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华师大)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85f2542e3f5727a5e962c9.png)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120分)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小题2分,第7小题8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咀.嚼(j ǔ) 皑.皑(ái ) 蓦.地(m ù) 毛骨悚.然(sǒnɡ) B 、牙龈.(y ín ) 奔丧.(s āng ) 字帖. (ti ē) 故弄玄.虚(xu án ) C 、惺忪.(s ōng ) 孵.育(f ū) 幢.顶(chu áng ) 脍.炙人口(hu ì) D 、逶迤.(y í) 祈.祷(q í) 燕.脂(y ān ) 万籁.俱寂(l ài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褴褛 乙烯 碌碌无为 感慨良深 B 、胼胝 红桧 呕心沥血 闲情逸志 C 、鹈鹕 蜿蜒 无精打采 肆无忌掸 D 、华裔 贮运 梦寐以求 无瑕顾及3、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1)这些日子,家中 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2)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迅速占领了2012年中国作家富豪榜的榜眼位置。
不仅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尺如何惹人争议,但是它的经济效应却 ,而且不分国界。
(3)夏洛克,你自己可以去查查明白。
你要求公道,我 给你公道,而且比你所要求的更公道。
A 、境况 不置可否 即使…就…B 、光景 毋庸置疑 既然…就…C 、情况 毋庸置疑 既然…就…D 、状况 不置可否 假如…就…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 我市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B. 晚会结束之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一直回响在我耳边。
C. 通过老师的帮助,使他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
04华师大版七上第4课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共28张PPT).ppt
![04华师大版七上第4课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共28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2d2e36fb0912a2161579290a.png)
• A.渭水流域
B.汉水流域
C.长江流域
D.黄河流域
4.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是: ( )
A.禹
B.鲧
C.皋陶
D.伯益
板书设计:
• 一、禅让的传说 • 尧舜禹的故事 • 禅让制的概念 • 二、大禹治水 • 1、治水经过 • 2、堵和疏的不同 • 三、家天下 • 1、原因 • 2、夏朝
高尚的品 质
人民爱戴
2、“禅让制”
“禅让”的实 质——原始社会 时期的一种民主 推选部落首领的 制度。
尧舜禅位图
• 刚才我们说了舜年老了传位给禹,那么到 底禹有什麽丰功伟绩值得大家的民主推选 呢?让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
二、大禹治水
阅读课文P22,看谁最先找到下列问题 的答案:
1、右图人物是 (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传说中以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领袖的惯例,史称“禅
让”,此惯例的第一位实践者是B:(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2.启登上王位的方式是: A.通过禅让方式,被大家所推荐 打败其他部落
C.凭借家庭地位,自己继承父位 业,受到人民爱戴
(C ) B.通过战争方式,
D.治水建立功
• 3.传说中的尧舜时期,经常发生水灾的地 区是( )
• 中华民族(华夏族)的人文之祖:炎__帝__和 _黄_方式吗?
