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华师大)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华师大)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华师大)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分层练习

基础题

1.50年代看阳光,70年代看墙上(钟表),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时间观念的增强

C.通讯手段的进步

D.消费观念的变化

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哪一个原则()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互补性原则

3.下列最能说明我国目前城乡居民生活发生显著变化的是()

A.食品在总消费中的支出比例下降B.肉禽蛋奶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C.牛奶面包代替了稀饭馒头 D.以大米为主食

4.下列哪个词语是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

A.“三转一响”B.“蓝(灰)色的海洋”C.“铁饭碗”D.安居工程

5.王维的爷爷说:“爷爷象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王维辩解道:“你们那时吃饭只求‘吃饱’,我们现在吃饭不但要求‘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C.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

D.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6.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的是()

①电视机在城镇家庭的普及率达100②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收听广播

③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④孩子们经常跟大人去茶馆听说书

A.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④

7.下列能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①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②上网里聊天、发E-mai1成为人们比较便捷的通信方式

③人们排着长队买食油、火柴、棉布等生活必需品

④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砖房,90年代盖楼房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8.改革开放后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新鲜词语也层出不穷。以下词语不属于此类的是:()

A.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三转一响”

B.国庆节“旅游黄金周”

C.失业、医疗、养老“吉祥三宝(保)”

D.“自主择业,竞争上岗”

9.2011年中国春晚流行语“爱我你就抱抱我”,下列流行语中,出现于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是()

A.解放土地三大改造B.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C.“文革”小组上山下乡造反有理D.经济特区招商引资一国两制

10.我市越来越多的学生上学都是家长开小汽车接送,在我们感到舒适的同时,无形当中使得我们的城市道路交通时常出现堵塞。你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A.优先发展公交事业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地铁等硬件设施

11.张浩在宾馆为70岁的奶奶祝寿,当一盘新鲜的野菜摆在餐桌上时,奶奶惊叹道:“这是我们那个时代用来充饥的野菜呀!”对这种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A.说明中国人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B.说明人们怀旧心理比较强

C.教育年轻人要珍惜粮食D.说明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观念日益深人人心

12.我们祖辈父辈都使用过粮票、布票、油票等票证,主要是因为那个年代()

A.需要控制城市人口

B.提倡节俭,加强对居民购物的计划指导

C.需要限制外来人口

D.经济落后,物资不足,需要限制人们的购买量

13.在活动课上,小华为下面这张购物票证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正确的是()

①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

②这一张布票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

③这是当时人们买布所需要的票证

④这一张布票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通用

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14.2014年因H7N9住院治疗人数已有将近90例,而东莞政府在4月10日公布:“我市参保人若感染H7N9住院费用全报销”。这主要是由于参保人员有()A.养老保险B.工伤保险C.失业保险D.基本医疗保险

15.我国目前实行的社会保障不包括()

A.养老保险B.失业保险C.最低生活保障D.公费医疗保险

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自驾游成为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

B.“低碳”和“原生态”生活成为时尚

C.轻松惬意地网上淘宝、购物

D.吃“公家饭”、端“铁饭碗”成为大家的追求

17.下列能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①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②人们用粮票、布票购物③人们上网聊天、网上购物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8.王华今年大学毕业,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就业制度,他的就业方式可以是()

①自主就业②市场调节就业③政府安排就业④政府促进就业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9.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是()

A.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生活保障

B.国有企业职工的“铁饭碗”

C.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D.医疗保险制度

20.房价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早在1995年国家就启动了安居工程,它体现了我国()

A.城市化建设的要求

B.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

C.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D.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

能力题

21.某君来看病,挥手点药名:“最近皮肤干,请开蜜两瓶。有时胃不好,夜里怪梦多,急需山里红。腰间痛难忍,电振有作用。浑身都是病,一时说不清。医道我不懂,大夫你酌情。熏醋能杀菌,木耳益肝功。反正是公费,何必太心疼。”

读过上面的一段医疗歌谣,请问:

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被称为什么?

今天还有这种现象吗,为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民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江泽民材料二

请回答:

⑴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二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在哪些方面的变化?

⑵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升题

23.2008年,电视连续剧《金婚》在全国热播。《金婚》以编年体的形式描写了一对普通的中国夫妇(佟志和文丽)50年的婚姻生活,同时也折射出新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迁。请从下列镜头回放中,挖掘出相关历史信息,回答问题:镜头一:《金婚》第4集中,1958年,庄嫂生下儿子取名“跃进”。

镜头二:《金婚》第12集中,男主角佟志和造反派小将们有这样一段对话:佟志说:“最高指示,要文斗不要武斗!”造反派小将们将佟志夫妇推向门边站着,一边高喊:“最高指示,打倒一切反动派!”

