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公式初中高中高考大全
高考必备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小学、初中、高中)
一、小学数学公式大全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2 、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 、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4 、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5 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 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7 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8 圆形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9 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 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 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定义定理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高中高考数学公式大全
高中高考数学公式大全1.代数公式- 二次方程根公式:若ax^2+bx+c=0 (a≠0),则 x=(-b±√(b^2-4ac))/(2a)。
-二次三项全解公式:若知二次三项完全分解为(x-a)(x-b)(x-c)=0,则x=a,b,c。
- 余弦和公式:cos(A±B)=cosAcosB∓sinAsinB。
- 余弦差公式:cos(A-B)=cosAcosB+sinAsinB。
- 正弦和公式:sin(A±B) = sinAcosB±cosAsinB。
- 正弦差公式:sin(A-B) = sinAcosB-cosAsinB。
- 二项式定理:(a+b)^n = C(n,0)a^n b^0+C(n,1)a^(n-1)b+C(n,2)a^n^(n-2)b^2+…+C(n,n)na^0 b^n。
2.几何公式-长方形面积公式: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公式:面积=边长×边长。
-圆面积公式:面积=πr^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面积=底边×高。
-梯形面积公式:面积=(上底+下底)×高÷2-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底边×高÷2- 三角形余弦定理:c^2 = a^2 + b^2 - 2abcosC。
- 三角形正弦定理:sinA/a = sinB/b = sinC/c。
- 三角形正弦面积公式:面积 = (1/2)abSinC。
-三角形内切圆半径公式:r=面积/半周长。
3.数列和数列项公式-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n-1)d。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 (n/2)(a1 + an)。
-等差数列等差公式:dn = an+1 - an。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2a1+(n-1)d)n/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q^(n-1)。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Sn=a1(1-q^n)/(1-q)。
从中学到大学数学公式大全(初级数学,高数)
从中学到大学 数学公式导数公式:基本积分表:三角函数的有理式积分:ax x a a a ctgx x x tgx x x x ctgx x tgx a x x ln 1)(log ln )(csc )(csc sec )(sec csc )(sec )(22='='⋅-='⋅='-='='222211)(11)(11)(arccos 11)(arcsin x arcctgx x arctgx x x x x +-='+='--='-='⎰⎰⎰⎰⎰⎰⎰⎰⎰⎰+±+=±+=+=+=+-=⋅+=⋅+-==+==Ca x x a x dx C shx chxdx C chx shxdx Ca a dx a Cx ctgxdx x Cx dx tgx x Cctgx xdx x dx C tgx xdx x dx xx)ln(ln csc csc sec sec csc sin sec cos 22222222C axx a dx C x a xa a x a dx C a x ax a a x dx C a xarctg a x a dx Cctgx x xdx C tgx x xdx Cx ctgxdx C x tgxdx +=-+-+=-++-=-+=++-=++=+=+-=⎰⎰⎰⎰⎰⎰⎰⎰arcsin ln 21ln 211csc ln csc sec ln sec sin ln cos ln 22222222⎰⎰⎰⎰⎰++-=-+-+--=-+++++=+-===-Cax a x a x dx x a Ca x x a a x x dx a x Ca x x a a x x dx a x I nn xdx xdx I n n nn arcsin 22ln 22)ln(221cos sin 2222222222222222222222ππ222212211cos 12sin u dudx x tg u u u x u u x +==+-=+=, , ,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tan^2(α)+1=sec^2(α) cot^2(α)+1=csc^2(α) ·积的关系: sin α=tan α*cos α cos α=cot α*sin α tan α=sin α*sec α cot α=cos α*csc α sec α=tan α*csc α csc α=sec α*cot α·倒数关系: tan α·cot α=1 sin α·csc α=1 cos α·sec α=1直角三角形ABC 中,角A 的正弦值就等于角A 的对边比斜边, 余弦等于角A 的邻边比斜边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三角和的三角函数: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β·sinγ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β·cosγ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辅助角公式:Asinα+Bcosα=(A^2+B^2)^(1/2)sin(α+t),其中sint=B/(A^2+B^2)^(1/2)cost=A/(A^2+B^2)^(1/2)tant=B/AAsinα+Bcosα=(A^2+B^2)^(1/2)cos(α-t),tant=A/B·倍角公式:sin(2α)=2sinα·cosα=2/(tanα+cotα)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tan(2α)=2tanα/[1-tan^2(α)]·三倍角公式:sin(3α)=3sinα-4sin^3(α)cos(3α)=4cos^3(α)-3cosα·半角公式:sin(α/2)=±√((1-cosα)/2)cos(α/2)=±√((1+cosα)/2)tan(α/2)=±√((1-cosα)/(1+cosα))=sinα/(1+cosα)=(1-cosα)/sinα·降幂公式sin^2(α)=(1-cos(2α))/2=versin(2α)/2cos^2(α)=(1+cos(2α))/2=covers(2α)/2tan^2(α)=(1-cos(2α))/(1+cos(2α))·万能公式:sinα=2tan(α/2)/[1+tan^2(α/2)]cosα=[1-tan^2(α/2)]/[1+tan^2(α/2)]tanα=2tan(α/2)/[1-tan^2(α/2)]·积化和差公式:sinα·cosβ=(1/2)[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 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和差化积公式: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推导公式tanα+cotα=2/sin2αtanα-cotα=-2cot2α1+cos2α=2cos^2α1-cos2α=2sin^2α1+sinα=(sinα/2+cosα/2)^2·其他: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三角函数的角度换算[编辑本段]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in(2kπ+α)=sinαcos(2kπ+α)=cosαtan(2kπ+α)=tanαcot(2kπ+α)=cotα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公式三: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公式五: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cot(2π-α)=-cotα公式六: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以上k∈Z)部分高等内容[编辑本段]·高等代数中三角函数的指数表示(由泰勒级数易得):sinx=[e^(ix)-e^(-ix)]/(2i) cosx=[e^(ix)+e^(-ix)]/2 tanx=[e^(ix)-e^(-ix)]/[ie^(ix)+ie^(-ix)]泰勒展开有无穷级数,e^z=exp(z)=1+z/1!+z^2/2!+z^3/3!+z^4/4!+…+z^n/n!+…此时三角函数定义域已推广至整个复数集。
初、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S△ABC=1/2absinCS△ABC=1/2bcsinAS△ABC=1/2acsinB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数学高考知识点公式
