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方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4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美丽的小编为家人们分享的《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4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古人的生活。
2、学习元方,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学习重点:1、体会思想感情。
2、积累文言词语。
教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新课导言:在南北朝时期,志轶小说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有一部作品被鲁迅先生称为“名士的教科书”,同学们知道是哪一部作品吗?(明确:《世说新语》)。
它里面记载了我国古代许多名士的言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其中的一位小名士,与他做一次真诚的对话。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二、板书课题,明确学习重点。
投:1、体会思想感情。
2、积累文言词语三、整体感知课文:课前预习了吗?1、老师找一个同学来给大家读一遍课文,请大家注意两点①字的读音、②句子的节奏。
哪一位同学来为大家读一遍课文?找生读课文。
2、师:有没有读错的?你认为他读的怎么样?找生评价,并追问你能为大家读一遍吗?生再读课文。
3、下面,请大家自由的大声的美美的把课文读上一遍。
四、疏通文意,初步理解读懂了吗?能理解吗?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一人一句,结合注释,疏通全文。
有弄不懂的字、词、句,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全班解决。
小组内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吗?生质疑问难,班级内讨论解决疑难,老师稍作点拨。
师:那,同学们,你们认为,我们应该掌握哪些重点的文言词语呢?生发言,逐步明确,并着重强调:“期”、“引”“顾”等字词的意思,并就“顾”的意思进一步的深化,以期与现代汉语建立联系,增强理解与积累。
师:“顾”的解释是回头看,就“看”这一点说,现在有些成语中是不是还有这个意思?你能举个例子吗?生拓展,进一步的巩固理解。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设计【优秀19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设计【优秀19篇】《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通过白文、标点文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脚本批注与演读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句子,把握人物形象。
3.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朗读时的白文断句以及演读中,通过语气变化把握人物情感。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演读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是通过多种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以及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
教会学生通过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文中重要词句。
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咏雪》认识了两孩子,感受到了他们的聪慧,领会到了语言的优美。
今天我们再来通过《世说新语》中的《陈太丘与友期行》来认识另一个孩子──元方。
看看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请一名学生上台书写课题,大家读题目,说说题目什么意思。
教师利用课件,解读孩子会出现问题的“期”字:出示“期”字由金文、篆文、隶书的演变过程,给出这个字偏旁的演变和批注。
学生总结“期”字的意思,得出题目正确的解释。
教师进一步追问:请学生们根据题目猜一猜文章会写些什么?学生大胆想象,猜测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解题,为后文的学习做铺垫。
(二)多方式朗读,感知内容带领学生多方式读文,理解内容,与最初对内容的猜测找异同点。
1.教师向学生展示课件《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白文(竖版)。
学生根据理解朗读断句,展示断句成果,读给大家听;小组讨论断句,各组展示断句成果,派代表朗读,各自阐明断句依据。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通用9篇)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通用9篇)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篇1【教材分析】《陈太丘与友期》是人教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
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学素养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
本课作为古文阅读在此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陈太丘与友期》是《世说新语》“方正”门中的,主要是写陈太丘之子元方聪颖机智,懂礼识仪。
文中“无信”“无礼”二词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借“陈元方责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人必须明礼诚信。
【学情分析】这篇文言文浅显易懂,学生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很大困难。
初一的学生毕竟才接触文言文,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思考质疑的习惯非常重要。
【课型】新授【教学方法】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激趣法。
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读及自主学习感悟故事的内容。
4、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1.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积累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学习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良好美德。
2.使学生了解《世说新语》“志人”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一些小故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制作教学课件;2.布置学生预习作业。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图片猜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的画面,表现了少年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表现机智聪明少年的文章《陈太丘与友期行》。
(板题)二、明确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2、学习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三、文学常识检查(填空,师强调)《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优秀3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优秀3篇)《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语感,翻译难理解的句子,了解故事大意,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获取情感体验,认识到“诚信”是立世之本。
学习古人懂礼知仪的优秀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1、诵读课文,结合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2、通过故事内容,推究文章内涵,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教学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学生能够质疑的情境氛围,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通过探究讨论使学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2、生成问题策略:“生成”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指导策略,设计教学过程时,给学生留出主动参与的时间与空间,根据答问讨论等学习活动情况,对学生思维行为作即时的疏导、点拨,有效的“生成问题”,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译读课文,把握内容--悟读主旨,质疑探究--创读课文,指导人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展示: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阅读理解这个故事,由王戎的善于思考,聪慧机敏,引出《世说新语》中还有很多像王戎这样聪敏机智的儿童,导入新课《期行》。
2、简介《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古代笔记小说集。
由南朝宋时期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写,原书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
《期行》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类。
“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陈太丘与友期行》 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陈太丘与友期行》,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所表达的道理。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如“期”“舍”“去”“乃”等。
