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专题 当代世界文化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教学大纲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教学大纲第一专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对现历史时代问题的认识和回答1、当代世界的基本矛盾2、现时代和平与发展的主题3、当代中国在现历史时代中的位置第二专题, 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经济问题的认识和回答1、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和矛盾2、对世界市场经济模式的辩证分析3、中国的改革开放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第三专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当代政治问题的认识和回答1、当代政治的国际化与政治的多极化2、当代的主权国家与政治制度的多元化3、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必然性和现实性第四专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当代文化问题的认识和回答1、当代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世界性2、当代文化的多元化与文化的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和综合创新3、文化软实力的实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第五专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科学技术问题的认识和回答1、科技革命对人类进步的巨大影响2、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3、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道德约束第六专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回答1、生态环境变化与人类生存发展2、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责任第七专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和回答1、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概况2、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3、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第八专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当代文明模式困境的认识1、传统工业文明模式的不可持续性2、资本文明模式与人的内在冲突3、中国马克思主义为创建新的文明模式指明了方向第九专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人类生存的三个基本关系的认识和回答1、当代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性质及走向2、当代人与物关系的矛盾性质及走向3、当代人与人关系的矛盾性质及走向。
探索世界文化的主题活动
探索世界文化的主题活动世界文化是一个宽泛而又丰富多彩的概念,涵盖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艺术、音乐、风俗和传统等各个方面。
为了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许多主题活动被举办,旨在鼓励人们主动探索世界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对话,从而达到增进文化多样性的目的。
一、国际文化节国际文化节是一个以庆祝和展示不同国家文化为主题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各国代表团都会派出自己的文化使者,展示他们国家的特色文化和传统,如舞蹈、音乐、手工艺品和美食等。
参与者可以通过观看演出、品尝美食、与文化使者互动等方式,了解和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
二、文化展览文化展览是一种通过艺术品、雕塑、手工艺品等展示来体现不同文化传统和历史的方式。
参观者可以在展览中欣赏到各种不同文化的艺术作品,感受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展览通常还会提供解说员或导览服务,为参观者提供更深入的文化解读和背景知识。
三、主题讲座与学术研讨会主题讲座和学术研讨会是一种通过专家学者的讲解和交流来深入剖析世界各地文化的活动形式。
这些活动通常安排有专家学者在特定话题上进行专题讲解,并提供参与者与专家的互动交流环节。
通过参与主题讲座和学术研讨会,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各种文化的历史、发展和影响,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四、文化之旅文化之旅是一种以参观名胜古迹、博物馆、艺术展览等方式来探索不同文化的旅行体验。
通过亲身参观和实地体验,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和了解不同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特色。
这种活动不仅能够丰富个人的旅行体验,还能够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五、文化艺术体验活动文化艺术体验活动是一种通过参与性的方式来深入体验和了解文化的活动形式。
例如,参加舞蹈课程、音乐工作坊、绘画班等,学习和尝试不同文化的艺术表达形式,体验不同文化的情感和美感。
这种活动不仅能够培养个人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还能够促进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六、跨文化交流项目跨文化交流项目是一种通过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合作与交流来促进文化理解与学习的活动形式。
当代世界文化思潮
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均平并不等于经济进步。一旦财产脱离了 私人占有,自由也就不复存在。保守主义认为,财产是个人人格的延伸, 给个人以归属感、安全和独立。人们在占有财产中实现了他们自己,甚至 看到了他们自己。而且财产反映了占有者的个性和人格。
财产权、生命权、自由权,构成了三项最基本的人权。
关系。
