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第一课时第二稿

合集下载

《故乡》说课稿

《故乡》说课稿

《故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鲁迅的《故乡》,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它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2单元学会读书2中的第1篇课文。

篇小说。

《故乡》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

本文以“我”回故乡为线索,运用对比和多种描写手法来着重刻画闰土和杨二嫂的巨大变化,揭示封建社会对人民的压迫,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新教材入选这篇小说,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学习阅读小说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描写方法的能力,品析文中富有内涵的语言,领悟文章内涵,从而获得人生真谛!第二点、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能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等要求。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故事情节。

2.学习运用对比和多种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3.理解品味小说中内涵丰富的语句, 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课文章较长,在整体把握文章思路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对比塑造人物形象方法是本文教学重点;由于鲁迅文章语言晦涩精妙,所以理解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设计教学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和阅读写作能力。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自己感悟文章的深层内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说教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合作探究法、辩论法、诵读法、幻灯片展示法、讲授法等。

四、说学法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我们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共同发展。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故乡》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故乡》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故乡》⼀⽂通过对“我”回故乡搬家的见闻感受的描写,揭⽰了封建等级制度下⼈与⼈之间的严重隔膜,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经济衰败,农民极度贫困的现实,揭⽰了导致农民贫困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彻底否定和对新⽣活的殷切希望,召唤⼈民群众共同为实现新⽣活⽽努⼒奋⽃。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四课《故乡》教案 知识⽬标 1、理解积累词语 2、把握闰⼟、杨⼆嫂⼈物形象 能⼒⽬标 1、掌握从肖像、语⾔、动作的描写中分析⼈物性格特征并由此推知⽂章主题的鉴赏⽅法。

2、理解⼩说运⽤对⽐来刻画⼈物性格,突出主题的写法。

3、能多⾓度的理解主题 德育⽬标 1、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暗是造成农村和乡镇经济衰败、农民破产、⼈民⽣活艰⾟的根源,⽽封建等级观念酿就的⼈与⼈之间感情上的隔膜,更加重了这种痛苦和悲哀。

2、理解鲁迅对劳动⼈民的同情和决⼼变⾰旧世界、创造新⽣活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学习本⽂刻画⼈物的⽅法和对⽐⼿法的运⽤。

教学难点:认识造成农村经济衰败和⼈与⼈之间隔膜的根源。

教学⽅法:讲析、讨论、朗读 教学⽤具:课件、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过程: 第⼀课时 教学要点:诵读,整体感知课⽂。

理清⽂章情节结构,谈谈对⼩说⼈物的印象。

第⼆课时 ⼀、导语设计: 好的⽂章总是有很强的感染⼒的,它会让你或欢喜或悲哀,或豪情万丈,或悒郁满怀。

《故乡》是⼀篇很好的⼩说,曾被翻译成多种⽂字,被多个国家收⼊教科书中。

上⼀节课,我们读了⼀节课的课⽂,那么你能不能告诉⽼师你读了这篇课⽂后有怎样的⼼情? ⼆、研读,分析⼈物 1、在课⽂结尾这样写到:故乡的⼭⽔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

……使我⾮常的⽓闷……⼜使我⾮常的悲哀。

(悲哀)亲不亲,故乡⼈;美不美,家乡⽔。

为什么⼆⼗年后的⼀次故乡之⾏却给我留下了如此悲哀的⼼情?请⼤家看课⽂,找⼀找故乡使我悲哀的理由。

学⽣读课⽂思考回答,(故乡的景、故乡的⼈。

《故乡》教学设计8篇

《故乡》教学设计8篇

《故乡》教学设计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故乡》教学设计8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故乡》教学设计8篇,供大家参考。

故乡说课稿部编版_《故乡》说课稿

故乡说课稿部编版_《故乡》说课稿

《故乡》说课稿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故乡》。

说课的形式比较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核心问题就是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和突破问题。

