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省情完整版分析

合集下载

山西省省情

山西省省情

自然地理一、位置山西省地处我国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东邻河北,西界陕西,南接河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

山西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4°36′——40°44′,东经110°15′——114°32′。

山西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北抵绵绵长城脚下。

因外河而内山,故有“表里山河”的美称。

二、面积、地形山西省南北长680多公里,东西宽380多公里,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

从地图上看,其轮廓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整个地貌是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型高原,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

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

三、主要山脉、河流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有恒山、五台山,南有中条山,中有太岳山。

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

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 100平方公里的有 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 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

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

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偏关、河曲、保德、兴县、临县、柳林、石楼、永和、大宁、吉县、乡宁、河津、万荣、临猗、永济、芮城、平陆、夏县、垣曲19个县的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沿途有偏关河、县川河、朱家川河、岚猗河、蔚汾河、湫水河、三川河、昕水河、鄂水河、汾河、涑水河、沁河、丹河等支流源源注入。

四、气候特征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屏障,夏季风影响不大,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在—4°—— 14℃之间。

山西概况介绍

山西概况介绍

①山西概况讲解要点:山西省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人口数量、交通条件、气候特点、历史沿革、民俗风情、风物特产、主要旅游景观及近年来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等。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能够成为大家此次旅行的导游,欢迎各位来到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山西省。

表里山河,三晋大地,山西简称“晋”地理上处于华北地区,因居太行山以西而得名.从行政区划来看,山西下辖 11 个地级市,太原为山西省的省会。

山西省常住人口约3700万人。

在交通方面,大运铁路连接南北,同蒲铁路则是山西东西方向的重要交通动脉。

京昆高速、二广高速公路将山西与周边省份紧密相连。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大同云冈机场提供了高效的空中通道。

山西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有百花夏有月,秋有凉风冬有雪。

早在上古时期,山西就是尧、舜、禹等古代帝王活动的重要区域。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神农尝百草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古老传说几乎都发生在山西这片土地上.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崛起,到了明清时期,晋商崛起,开创了辉煌的商业传奇。

山西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

北路梆子、上党梆子、晋剧等戏曲文化源远流长。

剪纸艺术、面塑作品展现了山西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说到风物特产,山西是产煤大省,据说全中国每三台电器就有一台靠山西的能源来发动,另外刀削面、老陈醋、汾酒,平遥牛肉、太谷饼,清徐葡萄这些可谓都是山西的名片。

在旅游景观方面。

山西有四大古城之一的平遥古城,四大石窟之一的云冈石窟,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台山,还有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皇城相府等独特的建筑风格。

近年来,山西经济不断转型、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文化领域大力挖掘,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发展成果。

俗话说十年中国看深圳,一百年中国看上海,一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哪里呢?看的就是我们就是山西省,大家一定要在山西多看看多走走!来一段晋善晋美的旅行,感谢大家聆听我的讲解,谢谢!!。

山西省调研报告

山西省调研报告

山西省调研报告山西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华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省级行政区域之一。

山西省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为了更好地了解山西省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问题,我对山西省进行了调研,并整理出以下的调研报告。

一、经济发展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正处于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关键时期。

调研结果显示,山西省在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长期依赖资源经济的发展,山西省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过度依赖煤炭和重工业,缺乏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支撑。

其次,山西省的产业链条较短,缺乏完整的产业链,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再次,山西省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金融、教育、医疗等服务领域的发展还不够成熟。

二、环境保护山西省是中国主要的煤炭产区,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山西省的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特别是大规模的露天煤矿和煤化工项目,给山西省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

山西省政府应该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推动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促进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育问题调研结果显示,山西省在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

城市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而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其次,山西省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相对落后,缺乏创新和变革的力量。

此外,山西省的教师队伍建设也需要加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教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山西省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四、农村发展调研结果显示,山西省的农村发展面临一些挑战。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农村贫困问题比较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山西省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民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山西省情

山西省情
山 西 省 情
1、山西的区域概况是什么?
答: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300万人,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市、区。山西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西、南以黄河与内蒙、陕西、河南等省区为界,唐代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17、山西行政效能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概括为“三提”(1)审批提速,主要是三个减少:一是减少审批。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国家和省里已取消的事项,决不保留;能市场化运作或中介组织能承担的事项,决不审批;能采取备案制的事项,决不审核;二是减少环节。简化审批环节、方式和程序,变分散审批为集中审批,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变前置审批为后置审批;三是减少收费。对所有涉及企业的收费项目,都按“收费从低”的原则,凡是有上下限标准的,一律按下限征收,切实降低企业综合投资成本。(2)服务提质,主要是三个提高:一是提高服务意识;二是提高服务水平,按照“墙里事情企业办,墙外事情政府包”的要求,为企业当“保姆”。三是提高服务效果。(3)监察提效,主要是三个查办:一是对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严肃查办;二是对玩弄权力、玩忽职守的,严肃查办;三是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各级干部和公务员,严肃查办。
15、山西应对国际经融危机,实施八大产业振兴规划的主要内容是:煤炭、焦化、冶金、电力、装备制造、煤化工新型材料、食品工业等八大产业振兴规划。
16、山西新农村建设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概括为“一、二、三、四”方略,即围绕一大主题:要紧紧围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创新两大机制:一是全面推进城乡配套的体制改革,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二是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的政绩观,形成统筹协调、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分三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到2010年,在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建设等一些重点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面貌有较大改观,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框架思路、政策举措和工作格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第二阶段,到2015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初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体制基本接轨、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城乡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城乡社保基本对接、城乡基础设施联网,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稳步推进;第三阶段,到2020年,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基本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初步成型;突出四大重点:一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二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要把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关键。三是统筹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要把统筹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四是统筹城乡社会发展。要把统筹城乡社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抓手。

