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黄河下游凌汛

合集下载

黄河下游凌汛因素及防御措施

黄河下游凌汛因素及防御措施

2012年第30期(总第45期)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1凌汛成因产生凌汛的自然条件取决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河道形态。

在高寒地区,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并且河道形态呈上宽下窄,河道弯曲回环的地方出现严重凌汛的机遇较多。

这是因为河流封冻时下段早于上段,解冻时上段早于下段。

而且冰盖厚度下段厚上段薄。

当河道下段出现冰凌以后,阻拦了一部分上游来水,增加了河槽蓄水量,当融冰开河时,这部分槽蓄水急剧释放出来,出现凌峰向下传递,沿程冰水越聚越多,冰峰节节增大。

当上游的冰水向下游传播时,遇上较窄河段或河道转弯的地方卡冰形成冰坝,使上游水位增高。

凌汛严重于否,取决于河道冰凌对水位影响的程度,通常只有在河道中出现严重的冰或冰坝后,才会引起水位骤涨,造成严重的凌洪。

2危害①冰塞形成的洪水危害。

通常发生在封冻期,且多发生在急弯窄河道水流缓慢地段,淌凌持续时间较长,逐步抬高水位,对工程设施及人类有较大的危害。

②冰坝引起的洪水危害。

通常发生在解冻期。

常发生在流向由南向北的纬度差较大的河段,形成速度快,冰坝形成后,冰坝上游水位骤涨,堤防溃决,洪水泛滥成灾。

③冰压力引起的危害。

冰压力是冰直接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力,包括由于流冰的冲击而产生的动压力,由于大面积冰层受风和水剪力的作用而传递到建筑物上的静压力及整个冰盖层膨胀产生的静压力。

资料记载,1929年2月在山东省利津县冰坝堵塞河道,造成决口,淹没了利津、沾化两县60余村。

3黄河凌汛凌汛,是黄河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由冰凌壅塞引起的暂时涨水。

由于黄河所处纬度较高,下游河道,一般年份冬季结冰封河。

春初解冻开河,冰水齐下,冰凌壅塞,水位上涨,形成凌汛洪水,此时期为黄河凌汛期。

黄河下游河道因上下河段纬度相差3度多,冬季平均气温相差摄氏3~4度。

上段河道封冻晚、开河早,结冰较薄;下段河道封河早、开河晚,结冰较厚。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之凌汛知识点是什么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之凌汛知识点是什么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之凌汛知识点是什么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

有时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坝。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考地理复习资料之凌汛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考地理复习资料:黄河下游凌汛黄河下游凌汛黄河,从河南省桃花峪到入海口称为下游,全长786公里,两岸筑有大堤,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

下游河道上宽下窄,河道走向呈西南、东北方向,冬季经常受寒潮侵袭,日平均气温上下河段相差3~4℃,并且是正负交替出现,河道流量一般在每秒200~400立方米。

由于河道、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作用,下游每年都有凌汛,经常发生插凌、封河。

新中国成立以来封河30多次,大多先由河口开始封河,而后逐段向上插封。

一般年份封冻总长约400公里左右,最短40 公里,最长703公里。

开河则由上而下,冰水沿程积集,造成明显凌峰,并易在浅滩、急弯或狭窄河段受阻卡塞,形成冰坝,使河段水位迅速抬高,威胁堤防安全,甚至造成凌灾。

黄河下游凌汛在历史上曾以决口频繁、危害严重、难以防治而闻名。

据历史上不完全统计,自1883年至1936年的 54年中,就有21年凌汛期发生决口,平均五年二决口。

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黄河下游山东河口地区仍发生过两次凌汛决口。

历史上曾有“伏汛好抢,凌汛难防”、“凌汛决口,河官无罪”之说。

新中国成立以后,黄河下游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战胜了多次严重凌汛,扭转了历史上五年两决口的险恶局面,连续取得了49年凌汛未决口的伟大成就。

总结:由于冰凌、流冰插塞,过流面积减少,可形成冰坝,随着水位的提高,将会出现水鼓冰裂、冰凌漫堤的情形,形成凌灾,其危害程度常常超过洪灾。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内蒙古凌汛内蒙古段凌汛黄河内蒙河段,地处黄河最北端,从宁夏的石嘴山市和内蒙古伊克昭盟的拉僧庙入境,至伊克昭盟准格尔旗马栅的榆树湾出境,干流全长840公里,总落差仅162.5米。

泫河段河宽坡缓,逶迤曲折,虽地处上游,但在昭君坟至头道拐的河道比降已接近黄河河口的比降。

黄河下游凌汛成因及防御措施(一)

黄河下游凌汛成因及防御措施(一)

黄河下游凌汛成因及防御措施(一)摘要:黄河凌汛灾害是黄河下游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历史上曾以频繁决口、难以防治而著名。