下面我就按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部份向各位老师说课。

一、教材分析《故乡》编选在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本单元编选了反映少年生活的几篇文章,有《孤独之旅》、《心声》,还有少年视角的《我的叔叔于勒》。

因为《故乡》中有少年闰土的描述,所以也被收入在内,但如果真的以为此文是单纯写少年生活的,那就有点肤浅了。

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把握《故乡》的内容和结构,以及通过运用对照手法突出主题的写法,理解小说中议论的作用,即《故乡》这篇小说按时间和地点的不同,可以把文章分为“回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三部份。

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以“我记忆中的故乡到现实中所见到故乡发生巨大变化为基本内容,组织材料,展开情节。

通过叙述与议论,景色描写的手法,揭示了人们对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农村民生生活日益凋敝贫困的社会根源的思索的主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教材分析,全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把握”闰土”“我”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以及“肖像描写”、“对照”等手法在实际写作中的运用。

而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掌握人物所蕴含的意义以及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教学目标:(1)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

(2)学习运用对照突出人物性格的手法;掌握从细节、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并由此推知文章主题的鉴赏方法。

(3)了解封建等级观念及制度的黑暗和罪恶,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感情。

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初三的同学,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也还是不错的。

但是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与同学们的时代相去甚远,对于当时劳动人民所处的时代所面临生存困境是不易理解的。

虽然同学们是喜欢阅读小说的,喜欢小说中离奇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但多数是停在直观的感受上,还不习惯于深入分析作者写作的目的、写作的特点等。

鲁迅《故乡》教案

鲁迅《故乡》教案

鲁迅《故乡》教案鲁迅《故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小说的创作特色,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

2、品味理解关键词句,理解小说的主题,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

3、了解旧中国农民生活的悲惨、农村日趋破产的根源。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一、导入鲁迅创作谈材料一:我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是推文艺——鲁迅(《〈呐喊〉》自序)材料二:为什么做小说,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我深恶先前地称小说为“闲书”。

——鲁迅(《我为什么做起小说来》)那么《故乡》的写作为的又是什么呢?引出《故乡》问:《故乡》的主要人物是哪几个?——“我”、闰土、杨二嫂。

问: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这三个人的生存状态。

——辛苦。

问:引列夫·托尔斯泰话语“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本文中三个人虽然不幸是一样的,但他们的不幸又有什么不同?——我:辛苦展转;闰土:辛苦麻木;杨二嫂,辛苦恣睢。

二、课文研读1、闰土的辛苦①找出文中的语段集中体现闰土的“辛苦”听该部分录音,简单思考a、文章是通过那些描写手段来展现闰土的辛苦的?从文章中找出具体的例子说明。

——神态、语言、外貌b、用文中的一个名词概括闰土的整体形象特征——木偶②在这部分文字中,这个“木偶”是否曾经生动过?——第59、60节(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找出生动的词语:欢喜、凄凉;动着嘴唇、没有作声。

③是什么使闰土变成这样的“木偶”的?从文中找出两处文字来说明。

——71节和74节非常难。

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

《故乡》优秀教案5篇

《故乡》优秀教案5篇

《故乡》优秀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报告大全、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insight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故乡》优秀教案5篇一份完善的教案是教师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保障之一、写好教案,帮助教师提前预测学生的学习困难和挑战,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支持和指导,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故乡》优秀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九年级语文《故乡》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故乡》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故乡》说课稿九年级语文《故乡》说课稿一、教材说明分析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本篇课文为初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节课讲授内容,是第二课时的内容,着重分析“闰土”这一人物形象及其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该课书首先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小说的相关知识及对小说的简单鉴赏分析,学会并力求掌握从人物分析推知小说主题的鉴赏原则。

再通过后面几课的学习,构建小说鉴赏的基本框架,具备小说的基本鉴赏能力,为今后的学习、鉴赏,乃至创作小说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掌握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能力目标:掌握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并由此推知主题的鉴赏方法情感目标: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感情3.教学重难点重点:人物形象特征及其形成原因难点:从分析人物提升主题二、教法、学法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向学生教授知识时,自然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对象是初三六班的学生,这是本学期重新组合的班级,除了十个优生,大部分同学基础不好,学习的激情不高,尤其是对小说的鉴赏能力有限。