数学高考知识点公式在数学高考中,各个知识点的公式是我们必须要熟练掌握的内容。
公式的运用不仅可以简化计算过程,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下面,我将为大家整理一些数学高考知识点的公式。
一、函数与方程1. 一次函数:y=ax+b其中,a为斜率,b为常数项。
例子:解一次函数y=2x+3,当x=4时的y值。
解:将x=4代入公式,得到y=2*4+3=11。
2. 二次函数:y=ax²+bx+c (a≠0)其中,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例子:求解二次函数y=3x²-4x+1的顶点坐标。
解:顶点的x坐标为x=-b/(2a),带入公式可得x=4/6=2/3;将x=2/3代入公式,计算得到y=3*(2/3)²-4*(2/3)+1=-1/3。
二、数列与数列求和1.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a₁+(n-1)d其中,an为第n个数,a₁为首项,d为公差。
例子:求解等差数列a₁=3,d=4的前5项和。
解:首先计算第5项:a₅=3+(5-1)4=19;接着使用求和公式Sn=n(a₁+an)/2,代入数据计算得到S₅=5(3+19)/2=55。
2.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a₁q^(n-1)其中,an为第n个数,a₁为首项,q为公比。
例子:求解等比数列a₁=2,q=3的前4项和。
解:首先计算第4项:a₄=2*3^(4-1)=54;接着使用求和公式Sn=a₁(q^n-1)/(q-1),代入数据计算得到S₄=2(3^4-1)/(3-1)=242。
三、几何与三角函数1. 圆的面积公式:S=πr²其中,S为圆的面积,r为半径。
例子:求半径为5的圆的面积。
解:将r=5代入公式,计算得到S=π(5)²=25π。
2. 三角函数:sinθ、cosθ、tanθ其中,θ为角度。
例子: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10,其中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6,求正弦值。
解:将θ所对应的直角边记作a,斜边记作c,则正弦值为sinθ=a/c=6/10=3/5。
数学高考常考公式
数学高考常考公式数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它需要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
高中数学高考常考公式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是其基础。
学生如果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公式,就会有很大的优势。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高考数学公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数学考试。
一、初三数学常考公式1. 三角函数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nb/1-tanatanb。
2. 平面几何公式:△ABC的面积S=1/2abc=sqrt[p(p-a)(p-b)(p-c)]。
3. 立体几何公式:空间中的一条直线l,它的一般式方程为:Ax+By+Cz+D=0;空间中的一条直线l和平面π,它们的交点为A(x0,y0,z0),则l的方向向量即为π的法向量;立体角的三视角公式:tanα1+tanα2+tanα3-tanα1tanα2tanα3=0。
二、高一数学常考公式1. 二次函数公式:y=ax²+bx+c(a≠0); Δ=b²-4ac是二次函数的判别式。
2. 勾股定理:a²+b²=c²。
3. 三角形面积公式:S=1/2absinC。
三、高二数学常考公式1. 导数公式:f’(x)=lim(f(x+Δx)-f(x))/Δx。
2. 柯西-施瓦茨不等式:| ∑ ai bi | ≤ (∑ai²)^1/2 (∑bi²)^1/2。
3. 弧度公式:角度度数转成弧度制,用弧度表示为π/180×角度。
四、高三数学常考公式1. 微积分基本公式:∫[a,b]f(x)dx=F(b)−F(a)。
2. 泰勒公式:f(x)=f(a)+f’(a)(x-a)+f’’(a)(x-a)²/2!+……+f(n)(a)(x-a)n/n!+……,其中f(n)(a)表示f(x)在x=a处的n阶导数。
3. 不等式公式:平均数不等式:(a1+a2……an)/n≥(n√a1a2……an);柯西不等式:(∑ai²)×(∑bi²)≥(∑aibi)²;阿贝尔不等式:∑aibi≤c×∑ai+(1/c)∑bi²。
高考数学公式大全
高考数学公式大全一、代数公式:1.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对于二次方程 $ax^2 + bx + c = 0$,其根可以由以下公式求得:$x = \frac{-b \pm \sqrt{b^2 - 4ac}}{2a}$2.平方差公式:$(a+b)^2 = a^2 + 2ab + b^2$$(a-b)^2 = a^2 - 2ab + b^2$3.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公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 $ax^2 + bx + c = 0$,其根可以由以下公式求得:$x = \frac{-b \pm \sqrt{b^2 - 4ac}}{2a}$4.一次函数方程的解法:对于一次函数方程 $y = kx + b$,其中 $k$ 为斜率,$b$ 为$y$ 轴截距,可以通过解方程 $kx + b = 0$ 求得直线与 $x$ 轴的交点和方程的解。
5.倍角公式:$\sin{2\theta} = 2\sin{\theta}\cos{\theta}$$\cos{2\theta} = \cos^2{\theta} - \sin^2{\theta} =2\cos^2{\theta} - 1 = 1 - 2\sin^2{\theta}$$\tan{2\theta} = \frac{2\tan{\theta}}{1-\tan^2{\theta}}$$\cot{2\theta} = \frac{\cot^2{\theta}-1}{2\cot{\theta}}$ 6.三角函数关系:$\sin^2{\theta} + \cos^2{\theta} = 1$$\tan{\theta} = \frac{\sin{\theta}}{\cos{\theta}}$$\cot{\theta} = \frac{\cos{\theta}}{\sin{\theta}}$$\sin{(\pi - \theta)} = \sin{\theta}$$\cos{(\pi - \theta)} = -\cos{\theta}$$\tan{(\pi - \theta)} = -\tan{\theta}$二、几何公式:1.圆的周长和面积:圆的半径为$r$,则其周长$C$和面积$A$分别为:$C = 2\pi r$$A = \pi r^2$2.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和$b$,斜边长度为$c$,则满足勾股定理:$a^2+b^2=c^2$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设三角形的底为$b$,高为$h$,则其面积$S$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S = \frac{1}{2}bh$4.向量的模长和方向角公式:设二维向量 $\boldsymbol{a} = (x,y)$,其中 $x$ 为横坐标,$y$ 为纵坐标,其模长 $,\boldsymbol{a},$ 和方向角 $\theta$(与$x$ 轴的夹角)计算公式如下:$,\boldsymbol{a}, = \sqrt{x^2 + y^2}$$\theta = \arctan{\frac{y}{x}}$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设 $\triangle ABC$ 和 $\triangle A'B'C'$ 是相似三角形,则它们对应边长之间的比例关系为:$\frac{AB}{A'B'} = \frac{BC}{B'C'} = \frac{AC}{A'C'}$6.空间几何平行、垂直关系判定公式:设直线 $l_1$ 和 $l_2$ 在空间中,其方向向量分别为$\boldsymbol{a}$ 和 $\boldsymbol{b}$,则有以下关系:$l_1 \perp l_2 \iff \boldsymbol{a} \cdot \boldsymbol{b} = 0$三、概率统计公式:1.排列公式:$A_n^m = \frac{n!}{(n-m)!}$2.组合公式:$C_n^m = \frac{n!}{m!(n-m)!}$3.二项式定理:$(a+b)^n = C_n^0 a^n b^0 + C_n^1 a^{n-1} b^1 + \cdots +C_n^n a^0 b^n$4.期望值公式: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期望值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E(X) = \sum{x \cdot P(X=x)}$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期望值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E(X) = \int{xf(x)dx}$其中,$P(X=x)$为离散型随机变量$X$取值为$x$的概率,$f(x)$为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函数。
高考必考数学重点公式
