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乡村振兴文献综述范文
关于乡村振兴文献综述范文乡村振兴战略是近年来我国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大量的研究文献中,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乡村振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就像一群聪明的探险家从各个方向深入神秘的乡村振兴宝藏之地,各有各的发现和见解。
一、乡村振兴的内涵与意义。
1. 内涵丰富多元。
许多文献指出,乡村振兴涵盖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个方面。
这就像是一个多功能的魔法盒,每个方面都是盒中的一颗魔法宝石。
产业兴旺是基础,就像盒子的底座,没有稳固的产业,乡村就缺乏发展的动力。
生态宜居让乡村成为美丽的家园,就如同给盒子画上了精美的图案。
乡风文明是乡村的灵魂,好比盒子里散发着文化气息的香薰。
治理有效能保证乡村的和谐稳定,像盒子的锁一样重要。
生活富裕则是最终的目标,是打开这个魔法盒后看到的璀璨宝藏。
2. 意义重大深远。
从国家层面来看,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乡村就像是国家这个大机器中的一个个小齿轮,如果乡村不振兴,整个国家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有学者比喻说,乡村是国家的“后花园”,如果后花园杂草丛生、破败不堪,那么整个国家的“颜值”和“品质”都会大打折扣。
而且,乡村振兴对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至关重要,它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城市和乡村这两个原本差距较大的世界。
二、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
1. 产业发展瓶颈。
在产业方面,文献中普遍提到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
很多乡村还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种植或养殖模式,就像一直在一条老路上徘徊,缺乏创新和多元化发展。
比如说,一些山区的乡村只种玉米、土豆等少数农作物,没有发展附加值高的特色农产品加工或者乡村旅游等产业。
而且,农村的产业发展还面临着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人才匮乏等问题。
资金就像粮草,没有足够的资金,产业发展就难以“行军打仗”;技术如同武器,落后的技术难以在市场竞争中获胜;人才就像将领,缺乏人才就没有好的发展思路和管理。
2. 生态环境压力。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
编号(学号):文献综述(2012届本科)题目: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学院:专业:农林经济管理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2年 4 月28 日注:[封面的文献综述编号统一填写学号]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农业产业化”一经提出就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发展农村经济、是国家增税、企业增利、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农业发展新的生长点和农业转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区域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化起步晚,农业基础薄弱,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低,加之地区间发展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农业产业化仍然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新农村建设为我国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出了新要求。
如何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性,是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现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对此问题的研究能够更进一步。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产业链;模式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此后的中央文件也多次提到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从政府高度重视,到各项促进措施可以看出,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直是农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工程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近20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业综合增长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了由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历史跨越。
但是随着现代农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也迫切需要在体系上进一步创新,在质量上进一步提升。
我国农业产业化最早是1993年在山东潍坊提出来的。
与乡村振兴相关的文献综述的题目
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与现状1. 乡村振兴的背景与意义乡村振兴是近年来我国国家重点提出的发展战略,其背景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拉动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2. 乡村振兴的现状当前,我国乡村振兴取得了积极成果,包括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电商的兴起、农村工业的复兴等。
但与此一些问题和挑战也逐渐显现出来,包括农村人口外流、农业产能不足、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等。
乡村振兴战略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3. 乡村振兴的政策与举措为推动乡村振兴,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包括扶持农村旅游、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
这些政策和举措的实施对于促进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争议,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4. 乡村振兴的路径与模式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乡村存在着差异性,因此需要根据地方特色和实际情况制定出不同的路径和模式。
有的地方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有的地方通过发展乡村产业,有的地方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方式来推动乡村振兴。
这些路径和模式各有优劣,需要我们进行比较和分析,寻求最佳的乡村振兴模式。
5. 乡村振兴的难点与挑战乡村振兴进程中存在着许多难点和挑战,包括农民素质不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业产能不足等。
这些难点和挑战制约了乡村振兴的进程,需要我们找出解决之道,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加以克服。
6. 乡村振兴的发展前景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其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通过乡村振兴,将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拉动城乡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乡村生活条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乡村振兴的发展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7. 结语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其发展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云南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摘要:云南具有植物王国之称,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及怡人的气候条件,在这天然的自然条件下,云南产出的农产品具有区域特色,但云南农产品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自身的劣势,例如地区性质,导致难以形成产品品牌效应,交通不便利,导致农产品的推广受限,销路受阻等。
