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河北省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的工作室制培养模式研究

河北省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的工作室制培养模式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河北省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的工作室制培养模式,通过分析现状、探讨作用、构建模式、评估效果,以及创新完善,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发现工作室制在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河北省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工作室制培养模式的建立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工作室制在其他专业领域的应用,以丰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
本研究为河北省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未来研究方向指明了发展方向。
【关键词】河北省、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工作室制、培养模式、研究、现状分析、作用、构建、评估、创新、完善、展望、建议、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环境艺术专业是一个新兴的艺术领域,其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当前河北省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培养模式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不足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河北省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的工作室制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工作室制是一种注重实践、创新和产出的培养模式,通过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目前在河北省环境艺术领域还没有相关的工作室制培养模式研究,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为河北省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究河北省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工作室制培养模式的实际运作情况,分析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效果。
通过对该模式的调研和评估,旨在为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了解现有工作室制在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情况,探究其优势和不足之处;二是分析河北省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工作室制培养模式的构建过程和实施效果,找出其中的问题和改进空间;三是探讨如何在既有模式基础上创新和完善,提升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四是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河北省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发展和优化。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在这个过程中,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将学术研究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具有实践价值的课程和项目实践机会。
本文将探讨这一模式的背景、特点以及实践经验。
一、背景二、特点1.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际的项目实践和实训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项目驱动3.导师制指导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导师制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导师制指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导师制指导是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保证,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经验1. 专业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专业实践和理论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2. 强化项目实践教学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强调项目实践教学,通过开展项目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项目实践教学是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合作模式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合作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和校内外专家的支持,使项目实践更加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
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合作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实践能力。
四、结语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专业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强化项目实践教学和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合作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综合实践能力。
二、 “ 工 作 室 制 ”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构 建
学结 构上 ,他 采用 师徒 制 手工 艺传 授
与艺 术训 练相 结合 ,这 就是 最 早 的工 作室 教学 模式 —— “ 作 坊 ”教 学模 式 。
室” 。 “ 工作 室”的环境布置应 该和企 业 的真 实工作 环境 基本 一致 ,确 保师 生 的真实体验效果 。 2 、建立配套 的技 能实训 室。高职
论在 环境 布 置上还 是硬 件设 备上 都符
合生 产要 素 的一个 场所 ,它是车 间也
、
“ 工 作 室 制 ”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理论 家沃尔特 ・ 格罗庇 乌斯 于1 9 1 9 年在 德 国魏玛 建立 。格 罗庇 乌斯 在 多年 的 办 学 实践 中提 出 “ 知 识 与 技 术并 重 , 理论 与 实践 同步 ” 的教 学 理念 。在 教
院校培养 的人 才不仅 是 能完 成几 个项
目的技术 工 ,而是具 有创 新 能力 的高 技 能人才 ,所 开设 的课程 就要 全 面和
( 一) “ 工作 室制”人才 培养模式
的 界 定
“ 工 作室制 ”人才 培养模式 是 以校
辅助实训 室 、画室 、摄影棚等 。 3 、建立专兼职教学 团 队 ,联 合开
发课 程 。通过选 拔社 会上 的 “ 工艺 大 师 ”、企 业 的 “ 能 工 巧 匠 ”、学 校 的
在包 豪斯 的教 育体 系 中 ,作 坊 是教 学 的 主要场 地和 方式 ,他 实现 了艺术 和 技术 的统 一 :学生 在作 坊 中边 干活 边 学 习 ,与经验 丰 富的师 傅进 行 合作 式 学 习 ,接 近真 实 的工作 情景 ,这 种 学
校企对接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01