2、你知道尧舜禹的故事吗? 能否讲述一个他们的故事?他 们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一、“公天下”
1、尧、舜、禹时期
尧帝像
山西临汾的尧庙
尧的故事
• 看一看 古代文献是我们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你能否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文?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 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 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 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初中历史 2023-2024学年广西桂林市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初中历史 2023-2024学年广西桂林市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73090ccb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6.png)
2023-2024学年广西桂林市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答案题。
每小题2分,共24分)1.(2分)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下面四种关于汉字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B.秦朝统一之前.同样一个汉字,可能有七八种完全不同的写法C.群臣在给写给汉武帝的奏章里面,不可能出现行书字体D.司母戊大方鼎上铸有“司母戊”三个隶书大字2.(2分)下列三幅图片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B.加强亚欧非三洲联系C.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D.东西方文明交往通道3.(2分)2015年10月5日,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
那么在中国古代,提出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是( )A.华佗B.张仲景C.扁鹊D.李时珍4.(2分)下列三幅图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有何特点(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分封制发展到顶峰C.公正民主D.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加强5.(2分)令李鸿章伤感反省“洋务是纸老虎”,让康有为、梁启超愤然上书、变法图强,使张謇暗下决心“实业救国”的共同背景是( )A.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A.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为中共的诞生做了思想基础D.使民主和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潮6.(2分)“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猛烈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因此从一开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品格。
”这指出了新文化运动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A.“一大”会址B.南昌起义C. 井冈山会师D.遵义会议7.(2分)图片是形象的史料。
下列图片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如果要找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你会选择的图片是( )A.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国B.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D.中国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8.(2分)如图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面作。
华师大形势与政策考试答案。
![华师大形势与政策考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3030e9102de2bd9605880f.png)
一、单选题(答错不得分)[ 1 ] 6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以下哪项属于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本题1分)A. 望子成龙B. 金钱万能C. 分数不等同于能力D. 读书无用[ 2 ] 60、_________是培育社会心态长期性的、治本的策略。
(本题1分)A. 把握社会心态B. 坚持正面引导C. 做好监测工作D. 完善制度和社会建设[ 3 ] 80、社会心态中个人体会到的不公平感越来越强烈,请问以下选项中哪个不是增强社会不公平感的原因?(本题1分)A. 社会历史B. 政策不完善C. 体制改革不彻底D. 个人能力[ 4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
“共同理想”一词,最早是在()上正式提出的。
(本题1分)A. 十二届六中全会B. 十四届六中全会C. 十六届六中全会D. 十七届六中全会[ 5 ] 67、下列哪项是关于社会心态的正确表述?(本题1分)A. 社会成员理性思考的结果B. 社会问题的集中反映C. 社会成员个人情感的浅层次的表达形式D. 社会成员共同的情绪体验[ 6 ] 77、社会心态和社会制度都能对个人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以下属于两者共性的是_______。
(本题1分)A. 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B. 影响都是迅速彻底的C. 都是外界压力形成的影响D. 都有利于社会发展[ 7 ] 36、哪项不属于社会心态反映的内容________。
(本题1分)A. 社会风气B. 人们的理想追求C. 人们的精神状态D. 人们的行为方式[ 8 ] 65、重视社会心态是_______的必然要求。
(本题1分)A. 经济发展B. 塑造良好社会环境C. 以人为本D. 依法治国[ 9 ]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二板块主要阐述()(本题1分)A. 新形势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重要方针B. 主要部署文化改革发展重点任务C.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指导D. 新形势下国家和社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 10 ]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华师大版历史九下第17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ppt
![华师大版历史九下第17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ppt](https://img.taocdn.com/s3/m/e0b8c70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66.png)
解体。(1991.12.25)
赫 鲁 晓 夫
1991年12月21日, 原苏联11个加盟 共·和国领导人签 署《阿拉木图宣 言》,停止苏联 的存在,12月25 日,苏联正式解 体。
苏 联 解 体
三、匈牙利改革(20世纪50年代开始)
1、背景:跟随苏联赫鲁晓夫改革 2、内容: 纳吉改革(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导致匈牙利事件爆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
内因: 1、经济长期处于困境(根本原因) 2、政治体制改革失败,政治混乱, 社会动荡.