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弯曲连绵,险工、控导交错对峙,容易形成冰塞、冰坝的河段较多。

人民治黄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黄河的治理,多次加高加固黄河堤防,兴建河道整治工程,修建水库和南、北展宽区等分滞洪工程,特别是1998年长江大水之后,国家加大了黄河治理力度,按照2000年设防标准,加高、加固两岸堤防,加修、改建了许多河道整治工程和病险涵闸,近期又进行了标准化堤防建设,将黄河堤防建成“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防洪工程的抗洪能力大大增强。

防洪非工程措施也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完善。

关键词:黄河凌汛成因防御措施1概况黄河凌汛灾害是黄河下游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历史上曾以频繁决口、难以防治而著名。

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弯曲连绵,险工、控导交错对峙,容易形成冰塞、冰坝的河段较多。

人民治黄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黄河的治理,多次加高加固黄河堤防,兴建河道整治工程,修建水库和南、北展宽区等分滞洪工程,特别是1998年长江大水之后,国家加大了黄河治理力度,按照2000年设防标准,加高、加固两岸堤防,加修、改建了许多河道整治工程和病险涵闸,近期又进行了标准化堤防建设,将黄河堤防建成“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防洪工程的抗洪能力大大增强。

防洪非工程措施也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完善。

小浪底与三门峡水库联合运用,可有效调节下游河道流量,减轻黄河下游凌汛灾害,但河道主槽逐年淤积抬高,“二级悬河”的不利局面进一步加剧,局部河段仍不断发生凌汛灾害,应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凌汛期要密切注视凌情变化,采取一切措施,将凌灾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2凌汛的成因黄河下游是一个不稳定的封冻河段,据统计,1950-2004年的55年间,山东河段有48年封冻,8年出现较严重凌情。

初中地理知识点: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危害

初中地理知识点: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危害
【点睛】
本题考查黄河的有关知识.
9.C
10.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黄河的基本概况。
9.水土流失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形破碎,起伏不平,黄土高原输入黄河下游的泥沙多年平均为16亿吨,其中有4亿吨淤积在黄河下游的河道上,平均每年淤高10厘米,造成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3~10厘米,最高处达15厘米。所以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于黄土高原。故选C
【详解】
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中游河段,故A正确;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泥沙主要来自中游,故B正确;
黄河的下游泥沙淤积严重,形成了“地上河”,故C正确;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泥沙主要来自中游,所以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在中游实施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考查黄河的概况,要理解记忆。
7.读图,关于长江、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南岭,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B.长江干流有多座水电站,④是世界上第一大水电站
C.长江中游有众多的支流汇入,其中③是湘江
D.黄河②处河段形成“地上河”,易引发洪水灾害
8.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属于同一地形区,即黄土高原
B.数字②处是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
(2)黄河泥沙来自_______游的___________高原。黄河上、中游的分界①是____________,中、下游的分界②是_____________。
(3)长江上游流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水文特征是____________。
(4)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后,就变成了“____________”形态。成因是__________,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

最新整理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四节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最新整理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四节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1.以外流河为主2.水文特征:河流的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的特征。

3.京杭运河识图一:5.长江的开发与治理:A水能:有“水能宝库”之称,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因为流经第一、二阶梯且多高山峡谷,落差大,水能丰富。

水电站有: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等。

B航运:内河航运第一,有“黄金水道”之称,宜宾一下四季通航。

沿江四大港口:上海(全国最大港口)、南京、武汉(中游)、重庆(上游)。

C治理:首要任务是防洪(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洪水)。

长江频发洪灾原因:1.流域内支流多,暴雨时同时涨水;2.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调蓄作用减弱;3.上游植被遭坏,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河道弯曲,不利水流下行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它的综合效益: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水产养殖等识图二:黄河概括黄河的开发与治理:A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电站:龙羊峡(青)、刘家峡(甘)、青铜峡(宁)、三门峡、小浪底(河南省、中游)。

B 灌溉农业:“塞上江南”(b河套平原和a宁夏平原)、渭河平原、湟水谷地。

C治理:关键是治沙,根本: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黄河最大危害是下游的(河南山东)“地上河”)D长江黄河都发源于青海省,都流经的省区是青海省和四川省,都流经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

E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是—巴颜喀拉山脉、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灾害1.常见的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2.自然灾害种类的分布地区及原因3、避灾:(1)发生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2)地震发生时,应及时有序撤离到安全空旷地带,不能及时撤离可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同学们,整理总结很辛苦,请认真背诵并好好珍惜哦~)。

2024年初中中国地理重点知识点(三)

2024年初中中国地理重点知识点(三)

