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基础知识
高考小说知识点
高考小说知识点高考中,小说作为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要部分,常常让考生感到困惑和棘手。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高考小说阅读,下面就来梳理一下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一、小说的三要素1、人物人物是小说的核心。
高考中常常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包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心理等。
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以及他人的评价等方面来把握人物形象。
比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她的勤劳善良与命运的悲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她一次次的讲述阿毛的故事,我们能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2、情节情节是小说的骨架。
它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高考可能会考查情节的概括、情节的作用以及情节的合理性等。
情节的作用主要有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主题等。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买刀寻仇、草料场被烧等情节,一步步将林冲逼上梁山,展现了他从隐忍到反抗的性格转变。
3、环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可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
社会环境描写则能反映时代背景、揭示社会本质。
在《孔乙己》中,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众人的态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二、小说的主题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高考中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小说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
主题的表现往往是含蓄的,需要通过对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分析来领悟。
比如《边城》描绘了一个美丽而纯净的湘西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美和田园生活的向往。
三、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1、叙述视角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全知视角能让读者了解故事的全貌,有限视角则更能让读者产生代入感。
2、叙述人称常见的有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人称能使读者产生亲切感,第二人称增强与读者的交流,第三人称则更客观全面。
不同的叙述人称和视角会对小说的表达效果产生影响。
四、小说的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能使小说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2、描写手法包括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细节描写等。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小说阅读是高考语文考试中重要的一个部分,而对于小说的理解和分析对于考生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本文将整理出高考语文复习中与小说阅读相关的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虚构的散文性文学体裁,以叙事为主要手法,通过塑造人物、刻画情节、描写环境,展现现实生活或者想象世界。
小说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 真实性: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是要通过真实性塑造人物和情节,使读者产生共鸣。
2. 叙事性:小说主要以叙事的方式呈现,要注重情节的铺陈和推进。
3. 线索性:小说需要通过线索的展开,形成完整的故事结构。
4. 视角多元:小说可以通过不同的人物视角来展现故事,增加故事的层次和广度。
5. 语言灵活:小说对语言表达的要求较高,要求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人物和环境。
二、小说的分类1. 长篇小说:篇幅较长,情节复杂,具有较强的叙事和描写性。
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2. 中篇小说:篇幅介于长篇和短篇之间,情节相对简单,具有鲜明的主题和特点。
如《骆驼祥子》、《茶馆》等。
3. 短篇小说:篇幅较短,情节简洁紧凑,往往通过短暂的叙述展现故事的精华。
如《春蚕》、《草地》等。
4. 通俗小说: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故事,语言简洁明了,受到大众欢迎。
如金庸的武侠小说系列。
5. 现代主义小说:追求形式和内涵的创新,通常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如《呐喊》、《红与黑》等。
三、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1. 整体阅读法: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题、结构和风格,读懂小说的整体脉络和基本内涵。
2. 人物分析法: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形象和行动,揭示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3. 情节分析法:重点关注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分析情节的起承转合和情节的作用,理解小说的发展脉络。
4. 描写分析法:深入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揭示描写的目的和效果,理解小说的情感表达。
四、常见的小说名家及作品1. 中国古代小说: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高考小说阅读——基本知识点
专题一:小说阅读 (18分)【留意】一、小说阅读步骤1、粗读,画出重要信息。
2、(★)划分层次,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主题,分析艺术特色。
3、审读题干,确定答题方向(即明确题型)4、精读,确定答案区间,规范答题。
二、高考小说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主题1、把握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3、考察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尝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基础学问】一、小说情节(一)概括故事情节1、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化总共写了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解题思路:理清小说层次结构,围绕主要人物,抓住地点变换、时间推移,条目清、要点全。
(二)分析情节作用1、(1)题型:①xx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②文中x段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③对某事物、人物描写叙述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2)解题思路:(抓住四个关键词—结合情节在内容、结构、表达效果方面的一般作用答)内容上写什么?结构上作用?特别表达效果?2、小说情节的作用(A)内容上:①对环境的作用:交代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增加小说的真实感和人物活动的合理性②对人物的作用:正面刻画人物形象;侧面衬托主要人物③对主旨的作用:揭示主旨,深化中心。