引言
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对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 求不断提高。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践平台等问题,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亟待改革和 创新。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以工作室为载体,通过项目实践、团队合作等方 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校企对接的有效途径。
03
校企对接的“工作 室制”人才培养模 式的实施方式
建立校企合作平台
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是实施“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第一步。这个平台可以由学 校和企业共同建立,旨在加强双方的合作和交流。
通过这个平台,学校可以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行业动态,企业也可以了解学校的师资 力量和教学资源。
校企合作平台还可以为双方提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项目合作等机会,促进双方 的共同发展。
注重实践操作
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注重学生的实 践操作能力培养,以满足企业的实际 需求。
引入项目式教学
通过引入实际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 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其解决问 题的能力。
实施个性化培养
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制 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充分挖掘学生 的潜力。
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团队 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等,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校企对接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式、优势和存 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高校和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校企对接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 针对性,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推动高 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工作室制”——独立学院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学 生在 实践 的过程 中领会到 理论知识 在实 践 中转 化的过 程。在这 种教育 教 学与企业生产的距离。 模式下 , 学生不但可 以学到更 多的专业 知识 , 且可 以具有相 当深 厚的理 而
论 素养 , 同时还可 以掌握 比较熟练的实际操作 能力 , 这样 , 他们 在社 会上具 呆子型的学生 。 而是具有较 强综合 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 项 目式教学 , . 淡化“ 课程 ” 的概念 目前 的专业教学体系 , 较为强调知识 的完整性、 系统性 和连贯性 , 缺 其
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工作 室制教学模式 就是借鉴 师傅带徒 弟的言传身 较 为宽松的经济管理运作模式 , 目的资金 绝大部 分 由工作 室 自己支配。 系级根据拟定的项 目进行评估 、 考核 , 并根据 结果 从工作 室上缴 的管 理费 教之法 , 增强教学 互动 , 通过 示范性组织 教学较大地提 高 了教 学效 率 , 特别 形成 良性 的 是实践教学方面 。 使学 生能够 有次序 、 目的和 比较 系统地学 习, 有 即把基础 用中奖励完成的指标较好的工作室。对工 作室的鼓 励和鞭策 ,
验室资源 , 最终还是教学脱 离实 践、 离生活。学 生就业 后对企 业 内的一 向社会 的桥梁 和练兵场 , 脱 同时也 为学校 形成新 的对外 联系 的窗 口, 过这 通 系列实际项 目的操 作, 仅凭 在校学 习期 间仅 有 的几 学 时实际操 作经验 , 显 处窗 口为社会服务 。 得杯水车薪。学校 实验 室教育并没 有达 到社会 或者市 场需 求的标准 。对 2 任务 .
制教学模式或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改革方式 。 2 0 /0 1 8 72 1
容的扩展、 延伸和深化, 利于扩 展学 生的视 野、 有较 强的综合 性 , 同课 程 不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研究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研究作者:杨明鄂刘华柏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44期【摘要】“工作室”是一种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新模式。
本文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意义以及相关的一些对策建议,以期对高职其它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艺术设计策略【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工作室”制教学平台的湖南高职艺术创意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XJK17CZY054)。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4-0022-01一、“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艺术设计人才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艺术设计人才市场需求旺盛,每年的艺术设计专业招生持续增长。
然而,我国的艺术设计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市场定位、人才目标、培养环节等各方面都有待完善,以适应社会各界需求。
“工作室”起源于西方艺术创作领域,起初是一个职业活动单位,后来慢慢发展具有师承关系的制度体系。
学生根据所学专业进入不同专业领域的“工作室”,具有专长的“师傅”带领“学徒”们在“工作室”中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职业素养以及实践技能。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现代艺术设计大师,这为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
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和意义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设计工作室为载体,以设计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企业为中心,以设计任务和企业需求为驱动,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设计思维有机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设计能力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工作室制”使学生实现了角色转变、优化了课程体系,打造了高职院校的专业品牌,推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直以来,人才培养一直是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和市场环境中,企业和机构需要不断地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为此,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学员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文将从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和探索方法进行具体探讨。
