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体系联盟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智慧城市创新中心
我国五大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背景分析与趋势点评
我国五大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背景分析与趋势点评2012年4月19日,中国工程院最新确立的"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名单出炉,北京、西安、杭州、武汉、宁波五大城市赫然在列。
中国在推进智慧城市发展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且一直夹杂着"过于用力的鼓励",以及"断章取义的质疑",五大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在文化历史渊源、社会背景、地理位臵、整体经济实力以及智慧城市建设贯彻力度都各具优势,并且,五大城市在地图上的分布也多少暗示了中国未来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趋势与格局。
浙大-国脉智慧城市研究中心认为,所谓"智慧城市","智"即指城市的智商,强调智能化与自动化,"慧"即指人的情商,强调人的灵性与创造力。
智慧城市的发展必然是城市设施智能化与城市市民的创造力协作与互动的结果,笔者希望从五大城市的建设背景出发,发掘中国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基本脉络与可能的趋势。
中部武汉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湖泊众多,水、陆交通十分发达,是华中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
作为中部各城市中工业实力最强劲的省会城市,交通枢纽位臵的有利条件,以及特殊的历史因素,武汉在十二五期间积极筹谋建设国内中心城市,以希冀抓住建设智慧城市这一最后机遇能够跻身国内一线城市行列。
2011年2月武汉市第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上,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产业。
建设"智慧城市"已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列入了武汉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成为"十二五"时期重点实现九大目标任务之一。
武汉市在"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完善信息化顶层设计,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努力建设智慧城市。
武汉经开万达广场项目慧云系统的建立
武汉经开万达广场项目慧云系统的建立[——对BAS的探讨]发布时间:2014-04-09 作者:杨友生来源:霍尼韦尔环境自控产品(天津)有限公司一.初识慧云系统万达集团作为商业地产的领军企业,在建筑安全、节能领域也一直是引导行业的先锋。
2013年上线运行的慧云智能化管理系统更是将消防、安防、设备、运营和节能管理功能统一集成在一个平台上,通过对16个智能化子系统进行集中管控,保障了万达广场的安全运行、绿色运营。
在“武汉经开万达广场”项目中,我们有幸初识慧云系统,经多方努力最终实现慧云系统在“武汉经开万达广场”的成功上线运行,做为参加具体工作的一员,仅就“武汉经开万达广场”慧云系统的建立,谈谈我们的感受及成长。
刚开始,从项目公司到下面各系统供应商,都不理解何为慧云系统,拿到招标文件后我们才理解,慧云系统实际上就是一个大的集成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让万达广场中所有的设备都按照预定的程序节能、高效的运行。
我们的BAS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套子系统,而我们的工作就是让BAS系统能够自动运行,且数据能无缝的传输给慧云系统这个大的集成平台。
二.项目实施与过程管控项目进场后,我们发现,实际情况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很多技术细节都需要在摸索中前进。
比如如何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如何编订运行策略能让机电设备高效、节能的运行,如何读取BAS下各子系统(变配电、制冷机组等)的数据并传入BAS系统中,如何将BAS读取上来的数据和BAS本身的硬件点位无缝传输给慧云系统,趋势记录、时间表的建立标准时什么,等等。
困难是客观存在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勇敢面对这一切,下面就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总结出来,供大家探讨。
问题一:项目中本身采用的Honeywell-Alerton的BAS系统,该系统已经在运行,没有慧云系统之前点位是够用的,但要满足慧云系统要求,点位明显不足。
解决方法:1. 统计大楼内所有的Honeywell-Alerton的VLC(DDC控制器),做好记录。
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
创立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家推进智慧城市有关规划和指导意见,促进中国智慧城市产业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康有序快速 发展,推动中国信息消费和“新四化”建设,经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工信信函【2013】22号),成立“中 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
谢谢观看
联盟任务
通过沟通了解方政府发展智慧城市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通过整合资源,融合智慧城市产业及新 型城镇化建设的各项技术制定解决方案,综合协调政、产、学、研、用各方资源和优势服务智慧城市项目,促进 智慧城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服务服务于政府、服务于企业,最终实现智慧城市服 务民生。
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
2013年在京成立的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
01 创立背景
03 联盟性质
目录
02 联盟任务 04 建设
为贯彻落实国家推进智慧城市有关规划和指导意见,促进中国智慧城市产业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康有序快速 发展,推动中国信息消费和“新四化”建设,经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工信信函【2013】22号),成立“中 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
联盟性质
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是从事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标准化组织、 检测机构等自愿联合组成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建设
截至2013年8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两批对外公布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有193个。智慧城市产业联 盟成立后,将陆续开展同各地城市在智慧城市规划、投资建设方面的合作。同时,还将分别成立智慧家居、智慧 养老、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专业委员会、智慧城市投资与大数据运营中心等机构,全面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联盟与解决方案体系