《故乡》的教学是本单元小说鉴赏的起始课,对后面的教学有着领起、示范作用。

且《故乡》一课容量较大。

我拟订四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对基础知识和内容的整体把握,第二课时对重点人物分析及主题的把握,第三课时把握其他人物对表现主题的作用,第四课时写作手法、语言特点的体会。

因此,我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必须认真预习课文,十分熟悉课文内容,认真组织排演情景剧,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积极思考,注意吸收,联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让学生观察思考,模拟片段来把握人物形象,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演示。

三、教学过程在本节课教学中,将围绕“闰土”的形象展开分析,按“温习旧知识-------讲解知识点--------探究知识点----------联想运用”的思路进行教学,过程如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1.复习小说的三要素及本文写作背景和情节结构2.鲁迅先生的故乡是怎样的故乡?(朗读2、12段)由问题故乡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人)点明本节课学习目标和重点,进入新课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来反映生活(二)、合作探究——人物分析1.谁是主人公(以辩论形式分析主人公是谁,“我”或“闰土”)教师归纳:小说的主人公不取决于他在小说中占的篇幅多少,而是看人物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初三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故乡》教案(公开课)

初三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故乡》教案(公开课)

《故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理清小说的叙事线索,把握小说情节。

2.分析神态、细节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手法,理解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小说主题的写法。

3.领会作者改造旧生活、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重点难点】重点:分析神态、细节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手法,理解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小说主题的写法。

难点:领会作者改造旧生活、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说漂泊是人生,那么旅途中挥之不去的便是对温暖家园的情感记忆。

“月是故乡明”,乡情已积淀为生命中血肉、精魂。

饱经沧桑的鲁迅先生对故乡的体验又何尝不是如此?透过生意盎然、趣味无穷的百草园,严肃古朴又不乏乐趣的三味书屋,景色优美、人情淳厚的平桥乐土,我们能触摸到的是先生流露其间的对故乡的喜爱、思念。

1919年先生返回故里,卖掉老屋,接母亲及家眷北上。

这次诀别,故乡给了他怎样的体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故乡》,去触摸先生的喜怒情感。

二.作者简介:1.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1918年5月开始用“鲁迅”笔名创作,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36年病逝于上海。

《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

成集于1923年,集里收有《孔乙己》《狂人日记》《药》《故乡》《阿Q 正传》等著名小说。

这部小说集为革命现实主义新小说奠定了基础。

《呐喊》写于五四高潮时期,着重揭露宗法社会的残酷统治,及其在精神上毒害人民的罪恶,对农民的革命力量则在怀疑中进行坚毅的探索,它的战斗声像号角一样震醒了封建“铁屋子”里沉睡的人们,密切地配合了五四时期思想革命的进行。

鲁迅小说的深刻性正是从农民角度来提出反封建的要求,以革命民主主义观点来观察和解剖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重大问题。

2.写作背景:小说写于1921年1月。

《故乡》教学设计精品3篇

《故乡》教学设计精品3篇

《故乡》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1.学习小说人物描写的方法。

2.学习小说采用对比表现主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教学难点:“我”离开故乡时的心情与感受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

2.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加强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多元化链接,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教学流程:师生互动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话题导入,激活思维自古以来,“思故乡,赞故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学们能不能随口就涌出几个写“故乡”的诗词名句来?(学生发言)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先播放朗读课件,再让学生自己读)同学们,阅读一篇小说,就如同认识一个人一样,只有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你才能与他相知交流。

从这篇小说中,你读到了什么?学生发言总结:1、感知人物:闰土、杨二嫂、母亲、水生、宏儿、“我”问题设计:在众多人物中,谁是小说主人公?(众说纷纭,预计会落在“我”和“闰土”上,让学生展开辩论)教师总结:判断小说主人公要看人物在小说中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主题思想”。

