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与特色农业定位以陕北地区为例
西部大开发战略下的新农村建设研究
西部大开发战略下的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村地区的发展一直牵动着国家和人民的心。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通过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和基础设施,来促进这些地区的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也为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对西部大开发战略下的新农村建设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新农村建设的意义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新农村建设就是通过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等手段,让农民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对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缩小城乡发展差距,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西部地区是我国欠发达地区,也是贫困面较广的地区。
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新农村建设是必须的。
通过新农村建设,可以降低西部地区的贫困率,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现状目前,在西部地区,许多旧办法已经不能支撑社会经济的发展了。
许多靠资源差异取得优势的企业也显得难以为继。
这也就需要全方位、多领域、多角度规化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推动基础设施等“软硬”环境的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上,西部正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电商等新农业模式和新业态的发展。
同时,以消费、旅游、养老等为目的的城乡一体化也在进行着。
这些措施,都将直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三、新农村建设的展望展望未来,我们可以看到,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为新农村建设带来更加广阔、更加深远的发展前景。
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应该一方面在功能补齐、基础设施、规章制度等方面加强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农民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的建设,积极寻找新的财源。
同时,也需要在文化、旅游等方面,建设更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措施,为西部大开发战略下的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西部大开发战略下的新农村建设,既需要宏观战略的支持和投入,也需要具体的操作措施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互助资金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模式及建议—以陕北为例[1]
互助资金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模式及建议—以陕北为例[1]摘要:农村互助资金是现有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三农动力不足、效率低下、损失分担机制不健全、信用环境差的现实情况下的有效非金融扶贫模式。
本文通过调研,以陕北农村互助资金运营为例,总结出典型的互助资金合作社模式与互助资金党建模式,并提出支持农业发展及协会合作的经营改进模式。
关键词:互助资金乡村振兴陕北引言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有效、深入推进,农村地区产业化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农村地区农户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
但长期以来,金融机构对农村地区营业网点建设不足,导致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与生产发展脱节,金融机构普遍存在惜贷、慎贷的心理,审查贷款手续繁琐、贷款申请条件苛刻。
融资难、融资贵等现象越发明显,现已逐渐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一、陕北互助资金运营现状陕北是指陕西省北部,包括榆林和延安两市。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毗邻延安市,下辖1市2区9县,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开发潜力巨大,且铁路交通发达。
互助资金项目自2009年在榆林地区开展试点以来,因其借还款灵活便捷、借款门槛低、资金用途广泛、普及范围广等特点,深受全市贫困农民的欢迎。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榆林扶贫互助资金组织日趋完善、规模逐步壮大。
延安市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下辖1市2区10县矿产资源丰富,发展能源化工业具备坚实基础。
延安市自2007年实施扶贫互助资金项目以来,盘活了延安农村的资金、资源,同时推动了延安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种养殖业、乡村旅游等提供了资金保障,大大地提振了延安乡村振兴的信心。
2019年延安市下属的延川、宜川两县最后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革命圣地延安彻底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1.榆林市与延安市互助资金基本情况目前榆林市共有1044个村级互助资金协会,延安市共有933个村级互助资金协会,由于互助资金协会数据每月更新一次,以下数据取自对应年度12月的统计数据。
西部资源富集区新农村建设的矛盾分析——以陕北为例
2008年7月第13卷第4期 西 安 邮 电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XI ’AN UN IV ERSI TY OF POST AND TEL ECOMMUN ICATIONS J u l 12008Vol 113No 14收稿日期:2008-04-0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06X JL01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05B —Z D03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 ET -060890),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5M108)。
作者简介安树军(),男,河北平山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任保平(6),男,陕西凤县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西部资源富集区新农村建设的矛盾分析———以陕北为例安树军,任保平(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127)摘要:结合陕北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矛盾,分析西部资源富集区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严重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特殊性,认为由于不合理的税收制度,经济发展缺乏有效的组织网络体系以及基础薄弱和发展能力不足,“国富”与“民穷”成为西部资源富集区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主要的矛盾,进而从制度、组织和能力角度提出西部资源富集区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西部资源富集区;新农村建设;制度;组织;能力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64(2008)04-0046-04 新农村建设在理论上具有统一性,但是各个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背景、现实状态以及条件不同,在西部资源富集区的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不发达地区和资源富集区的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既要解决作为经济不发达地区如何实现制度创新,又要解决组织成长和提高能力培育问题。