从实践出发,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实际工作室为载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手段的一种培养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员利用企业和机构提供的实际工作室资源进行实际操作和实习,接触市场和用户,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专业技能、实战能力和主动创新意识。
学员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可以与企业的专业人士进行沟通和交流,加深对行业和技术的认识,提高企业适应能力。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经受了市场的检验,展现了自己独特的优势。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方法是关键。
要想完善和提高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不断总结和完善。
在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探索方法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是与企业和机构的合作探索。
首先需要与企业和机构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合作,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和要求,以此为基础,研究和探索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第二是学员参与式探索。
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充分听取学员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参与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验,挖掘他们的潜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是专家研究探索。
专家对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为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理论依据。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是宝贵的。
通过对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宝贵的结论。
首先是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中,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学员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
为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不断推行人才培养工作成为当下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而对于一些创新型企业,他们正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设立跨部门的工作室,让员工在工作室中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实践和交流等操作。
这一制度不仅能够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同时还能够促进内部的交流与合作,使企业的整体效率得到提升。
首先,要明确工作室的职责和目标。
在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工作室的职责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团队,促进员工间的交流和协作,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而对于目标来说,则多元化的技术人才队伍,提高员工岗位技能,优化岗位流程,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
其次,应该注意确立人才培养的机制。
在建立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前,企业应该制定一套完整的培养工作机制,明确人才培养对象和内容,并设计好培训计划和课程体系。
企业还可以不断探索和创新,建立以业务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如针对员工岗位特点进行一对一的精细化培训等。
最后,需要注重员工的参与和反馈。
员工是企业改进和提升各项工作最具有积极性的群体。
在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应该注重员工的参与和反馈。
企业应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培训,分享经验和心得,同时加强对过程的监控,及时总结成果,不断完善培养机制。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在很多企业中已经得到了验证,而对于越来越看重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来说,引入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既能够满足企业内部知识管理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又能够促进员工自主学习和交流,达到“共荣共赢”的效果。
艺术设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互 地交 流和学 习, 学生和老师共同交流讨论 的内容必须进 行 记录整理 ,优 秀的讨论成果 可 以在 整个工作 室进行展 示, 工作室的成员可 以共享这些成果 。 学生在工作室学习的 目的当然是 为了获得更多 、更全 面的知识和技能 , 也就是学习的终极 目标——意义建构 。 学 生通过在工作室的一段 时间的锻炼 、掌握 了专 业知识的专 业技能 , 完成了意义构建 。在工作 室中 , 通过各项教学活动 的展开和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建构学 习意义 ,进一步地提高 设计的技能技巧 。 学生在较好地掌握学 习知识与技能同时 ,
更深入地 了解事物 的性质 、 、 , 关系 规律 提高各方 面的能力 。
实际上 ,在工作 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的运 行过程 中 , 必 须运用 建构 主义相关 理论来指 导 ,与 以往学 习理论 强调 “ 体 化 ” 习不 同 的是强 调社会 性互 动 ( 个 学 协作 、 讨论 、 协 商、 争辩 等 ) 在学 习过程 中的重要意义 。因此 , 建构 主义学
在这里 , 这个模 拟真实活动的实 习场就是“ 工作室” 。
工作室成员的相互交流和学 习是一 个协作的过程 , 协
作学习是工作室成员必须经历 的过程 。在工作室的学习过 程 中, 学生们需要搜集 前期 的学习资料 , 过相互 的沟通 通 交流讨论进行设 计方 案的确定 , 而最后 教师对学生学习成 果评价仍需要 教师与教 师 、教师 与学生之 间的交流 与协 作 。工作 室成员最终 的意义建构 需要每位 成员 的相 互协 作, 当然在这里包括所有 的工作室成员 , : 如 老师或者学生 等 。工作室的每个 成员可 以通过相互沟通 、 交流 、 争论 , 并 且一起合作 完成相应 的任务 , 同解 决问题 , 共 从而形 成对 学 习内容 、 工作任务更丰 富 、 更灵活的理解 。
“工作室制”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7袁斌 业. 1] 昌科 学 、 民权 的译 俊——马君 武 Ul 植 ] 上海翻 译 ,
20 ( . 0 5,2)
【1 1 袁斌 业. 8 对马君武翻译评论的评论 . 西社会科 学,0 8 广 20 ,
( . 9)
[】 1 李伟. 0 中国近代翻译 史I . : M】 天津 百花文 艺出版社 ,0 9 20.
报 ,0 2 ( ) 2 0 ,4 .
【1 许雷・ 1 [ 2 德] 威廉 退 尔, 中国近 代文 学大 系・ 著. 翻译文 学集 :
第三 卷 【 】 c . 武 , , . 海 : 海 书店 ,9 0 马君 等 译上 上 19.