山西省情知识点(一)

山西省情知识点(一)

山西省情知识点(一)引言概述:山西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文化名城之一。

本文旨在介绍山西省的一些基本情况和知识点,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和传统特色等方面内容。

正文内容:一、地理位置1. 山西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地处东经110°20′—114°33′,北纬34°34′—40°44′之间。

2. 山西东临河北、河南两省,西毗陕西,南接河南,北靠内蒙古。

3. 山西总面积15.63万平方千米,人口超过3600万。

二、历史文化1. 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2. 山西是中国重要的古代都城之一,曾是晋、秦两汉、北魏、北宋等多个朝代的都城。

3. 山西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恒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经济发展1. 山西是中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

2. 山西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包括煤炭、电力、焦化等产业。

3. 山西的农业以小麦、玉米、苹果等为主,同时也发展了现代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

四、旅游资源1. 山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山水风景、历史古迹、民俗风情等。

2. 山西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涵盖了五台山、黄河壶口瀑布、太原大同盆地等多个景点。

3. 山西的历史古迹如悬空寺、木塔寺、晋祠等,展示了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五、传统特色1. 山西的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如梆子、评剧、山西腔等,独具特色。

2. 山西的传统工艺品有晋商牙雕、陶瓷制品、绳结工艺等,代表了山西独特的手工艺术。

3. 山西的传统节日如山西灯会、太原杏花节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观光者。

总结:山西省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

它不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传统特色,还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通过了解山西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和传统特色等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

山西简介概况介绍

山西简介概况介绍

山西简介概况介绍山西,简称晋,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华北地区。

山西省地处我国经济重要的中国华中地区,北依呼伦贝尔联盟,南枕黄河中下游,东临国家重点保护的中华潍水源自然保护区,西邻蒙古。

山西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兴出产地,交通干道密布,生态环境优美。

山西省人民是中华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宽厚、乐于助人,富有艺术家精神。

山西省是中国的矿业风光、文化风光的重要承载区。

在山西省广袤的矿产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间,人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人文传统的博大精深。

山西省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值得深入探索和发现。

山西省是中国历史较为悠久的省份之一,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山西省在历史上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山西省曾是古代中华文明的重要中心,出现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省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如太原古城、崇正书院等,这些古迹展示了山西省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山西省的自然风光也是其重要的魅力所在。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和环太行山区交汇处,地形复杂多样,自然景观独具特色。

山西省有着壮美的自然景观,如五台山、华山等,这些景点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山西省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等,这些矿产资源为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山西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山西省的主要民族有汉族、蒙古族、回族等,各民族都保持着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共同推动了山西省的经济社会发展。

山西省的文化多样性也为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山西省的文化产业发展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山西省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山西省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地方,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山西省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得益于相关部门对山西省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山西省干部群众的辛勤奋斗。

山西省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山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山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山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山西,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

介于北纬34°34′—40°44′,东经110°14′—114°33′之间,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0%以上。

山西又称“三晋”,古称河东,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

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

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山西省现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位居中国第一,其中,大同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山西境内,享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誉,著名的有恒山悬空寺、太原晋祠、芮城永乐宫、解州关帝庙、祁县乔家大院等。

山西是老革命根据地,革命活动遗址和革命文物遍布全省。

著名的有八路军总部旧址、黎城黄崖洞八路军兵工厂、文水刘胡兰纪念馆等。

一:行政区划截至2016年,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省会太原市居山西省中部,其余10个市从北到南分别是:大同、朔州、忻州、阳泉、吕梁、晋中、长治、晋城、临汾、运城。

山西省人民政府驻太原市小店区省府街3号。

全省11个地级市中,辖区最大的是忻州市,最小的是阳泉市;118个县(市、区),辖区面积最大的是吕梁兴县、忻州原平市、朔州平鲁区,最小的是临汾曲沃县、临汾侯马市、阳泉矿区。

共辖1398个镇、乡、街道(564个镇、632个乡、202个街道),建制村28079个。

山西省行政区划二: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山西省是中国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