陕北地区主要包括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市和延安市两个地级市,是典型的资源富集区,一方面,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随着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重要能源大规模的开发,带动了该地区经济的腾飞;另一方面,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单一的经济结构影响着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富”“民穷”成为当地的主要矛盾。
金融支持陕北现代特色农业研究——以榆林市为例
关 键 词 : 融 支持 : 色农 业 金 特
中图分类号 :8 03 F 3 .1
一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6 4 0 1 - 0 27- 0 3 0 1 7 - 0 7 2 1 ()0 8 - 3
、
榆 林 市 现 代 特 色 农 业 发 展 现 状
榆 林 农业 经 济 发展 具有 独 特 的土 地 广 、 光照 足 、 壤透 气 性好 、 夜 温差 大 等 地域 优 势 , 利 于发 展 特 土 昼 有 色农业 。随着 能源 化工基 地建 设 的不 断深入 , 综合 经 济实力 持续 增强 , 动 了榆 林 市农业 和农 村经 济稳 步增 推
长 , 1 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 17 6 2 1 0 8 . 亿元 , 0 增长 6 %, . 实现增加值 11 1 4 . 亿元 , 19 比上年增长 6 %。 . 0
2 1 年 榆林 市粮 食 总产 量达 到 120 万 吨 , 01 4 .3 由原来 陕西 有名 的粮 食 低产 区变 为粮 食 高产 区 ; 全市 农 民人 均 纯收入 62 50元 , 比上 年增 加 10 47元 , 长 2.%, 中特色 农业 收入 占人 均纯 收入 比重 在 6 %以上 ; 增 75 其 0 特色农
( 积极改善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环境 , 五) 推进农产品交易市场“ 无现金” 交易。 0 8 20 年至今 。 金融机构大力 推进在辖 区农村支付结算环境 的改善 , 榆林市累计发放惠农卡和富秦卡 3 万张 , . 2 保证 了资金安全 、 交易便 捷, 减少了假币危害, 降低 了农户的交易成本 , 优化了农产品流通环境 。 ( ) 六 农业 专业 合作社 , 加快 了特 色农 业产 业化 的发展 。全 市共建 立各类 农 民专业合作 社 65个 , 6 涉及 种
陕北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的对策思考——以延安市枣园镇川口村蔬菜示范园为个案
要 渠道 之一 。为 了 加快 把 蔬 菜 产业 推 向高 科 技 、
h , 菜产 业年 实现 产值 l5 0万 元 , m 蔬 0 占到 全镇 农 民纯 收入 的 4 , O 占到蔬 菜 生产 区农 民纯 收入
的 7 。蔬菜 产业 已 经 成 为 当 地 农 民收 入 的主 5
环 境条 件 , 一定程 度上 摆脱对 自然 条件 的依赖 , 在 进 而达 到促 使农 业 生 产 实现 速 生 、 产 、 质 、 高 优 低 耗 的 目的 , 以也被 称 为 工程 农 业 和控 制 环 境农 所
小 型 机械作 业 等特 点 , 我 国北方 地 区发展 较 其 在
收 稿 日 期 :0 00 O 2 1 — 52
示 范园 以高标准 规划 、 高质量 把 关 、 高起点 建设 为
原则 , 规划 抓 起 , 重每 个 环 节 , 从 注 建棚 统 一 以跨 度 8m, 高 4m, 体厚 度 2m 为标 准 。二 是种 顶 墙
力 密集 等产 业特 点 受 到各 地 普 遍重 视 , 得 了可 取
喜成绩 。
1 陕北 设 施 农 业发 展 现 状
设 施农业 是 通过实 施现代 农业 工程 和机械技
术 , 善局部 环境 , 改 为动 植物生 产提 供相对 可控制 的最适 宜 的 温度 、 度 、 照 、 湿 光 水分 、 料 、 肥 空气 等
高 标准 、 高效 益 的发 展 目的 ,0 9年 , 园镇 在 川 20 枣 口村新 建蔬菜 示范 园 , 占地 7 h , m 总投 资 近 1 0 5
地域性建设模式的同化性与异化性研究——以陕北清涧县西庄里村为例
善 大部分 农村 居住 环境 , 当然 与长 时期受 地理 气候 环境 和 社会 文 化环 境影 响形 成 的传 统 聚 落属 于 两 种 截 然不 同 的形 成机 制. 设计 者 、 造者 、 在 建 使用 者完 全分 离 、 筑作 为 批量 生 产 的 商 品的 建 造机 制 下 , 建 传 统 民居建 筑许 多有 价值 的文 化特征 与建 造技 术可 能会 被忽 略或抛 弃. 传统 建筑 环境 中的文化 特征反 映 了乡村 社会 诸多 方 面 因素 的综 合. 由于 长期 受 自然 生 态 环境 和 各 种 社会 文化 因素 的制 约 , 统聚落 在形 成及演 变 的过 程 中 , 成 了 以血 缘性 、 缘 性 为 主要 特 征 的相 对 传 形 地
土高 原地 表植被 的砍伐 、 人畜 的破坏 致 使 水 土 大量 流失 , 表 肥 沃 的 利 于庄 稼 成 长 的 土 层 随着 雨 水 冲 地
收 稿 日期 : 0 10 —4 2 1 - 2 1
修 改稿 日期 : 0 20 — 3 2 1—50
基 金 项 目: 家软 科 学 研 究 资 助 项 目( 0 8 国 20 GXS D1 8 5 2) 作 者 简 介 : 豪 中 (9 6) 陕 西西 安 人 , 士 , 授 , 要 研 究 西 方 建 筑 历 史 与理 论 杨 15 一 , 博 教 主
2 传 统 旱 作 农 业 为 主 的村 落 之 变 迁— — 以清 涧县 西庄 里 村 为 例
西 庄里 村位 于榆林 地 区清涧 县二 郎 山乡西 部 , 邻解 家 沟 乡 , 于原 有村 落 地 处低 洼 , 离 乡级 过 西 由 距 境 道路 较远 , 交通 不方 便 , 之部 分 旧窑洞 塌损 严重 , 加 没有 更多 的建 设 用地 等 原 因 , 2 0 从 0 2年起 到 2 0 05 年 由政府组 织先 后进 行 了两 次 整体搬 迁 , 即所谓 的“ 民工程 ” 2 0 移 . 0 2年 共搬 迁 2 2户 ,1 1 0人 ;0 5 搬 20 年 迁 3 2户 , 4 人 , 的采 珠 山村共 搬迁 3 15 邻 4户 ,7 1 0人 . 两座 村落 的移 民工 程共 耗资 3 7 5万元 , 中中 国 3. 其
陕北地区乡村振兴发展实施方案
陕北地区乡村振兴发展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陕北地区乡村振兴发展实施方案旨在推动陕北地区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机结合。
具体目标包括:1. 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2.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3.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4.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 加大对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公路和道路网络;2. 提升农村电力供应能力,推进农村电网升级和农村电气化普及;3. 加强农村供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三、农村产业发展1.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引导农民增加高效农业产值;2.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打造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品牌;3. 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培训,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和就业能力。
四、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1.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提升村社自治水平;2.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乡村医疗、教育和文化设施;3. 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
五、农村生态环境保护1. 提倡绿色农业发展,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技术;2. 加强农村污水处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保护农村水资源;3. 推进农村生态保护与修复,维护农村景观生态的完整性。
六、政策保障与资金支持1. 制定相关惠农政策,提供扶持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2. 加强资金调度管理,确保农村振兴发展资金的有效使用;3. 强化监督和评估机制,提高实施效果和社会满意度。