(B)对情节结构的作用:①铺垫伏笔,使情节发展合理②照应上文,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③推动情节发展④与xx形成对比。
(C)特别表达效果: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吸引读者;出人意料、引人深思3、情节设置技巧评价(A)开头有倒叙式、悬念式: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爱好。
(B)结尾:a、画龙点睛,点明主旨式;b、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式——耐人寻味、深化主题;c、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含蓄隽永、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C)开头结尾:首尾呼应——使结构严谨完整。
(D)全文:a、一波三折,铺垫伏笔;b、倒叙插叙,详写略写;c、明暗线索,前后对比;d、抑扬结合;e、误会、巧合;f情节反转。
高考小说阅读——基本知识点
高考小说阅读——基本知识点专题一:小说阅读一、小说阅读步骤1.粗读,标记重要信息。
2.划分层次,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主题,分析艺术特色。
3.审读题干,确定答题方向(即明确题型)。
4.精读,确定答案区间,规范答题。
二、高考小说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主题。
1.把握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
3.考察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
基础知识一、小说情节1.概括故事情节。
2.分析情节作用。
A)内容上:对环境的作用、对人物的作用、对主旨的作用。
B)对情节结构的作用:铺垫伏笔、照应上文、推动情节发展、与其他情节形成对比。
C)特殊表达效果:设置悬念、波澜起伏、出人意料等。
3.情节设置技巧评价。
A)开头有倒叙式、悬念式。
B)结尾:画龙点睛、意料之外等。
C)开头结尾:首尾呼应。
D)全文:一波三折、倒叙插叙、明暗线索等。
E)作用: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F)总结:小说情节设置巧妙之处?注意事项1.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是完成本类型题必须注意的几个要点。
2.解析重要情节的作用时,要注意其在内容、结构和表达效果方面的作用。
文章排版有些混乱,需要进行整理。
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后,对每段话进行小幅度改写。
首先,小说中的描写有三种作用。
第一种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第二种是塑造人物形象,通过表现人物性格或发展人物性格来实现。
第三种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可以从身份形象、性格特点和人物品质三个方面入手。
同时,需要结合全文来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以便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
在分析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时,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
正面描写包括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则包括他人叙述评论和环境烘托对比。
次要人物在小说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对比烘托、线索或见证、构成环境、引出主要人物和增加文章生动性等方式来发挥作用。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需要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并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基础知识及技巧总结
小说基础知识及技巧总结一、高考所考查的小说特点: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精选微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
撷取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种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生活中的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从而反映大千世界、时代风云。
2.人物典型,情节紧凑典型人物形象是小说凸显主题的主要载体。
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都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常用的方法。
受篇幅限制,小说大多浓墨重彩地描写人物在某个特定时间上的某一个侧面,很少铺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小说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时间较为紧凑。
3.结构严密,结尾新奇小说尽管篇幅短小,但是结构严谨。
它不是靠情节复杂取胜,而是靠精心布局。
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是小说最突出的特色之一。
新奇的结尾有利于突破思维定式,给读者以惊异感。
讲究语结而意不结,意在言外的结尾,给读者留有回味和思考的余地。
二、主要考点总结小说三要素是人物,环境,情节。
纵观高考小说命题,均是紧紧围绕着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来命题的。
小说大部分题型尤其是作用题型都是从环境、情节、结构、人物、主旨角度及内容、效果等来分析。
做选择时要对选项“内容+特色”核心关键点进行提炼。
一定要剖析选项显性表述(写了什么)+隐性表述(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近年来散文化小说成为一种新趋势,散文化小说的特点是淡化情节,淡化人物,突出环境、营造意境,突出主旨、展现情感。
考点一、小说环境分类及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主要交代的是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总结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总结高考小说阅读是中国语文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较高的难度和深度。
在阅读小说时,考生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深度。
本文将对高考小说阅读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小说类型的判断在阅读小说时,首先要明确所阅读的小说类型,如现实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传统文言小说等。
不同类型的小说,其叙事方式、题材内容和思想表达有所不同,我们需要对其特点和风格进行了解和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小说中,人物形象是极为重要的,要注意分析和理解作者对人物的塑造方式。
人物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都可以从文中找到线索。
同时,要留意人物形象的变化和发展,探究作者通过人物的塑造来表达出的思想和观点。
三、情节的发展小说的情节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核心,考生需要注意分析情节的起伏和转折点。
情节的展开有时可以线性进行,有时则可能出现一些插叙、回溯等手法。
要注意把握作者的叙事结构,理解情节发展的逻辑和内在关联。
四、语言表达的特点小说的语言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重要工具,考生应该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
如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意象和描写方式等,都可以从中发现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意义。