2024年初中中国地理重点知识点(三)八、中国的河流湖泊概况1.内流区和外流区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与2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内、外流区区域范围占全国面积占全国总水量内流区内流河的流域1/3 不到5%外流区外流河的流域2/3 95%以上注意:黄河几字湾内的内流区;黑龙江省松花江与黑龙江之间内流区;阿尔泰山南侧的外流区.2.水系形态(1)影响水系形态的主导因素:地貌黄土高原河网密度、树枝状水系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横断山区南北状排列河流与平行状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平行水系与冰川侵蚀地貌(2)与自然灾害扇形水系:水流汇集、易成洪涝正常年份:可错开洪峰南北对称状水系(长江)异常年份:同时到达,易成洪峰东西对称水系(黄河中游):易成洪涝东西不对称水系(淮河):北部支流众多,南部支流较少,易成洪涝.3.水文特征(1)河流水文特征的含义: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2)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时间水量水位结冰期夏季风盛行时大上涨、形成汛期无冬季风盛行时小下降、形成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普遍有(3)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及原因地区河流流量水位含沙量有无结冰期1、东北地区黑龙江松花江流量丰富,汛期较短,水位变化大,含沙量小,冰期长;2、秦岭一淮河以北(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辽河,海河,黄河流量较小,汛期短,水位变化大,含沙量大,冰期短;3、秦岭一淮河以南长江,珠江,流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变化水,含沙量小,无冰期2、西南地区(怒江,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4)内流河水文特征①分布地区:西北内陆水源补给: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②主要特征季节性河流:夏季为丰水期,其他季节水量少,甚至断流.流程:不长(蒸发、下渗、灌溉用水多)③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塔里木河、黑河的生态环境问题:下游河段来水量锐减,河道干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严重沙化,生态环境恶化.其原因是上游地区不断开垦土地,农业用水急增,加之温室效应,蒸发加强,导致下游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塔里木盆地的坎儿井:附:坎儿井的开凿程序是:从山地水源挖一渠道,长度不一,最长可达20~30公里.每隔20~30米有一通地面的竖井,各个竖井的深度,沿山坡往下逐渐减小.暗渠水流近田庄处始经明渠流出地面,灌溉农田.勤劳智慧的维吾尔族人民发明创造了坎儿井技术后,又通过丝绸之路将它传入中亚和西南亚等国家.王国维的《西域井渠考》叙述了这一传播的概况.开凿坎儿井的工程相当浩大,往往耗时好几年.要使坎儿并经久耐用,还要常年修理保养,要在暗沟清除淤泥,支撑梁柱,甚至还要加掘上游暗沟,以增加水源,工程极为艰巨.古代中国人民为获得水源,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同大自然作斗争的成就堪称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观.3.湖泊分类(按湖泊所在流域特点)内流湖→内流区→基本上是咸水湖外流湖→外流区→淡水湖青藏高原湖区: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区,占我国湖泊面积的一半,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东部平原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东南部,是我国淡水湖最集中的地区,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都分布在这一地区各湖泊所在省区:青海湖——青海省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洪泽湖、太湖——江苏巢湖——安徽4.主要河流——【长江概况】1、发源地:青海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2、流经省区:青、藏、川、云、谕、鄂、湘、赣、皖、苏、沪3、流经地区形: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4、干流:长度中国第一大河5、注入海洋——东海6、长江水系及文特征1)上游:自源头到源北宜昌,支流为雅砻江,泯江,嘉陵江,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2)中流:自湖北宜昌到江西湖U,支流为汉江,湘江,沆江,赣江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3)下游:自江西湖口到入海口,支流为青戈江,水阳江江阔水深,流缓,少支流4)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①巨大的水能资源葛洲坝水电枢纽是目前发电流量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山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②我国最重要的内河流航道东西交通大动脉,誉为黄金水道,宜宾以下干支流四季通航③长江流域的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干流与多知南北交通线相交,对沿江,沿海,内地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上海是长江流域经济的龙头④洪涝原因A.自然因素:流域面积大,集水量多,季风气候明显,降水集中,上中游落差大,水势迅猛,中游地势低平,河道弯曲B.人为因素:上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围湖造田,湖泊分洪能力下降,造成泥沙沉积,河床抬升,四川盆地,汉江,湘江,赣江等流域集中汇水造成长江中下游水位急升,泄洪能力差,洪涝灾害随时发生。

高三地理凌汛知识点

高三地理凌汛知识点

高三地理凌汛知识点地理学科中,凌汛是指在雨季或极端降雨情况下,地表水无法迅速排泄或透入地下,导致水体在地面形成深水或泛滥的现象。

高三地理课程中,凌汛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以下将详细介绍高三地理凌汛的相关知识。