镜头三:《金婚》第36集中,1991年工厂要和港商合资,动员职工买股票。

(1)庄嫂给儿子取名“跃进”,可以从中推断当时全国正在掀起什么运动?针对这一运动我们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2)镜头二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该事件结束的时间?

(3)镜头三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现象,改革开放是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

(4)以上三组镜头反映了新中国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影响。上述现象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故选A。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难度较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目的是避免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使经济健康持续良好的发展,所以答案B项正确。A项C项均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排除。D项和生物的多样性相矛盾,排除。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我国目前城乡居民生活的变化。最能说明我国目前城乡居民生活发生显著变化的是食品在总消费中的支出比例下降,故选A。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史实。A、B、C项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安居工程是在改革开放后的开始实施的,故选D。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影响。上述材料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故选D。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影响。电视机的普及、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故选B。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告别了计划经济,生活必需品产量很高,不需要排着长队买食油、火柴、棉布等生活必需品,故选D。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影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三转一响”在改革开放前就出现了,B、C、D均为改革开放后才出现的,故选A。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史实。根据所学可知,解放土地三大改造发生在见过初期;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发生在五十年代末期;“文革”小组上山下乡造反有理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特区、招商引资、一国两制均为改革开放时期的流行语,故选D。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当今城市道路的状况。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时常出现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地铁等硬件设施,故选D。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困难时期的史实。在新中国的困难时期,人们普遍用野菜充饥,上述材料说明了人们的怀旧心理较强,故选B。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计划经济时代。我们祖辈父辈都使用过粮票、布票、油票等票证,主要是因为那个年代经济落后,物资不足,需要限制人们的购买量,故选D。

13.答案:A

解析:布票的发行,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我国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开始的,所以上述布票的发行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布票是当时人们买布所需要的票证;上述布票只能在山东省境内通用,故选A。

14.答案:D

解析: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政府制定、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参加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故选D。

15.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目前,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成就主要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已经实现全民覆盖,还建立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有失业保险,但公费医疗保险还没完全实现。故答案选D。

1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后,就业制度也发生了很大的裱花,D项的描述是改革开放国有企业改革之前的一种就业态度,故选D项。

17.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表现。①②③④中,只有②人们用粮票、布票购物不符合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变化的史实。因为用粮票、布票购物的现象出

现于改革开放之前,当时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使用票据是为抑制物价上涨。故答案选D。

18.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后我国就业制度的变化。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前由政府统一安排就业的“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但政府也有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就业。故答案选D。

19.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所谓社会保障体系是指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居民的医疗、养老等保障机制,四个选项中A、C、D都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而B 选项国有企业的“铁饭碗”是指我改革开放前的就业制度。故答案选B。

2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安居工程。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安居工程”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是社会保障体系不管完善的措施之一。故选D。

能力题

21.答案:⑴是由于以前的医疗制度在体制上和管理上的存在的许多弊端而出现的医疗费用上的浪费;“公费医疗”。

⑵今天这种现象正初逐步取消,因为现在国家正在建立和逐步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现在城镇职工的医疗费用由统筹基金、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承担。

本题考查学生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史实的识记。第(1)问从材料中此君点药的这段歌谣可以看出,医疗费用上极大浪费,反映出以前的医疗制度在体制上和管理上的存在的许多弊端。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第二子目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内容中:“城镇职工的医疗费用原来由职工所在单位支付,称为‘公费医疗’。”据此可知。

第(2)问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第二子目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内容中:“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国逐步建立沦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即由职工所在单位和职工个人按工资的百分比交纳一定数量的医疗保险费,建立个人医疗账户和社会统筹基金,医疗费用由统筹基金、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分担。”据此可知,今天这种现象正逐步取消,国家正在建立和逐步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现在城镇职工的医疗费用由统筹基金、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承担。

22.答案:⑴住房、交通

⑵提示: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我们的生活条件的改善提供了保障。

本题考查学生对衣食住行的变迁史实的识记。第(1)问依据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民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材料二中的两幅图反映的分别是我国住房和交通条件的变化。第(2)问考查学生对这些变化发生原因的分析,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第一子目衣食住行的变迁的内容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据此可知,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等都是变化的原因。

提升题

23.答案:(1)①大跃进运动

②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要立足于基本国情,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只要答出一点即可得3分)

(2)文化大革命;1976年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要改善人民生活,顺应民意,勇于改革;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意思正确即得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建国后经济发展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取名跃进,可见当时中国正在进行大跃进运动,针对这一运动,我们应从中吸取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要立足于基本国情,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只要答出一点即可得3分)