五、主题和内涵的挖掘小说故事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主题和内涵,考生需要通过阅读和理解文本,准确把握作者的主旨观点。
从小说中可以发现作者对社会、人性、价值观念等问题的思考和反思,要通过细致的分析和思考,揭示出小说的深层意义。
六、与其他文本的联系在阅读小说时,可以注意将其与其他文本进行比较和联系。
这里的其他文本可以是其他小说、传统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等,通过对比和联系,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小说的意义和价值。
七、阅读态度和情感体验高考小说阅读并不仅仅是对文本内容的理性分析,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态度和情感体验。
高考小说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小说知识点总结大全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小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篇目。
如果能够在考场上熟练掌握小说的阅读和分析,将对整个语文成绩有很大的提升。
本文将从小说的概念、结构、主题、人物、语言、写作手法等方面总结高考小说的知识点,希望能够给考生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小说的概念小说是一种以故事情节为主要内容,采用直接叙述的文学形式,通常包含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文学作品中的冲突、情节和人物性格等元素。
小说的创作方式一般分为直接表达和间接描写两种方式。
小说叙述方式的多样性,赋予了小说惊险、悬念和思考的特点,使得小说成为当今最为广泛和受欢迎的文学形式之一。
二、小说的结构小说的结构通常包含三个方面:情节安排、人物安排和结局安排。
情节安排是指小说中故事情节的组织和安排,它通过展示主人公的遭遇和发展过程,以及人物之间的冲突来展示小说的中心主题。
人物安排是指小说中呈现的人物形象和角色性格的刻画,通常包括主人公、反派角色、配角等。
结局安排是指小说的故事结局和结束,它可以是开放式的,也可以是封闭式的,这往往是小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主题。
三、小说的主题小说的主题是指小说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观点。
小说的主题有时可以通过小说的情节以及人物性格和命运来展示。
比如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通常以江湖恩怨、侠义精神、爱情等为主题,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生死成败来展示。
同时,小说的主题也可以表现在作者所要探究的社会现象、人性和哲学思考等方面。
四、小说的人物小说的人物是其重要的元素之一,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为小说的情节展开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推动。
在分析小说时,需要注意小说人物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内心思维等方面的刻画,同时还要关注人物的背景和命运。
小说中的人物通常包括主人公、反派角色和配角等,他们的性格特点往往能够通过小说的情节和行为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小说的语言小说的语言通常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也有实用性和直接性。
在小说的分析中,需要注意作者所使用的语言方式和表达技巧,包括描写、比喻、象征和对话等。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知识点汇总
高考语文小说知识点第一部分环境描写一、环境作用分析(一)社会环境的作用1.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3.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二)自然环境1.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2.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4.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5.展开、推动、情节发展;转换、暗示情节变化;6.揭示或深化主旨;7.象征和暗示。
(三)景物(环境特点):恬静安谧、幽静恬淡、和平、雄浑壮阔、瑰丽、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繁华热闹颓败肃杀、荒凉、凄惨、萧条、悲壮苍凉、旷远、沧桑、虚幻飘渺、(四)景物描写的特点1.从视、听、嗅、触、感觉等多角度写景2.分层次写景(远、近、高、低)3.色彩鲜明、点染4.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5.虚实结合6.一般修辞:比喻、拟人、对比、排比、夸张7.从大处落笔,小处刻画二、题型类型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2.分析概括环境的特点;3.就指定的环境(场景)描写说出其作用。
4.赏析环境(场景)描写的句子。
三、场景描写常见作用1.从环境角度看: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季节)、地点,②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③奠定情感基调、渲染气氛、营造意境等。
2.从人物角度看:①引导人物出场,②烘托人物心理、情感、性格,③暗示(象征)人物命运等。
3.从情节角度看:①推动情节发展;引出情节,为下文情节作铺垫;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③使情节的发生、发展更为合理④调整节奏,舒缓情绪,转换情节等。
4.从主题角度看:①暗示或象征社会背景,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②暗示主题。
第二部分小说物象一、小说物象(就是某个事物)小说中的物象虽说不是小说的中心内容,但也是小说艺术世界、艺术构思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小说阅读的常考点。
在复习训练中,要重点把握好物象的作用,且不能脱离文本内容泛泛而谈的问题,做到能“结合文本内容具体说明”。
高中语文高考小说阅读必备知识点(共八方面)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必备知识点一、小说的情节结构1.小说情节概括1)基本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
2)按时间: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高潮往往是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最后一课》:上学路上——上课之后——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3)按空间(场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4)按线索:人、物、事、情等。
《清兵卫与葫芦》,弃葫芦——痴葫芦——玩葫芦——卖葫芦(物线)。
《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情线)。
5)从某个角度概括示例:《枪口下的人格》从主人公贝尔蒂的角度概括,俘敌——护敌——被俘——脱险——赴死。
6)概括格式:小说以……为线索(或“围绕着……”),先写……,再写……,最后写……2.小说结构特点(1)单线结构(2)双线结构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鲁迅《药》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4)欧亨利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因美国欧·亨利最擅长这种结构,故称“欧·亨利式”。
作者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一真相又符合情理,结尾的突转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分析时,一要分析其结尾的出人意料,而要分析其结尾的合理性(即分析前文的铺垫、伏笔、暗示等)。
(5)延迟式情节: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体现小说的结构张力(使小说故事富有张力),比较典型的小说就是《牲畜林》。
高考小说知识点汇总
高考小说知识点汇总小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考中也占据了一定的比重。