这篇小说中闰土处在小说的中心地位,对表现小说的主题起决定作用,因此闰土就是本文的主要人物。

而“我”只是本文的线索人物。

2、感知情节(师生互动)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课文学习做准备。

给学生创造自由发表观点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三、品味作品。

整体感知小说情节,锻炼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学习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的方法;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1、谁能用最简练的语言将以上人物串成一段话,并表现小说的写作意图。

(学生复述情节)2、感知主题:此次回故乡,“我”的心情如何?为什么?(围绕“沉重、失望”,并自圆其说。

)教师总结:阔别故乡二十余年,重履故土,内心应是按捺不住的欣喜与激动,而“我”却以沉重的心情感叹物是人非。

九年级语文《故乡》第一课时 课件

九年级语文《故乡》第一课时 课件

预习作业:摘录关键词语完成下面表格
人物 少年
外貌 动作语言神态 对“我”的态度 对生活的态度
变化
中年
下边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换成括号里 的?为什么? 4、 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装成了
(呈现出)深黛颜色…
不可。“装成了”有拟人色彩,给 人以动感;“呈现出”,仅是一般 的显出。
小结
• “我”回故乡的心情是复杂的。 • 有未见到故乡的急切,有看到故乡萧条景
象的悲凉。 • 有回忆故乡的美好,有对故乡今不如昔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故乡
(第一课时)
执教: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 亮的晚上响起。”在游子心中,“故乡” 是一个美丽的字眼,是魂牵梦绕的家园。 大家读完鲁迅的小《故乡》,感觉和我们 以前读过的那些思乡怀人的作品是否一样? 现在我们来走进鲁迅笔下的故乡。
故乡
鲁迅的故乡浙江绍兴是一个美丽的江南水乡小城, 也是历史文化名城。那里山青水秀,风光宜人, 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古有大禹、西施、范蠡、 越王勾践、书圣王羲之父子。今有秋瑾、蔡元培、 周恩来、朱自清……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作家作品与时代背景
A.鲁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 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杰出的思想 家、革命家和文学家,中国现代文学的 奠基人。在短短五十五年坎坷人生中, 于散文、诗歌、小说、杂文等文体广泛 涉猎,均有重大建树,尤以杂文成就最 高,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名篇警句。生平 著述很多,计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和 《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 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 集》、《而已集》、《三闲集》、《华 盖集》等,皆收入《鲁迅全集》中。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故乡》优质课PPT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故乡》优质课PPT课件

知识备查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
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 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 代表作有《呐喊》《彷徨》《野草》 等。他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 巨大贡献。
知识备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热爱生活,农村生活知识丰富— —无忧无虑,快乐纯真
态度恭敬,称“我”为“老 爷”——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要一副香炉和烛台——悲苦无奈, 寄希望于神灵
精读细研
生气勃勃 热情开朗 勇敢善良
小英雄
木偶人 苍老贫困 因循守旧 麻木迟钝
精读细研
闰土二十多年来为什么发生这 么大的变化?什么原因使闰土前后 判若两人?
灾害。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具体分析了小说的情节,弄清 了文章的梗概,分析了闰土的形象和故乡的变 化。这节课我们接着分析杨二嫂和“我”的人 物形象。
精读细研
杨二嫂的变化
细读课文第39-52段,找出描写杨 二嫂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关键 词语,看看二十年来,杨二嫂发生了哪 些变化?思考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中年闰土
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头戴破毡 帽,身穿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而且 开裂——饱经风霜
手捏钢叉,向猹尽力刺去;很高兴、 说话脱口而出、滔滔不绝——活泼机智
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只是摇 头、默默地吸烟、说话吞吞吐吐、断 断续续——苦不堪言、麻木迟钝
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便熟 识了、告诉“我”许多稀奇事、分别时 躲到厨房哭着不肯出门、送“我”贝壳 和很好看的羽毛——建立了淳朴的友谊
( sāi )塞车 塞 ( sài )塞外