东以太行山为界,与河北为邻;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河南相望;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毗连。

(完整版)山西省情PPT

(完整版)山西省情PPT

山西水资源利用
➢山西省已建成842座(大中型58座)水库,其中大型水库有汾 河水库,册田水库、漳河水库、关河水库、后湾水库、文峪河水库 等,塘、坝、池、泊数以万计,总库容量达42.6亿立方米,控制 全省地表径流的三分之一以上,每年能调蓄水量约20亿立方米。 这些水库可灌溉农田400余万亩。 新建和扩建万亩自流灌区108 处(其中大型6处);建成万亩机电灌站74处(其中大型6处); 配套机电水井9.09万眼。 ➢全省目前发现的矿泉水共200余处,计350余个出露点,经过勘查 评审通过的矿泉水产地100处左右,投产的有20余家。以锶、偏硅 酸型矿泉水为主,还发现有锌、锂、碘、硒、溴矿泉水。
山西对外贸易
全年全省海关进出口总额1161.9亿元,增长5.6%。其中, 进口额471.5亿元,增长6.0%;出口额690.3亿元,增长 5.3% 全年出口煤炭3.0万吨,增长1.3倍;出口焦炭20.5万 吨,下降15.8%;出口镁及其制品4.3万吨,下降13.5%; 出口钢材133.2万吨,下降6.3%,其中,不锈钢96.0万吨, 增长20.1%。出口机电产品468.5亿元,下降2.3%;出口 高新技术产品400.7亿元,下降3.6%。 全年进口铁矿砂504.0万吨,下降42.6%,进口金额20.5 亿元,下降33.1%;进口机电产品282.7亿元,增长9.8%。 全年全省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8家, 全年全省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额10.5亿美元。
山西民俗文化
【综述】 山西的八大文化品牌:“华夏之根、黄河之魂、佛教 圣地、晋商家园、边塞风情、关圣故里、古建瑰宝、太行 神韵”。山西的民间文化代表:山西民间社火、跑旱船、 踩高跷、放烟火、放烟火、跑竹马、小车舞、狮子舞、挑 椅舞、龙舞、倒悬花鼓、中黄高台、龙舟舞、太原铁棍和 背棍、渔翁戏海蚌、沈老爷坐轿、山西民间锣鼓、山西民 间木版画、炕围画、山西民间刺绣、太原曲艺、绛州鼓乐、 山西民间剪纸等。 【宗教】 山西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 山西省现有省级宗教团体7个:省佛教协会,省道教协会, 省伊斯兰教协会,省天主教爱国会和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 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省基督教协会。 【特产】 老陈醋、清徐葡萄、头脑、大同凉粉、汾酒、竹叶青、 汾州核桃、沙棘、骏枣、碗秃、平遥牛肉、太谷饼、鼓楼 羊杂割

山西省省情(三支一扶必备考点)

山西省省情(三支一扶必备考点)

山西省省情(三支一扶必备考点)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古称河东,省会太原市。

山西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

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

山西行政区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下辖11个设区市,117个县级行政单位(25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1个县),总人口3718.34万(2017年底)。

辖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4′,东经110°14′~114°33′。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地形地处中国华北、环渤海经济开发区的山西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林地面积343.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0%。

矿产资源西省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发现的地下矿种达12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53种。

煤、铝矾土、珍珠岩、镓、沸石的储量居全国之首,其中尤以煤炭闻名全国。

目前山西已探明煤炭储量达2612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1/3,故而有煤乡"之称。

植物资源已知的种子植物有134科,约1700种,其中木本植物有480多种。

山西植物资源分布,从南到北可划分为:南部和东南部是以落叶阔叶林和次生落叶灌丛为主的夏绿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区,也是植被类型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中部是以针叶林及中生的落叶灌丛为主、夏绿阔叶林为次分布区,是森林分布面积较大的地区;北部和西北部是温带灌草丛和半干旱草原分布区,森林植被较少,优势植物是长芒草、旱生蒿类和柠条、沙棘等。

山西森林资源稀少,是全国森林资源最少的省份之一。

山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目前已知的有1000多种。

野生药物有90多种,广泛分布在丘陵山地,比较著名的有党参、黄芪、甘草、连翘等。

山西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山西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山西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一、现状分析地理位置与资源优势山西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东邻河北省,西接陕西省,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连,南界河南省。

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此外,山西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锌、铅等。

经济发展情况山西省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依赖于传统产业,如煤炭、钢铁和化工等。

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山西的传统产业正面临转型和升级的压力。

人口与教育状况山西的人口规模庞大,具备很好的劳动力资源。

省内的大学和职业学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基础。

医疗保障与社会福利山西省积极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

然而,医疗资源和社会福利服务在一些偏远地区仍然存在不足的问题。

二、发展前景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山西省需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一方面,可以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高技术制造业等,来减少对煤炭等资源型产业的依赖;另一方面,可以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创新驱动与科技支撑山西省应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积极培育和引进高端科技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同时,还应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优化营商环境与扩大对外开放山西省需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手续,降低投资限制,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来山西投资兴业。