为了更好地就云南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本文研究了云南特色农产品的相关情况,主要分析云南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云南;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一、引言互联网+农业科技发展处于国家战略地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结合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
各省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帮扶互联网+农业发展。
可见,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扶持农业农村发展,出台了很多的扶持政策,而作为具有当地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其发展是脱贫攻坚的主要助力之一,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基于此,本文拟就目前云南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了解目前云南省特色农产品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目前国内外学者就农产品应该如何发展,做出了大量研究,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措施。
现就相关的研究梳理如下:赵梅,向明生,金璟(2015)认为目前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应用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物流是云南农业电商的“硬伤”、打造农产品品牌的意识薄弱及缺乏运用农业电子商务的人才。
李彩霞(2017)研究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省农产品的发展问题,认为陕西省农产品的发展还存在市场定位模糊、竞争力不足、农业合作交流不深入和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刘乃郗,韩一军(2017) 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认为在“一带一路”区域开展农业合作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也是我国农业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合理路径,是我国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
特色农业产业化文献综述
最佳效益即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优 的生态效益 、 社会效益和提高产 品市
场竞争力为 目的,依据区域 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 ,突出地域特色, 围绕 市场需求 ,坚持以科技为先导 ,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 ,以某一特定生 产对象或生产 目的为 目 标 ,形成规模适度 、特色突出、效益 良 好 和产 品 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 笔者认为 ,特色农业是 以市场需求为导 向,以效益为 中心 ,以区域 内农业资源优势为基础 ,以先进技术投入为支撑 ,以特色农产品为着力
活对农产品 日益增长 的多样化需求 。朱贤林研究认 为特色农业是 以追求
龙头企业是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是特色农业产
业化发展的发动机 。吴言忠认为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 核心。彭涛等认为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龙头企业产业链 不断延伸 ,是经营产业不断扩张和驱动模式转移的直接推动力量 。张维 达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的发展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推动传统农
笔者认 为 , 农 民合作社的成长使特色农业 的发展力量化零为整 ,通 过信息 的沟通 、 技术知识的传播 、标准的制定 、生产过程的统一安排等
方式 ,集中农户 的力量进行 特色农业的发展 。众人拾柴火焰 高,农 民合
作社能够把更多的农户吸引到一起 ,提高农 户的组织化程度 , 推动特色
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
中图分 类号 :F 3 0 3 - 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o o 9 - 4 O 6 7 ( 2 0 1 3 ) l 1 . 2 6 8 . O l
在开放经济 中,农业作 为第一产业 , 是二三产业发展 的基础 ,是重 要的经济变量 , 其 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方 向都对经济运行 产生深刻的影响 。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创新农业经营体系
总结词
农业经营体系创新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 重要手段。
详细描述
我国农村经济的传统经营模式已经无法满 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创新农 业经营体系,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农业现代 化要求。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培育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 土地流转等方式来实现农业经营体系的创 新。
总结词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
详细描述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水利、电力等方面 ,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进而促 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加大农村基础 设施建设投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等方式来实现 。
战略实施效果与挑战
实施效果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取得了显著 成效,包括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产业 结构优化、农民收入水平增长、农村基础 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得到加强等方面。
VS
挑战与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 农业生产受气候变化、资源约束等因素影 响较大,农业国际竞争压力加大,农村人 口老龄化问题突出等。未来需要进一步加 强政策协调和措施落实,以应对这些挑战 和问题。
特点
农村经济具有地域性、自给自足性、季节性等特点,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与城 市经济有很大的不同。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历程
0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村经济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经济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农业生产效率
低下,农民收入水平低。
02 03
改革开放后的农村经济
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实施极 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农村经济得到了 快速发展。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尽管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 渠道拓展等。