“- 一 - “ — 卜 — 卜 +
一— ” 十 + — 卜 — 一
+
n+ ”+
u+ -+
”+
“ + +
- +
一+
一 +
一+
-— -+ ・
一十
一 +
“— 一十
会科 学版)2 0 ,2 . ,08 ( ) 【 郭延礼 . 9 1 中国近代翻 译文 学概 论( 修订 本) . 汉 : 【 武 M】 湖北教
法 以及 系统设 计技巧 ,提 高分析 问题 和解 决问题 的能 力, 逐步形成程序员 的思维意识 。
、
“ 工作室制” 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德国的国立包豪斯 学院 , 并被用 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 , 该模式强调“ 知 识与技 术并重 , 理论与实践 同步” 的教育理念 , 提倡在教 学中溶于现实的实践项 目的工作室制式的教学方式 。
件人才培养过程 中引入“ 工作室制” 教学模式 。 “ 工作室制” 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
市场需要 的软件专 门人才 , 其主要体现在 : 1 . “ 作室制 ” 实施 工 教学模式 可 以培 养学生 的实践 经验 , 弥补工作经验不足 的鸿沟 。因为在工作室中学生 可 以接触 到校企 合作项 目或是 老师 的产学 研项 目 , 在 老师 的带领 下 , 在做这些实 际的项 目过程 中 , 逐步养成 良好 的编码 习惯 , 文档 书写规范 , 习项 目需求分析 方 学
基于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基于“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以信息技术类专业为例镇江分院徐健锐一、引言一边是用人单位招不到人,另一边是学生没法对口就业。
近年来,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市场的这种矛盾充分反应了我国绝大多数大中专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滞后时代发展,教学模式依旧延续传统教学模式——简单、固化、落后,寻求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必要。
2010年,学校党政确立了“226”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先选择了信息技术类专业进行试点,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我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四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226”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将人才培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20%”,代表专业培养水平的学生群体,具体指工作室培养模式下的优秀学生和参与各类技能竞赛的优秀选手;第二个“20%”,代表专业技能有特长、社会实践有能力的具有一定综合素质的学生群体,具体指进入到工作室教学场景的学生、参与各类技能训练的学生、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或各类社团活动的学生、参与校系班各级管理表现突出的学生干部;最后一个“60%”,指符合专业培养要求,达到专业毕业标准的合格学生。
该专业以“九点工作室”为载体,率先在计算机应用、软件、动漫设计与制作三个五年制专业上进行试点,承担信.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息技术类专业第一个“20%”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重任,积极探索构建“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继而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信息技术类专业进行逐步推广,以期达到100%实施率。
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1.“工作室制”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辅助教学和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借鉴企业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工作室团队,集教学与生产为一体,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纵向交替进行、横向相互渗透,逐步形成知识、能力、素质有机集合的教学体系。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同学理论基础偏弱,学习主动性较差,但同时又性格活跃,喜爱动手尝试,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
2.目前电气专业的实践课程都是在实训室完成的,真正实战的社会实践很少,同学很难接触到真实的工程项目,对企业项目运行的详细流程以及相关的营销和售后服务流程缺乏了解,培育出来的同学往往需要再培训,很长时间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
3.工业现代化的飞速进展,专业分工趋于精细化,专业化。
用人单位往往更需要精通某一领域的特地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开设大量的专业课程,尽量不遗漏学问的死角,各个课程的课时都比较平均,导致同学在就业上没有凸显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4.同学就业目标不明确。
同学对自己的就业目标和岗位所需具备的学问缺乏了解,从而使同学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同学不知道所学学问如何使用,会用在哪里,往往都是工作以后才恍然大悟,但是“悔之晚矣”。
为了应对以上问题,建立“工作室制”人才培育模式将是一条解决之道,也将是电气专业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工作室制”的概念“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依托,将课程、老师与项目实践融为一体,将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面对社会、面对企业实际生产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由老师带着同学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和竞赛的过程中完成综合专业技术的训练。
三、“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优势“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能把同学的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同学的主观能动性,由过去填鸭式地“教”变为同学自主的“学”,以表达职业教育同学主体性原则。
〔一〕采纳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教学场所不再拘泥于教室或实训室“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面对市场开放式的,同学在老师的带着下直接参加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将以往的封闭式课堂教学转变为以满意现代社会和企业实际需求为目的的开放式教学。
同学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学习设计时间,在学习上能有更多的自主权。
〔二〕开展项目式的教学,不再强调“课程”的概念,而是把项目作为技能和学问的载体,在项目运行的过程中同学各种力量不断的提高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偏重于学问体系的完好性、系统性与连贯性,而对于当前高职院校,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准时有针对性的面对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教学内容的有用性和实践性都不强,不能对同学产生足够的吸引力。