(2)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元方和友人的形象特点。
2、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理解文意。
2、讲解法: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心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和朋友约定一起做事情。
但是有时候,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有人不能按时赴约。
那么,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古代的文章《陈太丘与友期行》,看看古人是如何处理这样的事情的。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纠正。
(三)疏通文意1、结合课下注释,学生自主翻译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小组内讨论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重点讲解以下字词:(1)期:约定。
(2)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舍,放弃。
去,离开。
(4)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5)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6)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7)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8)引:拉,牵拉。
(9)顾:回头看。
3、学生再次翻译课文,做到通顺流畅。
(四)分析人物形象1、让学生思考:在这个故事中,陈太丘的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元方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优秀8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优秀8篇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陈太丘与友期优质课教案篇一《智取生辰纲》是一篇从文学名著《水浒传》中节选出来的文章。
在课本中是篇幅比较长的课文,并且文白参半,方言较多,这些都增加了学生阅读的难度。
另一方面,文章情节跌宕起伏,饶有趣味。
以前讲解这样的课文,我总是在字词上花费较多时间,担心学生会在这方面遇到很多困难。
但是,我发现,这样讲授课文,会影响学生阅读的完整性,从而减弱他们对于文章的兴趣。
因此,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主要的考虑是,如何在不占用很多课堂时间的情况下,让学生读懂文意。
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激发学生兴趣上面,培养他们对于小说阅读的兴趣,进而更主动地进行语文的学习。
想节省课堂时间,就必须做好预习的工作。
我布置学生回家预习课文,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阅读课文的注释。
课堂讲授的时候,我把生字词讲解的任务分配给了学生,安排一位学生把他认为需要注意的生字词点出来。
这样做的目的,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更好地达到裨补缺漏的效果。
适当地点拨稍难的几个生字词后,我发现学生基本上能够弄懂文章的大意。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我在几个方面做了准备:1、补充跟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课前,我查阅了很多《水浒传》的资料,特别是跟这一部分有关系的,经过筛选与提炼,在讲课的时候,给学生补充了杨志的生平资料,关于花石纲的小故事,用贴近学生的语言讲给他们听。
我感觉到,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对于杨志这个人,对于课文的故事都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2、运用多种素材:小说这种文体,可以容纳相当广泛的内容,讲授小说的课堂也应该丰富多彩。
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展示了描绘课文情节的邮票,杨志的画像,电视剧里相关的录象,使学生头脑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更加栩栩如生,更加吸引人。
3、重点突出:整节课围绕“智”字进行,让学生在理清情节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双方的智慧所在。
在故事中双方智慧碰撞的同时,学生的智慧也在课堂中激荡,体会到了智慧带来的乐趣。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优秀8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优秀8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三、教学方法:朗读、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讨。
四、教学过程:一。
设置情境,激情导入:上个星期,我和一个朋友约好早晨8点出发爬山,可时间到了,他还没来,我该怎么办呢?谁来帮我出出主意?古代有一个叫陈太丘的人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是怎么做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课题:陈太丘与友期二、检查学生预习课文到底讲了什么内容?预习时看懂了吗?请一生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仔细听,若有出入,等这个同学讲完后指出。
三、朗读课文,疏通词句。
1、边朗读,边口译全文。
要求:先自由读,易于品味、揣摩(1)联系前几篇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借助下面注释,运用手头的古汉语字典,可运用加字法、换字法;同时,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补充上去。
(2)自己无法解决的,前后桌可以相互探讨。
(3)还是无法解决的,圈出来,等会儿集体交流、探讨。
2、疑难字词交流。
补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3、请一生口译全文。
其他同学仔细听,用铅笔画出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等会儿交流讨论。
4、自由朗读全文,看是否还有词句上的疑问。
同时根据对句意的理解处理朗读节奏。
5、集体朗读。
6、分角色朗读。
(注意二人前后语气的变化)四、课堂讨论:1、文中的三个人物——陈太丘,友人和元方,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们?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1)陈太丘:“太丘舍去”——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2)友人:“去后乃至”“尊君在不?”“怒”、“非人哉!”“惭,下车引之”——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知错能改(3)元方:“(家君)待君久不至”“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入门不顾”(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守信识礼,(聪明机灵)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陈太丘与友期行》这篇文言文。
2、帮助学生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意思,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
3、引导学生感受文中人物的形象,体会诚信守时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准确翻译全文。
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2、教学难点体会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
引导学生从文中得到启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培养语感。
2、讲解法: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人物的行为和性格,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古代的场景中,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先给你们讲一件我亲身经历的小事。
有一次,我和朋友约好周末一起去爬山。
结果那天我早早地就到了山脚下,等了好久好久,朋友才气喘吁吁地跑来,还一个劲儿地跟我道歉。
你们说,遇到这种情况,你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陈太丘与友期行》,讲的也是一个关于约定和守时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停顿。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三)理解文意1、结合注释,学生自主翻译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小组内讨论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的翻译情况,重点讲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
比如:“期行”,期是约定的意思,行是出行;“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一句要注意“则”的用法,解释为“就”。
(四)分析人物1、文中主要有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有怎样的表现?(主要有陈太丘、友人、元方三个。
陈太丘在约定的时间到了之后就离开了,体现了他守时;友人过了约定的时间才到,还对着元方骂他的父亲,表现出他的不守信、无礼;元方据理力争,反驳友人,展现了他的聪慧和懂礼。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正式)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正式)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为主线,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人文精神、价值观念等内容。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掌握故事中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3)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故事背景陈太丘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名士,他以道德品质高尚、博学多才而著称。