智慧城市联盟与解决方案体系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慧城市的概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
智慧城市旨在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的高效管理、可持续发展以及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而智慧城市联盟的出现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体系的构建,则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智慧城市联盟,简单来说,就是由多个相关的组织、企业、机构等联合起来,共同致力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这些成员可能来自不同的领域,如信息技术、城市规划、能源管理、交通运输等,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目标——打造更加智能、便捷、宜居的城市环境。
那么,为什么需要智慧城市联盟呢?首先,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的技术和领域。
单个的企业或机构往往难以独自承担所有的任务和挑战。
通过联盟的形式,可以整合各方的资源和优势,实现协同创新和合作共赢。
其次,联盟能够促进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及时、准确的信息至关重要。
联盟成员之间可以分享各自的经验、数据和技术成果,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此外,智慧城市联盟还能够提升整体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在与政府部门、社会各界进行沟通和合作时,以联盟的形式能够更有效地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项目的实施。
一个完善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体系应当涵盖多个方面。
在基础设施方面,包括高速稳定的网络通信、智能传感器的广泛部署以及数据中心的建设等。
网络通信是智慧城市的“神经系统”,只有保证信息的快速、准确传输,才能实现各种智能应用的有效运行。
智能传感器则如同城市的“感知器官”,能够实时收集环境、交通、能源等方面的数据,为城市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而数据中心则是存储和处理这些海量数据的“大脑”,其性能和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整个智慧城市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在城市管理方面,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体系应当包括智能交通管理、智慧能源管理、智能安防监控等。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优化信号灯控制等手段,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
2022继续教育《数字经济技能培训专题》答案题库
— 1 —A 数字生产方式B 数字技术C 数字化公共服务D数字化治理E 数字化转型A大型化B虚拟化C综合化D资源化A“美新好大”B“专特美新”C“小精美特”D“专精特新”— 2 —— 3 —A 规模优势不明显,供需结构性失衡B 人才储备不足,财政支持力度不够C 数据中心能耗大,PUE 提升空间较大D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缺乏全球竞争力E 缺乏大数据中心建设标准,运维管理能力相对滞后A 数据中心B 工业互联网C 人工智能D 区块链— 4 —A 加速数据要素价值化进程B 推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C 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D强化数字经济的治理能力E 深化数字经济开放合作— 5 —A 战略机遇期B 起步拓展期C 交织发展期D 矛盾凸显期A上游B 中游C 下游D 以上都不对— 6 —— 7 —A 气候变化B 种族歧视C经济发展缓慢D 文化差异较大A 数据B 算力C 算法D网络E技术A传统基础设施B信息基础设施C融合基础设施D创新基础设施E改进基础设施— 8 —A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B提高数据中心的效率,降低数据中心的PUEC统筹布局,加强数据中心的绿色集约建设D支持龙头企业的全球化布局,提高国际化的竞争力E完善政策标准体系,引导产业良性发展A数字经济B数字社会— 9 —C数字政府D数字生态E数字文化— 11 —A 20%B 25%C30%D 35%A 数字经济B 开放经济C共享经济D 绿色经济A智能制造B绿色低碳C共享经济D现代供应链E中高端消费— 12 —— 13 —A 可复制性B 可共享性C 无限增长D无限供给E 私密性A高速泛在B天地一体C云网融合D智能敏捷E绿色低碳、安全可控A从技术创新到模式创新B从自动控制到智慧感知C从单一产品到全程服务D从前端前台到云端云台— 14 —A标准B核心C路线D内容— 15 —A链式经济B价值链C价值网D平台经济A再生经济B规模经济C数字经济D实体经济— 16 —A云计算B大数据C物联网D工业互联网E区块链— 17 —A电信业务B云服务C房地产出租D互联网接入服务E资产分配— 18 —A互联网B大数据C人工智能D数字经济E实体经济— 19 —A土地B劳动力C资本D技术E数据A数字经济B数字社会C数字政府D数字生态— 20 —— 21 —— 22 —A 雄安新区B 福建省C 重庆市D四川省E 广东省A 智慧医疗B 智慧文旅— 23 —C 智慧社区D 智慧政务E 智慧家居A 良好的数字基础设施B 数量庞大且收入快速增长的人口C 强大的制造能力D 占全球15%的工业软件人才E 质优价廉的丰富工业产品A智慧城市B操作系统C平台垄断D网络平台— 24 —A经验、知识、方法B方法、数据、经验C数据、数据、数据D数据、经验、知识— 25 —A新产品B新模式C新业态D新就业E新消费— 26 —— 27 —A 示范性B 引领性C 标志性D 普遍性A 我国数据中心的市场规模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增速远超全球的平均水平B 我国数据中心的耗电量逐年攀升,近三年电能使用效率PUE 明显改善C 全国数据中心地域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集中于一线发达地区以及周边 D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设备总收入提高E 数据中心市场仍以基础电信运营商为主,第三方的服务商和云厂商的占比不高A传统基础设施B信息基础设施C融合基础设施D创新基础设施E改进基础设施A雄安新区B福建省C浙江省D四川省— 28 —— 29 —A可复制性B可共享性C无限增长D无限供给E私密性A资源B技术C经济人D社会— 30 —A经济全球化B世界多极化C发展多样化D社会信息化E文化多样化A智慧城市B操作系统C平台垄断D网络平台— 31 —A数据信息资源逐步成为新的关键要素资源B数字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持续发展的源动力C平台化是数字经济主要产业组织形态D产业融合是数字经济主要表现形式E多元共治是数字经济时代必然的治理要求A标准B核心C路线D内容— 32 —A从技术创新到模式创新B从自动控制到智慧感知C从单一产品到全程服务D从前端前台到云端云台A土地B劳动力— 33 —C资本D技术E数据A二线B一、二线C西南部— 