外因: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小结:
社会 主义 国家 改革 与演变
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失利) 匈牙利等国改革(失利)
戈尔巴乔夫改革 (社会混乱)
社会制度蜕变
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
1、都想突破“斯大林模式” 2、经济改革受到阻碍,没能突破计划经济的
旧框架
3、政治改革导致社会混乱,矛盾激化。
东欧剧变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东欧各国的改 革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各国经济 仍然未见好转,政治混乱,社会动 荡,在内部危机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下,东欧各国共产党均丧失政权, 改换国名,社会制度发生蜕变。社 会主义阵营遭受极大打击。
华师大版历史八上《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课件
![华师大版历史八上《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b624b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a.png)
03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影响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社会动荡加剧
民族危机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加 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
民生问题突出
民族危机使得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民生问题变得突出,如贫困、失业 、教育、医疗等。
社会信任危机
民族危机导致社会信任度降低,人 与人之间的互信关系受到破坏。
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政治体制变革
持久战
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 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指出抗日战争 是一场持久战,将经历战略防御、战 略相持、战略反攻三盟
国际联盟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通过决议,谴责日本侵略中国东 北,但未采取实质行动。
中立法
美国等一些国家在二战前采取的 中立政策,旨在避免卷入战争, 但也限制了对中国的援助。
华师大版历史八上《民族危机空前严 重》ppt课件
目 录
•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 •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表现 •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影响 •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应对策略 •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历史意义
01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
世界经济大危机
01
时间
1929年-1933年
02
地点
全球范围
03
04
推动现代化进程
为摆脱民族危机,中国开始走上现代化道路,加 速了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变革的进程。
3
促进思想解放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促使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 统观念和文化,推动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
对世界历史的意义
改变国际格局
01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导致了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加速了世界多
极化趋势的发展。
推动全球化进程
文化交流与融合
民族危机也促进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推动了中国 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华师卷初三下学期政治模拟试卷(二)
![华师卷初三下学期政治模拟试卷(二)](https://img.taocdn.com/s3/m/a4b5f12b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7e.png)
华师卷初三下学期政治模拟试卷(二)1、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单选题] *A.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B.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正确答案)D.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确立2、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的是(? ?)[单选题]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确答案)B.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双方牵头人通话C.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D.传承中国和朝鲜友谊,续写时代新篇章3、15. 在我国村委会和居委会属于()。
* [单选题] *A、基层政协自治组织B、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正确答案)C、基层经济自治组织D、基层民间自治组织4、75. 私营企业主的个人所得属于按劳分配。
*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5、6. 对市场主体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做好服务,属于我国政府的()。
* [单选题] *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正确答案)C、文化职能D、公共服务职能6、2.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着眼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出了建议、批评和意见。
这充分说明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
[单选题] *A、加强领导B、保持稳定C、政治参与(正确答案)D、改善民生7、对于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其更替的根本原因,应当到()。
[单选题] *A.地理环境中去寻找B.人口因素中去寻找C.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中去寻找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中去寻找(正确答案)8、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单选题]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9、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是()[单选题] *A.鸦片战争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正确答案)D.南昌起义10、77. 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高于价值,表明这种商品供不应求。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综合测试(二)政治含解析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综合测试(二)政治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54622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d.png)
2025届高三综合测试(二)思想政治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额21.2万亿元,增长6.1%;服务进出口额增长14%;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3.9%。
跨境电商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船舶、汽车等优势产品出口较快增长。
上半年新设外资企业数量2.7万家,高技术制造业引资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
这表明()①我国服务进出口额已超过货物进出口额②我国引资和对外投资结构持续优化③外贸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④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趋势不断增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提出,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用好补助资金、政府债券、税收、政府采购、财政贴息等多种工具,以更大力度提振投资消费信心,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上述政策措施()①是优化货币政策工具、更好释放内需潜力的必然之举②旨在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③着眼于我国高质量发展大局,将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④统筹运用财政政策工具,进一步筑牢经济发展的内需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首发经济是指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的总称,涵盖了企业从产品首发、首展到首次落地开设门店、首次设立研发中心,再到设立企业总部的链式发展全过程。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2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典例分析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2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典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14d571284ac850ac0242a1.png)