掌握小说的相关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成绩和应对高考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高考小说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汇总介绍。
一、小说的定义与特点1. 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以故事为基础,通过描写人物形象和事件发生的过程来展现生活的一种文学形式。
2. 小说的特点:真实性、艺术性、浪漫性和传达感情的能力是小说的主要特点。
二、小说的分类根据内容、题材和创作手法的不同,小说可以分为多个分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内容分类:社会小说、心理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等。
2. 题材分类:爱情小说、冒险小说、青春小说、悬疑小说等。
3. 创作手法分类:神话传说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等。
三、经典小说作品1.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端。
2.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孙悟空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是一部揭示人性善恶、宣扬佛教思想的作品。
3.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宋江等英雄好汉的抗金故事,是一部反映了封建社会黑暗面的作品。
4.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通过塑造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物形象,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
四、小说的写作技巧1. 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言谈举止等,使读者对人物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2. 情节的设置:合理的情节设置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增加阅读的悬疑性和吸引力。
3. 描写的运用:通过详细的描写场景、人物、心理活动等,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4. 对话的运用:通过人物的对话,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五、高考小说阅读与分析在高考中,小说阅读与分析是必考的内容之一。
以下是一些应对小说阅读和分析题的技巧:1. 熟悉常见的小说题材和流派,对于不同类型的小说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阅读和理解。
新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归纳
新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归纳
新高考制度下,小说阅读的知识点归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环境则是故事发生的背景。
2. 人物形象分析:包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动机、发展变化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注意其在故事中的作用和对情节的推动。
3. 情节结构:小说的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
理解情节的发展脉络,把握故事的起伏变化。
4.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不仅包括自然景观,还包括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等。
环境描写有助于塑造氛围,深化主题。
5. 主题思想:小说的主题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或情感。
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等,提炼出作品的主题。
6. 文学手法:包括象征、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叙述视角、时间跳跃、空间转换等叙事技巧。
7. 语言风格:小说的语言风格可以是朴实无华、华丽辞藻、幽默诙谐等,不同风格的语言能够带给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
8. 文化背景:了解小说的文化背景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时代背景等。
9. 批判性思维:在阅读小说时,不仅要接受作者的观点,还要学会批
判性地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10. 跨文化理解: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小说,要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差异。
结束语:新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的归纳,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文学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通过对小说的深入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提高自身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025届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知识系统梳理+课件
4.环境描写寓意题
eg:夜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景物的寓意:双关含义,表面(本义)义、象征义、比喻义等。
5.环境描写特点题:通读全文,抓住环境的特点。最好运用原文中的词语。
4
(四)小说情节
小说情节: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 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 解决的整个过程。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 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 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则直接决定了情节进展 的趋向。 小说情节发展一般分为:(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主要人物的作用:推进情节+表现主旨+体现社会意义 ① 文章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情节,增添个人或文章魅力,推动情节的发
展; ② 文章通过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揭示突出了×××的主旨; ③ 通过×××的事情,启示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当今社会意义)
次要人物的作用:衬托主要人物+推进情节+表现主旨 ① 对比、衬托主要人物,突出主人公……特点,使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明; ② (次要人物可能为小说线索,起到贯穿全文线索的作用,如不是可不答)、推
2
(二)小说人物 1.小说人物:主要人物、次要人物 主要人物:即小说作者所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 作品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紧紧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次要人物:次要人物的出现及其活动,也以主要人物及其活动为中心,并对主要人 物起一定的映衬作用。 2.塑造人物(人物形象)的手法: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外貌(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 理描写、细节描写(小事小细节)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环境衬托、人物衬托、人物对比、他人的评价(或叙述) 其他手法:正侧面结合、欲扬先抑等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知识点及教考衔接整理