34 —— 35 —D 东部A 从技术创新到模式创新B 从自动控制到智慧感知C从单一产品到全程服务D 从前端前台到云端云台A 云计算B 大数据C物联网D工业互联网E区块链A产业基础能力不强B先进技术存在差距C国际化发展水平有待提高D法律制度环境不完善E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 36 —A雄安新区B福建省C重庆市D四川省— 37 —E广东省A20%B25%C30%D35%— 38 —A智能制造B绿色低碳C共享经济D现代供应链E中高端消费A数字经济B开放经济C共享经济D绿色经济— 39 —A13B15C17D19A大型化B虚拟化C综合化D资源化— 40 —A链式经济B价值链— 41 —— 42 —C 价值网D 平台经济A 上海B 北京C深圳D 广州A互联网B大数据C人工智能D数字经济E实体经济— 43 —A数字生产方式B数字技术C数字化公共服务D数字化治理E数字化转型A战略机遇期B起步拓展期C交织发展期D矛盾凸显期A智慧医疗B智慧文旅C智慧社区D智慧政务E智慧家居— 45 —A平台经济B区域经济C生物经济D数字经济— 46 —A再生经济B规模经济C数字经济D实体经济— 47 —— 48 —A 数据B 算力C 算法D网络E 技术A数字经济B数字社会C数字政府D数字生态E数字文化— 49 —A二线B一、二线C西南部D东部A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B提高数据中心的效率,降低数据中心的PUEC统筹布局,加强数据中心的绿色集约建设D支持龙头企业的全球化布局,提高国际化的竞争力E完善政策标准体系,引导产业良性发展— 50 —。
数字丝绸之路发展规划
数字丝绸之路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数字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向网络空间的延伸,是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和人文交流的数字通路。
建设面向国际的"数字丝绸之路",是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枢纽,深化中国与国际数字经济合作的必然要求。
根据《信息港建设总体规划》、《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发展基础。
具有战略互信、深化开放的政策基础。
中国与国际共同制定的《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指出,实现地区互联互通符合中国和国际共同利益。
通过双方领导人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级工作层面合作等战略对话平台与协商机制,签署《关于建立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倡议》、《落实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21-2025 )》和《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同〈国际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推进未来五年各领域合作,凝聚共识提升战略互信,为建设面向国际的"数字丝绸之路"奠定政策基石。
博览会已成为中国与国际汇聚共识、对接发展战略的高端平台,成为深化中国与国际国家全方位交流合作的重要纽带。
具有稳固坚实、互利共赢的产业基础。
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合作平台稳步发展,促成一批数字化领域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向国际国家推广应用。
信息港数字经济产业联盟启动运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正式发布, 文莱一经济走廊、泰国正大一建工科技产业园等一批"走出去"合作平台为中国与国际国家开展数字经济合作奠定了潜力基础和拓展了发展空间。
企业间合作更加紧密,中国互联网企业不断加大在国际国家的投资力度,阿里巴巴投资来赞达(LaZada ),并在马来西亚建设电子世界贸易平台(eWTP ),腾讯投资虾皮(Shopee )围绕在线游戏、在线购物等方面加强合作。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大数据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大数据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布日期】2021.12.31•【字号】鄂经信规划〔2021〕204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大数据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州、县经信局,省直相关部门:现将《湖北省大数据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2021年12月31日湖北省大数据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正在成为与物质、能源同等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
立足湖北通信枢纽、信息产业基础和人才资源优势,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对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民生公共服务等具有重大意义。
为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促进大数据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依据《“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和《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一)发展现状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全省在用数据中心超过80个,机架数量超过10.8万架,武钢大数据中心、国家网安基地中金大数据中心、襄阳云计算基地和宜昌三峡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初步形成了“一主两翼”的数据中心集群。
截至2020年,全省5G宏基站累计超3.6万个,百兆及以上宽带接入用户累计达到1624万户,互联网出省带宽达36.6Tbps;武汉顶级节点已接入二级节点17个,标识注册量超过48亿。
二是大数据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省内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大数据应用探索,在装备、汽车、电子、化工等行业建成15个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长飞、武重等龙头企业获得全国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
湖北省政务大数据能力平台入库数据达172亿条,对接完成179个重点信息系统,省政务办“破信息共享藩篱筑政务一窗底座”实践案例荣获政务服务创新奖。