初中-历史-打印版第22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例1 看图片,观察她们的穿着,结合所学,按时间先后,排列她们的时代顺序(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①④D.③②①④分析正确回答此题,必须要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内容。
中华民国流行的是旗袍;新中国建国初期普遍流行的是黄军装或苏联装;“文化大革命”时期流行的是解放军的绿军装,如红卫兵;而现在的服装时髦、前卫、多元而又个性化。
四张图片反映的历史时期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前、建国初期、“文革”时期、现在,因此正确答案是A。
例2 想一想,两张图片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人们的精神生活( )A.解放战争时期B.建国初期C.“大跃进”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分析两张图片带有明显的“文革”时期“左”的思想,图二更是表达了对毛泽东和“文化大革命”的无限崇拜和热爱,代表了“文革”时期人们的精神生活。
此题考查分析能力和对“文化大革命”那段历史的熟悉程度。
故答案为D。
例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人们购买生活日用品必须使用票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些票证逐步被取消。
这种变化,反映出(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符合国情B.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C.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D.中国人不习惯使用进口日用品分析此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人们购买生活日用品必须使用票证,最主要的原因是物质资源的匮乏,限制人民的消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这些票证逐步被取消,不再限制人们的消费。
故答案是C。
例4 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新景象有( )①大家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②城镇居民凭粮票、油票购买食品③人们的服饰丰富多彩,展示个性④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分析此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服饰丰富多彩,展示个性,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故答案是D。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实践与探索(1)同步作业(含答案)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实践与探索(1)同步作业(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b6536b26fff705cd170a4b.png)
实践与探索(1)◆随堂检测1.一商品两次价格上调后,单位价格从4元变为4.84元,则平均每次调价的百分率是( )A 、9%B 、10%C 、11%D 、12%2. 为了美化环境,某市加大对绿化的投资.2007年用于绿化投资20万元,2009年用于绿化投资25万元,求这两年绿化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设这两年绿化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所列方程为( )A .22025x =B .20(1)25x +=C .220(1)25x +=D .220(1)20(1)25x x +++= 3.为了响应植树造林的号召,某村第一年造林200亩,第一年到第三年共造林728亩,若设它们每年增长率为x ,则应列出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酒厂2007年盈利a 万元,以后每年增长率都为x,则2008年的盈利为___________万元,2009年盈利为______________万元,这三年的盈利总额为_____________万元.5.明珠电器城今年2月份的营业额为400万元,3月份的营业额比2月份增加10%,5月份的营业额达到633.6万元,求3月份到5月份营业额的平均月增长率.◆典例分析某钢铁厂去年一月份某种钢的产量为5000吨,三月份上升到7200吨,这两个月平均月增长率是多少?分析:设平均月增长率为x,则2月份产量是5000(1+x )吨,3月份产量是5000(1+x )2吨. 解答:设平均月增长率为x ,据题意得:5000(1+x )2=7200(1+x )2=1.441+x=±1.2.x 1=0.2,x 2=-2.2(不合题意,舍去).所以x=0.2=20%.点评: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为计算简便、直接求得,可以直接设增长率为x .(2)认真审题,弄清基数,增长了,增长到等词语的关系.(3)用直接开平方法做简单,不要将括号打开.◆课下作业●拓展提高1. 为了扩大销售量,某种品牌的手机经过四、五月份连续两次降价,每部售价由3200元降到了2500元.设平均每月降价的百分率为x ,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 .2. 某果农2006年的年收入为5万元,由于党的惠农政策的落实,2008年年收入增加到7.2万元,则平均每年的增长率是_____________.3. 为了使天更蓝水更清,2008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确保到2010年实现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的目标,已知2008年我省森林覆盖率为60.05%,设从2008年起我省森林覆盖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则可列方程( )A .()60.051263%x +=B .()60.051263x +=C .()260.05163%x +=D .()260.05163x += 4.我市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 )比2007年增长了12%,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预计今年比2008年增长7%,若这两年GDP 年平均增长率为x %,则x %满足的关系是( )A .12%7%%x +=B .(112%)(17%)2(1%)x ++=+C .12%7%2%x +=D .2(112%)(17%)(1%)x ++=+ 5.一钢铁企业2006年盈利1500万元,2008年克服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仍实现盈利2160万元.从2006年到2008年,如果该企业每年盈利的年增长率相同,求:(1)该企业2007年盈利多少万元?(2)若该企业盈利的年增长率继续保持不变,预计2009年盈利多少万元?6. 某省为解决农村饮用水问题,2008年A市在省财政补助的基础上再投入600万元用于农村饮用水的“改水工程”,计划以后每年以相同的增长率投资,2010年该市计划投资“改水工程”1176万元。
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六分册全册优质课件
![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六分册全册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391bb3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9.png)
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六分册全册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作为高三历史教师,本次教学内容围绕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六分册全册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章《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讲解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第二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探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成就与曲折;第三章《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政治制度》,分析我国政治制度演变;第四章《现代中国经济与文化》,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文化发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册书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认识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成就,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成就与挑战。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对近代中国历史兴趣。
2. 讲解新课: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详细讲解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政治制度、现代中国经济与文化等内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4.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清晰、简洁为主,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采用提纲式、图示式等方法,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2)谈谈你对五四运动看法。
(3)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
(4)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文化发展。