共产党宣言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 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 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 各方面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 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 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 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有学者认为 这里的‘文学’翻译错了,应该是‘文化’。)
权力的问题。
自由主义作为一种国家学说是近代理论,而民
主作为一种政府形式则是自古就有的。民主理 论与实践的传统可追溯到古希腊。而自由主义 的形成是十七世纪以后的事。
不过,两者也是有关系的。从历史上看,大多
数自由主义者本身也是民主主义者。
F.自由主义国家
自由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国家学说,其核心是界定个
后现代主义特征
信息和科学技术膨胀和泛滥 一切知识都被数字化、符号化及商品化。 零散化、边缘化、平面化、无深度 心态和思维模式特征 :“不确定性”、“模糊”、“偶
然”、“不可捉摸”、“不可表达”、“不可设定”、
“不可化约
后现代生活方式的特征是游戏式的生活。
鲍曼认为:“后现代精神似乎谴责一切并一无
由于资本主义将会在全球范围内削弱民族国家的
界限并同化文化,科耶夫预期历史最后会终结, 全球资本秩序将获得无法超越的胜利。不久的将
「最新」2021年春期国开电大本科《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六)答案
「最新」2021年春期国开电大本科《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六)答案2021年春期国开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网上形考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21年6月18日。
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老舍的《茶馆》在人物塑造上有什么独特之处答:一、《茶馆》的中心人物王利发王利发是《茶馆》的中心人物,是裕泰茶馆掌柜的,贯穿于整个话剧。
王利发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它正直、精明、能干,但也又会审时度势、明哲保身、处事圆滑,在社会上有丰富的为人处事的经验,懂得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但是那么精明的、小心翼翼生活着的一个人在那样是时代背景下也难以生存,最后还是使裕泰茶馆走向了破产。
王利发这种逆来顺受、只求平安一生的心态是当时很多人所共有的心理,虽然王利发相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的身份地位还是比较高一点的,但是最后落得的还是一个悲凉的结局。
二、茶馆的熟客常四爷常四爷是裕泰茶馆的老顾客了,它是一个正直、爱国、刚强的人,常四爷同其他人身份有些不同,他是享有特权的旗人,是“吃皇粮”的人,但是尽管如此,他还是厌恶腐败的清王朝、厌恶洋人。
常四爷的形象塑造大大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现状的不满以及反抗情绪。
三、房东秦仲义房东秦仲义也是《茶馆》中的重要人物,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家形象,有着雄厚的家产和一定的势力。
秦仲义是一个自命清高的人,他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与众人无法沟通,他认为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要享受人生,他不甘寂寞,干一些出格的缺德事,还认为吃、喝、嫖、赌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虽然他主张实业救国,苦心经营,在黑暗中独自奋斗,但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去生活、去经营,那么他的悲剧下场也是可以预想到的。
老舍的《茶馆》在戏剧结构上有什么独特之处?答:(1)《茶馆》最大的特色是“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
(2)这种结构的特点在于,不以故事情节为结构线索,而以人物活动为结构要素。
(3)“人像展览式”戏剧结构的好处是主次分明,拓宽了所表现的生活范围,便于在纷纭变换的时代大背景下凸现出鲜明的人物个性和他们的性格命运,成功地表现了重大主题。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文化第13讲当代世界文化的基本特性ppt课件
.
4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血脉。对一个民族和国家而言, 文化集中表现为构建民族心理、塑造民族性格、培 育民族精神、形成民族传统。
必须尊重各民族文化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参与权, 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是维 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 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 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整个人类。
(4)还有的学者认为,世界文化主要有八大
系统,即西方文化、中国文化、日本文化、
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斯拉夫-东正教文化、
拉美文化、非洲文化。.
9
(5)《多种文化的星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 家专家小组的报告》将世界文化区分为欧洲文化、 北美洲文化、拉丁美洲文化与加勒比地区的“解放 文化”、阿拉伯文化、非洲文化、俄罗斯文化和东 欧文化、印度和南亚文化、中国和东亚文化等表现 形式。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 反映。
文化的本质是人化。
.
2
《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11月2日发表了《世界文化
多样性宣言》。该宣言“把文化视为某个社会或某个
社会群体特有的精神和物质、智慧与情感方面的不
同特点之总和;除了文学和艺术外,文化还包括生
活方式、共处的方式、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
☆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文化 ☆ ——当代世界文化的基本特性
第十三讲 当代世界文化的基本特性
马列部 袁承蔚
一、当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二、当代世界文化的冲突性与融合性
.