一、凌汛的定义和形成原因凌汛是指在雨季或极端降雨情况下,地表水无法迅速排泄或透入地下,导致水体在地面形成深水或泛滥的现象。

主要形成原因有以下两点:1. 降雨过程的异常性:持续性的大雨或短时间内的暴雨容易导致凌汛。

这是由于降雨量超过了地表水的蓄水量和排泄能力,使得水不能迅速排泄或透入地下。

2. 地表条件的不利因素:比如,土壤质地疏松、地表覆盖无法迅速排水等因素,会加剧凌汛现象的发生。

二、凌汛的影响凌汛对人类和环境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影响:凌汛会导致城市和农田内涝,造成道路交通阻塞、农作物减产等问题,给当地经济带来重大损失。

2. 生活影响:凌汛会造成城市内涝,影响人们的出行、居住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洪水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损失。

3. 生态影响:凌汛会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冲毁植被和土壤,影响生物多样性,并可能导致水资源污染。

三、凌汛的应对和预防为了应对和预防凌汛带来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建设城市防洪体系:包括修建排水系统、加强河道治理、建设水库和蓄洪区等,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

2.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通过建设气象监测站和提升预警能力,及时准确地发布洪水预警信息,降低凌汛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3. 推行生态修复和保护:加强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改善土壤质地,减少水土流失和凌汛发生的可能性。

4. 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加强凌汛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总结起来,高三地理凌汛知识点是考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了解凌汛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影响,以及应对和预防凌汛的措施,对于应对地理考试和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凌汛事件都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能够增加地理知识储备,提高应对凌汛的能力。

地理凌汛现象所有知识点

地理凌汛现象所有知识点

地理凌汛现象所有知识点
地理凌汛现象所有知识点:
凌汛是指当降雨量超过地表水土保持能力时,造成水在地表流动并形成洪水的
现象。

凌汛通常发生在降雨强烈或降雨量很大的地区,主要由于土壤饱和或铺装不透水而无法吸收水分。

以下是关于地理凌汛现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凌汛的成因:凌汛的主要成因包括降雨强度超过土壤的渗透能力、土壤饱和、水流失去径流水路以及不透水铺装等。

2. 影响凌汛的因素:地理凌汛现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形、土地利用、
土壤类型和降雨强度等。

陡峭的地形和山区容易形成山洪,城市中的大量不透水表面增加了径流水的量。

3. 凌汛的影响:凌汛对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广泛的影响。

它可能导致洪水、土
地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以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预防凌汛的方法:为了减少凌汛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改善水
土保持措施,如建设沟渠和水坝,以减缓水流速度和降低洪水威力。

此外,也可以改善城市排水系统,确保有效排水。

5. 凌汛的例子:凌汛是全球性的现象,在许多地区都会发生。

一些具有显著凌
汛问题的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国和中国的一些沿海地区。

总的来说,地理凌汛现象是一种常见且有潜在危险的自然现象。

了解凌汛的成因、影响以及预防措施对我们理解和应对凌汛具有重要意义。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节复习知识点:河流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节复习知识点:河流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节复习知识点:河流查字典地理网初中频道为您整理了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节复习知识点:河流,希望帮助您提供多想法。

和小编一起期待学期的学习吧,加油哦!1、我国河流大多数分布在东部的外流区内。

这里河流多且长,夏季易形成汛期。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河流易结冰,普遍有结冰期。

我国水量最大河是长江,汛期最长的河是珠江,含沙量最多的是黄河。

结冰期最长的河是黑龙江。

我国的一条惟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是额尔齐斯河。

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2、我国东部外流河汛期变化的规律是:自北向南汛期越来越长。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还。

中的天是巴颜喀拉山,海是渤海。

凌汛出现在黄河的上、下游河段。

黄河之害主要在于下游河段的地上河决口改道,洪水泛滥。

4、地上河形成的原因: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入河,河水含沙量大。

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道变宽,流速变慢,大量泥沙沉积在河床,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面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冲刷严重。

6、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在于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修建水库和水利枢纽工程,在下游加固堤防,也是根治黄河的重要手段。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

7、长江是水能宝库,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的1/2。

其水能主要蕴藏在上游河段。

从玉树到宜宾流经横断山区,河水落差极大,长江流经重庆,江水深切巫山形成水流湍急的三峡。

现在正在建设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即位于此。

8、长江是黄金水道,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自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为发挥长江的航运价值,治理了“九曲回肠”的荆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

滩多流急的川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疏浚了航道,加强了港口的建设。

黄河凌汛

黄河凌汛

黄河凌汛历史上,黄河凌汛灾害频繁发生,人们在与凌汛灾害的不断斗争中,逐步认识并致力于凌汛防治。

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两岸人民采取了防、蓄、分、排的综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凌汛灾害。