2. 答案:(1)辛亥革命历史意义在于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几千年封建帝制,为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奠定基础。
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练习题七十二
![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练习题七十二](https://img.taocdn.com/s3/m/b0273b5c3186bceb18e8bb68.png)
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练习题七十二第1题【单选题】1956—1976年,是我们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
在此期间,我们的社会主义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误,下列关于这一时期探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一时期的探索在很大程度上照搬了苏联模式B、这些探索为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C、20年的探索丰富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D、成就的取得说明我们已经找到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四川地区曾流行这样一首歌谣:“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
”这首歌谣最有可能出现在( )A、“大跃进”时期B、“文化大革命”时期C、土地改革时期D、“一五”计划时期【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曾形成过一些错误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和实践经验,这些错误对当时的社会造成很大影响,以下表现属于其中的是( )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文化大革命④“两个凡是”思想⑤对外开放⑥农业生产合作化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③⑥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每个时代都有楷模。
在1956——1966年期间,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时代楷模是( )①黄继光②焦裕禄③邱少云④王进喜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中华儿女的精神品质不断激励着中国人民奋勇前进。
将下列图片前的序号与相对应的精神品质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a革命英雄主义精神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c爱国主义精神A、①——a ②——b ③——cB、①——b ②——a ③——cC、①——c ②——a ③——bD、①——c ②——b ③——a【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
华师大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复习
![华师大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1dddec4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c.png)
填空题2
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 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都督。
填空题3
之战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战 役之一,之战决定了赤壁 之战的胜负。
简答题
简答题1
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原因。
简答题2
分析赤壁之战对三国格局 的影响。
简答题3
列举三国时期的重要政治 家和军事将领,并简要介 绍其贡献。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历史影响和意义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 2
促进了中国社会转型
华师大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所涉及的历史事件, 如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推动了中国从封建 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推动了民主化进程
这些历史事件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对中国民主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激发了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的历史,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 解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 心。
华师大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复习
目录
• 单元概述 • 重要历史事件 • 历史人物介绍 • 历史影响和意义 • 复习测试与练习
01 单元概述
单元主题
中国古代史
中国现代史
从远古时代到清朝的灭亡,包括各个 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 容。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包括社会主义建 设、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进程等方面 的内容。
中国近代史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主要讲述 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 重以及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单元目标
01
02
03
04
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和重 要事件。
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背 景。
第16课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16课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https://img.taocdn.com/s3/m/1dbc0bee195f312b3169a5dc.png)
第16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到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进步, 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生发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之情;2.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2.组织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究,在交流中感受变化。
【教学难点】经过多年的努力, 我国已建成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范为基础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讨论回答:新旧“四大件”分别指的是什么? (A. 旧的“四大件”指的是“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
B. 新的“四大件”原先指的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现在正朝着电脑、手机、住房、汽车发展。
)承上启下:从旧的“四大件”发展到新的“四大件”,说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就像俗话所说的那样——芝麻开花节节高。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安排学生阅读,要求作出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学生结合课本回答。
教师明确:(1)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大提高。
(2)城乡人均储蓄存款大大提高。
(3) 农村中的贫困人口下降,创造消灭贫困的世界奇迹。
(4)城乡人民的衣、食、住、行、用大变样,消费升级,生存状态发生历史性变化。
一、衣、食、住、用、行的变化改革开放前,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等主客观原因,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展缓慢。
改革开放之后,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已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在衣、食、住、用、行等方面都出现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 基本食品消费急速下降, 而衣着、用品、住房和交通等消费比例明显提高。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2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拓展作业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2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拓展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4db59507c1c708a1294a44a1.png)
第22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拓展作业
◆作业
1、(学科内综合题)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上述哪些材料最能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论点?