高考必考数学重点公式中学数学基本公式大全有了此书,高分无忧!!!一、基本公式(必考公式)1、抛物线:y = ax *+ bx + c(1)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 bx再加上 c(2)a > 0时开口向上,a < 0时开口向下,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3)还有顶点式y = a(x+h)* + k(4)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5)-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6)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7)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9)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随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2、圆:体积=4/3(pi)(r^3)(1)面积=(pi)(r^2)(2)周长=2(pi)r(3)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4)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3、椭圆周长计算公式(1)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2)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3)椭圆面积计算公式:椭圆面积公式: S=πab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化而来。
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4、三角函数:(1)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cot(A+B)=(cotAcotB-1)/(cotB+cotA)cot(A-B)=(cotAcotB+1)/(cotB-cotA)(2)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与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3)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4)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cotA+cotBsin(A+B)/sinAsinB -cotA+cotBsin(A+B)/sinAsinB(5)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n+1)/2)^21*2+2*3+3*4+4*5+5*6+6*7+…+n(n+1)=n(n+1)(n+2)/3(6)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7)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8)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9)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a-b|≥|a|-|b| -|a|≤a≤|a|5、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2)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3)判别式 b2-4a=0 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个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二、公式表达式1、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2、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3、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4、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5、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6、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7、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8、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9、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10、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11、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12、图形周长面积体积公式13、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14、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15、长方形的面积=长×宽16、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17、三角形的面积已知三角形底a,高h,则S=ah/2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半周长p,则S=√[p(p - a)(p - b)(p - c)] (海伦公式)(p=(a+b+c)/2)和:(a+b+c)*(a+b-c)*1/4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absinC/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r/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4r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则S=√{1/4[c^2a^2-((c^2+a^2-b^2)/2)^2]} (“三斜求积”南宋秦九韶)18、 | a b 1 |S△=1/2 * | c d 1 || e f 1 |【| a b 1 || c d 1 | 为三阶行列式,此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a,b),B(c,d), C(e,f),这里ABC| e f 1 |选区取最好按逆时针依次从右上角起先取,因为这样取得出的结果一般都为正值,假如不按这个规则取,可能会得到负值,但没关系,只要取肯定值就可以了,不会影响三角形面积的大小!】19、秦九韶三角形中线面积公式:S=√[(Ma+Mb+Mc)*(Mb+Mc-Ma)*(Mc+Ma-Mb)*(Ma+Mb-Mc)]/3其中Ma,Mb,Mc为三角形的中线长.20、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21、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22、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23、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24、圆周率×半径×225、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26、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27、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28、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29、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30、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31、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3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33、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34、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三、平面图形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正方形 a—边长 C=4aS=a2长方形 a和b-边长 C=2(a+b)S=ab三角形 a,b,c-三边长h-a边上的高s-周长的一半A,B,C-内角其中s=(a+b+c)/2 S=ah/2=ab/2sinC=[s(s-a)(s-b)(s-c)]1/2=a2sinBsinC/(2sinA)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全部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假如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全部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假如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假如一个锐角等于30°则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全部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 2 