1.黄河凌汛概况1.1凌汛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

冰凌有时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坝,使水位大幅度抬高,造成漫滩或决堤。

中国北方的河流,如黄河、黑龙江、松花江,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

黄河凌汛洪水在发生频次和规模上远较其他地区为高,往往造成较大灾害。

1.2凌汛特点黄河有“桃、伏、秋、凌”四汛,凌汛防御难度最大。

历史上曾有“伏汛好抢,凌汛难防”、“凌汛决口,河官无罪”之说。

黄河凌汛主要特点有:一是突发性强。

形成冰坝的位置难以预测,有可能造成多处出险。

二是水位上涨快。

一旦开河时形成阻水冰坝,河道水位可能骤涨3到4m。

三是破坏力大。

河中的冰块在动力作用下,有摧枯拉朽之力,能切断碗口粗的杨树和水泥电线杆,冲击大堤时比推土机力量还要大。

四是抢险困难。

冰封之地取土困难,冰坝破除难,手段少。

2黄河凌汛成因2.1气温的作用黄河下游由于纬度的差异,上段气温高,回升早而且回升快,下段气温低,回升迟而且慢。

如秦厂 (花园口)日平均气温1月15日为-4.6℃,22日即上升到2℃,上升幅度达6.6℃,而河口前左站1月15日为-9.2℃,到22日上升到-4.2℃,上升幅度为5℃,直到2月6日平均气温才上升到 0℃以上。

据此可以看出,当河南段开河时,河口一带仍为负气温,日平均气温保持在-5℃左右,远远达不到自然开河条件。

2.2水力的作用该年河口河段封河时流量较大,水流动力作用强,在王庄产生了严重叉塞,孙口以上封河地段叉塞也较严重,因此,河槽蓄水增量多,花园口至利津河段槽蓄水增量达8.85亿m3,而积蓄在孙口以上宽河道内就有6.14亿m3,占全河段槽蓄水增量的69.5%。

泺口以上为6.84亿m3,在开河时,上游河段的槽蓄水量随着开河迅速释放,形成水头,然后沿程水鼓冰开,凌峰流量也沿程增大,在强大的水力作用下,开河速度加快,开河进入山东境后,不到两天时间,1月29日开河到杨房,流量为2 830m3/s,平均流速达1.64m/s。

人教版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十、中国的自然环境

人教版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十、中国的自然环境

十、中国的自然环境一、中国的地形、地势1. 我国的地形:我国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西部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

2. 我国主要山脉及走向(1)东西走向:北列有天山山脉—阴山山脉,中列有昆仑山脉—秦岭,南列有南岭。

(2) 东北—西南走向:西列有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中列有长白山脉—武夷山脉,东列有台湾山脉。

(3)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

(4)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六盘山。

(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3. 主要地形区(1) 三大平原:A 东北平原(黑土广阔、面积最大)、B 华北平原、C 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2) 四大高原:D 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最大、最高)、E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F 内蒙古高原(地形坦荡)、G 云贵高原(地形崎岖)。

(3) 四大盆地:H 塔里木盆地(最大)、I 准噶尔盆地(第二大)、J 柴达木盆地(最高、“聚宝盆”)、K 四川盆地(紫色盆地)。

(4) 主要丘陵:L 东南丘陵、M 山东丘陵、N 辽东丘陵。

4. 地势总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1) 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一线。

(2) 对生产生活的影响①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②使得众多大江大河向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

③河流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二、中国的气候1. 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基本特征2.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1)冬季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受纬度位置影响,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2)夏季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不大,全国(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

3. 我国的温度带: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 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另外,还有一个青藏高原区。

4. 我国的降水(1) 时间分布:降水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南方雨季长于北方。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长江与黄河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长江与黄河
中上游利用水能发电。著名水电站: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
引黄灌溉:塞外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重要的引用水源。
忧患
长江上中游湖泊面积缩小,森林和草地植被遭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岸的汉江,是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
川江滩多流急,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泥沙淤积。
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宁夏、内蒙古境内初春时节易形成凌汛。
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成为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下游:河道变宽,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洪水威胁严重,水污染加重。山东境内初春时节易形成凌汛。
治理措施
兴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保持水土;兴建分洪、蓄洪工程。(蓄)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长江与黄河
长江
黄河
长度
6300千米
5500千米
发源地
唐古拉山
巴颜喀拉山
特点
呈“V+W”字形,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
呈“几”字形,是我国第二长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注入海洋
东海
渤海
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宜昌、湖口
河口、孟津
流经省区
青、藏、川、云、渝、鄂、湘
、赣、皖、苏、沪(11个)
整治河复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修建水库、水电站。
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打坝淤地,保持水土。
下游:加固加高黄河大堤,疏浚河道,治理水污染。
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9个)
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八年级地理黄河的治理