(2)要论证“我国已经基本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一论点,可以选择上述材料中的哪些数据作为论据?
(3)材料三最能说明的问题是什么?我国为什么能够取得上述三则材料中的重大成就?
2、(探究题)阅读下列材料:
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与每个老百姓的点点滴滴密切相关。
1990年以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从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其中变化,而翔实的数字则见证了其变迁。
南方网讯2006年1月以下列方面公布了我国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1)鼓起来的“钱袋子”;(2)降下来的恩格尔系数;(3)精起来的饮食;(4)长起来的人均寿命;(5)大起来的住房;(6)多起来的私人轿车;(7)靓起来的衣着服饰;(8)高起来的文化程度;(9)热起来的假日旅游;(10)快起来的通讯方式。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中国人的衣、食、住、行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2)请调查你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听听他们和你这般大时吃的是什么?穿的是什么?玩的是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说理题)1953年10月,中央政务院发布命令,粮食实行计划供应,凭证定量购买。
但到1993年,粮票实际退出流通领域,开始成为博物馆和收藏家的“新宠”。
为此,有的同学评论说:“早知今日退出,当初何必使用!”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试结合所学知识阐明理由。
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修改病句
![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修改病句](https://img.taocdn.com/s3/m/e2dd2c0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7.png)
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修改病句以下是十条关于“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修改病句”的内容及例子:1. “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哎呀,这不是错得很明显嘛!应该是“提高”呀!就好比你说你体重增加了,那是胖了,可生活水平得是提高了呀!比如:现在大家都住上了大房子,这就是生活水平提高了呀!2. 你说“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这不对呀!增加一般说数量,生活水平得用提高来形容呀!就像你说成绩提高了,而不是成绩增加了呀!想想以前吃不好穿不暖,现在多幸福,这就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嘛!3. “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这话咋这么别扭呢!增加个啥呀,生活水平得说提高呀!好比说你的能力提高了,而不是增加了,对不?你看现在各种高科技产品进入家庭,这生活水平不就大大提高了嘛!4. 咋能说“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呢,这明显不对嘛!增加不是这么用的呀!就像说你个头长高了,而不是增加高了呀!现在到处都是繁华的景象,这不就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证明嘛!5. “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这太离谱啦!应该是提高呀!好比说你知识增多了,不能说知识增加了呀!看看现在的医疗条件多好,这生活水平不就是提高了嘛!6. 哎呀,“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这可不行呀!增加在这里不合适呀!就像说你技能增强了,不是增加强了呀!现在大家出门都方便得很,这就是生活水平提高了的体现嘛!7. 说“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真的对吗?当然不对啦!得是提高呀!就像你说你的见识变广了,不是增加广了呀!现在的生活多丰富多彩呀,这就是生活水平提高了呀!8. 怎么会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呢,这不对头呀!增加可不是这么用的呀!好比说你的智慧增长了,不是增加长了呀!你想想现在的饮食多丰富多样,这就是生活水平提高了嘛!9. “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这简直太奇怪啦!得说提高才行呀!就像说你的魅力提升了,不是增加升了呀!现在各种娱乐活动让人应接不暇,这不就是生活水平提高了嘛!10. “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这是病句呀!应该是提高呀!就像说你的信心增强了,不是增加强了呀!看看现在的城市建设得多好,这生活水平不就是提高了嘛!我的观点结论:“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这句话确实是病句,应该使用“提高”等更恰当的词汇来表达生活水平的变化。
华师大新高考联盟语文试卷
![华师大新高考联盟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f2bf72b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0.png)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和字义完全正确的是()A. 融会贯通瓢泼大雨悲欢离合B. 欣喜若狂风和日丽呼啸而过C. 豁然开朗碧波荡漾惊心动魄D. 精卫填海碧血丹心惊涛骇浪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得到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B.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C. 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我报名参加了各种培训班。
D.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爱好广泛,是同学们心目中的优秀学生。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旅行,我深刻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B. 她在演讲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这是她多年努力的结果。
C.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团队发挥出色,取得了优异成绩。
D. 我对他的成功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这是他辛勤付出的回报。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座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
B.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奋斗。
D.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团队充分发挥了团队精神,取得了优异成绩。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兢兢业业,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喜爱。
B. 她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这是她多年努力的结果。
C. 通过这次旅行,我深刻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D.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二、填空题6.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词语填入后,句意最恰当的一项是()(1)在这个时代,我们要学会()自己的命运。