《阿Q正传》《边城》 1、《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用近乎漫画的夸张手法,描写了 一个无名无姓、无家无业的贫苦雇农阿Q短暂的一生。作品通过阿Q这一典型人物,特 别是他的“精神胜利法”,暴露了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揭示了民族衰败的根源, 也揭示了普遍的人性弱点,体现了鲁迅深刻的启蒙思想。 2、学习《阿Q正传》,着重分析阿Q这样典型人物的性格特点,挖掘“精神胜利法” 的内涵;从人物形象、叙述语言以及幽默、夸张、讽刺等艺术手法的角度,欣赏作品 的艺术独创性。关注小说喜剧表象下的悲剧意味;还可以探讨阿Q为何具有超越时代、 民族的意义和价值。 3、沈从文《边城》是一篇带有田园牧歌情调的散文化小说,反映了作者对“优美、 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向往。小说围绕撑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孙女 翠翠,描写湘西淳朴的风土人情,展现出人性的善良美好,也写出人性的善良美好, 也写出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与悲凉。 4、学习《边城》,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看看散文化的小说具有怎样的特点,抓住动 作、语言和心理描写,把握翠翠等人的性格特征;文中有大量的风俗和景物描写,体 会这些描写的作用;还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独特人生经历,思考他为什 么写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选择性必修上 《大卫科波菲尔》《复活》《老人与海》《百年孤独》
单元学习提示 1、置身不同时代,探寻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感受多种多样的文化风 貌。
2、联系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体察小说展现的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 感受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
3、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样式,从主题内容、叙事手法、语言风格等 多方面入手把握作品独特的艺术成就。
2、海明威小说语言凝练而又精当,少有修饰,往往用朴素的语句 之间呈现场景和形象,却充满内在张力,令人印象深刻。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梳理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梳理高考中,语文科目中的阅读理解和写作部分占据了重要的比重。
其中,小说阅读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掌握了小说阅读的知识点,对于高考的成功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高考小说阅读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以叙述为主的虚构故事形式,以人物、情节、环境为基础,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人物的思想活动和情感变化。
小说通常具有以下特点:以故事为载体,通过人物、人物关系和情节来展现主题;注重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小说情节和意义的核心;情节发展合理、连贯,具有吸引力和张力;描写环境细致入微,能够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小说的意义和作用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小说可以反映现实社会生活,揭示社会问题,唤起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其次,小说能够塑造形象丰满的人物,通过人物的刻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体验,让读者对人性和社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再次,小说可以给读者带来艺术享受,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升阅读者的文学素养。
三、小说的分类和流派小说可以根据内容和形式进行分类,常见的小说流派有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科幻小说、武侠小说等。
其中,现实主义小说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流派,也是高考中最常见的一种。
现实主义小说通过描写社会现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突出人物形象和情节,展现出真实的社会环境和人性。
四、小说的解读方法和技巧在阅读小说时,学生需要掌握一些解读方法和技巧,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涵。
首先,要注意细节描写,通过作者对细节的描写,可以加深对人物、环境和情节的理解。
其次,要注意情感分析,通过分析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思想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绪状态。
此外,对于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言表达方式也需要进行解读,以深入理解小说的隐含意义。
五、经典小说的阅读高考中,经典小说的阅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经典小说是古代和现代文学中的精华,代表了作者的思想、文化和时代。
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都是高中阶段学生需要阅读的经典之作。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梳理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梳理(一)情节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l、把握故事情节(1)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P287五三(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于:①抓住场面:(梳理有哪些情节)②寻找线索;(由线索穿起情节)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鉴赏故事情节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l、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内容作用+结构作用(列举文本事例分析)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前文。
5、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8、起线索作用。
9、埋下伏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内容)。
分条列述例子:衡水点睛大联考第三次联考《吊炕》(3)小说最后两段写了石书记与靳书记、尚书记的对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分析对话的内容)结构:照应标题、贯穿全文的线索。
内容:刻画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升华小说主题。
全国大联考第三次联考《琴弦》(2)开头三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结构:运用了倒叙,分析小说具体是如何倒叙的。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的基本常识和阅读方法
高考语文小说复习专题:小说的基本常识和阅读方法一、小说常识1、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1)小说的概念: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其中,人物是核心,情节是骨架,环境是依托。