此外,还要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拓宽对外开放的渠道,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

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山西省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遏制环境污染问题,并积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

通过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的清洁化、高效化,建立生态良好的产业链,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发展策略与措施加强政府引导与支持山西省政府应加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和激励措施,为企业创新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山西省情历史人文太原历史(一)2024

山西省情历史人文太原历史(一)2024

山西省情历史人文太原历史(一)引言概述:山西省作为中国五个重要的古文化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

在山西的省会太原,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人文风情。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山西省太原市的历史人文背景。

正文:一、太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1. 太原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是山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2. 太原市处于黄河中游地区,拥有肥沃的黄河流域平原。

3. 太原市四周环山,山水相辅相成,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

二、太原的历史由来1. 太原这个名称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5年的战国时期。

2. 太原是古代晋国的都城,也是北方重要的商贾集市。

3. 在历史上,太原属于晋阳郡、太原郡、晋州和太原府等行政单位。

三、太原的历史建筑和遗址1. 太原有许多古代建筑和遗址,如汾河两岸的晋阳城遗址、天龙山石窟等。

2. 晋阳城遗址是晋国都城的遗址,是太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太庙、大观楼等建筑是太原古代建筑的代表,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四、太原的历史名人和文化艺术1. 太原出产了许多历史名人,如史远、孟子、曹雪芹等。

2. 太原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如山西梆子、豫剧、作坊音乐等。

3. 太原的古代文化和艺术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传统,为太原人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五、太原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1. 太原市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缮古建筑、建设和改造博物馆等。

2. 太原市政府组织开展了许多文化活动和节庆,提升了人们对太原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热爱。

3. 太原市注重将历史文化遗产融入城市的发展规划,将太原打造成一个兼具现代化与古韵相融合的城市。

总结: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背景。

通过对太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历史由来、历史建筑和遗址、历史名人和文化艺术,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等方面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并欣赏太原的历史和人文魅力。

太原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丰厚的历史底蕴和多样的文化遗产,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山西省情的契机。

山 西 省 情 概 况

山 西 省 情 概 况

山西省情概况自然地理一、位置山西省地处我国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东邻河北,西界陕西,南接河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

山西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4°36′——40°44′,东经110°15′——114°32′。

山西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北抵绵绵长城脚下。

因外河而内山,故有“表里山河”的美称。

二、面积、地形山西省南北长680多公里,东西宽380多公里,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

从地图上看,其轮廓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整个地貌是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型高原,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

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

三、主要山脉、河流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有恒山、五台山,南有中条山,中有太岳山。

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

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

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

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偏关、河曲、保德、兴县、临县、柳林、石楼、永和、大宁、吉县、乡宁、河津、万荣、临猗、永济、芮城、平陆、夏县、垣曲19个县的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沿途有偏关河、县川河、朱家川河、岚猗河、蔚汾河、湫水河、三川河、昕水河、鄂水河、汾河、涑水河、沁河、丹河等支流源源注入。

四、气候特征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屏障,夏季风影响不大,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在—4°——14℃之间。

山西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论文

山西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论文

山西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论文引言山西位于中国的中西部地区,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资源的省份。

本文将对山西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1. 山西的现状1.1 自然资源山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煤炭资源。

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是全国煤炭产量最大的省份之一。

此外,山西还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铜、铝等金属矿产资源。

然而,长期以来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问题使山西的自然资源面临严峻挑战。

过去的发展模式对环境造成了重大破坏,对山西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1.2 经济发展山西的经济主要以煤炭工业为支柱,但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煤炭行业逐渐面临瓶颈。

山西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经济结构亟需转型升级。

除了煤炭工业,山西还有一些传统产业如化工、钢铁等。

然而,这些传统产业面临着市场饱和和环境排放限制的问题。

山西需要通过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来保持可持续发展。

1.3 区域发展不平衡山西的经济发展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省会太原市是山西的经济中心,接近全省经济总量的50%。

而其他地区则相对落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贫富差距加剧,民生问题突出。

为了实现全面发展,山西需要通过推动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区域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的统一。

2. 山西的发展前景2.1 转型升级山西面临着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必须通过升级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来实现经济转型。

转型升级可以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来实现。

山西可以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投资,并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和绿色发展转型,以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2.2 发展新兴产业山西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山西拥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可以发展清洁能源产业。

此外,山西还拥有发展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和食品安全等产业的潜力。

发展新兴产业可以带动就业增长和经济增长,对于改善山西的经济结构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3 区域协调发展为了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山西需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山西省调研报告

山西省调研报告

山西省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与背景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山西省的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山西省可持续发展。