1
一、当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 统一性
(一)文化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文化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体的,包罗万象。
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中, 在不断的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 展起来的。
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与构建和谐世界-精选文档
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与构建和谐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快速发展,当代世界文化和文明出现了两种并行的发展趋向。
一种是世界整体性、联系性、依存性越来越强,各种文化与文明互相融合,普适文化不断发展的趋向;另一种是各种文化与文明的多样性、民族性越来越突出,文化的民族性不断发展,多样文化互相影响又矛盾并存的趋向。
构建和谐世界,归根结底是构建多样文明共存共容、互相促进的文化发展机制和文化发展状态,实现各种文化的和谐发展。
这就要承认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动力,正视多元文化共存的现实,促进多样文化的对话,构建多元并存、惠及人类社会的和谐文化。
一、人类社会是由不同类型文化构成的共同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在创造着自己的文化。
由于地域、历史、传统的差异,以及种种现实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传统的人类社会共同体,总是在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及相应的语言、宗教、科学、伦理等文化体系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独特性。
向更高层次发展,还构成一些不同的文化类型,使整个人类文化表现出鲜明的多样性,并成为世界文化的一个基本特质。
从古到今的人类社会,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一个大一统的文化类型。
相反,每种文化都在顽强地表现着自己的多样性,在多样性中存在、发展。
当然,任何文化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性与多样性、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
不把握文化共性,就难以把握文化比较和评价的客观标准和尺度;而不了解文化个性,则难以准确概括文化发展的一般趋势和一般规律。
“普遍性、共通性不是一开始就已存在或已经完善的东西,而是作为种种特殊性的扬弃、差异性的消除中不断实现和完成着的东西而被把握的。
”[1]这里所指的文化个性,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带有阶段性、局部性、具体性的现象,正是它的存在,人类文化呈现出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景观。
导致文化的特殊性、差异性有深厚的历史根源。
第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是多样文化产生的客观基础。
当代世界四大问题研究_读黄彦时论四篇
社会科学研究2011.2.当代世界四大问题研究———读黄彦时论四篇高放〔作者简介〕高放,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2,挚友黄彦,四川资阳人,1936年生。
从小笃志文学,读高中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参加高考,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业提前录取。
1960年毕业留校执教,从这时起与我共事,成为知交。
直到1971年他才有机会转去从事他酷爱的文艺创作。
在诗、词、歌、赋、散文、杂文、文论、音乐等方面均有大收获。
堪称巴蜀奇人、奇才、奇葩。
近日得知他要出版《黄彦序跋文论集》,我欣喜何似。
已有曾在四川文联、作协担任要职的九十六叟马识途同志读了书稿后赠他两首七言律诗。
我勉力拜读了他寄来的写于20世纪90年代的四篇时论。
即《马克思主义的断裂与当代中国的神圣使命》、《历尽千般说根本》、《千磨万击还坚韧》和《但耸危言济盛世》。
这些文稿涉及当今世界四大问题,众人都在思考,人人都想得到明确的答案。
然而许多人的回答却很不一样,这就需要讨论和争鸣。
这样才能集思广益,明辨是非,才能有助于民主决策,指导实践,推动社会进步,造福邦家人类。
通读他的这四篇文稿,字里行间都能看出他毕竟是从学习马列主义、国际共运史起家的,对这些重大问题他都能够从理论高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结合当前实际,展望未来发展,作出较为深刻、对人们有启迪的回答。
而且他还能以文艺的形象笔法和巧妙比喻,尽力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沁人心腑。
对很多问题我们在平时交谈中都有共同看法,读罢他的大作宏论更令我深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当然,对某些问题我还有自己的新见,尤其是根据新世纪十年来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更可以补充一些新看法。
现在对这四大问题简述如下,让我们共同切磋。
第一个问题,长期以来都说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为什么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东亚有11个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都覆灭了、都倒退到资本主义去了呢?甚至连共产党本身都自行灭亡了呢?对这个重大问题,思想理论界主要有四种观点。
中国新四大文化作文演讲稿
中国新四大文化作文演讲稿中国新四大文化是指新媒体文化、网络文化、移动文化和数字文化。
这四大文化的兴起,标志着中国文化迈入了数字化、网络化的新时代。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中国新四大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首先,新媒体文化是指通过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新技术手段传播信息和文化的现象。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媒体文化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快速,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其次,网络文化是指通过网络平台传播的文化现象。
随着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等平台的兴起,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通过网络平台分享生活、表达观点,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娱乐,网络文化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再次,移动文化是指以移动设备为载体的文化现象。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已经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娱乐、社交。