九年级上册《故乡 》第1课时PPT课件

九年级上册《故乡 》第1课时PPT课件
“月是故乡明”,乡情已积淀为生命中的 血肉、精魂。饱经沧桑的鲁迅先生对故乡的体 验又何尝不是如此?透过生意盎然、趣味无穷 的百草园,严肃古朴又不乏乐趣的三味书屋, 景色优美、人情淳厚的平桥乐土,我们能触摸 到的是先生流露其间的对故乡的喜爱、思念。 1919年先生返回故里,卖掉老屋,举家北上。 这次诀别,故乡又给了他怎样的体验呢?
闰土
中年闰土
描写方法
描写内容
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有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
外貌描写
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 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
像是松树皮 ( 饱经风霜 )
动作、语言、 神态
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
( 迟钝麻木)
对“我”的 对“我”恭恭敬敬,称呼“我”为老爷 (和“我”之间
态度
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动作描写
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把幸福的希望寄托 在神灵身上
重点探究

描写方法
二十年前
二十年后


年轻美丽,“豆 凸颧骨,薄嘴唇,像个细脚伶仃的圆规 外貌描写
腐西施”
( 人老色衰)
动作描写
终日坐着
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 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
红活圆实的手(健康壮实)
动作、语言、神 活泼刚健,动作干脆利落,说话脱口而出,朴质、生动;有智有

勇,热情、纯真(活泼机智)
对“我”的 (“只是不怕我”,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希奇的事 )
态度
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
对生活的态度
热爱生活,知识丰富,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故乡》课件

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故乡》课件

练一练:
2. “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母亲又高兴又凄凉 的心情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高兴”与“凄凉”这两个词写出了母亲内心复杂的情感,“高 兴”是因为见到了久别的儿子,“凄凉”是因为要离开故乡远行了。
练一练:
2. 课文12-30自然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插叙。这部分文字塑造了少年闰土活泼健康、动作干炼、能言善 说、见多识广、有勇有谋、热情纯真的小英雄形象。插入少年闰土 和“我”友谊片断,表现了“我”和闰土纯真亲密的朋友关系,与 下文两人的隔膜关系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的心无法逃避爱神射来的神箭,我炽爱着 仍遭受侵略和封建压迫的家园。 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 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
鲁迅理发
在厦门大学授课时,鲁迅去理发,理发师并不认识 鲁迅,根据他的穿着就随便给鲁迅理发。但是,鲁迅先 生没不生气,而是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理 发师,这远远超出应付。理发师大喜,笑意盈盈。
浙江绍兴
在1921年1月,鲁迅写下短篇小说《故乡》。最后一 次返乡,那苍黄的天和萧瑟的荒村,破败、缺少温情的 故乡,一直盘桓在鲁迅的心头,久久不能忘怀。
绍兴,是鲁迅儿时记忆里的故乡。虽然鲁迅对江南 古城也有美好的回忆:“百草园”里的鸣蝉和窜向云霄 的云雀、社戏台上拂袖长舞的女吊……但是在鲁迅笔下, 百年前绍兴的是灰暗衰败的,人民是困苦不堪的。
……
②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 ;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 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 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 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③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④ “阿!闰土哥,——你来了?……”⑤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 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⑥他站住了,脸上现 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设计《故乡》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故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故乡》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理清以“我”对故乡的感情变化串连而成的行文思路。

理解运用对比手法和细节描写突出小说主题的写法。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语境意义和作用。

感受“我”憎恨旧社会,同情劳动人民,渴望创造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研习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和对人物细节描写部分的内容,理解其作用。