山西省位于中国北方,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能源资源基地。

然而,长期以来,山西省在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方面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实地走访、访谈和数据收集等方式,全面了解山西省的现状,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经济发展1.1 经济总体情况山西省经济以能源和重工业为支撑。

煤炭、煤焦化产品、化工产品等是山西省的重点产业。

然而,由于国内环保政策的调整和能源行业的结构调整,山西省的经济增长面临巨大压力。

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山西省的GDP增速逐年放缓,经济结构亟待调整。

1.2 产业升级与创新为了实现经济转型,山西省需要加快产业升级和创新。

加大对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支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3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存在区域间差异较大的问题。

大部分经济活动集中在太原市和部分发达地区,而农村地区发展滞后。

因此,山西省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1 能源环境问题作为能源资源大省,山西省在能源开发和利用中存在一系列环境问题。

煤炭开采和使用导致空气污染和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因此,山西省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煤炭的依赖,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2 生态保护与修复山西省还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的挑战。

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亟待解决。

山西省应加大对生态保护的投入,推进草原恢复和植被修复工作,并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

2.3 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是山西省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山西省情及农产品与特产简介

山西省情及农产品与特产简介

Offii
古县红果
万荣a
«m橙县。
永济市运
7 (。绛县(\ o闻駆~r」•人\
CP厂。左讪见
西城县O
沁氏旷武乡县

lilfl '6、平顺县
;)咬川昙
城市“
高平黄梨
核桃
平遥推光漆 平遥牛肉 花椒 银莲花
钙果
稷山板枣
酥梨
大同__大同黄花、恒山黄英、大同艺术瓷、大同铜器、云冈绢人、广灵豆腐干、阳高杏脯等
朔州 降龙木拐杖、胡油、应县紫皮蒜等 忻州 台砚、代县辣椒、段亩砚、台蘑、保德油枣、繁峙黄英、河曲红果、同川梨、原平梨、舒筋散 阳泉—平定砂货、煤雕、核桃油、工人画等
吕梁汾酒、竹叶青、玻璃咯"崩、孟门桑皮纸、汾州核桃、柳林木枣、沙棘、梨枣、骏枣等
晋中 龟龄集、定影台砚、隰县金梨等
长治 党参、沁州黄小米、堆锦等 运城稷山板枣、平陆百合、蒲州青柿、解州关公铜像、绛州澄泥砚、闻喜花馍等 晋城晋城红果、高平丝绸、陵川党参、泽州甜柿、巴公大葱、泽州红、太行菊等
咨询电话:0351-7965389
®时委主任记。己口年1期
截至2018年末,山西省下辖11个省辖市、11个县级市、81个县、25个市辖区,常住人口 371&34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81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0.6亿元,第二产 业增加值7089.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988.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328元。
地方特产:
太原 老陈醋、清徐葡萄、晋祠大米、太原玉雕等
偏关羊肉
应县黄苓
右土 n
Jofti关县
神池

.怀仁
大岡县
O繁峙县
广杲U
市O 灵丘息

山西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山西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山西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1. 引言山西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中部,东临河北、西接陕西、南界河南、北濒内蒙古。

山西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发展问题。

本报告将对山西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2. 山西的现状2.1 经济发展山西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资源。

然而,受市场变化和环保压力的影响,山西的煤炭产业面临困难。

近年来,山西政府加大了转型升级力度,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如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

同时,山西还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现代化建设,提升了投资环境,吸引了一些大型企业的入驻。

2.2 环境问题山西在长期的煤炭开采和工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大量的矿山开采导致土地沙化、水资源污染等,严重影响了区域的生态环境。

山西政府已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并采取了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近年来,山西推行了煤炭行业减产、环保整治等政策,改善了环境状况。

2.3 教育和人才培养山西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山西的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山西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3. 山西的发展前景3.1 新能源发展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加,山西可以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

山西政府应该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投资新能源领域,推动煤炭向清洁能源的转型,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3.2 旅游业发展山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具备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山西政府应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的开发水平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

同时,山西还应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保护好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3.3 增加对外开放山西应该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技术引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山西政府可以通过降低投资门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鼓励跨国企业在山西设立分支机构,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山西事业单位考试资料 地方概况与国情社情

山西事业单位考试资料 地方概况与国情社情
第一部分 地方概况与国情社情
公共基础知识
第一章
山西省情
高频考点词条
省情概况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曰气候曰自然资源曰旅 游资源
山西 省情
历史人文 山西特产 城市简介
民间艺术曰节日风俗 汾酒曰竹叶青酒曰醋 太原市曰大同市曰临汾市
考点深度解析
第一节 省情概况
一尧自然环境与资源
渊一冤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山西省是中国的一个内陆省份遥 位于黄河中游东岸袁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遥 省境四周山环
次分布区袁是森林分布面积较大的地区曰北部和西北部是温带灌草丛和半干旱草原分布区袁森林植被
较少袁优势植物是长芒草尧旱生蒿类和柠条尧沙棘等遥 山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袁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南 山
方红豆杉袁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连香树尧翅果油树尧水曲柳尧核桃楸尧紫椴等遥 野生药用植物有 员园园园 多
西 省
种袁广泛分布在丘陵山地袁比较著名的有党参尧黄芪尧甘草尧连翘等遥
专 用
流程 怨远愿 公里遥 汾河是山西境内第一大河袁干流全长 远怨源 公里遥 山西属于黄河水系的较大河流有汾河尧 教