八年级地理黄河的治理

“塞上江南”——河套平原
4、奉献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壶口瀑布
三、黄河的忧患(过)及治理
上游
荒漠化严重 ——退耕还草还林
中游 水土流失严重 ——植树造林
下游 “地上河”,洪水、改道
断流
——加筑堤坝、疏通河道 ——节约用水、南水北调 ——科学监测、及时爆破
凌汛(上下游)
上 游 峡 谷
上游水电站
中 游 水 利 枢 纽
三门峡
小浪底
河南/山西
思考:为什么黄河是该流域重要的灌溉水源?
——退耕还草还林
资料一:“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
黄河每立方米水的年平均含沙量约35 千克,高峰上达到570千克。黄河每年输 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古人称黄河是 “一石(担)水,六斗泥”。如果把这 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 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
——修筑堤坝,疏通河道
70年代 80年代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断流长度千米 135 179 683 —— 704 ——
断流时间天
断流起止月份

11
121
133
226
137
5月—6月
2月—11月
——节约用水,南水北调
地上河
黄 河“ 地 上 河”
“地上河”动画演 示
人为因素:
过度开发 毁林毁草
——植树造林
水土流失
资料二:“痛苦的记忆”
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000多年间, 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 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灾难 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 1938年黄河改道,滚滚洪水南下,冲进淮河, 淹没了豫东、皖北和苏北大片土地,受灾人口 1250万,死亡89万,使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 变成一片凄惨、荒凉的“黄泛区。”

黄河下游凌汛成因及防御措施

黄河下游凌汛成因及防御措施
是《 黄河防洪工程抢险责任制> 所明确规定下来 站水位变化趋势与其上下站甚至全线水位变化 的制度, 河务部门要正确认识这一点, 并在 日常 趋势异样时, 擅改一线 水位观测员水位观测数 防汛工作中准确把握 , 首先要承担起 自身应该 据的现象, 这种做法是不负责任的、 也是十分错 承担的责任 和义务 , 次是不宜过分的承担超 误 的。 其 过 自身承担能力的任务和责任。 水位表现异样 主要有这样 的几种情况 : ① 6 险工控导水位 问题 上下站、 甚至全线 明显水位涨高 、 站不涨; 单 ② 各险工控 导水位 观测 是 防汛基础工 作之 上下站、 甚至全线水位平稳、 单站 陡涨 ; ③上下 此项工作存在着的问题在于: 站、 甚至全线水位平稳、 单站陡降; ④上下站、 甚 6 1 水尺零点 高程 难 以令人信服 . 至全线水位下降、 单站不降或反升。遇到这些 基层河务局校测各水尺零点高程时测量精 异样的情况时 , 首先应从河势和波浪变化方面 度不高 , 存在人为改动测量数据 以满足精度要 找原因, 而不能一改水尺读数了之。 求的现象。这还在其次 , 更为严重 的是, 校测时 7 临 时紧急统计 各种防 汛数 据资料 引用 的水准 点有许 多 都是 工 程 管理 班 埋设 的坝 由于防汛工作的特殊性 和复杂性 , 临时紧 号桩、 公里桩 、 百米桩等 , 这样的水准点极不规 急要求统计各种防汛 数据资料是正常的、 是工 范, 日 在 常的工程管理中又保护不够, 往往有被 作 的必需 。 撞倒或移动的现象 , 还有 的则是临时在坝面下 实际工作中 , 遇到 紧急统计 各种 防汛资料 数 埋设一物件做为水 准点。每年基层 防办校测水 据的事件时 , 各级都往往是一阵紧忙, 搞的很乱。 尺零点高程时, 往往有 找不到水准点和搞不清 最终还不能得到一个能令人满意的、 高质量的成 水准点高程的现象发生。 果。其原因往往在于: ①上级防办工作人员不很 6 2 自记 水尺 观测 方法 问题 . 了解基层实际情况, 安排工作时没有真正考虑清 流动水面总是在不 断的上下波动 , 时波 楚要什么, 有 表格格式不尽合理, 统计指标解释的不 动还 比较大, 甚者可达 2e 0 m以上。人工读取水 够清楚, 或者讲的含糊、 不准确; ②下级防办工作 尺读数时, 要求取波峰和波谷 的中间值 , 这一点 人员素质不够高, 不能够正确的领会、 理解上级的 需要通 过对 观 测 员 的 培 训 和严 格 要 求 才 能 做 要求0这样恶性循环, 就容易造成一些人在防办 到。遥感 自记水 尺到 了设定 的时间就 自动读 工作时 , 干越糊 涂、 干越 不知 道怎么 干 、 越 越 防办 数 , 到那 里 就 是那 里 , 不 论 波 峰或 波 谷 的 , 工作没有人 愿意干的不 良局 面。 读 是 这一 问题 难 以解 决 。 同一 水位 站 的人 工 水位 读 8 各项 具体工 作要有始 有终 数与 自 记水尺读数不一致 , 有时还差别 比较大 , 各级防办安排 的一些具体的、 较长期持续 这应该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的 日常工作 , 当记 着适时通知结束 . 应 有始有 63 河势对水位有重大影响 . 终。如水位加密观测上报、 河势、 工情、 滩岸演 河势对水位 的变化具有重大影 响, 水或 变观测、 雍 防汛动态逐 日上报等项工作。这些工 跌水的幅度都往往 比较 大。黄河下游游荡性河 作往往是在洪水到来前或洪水过程中予 以安排 段河势很不稳定 , 在个别水位站发生局部 的河 布置并严格要求 , 在洪水过后或者继续进行不 势变化是很正常 的。由此就造成该水位站水尺 甚必要时则不及时通知结束, 往往使得下级防 读数的起伏变化, 有时变化的幅度还 比较大 , 办工作人员无所适从, 这 在本已十分繁忙 的工作 种变化是可能的, 也是正常的。在实际工作 中, 中徒增了很大 的工作量, 各基层 单位一线人员 存在着上 级防办 工作人 员甚 至是 个别 防 办 负责 为之而付 出的艰辛劳动则更多。 人不深入分析实际情况、 业务不精 , 遇到某水位

