进行展示,供用户或研究人员查看、分析使用。
二、遥感工作系统工作流程1、数据采集这是遥感工作的第一步,首先需要选择最合适的地理技术进行数据采集,然后安排采集时间,对数据进行校准,最后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
2、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剔除噪声,以便将数据转换成可供研究分析的信息。
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图像低通滤波、栅格分割、植被提取、像元岛修剪以及自然特征提取等。
3、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指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各种分析,以获取有用的空间信息。
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地物分类、地形分析、植被识别、土地利用分析以及灾害监测等。
4、结果展示分析得出的结果需要通过图形、图表以及报告等方式进行展示,供用户或研究人员查看、分析使用。
2国内常用卫星遥感数据介绍(光学)
基础数据
星载存储器8
基础数据立体像对
标准数据产品
固态,具有检错和纠错能力,容量为2199Gbit 固态,具有检错和纠错能力,容量为2199Gbit
数据传输
内务数据:4、16或32kbit/s实时,524kbit/s存储
指令数据:2或64kbit/s ,S波段
最大侧摆角和相应的 标称+ -40°=星下左右两侧各775km
➢ 价格合理:178元/平方公里(标准编程)
➢ 应用广泛 可用于制图、国家安全、基础设施规划、 灾害评估、环境监测等方 面
18
服务
产品
数据交付 提交订单
要点
编程数据标准 模式
(7km×7km)
普通 加急
编程数据条带模式 (7km×~140km)
90天拍摄周 期成功数据 采集后10个
工作日
10天拍摄周 期成功数据 采集后10个
500km
重访周期
7天
降交点地方太阳 13:00~14:00 时
运行周期
94.8 分钟
量化等级
10 bits
波谱范围
0.5 to 0.9 µm(全色)
成像模式*
标准模式
条带模式
地面分辨率
0.7m
0.7m
侧视角
±45°
±45°
覆盖范围 (影像尺寸)
7km×7km
7km×~140k m
*在以上两种成像模式下均可采集立体1像7
绝对定位精度 (无控制点,水平地面)
2个 高分辨率几何装置 (HRGs)
2景全色波段影像(5 米),通过它们可以生成 一景2.5米影像。 3个多光谱波段(10 m) 个短波红外波段(20米)
P: 0.48 - 0.71 µm B1: 0.50 - 0.59 µm B2: 0.61 - 0.68 µm B3: 0.78 - 0.89 µm B4: 1.58 - 1.75 µ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每个像素包括两个属性:位置和亮度(或色彩)。
• 对灰度图像而言,每个像素的亮度用一个数值(即灰度值)来
表示,通常数值范围在0到255之间,即可用一个字节来表示, 0表示黑、255表示白,而其它表示灰度级别。
数字图像的表示
• 灰度分辨率:灰度 •
量化可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
均匀量化是简单地在灰度范围内等间隔量化。 非均匀量化是对像素出现频度少的部分量化 间隔取大,而对频度大的量化间隔取小。
图像数字化--量化噪声
用有限个离散灰度值表示无穷多个连续灰度的量必然引起误 差,称为量化噪声. (1)量化分层越多,则量化误差越小;而分层越多则编码 进入计算机所需比特数越多,相应地影响运算速度及处理 过程。 (2)量化分层的约束来自图像源的噪声,即最小的量化分 层应远大于噪声,否则太细的分层将被噪声所淹没而无法 体现分层的效果。也就是说噪声大的图像,分层太细是没 有意义的。反之要求很细分层的图像才强调极小的噪声, 如某些医用图像系统把减少噪声作为主要设计指标,是因 为其分层数要求2000层以上,而一般电视图像的分层用 200多级已能满足要求。
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 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 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传感器应用的是物理效应,诸如压电效应,
磁致伸缩现象,离化、极化、热电、光电、 磁电等效应。被测信号量的微小变化都将 转换成电信号。
传感器的一般构成
遥感图像的存储模式--商用数据格式
Erdas Img GeoTiff PIX ENVI
电 磁 波 幅 射
信息 收集
探测器
信息处理
信息输出
传感器组成
收集系统:收集来自目标的辐射,送往检测系统。在紫外 线、可见光、红外波段中,收集系统的主要元件是透 镜或反射镜,在微波中是微波天线。
检测系统(探测系统):将波谱转化为其它形成的能