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与实践的探索与创新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为农村经济发 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建议与措施探讨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金融、税收 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释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方面的基 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才引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03
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可以提高农民素
质、增强农村创新能力、促进农村产业升级。
04
文献综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分析:某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产业协同发展
该地区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
收。
创新驱动
研究范围
本文将涵盖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 、现状、问题、对策等方面的研究, 重点对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
02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历程与现状
农村经济发展历程回顾
土地改革与农业合
作化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土地改革和 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土地的 集体所有,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 了基础。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上世纪50年代末,人民公社化运 动兴起,农业生产实行集中管理 ,但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
特色农业调研报告
特色农业调研报告
《特色农业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对某省的特色农业进行了深入调研。
旨在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
二、调研方法
1. 采访法:我们采用了面对面的采访方式,走访了各地的特色农业基地和农户,了解他们的种植养殖情况,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需求。
2. 走访观察法:我们实地走访了一些当地的特色农业项目,观察其规模、管理情况和生产效益。
3. 数据统计法:我们从当地农业部门和相关企业获得了一些有关特色农业产量和收益的数据,进行了比对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
1. 产业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迅速,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逐渐提高,出口贸易市场需求旺盛。
2. 技术支持:特色农业技术创新力度加大,推广应用效果明显,但在一些基层农户中还存在技术跟不上的情况。
3. 品牌建设:部分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不够成熟,营销渠道单一,影响了产品竞争力。
四、调研建议
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农户的技术水平和产业水平。
2. 加强品牌建设,拓宽营销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
3. 加强示范引导,推广特色农业的新技术和新模式。
五、总结
特色农业在当地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通过此次调研,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够为特色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推荐十八篇)
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推荐十八篇)1.文笔精练有力。
个人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
简单地说,就是自已再看或者请他人评阅时,很难删除任何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字。
需要带着强烈的自信心进行写作,逐字逐句地雕琢,尽可能用最朴实的文字描述自己的观点。
说到文笔的力量,这就要有多年的报告撰写功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如第一部分-->第一段-->第一句就需要花费许多功夫思量。
既要大气,也要切中研究重点。
随便举二个农业方面的例子:“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农业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核心,xxxx,是我国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向。
…………”“发展农业是我国当前的首要任务。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xxxx,是我国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农业的重要方向。
……………”然后就顺理成章地根据研究目的有层次地展开。
2.研究重点明确。
这一条做得好,表明研究思路已清比较清楚了,让评委感觉申请基金是可行的。
研究重点一般会在六个方面出现,一是研究意义的最后一段(一般是在提出意义之前的总结);二是在文献综述的最后一段(综述完文献后你要做什么,如何做);三是研究目标部分;四是研究内容的第一段(一般是总结性陈述);五是拟解决关键问题部分;六是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部分。
研究重点在上述六个部分出现的时候往往是相互补充、互为依托的。
这六个部分内容的撰写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标书的研究重点在第一处,应该是用一二句话对本研究要做什么进行点评,关键在于提出想法。
例子如下:“本课题基于以上背景,结合xx理论和国际先进经验,从xx创新的视角出发,针对xx模式对xx的xx与xx进行数理推导与仿真分析,并量化xx等诸多因素对xxx的影响,最终提出适合我国的xxxx。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有利于xx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有利于提升整xx的绩效和竞争力。
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将为其它xx建构和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展望
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展望特色小镇是指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自然风貌的小城镇,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旅游资源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特色吸引游客和投资者,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随着中国城乡发展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特色小镇建设受到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持续关注。
本文通过对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探讨特色小镇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展望,以期为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特色小镇的研究现状特色小镇的研究可谓是前所未有的热潮。
国内外学者对特色小镇的定义、构建、发展路径、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系统的研究。
在国内,特色小镇建设更是成为地方政府和产业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形成了一大批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目前特色小镇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理论体系不够完善、实践经验不够系统和深入、成果应用不够广泛等方面。