假如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则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假如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则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假如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则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假如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随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互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相互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相互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假如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则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假如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则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假如a:b=c:d,则ad=bc 假如ad=bc,则a:b=c:d84 (2)合比性质假如a/b=c/d,则(a±b)/b=(c±d)/d85 (3)等比性质假如a/b=c/d=…=m/n(b+d+…+n≠0),则 (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假如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则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像91 相像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像(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像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像(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像(sss)95 定理假如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则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像96 性质定理1 相像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像比97 性质定理2 相像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像比98 性质定理3 相像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像比的平方99 随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随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随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随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始终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初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初高中数学公式大全1.直线的方程:点斜式方程、两点式方程、截距式方程、一般式方程等。
2.圆的方程:标准方程、一般方程等。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海伦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
4.三角函数的性质: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等的周期、对称性质等。
5.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和运算:加法、减法、数量积、向量积等。
6.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极坐标系的互相转换。
7.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8.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等。
9.弧长、扇形面积、扇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10.椭圆的方程和性质:焦点、离心率、长轴、短轴等。
11.双曲线的方程和性质:焦点、离心率、渐近线等。
12.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13.等差数列的性质和计算公式: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公差求和公式等。
14.等比数列的性质和计算公式: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求和公式等。
15.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变换公式: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图像平移、对称、伸缩等。
16.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和计算公式。
17.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纵向伸缩、横向伸缩、平移等。
18.应用题中常见的几何关系和代数关系的转化公式。
19.二次曲线的一般方程和标准方程的互相转换。
20.整式的运算规则和因式分解公式。
21.分式的运算规则和化简公式。
22.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23.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和应用。
24.三角方程的解法:特殊解法、常用角度解法等。
25.极限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等。
26.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27.导数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基本导数、复合函数导数、隐函数导数等。
28.积分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基本积分、变换求积法、分部积分法等。
29.三视图的绘制和三维几何体的体积公式。
30.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等。
31.空间平面的方程和性质:一般方程、点法式方程等。
32.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和运算:加法、减法、数量积、向量积等。
33.矩阵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加法、减法、乘法、转置等。
从初一到高三的数学公式、定理
从初一到高三的数学公式、定理
初一:
1.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3.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4.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5. 平方差公式:a^2 - b^2 = (a + b)(a - b)
6. 完全平方公式:a^2 + 2ab + b^2 = (a + b)^2, a^2 - 2ab + b^2 = (a - b)^2
7. 合并同类项法则
8. 去括号法则
9. 移项法则
10.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
初二:
1. 角的平分线性质
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3. 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4.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5.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6. 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7.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8.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9. 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和公式
10.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初三:
1.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2. 解直角三角形
3. 圆的性质和判定
4. 圆周角定理
5.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6. 正多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7.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8. 二次函数的判别式Δ=b²-4ac的求法与根的情况的判定。
数学高考常用公式