江西省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九江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西省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九江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九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8.18•【字号】九府发〔2022〕21号•【施行日期】2022.08.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江西省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九江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及驻市有关单位:《九江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2年8月18日九江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决策部署,加快推动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突破发展,全面推进我市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治理进程,根据《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江西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我市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培育新动能“一号工程”,加快完善政策机制,深入推进以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为核心的发展载体建设,努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成功引进了京东、华为等一批头部企业,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态势强劲。
2020年,我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
1.政策机制基本建立。
注重政策引导,出台了《九江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0-2022年)》《九江市数字经济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明确了“大数据中心-5G网络-应用”的发展主线以及电子信息制造、电子商务产业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方向。
建立了高位推进机制,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数字经济发展领导机构和数字经济产业链链长制,组建了数字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定了数字经济产业链“四图五清单”。
智慧城市联盟与解决方案体系
智慧城市联盟与解决方案体系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城市的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智慧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它旨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城市的管理效率、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而智慧城市联盟与解决方案体系则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
智慧城市联盟是由多个相关方共同组成的合作组织,这些相关方包括政府部门、科技企业、研究机构、通信运营商等。
它们汇聚在一起,共同致力于智慧城市的发展。
联盟的成立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它促进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不同的成员拥有各自的优势和资源,通过联盟的形式,可以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
例如,政府部门掌握着政策和规划的主导权,科技企业具备先进的技术研发能力,研究机构能够提供专业的理论支持,通信运营商则拥有强大的网络基础设施。
当这些力量汇聚在一起时,就能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
其次,智慧城市联盟加强了各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多个领域和部门,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至关重要。
联盟为各方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使得他们能够及时分享经验、交流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这种交流与合作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避免因信息不畅而导致的错误决策。
再者,联盟有助于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各个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通过联盟的努力,可以制定出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标准和规范,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那么,一个完善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体系应该包含哪些方面呢?其一,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石。
这包括高速稳定的通信网络、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系统等。
通信网络是实现信息快速传递的基础,只有拥有高速、低延迟的网络,才能支撑起智慧城市中各种智能化应用的运行。
智能电网能够实现电力的高效分配和管理,保障城市的能源供应。
智能交通系统则可以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其二,数据管理与分析至关重要。
2023年度数字经济与驱动发展-答案(不保证准确率)
2023年度数字经济与驱动发展您的得分70/100答对题数39/551下列选项中,关于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单选题:2 分]A 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行整体建设制度,不分级分类B 强化新型智慧城市统筹规划和建设运营C 提升信息惠农服务水平D 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试题解析您的答案:A回答正确2我国计划到()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单选题:2 分]A 二〇二五B 二〇三〇C 二〇三五D 二〇五〇试题解析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3()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
[ 单选题:2 分]A 科技创新B 乡村振兴C 教育改革D 深化改革试题解析您的答案:A回答正确4()要素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