二、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是多方面的。
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再到企业和社会各界,对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都非常重视。
而从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到文化传承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特色小镇建设的整体规划不够科学、特色小镇产业发展不够多元化、特色小镇品牌营销不够精准等方面。
一些特色小镇也面临着旅游业发展不可持续、环境污染等问题。
三、特色小镇的存在问题特色小镇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特色小镇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战略不够科学,存在发展方向不明确、规划不到位等问题。
2. 产业发展单一。
部分特色小镇过度依赖旅游业发展,缺乏多元化的产业发展,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3. 环境保护不足。
一些特色小镇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不够重视,环境污染等问题凸显。
4. 民俗传统丢失。
一些特色小镇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对本地区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存在文化传承不足的问题。
国内休闲农业研究综述
国内休闲农业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农业作为一种融合农业、生态、文化和旅游等多元要素的新型产业形态,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追捧。
本文旨在对国内休闲农业的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揭示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文章首先界定了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念,阐述了其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然后重点分析了休闲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功能,探讨了其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文章还深入剖析了国内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统一规划、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质量不高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章展望了国内休闲农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产业链的深度融合、科技创新的推动、品牌化建设等,以期为我国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国内休闲农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休闲农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经了从探索起步到快速发展的历程。
早期,休闲农业主要以农家乐、渔家乐等形式出现,主要集中在城市近郊,为城市居民提供短期的休闲度假体验。
这些农家乐、渔家乐以其独特的乡村风情和原始的农业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农业也逐渐向多元化、精品化、专业化发展。
目前,国内的休闲农业已经涵盖了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农业等多个领域,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包括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主题公园、乡村度假村等。
这些新兴的休闲农业形式,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休闲体验,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在现状上,中国的休闲农业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一方面,政府对休闲农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民发展休闲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需求的增加,休闲农业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目前,休闲农业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关于乡村振兴文献综述范文
关于乡村振兴文献综述范文乡村振兴可是当下超级热门又超级重要的话题呢,就像一阵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那咱就来好好唠唠关于乡村振兴的那些研究成果。
一、乡村振兴的内涵。
好多学者都对乡村振兴的内涵进行了深挖。
这可不是个简单事儿,就像打开一个装满宝藏的盒子,每个宝贝都有独特的意义。
从宏观层面来讲,乡村振兴就是要让乡村全方位地“雄起”。
它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大方面,这五个小伙伴那可是缺一不可。
产业兴旺是让乡村有赚钱的门道,就像给乡村装上一台印钞机,有了产业,村民们的腰包才能鼓起来。
生态宜居就是要把乡村打造成像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山清水秀,让城里人都羡慕不已。
乡风文明则是要把乡村的那些传统美德都捡起来,同时也要跟上现代文明的步伐,不能有那些陈规陋习。
治理有效就是要让乡村有一套好的管理办法,就像一个班级有个好班主任一样,村民们都得听指挥,还得让大家心服口服。
生活富裕就是终极目标啦,村民们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想买啥就买啥。
二、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1. 特色农业。
在研究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时候,特色农业那可是个“大明星”。
好多乡村都靠着自己独特的农产品打出了一片天。
比如说,有些山区种出了超级美味的有机茶叶,这种茶叶在市场上能卖个好价钱。
为啥呢?因为现在的消费者都喜欢这种绿色、健康、有特色的东西。
学者们就研究如何更好地发展特色农业,从选种、种植技术、到品牌打造和销售渠道,那是一环扣一环。
像种植技术就有很多讲究,有的地方采用了智能灌溉系统,就像给农作物请了个贴心的保姆,根据农作物的需求精准浇水,这样种出来的东西质量能不好吗?品牌打造也很重要呢。
以前很多乡村的好东西都“养在深闺人未识”,现在就得给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取个响亮的名字,再加上一些文化故事。
就像那个“褚橙”,人家把橙子和励志的故事结合起来,一下子就火遍了全国,价格还不低呢。
2.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这可是个新鲜又厉害的概念。
阿图什市绿色农业的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阿图什市绿色农业的发展研究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工业“三废”进入农业环境,同时对农业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使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国家普遍开始了新农业生产方式的探索,绿色农业就是其中影响最广泛的方式之一。
21世纪是一个“绿色”的世纪,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世界各国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承诺的基础上采取实质性行动,农业产业将是采取行动的重点领域。
21世纪的主导农业是绿色农业,绿色农业是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农产品数量与质量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的形态与模式也是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研究了绿色农业的含义、绿色农业发展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目的,在分析我国绿色农业生产特点的基础上,探讨阿图什市绿色农业发展对策建议。