校企合作、项目导向的“工作室制“动漫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项目导向的"工作室制"动漫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发布时间:2023-02-03T03:23:31.252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18期作者:江俊霖[导读] 现阶段,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关注动漫设计专业的相关内容,江俊霖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广州市 5111483 摘要:现阶段,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关注动漫设计专业的相关内容,进而为社会培养更高质量的动漫设计专业人才。
在此背景之下,针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而言,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把工作室模式在其中有效融入,进而体现出校企合作和项目导向作用,为高质量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必要保障。
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校企合作、项目导向的"工作室制"动漫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校企合作;项目导向;"工作室制";动漫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引言动漫设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特别强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在动漫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确保相关人才具备应有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应有的岗位胜任能力,并且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可以具备自身的效能和价值。
对此,相关院校在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更充分体现出校企合作、项目导向的作用和效能。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可以充分融入工作室制度,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有效融入其中,进而在人才培养方面体现出精准性和实效性,为高质量动漫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必要保障。
具体来说,校企合作、项目导向的工作室制度在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施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理论教学和动漫设计课程实践充分融合要想确保工作室制度可以在动漫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得到更充分体现,并且在融合方面体现出应有的效能,需要确保相对应的动漫设计理论教学和动漫设计课程实践进行更充分融合,这样才能在根本上确保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且在实践应用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基于“工作室”的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工作室”的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布时间:2021-10-27T06:13:31.930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4期作者:曾玉林[导读] 中职院校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方向,现代社会对于中职计算机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曾玉林涟源市工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417100 湖南涟源摘要:中职院校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方向,现代社会对于中职计算机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目前的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缺乏应有的创新所以造成培养出来的人才的对口率偏低,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展开讨论并结合当下“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工作室;中职计算机技术;人才培养引言:信息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产业,具有极强的战略性和基础性意义,因此在社会的发展中,需要有大量具备综合能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而区别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室”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结合当下的发展,培养更加全面且专业的人才,同时结合实训室,工作室和具体的实习单位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为中职计算机专业,才培养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
一、“工作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构建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对于高素质劳动者以及新型技能型人才的实际发展需要,它与传统的工学结合模式不同,“工作室制人才教学培养模式”是结合实际的教育特点,通过工作室这一基础载体,将传统意义上的单向性封闭性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企业项目为主导的综合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它的授课环节是以理论为基础的,通过专业课老师或者是企业的名师作为主讲,以接受相关课题和实际的项目需求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培养一批具备实践能力、良好个人综合素养以及较高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
而基于工作室的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则是需要将学生的发展与岗位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同时,依托学校和企业等部门共同的进行人才的培养,在学校做到基础培养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加满足于企业所需要的岗位条件[1],从而让学生从简单的学习者逐步变化为企业的实际操作人,这样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增加对于这一专业的成就感,还能让学生在短期的完成员工培训,从而缩短学生在企业培训的周期,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培训的成本,还能更快的达到实习岗位的要求,进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两者之间的双赢。