2、把握“我”感情变化的脉络,尤其要体会最后三段“我”的内心独白,加深对有深层含义的语句的理解。

学法指导1、运用析读法,按“初读、整体感知──精读、突出重点──训练、能力迁移”步骤学习,精读部分运用“以人物为中心”研读法。

2、采用对比阅读法,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主题。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走近鲁迅,了解小说创作背景。

⑴鲁迅及作品简介。

⑵查资料,了解小说创作背景。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给拼音写汉字。

阴晦()萧索()bǐ()夷chī()笑愕然()wǎng()然zì suī()3、问题与思考:初读全文,整体感知:⑴课文叙述的主要事情是什么?(不超过50字)⑵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的?依据这一线索可以把文章分为哪三个部分?二、课堂学习1、导语。

2、师生讨论解决问题与思考中的题目。

3、精读对闰土与杨二嫂的描写部分,研习讨论:⑴找出描写闰土的段落,填写下表。

少年闰土中年闰土外貌神情(对“我”)语言行动(对生活)性格给“我”的印象⑵朗读细节描写部分(外貌和语言),体会人物性格。

⑶讨论:作者揭示闰土的性格变化采用了哪些方法?造成闰土性格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⑷总结。

⑸按照上述的方法,自主阅读分析杨二嫂这一人物形象?①找出描写杨二嫂的语句,用横线划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滨中学九年级语文四动三三制教学案第2稿
课题:故乡(第一课时)
第二单元第1-2课时实际上课时间:
主备:沙跃审核:九年级语文备课组签字:执教: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故乡》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肖像描写的技巧。

3.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深情。

4.体会作者在小说末尾寄予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认识《故乡》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肖像描写的技巧。

【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肖像描写的技巧。

【学时安排】
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分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内互助、组际互助三步)
1.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阴晦.()五行.()潮汛.()愕.然()
嗤.()笑髀.()瑟.()索黛.()
恣睢
..()()
我的补充:。

2.小说以“我”回故乡活动为线索,按照“_______故乡──_______故乡──_______
故乡”的顺序安排情节。

3.第二段的环境描写烘托出什么样的气氛?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
答:。

4.本文写闰土运用了前后对比的方法。

通过阅读,抓住关键词语,完成下面的表格。

5.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难点讲解
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肖像描写的技巧。

三、课堂反馈
(一)随堂练习:
这来的便是闰土。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已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做声。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我也说不出话。

……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

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

你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

”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

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
我问问他的情况。

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

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

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1.二十余年之后,闰土见到了童年的好朋友“我”时,应该说是“欢喜”的,为什么又出
现“凄凉”的神情?
2.闰土见到了“我”时为什么不叫“迅哥儿”,而称“我”为“老爷”?分析确切的一项是()
A因为他十分尊敬“我”。

B因为他非常害怕“我”。

C因为他很懂礼貌。

D因为他有封建等级观念。

3.他“仿佛石像一般”表现了闰土()
A生性沉默寡言。

B苦难生活的磨练使他意志坚强。

C农村人见不惯生人。

D生活磨难使人变得麻木。

4.文中闰土说话时有许多省略号,刻画出他说话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神态。

这神态说明他哪方面的情况?分析确切的一项是()
A天生口吃,说不出话。

B处境悲哀,有口难言。

C心里害怕,不敢说话。

D生活平淡,无话可说。

5.下面对“非常难。

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一段文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非常难”指的是孩子多,总是吃不够。

B“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表明战乱频繁,兵匪骚扰,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

C“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表明苛税繁多,百姓苦不堪言。

D“不去卖,又只能烂掉……”表明生活困苦,又找不到别的出路。

6.文中所指“可悲的厚障壁”是指,这是用的修辞手法。

(二)课堂小结
四、课后巩固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

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

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

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

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

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
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只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了。

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地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以后,我已经是中年。

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是: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

我们嚷着,跑着,笑着。

--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

"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

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

"我可是毫不怪你呵。

"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的笑着说,就象听别人的故事一样。

他什么也记不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已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我们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寒威和冷气。

1.写风筝事件的两段文字,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散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你读了有哪些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