黄河凌汛的知识点

黄河凌汛的知识点

黄河凌汛的知识点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它源自青藏高原,经过九个省份,最后注入黄海。

由于河水的特殊性质和河道的特殊地理条件,黄河在一些年份会发生凌汛现象。

下面我将逐步介绍黄河凌汛的知识点。

1.什么是凌汛?凌汛指的是河流在冬季低温时,水面上的水分凝结成冰,导致河水的流量受到阻碍,甚至出现冰坝阻断河流的情况。

凌汛是常见于寒冷地区的自然现象,其中黄河凌汛是最为著名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凌汛之一。

2.为什么黄河容易发生凌汛?黄河凌汛频繁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黄河源流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温度低,容易使水面结冰。

•黄河上游地区的积雪量较大,积雪融化后会增加河水的水位和流量。

•黄河上游地区地势复杂,河道狭窄,流速较慢,容易造成冰坝形成。

3.黄河凌汛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黄河凌汛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凌汛期间,冰坝会阻断河流,导致河水倒灌,造成河水溢出河岸,形成洪水。

黄河流域的农田、城镇等地区都会受到严重的洪灾影响,造成农作物减产、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4.黄河凌汛的防治措施为了减轻黄河凌汛带来的灾害,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黄河上游和源流地区建设水库,调节河水的流量,减少冰坝的形成。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凌汛的迹象,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加强黄河流域的堤防建设,提高抗洪能力。

•加强对周边地区的防汛救灾工作,减轻灾害的影响。

5.黄河凌汛的历史事件黄河凌汛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其中最著名的事件之一是1938年的黄河大合决。

当时,由于黄河冰坝突破,导致洪水泛滥,造成了河南、山东等地区的严重灾害,估计有数十万人丧生。

综上所述,黄河凌汛是一个重要的自然现象,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灾害。

为了减轻凌汛带来的损失,政府和相关部门一直在努力加强防治工作。

通过合理的措施和科学的管理,我们相信可以更好地保护黄河流域的人民和生态环境。

[黄河,下游,凌汛]黄河下游凌汛成因及防御措施

[黄河,下游,凌汛]黄河下游凌汛成因及防御措施

黄河下游凌汛成因及防御措施黄河下游凌汛成因及防御措施黄河下游凌汛成因及防御措施黄河下游凌汛成因及防御措施关键词:黄河凌汛成因防御措施1概况 2凌汛的成因 2.1气温河道冰凌是低气温的产物,气温变化是造成凌汛的重要因素。

黄河下游河道呈西南东北流向,上首位于北纬34度50分,黄河入海口位于北纬38度00分,上下相差3度10分。

气温的变化使上段河道冷得晚,回暖早,负气温持续时间短;下段河道冷得早,回暖晚,负气温持续时间长。

沿程纬度不断变化,造成气温“上暖下寒”,上游河段的气温明显高于下游河段气温,决定了黄河下游河段先封河后解冻的特性。

当气温转暖升高时,上段河道先解冻,下段河道还处于固封状态,上段已解冻的冰水流至处于固封状态的下段,卡冰结坝造成凌汛。

2.2水温气温对凌汛的影响是通过水温的变化体现出来的,冬季气温上暖下寒,温差较大,上段河道封冻晚、开河早、冰层薄、封冻时间短,下段河道封冻早、开河晚、冰层厚、封冻时间长,在上段冰层解冻开河、冰水齐下时,下段冰层仍较坚固,容易导致冰凌阻塞,严重时形成冰坝,致使河道水位迅速上涨,形成严重凌洪。

2.3流量黄河下游封冻期流量较小,封冻冰盖较低,冰下过流能力小,封冻后,河槽内增加的槽蓄水量大部分积存在宽河道内,当上游河段因气温升高或流量增加时,冰下蓄水量自上而下沿程释放,流量逐渐增大,加上下游河道狭窄,因气温差异开河较晚,在上游来水的动力作用下,迫使冰盖上涨,容易形成水鼓冰开的“武开河”,致使水位陡涨,形成冰坝,壅高水位,漫滩偎堤造成严重的凌汛灾害,对黄河下游防凌十分不利。