(2)从镜头二中的“最高指示,要文斗不要武斗”和“最高指示,打倒一切反动派!”可以判断出镜头二正在进行文化大革命。1976年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

(3)根据所学知识,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从新中国的历史变迁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要改善人民生活,顺应民意,勇于改革;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0-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0-2、什么是科学探究 1、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和处理数据,建立假设,检验假设,应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也可以总结为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发现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检验假设。 §0-3、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 1、健康信息档案基本包括身高、体重、体温、心率等内容。 2、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直尺、米尺、卷尺、皮尺等) (3)认识刻度尺:①观察零刻度线是否有磨损 ②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 ③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 度值决定的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倾斜造成读数偏大) 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一定要估读) ④记正确:记录数值 = 准确值 + 估计值 + 单位(无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 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细的直径等。(注意:页数和张数的区别)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圈数。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6)测量误差: ①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②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由于估计不准确造成的误差。 3、温度的测量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用符号℃表示, 它的规定是: 把冰水混合物的 温度规定为0℃, 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规定为100℃, 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 2、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 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 (2)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3)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继续留在待测液体中(不能拿开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拄上表面相平. (4)记录读数时, 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 并注意是否漏写了单位.37℃读作:三十七摄氏度(不读成摄氏三十七度);—20℃读作:零下二十摄氏度或负二十摄氏度 4、体温计的量程:35℃— 42℃,最小刻度:0.1℃, 特点: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玻璃弯管,用前需甩,离开人体读数。 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 4、时间的测量: 1、心率是心脏或者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测量心率需要使用计时工具。 2、时间单位:秒(s). 常用的还有分、时、天、月、年等 换算关系是:1天=24小时,1小时=60分=3600秒 3、测量工具:钟、表 §0-4、几个主要的科学概念

华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 1、数学伴我们成长,测量、称重、计算等都与数学有关. 2、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人类离不开数学. 3、人人都能学好数学. 第2章有理数 1、相反意义的量:像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降低、买入和卖出等都表 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正数和负数 (1)正数都大于零; (2)在正数前面加上一个“—”号的数叫做负数,负数都小于零;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3、有理数 (4)有理数:正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5)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 (6)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4、有理数的分类:0和正数统称为非负数,0和负数统称为非正数. 5、数轴的概念:规定了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6、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1)利用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利用比较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7、相反数的意义 (1)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0; (2)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分别位于原点的两侧,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8、相反数的表示方法:数a的相反数是-a,这里的a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 9、绝对值的意义 (1)几何意义:把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 (2)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零的绝对值是0,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相反数. 10、绝对值的非负性:对于任何有理数a,都有|a|≥0. 11、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法则: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2、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1)利用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利用比较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较小的绝对值;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2.1数怎么不够用了(1) §2.1数怎么不够用了(2) §2.2数轴(1) §2.2数轴(2) §2.3绝对值(1) §2.3绝对值(2) §2.4有理数的加法(1) §2.4有理数的加法(2) §2.4有理数的减法 §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 单元测验课 试卷评讲课 §2.8有理数的乘法(1) §2.4有理数的乘法(2) §2.9有理数的除法 §2.10有理数的乘方(1) §2.10有理数的乘方(2)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 §2.11有理数复习课 §3.1代数式 §3.2列代数式 §3.3代数式求值 §3.4去括号(一) §3.4去括号(2) §4.1线段、射线、直线 §4.2比较线段的长短 §4.3角的度量与表示 §4.4角的比较 §4.5平行 §4.6垂直 §4.7有趣的七巧板 §5.1一元一次方程(1) §5.1一元一次方程(2) §5.1一元一次方程(3) §5.1一元一次方程(4) §5.1一元一次方程(5) §5.1一元一次方程(6) §5.1一元一次方程(7)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4)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6)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7)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8)

§复习(1) §复习(2) §复习(3) 第十四课时 §2.1数怎么不够用了(1)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 负数的意义.负数的意义.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4.87、……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正负数概念 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 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 和“运出”,其意义是相反的. 同学们能举例子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教师小结:同学们成了发明家.甲同学说,用不同颜色来区分,比如,红色5℃表示零下5℃,黑色5℃表示零上5℃;乙同学说,在数字前面加不同符号来区分,比如,△5℃表示零上5℃,×5℃表示零下5℃…….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就曾经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古时叫做“正算黑,负算赤”.如今这种方法在记账的时候还使用.所谓“赤字”,就是

2019秋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质量评估考试试卷(一)