移动文化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全新的可能。
最后,数字文化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文化现象。
数字化的出现,使得文化的保存、传播更加便捷和高效。
数字化技术还为文化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数字文化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新四大文化的兴起,对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新媒体文化、网络文化、移动文化和数字文化的出现,使得文化产业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文化产业正在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新的文化产业也在不断涌现。
同时,中国新四大文化的兴起也为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为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总的来说,中国新四大文化的兴起,标志着中国文化正在迎来数字化、网络化的新时代。
新媒体文化、网络文化、移动文化和数字文化的出现,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为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国新四大文化的重要性,积极适应新的文化形态,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更加绚丽的风采。
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现象研究
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现象研究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文学和文化逐渐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
如今,在当代世界文化的大潮中,中国文学和文化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本文将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现象,从多个方面对中国当代文学和文化进行深入研究。
二、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在全球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也在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文化的更新迭代,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多样化发展,进而产生了当代中国文学的多样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认知也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中国文学和文化在国内得到了更丰富的表达,如电影、艺术、文学等形式,传承发展了中国文化。
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也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激发了当代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三、当代中国文学的主要流派在当代中国文学中,不同的文学流派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首先,文化情感的呈现是当代中国文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通过对人性的探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等等,文化情感成为了文学作品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例如余华的《活着》、莫言的《丰乳肥臀》等,都充分表达了文化情感。
其次,当代中国文学也注重对现实与历史的关注。
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作家们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问题,如贫困、逆境、生活压力等,展现了一个真实的社会面貌。
例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阿城的《灵山》等,都是描写了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
此外,当代中国文学也注重对人的价值观和情感的描述。
通过对人性的探索,作品也反映出来对生命与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例如韩寒的《三重门》、鲁迅的《阿Q正传》等,都体现了人的处境和价值观的转变。
四、当代中国文化现象的状况在社会文化的多样性背景下,中国也涌现出了一些鲜明的文化现象,例如网络文学、流行音乐和时装等。
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来源。
网络文学通过网络广泛传播,大大拓展了它的受众群体,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例如骆以军《择天记》、天蚕土豆的《斗破苍穹》等,都是网络文学中的代表作品。
高中政治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说课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构思。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一课的第一个框题,本框题包括了“1、异彩纷呈,交相辉映2、透视文化的多样化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三个小标题内容。
多样性是当代世界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前提。
因此,本框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本单元中,它是一个引子,开启了本单元知识的学习之门。
〔二〕教学目标本课教学我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落脚点,在大胆整合的基础上,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2、能力目标:〔1〕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以及高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确定重点的依据:丰富的世界文化表现在文字、建筑、服饰、饮食、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众多方面,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点。