七、实施路径与时间表1. 制定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和具体时间表,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2. 加强项目管理和进度监控,确保实施按计划进行;3. 定期评估实施效果,及时调整方案和措施。
八、宣传与推广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乡村振兴发展的认知和支持;2. 开展培训和示范活动,推广成功经验和先进模式;3. 建立宣传教育长效机制,营造浓厚的乡村振兴氛围。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发展研究——以佳县赤牛坬村为例
榆林学院学报 JOURNALOFYULINUNIVERSITY
Jan.2018 Vol.28No.1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发展研究
———以佳县赤牛!村为例
朱海艳,段玲玲
(榆林学院 管理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摘 要: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发展对于民俗文化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滞后的陕北乡村来说, 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利用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对佳县赤牛!村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的 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并对两者的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赤牛!村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处于 “低度协调”状态,其中经济、文化和社会指标低度协调,环境指标中度协调。基于此,从民俗文化挖掘、 文化自信增强和产业链拓展三个方面提出促进协调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协调度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871(2018)01-0091-07 DOI:10.16752/j.cnki.6年成功创建 3A级旅游景区,成为中国“美丽乡 村”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016年上半年, 赤牛村接待游客达 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 40万元,成为了陕北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的 成功典范[5]。基于此,本研究以赤牛村为研究案 例,分析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互动关系,并 测度两者互动发展的协调度,旨在寻找新农村建设 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明确努力方向, 探索陕北地区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的路 径。
一、赤牛村新农村建设对乡村旅游发展的促 进作用
(一)生产发展带动了赤牛!村乡村旅游 赤牛村生产的规模发展,形成了具有“观赏” 价值的旅游景观,吸引了广大游客,促进了乡村旅游 的发展。在 “一乡一业,一村 一 品”的 新 农 村 建 设 下,赤牛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枣 树种植。目前,枣林面积已达到 2100余亩,其中“十 里红枣大观园”已成为赤牛村乡村旅游十二景之 一。为了更好的保存红枣,当地村民生产发明了枣
陕北地区适合种植什么
陕北地区适合种植什么陕北地区地处中国的西北部,具有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其中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短暂,降水分布不均匀。
这种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生产有一定的限制,但陕北地区仍有一些农作物适合种植。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是粮食作物。
陕北地区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
小麦是陕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好、产量高的特点。
玉米是另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对气候条件要求不高,耐旱抗寒,产量稳定。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对土壤要求较低,适宜在陕北地区种植。
其次是经济作物。
陕北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种植果树和草本植物,如苹果、梨、核桃、花椒等。
苹果和梨是陕北地区的重要水果作物,具有优良的品质和口感,受到市场的欢迎。
核桃是陕北地区的特色经济作物之一,具有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花椒是一种传统的调味品,陕北地区的花椒种植条件优越,品质独特。
此外,陕北地区的山区适合种植草本植物,如中草药等。
中草药是陕北地区的一大特色产业,具有种类繁多、药效显著的特点。
种植中草药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有助于保护和开发陕北地区的自然资源。
第三,适宜种植油料作物。
陕北地区的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葵花籽等。
油菜是陕北地区广泛种植的油料作物之一,具有耐寒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适合在寒冷的冬季种植。
葵花籽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丰富的油脂含量,被广泛用于食品和化妆品等行业。
最后,陕北地区还适宜种植一些特色农产品。
例如,蔬菜作物方面,西红柿、黄瓜、辣椒等在陕北地区也有一定的种植优势。
此外,陕北地区的土地适合种植蔬菜和水果的有机农业,这种种植方式能够提高产品的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
综上所述,陕北地区适宜种植的作物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草本植物、油料作物以及一些特色农产品。
选择合适的作物进行种植,可以充分发挥陕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潜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陕北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考
摘 要 : 着 改革 开放 和 社 会 主 义现 代 化 建设 的 全 面推 进 ,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已经 成 为 推 进 工 农 协 调 、 随 建 实现 城 乡统 筹 、 建 和 构 谐 社 会 的重 大战 略 决 策 和 必 然 选 择 。面 对 新 农 村 建 设 在 全 国 范 围 内的 普 遍 开 展 , 们 看 到 , 北 地 区 的新 农 村 建 设 , 于 自然 条 我 陕 由
tg c d cso - k n . rh r h n ir g o s a e u to a u a c n i o s r r li d s re , o i lu d r a i g s c s sd e i e ii n ma i g No t e n S a x e i n s a r s l f n t r l o d t n , u a n u ti s s ca n e t k n s, u h a i e i c n tan s t eb i i g o e s ca itr r 1 r a o p r d wih t e c u t y t e e i s i e t i a . e e o e i i e e s r o sr i t ,h u l n fn w o il u a e sc m a e t h o n r h r t lf c r an g p Th r f r ,t sn c s a y d s a s ll t t e g h n r r I n r sr c u ec n t u t n, d e e t h e eo me t h r c e i t so o e i v d s re n c ee a e t e o sr n t e u a f a tu t r o s r c i a h r O t ed v l p n a a t rs i fc mp t i ei u ti sa d a c lr t h i o c c t n
陕北农村的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地域、经济、文化发展如何?