校企对接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对接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汇报人:日期:•“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概述•校企对接在“工作室制”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目录•“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式•“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案例•“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与对策目录•“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未来展望01“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概述定义与特点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以工作室为平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特点以实践为核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工作室作为实践平台,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资源。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起源与发展起源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起源于欧洲的艺术教育领域,最初是艺术家们为了培养自己的技能和创作能力而自发组成的艺术工作室。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逐渐被应用于其他领域,成为一种被广泛认可的教育模式。
发展随着社会对实践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发展壮大。
各国政府、教育机构和企业开始意识到这种模式的优势,纷纷投入资源推动其发展。
如今,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通过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这种模式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职业发展前景,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
通过引入实践导向的教学方式,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促进高等教育与行业需求的对接。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02校企对接在“工作室制”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1 2 3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导游大师工作室开展“N+1+M”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导游大师工作室开展“N+1+M”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作者:殷开明来源:《商情》2020年第35期一、“N+1+M”的内涵“1”代表一名受训对象,“N”指多位高技能人才轮流带徒培养,“M”是受训对象需要学习掌握的多种技能。
在“N+1+M”培养模式下,“一徒一师”变为“一徒多师”,徒弟能够在学习中博采众长;一人掌握多项技能,成为多能工,实现“一人多岗、一岗多人”。
二、“N+1+M”在导游大师工作室的运用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导游大师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
最早规划是在2018年底的。
2019年,导游大师工作室成立是重庆市第二个导游大师工作室。
在旅游学院当时的领导和导游协会领导的推动下,完成了授牌仪式。
但是事实上,当时还有一些合作细节没有最后以合同的形式落实下来,更多的时口头形式达成了共识。
其中就有“N+1+M”培养模式的运用。
后来,旅游学院和文化产业学院合并,产生新的领导,这个事情就一直别耽误了。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N+1+M”,由于合同问题,就一直处于没有执行的状态。
但是,这种模式的准备工作是一直在进行中的。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导游大师工作室,选择了2位国家导游大师是作为领衔负责人,并且配备了6人的团队成员。
也就是N是8。
而培养的对象主要是1名老师,也就是目前的旅游专业带头人。
因为根据之前的口头协议和计划任务书,导游大师工作室在最开始的三年内的任务就是培养出一名专业老师。
由于口头协议要求培养的老师需要副教授职称和导游证,因此根据这个条件,确定了唯一的适合对象就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带头人。
这位老师已经与8位导游大师有了接触,但是深入接触不多,主要是经费问题没有到位,很多活动都没有办法实施只有推迟。
尽然如果,在为数不多的几次接触中,导游大师们已经给这位老师规划了不少技能提升项目,比如导游词撰写、旅游产品推广、表达能力训练、线路设计、才艺表演等。
2020年4月以來,随着疫情的稳定和导游大师工作室专项资金的启动,“N+1+M”培养模式在慢慢的执行。
名师工作室专业融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德化职业技术学校工艺美术专业群为例

名师工作室专业融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德化职业技术学校工艺美术专业群为例摘要:为充分发挥名师在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德化职业技术学校结合工艺美术专业群和大师工作室建设情况,提出大师工作室融合工艺美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对人才培养的特色与创新进行了提炼与总结。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专业融合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近年,随着我县经济发展和陶瓷产业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培养亟需创新。
以德化职业技术学校工艺美术专业群为例,研究探索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引入大师工作室专业融合机制的一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实施背景(一) 陶瓷产业发展急需一大批现代新工匠根据县委、县政府发布《德化陶瓷产业跨越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2年)》,为促进陶瓷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转型,积极引进创新创业人才,着力培养陶瓷企业家队伍,帮助陶瓷企业对德化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生产一线蓝领人才;主动为德化职业技术学校优秀校友企业家、青年创业者讲解试验区各项政策,吸引他们留在德化县创新创业;同时积极鼓励陶瓷企业与职校、科研院所联系,强化“产学研用”合作,开展科技项目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精准培育陶瓷产业链急需紧缺人才。
弘扬“工匠精神”,实行“名师带徒”“双导师制”,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培养善于传承创新的大师、新秀、工匠及上下游人才、企业家五支队伍。
(二)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德化职业技术学校为“闽南文化传承基地学校”“海丝文化”游学基地,工艺美术专业入选省级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工艺美术专业群于2020年入选“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专业群项目。