→电流、电压、化学能等。其核心是感光胶片或光电 敏感元件、固体敏感元件、微波检波器等。 感光胶片:电磁辐射→化学能 其 它:电磁辐射→电流、电压等
红外扫描仪:接受地物的红外辐射能量,并把它传给探测元 件。 ② 多光谱扫描仪(MSS):与红外扫描仪基本类似,其不同之 处是,外加一个分光系统,把来自地物的电磁波信号,分成 若干个不同的波段,同时用多个探测器同步记录相应波段的 信息。而红外扫描仪只在红外波段工作。 ③ 专题制图仪TM:专题制图仪TM的成像原理与MSS一致,与 MSS相比,空间分辨率由80米提高到30米;探测波段由4个增 加到7个。 特点:利用光电探测器解决了各种波长辐射的成像方法。输出的 电学图象数据,存储、传输和处理方面十分方便。但装置庞杂, 高速运动使其可靠性差;在成像机理上,存在着目标辐射能量利 用率低的致命弱点。
多光谱扫描成像
在物镜后加分光装 置,将光分解成多 个光束;或利用响 应不同波段的多感 光层胶片进行多光 谱摄影。
多光谱扫描成像
工作原理:扫描镜在机械驱动下,随遥感平台的前进运 动而摆动,依次对地面进行扫描,地面物体的辐射波 束经扫描镜反射,并经透镜聚焦和分光分别将不同波 长的波段分开,再聚焦到感受不同波长的 探测元件 上。 几种光机扫描仪
①
线阵扫描仪
成像原理:当飞机或卫星向前飞行时,在相 机焦平面上与航向垂直的狭隙中,对出现 的与航向垂直,且与缝隙等宽的一条地面 影像连续摄影。
© 2002 Space Imaging, LLC.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Courtesy ASK,SAC
框幅式数码相机
0 160 80 G 255 255 160 0 255 0
80 160 0 B 0 0 240 255 255 255
遥感数字图像的获取
图像数字化
图像数字化
连续图像经采样、分层、量化、编码等 步骤变成数字图像才能进入计算机。
采样间隔效果示意图
300 dpi
50 dpi
采样间隔对图像的影响
图像数字化--量化
采样后的图像只是在空间上被离散化,成为样本的 阵列,每个取样样本称为像素,用 Pixel来表示。 但是由于原f(x,y)是连续图像,因此每个Pixel还 是可能取值为无穷多个值的量。为了进行计算机 处理,必须把无穷多个离散值约简为有限个离散 值,即量化,这样才便于赋予每一个离散值互异 的编码以进入计算机。
成像原理:同普通数码照相机
遥感数据存储
遥感图像的存储模式
• 磁带、磁盘、光盘 • 原格式数据 • 商用格式
遥感图像的存储模式--原格式数据
BIP—按像元波段交叉式,以一对像元为基本 单位进行记录 BIL-按照扫描行为单位,各波段同一扫描行 数据依次记录 BSQ-以波段为单位,每波段所有扫描行依 次记录
低bit量化的伪轮廓现象示意图
均匀量化效果示意图
非均匀量化效果示意图
量化级别对图像的影响
模拟图像数字化的弱点
乳胶片感光技术本身存在着致命的弱点, 它所传感的辐射波段仅限于可见光及其附近; 其次,照相一次成型,图象存储、 传输和处理 都不方便。
遥感数字图像的获取
直接获取数字影像
传感器
•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
•
2^k灰度级,k比 特 空间分辨率:矩阵 M×N。 像素
单波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像
每个像素的信息由一个量化的灰度级来描 述的图像,没有彩色信息。
0 150 200 I 120 50 180 250 220 100
多波段图像
每个像素的信息由多个波段构成。
255 240 240 R 255 0 80 0 255 0
信号转化系统:将电流、电压信号放大,再转化为:
可见光,信号显示在屏幕上,即电光转化;
磁信号,信号记录在磁带上,即电磁转化。
记录系统:记录前级送来的信号。
直接记录:将前一级的输出信号直接记录在胶片或荧 光屏上。 间接记录:将信号记录在磁带上,以后用时将磁带回 放,产生电信号,再通过电光转化,显示图象。
图像数字化--采样
将在空间上连续的图像转换成离散的采样点(即 像素)集的操作。由于图像是二维分布的信息, 所以采样是在x轴和y轴两个方向上进行。 模拟图象若在 x 方向采 M 个点, y 方向采 N 个点, 就可得到 M * N个点的数字化图象的形式。采 样是图象进入计算机的第一个处理过程。
图像数字化--采样定理
遥感数据采集与存储
遥感成像与数据处理过程
分析结果、图表 输出
用户应用处理
接收 预处理
由于一切物体,因其种类、特征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波反射 或发射辐射特征
课程内容
• 数字图像 • 数字影像的获取方式 • 遥感数字影像的存储方式
数字图像
数字图像
Picture element
• 数字图像是指由被称作像素的小块区域组成的二维矩阵。将物
图像数字化--量化
将各个像素所含的明暗信息离散化后,用数字 来表示称为图像的量化,一般的量化值用整数来 表示。 充分考虑到人眼的识别能力之后,目前非特殊用 途的图像均为8bit量化,即用0〜255描述“黑〜 白”。 在3bit以下的量化,会出现伪轮廓现象。
图像数字化--量化
图像数字化--量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