关键词:阿图什市;绿色农业;发展研究;1.绿色农业的发展研究的背景周旗(2005)指出目前,有些国家对绿色农业一般称作“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生态农业”或“生物农业”,但其含义相差无几。
有机农业的概念最早由英国农学家霍华德于20世纪30年代在印度提出,他从循环利用动植物有机腐殖质角度提出以有机农业替代现代集约农业的耕作方法。
据《大英百科全书》解释,有机农业是指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而代之以有机肥料和病虫害防治生物手段的耕作栽培系统。
美国有机农业领导小组认为,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在可行范围内尽量利用作物轮作、秸秆、牲畜粪肥、豆科植物、绿肥、场外有机废料、矿物养分和生物防治病虫害。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1990年召开的国际会议上确定,有机农业是在维持地力和防治病虫害方面,通过加强自然过程和物质循环方式,对能源和物质消费适度,使环境不断向良性平衡方向发展的前提下,取得最佳生态效益的农业生态系统。
李诚固、周旗(2005)指出绿色农业是指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依靠自然生态生产力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生产无污染、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展望
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展望特色小镇是指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结合旅游、农业、商贸等产业资源,全面推动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实现以特色产业为引领,以城乡融合发展为核心,以生态环境为保障,以文化传承为支撑的综合性小镇。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特色小镇的发展愈发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特色小镇正在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对特色小镇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特色小镇的研究现状1.特色小镇的概念特色小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型城镇发展模式,它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凭借独特的地域资源和产业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文化氛围和宜居空间,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居民前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就业创业。
特色小镇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城乡一体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探索。
2.特色小镇的类型根据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和产业特色,可以将其分为文化特色小镇、旅游特色小镇、生态特色小镇、农业特色小镇、商贸特色小镇等多种类型。
各类特色小镇在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和发展优势上存在差异,但都以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核心,以多元产业的融合和发展为支撑,以宜居环境的营造和维护为保障。
3.特色小镇的成功案例我国各地在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上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绩,如浙江的乌镇、江苏的周庄、四川的都江堰、广东的大鹏新区等,都是以传统文化和特色产业为依托,以生态环境和宜居空间为支撑,建设起了独具特色的特色小镇,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二、特色小镇的展望1.弘扬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模式特色小镇的建设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只有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才能赋予特色小镇更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特色小镇也需要创新发展模式,吸引更多优质资源,推动产业融合和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2.打造宜居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感特色小镇的核心是宜居,只有通过改善环境、提高服务,增加居民福利,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口,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文献综述及研究展望
前言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以农业为产业基础,在确定的区域范围内聚集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创新生产体系,以推动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为目标的农业综合发展平台。
在2017年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级战略的政策背景下,截止2019年国家批准创立了6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000多个省级产业园区,据统计62个国家级产业园区带动农村返乡就业人员14.2万人,园区农民可支配收入超出所在区域平均水平的34%,基于目前现代农业园区在农业农村发展中所发挥的带动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农业园区的发展应有不同的思路。
本文将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基础理论、农业产业融合及产业集聚、园区规划及发展模式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并展望未来研究重点。
1.现代农业园区基础理论国外对于农业产业园区的研究始于相关基础理论探索,最早由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1986)提出“农业区位论”,由于农业生产中成本的差异,提出根据农业生产成本的不同划分农业产业圈层,从而达到农业收益的最大化,保证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
1890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1980)对产业集聚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确定了集聚的三个来源,分别是:可利用的专业化劳动力市场、中间产品市场和专业化的服务与知识溢出,合并被称作“马歇尔外部性”。
1926年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1926)提出“技术创新的理论”,并提出建立农业技术创新平台—农业园区,破解原有的农业生产要素约束,在农业生产体系中引入新技术、新市场、新条件等,建立效率更高、配置更优的生产体系。
1955年Perroux F(1955)提出“发展极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是不均衡的,不同的行业、领域根据自身独特优势按照不同的速度进行增长,而农业园区因其具有的独特优势成为地区农业“发展极”,从而带动周边农村地区发展。
2.农业产业融合及产业集聚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要转变传统观念,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注重区域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竞争力、创新力,从而实现农业产业兴旺。
农村区域发展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农村区域发展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导言:近年来,农村区域发展备受关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理解农村区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本文对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一、农村区域发展的背景和意义农村区域发展是指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针对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生态等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