[ 单选题:2 分]A 数据B 信息C 技术D 资源试题解析您的答案:A回答正确5下列选项中,关于国家稳步增加基础研究财政投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单选题:2 分]A 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联合基金资助效能B 以提高税收等多种方式抑制企业过多投入C 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科学基金、科学捐赠等多元投入D 建立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试题解析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6下列选项中,关于数字技术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实现途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单选题:2 分]A 通过移动技术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B 实现要素的数据化,优化资源配置C 提高交易成本D 促进消费升级试题解析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7坚持创新思维的方法不包括()。
[ 单选题:2 分]A 强化聚焦思维B 强化正向思维C 强化超前思维D 强化组合思维试题解析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8为元宇宙网络通信提供基础支撑的是()。
[ 单选题:2 分]A 交互技术B 区块链技术C 网络及运算技术D 物联网技术试题解析您的答案:D回答错误9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的内容不包括()。
[ 单选题:2 分]A 发展智慧农业和智慧水利B 开展工业数字化转型应用示范C 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D 建设一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试题解析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102020年10月,我国确定()个县(市、区)为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解决⽅案易云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第1章前⾔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物联⽹、互联⽹、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段,对城市居民⽣活⼯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个更美好的⽣活和⼯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个更⾼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
智慧城市的核⼼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态系统和城市产业⽣态系统。
根据党的⼗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要求,为落实《城市“⼗⼆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的“智慧城市”建设⽬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引领作⽤,提升城市城市管理与服务⽔平,促进产业升级,提⾼市民⽣活品质,加快实现城市“⼗⼆五”规划发展⽬标,特制定《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指导。
对城市未来5年的智慧城市建设⽬标任务、基础设施、应⽤推进、产业带动等进⾏全⾯、系统的科学规划。
1.1规划背景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城市智慧化已成为继⼯业化、电⽓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浪潮”。
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前沿趋势,是城市转变经济发展⽅式、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的重⼤举措。
“举全城之⼒,集全民之智,加快建设智慧创新、富裕和谐、⽣态宜居的现代化国际性⼈⽂绿都”,将打造“⼈⽂绿都、智慧城市”作为“⼗⼆五”期间城市发展的基本取向。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会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推进先进智能技术⼴泛应⽤,建成“⽆线城市”,提⾼社会信息化⽔平和市民⽣活品质。
1.2规划依据1、《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规划的建议》3、《中共省委关于制定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规划的建议》4、《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规划的建议》5、《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规划纲要》6、《中共市委市⼈民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7、《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8、2012年7⽉发布的《“⼗⼆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9、《市政府关于进⼀步做好“⼗⼆五”规划编制有关⼯作的通知》10、《市政府关于推进市民卡项⽬建设的意见》11、《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政务数据中⼼的意见》12、《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智能交通项⽬建设的意见》13、《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性⼈⽂绿都⽽奋⽃》1.3规划落地1、⾸先是国家政策⼤⼒⽀持使得智能城市试点真实落地●经过地⽅城市申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初审、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 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建设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分为⼀星、⼆星和三星。
20111109武汉“黄鹤白云”计划
武汉市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武政办[2011]153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武汉市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市信息产业办拟订的《武汉市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已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六日武汉市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市信息产业办二〇一一年九月)云计算是继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将加速信息产业和信息基础设施的融合化、服务化进程,带动信息产业格局的整体变革,同时通过催生跨行业融合的新型服务业态,给制造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推动人们生活、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发生根本性改变。