学校现有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12人、省级工艺美术名人4人、省级陶瓷艺术名人1人、省级雕塑大师1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2人、高级工艺美术大师(高级技师)12人,并依托名师优势建设20个名师工作室,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机融入了校企协同育人、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工作室教学、项目引领等现代职业教育新举措,逐步形成了“大专业招生,小方向培养,工作室教学,开放式办学”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基于“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以信息技术类专业为例镇江分院徐健锐一、引言一边是用人单位招不到人,另一边是学生没法对口就业。
近年来,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市场的这种矛盾充分反应了我国绝大多数大中专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滞后时代发展,教学模式依旧延续传统教学模式——简单、固化、落后,寻求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必要。
2010年,学校党政确立了“226”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先选择了信息技术类专业进行试点,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我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四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226”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将人才培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20%”,代表专业培养水平的学生群体,具体指工作室培养模式下的优秀学生和参与各类技能竞赛的优秀选手;第二个“20%”,代表专业技能有特长、社会实践有能力的具有一定综合素质的学生群体,具体指进入到工作室教学场景的学生、参与各类技能训练的学生、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或各类社团活动的学生、参与校系班各级管理表现突出的学生干部;最后一个“60%”,指符合专业培养要求,达到专业毕业标准的合格学生。
该专业以“九点工作室”为载体,率先在计算机应用、软件、动漫设计与制作三个五年制专业上进行试点,承担信.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息技术类专业第一个“20%”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重任,积极探索构建“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继而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信息技术类专业进行逐步推广,以期达到100%实施率。
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1.“工作室制”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辅助教学和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借鉴企业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工作室团队,集教学与生产为一体,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纵向交替进行、横向相互渗透,逐步形成知识、能力、素质有机集合的教学体系。
工作室以开放的教学空间为主,工作室负责人负责教学组织安排和总体规划,对工作室成员进行二级管理;教学团队具体负责学习任务、项目开展、校企互动等。
在还原真实工作场景的工作室环境下,学生以自主合作学习为主,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不断提高学生职业技能,逐步实现自我建构,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以职业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对学生分方向进行培养,把项目课程作为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体,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
同时,工作室制还借鉴企业的管理和岗位素质要求进行课堂管理、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
这种模式突出职业能力的培专业使学生“能力更强、养,促进高职教学与就业的自然衔接,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更专”,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是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一种创新模式。
三、“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1.以就业为导向,确立人才培养方向,明确培养目标工作室教学团队根据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依托学校与各级政府部门、相关行业以及大量信息技术类企业所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开展深入的市场调研,明确了市场对相关专业人才的结构性需求,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提升为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分析了三大专业的相关岗位必备知识、能力、素质,制定了工作室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
工作室的学生培养分为四个方向进行,分别是新动力:程序开发、网站开发方向;互动设计:网站设计、电子杂志制作、LOGO设计、平面设计方向;动漫部落:三维动画制作、建筑表现、工业产品设计方向;新视觉:影视拍摄、后期制作方向。
各方向都形成了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明确了培养目标,具体包括:各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职业岗位群,培养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毕业标准,课程体系,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方法,考核方法等。
由于工作室教学团队长期和企业保持着密切联系,所以教学团队对于企业一线技术的变化和人才需求能及时掌握,对于工作室学生的培养的侧重点能及时调整,提升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2.打破传统课程学习模式,以行业标准实施项目教学,强化考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
”这句话来自教育家B. F. Skinner的名言。
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
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对象是初中起点的学生,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往往过多关注分数本身,缺乏学习的自主性,他们习惯于填鸭式教育,不习惯于自主学习。
而传统的以课程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将会延续这个问题,这偏离了职业教育的根本,五年制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一个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劳动者,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包括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组织、团队协作、自我认识等各方面的能力,而这些很难通过一个简单的分数来衡量。