有一次,他与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行,但由于种种原因,朋友未能如约而至。
2.2 故事情节陈太丘等候朋友的过程中,遭遇了种种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履行约定,最终等到了朋友。
2.3 人物形象(1)陈太丘:坚守诚信,有责任心,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2)友:未能如约而至,但在故事结尾处表现出愧疚和懊悔之情。
第三章:故事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3.1 诚信陈太丘在故事中表现出了极高的诚信品质,他坚守约定,即使面临困难也不退缩。
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诚信为本的价值观。
3.2 责任陈太丘在面对朋友的失约时,没有抱怨和指责,而是自觉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视责任、自律自强的精神。
3.3 友谊故事结尾处,朋友表现出愧疚和懊悔之情,陈太丘则予以谅解,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珍惜友谊、宽容待人的美德。
第四章:案例分析与讨论4.1 分析陈太丘在故事中的行为和品质;4.2 讨论故事中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4.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诚信、责任、友谊等价值观的理解和体会。
第五章:实践活动5.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陈太丘与友的对话场景;5.2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承担责任、珍惜友谊等价值观;5.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心得,互相学习和借鉴。
本章内容以陈太丘与友期行为主线,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人文精神、价值观念等内容。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3)能够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简单的交流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宽容友善的品德,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字词解释和句式理解。
(2)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3)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语的理解。
(2)对课文内容深层含义的解读和思考。
三、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1)熟悉课文内容,掌握教学目标和要求。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如PPT、图片、视频等。
(3)制定教学计划和课堂活动安排。
3.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背景。
(2)复习相关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如词语解释和句式结构。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情节。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询问教师,解决课文中的疑难问题。
4.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翻译和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句式和词语。
(2)学生通过合作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5.2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找寻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或故事,扩展知识面。
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3篇
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篇6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统编教材七上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第二则,是一篇精读课文。
在单元主题上均围绕着丰富多样的亲情去写的。
作为人间最真挚而又美好的亲情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单元教学的要点:在继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到作品人物间的浓浓亲情,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陈太丘与友期》是《世说新语》“方正”门中的一篇,它之所以不被放在“夙惠”门是因为:文中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
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懂得为人的道理。
“无信”“无礼”二词为全篇核心。
二、学情分析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
本文是学生继《咏雪》之后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尽管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有限,但该文内容浅显,且故事性强,学生在多读之中能够感悟大意,借助详细的注解基本上能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培养学生懂礼守信的美德可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
由于我们面对的是较为封闭见识浅薄的农村学生,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和知识有必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训练或推荐来完成。
至于文言文的快速背诵要有技巧,这一点也需要有老师的指点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善于抓住关键词快速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读,及自主学习感悟故事内容;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
(3)情感与态度:传承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优良品德。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积累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学习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良好美德。
四、教法、学法1,教法(1)激趣导入法,用解题激趣导入新课,渲染氛围。
(2)诵读法,采用不同形式的诵读培养学生文言语感,体会人物的情感。
初中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陈太丘与友期行》。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与友期行”、“太丘”、“待其母”等。
(3)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境,增强理解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3)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诚信、友善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组织学生进行背诵,加强记忆。
2. 课文解析:(1)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与友期行”、“太丘”、“待其母”等。
(2)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如陈太丘的宽容、友人的诚实等。
(3)探讨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如诚信、友善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课文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文言文表达方式。
(2)分析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2)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探究,发现课文中的奥秘。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图片,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增强体验感。
(3)情景模拟: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测试评价:定期进行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诚信和礼仪的重要性。
3.学习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朗读文言文,理解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
2.难点
1.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翻译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1.讲述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对诚信和礼仪的看法。
3.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
1.学生自由朗读文言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5.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6.