数学高考常用公式1. 一次函数的标准方程:y = kx + b2. 一次函数的斜截式方程:y = mx + n3. 二次函数的标准方程:y = ax^2 + bx + c4.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x = -b / (2a), y = c - (b^2 / 4a)5. 二次函数的轴对称线方程:x = -b / (2a)6.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简公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 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7. 三角函数的倍角化简公式:sin2A = 2sinAcosA, cos2A = cos^2A - sin^2A = 2cos^2A - 1 = 1 - 2sin^2A8. 三角函数的半角化简公式:sin(A / 2) = ±√[ (1 - cosA) / 2 ], cos(A / 2) = ±√[ (1 + cosA) / 2 ]9. 两角和的正弦公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10. 两角和的余弦公式: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11. 两角差的正弦公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12.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13. 正弦定理:a / sinA = b / sinB = c / sinC14. 余弦定理:c^2 = a^2 + b^2 - 2abcosC15. 面积公式:S = 1/2ab sinC16.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 (n / 2)(a1 + an)17.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n - 1)d18.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 a1(1 - q^n) / (1 - q)19.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 = a1q^(n - 1)20. 圆的周长公式:C = 2πr21. 圆的面积公式:S = πr^2。
高考必备数学公式大全
高考必备数学公式大全一、集合。
1. 集合的基本运算。
- 交集:A∩ B={xx∈ A且x∈ B}- 并集:A∪ B ={xx∈ A或x∈ B}- 补集:∁_UA={xx∈ U且x∉ A}(U为全集)2. 集合元素个数公式。
- n(A∪ B)=n(A)+n(B)-n(A∩ B)二、函数。
1. 函数的定义域。
- 分式函数y = (f(x))/(g(x)),定义域为g(x)≠0的x的取值范围。
- 偶次根式函数y=sqrt[n]{f(x)}(n为偶数),定义域为f(x)≥slant0的x的取值范围。
2. 函数的单调性。
- 设x_1,x_2∈[a,b]且x_1,对于函数y = f(x)- 若f(x_1),则y = f(x)在[a,b]上是增函数,f^′(x)≥slant0(可导函数时)。
- 若f(x_1)>f(x_2),则y = f(x)在[a,b]上是减函数,f^′(x)≤slant0(可导函数时)。
3. 函数的奇偶性。
- 对于函数y = f(x),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 若f(-x)=f(x),则y = f(x)是偶函数,其图象关于y轴对称。
- 若f(-x)= - f(x),则y = f(x)是奇函数,其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4. 一次函数y=kx + b(k≠0)- 斜率k=frac{y_2-y_1}{x_2-x_1},截距为b。
5. 二次函数y = ax^2+bx + c(a≠0)- 对称轴x =-(b)/(2a)。
- 顶点坐标(-(b)/(2a),frac{4ac - b^2}{4a})。
- 当a>0时,函数开口向上,在x =-(b)/(2a)处取得最小值frac{4ac -b^2}{4a};当a<0时,函数开口向下,在x =-(b)/(2a)处取得最大值frac{4ac -b^2}{4a}。
6. 指数函数y = a^x(a>0,a≠1)- 性质:当a > 1时,函数在R上单调递增;当0 < a < 1时,函数在R上单调递减。
初中与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初中与高中数学公式大全一、初中数学公式:1.一元一次方程:ax+b=0;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3.勾股定理:c^2=a^2+b^2;4.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5.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Sn=(a1+an)n/2;6.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q^(n-1);7.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Sn=a1(1-q^n)/(1-q);8.平方差公式:(a+b)^2=a^2+2ab+b^2;9.平方和公式:(a+b)(a-b)=a^2-b^2;10.立方和公式:a^3+b^3=(a+b)(a^2-ab+b^2);11.切线的斜率公式:y=k(x-x1)+y1;12.两点间距离公式:AB=√((x2-x1)^2+(y2-y1)^2);13.平行线的判定公式:k1=k2,且b1≠b2;14.垂直线的判定公式:k1*k2=-1;15.面积公式:矩形的面积为长乘以宽,三角形的面积为底乘以高的一半,圆的面积为πr^2二、高中数学公式:1.二次函数:y=ax^2+bx+c;2.导数的基本公式:(k)'=0,(x^n)'=nx^(n-1),(sinx)'=cosx,(cosx)'=-sinx等;3.函数极值点的判定公式:f'(x0)=0,且f''(x0)的符号性质与f'(x0)不变;4.函数单调性的判定公式:f'(x)>0,函数单调递增;f'(x)<0,函数单调递减;5.定积分的基本公式:∫(ax^n)dx=a/(n+1)x^(n+1)+C,∫sinxdx=-cosx+C等;6.牛顿-莱布尼茨公式:∫f'(x)dx=f(x)+C;7.中心极限定理:对于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X1,X2,...,Xn,若E(Xi)=μ,Var(Xi)=σ^2,则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n个随机变量的和的分布趋近于正态分布;8.概率的基本公式:P(A∪B)=P(A)+P(B)-P(A∩B);9.二项分布的基本公式:P(X=k)=C(n,k)p^k(1-p)^(n-k),其中C(n,k)表示从n个元素中取出k个元素的组合数;10.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11.余弦定理:c^2=a^2+b^2-2abcosC;12.行列式的性质:对角线元素乘积之和减去反对角线元素乘积之和等于行列式的值,即,A,=a11*a22*...*ann-a1n*a2(n-1)*...*ann;13.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利用矩阵的行变换进行消元求解;14.三角函数的定义域:sinx和cosx的定义域为R,而tanx,cotx,secx,cscx的定义域为实数集合R与{x,cosx=0}的叉集。
高考数学公式大全
高考数学公式大全高考数学公式大全包括以下内容:一、几何几率:1. 几何比:S:边长或半径;C:周长或圆周长;A:面积或圆面积;P:面积比。
S:C = A:P; C/A = S/P2. 三角函数公式:sin A = a/ c;cos A = b/c;tan A =a/b;倍角公式:sin 2A = 2 sin A cos A;cos 2A =cos²A -sin ²A;tan 2A=2 tan A/(1-tan²A)二、微积分公式:1. 二次函数的对称性:y=ax²+bx+c的图象关于直线 y= ( -b/2a ) 的对称,即(-b/2a, 0)为图象的中心;2. 微分:基本微分公式:d(f+g)/dx = df/dx + dg/dx ; d(fg)/dx = fdg/dx + gdf/dx ;d(f-g)/dx = df/dx - dg/dx ;3. 极限:极限的定义:当x变化无限接近于某个值a时,当x=a时,函数y=f(x)的值可以通过极限符号来表示:limx→af(x) = L。
4. 微积分法则:幂级数法则:∫xn·dx=(xn+1)/ (n+1) + C ;指数函数法则:∫eax·dx=eax/ a + C;三、统计数学:1. 众数:一个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值;2. 概率: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可能性之和;3. 正态分布:用来估计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常用的正态分布公式为:f(x)= (1/sqrt(2π)) e^[-0.5(x-μ)²/σ²] ;4. 方差:用来衡量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表示各个样本数据和平均数之间的平均距离,可以用方差公式表示:σ² = ∑[(xi-μ)²/ n],其中xi为样本数据,μ为样本平均数,n为样本个数。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整理(衡水中学高中数学组)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整理一、平面几何公式1. 直线方程- 一般式:Ax + By + C = 0- 斜截式:y = kx + b- 截距式:x/a + y/b = 1- 两点式:(y-y₁)/(x-x₁) = (y₂-y₁)/(x₂-x₁)2. 圆的方程- 标准方程:(x-a)² + (y-b)² = r²- 一般方程:x² + y² + Dx + Ey + F = 0 - 中心半径方程:(x-h)² + (y-k)² = r²3. 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a² + b² = c²-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 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cosC- 正切定理:tanA = b/a4. 圆锥曲线- 椭圆:x²/a² + y²/b² = 1- 双曲线:x²/a² - y²/b² = 1- 抛物线:y² = 2px二、空间几何公式1. 空间中的直线- 参数方程:x = x₁ + at, y = y₁ + bt, z = z₁ + ct - 对称式:(x-x₁)/l = (y-y₁)/m = (z-z₁)/n2. 