期末质量评估试卷(一)[学生用书活页P81] [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能直接测量体温的工具是(D) A.刻度尺B.温度计 C.电子秤D.体温计 2.创立日心说的天文学家是(C) A.伽利略B.哈雷 C.哥白尼D.布鲁诺 3.下列分类单位中所包含的生物种类最多的是(D) A.种B.科 C.目D.纲 4.下列各细胞在基本结构上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细胞的是(D) A.卵细胞B.神经元C.肌细胞D.细菌 5.“义乌小鲵”目前仅见于浙江省少数地区,属于中国稀有两栖动物之一,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下列关于“义乌小鲵”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属于无脊椎动物 B.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 C.受精卵通过分裂可以形成多种组织 D.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 6.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 A.细胞B.组织 C.器官D.系统

7.将成熟的番茄果实用开水烫过后,往往较容易撕下表皮,这层表皮是(D) A.细胞壁B.机械组织 C.营养组织D.保护组织 8.如图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C) 图1 A.流水 B.冰川 C.风力 D.生物 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D) A.石蜡熔化B.汽油挥发 C.湿衣晾干D.木柴燃烧 10.下列两种生物属于同一物种的是(B) A.小麦和水稻 B.黑色人种和白色人种 C.马和驴 D.黑色狗和黑色猫 11.水果店里有红、黄、绿色的菜椒,这说明了生物具有(A) A.同种生物的差异性 B.光照状况多样性 C.环境多样性 D.物种多样性 12.目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野生动物(D) A.繁殖速度降低 B.栖息地气候不正常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习题精选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习题精选 汽化和液化 1.(2018?抚顺)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冰瀑的形成B.露珠的形成 C.白霜的形成D.铁块变铁水 2.(2018?鄂尔多斯)某种浴室内的防雾镜内部装了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高于室温。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水蒸气在镜面() 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3.(2018?天门)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放热的是()A.早春,河面上的冰熔化了 B.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了 C.秋天,树叶上的露珠出现了 D.冬天,结冰的衣服变干了 4.(2018?宁夏)下列关于厨房中发生的生活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烧水时,发现水温达不到100℃就沸腾了。是因为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B.打开锅盖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取出存放在冰箱中的冰糕,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D.把食盐放进水里,一会儿水变成了盐水,这是熔化现象5.(2018?荆门)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6.(2018?邵阳)夏天天气热,许多同学喜欢吃冰棒。哟!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 A.冰棒升华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口里冒出的白烟 D.空气液化而成 7.(2018?威海)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8.(2018?滨州)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最新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含期末试题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达标检测卷 (120分,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给出一列数:2,3,5,8,13,,34,里应填() A.20 B.21 C.22 D.24 2.某学校教学楼从每层楼到它的上一层楼都要经过20级台阶,则小明从一楼到五楼要经过的台阶数是() A.100 B.80 C.50 D.120 3.将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相比() A.周长相等,面积相等B.周长相等,面积不等 C.周长不等,面积不等D.周长不等,面积相等 4.如图所示信息,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六年级学生最少B.八年级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C.七年级女生人数比男生多D.七年级学生和九年级学生一样多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5.如图,是一座房子的平面图,这幅图是由()组成的. A.三角形、长方形B.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C.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D.正方形、长方形、梯形 6.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在37 ℃左右,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体温有所不同,如图反映的是某天24小时内小明的体温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清晨6时体温最低 B.下午6时体温最高 C.这一天中小明的体温T(℃)的变化范围是36.5≤T≤37.5 D.从6时到24时,小明的体温一直是升高的 7.小强拿了一张正方形的纸如图①,沿虚线对折一次得图②,再对折一次得图③,然后用剪刀沿图③中的虚线(虚线与底边平行)剪去一个角,打开这张纸后的形状应是()

(第7题) 8.已知a、b是两个自然数,若a+b=10,则a×b的值最大为() A.4 B.10 C.20 D.25 9.一根细长的绳子,沿中间对折,再沿对折后的中间对折,这样连续沿中间对折3次,用剪刀沿3次对折后的中间将绳子全部剪断,此时细绳被剪成()段. A.7 B.8 C.9 D.10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docx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2.1 数怎么不够用了(1) §2.1 数怎么不够用了(2) §2.2 数轴( 1) §2.2 数轴( 2) §2.3 绝对值( 1) §2.3 绝对值( 2) §2.4 有理数的加法(1) §2.4 有理数的加法(2) §2.4 有理数的减法 §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 单元测验课 试卷评讲课 §2.8 有理数的乘法(1) §2.4 有理数的乘法(2) §2.9 有理数的除法 §2.10 有理数的乘方(1) §2.10 有理数的乘方(2) §2.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 §2.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 §2.11 有理数复习课 §3.1 代数式 §3.2 列代数式 §3.3 代数式求值 §3.4 去括号 (一 ) §3.4 去括号 (2) §4.1 线段、射线、直线 §4.2 比较线段的长短 §4.3 角的度量与表示 §4.4 角的比较 §4.5 平行 §4.6 垂直 §4.7 有趣的七巧板 §5.1 一元一次方程(1) §5.1 一元一次方程(2) §5.1 一元一次方程(3) §5.1 一元一次方程(4) §5.1 一元一次方程(5) §5.1 一元一次方程(6) §5.1 一元一次方程(7)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4)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6)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7)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8)