1.逐句翻译文言文,理解课文意思。
2.分析陈太丘与友人的行为,体会诚信和礼仪的重要性。
7.
分析人物形象
8.
1.分析陈太丘、友人、元方的人物形象。
2.讨论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优点。
9.
总结升华
10.
1.总结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树立诚信和礼仪的意识。
11.
拓展延伸
12.
1.让学生讲述自己身边的诚信和礼仪故事。
2.推荐阅读其他古代文言文。
教学反思:
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行》时,故事导入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理解文言文内容和分析人物形象方面做得较好,但在理解实词和虚词时,需要更多的练习和讲解。
拓展延伸部分的故事讲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诚信和礼仪的重要性,但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3.学习古人诚信守礼的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文言词汇,翻译课文。
2.难点:理解元方的行为和言语所体现的品德。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解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讲述诚信的故事,引入课题。
2.初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正音断句。
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3.精读课文
1.分析陈太丘与友人的行为,体会他们的性格特点。
2.解读元方的言行,理解其品德。
4.拓展延伸
1.让学生讨论在生活中如何做到诚信守礼。
2.讲述其他古人诚信的故事。
5.总结
1.总结全文,强调诚信守礼的重要性。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陈太丘与友期行》全文。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能够通过翻译、解析等方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能。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并体会到友情的珍贵和诚信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人格。
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第二章:课文解读2.1 课文背景介绍陈太丘的时代背景和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陈太丘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
解释“友期行”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友情和诚信的重要性。
2.2 课文内容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解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等,让学生理解其表达效果。
2.3 课文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友情的真谛,探讨友情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诚信的价值,探讨诚信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第三章:课堂活动3.1 朗读与讨论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并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2 翻译与解析学生分组进行课文的翻译和解析,锻炼古文阅读能力。
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翻译和解析的准确性。
3.3 写作与演讲学生进行演讲,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培养表达和演讲能力。
第四章:拓展与延伸4.1 相关故事介绍介绍与陈太丘相关的其他故事,如《陈太丘与友共饮》等,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陈太丘的事迹。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和分析,发现陈太丘在不同故事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4.2 品德教育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认识到友情和诚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的主要观点和体会。
陈太丘与友期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陈太丘与友期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一):教材分析1.新课标要求构成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和感悟本事, 这是篇课内阅读课文, 要求学生经过学习有自我独特的见解, 感悟浓浓的父子情, 亲情是人间真挚而完美的#39;感情, 这一单元体现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 从而引起我们的共鸣。
2.本节课要学生学习元方小小年纪就明白维护父亲的尊严, 感悟亲情, 明白诚信与礼貌的重要,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情分析1.课文短小精悍却反映了道理, 要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 自我感悟出道理。
并树立进取的人生态度。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从文言字词到感悟, 再到进一步谈自我的看法。
3.学生认知障碍点:如何看待元方的做法, 构成自我的见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本事:积累文言词语, 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理解课文资料, 并争取能背诵。
过程和方法:读并体会故事的资料及其中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感知资料, 准确理解课文资料。
诵读背诵课文, 引导学生对诚信与礼貌的感悟。
教学难点:领悟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学过程导入:这节课教师想领同学们再次走进精典故事, 去认识一位小朋友, 它穿越时空, 沿着中华文化的长河正向我们走来, 让我们一齐去见见他好不好?[引出课题}这是一篇文言文, 究竟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我们来读懂它初读感知1、学生朗读, 同学评价2、齐读译后再读, 合作学习1、对照注释边读边疏通文意, 小组合作2、落实重点词句3、学生讲故事4、引导朗读, 注意停顿与重音, 把握感情, 师生点评。
学生互相挑战诵读, 熟读背诵。
品味探究1、读了这篇课文, 你悟到什么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3、如果是你怎样办设题意图:经过对问题的品味探究, 让学生了解资料, 构成自我对课文深刻道理的理解, 对父子情的感悟, 明白诚信与礼貌的重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教师点拨: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尝试用诚信、宽容、理解的方式去与人沟通课堂小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传统, 为人真诚守信。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 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2. 能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3. 通过朗读、讨论等说出文中儿童所具有的品质。
4. 学习古代少年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1. 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2.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教学设计:一、导入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是非常熟悉的。
(请一位学生讲故事)这个故事中的孔融留给我们较深的印象就是很懂事,四岁的他就已经知道人与人交往要学会谦让,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他的家乡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
课本翻开至《陈太丘与友期》。
二、整体感知1. 范读: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语句的停顿。
2. 请学生自己找出本文应注意的字词:舍(she)不(fou)3. 学生自由朗读4. 齐读三、疏通文意1. 刚才同学们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进行了朗读,但是对于有的语句的停顿,可能同学们还有疑问,为什么在这里要断句呢?这就需要对文意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下面,我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小组内的同学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小组内四人讨论合作解决。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记下来。