只有让学生在这些方面有所感受,才能真正理解文化的多样性。
2. 难点:学会用正确对待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
确定难点的依据:由于学生生活的环境以学校家庭为主,接触的文化事物不多,对不同文化虽有所接触,但认识不深。
二.说学情当代高中学生普遍具有视野开阔,思维敏锐,接受性强的特点。
一方面,他们对外来的文化特别敏感,也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等抽象思维能力。
但是,这些认识都还停留在浅层次,必须引导他们全面的系统的了解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深刻把握文化“四个重要”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深刻把握文化“四个重要”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作者:胡竹来源:《群众》2020年第21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时强调,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特别指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
这一重要论述,以全新的视角、维度全面概括和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把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为“十四五”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又一次创新和发展。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强烈的文化担当,深刻理解把握文化建设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更好推动文化建设守正创新、再攀新高,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砥砺前行、接续奋斗。
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自觉把文化建设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任何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必须以先进思想为指引、先进文化为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文化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形成文化建设的“三大历史座标”,就是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实现了文化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巨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源泉。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必须更加深刻把握文化建设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使命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积蓄能量、汇聚力量。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在《三家巷》中,陈家是资本家,何家是官僚地主,周家则是工人世家。
2.王蒙笔下的干部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刘世吾、《蝴蝶》中的张思远、《相见时难》中的翁式含、《踌躇的季节》中的犁原等。
3.1957年“反右”扩大化之后,许多作家都转向了历史题材的创作,其主要收获有郭沫若的《蔡文姬》、田汉的《关汉卿》、老舍的《茶馆》、曹禺的《胆剑篇》等。
4.蔡其矫的《生活的歌》、李季的《玉门诗抄》、邵燕祥的《到远方去》、梁上泉的《高原牧笛》、雁翼的《在云彩上面》、傅仇的《伐木声声》等,都是50年代工农业建设的写照。
5.闻捷的《天山牧歌》、公刘的《在北方》、梁上泉的《云南的云》等,描绘了以新的劳动生活为主体的富于浓郁地方民族色彩的时代风景画。
6.新时期初期乡土文学的优秀作品主要有何士光的《乡场上》、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叶蔚林的《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等。
7.2008年在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四部获奖作品中,贾平凹的《秦腔》、周大新的《湖光山色》、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都是以乡村的现状和历史为主题的作品。
8.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先出现的颂歌主要有郭沫若的《新华颂》、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艾青的《我想念我的祖国》、胡风的《时间开始了》、臧克家的《有的人》等。
9.郭小川的组诗《致青年公民》、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为当代政治抒情诗开了一代诗风。
10.《天安门诗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教研室16人集体化名“童怀周”编辑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中的诗歌。
11.朦胧诗论争中出现的“三个崛起”,是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12.在改革开放后的30余年间,从莫言的《红高粱》、贾平凹的《浮躁》、张炜《古船》和陈忠实的《白鹿原》等乡土文学作品,标志着当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PPT课件
2021/7/24
3
文化力:指综合国力中的精神、文化力量,它表现 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发展状况和建设成果。其核 心是素质的提高和人创造性的发挥。
2021/7/24
4
1、科技文化迅猛发展,在 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先 锋”、“先导”、“火车 头”的作用。
2021/7/24
5
2、文化教育作为培养人、塑造 人、提升人的素质、开发人力 资源的基本途径,其基础性、 先导性作用日益显著。
2021/7/24
9
5、文化的力量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动力;文 化自身的经济价值日益凸显,成为拉动经济增长 的巨大力量。
2021/7/24
10
当代世界,经济的文化化和文化的经济化相互汇合, 形成了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潮流。
2021/7/24
11
“知识经济时代将是一个高智慧、高技术、高文化 的时代”,文化力因素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 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一种同政治手段、经济实力 和军事威胁等“硬权力”相对应的、对当今国际关 系产生重大影响的“软权力”.