陕北农村的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地域、经济、文化发展如何?陕北,这片位于中国陕西省北部的土地,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经济资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陕北农村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这些变化是否真正反映了陕北农村的真实情况?本文将从人口、经济、社会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陕北农村的真实情况,并探讨其背后的政策、历史、文化等因素。
陕北农村的真实情况有以下特点:1、陕北农民普遍住窑洞,这是由于地理环境、气候和资源所决定的。
窑洞虽然深长,但室内光线不足,家具较少,只有一两个木柜,炕是窑洞中最重要的部分,既是床又是桌椅,还兼具取暖和会客的功能。
2、农民的生活离不开黄土,他们种植作物,也在黄土中生活。
作物主要是谷米、高粱、玉米、荞麦、绿豆等,经济类作物有马铃薯和葵花。
陕北农村的女人们经常说,离了马铃薯就不会做饭了。
3、陕北农村还出产红枣,佳县红枣果大核小、皮薄肉厚、质脆丝长、汁多味甜,被称为“中国红枣之乡”。
各家门前、涧畔,或沟边、山卯,都栽上了枣树,漫山遍野,到处可见。
陕北农村的真实情况是结合了地理环境、气候和资源的生活方式,以窑洞为主要居住形式,以农业为主、红枣为特色经济作物,生活相对传统而自然。
1、陕北农村现状人口状况:陕北农村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且近年来呈现出下降趋势。
同时,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老龄化和少子化现象并存。
经济状况:陕北农村的经济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辅以一些手工艺和零售业。
尽管近年来农业收入有所增加,但总体经济水平仍偏低。
社会状况:陕北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不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同时,农村社区建设也处于初级阶段。
2、问题的原因政策因素:政府对农村的支持力度有限,尤其是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政策倾斜不够。
历史因素:陕北农村长期处于相对贫困落后的状态,历史沿袭和地域差异导致了其发展相对滞后。
文化因素:陕北农村保留着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如对土地的依赖、家族观念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如何发展陕北特色农业
的 ,而 以 满 足 人 们 日益 增 长 的 对 农 产 品 调查 , 实施名 牌战略 ;以农业 产业化推 益 的协调统~ ,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多 样 化 的 需 求 为 目 的 。 所 以 在 发 展 过 程 动 特 色 农 业 的 发 展 ;强 化 特 色 农 产 品市
中,强调 以市场为导 向, 以效益 为中心 ; 场与农村 信息服 务体系建 设。
安塞 山地苹果喜获丰收
陕北地 区是 陕西 省经 济落后的地区 , 由于受 自然 、经济 、社会条 件的限制 , 农业发展相对缓慢 。要改变这 一现状 ,必须 因地制宜 ,走特 色农业发展道路 :大 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加强领导 ,广 泛宣传 ,提高群众对特
色农业在区域开发 中的重要性的认 识 ;加强市场调查 ,实施名牌战略 ;以农 业产
发展 中的干 旱和水土 流失为 前提 , 保 持
生态环 境的持 续改善 , 提高农 业的综合
生产能力 ,巩 固特 色农业发展后 劲 ,选
择 适 应本 区域 自然 资源优 势的名 、特 、
如何发展陕北特色农业
文/ 王胜利 图/ 本刊资料
优 、新产 业重 点发展 。只有紧 紧抓住 生 态环境 建设 的有利 时机 , 跳 出大农 业的
还 林草 及 山川秀 美工程 就是 为 了改善脆 弱的生 态环境 , 提高 农业 的综 合生产 能
力 。 因 此 , 在 特 色 农 业 产 业 开 发 中必 须 遵 循 生 态 循 环 经 济 为 指 导 , 以 解 决 农 业
业化加快特色农业的发展 ;强化特色农产品市场与农村信息服务体 系建设。
、
,
加
单纯 抓生 产 而 不 管市场销售 易受
延安市任家塬村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
延安市任家塬村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
- 惠晓 峰
【 摘
延 安大学 人 文社 科学 院
郝 止 戈 延 安 市宝塔 区 南泥 湾镇 政府
要]延 安市任 家塬村是延安 市新农村建 设的试点村。我们看到 ,该村在新枉村建 设取得 重大成 就的同时,也存在
试 图以本村为个案 发掘陕北新农村建设 的巨大潜力和探究存在
的 制约 因 素 .从 而提 出 自 己的 政 策 建 议 。
一
延安市任家塬村新农村建 设取得的成就
农村建设的首要举措 .任家塬村也不例外 .引水工程 、三级柏油
任 家塬村位于延安市临镇镇以北 9 7 公里处 , 村9 户 . 0 路 、生产道路 、巷道硬化 、程控 电话 、闭路电视等都大大改善了 全 3 36 人。2 0 年以来 . 村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标 .同心 村 民的人居环境 。但是 .这些建设主要是 由政府来推动 政府成 05 该 协力 实现 了2 0 年人均纯 收入 10 0 的奋斗 目标 . 07 00元 正在 向20 为主要的投 资主体 ,民间投 资薄 弱.从而使得基础设施和村 容村 08
“ 国文 明村镇 ”称号。任家塬新农村建颈 因素 .制约着任 全
一
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所 以,笔者几次到本 村进行实地 调研 ,
家塬村新农 村建设规 模的提升和质 量的飞跃 。 1 基础设施 和村容村 貌改善投 资主体单一 . 从全国情形来看 ,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 改善是大多数新
技术的同时 完成果实套袋 80万个 ,搭建防雹网 1 2 亩 . 0 36 修建 植 和销售 中得到 了巨大实惠 ,村 民没有一人外流 ,全部 留在村里
陕北种植什么好出手
陕北种植什么好出手陕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农业区域,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适合种植多种农作物。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在陕北种植效果较好的作物。
1. 小麦:陕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小麦产区之一,小麦种植适宜该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选择适合当地的小麦品种,并采用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质量。