发展云计算产业,是武汉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以及智慧城市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十二五”时期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
根据国家战略要求,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特制订《武汉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亦称“黄鹤白云”计划)。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抢抓建设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机遇,紧密围绕智慧城市建设,以体制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产业需求为牵引,突破云计算关键技术,加强云计算技术应用,培育和发展新的商业模式。
积极推进云计算重点项目建设,完善云计算产业链,将云计算产业培育成为全市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总体目标到2015年,在虚拟技术、云平台、云存储、云安全、云终端等5个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重点企业。
针对政府、企业及个人等不同用户需求,在政务、教育、交通、医疗卫生、城市管理、国土规划、工业制造和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建成一批行业示范应用云计算平台,推动百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向云计算服务转型,培养和引进千名云计算产业高端人才,云计算产品制造以及三类典型服务——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形成500亿元产业规模,把武汉建设成国内重要的云计算产业基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性、关键性的产业技术支撑。
2023年南京职称继续教育数字经济工程题库
2023年南京职称继续教育数字经济工程(1)题库单选题1、根据本讲,目前数字平台是以(D)为基础的服务中心。
A、制度B、电商C、网络D、数字技术2、工信部为了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开展了先进制造业集群(A)。
A、竞赛B、竞标C、交流D、合作3、根据本讲,(D)是工业互联网的保障。
A、APPB、网络C、平台D、安全4、按照5G国际标准不同版本阶段性特征,(C)聚焦中高速大连接应用,分阶段开展技术、产业化和应用导入。
A、R15版本B、R16版本C、R17版本D、R18版本5、(A)被称为打开第四次工业革命之门的钥匙。
A、数字经济B、开放经济C、共享经济D、绿色经济6、自(B)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出台以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融资环境效果持续显现。
A、2013B、2014C、2017D、20187、在(B)落地了中国第一个区块链产业园。
A、贵州B、浙江C、深圳D、上海8、(A)是一种新型的数字货币方式,采取一种真实的资产担保加上独立协会治理的新架构、新模式,是双重架构。
A、LibraB、以太坊C、比特币D、摩根币9、根据本讲,(D)成为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血动脉。
A、数据资源B、数据整合C、数据内容D、数据要素10、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比较薄弱,有三个(B)的深层次矛盾非常突出。
A、不相沟通B、不相适应C、不相了解D、不相发展11、(C)是人类通过大数据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
A、再生经济B、规模经济C、数字经济D、实体经济12、(D)是“新基建”的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和驱动力。
A、5GB、IPv6C、云计算D、大数据13、根据本讲,要利用先进科技推动企业技术、经验、原理等知识的(C)。
A、流程化B、软件化C、智能化D、简便化14、《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结合当前5G应用现状和未来趋势,确立了2021-2023年我国5G发展目标。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中国市场经济研究院
附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
在资源环境承载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规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既是引领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的重要举措。
武汉作为我国中部和长江中游地区唯一人口超千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元的城市,区位优势突出,科教人才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具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同时仍需进一步提升辐射带动功能、创新发展能力和开放竞争水平。
为加快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步伐、支撑长江经济带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增强辐射带动功能,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
武汉市城区人口居沿江城市第3位、地区经济总量居第4位,具有支撑长江中游地区和承启上下游的独特作用。
但武汉市“一城独大”“大而不强”,城市圈建设滞后,高端服务功能不足,辐射带动作用不够强,还难以发挥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城市的支撑作用。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补齐武汉高端功能短板,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服务带动功能,有力挺起长江经济带脊梁。
二是有利于激发改革创新动力,推动中西部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武汉市具有内陆老工业城市的基本特征,改革任务重,同时作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又具有创新资源优势。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武汉市先行先试、整合优势,将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改革压力转化为制度红利,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模式、新路子,为中西部地区提供示范和引领。
三是有利于构筑内陆开放平台,纵深拓展国家开放总体格局。