当代世界 文化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2021/7/24
1
一、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文化在社 会发展中的作用大为增强,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 的重要因素。
1、文化的现代化
2、文化力
2021/7/24
2
文化的现代化:
观念的理性化,知识的科学化,教育的普及化,信 息传播的社会化、科技化,文化生产和消费的产业 化、市场化。
2021/7/24
12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软实力与硬实力 互相渗透,构成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图 景。
2021/7/24
13
二、与经济的全球化相呼应,各国、各民族文 化的发展日益走向开放化、多元化。
中华轴心文化与当代世界
中华轴心文化与当代世界中华轴心文化是指在古代中国的思想体系中,天地之间的中心(轴心)以及以它为核心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
它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和思想。
轴心思想的核心是中心思想,即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环境中,都能找到这一思想的实质和共性。
它是人类文化智慧的集中体现,表现出了人们对宇宙、生存、人性、伦理等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在中国文化中,轴心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易经》。
《易经》中提到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整个中华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
在这种思想中,天是指宇宙自然界,人是指人类社会,天人之间的联系要求人类在生活、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行为都符合宇宙自然界的规律和秩序。
这种思想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共存,促进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同时,它也表现出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自然和人类关系的独特见解,这种见解在当代世界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另外,在中国文化中,“仁”的思想也是轴心文化中重要的部分。
仁是儒家学说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它强调了人类在社会中应该有的品德和道德,即“仁爱民众,服务公众”。
这种思想也揭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价值观和社会伦理,同时表达了人类对于社会和人类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理解。
因此,仁的思想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在社会公德和道德意识方面值得继承和发扬。
此外,中华轴心文化还包括了其他重要的思想和价值观,如“天命”、“君权神授”、“虚怀若谷”、“知行合一”等,这些思想和价值观为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同时,它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世界文化的衔接点。
在当代世界中,中华轴心文化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在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下,文化交流和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中华轴心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价值和特点具有跨文化和人类智慧的意义。
对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而言,了解和传承中华轴心文化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史知识总汇(复习资料考试必备)
第一章1、当代文学的性质、任务、分期。
2、当代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与缺陷。
3、寻根文学的产生、代表作及不同形态。
答:文化“寻根”意识的萌动始于80年代初。
人们以追溯自己所属的民族和所生活的土地的渊源的高度热情,开始以民族文化及覆盖在民族心理深层的文化积淀为纵向坐标,以整体性的人类文化为横向坐标,探寻自己民族文化的历史演变、地域特点和现代重建的可能性。
80年代以来,整个文化界弥漫着一种强烈的“寻根”情绪,试图通过对民族文化的挖掘,重新认识自己,认识民族,重建新型的民族文化观。
这种“寻根”意识强烈地冲击着文学艺术,使其呈现出一种新的审美特质。
“寻根小说”的先声可以追溯到80年代初出现的风俗画小说。
汪曾棋的苏北小镇风情小说,刘绍棠、邓友梅的京味乡土、风俗画小说,古华的潇湘风情小说可视作“寻根小说”的前奏。
李杭育于1980年下半年发表《葛川江文化观》等文,显示出对寻求地域文化的自悟。
韩少功发表于《作家》1985年4月号上的《文学的“根”》拉开了“寻根小说”的最后一道帷幕,其“绚丽的楚文化流到哪里去了”的呼唤得到了一批青年作家和理论家的热烈响应,终于形成了一股有意识、有理论、有创作主张和创作实绩的文学“寻根”浪潮。
“寻根小说”的主将们或撰写理论文章,高扬“寻根”大旗,如阿城的《文化制约着人类》、郑万隆的《我的根》、李杭育的《理一理我们的根》等;同时又以自己的创作实绩来实践自己的理论主张,从而形成了一股蔚为壮现的理论与创作并行的文学思潮。
“寻根小说”在民族性、地域性上具有多样复杂的形态。
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世事》)等讲述着发生在商州土地上动乱世事中各类人物曲悲欢离合、坎坷命运,透射出秦汉文化所固有的粗犷质朴,郑义的《远村》、《老井》以与现代文明相隔绝的太行深处的人物命运振荡出晋文化的回声;邓友梅的《烟壶》、陈建功的《找乐》力求凸现北京宫廷与市井的生活场景;冯骥才的《神鞭》、《三寸金莲》等小说着意于天律民俗风情的体察与表现;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归去来》表现出对楚文化浪漫主义精神的追慕;陆文夫的《美食家》、《小巷人物志》》和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小说共同致力于吴越文化的开拓;王安亿从上海的小弄堂走出,以《小鲍庄》、《大刘庄》等小说楔入地域文化,郑万隆以《异乡异闻》开拓着自己脚下的文化岩层;以往很少写自己民族的张承志,也以《九座宫殿》等作品展开了对回族文化的探寻。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第4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 家乡文化生活
崔莹:说到这一点,你的戏剧的一大特点,就是静场的频繁出现。在你 看来,沉默在戏剧中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你如何判断哪里该沉默?