2. 玉米:陕北地区夏季温暖湿润,非常适宜玉米的生长。
种植抗病虫害的耐旱品种,并注意及时的灌溉和施肥,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3. 豆类作物:陕北地区的土壤富含有机质,种植豆类作物如大豆、黄豆、绿豆等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些作物对土壤要求较低,且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4. 果树:陕北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栽种多种果树,如苹果、梨、葡萄等。
选择适合陕北地区的品种,合理管理,可以获得高产的果实。
5. 蔬菜:陕北地区的农田多样化,有利于种植多种蔬菜。
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需求的蔬菜品种,结合施肥和灌溉管理,可以在市场上获得较好的价格。
6. 草地:陕北地区的牧草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畜牧业。
种植各种适应陕北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牧草,有助于提高牲畜的饲料供应和畜产品的生产。
7. 中草药:陕北地区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如当归、黄芩等。
种植中草药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并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此外,陕北地区的农民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适当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如花卉、茶叶等,以扩大农民的收入源。
总结起来,陕北地区适宜种植小麦、玉米、豆类作物、果树、蔬菜、草地和中草药等。
在选择作物种植时,应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种植结构,通过科学管理提高产量和质量,实现农民的经济增收。
黄土高原上的美丽新家园
建设 新 型 民 居
【
为 了让 公 共 财 政 的 阳光 照耀 到广 大 农
让农 民住进新房子
在 新 型 民 届 建 设 中 ,吴 起 县 严格 坚 持
村 ,该 县 财 政 每 年 列 支 1 15L 专 项 资 到 . ̄ 元 金 , 农 民建 设新 型 民 居进 行补 助 。新 建农 对 } 户 按 照 “ + ” 模式 进行 补 助 ,即在 规 划新 12 建 的村 每 户补 助 1 元 ,每 人补 助 20 元 ; 万 00 对 旧村 改造按 照 “ + + ”模 式进行 补 助 , 5 15
1
}
示范 带动 作 用。
区示范 带动 ,周长马 铃薯 示范 种
了一条土地集约经营 ,农业化 、 {
路 子 。吴起 镇 土 河院 、白豹镇 王
韩 沟 门 、庙 沟 乡楼 房 掌等农 业 示 了土 地流转 、大 户承 包 、集 约 经
升 的美好 前景 。
业 发 展 势 头 强 劲 ,形 成 了 川道
案 以供选 择 ,分类 实施 ,全 面推进 ,逐 步建
成 各具特 色的民 居庄院 和村镇 。
吴 起 县是 中央 红军长 征胜 利的落脚 点 , I 能 源 、人 人有技 能 、户 户有产业 的 目标 。 也是 全国退耕 还林 第一 县 。近年来 ,该县凭
借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名列全困第二的经济实
设新 途径 ,在陕 北黄 土高原 上为 人们 塑造 了 I 理 的规 划 ,依照 川 、山 、半 川 、半 山 、涧 地 和 乡村 结合 部等 不 同村情类 型 ,总结 推广 出 个 青山 、 水 、新 村舍 的美丽新 农村 。 绿 过 去几 年 ,吴 起 县 财政 累计 投入 57 . 亿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陕西新农村建设步伐
具有一 定的优势 : 农业历 史悠久、 地理位置优 越、 农业科技人 才多、 科技成 果应用广泛 、 殊优惠政 策。但 是也有一 定的劣 势: 特 经济 落后 、 资金 短缺; 观念 陈旧, 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低 ; 业基础仍不牢 固, 农 发展的后劲不足 ; 资源约束比较 大。因此 陕西必须采取 积极有效 的措施 大力发
小 康 社会 的 物质 基 础
民看不起病 , 农民孩子上不起学 ; 农村盗窃 , 抢窃 、 拐卖妇女儿童等社会 治安 问题层出不穷 ; 干群关系紧张等 , 严重影响 了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 的
过上温饱 乃至小康生活 ; 才能不 断增 加农 民收入 , 小城 乡差距 , 缩 改变
1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 , 、 使农 民生活宽裕 , 而实现 构 建。只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 从 提高粮食综合 生产能力 , 才能保 障农 民
主 的 必 然 要 求
、
长期 以来 , 农村 比较 落后 , 民 收入少 , 乡收 入差 距展中 , 农业 是百业之 本。现代 农业是 农业 生产力发 陕西农 民人均纯 收入是 2 5 , 4 6 元 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60元 , 06
展的最高 阶段 , 也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所谓现代 农业 , 一般是 指 城乡收入差距 4 0 :。比全国平均水平还高 0 7 .3 1 . 个百分点 。这种 差距 以广泛采 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标志 , 运用现代工业装 备 , 推行现代 管 过大 , 了不少社会 问题 , 引发 比如 , 村市场 不旺 , 民生 活水平低 ; 农 农 农 理理念和方法 , 以完善的社会 化服务体 系为支 撑 , 实现 了贸工 农、 产加 销一体化经营的农业。
西部地区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所的研究 ,I 9 4 9 一 I 9 9 8 年每年的粮食和氮肥年用量的线 『 生 相
关系数达到 0 _ 9 7 7 。【 l l 但 是 ,在粮 食取得高产的 同时 ,我国氮
( 一 )农村经 济基础薄 弱
2 O 。 9 年 ,中国 氮肥 施 用量 将 近 传统 的农 业发展模式仍 是我 国广大农 村农业建设 的主要 肥 的消 耗 量也 逐 年增 加 。 “ 0 0 0万 吨 ,约 为 l 9 6 0年 的 5 5倍 ;2 0 1 0 年 ,中 国消 耗 化 肥 方式 。我 国的农业生产长期以来仍主要是 “ 靠天 吃饭 ” ,对于 3 l 。 8 万 吨 ,氮肥过 剩近 l ∞0 万吨 ” 。随着 对化肥产 品的过分 土壤肥 力 、水源和气候 条件 的依赖程度较 高 ,农业的发展 受 5 依赖 和粗 放式 使 用 ,过 剩 的化肥 被不 断 的直接释 放 到环 境 到很 多不确定 因素 的影 响 ,特别是近 年来我国西部 、西南部
一
一