§复( 1) §复( 2) §复( 3) 第十四 §2.1 数怎么不够用了(1) 二、教学目 1.使学生了解正数与数是从需要中生的; 2.使学生理解正数与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是数; 3.初步会用正数表示具有相反意的量; 4.在数概念的形成程中,培养学生的察、与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点 重点点 数的意.数的意. 四、教学手段 代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式教学 六、教学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知构提出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研究数的学.在我一起来回一下,小学里已学 哪些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指出:小学里学的数可以分三:自然数 (正整数 )、分数和零 (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都是由于需要而生的. 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用到整数1, 2,?? 4.87、?? 了表示“没有人” 、“没有羊”、??,我要用到0. 但在生活中,有多量不能用上述所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生共同研究形成正数概念 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 5℃,最低温度是零下 5℃.要表示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 学的数,都作 5℃,就不能把它区清楚.它是具有相反意的两个量. 生活中,像的相反意的量有很多. 例如,珠穆朗峰高于海平面8848 米,吐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 米,“高于” 和“低于”其意是相反的. 和“运出”,其意是相反的. 同学能例子? 学生回答后,教提出:怎区相反意的量才好呢? 待学生思考后,学生回答、、充. 教小:同学成了明家.甲同学,用不同色来区分,比如,色5℃表示零下 5℃,黑色 5℃表示零上5℃;乙同学,在数字前面加不同符号来区分,比如,△5℃表示零上5℃,×5℃表示零下5℃??.其,中国古代数学家就曾采用不同的色来区 分,古叫做“正算黑,算赤”.如今种方法在的候使用.所“赤字”,就是

华师大七年级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科学试卷 命题学校:信懋学校命题人:杭喜 一、选择题(选择题每小题2分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0分) 1、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某中学生的100米赛跑成绩为15秒 B.我们上课用的课桌高为米 C.两只鸡蛋的质量是500克 D.某地区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40℃ 2、下列关于生物和非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洞里的石笋能长粗长高,是生物 B.上课时,屏幕上出现一只公鸡,会走会飞还会叫,这只“鸡”是生物 C.点击电脑键盘,屏幕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电脑能对刺激作出反应,所以电脑是生物 D.不能从生长、运动、或应激性等单一特征就确认一个物体是不是生物 3、水和无机盐能进入细胞,而有害物质不能进入细胞,这主要是由于()的作用。 A.细胞壁 B.细胞核 C.细胞质 D.细胞膜 4、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 A.香蕉 B.西瓜 C.银杏的白果 D.荔枝 5、运动会上,小李的跳远成绩是米,裁判员使用的卷尺的最小刻度是() A.1厘米 B.1毫米 C.1米 D.1分米 6、托盘天平调节好以后,在称量时发现指针偏在标尺中央的左边,这时应()

A.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旋出一些 C.向天平右盘中增加砝码或将游码向右移动 D.将天平右盘中砝码减少 7、人体受精卵发育成胎儿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B.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C.组织→细胞→器官→系统→人体 D.细胞→组织→系统→器官→人体8、松树和狗这两种生物大家都知道一种是植物一种是动物,下列四个答案中你能选出它们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吗() A.松树固定生活,狗能运动 B.狗能发出声音,松树不能 C.狗能繁殖生小狗,松树不能 D.狗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营养,松树自己制造营养 9、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下列哪项措施最有效() A.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 B.将动物领回家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建立种子库 10、下列不能用种子进行繁殖的植物是() A.马尾松 B.胎生狗脊 C.法国梧桐 D.银杏 11、关于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和生活中使用的体温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都可以测量人的体温 B.都可以离开被测物读数 C.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刻度范围一样 12、对哺乳动物进行分类,小科将“羊、牛、马”分成一组,将“虎、狮、狼”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与数学交朋友(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人类离不开数学; 2、过程与方法:经历回顾与观察,体会数学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看课本图片,教师诵读文字部分: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数学伴我们成长 出生——学前——小学,我们每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大家不妨举出一些我们身边用到数学的例子,看谁说的例子多。 在回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数学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三、人类离不开数学 展示蜂房图、股市走势图、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等图片,解说(解说语参见课本,从第2页倒数第二行至第3页文字部分)。 四、数学应用举例 例1.一个数减去4,再除以2,然后加上3 ,再乘以2,最后得8,问