武汉市作为沿江城市、立体交通枢纽城市,具备打造对外开放窗口和平台的先天优势,但开放水平和层次不高,窗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武汉市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平台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拓展开放领域,推动沿海与内陆开放联动,优化全国开放总体格局。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人工智能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人工智能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布日期】2021.12.31•【字号】鄂经信规划〔2021〕205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人工智能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州、县经信局,省直相关部门:现将《湖北省人工智能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2021年12月31日湖北省人工智能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为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湖北省人工智能产业,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湖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0年)》,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一)发展现状产业发展初具实力。
根据测算,2020年我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约350亿元,综合发展水平处于国内第二方阵。
我省人工智能创新基础扎实,集聚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一流高校院所,拥有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存储器产业创新中心和国内首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培养和引进了一批高水平人工智能创新团队,在机器视觉、模式识别、无人驾驶、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和特色产品。
产业生态基本建立。
我省拥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近300家,基本形成涵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先后出台《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若干措施》《湖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0年)》《湖北省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
2023年武汉市新型智慧城市“十四五”规划
1. 路网拓展与改善: 在“十四五 ”规划中 , 武汉市将通过增加道路数量和改善交通标志系统等措施 ,进一 步优化城市路网结构 , 提升路网的容量和通行效率。现实时交通信息监测和智能导航功能 , 提高交通网 络的整体智能化程度 。2. 智能导航技术应用: 基于先
1. 推动智能交通发展: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和整合 , 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和交通管理水平 ,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 率 , 提升居民出行体验 。2. 提供智慧教育服务: 建设智慧学 校 ,推广智慧教育模式 , 利用先进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 提供个性化、高效的教育资源 ,推动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的 全面发展 。3. 构建智慧医疗体系: 通过智能医疗设备和信息 系统的建设 , 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医疗服务的质量,实现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 , 改善医疗服务体验 , 保障群众健康 。4. 提升智慧治理能力: 建设智慧政务平台 , 实现政务服务的全面电子化、智能化和便捷化 , 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加强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5. 建设智慧环保系统: 通过建立智能监测和预警机制 , 提高城市环境的智 能化管理水平 ,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控和治理 ,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p u b l i c
感知网络 ,通过部署各类传感器和摄像头 , 实现对城市环境、交通、能源等方面的实时监测 。结合智 能控制系统 , 可以对异常情况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理, 如交通拥堵、气象灾害等 , 提高城市应急响应能力。 4. 公共服务智能化: 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公共服务 流程 , 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 。例如 ,在医疗领 域 , 可以推行电子健康档案、远程诊疗等服务模式, 提高就诊便捷性和医疗质量 。在教育领域 , 可以推 进智慧校园建设 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在线学习
从智慧城市的发展浅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从智慧城市的发展浅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摘要: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我国开始利用大数据与城市建设结合,在市域治理的层面实现多方位现代化,推行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
本文主要以智慧城市为切入点,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的发展变迁,通过借鉴典型的智慧城市案例,对我国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作出新的建议。
关键词:市域治理现代化;城市;智慧城市;探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现已取得巨大成就。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
市域社会治理,顾名思义,即为在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上进行管理,从基层解决群众问题,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法治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结合现代化水平,打造智慧城市,将完备的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发挥到实处,发挥市域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的历史变迁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的过程。
考古资料表明,人类最早的城市聚落可追溯到公元前九千年左右,出现于约旦河注入死海北岸的古里乔。
关于城市的起源,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起源学说。