步使农 民只 能维持粗放式的传统农 业生产 ,从而使我 国农 ( 二 )农业污染严重 给环境带来极大污 染的石化农业是我 国当前农业发展 的
减排 、开创低碳经济模 式已成为人类 的共同 目标 。低碳农业 业发展 陷入到 了一种恶性循环中。
主要模 式 。基 于农业基 本设施 建设的现 状 ,农 民增加收 入 、 提 高粮食产量 的主 要努力就只能寄希 望于 提高耕地 自身 的产
、
西部 地 区发展低 碳农 业 问题 的提 出
当前 ,我 国农业经济 发展仍相对滞 后 ,特 别是西部省 份 出 ,所以 当前我 国农业的化肥和农药 的依赖度逐年提高 。化
其初 衷是为 了使粮食作物 增产 ,而且也在一 开始 中,新农 村经济建设 中还面临着一系 列难题 ,农村经济基础 肥的使用 , 获得了显著 的效果 。以西安 为例 ,根 据中科院西安土 壤研究 薄弱 、农业污染严重 是当前制约我 国新农村经济发展 的主要
在陕北建设全国最大的优质马铃薯产业基地
在陕北建设全国最大的优质马铃薯产业基地时间:2009-04-27 11:05来源:未知作者:ritta 点击: 86次省委、省政府:近几年来,陕北伴随着能源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以马铃薯、小杂粮、设施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也蓬勃兴起,成为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大亮点。
省委、省政府领导省委、省政府:近几年来,陕北伴随着能源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以马铃薯、小杂粮、设施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也蓬勃兴起,成为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大亮点。
省委、省政府领导对这一新产业给予了热情关注。
袁纯清省长在省人代会期间对榆林的同志讲,如果榆林的马铃薯能发展到500万亩,省政府将会像对待渭北的苹果产业那样给予扶持。
这无疑是一个对全省经济发展有着战略意义的大构思。
最近省决咨委有关专家带着这个题目,深入到榆林、延安马铃薯主产区进行调研,并到甘肃定西、宁夏固原学习考察,从而形成如下认识和思路。
一、建设陕北马铃薯产业基地的条件已经具备1、陕北北部是理想的马铃薯优生区。
陕北北部19县、区(包括榆林市12县、区,加延安市的吴起、志丹、安塞、子长、宝塔、延长、延川7个县、区),总面积万平方公里,拥有耕地1600多万亩,土地广阔,利于轮作倒茬;这一区域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天高云净,空气质量好;年均气温10℃,年降雨量400—600㎜,无霜期150天左右,年日照时2600小时以上,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利于干物质等生物营养积累;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马铃薯生长需要的钾素。
国家新一轮划定西北马铃薯优势区51个重点县,陕北北部主产县名列其中。
2、陕北马铃薯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
陕北群众具有种植马铃薯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经验。
马铃薯一直是陕北人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食品和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最近几年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马铃薯产业在这一区域发展很快。
2007年,仅榆林市的播种面积就达到300万亩,产量300万吨,总产值20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
农村丧葬仪式复杂化与农村文明——以陕西省陕北地区为例
作者简介 : 高布权 ( 6 一J男 , 1 9 , 延安大学副教授 , 9 从事马克思主义原理、 社会保障研究 。
・
78・ 5
丧 失 原 来 的淳 朴 和憨 厚 , 变得 越 பைடு நூலகம் 越势 利 , 加之 农 业税 与农 业 特产 税 的减免 , 村社 会 独 立 性 越来 越 强 , 民 农 农
也有 了 自主性 , 于埋 葬地 有 些 农 民会 提 出要很 多 钱 等不 合 理 要 求 , 对 即便这 样 , 也不 一 定 会 让 死者 顺 利 人 土 ,
沈 阳农 业 大 学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2 1 — 1 1()7 7 7 0 ,0 0 1 ,26 :5 — 6
Jun lo h na gAgiutrlU i r t( 0i ce csE io )2 1 — 1 1 ()7 7 7 0 o ra fS e yn r l a nv sy S ca S i e dt n ,0 0 1 ,26:5 — 6 c u ei l n i
中 国社会 改 革始 于 农村 , 尤其 是家 庭 联产 承 包 责任 制 的实 行 , 大调 动 广大 农 民群 众 的生 产 积 极性 , 大 提高 了生产 力 , 增加 了农 民收入 , 善 了广 大农 民的生 活水平 。但 是 , 统 中国“ 死 轻生 ”这 种 观念 在 当前农 村还 改 传 重 , 是 根深 蒂 固 。近 几年 , 随着农 业税 和 农业 特产 税 的取 消 , 民收入 普遍 提 高 , 农 农村 丧葬 有 了较好 的经济 支撑 , 致 使农 村 丧葬 仪式 趋 于复 杂化 , 重浪 费 大量 资源 。农 民收 入普 遍 提 高仅能 说 明农 村物 质 文 明得 到 发展 和改 善 , 严 而 从农 村 丧 葬 仪式 复 杂 化则 可 以看 出 , 村 精 神 文 明 、 治文 明 、 会 文 明 、 态 文 明 与物 质 文 明发展 并 不 同 农 政 社 生 步, 不利 于新 农 村建 设 , 不利 于农 村社 会 和谐 发 展 。
陕北贫困农区生态建设与和谐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以府谷县高庄则村新农村建设为例
陕北贫困农区生态建设与和谐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
科 学发 展
陕 北 贫 困 农 区生 态 建 设 与 和 谐 发 展 的 一 种 新 型 模 式
以府 谷 县 高 庄 则 村 新 农 村 建 设 为例
鲁向平 梁 延 萍 720 ) 1 10 ( 北 农 林 科 技 大学 陕西 杨 凌 西
1 基 本 思路 与指 导 思 想 、
是山地丘陵 , 宜农地资源不足 是限制 当地农业 生产发 展 的一 大难 以克 响应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 、 黄土高原综合 治理战略 、 设社会主义 建 服的障碍性因素 。 新农村战略 , 积极配合府谷县委 、 县政府制定 的支援新农村建设 “ 双百 ” 在农耕地中 , 农作物以种植 黄豆 、 谷糜 、 马玲薯 和玉 米为 主。据实 兴农工程 , 依靠县 乡政府 的大力协调和支持 , 由陕西兴茂集 团公司董事 地调查访问 , 正常年份 , 坝地 玉米 亩产 40— 0 0 6 0公 斤 , 豆、 黄 谷糜 亩产 长 高乃则 先生 自愿筹集 高庄则新 农村建设 的必备 启动 资金 , 聘请相 并 为 10—10公斤 , 0 5 鲜薯亩产量为 7 0—8 0公 斤。总体评 价 : 型的 自 关 高层次专家作为技术支撑 , 5 5 典 全面贯彻科学发 展观 , 广泛应 用生态经济