这个数是多少? (可用算术法或代数法解,答案是6。) 例2.这是一道数学填空题,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入学试卷中选出的。请在下面这一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然后再那根横线上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图。 (分别是由正反数字1—7拼成的对称图。这个趣例说明学习中需要细致观察,需要对数字、图形有一种敏感,也需要想象。) 例3.关于课本第4页的“密铺问题”。思考:①那些基本图形可以密铺? ②为什么正五边形不可以密铺?③讨论课本第4页左下角的“想一想”。 五、课堂小结(略)。 六、布置作业:《数学作业本》第1—2页。 与数学交朋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华师大七年级数学教案集 §2.1数怎么不够用了(1) §2.1数怎么不够用了(2) §2.2数轴(1) §2.2数轴(2) §2.3绝对值(1) §2.3绝对值(2) §2.4有理数的加法(1) §2.4有理数的加法(2) §2.4有理数的减法 §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 单元测验课 试卷评讲课 §2.8有理数的乘法(1) §2.4有理数的乘法(2) §2.9有理数的除法 §2.10有理数的乘方(1) §2.10有理数的乘方(2)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 §2.11有理数复习课 §3.1代数式 §3.2列代数式 §3.3代数式求值 §3.4去括号(一) §3.4去括号(2) §4.1线段、射线、直线 §4.2比较线段的长短 §4.3角的度量与表示 §4.4角的比较 §4.5平行 §4.6垂直 §4.7有趣的七巧板 §5.1一元一次方程(1) §5.1一元一次方程(2) §5.1一元一次方程(3) §5.1一元一次方程(4) §5.1一元一次方程(5) §5.1一元一次方程(6) §5.1一元一次方程(7)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4)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6)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7)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8) §复习(1) §复习(2) §复习(3) 第十四课时 §2.1数怎么不够用了(1)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 负数的意义.负数的意义.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4.87、……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正负数概念 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 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25题;共50分)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学生课桌的高度是70mm B. 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9℃ C. 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是4m/s D. 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 2.在科学实验中,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用天文望远镜观测遥远的星体。你认为我们在这些科学研究中借助各种仪器是为了( ) A. 完成观察任务 B. 得到观察结果 C. 延长观察时间 D. 扩大观察范围 3.地震和火山的相同点为( ) A. 能量都来自地球的外部 B. 能量都来自地球的内部 C. 都对地形没有影响 D. 都分布在板块的内部 4.等高线地形图表示( ) A. 地形的类型 B. 地形的分布 C. 地形的起伏 D. 地形的地质构造 5.无脊椎动物中最能适应各种环境的是() A. 环节动物 B. 软体动物 C. 节肢动物 D. 线形动物 6.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绿叶海天牛”的动物在摄取藻类后,能够将藻类的某一细胞结构置于自己的细胞内,从而使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该细胞结构是()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液泡 D. 叶绿体 7.今年4月12日,浙江临安发生4.2级地震时,我市有轻微震感。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 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准确预报地震 C. 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D. 所有的地震都会对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8.阅读世界地图你会发现,两岸轮廓能够遥相对应的大洋是(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9.当你在一个陌生城市旅游时,选择的导游图应当是( ) A. 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 B. 世界地图 C. 中国地图 D. 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 10.关于“万有引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量太小的物体之间不存在万有引力 B. 距离太远的物体之间不存在万有引力 C. 只有天体之间才存在万有引力 D. 任何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 11.“基因型身份证”主要是利用先进的DNA指纹技术,选取人体细胞中若干个固定的遗传基因作为人的身份信息,从而用以鉴定不同人的身份。这样的身份信息主要来自于人体细胞结构中的() A. 细胞膜 B. 细胞质 C. 细胞膜和细胞质 D. 细胞核 12.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 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 B. 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病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doc