另外,传统的课程学习模式以独立课程为重点,容易使各门课程之间的知识衔接问题被忽视,客观上也造成了学生知识衔接的困难以及职业技能的支离破碎。
工作室教学团队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工作室实施教学的核心理念,彻底打破独立课程的教学体系,建立起综合化的项目课程体系,学生进入工作室后,在第二年的学习过程中,在学习文化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实施虚拟项目,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虚拟项目的开发中,通过实践找到问题和不足,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在第三、四两年的学习过程中,学.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生将全程参与真实项目,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缩短和行业的差距,这也正是工作室教学模式的魅力所在。
新动力和互动设计方向开展过镇江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电子杂志、江苏省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管理平台、镇江高职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教(职)代会管理信息系统、课堂教学互评互学管理信息系统、镇江高职校校园门户网站、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校建设专题网站、弋江区政府门户网站、9A英语听力考试平台等近二十个项目的开发和维护工作;动漫部落开展过《In The End》、学校三维场景漫游、武林外传Flash 动画版、数学王国人设及场景设计等近十个项目的开发工作;新视觉开展过学校校园电视台主持人大赛、镇江市学龄前教育改革试点专题片、校园情景剧等近十个项目的拍摄和制作工作。
各方向教学团队根据真实项目开展的需要成立项目组,设置工作岗位,聘定人员,以行业标准实施和控制整个项目,以最终用户满意为目标,彻底实现了项目制教学。
工作室借鉴企业的管理和岗位素质要求进行全程考评,考评涉及学生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工作室学生考评分为日报、周考评、项目考评与综合素质考评四个方面。
每周学生都会提交考评表,相关负责人根据每个学生的一周表现进行考评,考核分为“表扬、合格、警告、开除”四个等级,二次“警.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告”或一次“开除”将会取消学生在工作室学习的资格,“表扬”和“警告”之间可以互抵。
工作室的所有学生有相应的职位,职位的设置完全参照行业标准,每个学期会根据考评结果进行职位认定与调整。
此外,工作室每周还进行主题演讲,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四、“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成效1.理论创新成果(1)创新课程体系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以独立课程为重点,容易使各门课程之间的知识衔接问题被忽视,客观上也造成了学生知识衔接的困难以及职业技能的支离破碎。
工作室针对新动力、互动设计、数字媒体及动漫设计四个方向,从学生就业出发,以各方向职业和岗位所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为依据,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课程开发理念,基于各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彻底打破了往日各门课程独立的学科课程体系,建立起综合化的项目课程体系。
在各方向课程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工作室教学团队全面兼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体现整体优化,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2)创新教学模式工作室坚持“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项目方案遵循职教课程开发的过程,在社会需要分析、行业岗位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三个阶段分析基础上进行设计、编制,采取以具体的行动导向、.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职业领域、实际情境为基础,突出工作岗位需求,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3)创新考核管理机制工作室在学生考核方式上建立了发展性综合考评机制。
在内容上,由原来单一的知识测评到现在综合能力测评;在方式上,由原来了无生机的试卷到现在活生生的项目,由原来只评价“一个人”到现在评价“一个团队”,由原来重视终结性评价到现在更重视过程性评价,由原来学生被动地接受考评到现在主动参与考评。
(4)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工作室的建立,学校利用其科研力量的优势、场地的优势和人力成本的优势为企业节省大量的资金,最为重要的是为企业提供了优秀而充足的技术人才储备;而企业利用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项目管理的经验,完善了学校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为学校相关专业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和科研素材,也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真正做到了双赢。
学校“亦校亦企”,从而实现“三个结合”、“三个转变”。
“三个结合”是指,一是角色上的结合,学生既是劳动者,又是受教育者,实现职业角色与学习角色的结合;二是内容上的结合,教育的内容与职业岗位实践的内容相一致;三是过程上的结合,即在职业教育教程中引入企业一线的生产劳动过程。
“三个转变”是指,一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三二是将开专业与办实体从对立转向统一;学从对立转向统一;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是由过去的职业教育与企业分开干变为合一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把握了市场与育人的双重方向。
2.实践成果目前为止,工作室各方向共完成了近四十个项目的开发,其中一些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芜湖弋江区政府门户网站获2011年中国优秀政府门户网站奖;镇江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宣传电子杂志第一期印刷3000册,第二期印刷1000册;江苏省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已获省专项资金20万;江苏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管理平台已在全省推广使用;网络教(职)代会管理系统V1.0和课堂教学互评互学信息系统V1.0已获得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镇江高职校校园网站在镇江市历届“优秀校园网站”和“三服务优秀网站”评比活动中均获得最高奖项,2010年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校园网站”称号,2011年获“江苏省首届中小学优秀校园网站评比活动”一等奖,2012年被评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优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