空间中的平面- 一般方程:Ax + By + Cz + D = 0- 点法式:A(x-x₁) + B(y-y₁) + C(z-z₁) = 0- 三点式:[ABCD] = 03. 空间中的球面- 标准方程:(x-a)² + (y-b)² + (z-c)² = r²- 一般方程:x² + y² + z² + Dx + Ey + Fz + G = 0 - 中心半径方程:(x-h)² + (y-k)² + (z-l)² = r²4. 空间向量- 点积:a·b = |a| |b| cosθ- 叉积:a×b = |a| |b| sinθn- 混合积:[a,b,c] = a·(b×c)三、解析几何公式1. 直线和平面- 平面方程:Ax + By + Cz + D = 0- 直线方程:(x-x₁)/l = (y-y₁)/m = (z-z₁)/n- 点到直线距离:d = |Ax₀ + By₀ + Cz₀ + D|/√(A² + B² + C²) - 点到平面距离:d = |Ax₀ + By₀ + Cz₀ + D|/√(A² + B² + C²)2. 点、向量和运算- 点积:a·b = |a| |b| cosθ- 叉积:a×b = |a| |b| sinθn3. 曲线和曲面- 曲线斜率:y‘ = f'(x) = dy/dx- 曲面切面:z = f(x, y)- 曲线弧长:L = ∫√(1 + (dy/dx)²)dx四、数列与级数公式1. 数列-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ₙ = a₁ + (n-1)d-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ₙ = a₁qⁿ⁻¹- 通项公式求和:Sₙ = (a₁+aₙ)n/22. 级数- 等差级数求和:Sₙ = n(a₁+aₙ)/2- 等比级数求和:Sₙ = a₁(1-qⁿ)/(1-q)3.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证明- 数学归纳法应用五、概率统计公式1. 概率- 事件概率:P(A) = n(A)/n(Ω)- 加法公式:P(A∪B) = P(A) + P(B) - 条件概率:P(A|B) = P(A∩B)/P(B)2. 统计- 样本均值:μ = Σxᵢ/n- 样本方差:σ²= Σ(xᵢ-μ)²/n- 标准差:σ = √σ²3. 随机变量- 期望:E(X) = ΣxᵢP(X=xᵢ)- 方差:Var(X) = E(X²) - [E(X)]²- 协方差:Cov(X,Y) = E((X-E(X))(Y-E(Y)))六、函数与导数公式1. 基本函数- 幂函数:f(x) = xⁿ- 指数函数:f(x) = aⁿ- 对数函数:f(x) = logₐx- 三角函数:f(x) = sinx, cosx, tanx2. 函数性质- 奇函数和偶函数- 单调性和极值- 函数图像和性态3. 导数与微分- 导数定义:f'(x) = lim(h→0)(f(x+h)-f(x))/h - 函数求导:(xⁿ)’ = nxⁿ⁻¹- 链式法则:(f(g(x)))’ = f’(g(x))·g’(x)- 微分运算:dy = f’(x)dx七、积分公式1. 不定积分- 基本积分公式 - 定积分计算 - 变限积分求导2. 定积分- 定积分性质 - 定积分应用 - 变限积分求导3. 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定解 - 微分方程解法 - 微分方程应用八、高等代数公式1. 行列式- 二阶行列式 - 三阶行列式 - 克拉默法则2. 矩阵运算- 矩阵相加- 矩阵相乘- 矩阵转置3. 线性方程组- 高斯消元法- 矩阵法解方程组- 克拉默法则以上是高考数学必背公式的整理,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灵活运用这些公式,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高考数学公式总结大全下面是一些高考数学常用的公式总结:1.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设一元二次方程为ax^2 + bx + c = 0,则它的根的求解公式为:x = (-b ±√(b^2 - 4ac))/(2a)2.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设二次函数为y = ax^2 + bx + c,则它的顶点坐标为:(x, y) = (-b/2a, -D/4a) ,其中D = b^2 - 4ac3.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设平面坐标系中有两点A(x₁, y₁)和B(x₂, y₂),则两点间的距离为:AB = √((x₂-x₁)^2 + (y₂-y₁)^2)4. 直线的斜率公式:设直线过点A(x₁, y₁)和B(x₂, y₂),则该直线的斜率为: k = (y₂ - y₁)/(x₂ - x₁)5. 向量的模长公式:设向量A = (a₁, a₂),则向量A的模长为:|A| = √(a₁² + a₂²)6. 向量的数量积公式:设向量A = (a₁, a₂)和向量B = (b₁, b₂),则向量A和向量B的数量积为:A·B = a₁b₁ + a₂b₂7. 三角函数的正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其中a、b、c分别为对边的边长,A、B、C分别为对应的角,则有以下公式:a/sinA = b/sinB = c/sinC8. 三角函数的余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其中a、b、c分别为对边的边长,A、B、C分别为对应的角,则有以下公式:c² = a² + b² - 2ab*cosC9. 三角函数的正切公式: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其中a、b、c分别为对边的边长,A、B、C分别为对应的角,则有以下公式:tanA = a/b, tanB = b/a, tanC = c/a10. 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设角α的倍角为2α,则有以下公式:sin2α = 2sinα*cosαcos2α = cos²α - sin²αtan2α = 2tanα/(1 - tan²α)这些是一些高考数学中常用的公式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数学公式总结归纳
高考数学公式总结归纳随着高考越来越近,数学公式也越来越重要,它是我们完成数学题目的基础。
有些同学在平时学习中就对数学公式一掷千金,结果在考场上遗忘掉了使用这些公式,因此,在这里向大家总结归纳高考数学公式,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在考场上顺利的解决数学题。
一、初高中数学公式1.平面几何:圆的周长:$C=2πr$圆的面积:$S=πr^2$三角形的海伦公式: $S=\sqrt {p(p-a)(p-b)(p-c)}$正方形的对角线长:$d=a√2$矩形面积:$S=ab$平行四边形面积:$S=ah$梯形面积:$S=\frac{(a+b)h}{2}$扇形面积:$S=\frac{πr^2α}{360}$棱锥体积:$V=\frac {1}{3}Sh$正六面体公式:$a^3$2.三角函数:$\sin A=\frac{a}{c}$,$\cos A=\frac{b}{c}$,$\tanA=\frac{a}{b}$,$\cot A=\frac{b}{a}$$\sin^2A+\cos^2A=1$,$\tan A=\frac{\sin A}{\cos A}$,$\cot A=\frac{\cos A}{\sinA}$$\sin2A=2\sin A\cos A$,$\cos2A=\cos^2A-\sin^2A$$\sin(\alpha+\beta)=\sin\alpha\cos\beta+\cos\alpha\sin\beta$$\cos(\alpha+\beta)=\cos\alpha\cos\beta -\sin\alpha\sin\beta$3.函数与方程:二次函数:$f(x)=ax^2+bx+c$,$ax^2+bx+c=0$的解为$x=\frac{-b±\sqrt{b^2-4ac}}{2a}$一次函数:$f(x)=kx+b$二元一次方程组:$\begin{cases}a_1x+b_1y=c_1 \\ a_2x+b_2y=c_2\end{cases}$,解为$x=\frac{b_2c_1-b_1c_2}{a_2b_1-a_1b_2}$,$y=\frac{a_1c_2-a_2c_1}{a_2b_1-a_1b_2}$二、高中数学公式1.微积分:几何意义:$y=f(x)$在区间$[a,b]$上的定积分为$f(x)$在$[a,b]$上一段线面积$S=\int_a^bf(x)dx$中值定理:在$f(x)$在$[a,b]$上连续且在$(a,b)$上可导,则$\exists c∈(a,b)$,使得$f'(c)=\frac{f(b)-f(a)}{b-a}$2.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等差数列:$a_n = a_1+(n-1)d$等比数列:$a_n =a_1q^{n-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frac{(a_1+a_n)n}{2}=\frac{n(a_1+a_n)}{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frac{a_1(1-q^n)}{1-q}$数学归纳法:(1)证明$P(1)$成立;(2)设当$n=k(k∈N^*)$时,命题$P(k)$成立,再证明当$n=k+1$时,命题$P(k+1)$也成立;(3)由(1)(2)得证命题成立。
高考数学公式大全
高考数学公式大全1.平面几何公式:-正方形面积公式:$A=a^2$-长方形周长公式:$P=2l+2w$-正方形周长公式:$P=4a$- 圆的面积公式:$A = \pi r^2$- 圆的周长公式:$C = 2\pi r$-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c^2=a^2+b^2$- 直角三角形正弦定理:$\frac{a}{\sin A} = \frac{b}{\sin B} = \frac{c}{\sin C}$- 直角三角形余弦定理:$c^2 = a^2 + b^2 - 2ab\cos C$2.空间几何公式:- 空间直角坐标系距离公式:$d = \sqrt{(x_2 - x_1)^2 + (y_2 - y_1)^2 + (z_2 - z_1)^2}$- 三维空间球体的体积公式:$V = \frac{4}{3}\pi r^3$- 三维空间球体的表面积公式:$S = 4\pi r^2$-空间直线与平面垂直公式:$Ax+By+Cz+D=0$- 平面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 = \frac{,Ax_0 + By_0 + Cz_0 + D,}{\sqrt{A^2+B^2+C^2}}$3.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公式:-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_n=a_1+(n-1)d$-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_n = \frac{n}{2}(a_1 + a_n)$-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_n = \frac{a_1(q^n - 1)}{q - 1}$-数学归纳法:当证明一个命题对于任意正整数n成立时,可先证明命题对于n=1成立,然后假设对于n=k成立,再证明对于n=k+1也成立。