2.4河道形态黄河下游河道上游宽浅散乱,下游狭窄多弯,封河、开河期间极易出现冰凌卡塞,形成冰塞、冰坝,造成凌汛灾害。

主要表现在:艾山窄河段,该河段有黄河下游河道最窄的艾山卡口,险工与山体对峙,河宽仅275m,河道窄,弯道多,排冰能力小,易卡冰阻水;河道急转弯或连续转弯处,如河段呈“L”形、“S”形,流冰经过这些河段时,主流顶冲凹岸后,急转90度,或连转数弯下泄,很容易在弯道处卡冰壅水,形成冰坝。

中图版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黄河

中图版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黄河

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黄河干流水能资源丰富,特别是上游。
龙 羊 峡 水 电 站
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黄河干流水能资源丰富,特别是上游。
刘 家 峡 水 电 站
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黄河干流水能资源丰富,特别是上游。
青 铜 峡 水 电 站
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它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 等综合性功能
请看《地理图册》 40页 “黄河干流纵剖图”
《地理图册》40页
黄土高原 宁河 夏套 平平 原原
地上河
找出黄河的重要支流渭河与汾河。
我 国 第 二 长 河
河 口
渤海
渭河
河南
桃花 峪
5500千米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
含大量泥沙
黄河下游“地上河”
如果堤坝缺口,洪水将下倾,黄河迁徙改道
黄河下游“地上河”
上节课知识复习
分水岭是指分隔相邻两个流域的山岭或高地。 流域是指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
河 流
内流河 内流区
外流河 外流区
我国河流、湖泊众多
世界最早、最长的人工河 ----京杭运河
猜一猜:下面这句话和图片反映的是哪条河流?
一碗水,半碗泥。
第三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书本92-98页
黄河
中国的河流——
同学们知道: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
“天上”和“海”分别指哪里呢?
请看书本93页 “读图”
Hale Waihona Puke 1、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和长度 2、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
3、河口和桃花峪,它们分别在哪一个省
我 国 第 二 长 河
河 口

初中地理知识点:黄河的贡献——塑造平原、灌溉、水能

初中地理知识点:黄河的贡献——塑造平原、灌溉、水能
(4)黄河由于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流经到下游后,水流平缓,泥沙淤积,慢慢形成了地上河。
【点睛】
本题考查黄河有关知识,要知道黄河各河段特征及治理措施。
14.巴颜喀拉山渤河口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华北地上河河套宁夏
【解析原的巴颜喀拉山,自西向东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后,注入渤海。
初中地理知识点:黄河的贡献——塑造平原、灌溉、水能
一、选择题
1.关于黄河各河段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中游
B.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泥沙主要来自中游
C.黄河的下游形成了“地上河”
D.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在上游实施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
2.黄河是一条忧患河,以下不属于黄河下游河段的问题是
【点睛】
考查黄河的开发与治理,要理解记忆。
8.B
9.C
10.C
11.A
【解析】
8.凌汛,由于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流),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从图中可知,②④是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地区,会产生凌汛;B符合题意。
9.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城市分别是河口和桃花峪,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故这种状况出现在黄河的③④河段即中游和下游河段;C符合题意。
10.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河水携带大量的泥沙,下游流经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时,河道变宽,河流流速变慢,泥沙在河底淤积,使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故C符合题意。
11.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大增,治理黄河的关键措施是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植树造林是最关键的措施,A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黄河下游凌汛
凌汛,是黄河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由冰凌壅塞引起的暂时涨水。

由于黄河所处纬度较高,下游河道,一般年份冬季结冰封河。

黄河下游凌汛
黄河,从河南省桃花峪到入海口称为下游,全长786 公里,两岸筑有大堤,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

下游河道上宽下窄,河道走向呈西南、东北方向,冬季经常受寒潮侵袭,日平均气温上下河段相差3~4℃,并且是正负交替出现,河道流量一般在每秒200~400 立方米。

由于河道、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作用,下游每年都有凌汛,经常发生插凌、封河。

新中国成立以来封河30 多次,大多先由河口开始封河,而后逐段向上插封。

一般年份封冻总长约400 公里左右,最短40 公里,最长703 公里。

开河则由上而下,冰水沿程积集,造成明显凌峰,并易在浅滩、急弯或狭窄河段受阻卡塞,形成冰坝,使河段水位迅速抬高,威胁堤防安全,甚至造成凌灾。

黄河下游凌汛在历史上曾以决口频繁、危害严重、难以防治而闻名。

据历史上不完全统计,自1883 年至1936 年的54 年中,就有21 年凌汛期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