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建设与创新的必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建设与创新的必要性
建设和创新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有效地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无论是从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促进国民经济及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角度讲,还是从地理概念、农村创造的价值占国民经济的份额和农产品的市场份额、人口数量的角度讲,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抓好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和学科创新,有其必要性。
一、知识更新和学科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大家知道,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新知识、新技术大量涌现,而且更新不断加快。知识间的交叉、融合、渗透不断增强,使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断学科不断出现。就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趋势和现状而言,学科的专业内涵正在发生质的变化,非农、离农专业日益增多,又农、又经、又管不仅成为学科演变的趋势,而且也成为体现学科特色和优势的重点所在。如何通过学科创新和内在有益的交叉融合来顺应学科发展趋势,体现学科特色与水平,既是知识更新和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具体而又现实的历史任务。
二、产业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
21世纪,我国正面临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现代产业不断成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的形势。据统计,第二产业的从业人数由1952年的1531万人发展到2002年的1.6亿人,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由1952年的1881万人增长到2002年的2亿人,分别增长了9.6倍和10.1倍;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由1949年的80:12.8:7.2发展到2001年的15. 2:51. 1:33.6,劳动力分布由83.5,7.5:9发展为50:22.3:27.7。二、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增加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多,相应的要求对其的管理力度和水平也要提高,要求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从传统的以农林为主,转变为面对农业向外拓宽和延伸,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
三、经济体制转轨和运行机制转型的内在要求
农林经济管理是以服务三农为特色的学科,适应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是学科的使命和天职。然而,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在进行着七个方面的转型:
一是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农业生产力水平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由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内部循环转向开放和实现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二是正在从计划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型,农业生产从资源和要素的配置组合到产品供应销售的全过程,都由市场来调节,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正在成为农业发展的新要求;三是正在从农产品供给短缺约束条件下的数量型农业向农产品供给总量平衡、丰年有余或过剩条件下的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四是农业生产结构正在从单一的粮棉油种植
结构向农林牧渔产品多样化的综合结构转型,发挥区域农业比较优势,建立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正在成为农业生产布局的新要求;五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在从传统的粗放经营向现代集约经营转型,农业增长从主要依靠传统的土地、劳力等物质要素投人转变为在依靠土地、劳力等传统要素投人的同时,主要依靠资本、技术和信息等现代物质要素投人;六是农业发展从主要靠国内资源,国内市场向依靠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种市场转型,农业的发展将遇到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的新约束和新挑战,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七是农业与工业的关系从农业为工业贡赋的关系向工农两业平行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及保护农业转型,农业将得到工业的支持,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程度和资本有机构成会进一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将不断增强,二元经济结构正在消减。
因此,学科建设与发展必须适应这种转变,需要及时调整学科结构,凝炼学科方向,使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能够更好地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
四、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历史地看待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与上个世纪末相比,的确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专业设置、硕士点、博士点的设置,几乎都翻了一番。但是我认为这仅仅是数量的扩张,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来看,并没有多少发展,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从学科地位和影响看,在专业设置上逐步从农业经济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向大经济管理类专业扩展以后,学科发展的竞争对手也从农业院校扩大到综合院校;从人才队伍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由于处在农林院校这一大的环境背景之下,学缘结构与一些综合大学和名校根本无法相比。从承担各种科学研究任务和学科创新任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服务的对象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和传统的弱势产业,课题来源少,经费支持水平低,因而服务的力度和水平也低。从教学科研条件和基础设施改善看,尽管本学科和其它学科-一样,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但常常被看成是软学科因而得不到应有的支持,与其它学科的差距日益拉大。所以一定要加快发展,要抓学科建设和创新。
五、竞争学术地位及学科影响的内在要求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最根本的机制是竞争机制。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体制和改革的体制取向,必然向各个方面深人和渗透。教育及学科发展也不例外,目前学科建设中的专业设立和选择已经基本是市场化了。我们常讲市场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市场上什么专业的人才走俏我们就设立什么专业,而在专业设立、选择时,各有办学条件的同行实际上都是一个一个的独立经济主体,实际都在同一个市场上竞争,竞争生源,竞争学科专业地位。如果本学科建设跟不上,缺乏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就要在竞争中落伍。此外,即使在仍然带有浓厚的计划色彩的教育逐级管理体制下,竞争目前也是十分激烈的。这种竞争主要来源于各种评估和财政的支持,来源于大家对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资源的利用及占用。比如教育部的一级学科评估、重点学科评估,都引起了同行之间、不同院校的同类专业之间的竞争。为什么要竞争,因为国家支持的力度是有限的,支持的资金是无偿的,谁要获得国家支持,要树立在同行之间的学术地位和学科优
势,就必须参与竞争,就得抓学科建设与创新。
总之,现代农林经济管理亟需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社会调查和分析能力;能够发现和解决生产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独到的思维方式,善于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新的问题,能够运用动态的思维方式审视不断变化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创新型人才。因此,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促进现代农林经济发展,必须抓好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和创新。它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李艳. 浅谈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J].新疆社科论坛, 2003,(02)
[2]黎东升,苏亚琴. 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约束下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农业教育, 200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