4.概率与统计公式:- 事件的概率公式:$P(A) = \frac{n(A)}{n(S)}$- 排列公式:$A_n^m = \frac{n!}{(n-m)!}$- 组合公式:$C_n^m = \frac{n!}{m!(n-m)!}$- 期望公式:$E(X) = \sum x_i \cdot P(x_i)$- 方差公式:$Var(X) = E(X^2) - [E(X)]^2$5.微积分公式:- 导数定义:$f'(x) = \lim_{{\Delta x \to 0}} \frac{{f(x +\Delta x) - f(x)}}{{\Delta x}}$- 导数的基本运算法则:$(cf(x))' = cf'(x)$、$(f(x) \pm g(x))' = f'(x) \pm g'(x)$、$(f(x) \cdot g(x))' = f'(x) \cdot g(x) + f(x) \cdot g'(x)$、$(\frac{{f(x)}}{{g(x)}})' = \frac{{f'(x)g(x) -f(x)g'(x)}}{{g(x)^2}}$- 积分定义:$\int f(x)dx$- 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int kdx = kx + C$、$\int x^n dx = \frac{{x^{n+1}}}{{n+1}} + C$、$\int \cos x dx = \sin x + C$、$\int \sin x dx = -\cos x + C$- 定积分的基本公式:$\int_a^b f(x)dx = F(b) - F(a)$,其中F'(x) = f(x)以上是高考数学的一些重要公式,掌握并熟练使用这些公式可以在考试中更高效地解题。
高中高考数学公式大全
高中高考数学公式大全1.代数公式:- 二次方程的根公式:对于二次方程ax²+bx+c=0,其根的公式为x=(-b±√(b²-4ac))/2a;- 韦达定理:对于三次方程ax³+bx²+cx+d=0,其根之和为-S₁/a,其根之积为S₃/a;-分式的倒数:若x是不等于0的实数,则x的倒数为1/x;- 二项式定理:(a+b)ⁿ的展开式为aⁿ+naⁿ⁻¹b+...+bⁿ;2.几何公式:-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若a、b、c分别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和斜边的长度,则a²+b²=c²;- 正弦定理:在三角形ABC中,a/sinA=b/sinB=c/sinC,其中a、b、c分别是三角形中对应的边,A、B、C分别是相对的角;- 余弦定理:在三角形ABC中,c²=a²+b²-2abcosC,其中a、b、c分别是三角形中对应的边,C是夹角;-长方形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圆的面积公式:圆的面积等于πr²,其中r为圆的半径;3.数列公式:-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n}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首项为a₁,则其通项公式为an=a₁+(n-1)d;-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如果数列{an}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首项为a₁,前n项和为Sn,则其公式为Sn=(a₁+an)n/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n}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首项为a₁,则其通项公式为an=a₁qⁿ⁻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如果数列{an}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1,首项为a₁,前n项和为Sn,则其公式为Sn=a₁(qⁿ-1)/(q-1);4.概率公式:-事件A的概率:P(A)=A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所有可能性;-互斥事件的概率:P(A或B)=P(A)+P(B);-相关事件的概率:P(A且B)=P(A)×P(B,A),其中P(B,A)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5.导数公式:-基本函数的导数:-常数函数的导数为0;- 幂函数f(x)=xⁿ的导数为f'(x)=nxⁿ⁻¹;-指数函数f(x)=eˣ的导数为f'(x)=eˣ;- 对数函数f(x)=ln(x)的导数为f'(x)=1/x;-基本运算法则:-f(x)=u(x)±v(x)的导数为f'(x)=u'(x)±v'(x);-f(x)=c·u(x)的导数为f'(x)=c·u'(x),其中c为常数;-f(x)=u(x)·v(x)的导数为f'(x)=u'(x)·v(x)+u(x)·v'(x);-f(x)=u(x)/v(x)的导数为f'(x)=(u'(x)·v(x)-u(x)·v'(x))/v²(x);这仅仅是高中高考数学公式的部分内容,还有很多其他的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数学公式及结论汇总--高中、初中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A A ∅⇔≠∅Ø2 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个;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2n -个.3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 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2) 顶点式2()()(0)h f x a a k x =-+≠;(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h k 时,设为此式) (3) 零点式12()()()(0)f x a x x x a x =--≠;(当已知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12(,0),(,0)x x 时,设为此式)(4)切线式:02()()(()),0x kx d f x a x a =-+≠+。
(当已知抛物线与直线y kx d =+相切且切点的横坐标为0x 时,设为此式)4 真值表: 同真且真,同假或假 56 )充要条件: (1)、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反之,q 是p 的必要条件;(2)、p q ⇒,且q ≠> p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p ≠> p ,且q p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4、p ≠> p ,且q ≠> p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 函数单调性:增函数:(1)、文字描述是: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2)、数学符号表述是:设f (x )在x ∈D 上有定义,若对任意的1212,,x x D x x ∈<且,都有12()()f x f x <成立,则就叫f (x )在x ∈D 上是增函数。
D 则就是f (x )的递增区间。
减函数:(1)、文字描述是: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2)、数学符号表述是:设f (x )在x ∈D 上有定义,若对任意的1212,,x x D x x ∈<且,都有12()()f x f x >成立,则就叫f (x )在x ∈D 上是减函数。
D 则就是f (x )的递减区间。
单调性性质:(1)、增函数+增函数=增函数;(2)、减函数+减函数=减函数;(3)、增函数-减函数=增函数;(4)、减函数-增函数=减函数;注:上述结果中的函数的定义域一般情况下是要变的,是等号左边两个函数定义域的交集。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1)设[]1212,,,x x a b x x ∈≠那么[]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增函数;[]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0)(>'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8函数的奇偶性:(注:是奇偶函数的前提条件是: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 奇函数:定义:在前提条件下,若有()()()()0f x f x f x f x -=--+=或, 则f (x )就是奇函数。
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2)、奇函数在x >0和x <0上具有相同的单调区间;(3)、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有f (0)=0 . 偶函数:定义:在前提条件下,若有()()f x f x -=,则f (x )就是偶函数。