2、小说篇幅(1)长篇小说(六万字或十万字以上)。
(2)中篇小说(三万字至六万字)。
(3)短篇小说(几千字至三万字)。
(4)微型小说(数百字至几千字)。
一般认为,微型小说的字数应在两千字以下。
3、小说的“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人物、情节一般是虚构的,它不受时空限制,为了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作者往往借助多种艺术手段。
(1)真实与虚构“真实”体现在人物类型、故事类型、环境类型或叙述方式,“虚构”体现在典型形象的塑造、情节的编排、环境的描写或叙述方式。
“文学虚构”是对“生活真实”的提炼,具有文学艺术性;“文学真实”建立在“文学虚构”之上,由“生活真实”转化为“艺术真实”,使其富有文学真实性。
(2)历史(往事、回忆)与现实一主一辅(依据两者内容决定);两个时空形成对接或穿插。
拓展或补充情节,丰富或完善内容;结构灵活,避免平铺直叙;多角度展现人物形象;烘托现实情怀,深化主题;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历史故事更具艺术真实,更具张力。
(3)历史小说中的历史与虚构依据历史事实做适当的想象、概括和虚构,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有历史根据,具有真实与虚构相统一的特征。
一种是“博考文献,言必有据”(鲁迅《故事新编·序言》)的严格的历史小说,一种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同上)的较为自由的历史小说。
“历史”指大的历史事实、主要矛盾、人物命运都必须符合历史,不能对历史人物的命运进行臆造和歪曲。
“虚构”指适当的艺术夺张和必要的矛盾集中,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并对人物进行符合本身和时代背景的艺术加工。
高考小说阅读有关知识点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知识点小说三要素1、人物2、情节3、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考点分析:小说考查着重从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情节、高潮、结尾等方面设题考查。
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一)小说的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1、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抓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3、分析塑造(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
①抓肖像(神态、外貌);②抓语言(对话/独白);③抓动作(及所做的事);④抓心理;⑤细节描写(神态、语言、动作等);⑥白描【文学表现手法之一。
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⑦对比突出其中:直接描写:肖像、语言(对话/独白)、动作、心理、细节、白描等。
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环境描写、对比)4、以发展的观点多方面、多角度分析、评价(分析时,从实际出发,不过分拔高人物思想品质;立足原文,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不无中生有;全面分析评价人物,不以偏概全。
)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解题思路应分四步走:①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②然后划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③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④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思路: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品质特征+形象的意义。
某一人物在文中的作用:①(人物上)自身形象特点及形象意义;与另一人间的烘托作用:映衬或反衬;②(情节上)推动某一情节的发展;③(主题上)凸显某种主题(二)小说的环境描写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
高考小说阅读题知识点
高考小说阅读题知识点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小说阅读题在语文考试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许多学生对于小说阅读题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提前了解一些相关知识点,以便在考试中更好地应对。
一、小说的基本概念小说是一种虚构的叙事文学作品,通常以具体的人物、时间、地点为背景,通过情节的展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意图。
小说可以分为现实主义小说、自然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等多种类型。
二、小说的核心元素小说的核心元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
其中,人物是小说最基本的要素,可以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和形象人物。
情节则是小说发展的线索,它包括起承转合、冲突和高潮等要素。
环境则是指小说的时间、地点和社会背景等。
而主题则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整个小说的灵魂。
三、小说的叙事结构小说的叙事结构是指作者通过情节的安排和表述方式来组织整个故事。
常见的叙事结构有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和环状结构。
线性结构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故事发展比较直线;非线性结构则是通过倒叙、交叉等手法来展示,给人一种跳跃感;而环状结构则是在起承转合之后再次回到起点,呼应故事的主题。
四、小说的文学手法小说中常见的文学手法有描写、对话、独白、比喻、夸张等。
描写是小说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通过对人物、环境等的描绘,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对话是人物之间的交流方式,可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思想。
独白则是人物内心的表达,可以深入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
比喻和夸张则是通过夸张或类比的手法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
五、解读小说的方法在解读小说时,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首先,要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写作意图,分析作品的社会、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对这些背景的态度。
其次,要注意主题的呈现方式,通过分析作品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来把握作品的核心思想。
此外,还要注意作品的文学特点,例如语言运用、形象描写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作品。
综上所述,高考小说阅读题是语文考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备考时学生应该适当关注相关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把握故事情节分析情节的技法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1)情节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2)情节的特点A.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作用是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乌米》中的“我”等。