绝密★启用前 七年级上学期末考试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 2的相反数是( ) A 、21- B 、2 C 、—2 D 、2 1 2.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 x x 52 1 3=+ B 、x x 312=+ C 、02=+y y D 、632-=-y x 3.下列图形中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 ) 4.如图所示的图形为四位同学的数轴,其中正确的是( ) 5.—2的立方与—2的平方的和是( ) A 、0 B 、4 C 、—4 D 、0或—4 6.如图,下列四个城市相应钟表指示的时刻,其中时针和分针所成的是直角的是( ) 7.已知225m a b -和347n b a -是同类项,则m+n 的值是( ) A 、2 B 、4 C 、0 D 、6 8.两个角的大小之比是7:3,它们的差是0 72,则这两个角的关系是( ) A 、相等 B 、互余 C 、互补 D 、无法确定 9.若有理数a 、b 满足ab >0且 a+b <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b 可能一正一负 B 、a 、b 都是正数 C 、a 、b 都是负数 D 、a 、b 中可能有一个为0 10.下面一些角中,可以用一副三角板画出来的角是( ) (1)0 15的角(2)0 65的角(3)0 75的角(4)0 135的角(5)0 145的角 A 、(1)(3)(4) B 、(1)(3)(5) C 、(1)(2)(4) D 、(2)(4)(5) 11.某商品进价为a 元/件,在销售旺季,该商品售价较进价高50℅,销售旺季过后,又以7折的价格对商品开展促 销活动,这时一件商品的售价为( ) A 、1.5a B 、0.7a C 、1.2a D 、1.05a 12.已知线段AB=10cm ,点C 是直线AB 上一点,BC=4cm ,若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则线段MN 的长度是( ) A 、7cm B 、3cm C 、7cm 或3cm D 、5cm 第II 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3.比较大小:π- —3.14 (填>或<) 14.如图所示: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分别对应点A 、B 、C ,点O 为原点,化简b b a +-- = 15.把1532432-+-+x x x x 多项式按字母降幂排列是 16.计算:4162418"14'2521"'00÷+= 17.若3-a 与2 )(b a +互为相反数,则代数式22ab -的值是为 18.下列单项式:x -、22x 、33x -、44x 。。。。1919x -、2020x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第2012个单项式是 评卷人 得分 三、计算题 计算与化简(每题4分,共16分) 19.(1)、15)7()18(12--+-- 20、(2)、)2()3(4)3(22 2 -÷---?-+- 21.(3)、)53()32(2++---x x x 22.(4)、当2 1-=x 、3-=y 时,求代数式[] )(223)2(32 2y xy y x xy x ++---的值。 评卷人 得分 四、解答题(题型注释) 解方程(每小题4分,共8分) 23.(1)、x x 23273-=+ 24.(2)、 3 2 21321+- =+-x x x (满分6分)如图的数阵是由一些奇数组成的。 25.(1)形如图框中的四个数有什么关系?(可设第一行的第一个数为x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另外三个数即可)。 26.(2)若这样框中的四个数的和是200,求出这四个数。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测试题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期末测试一 说明:1、可以使用计算器,但未注明精确度的计算问题不得采取近似计算,建议根据题型的特点把握好使用计算器的时机。 2、本试卷满分120分,在120分钟内完成。相信你本次的表现更加出色!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每题给出4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选出的答案编号填在上面的答题表中,否则不给分. 1、已知方程3x+a=2的解是5,则a的值是 A、—13 B、—17 C、13 D、17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63cm,以一腰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其周长为69cm,那么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 A、23cm B、17 cm C、21 cm D、6 cm 3、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小红打开自己的储蓄盒,把积赞的零花钱拿出来数了数,发现1元、2元的共有15张,共20元钱,那么小红1元、2元的各有 A、5张、10张 B、10张、5张 C、8张、7张 D、7张、8张 4、下列图形中,有无数条对称轴的是 A、等边三角形 B、平行四边形 C、等腰梯形 D、圆 5、对于数据2,2,3,2,5,2,10,2,5,2,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众数是2; ②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相等; ③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 ④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相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下列四种正多边形中,用同一种图形不能铺满平面的是 A 、正三角形 B 、正方形 C 、正五边形 D 、正六边形 7、某药店在“非典”期间,市场上抗病毒药品紧缺的情况下,将某药品提价100%,物价部门查处后,限定其提价幅度只能是原价的10%,则该药品现在降价的幅度是 A 、45% B 、50% C 、90% D 、95%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请将答案填入答题表中) 题号 8 9 10 11 答案 题号 12 13 14 15 答案 8、方程组 的解是 。 9、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90o ,BC=6cm ,BD 平分∠A BC 交AC 天D ,DE ⊥BC 于E ,则△CDE 的周长为_ __。 10、若多边形内角和为1080o ,则这个多边形是 边形。 11、一艘船顺流航行的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逆流航行的速度是每小时12千米,则船在 静水中的速度为 ,水流速度为 。 12、在一次篮球比赛中,某主力队员在一次比赛中投22球,14中,得28分,除了3分球全中外,他还投中了 个两分和 个罚球。 13、已知2x —y=3,那么1—4x+2y= 。 14、如图1所示,已知∠1=80o ,∠F=15o ,∠B=35o , 那么∠A= ,∠DEA= 。 (图1) 15、 由多边形一个顶点所引的对角线将这个多边形分成了10个三角形,则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 。 A D B E F 1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全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0-4章知识点汇总 第0章走近科学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④实验, 调查,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 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 长度测量的步骤: (1)观察刻度尺: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③量程④单位 (2)选:选择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 (3)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5)记: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然后让轮子沿着曲线滚