性质:(1)、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2)、偶函数在x >0和x <0上具有相反的单调区间; 奇偶函数间的关系:(1)、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 (2)、奇函数·奇函数=偶函数;(3)、偶奇函数·偶函数=偶函数; (4)、奇函数±奇函数=奇函数(也有例外得偶函数的) (5)、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 (6)、奇函数±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9函数的周期性: 定义:对函数f (x ),若存在T ≠0,使得f (x+T )=f (x ),则就叫f (x )是周期函数,其中,T 是f (x )的一个周期。
周期函数几种常见的表述形式:(1)、f (x+T )= - f (x ),此时周期为2T ;(2)、 f (x+m )=f (x+n ),此时周期为2m n - ;(3)、1()()f x m f x +=-,此时周期为2m 。
10常见函数的图像:11 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2ba x +=;两个函数)(a x f y +=与)(x b f y -= 的图象关于直线2b ax -=对称. 12 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性质: (1)m na=0,,a m n N *>∈,且1n >).(2)1m nm naa -==0,,a m n N *>∈,且1n >).(3)na =.(4)当n a =;当n ,0||,0a a a a a ≥⎧==⎨-<⎩.13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指数性质: (1)1、1ppaa-=; (2)、01a =(0a ≠) ; (3)、()mn m n a a = (4)、(0,,)rsr sa a a a r s Q +⋅=>∈ ; (5)、m na = ;指数函数:(1)、 (1)xy a a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函数;(2)、 (01)xy a a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减函数。
注: 指数函数图象都恒过点(0,1) 对数性质:(1)、 log log log ()a a a M N MN += ;(2)、 log log log a a aMM N N-= ; (3)、 log log m a a b m b =⋅ ;(4)、 log log m n a a nb b m=⋅ ; (5)、 log 10a = (6)、 log 1a a = ; (7)、 log a ba b =对数函数:(1)、 log (1)a y x a =>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函数;(2)、log (01)a y x a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减函数;注: 对数函数图象都恒过点(1,0)(3)、 log 0,(0,1),(1,)a x a x a x >⇔∈∈+∞或(4)、log 0(0,1)(1,)a x a x <⇔∈∈+∞则 或 (1,)(0,1)a x ∈+∞∈则 14 对数的换底公式 :log log log m a m NN a=(0a >,且1a ≠,0m >,且1m ≠, 0N >).对数恒等式:log a NaN =(0a >,且1a ≠, 0N >).推论 log log m na a nb b m=(0a >,且1a ≠, 0N >). 15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若a >0,a ≠1,M >0,N >0,则(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2) log log log aa a MM N N=-; (3)log log ()na a M n M n R =∈; (4) log log (,)mn a a nN N n m R m=∈。
16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负增长时0p <):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 ,平均增长率为p ,则对于时间x 的总产值y ,有(1)xy N p =+. 17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1) 1(1)n a a n d =+- ,其中1a 为首项,d 为公差,n 为项数,n a 为末项。
(2)推广: ()n k a a n k d =+-(3)1(2)n n n a S S n -=-≥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前n 项和: (1)1()2n n n a a S +=;其中1a 为首项,n 为项数,n a 为末项。
(2)1(1)2n n n S na d -=+(3)1(2)n n n S S a n -=+≥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4)12n n S a a a =+++L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常用性质:(1)、若m+n=p+q ,则有 m n p q a a a a +=+ ;注:若,m n p a a a 是的等差中项,则有2m n p a a a =+⇔n 、m 、p 成等差。
(2)、若{}n a 、{}n b 为等差数列,则{}n n a b ±为等差数列。
(3)、{}n a 为等差数列,n S 为其前n 项和,则232,,m m m m m S S S S S --也成等差数列。
(4)、,,0p q p q a q a p a +===则 ; (5) 1+2+3+…+n=2)1(+n n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1) 1*11()n nn a a a qq n N q-==⋅∈ ,其中1a 为首项,n 为项数,q 为公比。
(2)推广:n kn k a a q -=⋅(3)1(2)n n n a S S n -=-≥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前n 项和:(1)1(2)n n n S S a n -=+≥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2)12n n S a a a =+++L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3)11(1)(1)(1)1n n na q S a q q q =⎧⎪=-⎨≠⎪-⎩常用性质:(1)、若m+n=p+q ,则有 m n p q a a a a ⋅=⋅ ;注:若,m n p a a a 是的等比中项,则有 2m n p a a a =⋅⇔n 、m 、p 成等比。
(2)、若{}n a 、{}n b 为等比数列,则{}n n a b ⋅为等比数列。
18分期付款(按揭贷款) :每次还款(1)(1)1nnab b x b +=+-元(贷款a 元,n 次还清,每期利率为b ). 19三角不等式:(1)若(0,)2x π∈,则sin tan x x x <<.(2) 若(0,)2x π∈,则1sin cos x x <+≤(3) |sin ||cos |1x x +≥.20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22sin cos 1θθ+=,tan θ=θθcos sin , 21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22 和角与差角公式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m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m .sin cos a b αα+)αϕ+(辅助角ϕ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定,tan baϕ= ). 23 二倍角公式及降幂公式sin 2sin cos ααα=22tan 1tan αα=+. 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221tan 1tan αα-=+. 22tan tan 21tan ααα=-. sin 21cos 2tan 1cos 2sin 2ααααα-==+221cos 21cos 2sin ,cos 22αααα-+==24 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函数sin()y x ωϕ=+,x ∈R 及函数cos()y x ωϕ=+,x ∈R(A,ω,ϕ为常数,且A ≠0)的周期2||T πω=;函数tan()y x ωϕ=+,,2x k k Z ππ≠+∈(A,ω,ϕ为常数,且A ≠0)的周期||T πω=. 三角函数的图像:25 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26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c a ca B =+-;2222cos c a b ab C =+-.27面积定理:(1)111222a b c S ah bh ch ===(a b c h h h 、、分别表示a 、b 、c 边上的高). (2)111sin sin sin 222S ab C bc A ca B ===.(3)OAB S ∆=2,2a b c S r r a b c ∆∆∆+==++斜边内切圆直角内切圆-28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 中,有()A B C C A B ππ++=⇔=-+222C A B π+⇔=-222()C A B π⇔=-+. 29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λ、μ为实数,那么:(1) 结合律:λ(μa r )=(λμ) a r;(2)第一分配律:(λ+μ) a r =λa r +μa r;(3)第二分配律:λ(a r +b r )=λa r+λb r . 30a r 与b r 的数量积(或内积):a r ·b r =|a r ||b r|cos 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