3
公共基础知识
沁河尧丹河尧涑水河尧三川河袁属于海河水系的较大河流有桑干河尧滹沱河尧浊漳河尧清漳河遥 黄河流域在 山西境内的面积有 怨苑员猿愿 平方公里袁占全省总面积的 远圆豫曰海河流域在山西的流域面积 缘怨员猿猿 平方公 里袁占全省总面积的 猿愿豫遥 主要特点是河流较多袁但以季节性河流为主袁水量变化的季节性差异大遥 以 径流量和开发条件比较袁清漳河尧沁河尧滹沱河尧浊漳河的条件较为优越袁水能蕴藏量占到全省的 愿园豫耀 怨园豫遥 山西省的主要水资源量由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组成袁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当地降水遥 由于降水量分布不均及水文下垫面条件的差异袁在地域上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袁总的趋势是由东南向 西北递减遥 山西是全国水资源贫乏省份之一遥

山西省省情

山西省省情

山西省省情一、概况山西地处华北地区西部,黄土高原东翼,总面积为15.6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

境界轮廓略呈现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皆以涛涛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最早发祥地之一。

芮城西河度文化与云南的元谋猿人属于同期,说明在250万年以前,山西已经有了最早的原始人类。

在山西境内共有旧石器遗址200多处,新石器遗址500多处,考古资料表明,约在10万年以前,在汾河两岸和现在的大同、朔州一带,已经出现了比较集中的原始人群和村落。

约在28000年以前,以原始共产制经济为特点的母系氏族公社已经确立。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原始公社的传说,部落联盟中尧、舜、禹都在山西境内建过都“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县)、禹都安邑(今夏县)”,现在临汾城南还有尧庙,城东有尧陵,沁水以南有舜王坪。

《禹贡》说夏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龙门又叫禹门口,在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

春秋时期,山西境内主要的诸侯封国是“晋”。

公元前453年发生了晋阳之战,赵、魏、韩三家联合消灭了智氏,三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所以山西又称“三晋”。

隋末,任隋韩河东道抚尉太原留守职务的李渊,在他儿子李世民和晋阳令刘文静等策划下,从太原起兵3万反隋,建立唐朝,把晋阳城定为北都。

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春秋时为晋国,故简称晋。

悠久的历史留下众多的文化遗产,加上复杂的地形地貌、河流山川形成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山西现存的古建筑居全国之首,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50处,省级400多处。

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台山,寺庙群集千年之萃。

其中,以我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南禅寺。

集北魏至清代多种建筑为一体的佛光寺及显通寺,塔院舍利塔最为有名;建于北魏的恒山悬空寺悬于悬崖峭壁之上,以惊险奇特著称;太原的晋祠是形式多样的古建筑荟萃的游览胜地;平遥古城是全国现存三座古城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芮城永乐宫是典型的元代道观建筑群,宫内壁画是我国绘画艺术的珍品;永济普救寺是《西厢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省情完整版默认分类2008-04-21 14:22:20 阅读827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地处黄河以东,太行山之西,简称晋。

基本地形是中间为盆地,东西侧为山,被人们称为表里山河”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总面积为1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300万人,辖11 个市、119个县(市、区)。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传说中的尧、舜、禹等都曾是在此建都。

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

目前全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我省境内,具有珍贵价值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就有119多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如佛教圣地五台山、黄河壶口瀑布、云冈石窟、应县木塔、永乐宫壁画、运城关帝庙、永济普救寺、洪洞广胜寺、黄河壶口瀑布等驰名中外。

山西矿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120 多种,其中煤炭储量居全国之首,占三分之一,煤炭产量和外运量居第一位,分别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和五分之四,是世界年产1亿吨以上六大煤炭基地之一。

山西地处内陆,降水稀少,十年九旱,山区、丘陵区约占80 %,自然条件较差,水资源匮乏,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

省城太原有对外航线42 条,可直通全国30 个城市和香港。

山西工业经济属资源导向的重型结构,国有工业企业的产值、重工业产值、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分别占工业总产值的70% 。

山西矿产资源山西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全省已发现的矿产有120 多种,其中煤炭储量居全国之首,是世界年产1 亿吨以上六大煤炭基地之一,已探明储量2600 多亿吨,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六五” 期间,国家将山西确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

全省煤炭年产量3 亿多吨,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煤炭调出量为2亿多吨,占全国煤炭产地调出总量的五分之四。