这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研究指出,农村区域发展不仅影响着农村地区的生存状况,也对国家整体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二、农村区域发展现状和问题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城市相比仍存在差距。
一些研究指出,不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是制约农村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2.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转型随着农村地区农业现代化的进步,传统的农村产业结构也面临着调整和改变的压力。
研究表明,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培育农村新兴产业,是农村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产业转型,成为农村区域发展的重要任务。
3.农村人力资源和教育问题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这不仅限制了农村居民的发展机会,也限制了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
因此,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是实现农村区域发展的重要措施。
三、农村区域发展的政策和实践1.政府支持政策政府对于农村区域发展给予了积极支持。
一些研究指出,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财政投入是推动农村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
因此,加强政府支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高政府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将有助于促进农村区域发展。
2.公共参与和社会组织农村区域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也需要广大农民和社会组织的参与。
一些研究指出,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农村区域发展,培育和促进社会组织,可以提高农村区域发展的效果。
现代农业园区文献综述
现阶段,我国在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业现代化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现代农业园区的出现促进了我国现代化的发展,作为一个新型的经营主体,现代农业园区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是解决现在农业发展问题一个重要措施。
陈建名等人(2016)认为现代农业园区是我国农业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出现的,是农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
高强等人(2012)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的土地问题与对策分析”中也提到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同时是改造传统农业的有效途径。
程培罡(2014)认为现代农业园区对推进现代农业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直接效应,认为现代农业园区本身是区域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模式;其二,间接效应,现代农业园区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示范与推动作用,能够推动和引导周边地区的农业现代化。
由此可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为现代农业园区提供了契机,同时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二、现代农业园区发展阶段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国内学者对于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阶段大都认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始于1994年,第一阶段(1994~1996年)为起步探索阶段,第二阶段(1997~1998年)为快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1999~2003年)为急剧膨胀阶段,第四阶段(2004年至今)为平稳发展阶段。
学者赵之枫(2013)以国家政策作为参考依据,将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4~2000年)为初创探索阶段,该阶段建立了一批有标志性的现代农业园区,如北京的中以示范农场,上海的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第二阶段(2001~2009年)为规范发展阶段,该阶段科学技术部和农业部联合六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引导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第三阶段(2010年至今)为成熟提高阶段,以2010年农业部认定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标志,作为梯度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扶持政策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扶持政策研究———以明珠股份为例李连欢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摘要: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特色农业的发展,颁布了多项政策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花卉产业是云南的一大特色农业产业,“云花”是云南的一大名片。
文章基于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现状,以玉溪明珠花卉股份有限公司为例研究云南特色农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得到的财税、资金及西部开发相关政策等扶持作用以及特色农业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特色农业;财税政策;明珠股份;云南一、引言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中央非常重视各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9年聚焦“三农”问题,其中多次涉及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
云花是云南的重要名片之一,云南省针对花卉产业发展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衔接好脱贫攻坚成果的号召,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各项政策整体上聚焦于花卉产业的发展方向,以及产业布局规划和转型升级,政策的出台极大地促进了花卉特色产业的发展。
如下表所示:表1与花卉产业相关的政策基于此,文章从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并以云南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花卉产业龙头企业玉溪明珠花卉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以下简称玉溪明珠股份)来研究花卉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现状(一)产量图1鲜切花产量数据来源:CSMAR数据库从产量来看,云南整体花卉产业鲜切花的产量逐年增加。
有需求才会有生产,从另一方面来看,产量的不断增加也反映了市场的需求。
而“云花”市场的打开很大程度上是品牌建设及产品影响力扩大的作用。
(二)规模表2花卉产业规模发展状况数据来源:云南省花卉产业联合会统计数据经济评述就发展规模来看,云南花卉产业无论是在种植面积还是综合总产值上都是不断扩大和增加的。