A. 掌握B. 把握C. 抓住D. 控制(2)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A. 聪明才智B. 智慧C. 智力D. 聪明(3)他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A. 优秀B. 良好C. 优异D. 出色7.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词语填入后,句意最恰当的一项是()(1)在这次比赛中,他发挥出了自己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分层练习基础题1.50年代看阳光,70年代看墙上(钟表),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B.时间观念的增强C.通讯手段的进步D.消费观念的变化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哪一个原则()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互补性原则3.下列最能说明我国目前城乡居民生活发生显著变化的是()A.食品在总消费中的支出比例下降B.肉禽蛋奶得到了充分的保证C.牛奶面包代替了稀饭馒头 D.以大米为主食4.下列哪个词语是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A.“三转一响”B.“蓝(灰)色的海洋”C.“铁饭碗”D.安居工程5.王维的爷爷说:“爷爷象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
”王维辩解道:“你们那时吃饭只求‘吃饱’,我们现在吃饭不但要求‘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C.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D.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6.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的是()①电视机在城镇家庭的普及率达100②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收听广播③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④孩子们经常跟大人去茶馆听说书A.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④7.下列能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①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②上网里聊天、发E-mai1成为人们比较便捷的通信方式③人们排着长队买食油、火柴、棉布等生活必需品④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砖房,90年代盖楼房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8.改革开放后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新鲜词语也层出不穷。
以下词语不属于此类的是:()A.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三转一响”B.国庆节“旅游黄金周”C.失业、医疗、养老“吉祥三宝(保)”D.“自主择业,竞争上岗”9.2011年中国春晚流行语“爱我你就抱抱我”,下列流行语中,出现于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是()A.解放土地三大改造B.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C.“文革”小组上山下乡造反有理D.经济特区招商引资一国两制10.我市越来越多的学生上学都是家长开小汽车接送,在我们感到舒适的同时,无形当中使得我们的城市道路交通时常出现堵塞。
你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A.优先发展公交事业B.加强交通管理C.减少汽车数量D.发展地铁等硬件设施11.张浩在宾馆为70岁的奶奶祝寿,当一盘新鲜的野菜摆在餐桌上时,奶奶惊叹道:“这是我们那个时代用来充饥的野菜呀!”对这种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A.说明中国人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B.说明人们怀旧心理比较强C.教育年轻人要珍惜粮食D.说明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观念日益深人人心12.我们祖辈父辈都使用过粮票、布票、油票等票证,主要是因为那个年代()A.需要控制城市人口B.提倡节俭,加强对居民购物的计划指导C.需要限制外来人口D.经济落后,物资不足,需要限制人们的购买量13.在活动课上,小华为下面这张购物票证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正确的是()①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②这一张布票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③这是当时人们买布所需要的票证④这一张布票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通用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14.2014年因H7N9住院治疗人数已有将近90例,而东莞政府在4月10日公布:“我市参保人若感染H7N9住院费用全报销”。
这主要是由于参保人员有()A.养老保险B.工伤保险C.失业保险D.基本医疗保险15.我国目前实行的社会保障不包括()A.养老保险B.失业保险C.最低生活保障D.公费医疗保险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A.自驾游成为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B.“低碳”和“原生态”生活成为时尚C.轻松惬意地网上淘宝、购物D.吃“公家饭”、端“铁饭碗”成为大家的追求17.下列能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①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②人们用粮票、布票购物③人们上网聊天、网上购物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18.王华今年大学毕业,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就业制度,他的就业方式可以是()①自主就业②市场调节就业③政府安排就业④政府促进就业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9.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是()A.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生活保障B.国有企业职工的“铁饭碗”C.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D.医疗保险制度20.房价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早在1995年国家就启动了安居工程,它体现了我国()A.城市化建设的要求B.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C.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D.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能力题21.某君来看病,挥手点药名:“最近皮肤干,请开蜜两瓶。
有时胃不好,夜里怪梦多,急需山里红。
腰间痛难忍,电振有作用。
浑身都是病,一时说不清。
医道我不懂,大夫你酌情。
熏醋能杀菌,木耳益肝功。
反正是公费,何必太心疼。