B.情节安排基本技巧: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解题方法(1)常见设问模式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②分析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
③理解情节的高潮或结尾的作用。
④分析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作用。
⑤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
⑥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2)解题思路①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②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
③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④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二、揣摩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技法及其作用①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②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画。
作用: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
心理描写,有时可直接由作者来进行描绘,或由人物的独白、梦幻来进行披露,有时也可间接地通过景物及人物动作、所处环境及遭遇来进行折射。
③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它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
④行动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
⑤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⑥塑造次要人物:小说中有一个人物自始至终出现在故事中,是故事的见证者。
作用:①穿针引线,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对比反衬以突出主要人物。
解题方法(1)常见设题模式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②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是一个怎样的人物?③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有哪些优秀的品质?④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2)解题思路①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②人物类试题答题思路: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三、注意环境描写分析环境描写的技法环境分类及作用(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解题方法(1)常见设问模式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简要分析自然(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③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④简要分析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
(2)解题思路①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
第三,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第四,不断提高认识能力与分析能力。
②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按如下思路展开思考: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答题模式:环境+人物+情节+主题四、概括主题内容概括小说主题的技法(1)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2)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①歌颂、赞扬、弘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解题方法(1)常见设问模式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2)解题思路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②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小说通过描绘××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五、品味语言特色品味语言特色的技法(1)体会、琢磨和分析该作品的语言是否简洁、生动、传神、得体,是讽刺还是幽默、诙谐还是庄重、含蓄或深沉的风格,将这种语言风格与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考虑。
(2)要注意把相关词语放入语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特别注意语句深层含义的挖掘,要能依据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文中人物的性格,读出言外之意。
(3)具体在鉴赏语言时,可从遣词造句(如用词、句式,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语言风格(如:朱自清,自然淡雅,用工笔写意蕴;周作人,平和冲淡,用淡笔写浓情;鲁迅,苍劲雄健,刚健之中见哲思等),语体角度(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去鉴赏。
(4)熟知各种修辞格及其修辞功能,在鉴赏中能灵活运用。
解题方法(1)常见设问模式①分析文章语言运用上的特点;②举例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有哪些特色。
(2)解题思路要明确语言特色包括词语的表现力,句式特点,语言风格,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等。
其中语言风格有含蓄与直接、淡雅与华丽、庄重与幽默、典雅与通俗、柔美与朴实等;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指语言符合人的身份、展现人的性格、表现人的情感,有时体现地域特色,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乡土气息)等。
六、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结构的技法(1)分析小说的标题常见的作用有:一是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二是点明主题。
(2)分析小说的开头开头方法:①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②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
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常见作用:制造悬念,埋下伏笔;巧妙地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有时还能增添情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分析文中的某句话常见作用:①结构上,承上启下;②内容上,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人物性格的展现。
(4)分析小说的结尾①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尾。
常见的作用有:A.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如《项链》。
B.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埋伏。
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②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尾。
常见的作用有:A.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如《药》中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