福瑟:沉默和孤独有关。这种孤独并非一种坏事,而是一种平和。沉默 也和虚无有关,而沉默和虚无都是我作品的血肉。我认为这些停顿或者沉 默,比那些说出来的话要有分量得多。这种沉默也会令观众感受到氛围的 紧张、故事的戏剧化。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很容易意识到哪些地方需要短 暂的停顿,哪些地方需要长久的沉默。
崔莹:在你的早期作品中,有的是以时间顺序来安排的,比如《有人将 至》就分开始、中场和结束。但在你的后期作品中,过去和现在混合、渗 透在一起。这在《秋之梦》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你在后期为何这样处理?
福瑟:我将过去和现在的混合与渗透称为“片刻”。比如我的戏剧《睡 觉》,就是发生在某一片刻的故事。片刻和永恒是联系在一起的,它描述的 是一种状态。它看似不存在,但实际上又存在。在作品中,假如将某个片刻 独立出来并加以扩展,我想,这部戏就不再像是一曲音乐,而像是一幅画了。
可以说,我的写作就是从与音乐有关的创作开始的——音乐需要聆听, 写作也需要。有时我感觉自己只是在听我的人物说话,然后把它们记录下 来。我的作品“语句重复”的特点,也是从那时开始的。写剧本时,我就像在 编曲,戏剧就仿佛是我的乐谱。
崔莹:写作之初,哪位作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福瑟:最初开始写作时,挪威作家罗尔夫·雅各布森对我的影响很大。 当时我的作品仿佛都不是用自己的语言写成的,而是用他的语言写成的。 直到二十多岁时,我才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我正儿八经在报纸上发表的 第一篇作品叫《他》。我后来的作品风格,和那篇故事差不多,写的是生活 的本质,与人物的名字无关。
第41讲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总复习
史观史论
1.历史解释——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因素 (1)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基础性原因, 欧共体和日本寻求摆脱美国控制的倾向是建立在经济实力增强基础上的。 (2)维护民族国家权益:当今世界经济虽然已经全球化,但是,政治上,主权民 族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基本单位,维护民族国家权益上的冲突必然导致 国际格局多极化的趋势,这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政治原因。 (3)文化的多样性:当今世界文化多样性是基本的特征,文化之间的冲突也 深刻影响着国际格局,欧盟、东盟等区域集团的建立与文化相似性有很大 的关系。 (4)美苏两极的激烈对抗使世界不得安宁,相对而言,多极格局的相互牵制 更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这是世界各国追求多极格局的现实原因。
(2)影响 ①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多极化是一个趋势,即世界是由多种力 量、多种社会制度、多种发展模式和多种价值观构成的。它承认了世界 的多样性。各种力量之间的平衡与制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维护 了世界和平。 ②促进了大国关系的缓和。为了对付共同的威胁——恐怖主义,大国之间 开始尝试进行新的对话,并加强合作,从而使大国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了 国际关系的缓和。 ③使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 ④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给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 遇,又提出了挑战。
主题二 人类的前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主旨精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当代中国外交秉承的基本理念,它既继承 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外交的新特色。从这一外交 理念出发,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因、认识中国为践行这一理念的 做法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第四个专题 当代世界文化
当代世界文化当今世界,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世界文化的发展亦因此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特点。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前提条件,是当今绚丽灿烂的世界文化形成的基础。
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反映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历史传统、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
这就要求国际社会上的各个主体在对待人类文化多样性时,需要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予以正确对待。
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世界文化的多样化。
自近代以来,由西方国家主导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却对人类文化多样性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
当今社会,人们已然彻底地认识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在历史因素、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不同,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也是不尽相同的,其文化发展方式也应符合其自身实际情况和规律。
第二、世界文化的生态化,即城市规划与人居环境的生态化趋势以及将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加以保护。
第三、国际文化产业竞争的高技术化。
高技术对文化产业的渗透和影响,表现为利润高、竞争力强的新的文化产业形态的形成。
“高技术”含量的背后是“高文化”的支撑。
第四、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能否占据文化软实力高地,对于我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能否处于不败之地十分关键。
第五、世界文化的“人本化”趋势,该趋势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建筑文化的理念;二是一些世界文化大都市,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开始关注城市本身的人文品味和魅力。
当代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文化观,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它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道路认同和价值取向,它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和性质。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对待不同的文化现象,揭示文化产生和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文化方面的反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世界文化