而花卉产业规模的扩大不仅是品牌建设的推动,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促进作用。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2014 年 1 月 19 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一年聚焦“三农”。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升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村经济发展尤为重要,新常态下如何发展好农村经济是“十八大”后研究的核心问题。
新常态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近几年,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倾斜,资本和资源的大力投入,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业生产能力增强,粮食连年增产,农村居民收入普遍提高,农村环境大为改善,农村的经济正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土地制度、产业结构、农业科技体制、投融资体制等方面都面临一些新问题。
目前,国内有关研究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农村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农村的经济结构也需要调整。
李建华、景永平(2011)研究了三种显著的农村经济结构对农业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认为要转变农村增长方式,提高农村资源的使用效率。
牛凯(2012)认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
他采用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建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自回归模型,揭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贾长杰(2012)认为要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促经济发展。
他指出,农村经济调整具有多层次性,因此经济结构的调整要有目标,把握重点。
(二)关于农村土地制度的研究。
王小映(2015)认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是保障土地流转交易安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确认和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基本手段,保障土地流转健康发展是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前提条件。
贾晓娟(2015)认为应建立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等农村土地改革举措,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的合理流转,做好农民承包土地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依法保护农民对土地的合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基于国内外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相关文献和中国实际情况的思考,将国内外关于区域特色农业发展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从区域特色农业概念、理论、发展模式、发展对策等角度展开述评,试图找出研究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新的角度,以期推动该问题研究的深入,从而促使我国区域特色农业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选择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实现我国区域特色农业协调发展。
关键词: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发展对策一、引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家农业竞争逐步演化为农业核心区域的竞争。
各国或地区都在经济市场化、国际化格局中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着力构筑本地的区域农业优势产业和核心竞争力。
农业作为地域差异最为显著的产业,通过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与促进区域农业协调发展成为新阶段统筹区域发展关注的重中之重。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学术界关于特色农业的研究特色农业以都市农业为代表并兴起于发达国家。
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欧美及日本的经济学家相继开展了对特色农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从而使特色农业的概念被广泛接受。
由于各国的条件、特点和农业发展阶段不同,特色农业区域的名称、形式及研究重点也不同,有的称农业区划,有的称农业专业化地带,有的称农业景观区划。
目前,国外特色农业的研究更多是从理论角度探讨,涉及区域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农业产业化理论等。
尤其以舒尔茨关于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约翰·梅尔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农业发展的诱致技术变革理论为代表,涉及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一优势理论、创新理论和农业产业化理论等,而且每一类特色农业的发展还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
当前,国外关于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研究侧重于特色农业区域划分、区域发展规划方法、区域调控政策研究等方面,并提出了农业区域统筹理念。
但缺乏从实证分析中归纳规律,总结经验,缺乏剖析区域政策的作用机制和运行规律,并对影响区域政策制订与实施效果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
2.国内学术界关于特色农业的研究中国对特色农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始于20世纪90年代。
多年来,中国在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已经探索总结了许多成果,如,苏州未来农业大世界的科技型农业;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马山生态农园的休闲都市型农业;上海浦东农业开发区的孙桥设施型农业等,在特色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这些理论探讨和实践对于促进我国特色农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l)区域特色农业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研究刘志民等(2002)认为特色农业发展涉及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农业产业化理论等;每一类特色农业的发展还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
颜合洪(2001)认为特色农业的形成和发展应有适宜的生态区域;在依据行政区划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农业区划中,特色农业区划,一首先应有最适宜和适宜的生态区域,以利其形成和持续发展。
泛刘彬,张明举(2003)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出发,认为特色农业的发展,不能只强调资源优势,而应该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强调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竟争优势。
程计则,张京社等(2002)认为特色农业的发展应坚持产业化发展的原则,认为规模与市场是构成特色产业的两个重要标志,而连接这二者的纽带就是名牌产品;并认为名牌产品就其所具有的市场优势而言是一种特色产品。
只有立足优势农业产业,不断拓展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逐渐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最终才能实现由农业特色产品向名牌产品的发展,最终形成特色农业产业。
(2)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吕火明(2002)认为特色农业具有多种类型,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