【 摘
广。
要 】 本文 通过陕北 国家能源矿 区新农村建设 实例的调查与解剖 , 图探 索一条 工农 和谐、 区和农 区和谐 、 试 矿 经济开发与 生态保护
和谐 的新 路 子 。 总 结 和 完善 的 以政 府 为 主 导 、 业 为龙 头 、 技 作 依 托 、 民 为 主 体 的 “ 企 科 农 四位 一 体 ” 战 略 联 盟 建 设 模 式 , 得 该 类 型 借 鉴 和 推 的 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李胜利(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西安 710062)摘要:特色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日益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我国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途径之一。
陕北土地资源丰富、潜力大,农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发展特色农业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本文在分析陕北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该区特色农业发展方向与区域布局,据此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对策,试图探讨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特色农业;比较优势;区域布局;陕北中文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特色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日益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促进农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特色农业进行合理定位,着力发展具有优势的特色农牧业,促使农业增收和农民增收,是区域城镇化、工业化健康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和市场依托,尤其对于优化西部产业结构、开拓城市乡协调发展的新空间与新途径,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陕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包括渭北高原区、陕北丘陵沟壑区、长城沿线风沙区的延安市和榆林市2个行政区25个县(区),迄今仍然是中国和陕西省最不发达的区域之一。
本文在充分分析陕北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该区特色农业发展方向与区域布局,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对策,试图探讨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新思路。
1 陕北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特色农业是相对常规农业而言的,主要是指农产品及其初加工制品,包括特色种植业、饲养业、林果业、水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
特色农业的“特色”基本含义是能够适应当地农业立地条件的土特农产品,其农产品以独特的优秀品质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优先选择。
特色农业可以认为是在特定区域资源优势条件下,通过发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特色农产品,并形成有很强市场竞争力和显著经济效益的、有一定生产规模和产业化程度的农业生产体系。
表1 陕北地区农业基地分布情况注:根据2005年《陕西统计年鉴》整理而成表1 2003年陕北地区主要优势特色农产品产量Tab.3 Outpu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 in Northern Shaanxi 项目羊(存栏只数)果园(公顷)红枣(吨)杏(吨)苹果(吨)全省8771758 750506 75252 44600 4617921 延安市1075926 210771 1528 7516 554109 榆林市3256790 128362 16901 2784 34036占全省比例49% 45% 24% 23% 13%资料来源:《陕西省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版。
表3 陕北主要特色农业区及布局Tab.3 Distribution and layou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特色农业区范围特色主导产业其他特色农产品长城沿线风沙区榆林市的榆阳区、神木西南部、佳县北部地区和横山东部地区羊羊肉、羊皮、羊绒、油料、海红果、海棠果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府谷、神木、佳县、绥德、吴堡、清涧、延川、延长沿黄河一线红枣红枣、花椒、核桃、板栗等耐干旱鲜果白于山河源区靖边西部地区,定边全部,吴旗、志丹、安塞的大部分地区仁用杏杏、羊、杂粮黄土丘陵沟壑区神木、府谷、佳县、绥德、吴堡、清涧、子洲、子长、延川、延长、志丹、安塞等县的全部或大部马铃薯、羊马铃薯、肉羊、小杂粮、豆类渭北高原丘陵沟壑区延安的宝塔区、富县、洛川、宜川、黄陵苹果苹果、烟草、花椒、核桃等2 陕北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劣势2.1 陕北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2.1.1 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大,农作物品质优良陕北土地面积8.01万km2,约占陕西全省的39.3%;耕地85.29万ha,占全省27.3%。
人均耕地0.16ha,是全省平均面积的2.00倍[5]。
土地类型多样,土壤质地良好,土地潜力较大。
过去很多人没有认识到黄土是一种资源,最新的研究表明黄土不但是土壤资源,而且是性质、结构优良,化学元素和矿物成分丰富的很好的土壤资源[6]。
由于黄土中化合物和元素含量丰富,种类齐全,分布均匀,加上黄土高原气候资源优势构成了特有的生境,决定了黄土层上生长、发育的农作物品质优良。
如绿豆、红小豆、红枣、马铃薯、荞麦都是享誉中外的名牌产品,红枣、海红果、沙棘都是营养专家所推崇的产品。
表2 洛川黄土中几种主要微量元素含量Tab.2 Contents of some trace elements in loess in the Luochuan region 元素含量范围平均含量黄土中平均值现代土壤丰度值Zn 71~147 91 77 50Cu 13~34 25 25 20Mn 486~878 691 626 850Co 14~28 21 21 10Ni 27~50 40 39 40Pb 15~40 30 30 10P 131~742 388 429 800Ti 417~4676 4058 3587 4600资料来源:据参考文献[7]2.1.2 光热资源丰富,适宜多种作物生长陕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雨热同季,年日照时数达2574~2687小时。