动,最后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曲线长度=轮的周长×圈数。如:测操场周长,环形跑道周长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最后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硬币的周长、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度计,测量 体温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两者的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②测量时,玻璃泡充分接触被测液体 ③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得拿出读数。④读数不需估读。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体温计最小刻度为0.1℃,测量范围为35℃-42℃ ①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 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 6、心率:心脏或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常用的计时工具为秒表,时间的国际制单位 为秒,符号s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y),月,天(d),小时(h),分钟(min),毫秒(ms)。 单位换算:1天=24小时1小时=60分 1分=60秒1秒=100毫秒 7、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空间位置无关。质量的国际制单位为千克,符号kg,常用的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七年级上册数学目录华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 第1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1从自然数到分数1.2有理数1.3数轴1.4绝对值1.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第2章有理数的运算2.1有理数的加法2.2有理数的减法2.3有理数的乘法2.4有理数的除法 2.5有理数的乘方2.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7准确数和近似数2.8计算器的使用 第3章实数3.1平方根3.2实数3.3立方根3.4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开方3.5实数的运算第4章代数式 4.1用字母表示数4.2代数式4.3代数式的值4.4整式4.5合并同类项4.6整式的加减 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1一元一次方程5.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5.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5.4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第6章数据与图表 6.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2统计表6.3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6.4扇形统计图 第7章图形的初步知识 7.1几何图形7.2线段、射线和直线7.3线段的长短比较7.4角与角的度量 7.5角的大小比较7.6余角和补角7.7相交线7.8平行线 七年级下册 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1.1认识三角形1.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1.3三角形的高1.4全等三角形 1.5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6作三角形 第2章图形和变换 2.1轴对称图形2.2轴对称变换2.3平移变换2.4旋转变换2.5相似变换 2.6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第3章事件的可能性 3.1认识事件的可能性3.2可能性的大小3.3可能性和概率 第4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4.1二元一次方程4.2二元一次方程组4.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4.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第5章整式的乘除 5.1同底数幂的乘法5.2单项式的乘法5.3多项式的乘法 5.4乘法公式5.5整式的化简5.6同底数幂的除法5.7整式的除法 第6章因式分解 6.1因式分解6.2提取公因式法6.3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6.4因式分解的简单应用 第7章分式 7.1分式7.2分式的乘除7.3分式的加减7.4分式方程 八年级上册 第1章平行线 1.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2平行线的判定1.3平行线的性质 1.4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第2章特殊三角形 2.1等腰三角形2.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2.4等边三角形 2.5直角三角形2.6探索勾股定理2.7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3章直棱柱

最新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第6章综合能力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下列方程:①9x +2;②x 2-5x =2;③1x =3;④13x -15x =1 2(x -3);⑤x +2+y =0.其中一元一次方程有( A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一元一次方程4x +1=0的解是( B ) A .x =14 B .x =-1 4 C .x =4 D .x =-4 3.下列解方程的过程中,变形正确的是( D ) A .由2x -1=3,得2x =3-1 B .由2x 4-5=5x 3-1,得6x -5=20x -1 C .由-5x =4,得x =-54 D .由x 3-x 2=1,得2x -3x =6 4.若代数式1-x 2与1-x +1 3的值相等,则x 的值是( A ) A .-1 B .1 C .2 D .-2 5.若代数式2x 3n -5与-3x 2(n - 1)是同类项,则n 的值为( C ) A .1 B .2 C .3 D .4 6.某同学在解方程■x +2 3+1=x 时,不小心将■处的数字用墨水弄脏了,于是他看后 面的答案,得知方程的解是x =5,那么■处的数字是( D ) A .5 B .4 C .3 D .2 7.某车间原计划13小时生产一批零件,后来每小时多生产10件,用了12小时,不但完成任务,而且还多生产60件.设原计划每小时生产x 个零件,则所列方程为( B ) A .13x =12(x +10)+60 B .12(x +10)=13x +60 C.x 13-x +60 12=10 D.x +6012-x 13 =0 8.某种商品每件的标价是330元,按标价的八价销售,仍可获利10%,则这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 A ) A .240元 B .250元 C .280元 D .300元 9.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圆柱形的杯子,杯深均为15公分,各装有10公分高的水,下表记录了甲、乙、丙三个杯子的底面积.今小明将甲、乙两杯内一些水倒入丙杯,过程中水没溢出,使得甲、乙、丙三杯内水的高度比变为3∶4∶5.若不计杯子厚度,则甲杯内水的高度变为多少公分?(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