当今世界,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世界文化的发展亦因此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特点。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前提条件,是当今绚丽灿烂的世界文化形成的基础。
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反映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历史传统、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
这就要求国际社会上的各个主体在对待人类文化多样性时,需要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予以正确对待。
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世界文化的多样化。
自近代以来,由西方国家主导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却对人类文化多样性造成了不少负面
影响。
当今社会,人们已然彻底地认识到,各个国家和
地区由于在历史因素、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意识形态等
方面的不同,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也是不尽相
同的,其文化发展方式也应符合其自身实际情况和规律。
第二、世界文化的生态化,即城市规划与人居环境的生态化趋势以及将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加以保护。
第三、国际文化产业竞争的高技术化。
高技术对文化产业的渗透和影响,表现为利润高、竞争力强的新的文化产业形态的形成。
“高技术”含量的背后是“高文化”的支撑。
第四、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能否占据文化软
实力高地,对于我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能否处于不败之地十分关键。
第五、世界文化的“人本化”趋势,该趋势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建筑文化的理念;二是一些世界文化大都市,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开始关注城市本身的人文品味和魅力。
当代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文化观,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它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道路认同和价值取向,它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和性质。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对待不同的文化现象,揭示文化产生和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文化方面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文化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
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社会中的一切文化都是由广大人民群众智慧
的结晶。
第二、文化的形成受到一定的社会制度、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文化具有民族
性、阶级性、继承性、开放性的特点。
第三、政治经济决定文化,而文化对社会经济又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第四、强调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民族文化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为民族发展提供精神动
力和智力支持。
当今世界正处在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史无前例频繁的时期,这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文化观的指导下,准确把握这一趋势和特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文化交流,同时也以更为有效的举措来应对文化交锋,提高我国的文化交流水平。
我国在开放本国文化市场的同时,要设置开放底线,防范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入侵。
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反映出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对立,其实质是西方国家为文化打上“先进意识形态”的烙印,进而干涉社会主义国家,为其自身谋取政治和经济利益的活动。
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具体表现如下:西方国家仰仗自己的优势地位,把西方的意识形态、政治理论、价值观输入到第三世界国家,企图使第三国家的主流文化、政府意志、治国理念、领导方式等意识形态上的内容发生质的改变。
其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主流意识形态构成冲击
国家意识形态是指一个国家用以立国的全部价值体系的总和。
在意识形态上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从根本上破坏社会主义国家,己成为西方国家文化霸权的主战略
2、对主流价值观构成冲击
西方国家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渗透,宣传其政治理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使发展中国家的某些人,特别是年轻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受到侵蚀,不能正确对待本国的传统文化。
3、对民族传统文化造成冲击
西方国家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及其在文化传播中的运用,使得其文化产品的娱乐性、观赏性、知识性较强,还有一些人存在崇洋媚外心理,便得西方文化产品在一定时期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饮食文化、城建风格、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受到西方文化不同程度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大浪潮的影响下,世界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我国在与他国的文化交流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文化观,尊重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他国文化的优点,防范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影响,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优秀的文化传统,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