土层深厚贮水保肥易,气候温和,常年降雨量265~650mm。
陕北地处几大自然带的过渡区域,生物品种多,生态类型复杂,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该区是我国玉米、谷子、糜子、高粱、薯类最适生长区之一,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优质水果特别是苹果最佳产区。
陕北农业生物谱系广,完全可以建立一批规模大、效益高、独具特色的系列农产品生产基地。
2.1.3 初步建立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基地陕北地区的产业开发,从烟、果、羊、薯到枣、杏、梨、菜,形成了八大产业。
2003年设施养羊达到294万只,占全省的94.7%。
苹果面积发展到163万亩,苹果产量提高到现在的15.54亿公斤;红枣面积发展到150万亩,红枣产量提高到1.2亿公斤,已建成巨鹰、北特等5个深加工企业,63个初加工企业,230多个季节性加工点,年加工转化能力达1500万公斤。
陕北杏园面积发展到现在的158万亩,其中仁用杏面积52万亩,近年来陆续进入挂果期。
酥梨面积发展到50万亩;日光温室蔬菜发展到现在的6.3万多棚。
主导产业的发展,改变了这一地区单一粮食生产结构,形成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
粮食与经济作物面积比例由原来的9:1调整到现在的6:4,而两者的收入比例为3:7,也就是说农民种植业收入的70%都来自于经济作物。
2.2陕北特色农业发展的劣势2.2.1 生态环境脆弱,治理任务艰巨陕北地区含延安市和榆林市2个行政区,位于陕西省北部。
该区域一般海拔900m~1500m,属黄土高原的主体,黄土覆盖厚达50m~150m,塬、梁、峁、沟遍布全区,因地势起伏、黄土疏松,地形极易受雨水侵蚀。
土地面积约为8 01×104km2,占陕西全省的38 93%。
光照条件优越,水热资源相对不足。
太阳辐射在陕西为最强,年辐射达50 24×104Jcm2~60 71×104Jcm2,日照时数2100h~2900h。
年均积温3400℃~3900℃,农作物可以二年三熟。
区内年平均降雨量400mm~600mm,降雨量在陕西全省最少,而全年蒸发量远远大于降雨量,属于水资源绝对量严重不足的贫水地区。
2.2.2 经济系统低效,环境冲突严重在20世纪30年代~40年代,中国革命曾经奠基陕北。
然而,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以及许多历史原因,陕北地区迄今仍然是中国和陕西省最不发达的区域之一。
目前由于缺乏资金支持、规模还没有上去、特色产品的关键技术还没有突破等原因而发展缓慢,产业化刚刚起步,许多产品仅具有地方意义。
由于经济和区位条件的限制,没有形成具有全国意义的主导特色产业。
龙头企业的带动总体上较弱,特色农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的产业化链条尚未形成。
龙头企业在生产规模、市场开拓、品牌塑造、技术投入等方面,还有较大的突破与发展。
2.2.3社会系统封闭,科技水平落后陕北地区人口多,增长快,人口素质差,人均占有资源量相对不足。
在长期封闭的社会文化观念支配和贫困的困扰下,造成了该地区科技教育水平极其低下。
人口的膨胀限制了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教育文化水平低又会加剧人口的膨胀,加剧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陕北地区社会系统的封闭性还造成了这里的人轻视商品经济,依赖小农经济,“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等贫困地区的传统观念仍然很强。
这种保守的思维模式对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有着很强的抵触力,是特色农业发展的又一劣势。
4 陕北特色农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根据陕北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以比较优势为指导,陕北特色农业着重从以下重点产业突破。
3.1 草蓄业2003年陕北地区羊存栏数为4332716只,占全省存栏数的49%。
陕北草场总面积为120.21×104hm2,其中可利用面积102.50×104hm2,占草场总面积85%。
今后应利用草场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利用农业带来的大量丰富的农副产品特别是玉米和秸秆资源,发展农区畜牧业,走牧畜业与农区畜牧业并举的道路。
陕北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模式必须由过去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单纯追求生产数量转变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确立以封山禁牧、舍饲养殖为突破口,把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数量的增长与经济效益的提高有机的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循环发展之路; 必须将草地基地建设纳入农田种植模式,草种以紫花苜蓿、沙打旺、冬牧70、多年生黑麦草为主,同时,根据陕北气候特点,积极引进饲料玉米,大力推广玉米秸秆青贮氨化技术,推进饲草产业的发展,为畜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积极引进优良的产肉率高、繁殖性强的布尔山羊、小尾寒羊,改良本地山羊品种,宣传推广先进的养殖模式,转变农民的养殖观念,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机制,解除单个农户发展畜牧业的后顾之忧,加快畜牧业进程,将畜牧业提升为陕北地区退耕还林草的后续产业,带动陕北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2 林果业发展林果业, 充分发挥绿色植物调节气候、防风固土、增产增收的作用, 有利于改善该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更有利于退耕还林草工程中后续产业的培育, 防治水土流失, 避免重走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的老路。
目前, 陕北地区林果业发展的重点产业是苹果产业和红枣产业, 以其色泽艳丽、入口脆甜味美、果面干净无公害在国内外赢得了较高的市场声誉,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地方财源的增加。
如陕北枣区包括陕北黄河及其支流沿岸的府谷、神木、佳县、米脂、清涧、延川、延长等县,多分布于河流沿岸滩地、海拔较低的河谷地、丘陵坡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