铝矶土储量约5亿多吨,占全国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近年来铝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可望成为我省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山西的煤炭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远销日本、朝鲜、泰国、英国、法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原煤、焦炭、电石的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洗精煤居全国第三位,铁矿石、硫铁矿居全国第四位,生铁、铁合金、矿山设备居第六位,合成洗涤剂居第七位,铜、变压器居第八位,发电量、钢居第九位。

素有煤都”美称的山西省,尤其以煤炭而闻名于天下。

境内主要有大同煤田、宁武煤田、西山煤田、河东煤田、沁水煤田、霍西煤田等六大煤田。

且具有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质地好、埋藏浅和易开采等特点。

其中大同煤田是全国极为宝贵的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产地,河东煤田则是世界少有、国内罕见的优质主焦煤基地。

原煤、焦炭、电石的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洗精煤居全国第三位。

山西的煤炭在国际帀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远销日本、朝鲜、泰国、英国、法国、美国等 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铝矶土储量也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此 外,居全国首位的还有芒硝、耐火粘土、珍珠岩和镓;居第二位的有 石灰石、错、长石、铜、钻等。

铁矿石、硫铁矿居全国第四位,生铁、 铁合金、矿山设备居第六位,合成洗涤剂居第七位,铜、变压器居第 八位,发电量、钢居第九位。

硅、金、银、钼、石膏、硫铁矿、石墨、 金红石、石棉等矿产也都有综合开发价值,开发前景十分诱人。

花岗 岩、大理石、云母等储量也极其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山西水资源 山西共有大小河流1000余条,分属黄河、海河两大 水系。

其中我国第二大河流黄河,沿山西境界流程 965公里。

境内 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 道长度在150余公里以上的有8条(不包括黄河)。

其中汾河源于 管涔山麓至河津注入黄河,是山西境内第一大河,全长 500余公里。

山西河流,属于黄河水系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和漳河。

黄河流域占全省总面积的62%。

海河流域在山西的流域面积59133平方公里, 占全省总面积的38%。

主要特点是河流较多,但以季节性河流为主,故形成夏季排洪、旱季断水的局面。

山西境内河流由于受多山地影 响,河道自然落差一般较大,尤其在河流出省境地段,理论上的水力 资源比较丰富,在山西境内的面积有97138平万公里,但由于多为季节性河流,水量变化的季节性差异大,因而水力资源的利用率不大,水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以小型为主。

以储量和开发比较,清漳河、沁河、滹沱河、浊漳河的条件较为优越,水能储量占到全省的80-90% 。

山西省的主要水资源是河川径流,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当地降水,由于降水量分布不均及水文下垫面条件的差异,在地域上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总的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山西是全国水资源贫乏省份之一。

全省水资源总量只有142 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储量约93.1 亿立方米,但可采水资源只占45%,且多分布于盆地边缘及省境四周,在全国各省区中居倒数第二位,人均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5,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4.3% ;亩均占有水量只有全国的9.3% 。

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省可分为三类区:腹部盆地高开发区,东部山地中开发区,西部沿黄低开发区。

集中,用水量大,水资源程度最高。

这里由于地下水的高强度开采,盆地地下水位逐年下降,除局部地区尚有零星开发潜力外,盆地地下水的开发潜力已基本枯竭。

1984 年,本区域之河川径流利用程度已高达67.5 %,其中汾河上中游区及桑干河区分别高达75.4 %和71.7 %,临汾及运城盆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高达80%。

东部山地中开发区:包括阳泉、长治、晋城、忻定等地区。

区域内工农业有一定的基础,水资源也已有一定程度的开发,但潜力较大。

1984年,全区河川径流利用程度仅有12.6 %,其中滹沱河为39%, 漳河为18.2 %,沁河、丹河最小,仅为2.71 %,全区岩溶大泉开发利用程度仅有7.2%。

西部沿黄低开发区:包括晋西、晋西北山区。

该区域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落后,水资源贫乏,大部分河流系源短流急的山区季节性河道,难于开发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1984年仅为9.86 %,当地岩溶泉水基本上尚未开发。

山西省已建成842座(大中型58座)水库,其中大型水库有汾河水库,册田水库、漳河水库、关河水库、后湾水库、文峪河水库等,塘、坝、池、泊数以万计,总库容量达42.6亿立方米,控制全省地表径流的三分之一以上,每年能调蓄水量约20亿立方米。

这些水库可灌溉农田400余万亩。

新建和扩建万亩自流灌区108处(其中大型6处);建成万亩机电灌站74处(其中大型6处);配套机电水井9.09万眼。

加上分布在各地的小型水利设施,全省水浇地面积已发展到1666.6万亩。

万家寨引黄工程位于山西省西北部,途径偏关、平鲁、朔州、神头,宁武、静乐、娄烦、古交8个县(市、区),穿过吕梁山区.万家寨引黄工程经过地区的主要河流有黄河水系的偏关河、县川河、朱家卄人工-川河、汾河和海河水系的恢河。