2. 质疑(关于字词句)【明确】期日中:约定;太丘舍去:离开(区分古今异义);过中不至:到;去后乃至:才;相委而去:丢下、舍弃;下车引之:拉;君、家君、尊君3. 文言文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比较简洁,正因为如此,有的内容因为与上文重复,作者就会将其省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文言文初学者,像我们各位同学,带来一些阅读困难,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翻译之前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
我们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优秀7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优秀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作者可爱的小编飞白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7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点评陈太丘与友期教案公开课篇一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出现的基本字词,翻译并且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时的语气、停顿,并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白“做人做事讲诚信”是立世之本的人生哲理。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通过品味人物语言从不同的标准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分析。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聪明机智的孩子,同学们可以举几个例子吗?(同学回答,教师总结)有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曹植作《七步诗》、王冕四岁学画、王羲之七岁通书法这些都是大家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伴着古人的脚步走进另一个孩子—元方的世界,看看我们从他身上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二、读古诗,品诗味1、了解作者刘义庆和《世说新语》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
小说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本文选自“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2)作者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洲)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洲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2、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朗读课文,然后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对同学的朗读进行点评,由教师总结,读的时候不仅仅要把字音读准,同时还要注意停顿以及感情,较后全班齐读。
(暂设5分钟左右)课堂细节:为什么同学们“尊君在不”要读成“fǒu”?指出这是通假字,请同学们思考下,在我们学过的文章中还有哪些是通假字?《童趣》中“项为之强”,《论语十则》中“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1 .课名:《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2 .本文言文教学所需课时为1 课时。
3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着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
全书共8 卷,按内容分为36 门。
《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
“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技能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
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 .初二学生抽象思维获得了一定发展,对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分析能力。
2 .本班学生具有好表现、思维活跃等特点。
3 .本班学生对于探究式学习这种方式已经比较熟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积累文言实词。
在把握情节的基础上展开人物分析。
通过质疑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多媒体教学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
六、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
学生活动:讲故事。
教师活动:同学们,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学生活动:“做一个聪明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成功的人”……
教师活动:如果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行》,你结识了小元方,你就会默默地告诉自己:“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
设计意图:讲故事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巧妙引入本课学习。
2 .朗读课文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朗诵。
学生活动:学生朗读课文,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设计意图:在读中体会文言句式,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3 .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并在巡视中酌情给予指导。
学生活动: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
论、解决词句方面疑难问题。
设计意图: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浅易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
4 .翻译全文
教师活动:检查指导。
学生活动:翻译课文。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加以指正。
5 .课堂表演
设计意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人物的理解。
6 .质疑探究
教师活动:分析人物。
学生活动:讨论。
教师明确:
(1 )关于友人: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2 )关于元方: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
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3 )关于陈太丘
设计意图:在把握情节的基础上展开人物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7 .课内延伸
教师活动:
(1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
(2 )创新题:请你发挥想象,依《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情节,假设一个对话情境,猜想友人遇见陈太丘后,两个人分别会说什么呢?
学生活动: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8 .教师结语
9 .拓展阅读
文章一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
1 .试读此文。
2 .试着翻译。
文章二
王冕者,诸暨(j ì)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zh é,就)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t à,用鞭子、棍子等打人)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h é,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为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ti án ,安然、坦然)若不见。
——《王冕僧寺夜读》
1 .对下列加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窃入学舍(偷窃)
B .冕因去(离家)
C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拿)
D .琅琅达旦(天亮)
2 .简答。
(1 )“曷不听其所为”中的“其”指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听已,辄默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儿痴如此”中“此”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一句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