马克思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表示,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某一民族的内部分工,首先引起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也引起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
”在此后的发展中,城市开始朝着不同的性质和规模变迁发展。
(一)基层治理体制变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体制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单位制、街居制、和社区制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计划经济时期。
为了解决当时“总体性危机”的严峻形势,我国主要实行单位制,国家和政府为单位的个体提供使其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所有资源(简称总体性资本)。
第二个阶段,改革开放到二十一世纪初期。
全国人大一届四次会议确立了街居制,即有了国家和政府层面之外的社会力量参与,通过组织街道居民来减轻政府负担。
3.智慧城市技术支撑体系介绍
产业升级(B)
智慧城市综合评价指标
In丰
必选指标
自选指标
必选指标:共性核心指标 自选指标:因地制宜指标 创新指标:引领创新指标
创新指标
二、国际合作 and ISO
TC268 SC1
ISO 国 际 标 准 化 组 织 :
三、国际合作 and IUT-T
ITU-T FG SSC
IUT-T 国 际 电 信 联 盟
8%
39%
21%
26%
30%
10%
城市功能提升(B) 8% 12%
11%
24%
0%
城乡规划 数字化城 建筑市场 房产管理 园林绿化 历史文化 建筑节能 绿色建筑 供水系统 排水系统 节水应用 燃气系统 垃圾分类 供热系统 照明系统 地下管线 市管理 管理 保护 与处理 与空间综 合管理
28% 57% 14% 城市建设管理(A) 20% 24% 8% 39% 21% 26% 30% 10% 城市功能提升(B) 8% 12% 11% 24% 63%
二、在某方面创建典型,为制定行业标准起到领头羊作用。
技术标准建设
Smart City Technical Standards ( SCTS )
一、《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研究情况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关村国家标准创新示范区标准 服务中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北京标准化协会 •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 •工业和信息化部 •文化部 •国家信息中心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 促进中心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住建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能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天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公司 •北京亿速码数据处理有限责任公司 •东方网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齐维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通融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数字城市建设促进会智慧社区 建设分会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道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广州智慧家庭技术标准促进中心 •北京数智纵横科技有限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体系联盟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智慧城市创新中
心”
2013年12月5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微软中国宣布将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武汉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并逐步完善城市创新体系。
同时,武汉开发区、微软中国和华胜天成签订了三方合作备忘录,确定在开发区智慧城项目的战略合作。
当日,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联盟也和武汉开发区签订备忘录,将在开发区组建“智慧城市创新中心”。
该中心将具有“研发、应用、培训、服务”的综合性创新功能,并将开展服务于当地智慧城市项目的应用性研发,有关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创新性研究,还将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服务。
武汉市市长唐良智、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朱毅、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忠,武汉市市政府秘书长郭胜伟,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新兴市场主席兼国家竞争力首席战略官奥兰多•阿亚拉(Orlando Ayala)、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中国云体系联盟副理事长姜玉祥、华胜天成公司总经理王维航等一同出席并见证了战略合作的签字仪式。
唐良智市长表示:“推动城市信息化建设是城市整体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微软拥有的尖端技术和创新能力,将助力我们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诸多挑战,将武汉开发区建设成为国际领先的宜居宜商的智慧示范区。
”
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有“九省通衢”之称,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科教基地。
近年来,武汉正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致力于使城市的管理更精细、城市的经济更高端、城市的环境更和谐、城市的生活更宜居。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引
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为主导的多功能综合性区域,综合实力在中国中西部名列前茅。
在武汉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再一次敢为人先,承担了这一战略任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开发区和微软以及云体系联盟合作的智慧城市示范区,是中国首个以混合云平台为基础而打造的未来综合城市示范点。
微软和华胜公司以及联盟的专家团队梳理了32个智慧城市应用场景,涵盖了政务办公、产业促进和市民服务等方面,充分考虑了数据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不仅能满足政务、商务和民用的需求,还可以提供可靠的云备份与灾难恢复服务,将为武汉的企业和市民提供最灵活、最有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