引黄工程由总干线(万家寨大坝向东至偏关县下土寨分水闸)、北干线(下土寨分水闸向东和向东北至大同市赵家小水库)、南干线(下土寨分水闸向南至宁武县头马营)和联接段(头马营向南至太原呼延净水厂)组成。

总干线引水总量12亿立方米,其中由南干线向太原市供水6.4 亿立方米,由北干线向大同市、朔州市供水 5.6亿立方米。

万家寨水利枢纽为引黄工程的起点,位于黄河北干流上段,主要任务是供水, 发电、防洪、防凌。

万家寨水库总库容为8.96亿立方米,每年向内蒙供水2亿立方米,向山西供水12亿立方米,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080 万千瓦。

主要解决山西省太原市、大同市、朔州市工业及生活用水的一项大型引水工程。

全省目前发现的矿泉水共200余处,计350余个出露点,经过勘查评审通过的矿泉水产地100处左右,投产的有20余家。

以锶、偏硅酸型矿泉水为主,还发现有锌、锂、碘、硒、溴矿泉水。

批准矿泉水储量约3万立方/日,约合0.1095亿立方/年。

山西野生动物资源种类较多,但多数种属的个体数量很少,分布范围狭窄。

只有87种分布较广泛,近80的种属个体数量已很少, 或在深山密林中有很小的种群,如大鲵、猕猴等。

山西省动物区系组成非常丰富。

现已发现的陆栖动物已达380多种,其中兽类79种,鸟类280种,两栖爬行类25种,大都分布在山西北部。

大型动物有金钱豹、雪豹、梅花鹿、狼、野猪等。

在动物中,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7 种,二类保护动物14 种,三类保护动物24 种。

除国家保护的各类动物外,还有许多经济价值很高的珍贵动物。

如水獭、豹、果子狸等名贵的毛皮动物; 兔、野猪、斑翘、野鸡、山鹑、爪鸡等肉用动物;麝、狐、青羊、中华鳖等较贵重的药用动物;雕翎等价值较高的羽毛动物以及蝙蝠,啄木鸟,莺类等各种有益动物。

全省有70 多种兽类,其中绝大多数为北方种,常见者为鼠形啮齿类动物,大型动物很少。

不论是动物的种类还是数量。

全省都以北部地区为多。

鸟类约有二百七十多种,其中分布广而又少常见的有雉科的雉鸡、石鸡、斑翅山鹑,鸦科的红嘴山鸡、喜鹊,以及我国特产褐马鸡和百冠长尾雉。

还有在内蒙等地繁殖而来山西省越冬的大鸨和不定性冬侯鸟毛腿沙鸡,春夏有由南方迁来我省繁殖的杜鹃、黄鹂、黑卷尾等。

山西动物生态地理分布的特点是从东南部耐暖湿性逐步向西北过渡到耐寒干性,由夏绿阔叶林动物群—林灌草原动物群—干草原动物群依次有规律地更替。

省境南部中条山地区, 在气候上是半湿润温带地区,植被为夏绿阔叶林,区内动物区系组成的特点是南方耐温暖动物向区内渗入。

属于热带亚热带动物有猕猴、花松鼠、兰矶鸫、褐河鸟、山麻雀、暗绿绣眼、黄咀白鹭等。

两栖爬行类有大鲵、无指盘臭蛙、隆肛蛙、淡眉角蟾、菜花烙铁头与大壁虎。

此外,沿季风区向北伸入至全省的,还有果子狸、豹、社鼠、黄鹂、黑卷尾、山椒鸟等。

省境北部和西北部地区,为半干草原地带,多受蒙古高原气候影响,加之在地形上与蒙新区又无明显屏障阻隔,因而动物区系的组成特点是以耐旱、耐寒的动物群为主,如沙百灵、蒙古百灵、五址跳鼠、黑线跳鼠、荒漠毛鼠、小毛足鼠与长爪沙鼠等,还有随季风向南渗入的石鸡、斑翅山鹑、凤头百灵、毛腿沙鸡、阿拉善黄鼠、子午沙鼠等。

省境中部为林灌草原地带,是南北两带相互渗入的过渡地带,而以北方型动物为主。

华北区特有动物在山西又主要分布于这里如褐马鸡、棕色田鼠,其次还有高地型种类如胡兀鹫、贺兰山红尾鸲、赭红尾鸽等。

山西省珍稀的野生动物单位数量较少,濒危物种较多,山西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问题十分突出。

目前,全省已建立了历山、蟒河、芦芽山、庞泉沟等自然保护区。

据近百年来调查的文献记载,全省有陆栖脊椎动物约420种,占全国总数的20.5%左右,其中兽类70种, 鸟类316种,两栖爬行类34种。

属国家级保护珍稀动物有褐马鸡、梅花鹿、丹顶鹤、娃娃鱼等近30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