如,按其生产的对象;按其提供的产品形式;按其要素构成的重点等。
伍建平(2001)从全国的情况来看,认为特色农业大致有果蔬农业、绿色食品农业、草地牧业、种籽农业、中草药种植及加工业、花卉业、特种养殖业、野生动植物驯化种养业、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等十种类型;并认为发展特色农业并无固定的模式,关键在于各地根据资源特色、区位优势、加工技术等选择特色农业发展道路。
程计则,张京社等(2002)提出了县域特色农业发展模式:一是依托科技创名特品牌发展模式,即不断改造改良地方传统品种,对具有一定知名度、市场潜力大的传统地方特产,择优发展,重点培育,形成规模;二是产业化外向型发展模式,即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面向市场,调活农产品流通;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优势产品;依托资源,发展特色项目。
二是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立足当地自然优势,以开发天然纯正的品牌农场品为县域特色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张华(2009)依据各地发展特色农业的实践,将特色农业划分为自然资源开发型、市场主导型和加工业带动型三种类型。
自然资源开发型以农产品的基地化、专业化生产为基础,带动市场和加工业的发展,并最终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特色农业产业链;市场主导型以专业市场的培育与发展为主线,通过专业市场的推动或拉动,形成专业市场特色农业或销售体系企业群的区域农业发展模式。
加工工业带动型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培育龙头企业,对初级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并向前、向后延伸,形成集工贸为一体的产业经济体系,从而带动区域农业产业的整体发展。
(3)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颜合洪(2001)认为一是应根据当地农业发展实际和市场选定发展目标;二是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和管理作用;三是搞好产后加工转化工作,提高产品附加值;四是加强科学管理,保证产品质量;五是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导作用。
刘修礼(2002)认为发展生态型特色农业,一是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托各地优势来发展特色农业;二是要典型引路,基地固本,要研究分析其生产技术规程、生长生理特征,才能形成发展规模;三是要执行资源产业化开发策略,走资源产业化之路,依托当地资源形成特色产业,延续产业链,提高产业增值性;四是要注重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邹冬生(2001)认为特色农业的集中体现是特色产品的生产经营,因而,特色农业的发展既要依托特色产业的开发,又必须有特色资源的保障和特色技术的支撑。
为此,一是要优化区域化布局,根据不同区域总体资源优势进行主导产业布局,并配置产品品种;二是要产业化经营,围绕当地农业主一导产业和主体产品,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三是集约化生产,要依靠优良生物品种的推广、先进实用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应用、生产资料的有效投入和劳动者职业素质的提高来实现。
伍建平、谷树忠等(2001)认为特色农业要本着市场导向、资源依托、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科技支撑、信息保障、动态优化的原则,要突出特色、树立品牌、发展龙头企业;要培育企业与农户间稳定可靠关系;要优先发展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要加强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建设;要加快农业技术进步的步伐。
(4)区域特色农业评价研究程炯(2001)对闽东南特色农业建设进程进行了综合评价。
从宏观角度上建立了针对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层次分析、模糊聚类等数理统计方法,对福建闽东南地区的特色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初步测评;然后应用不同模型对十地资源和气候资源进行了评价,并就闽东南地区农业外资利用水平和强度现状作了初步研究,最后利用特色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对其进行空间分析,并综合多种社会经济因素提出特色农业的布局方案。
韦文珊(2003)结合特色农业概念、内涵和实现特色农业的关键性因素等的分析,从农业资源禀赋、生态适宜性、市场区位、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构建了指标体系,对中国西部特色农业进行了评价研究。
目前,中国关于特色农业己有的探索和研究,大多集中在特色农业的概念、类型、功能、特征分析、特色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国外特色农业的发展经验等方面,对于特色农业发展的理论、规划、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
三、总结与启示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以都市农业为代表的各类特色农业兴起于发达国家,欧洲、美国及日本等国的经济学家相继开展了大量特色农业研究。
目前,国外特色农业的研究更多是从理论角度探讨,涉及区域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农业产业化理论等;同时,根据特色农业生产要素组合的不同,国内外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基本上可以总结为特色产品农业、景观农业、区位农业、工程农业、示范农业、循环农业等六种模式。
通过总结不同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特征与经验,探索立足于我国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区域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特别是对山西而言,以特色农业为突破口和战略重点,改造传统农业,实现特色农业现代化是山西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取向。
为此,正确认识忻州特色农业发展水平,对促进山西制定切合实际的农业发展规划与策略措施,进一步推进特色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刘志民,刘华周,汤国辉.特色农业发展的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1):8-12[2]颜合洪.特色农业的内涵、形成条件和发展对策.作物研究,2001(l):9一11.[3]刘彬,张明举.对构建区域特色农业的理论思考.国土经济,2003(4):6一9.[4]昌火明.论特色农业[J].社会科学研究,2002(3):27一28.[5]程计则,张京利,康锁成.县域特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山西农业科学,2002(3):91-95[6]伍建平.特色农业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2002:597-599[7]张华.区域特色农业持续发展诊断预警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10.[8]颜合洪.特色农业的内涵、形成条件和发展刘策[M].作物研究,2001(l):9一11.[9]刘修礼.提高欠发达地区农产品竞争力的策略思考[A].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281-287[10]邹冬生.特色农业理论初探[J].作物研究,2001(l):7一11.[11]张建华.中国现代农业问题研究进展[J].经济经纬,2009,(6):115-118.[12] 柏振忠.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及中国的借鉴[J].世界农业,2010,(3):24-27.[13] 陶武先.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与着力点[J].中国农村经济, 2004,(3):4-12.[14]孔祥智,李圣军.试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J].教学与研究,2007,(10): 9-17.[15]戴小枫,边全乐,付长亮.现代农业的发展内涵、特征与模式[J].中国农学通报,2007,(3):504-507.[16]王碧峰.我国发展现代农业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1).[17]刘燕华.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J].求是,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