”读过上面的一段医疗歌谣,请问: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被称为什么?今天还有这种现象吗,为什么?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民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江泽民材料二请回答:⑴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二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在哪些方面的变化?⑵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升题23.2008年,电视连续剧《金婚》在全国热播。
《金婚》以编年体的形式描写了一对普通的中国夫妇(佟志和文丽)50年的婚姻生活,同时也折射出新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迁。
请从下列镜头回放中,挖掘出相关历史信息,回答问题:镜头一:《金婚》第4集中,1958年,庄嫂生下儿子取名“跃进”。
镜头二:《金婚》第12集中,男主角佟志和造反派小将们有这样一段对话:佟志说:“最高指示,要文斗不要武斗!”造反派小将们将佟志夫妇推向门边站着,一边高喊:“最高指示,打倒一切反动派!”镜头三:《金婚》第36集中,1991年工厂要和港商合资,动员职工买股票。
(1)庄嫂给儿子取名“跃进”,可以从中推断当时全国正在掀起什么运动?针对这一运动我们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2)镜头二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该事件结束的时间?(3)镜头三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现象,改革开放是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4)以上三组镜头反映了新中国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答案和解析基础题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影响。
上述现象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故选A。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难度较大。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目的是避免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使经济健康持续良好的发展,所以答案B项正确。
A项C项均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排除。
D项和生物的多样性相矛盾,排除。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我国目前城乡居民生活的变化。
最能说明我国目前城乡居民生活发生显著变化的是食品在总消费中的支出比例下降,故选A。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史实。
A、B、C项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安居工程是在改革开放后的开始实施的,故选D。
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影响。
上述材料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故选D。
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影响。
电视机的普及、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故选B。
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告别了计划经济,生活必需品产量很高,不需要排着长队买食油、火柴、棉布等生活必需品,故选D。
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影响。
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三转一响”在改革开放前就出现了,B、C、D均为改革开放后才出现的,故选A。
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史实。
根据所学可知,解放土地三大改造发生在见过初期;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发生在五十年代末期;“文革”小组上山下乡造反有理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特区、招商引资、一国两制均为改革开放时期的流行语,故选D。
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当今城市道路的状况。
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时常出现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地铁等硬件设施,故选D。
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困难时期的史实。
在新中国的困难时期,人们普遍用野菜充饥,上述材料说明了人们的怀旧心理较强,故选B。
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计划经济时代。
我们祖辈父辈都使用过粮票、布票、油票等票证,主要是因为那个年代经济落后,物资不足,需要限制人们的购买量,故选D。
13.答案:A解析:布票的发行,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我国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开始的,所以上述布票的发行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布票是当时人们买布所需要的票证;上述布票只能在山东省境内通用,故选A。
14.答案:D解析: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政府制定、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参加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故选D。
15.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成就主要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已经实现全民覆盖,还建立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有失业保险,但公费医疗保险还没完全实现。
故答案选D。
16.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后,就业制度也发生了很大的裱花,D项的描述是改革开放国有企业改革之前的一种就业态度,故选D项。
17.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表现。
①②③④中,只有②人们用粮票、布票购物不符合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变化的史实。
因为用粮票、布票购物的现象出现于改革开放之前,当时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使用票据是为抑制物价上涨。
故答案选D。
18.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后我国就业制度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前由政府统一安排就业的“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但政府也有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就业。
故答案选D。
19.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所谓社会保障体系是指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居民的医疗、养老等保障机制,四个选项中A、C、D都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而B 选项国有企业的“铁饭碗”是指我改革开放前的就业制度。
故答案选B。
2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安居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