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梁竖向地震系数

合集下载

PKPM丨Satwe参数详解:地震信息

PKPM丨Satwe参数详解:地震信息

PKPM丨Satwe参数详解:地震信息、结构规则性信息[规则]或者[不规则] 详见《抗规》3.4.3条。

《抗规》(GB50011-2010)3.4.33.4.3 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平面、竖向不规则性,应按下列要求划分:1 混凝土房屋、钢结构房屋和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房屋存在表3.4.3-1所列举的某项平面不规则类型或表3.4.3-2所列举的某项竖向不规则以及类似的不规则类型,应属于不规则的建筑。

2 砌体房屋、单层工业厂房、单层空旷房屋、大跨屋盖建筑和地下建筑的平面和竖向不规则性的划分,应符合本规范有关章节的规定。

3 当存在多项不规则或某项不规则超过规定的参考指标较多时,应属于特别不规则的建筑。

2、设防地震分组详见《抗规》3.2.4条,附录A。

《抗规》(GB50011-2010)3.2.43.2.4 我国主要城镇(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中心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可按本规范附录A采用。

3、设防烈度详见《抗规》3.2.4条,附录A。

[6(0.05g)、7 (0.1g)、7 (0.15g)、8 (0.2g)、8 (0.3g)、9 (0.4g)]《抗规》(GB50011-2010)3.2.4见上部4、场地类别[一类]or[二类] or [三类]or[四类] 详见《抗规》4.1.6条。

《抗规》(GB50011-2010)4.1.65、框架抗震等级[一级]or[二级]or[三级]or[四级]or[不考虑] 详见《抗规》4.1.2、3条。

《抗规》(GB50011-2010)4.1.2 建筑场地的类别划分,应以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为准。

4.1.3 土层剪切波速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在场地初步勘察阶段,对大面积的同一地质单元,测试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不宜少于3个。

2 在场地详细勘察阶段,对单幢建筑,测试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不宜少于2个,测试数据变化较大时,可适量增加;对小区中处于同一地质单元内的密集建筑群,测试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可适量减少,但每幢高层建筑和大跨空间结构的钻孔数量均不得少于1个。

(完整word版)PKPM参数(超详细)解析

(完整word版)PKPM参数(超详细)解析

一、总信息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该参数为地震力、风荷载作用方向与结构整体坐标的夹角。

抗规》5.1.1 条和《高规》4.3.2 条规定,“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如果地震沿着不同方向作用,结构地震反应的大小一般也不相同,那么必然存在某个角度使得结构地震反应最为剧烈,这个方向就称为“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

这个角度与结构的刚度与质量及其位置有关,对结构可能会造成最不利的影响,在这个方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变形及部分结构构件内力可能会达到最大. SATWE 可以自动计算出这个最不利方向角,并在WZQ。

OUT 文件中输出。

如果该角度绝对值大于15 度,建议用户按此方向角重新计算地震力,以体现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的影响。

一般并不建议用户修改该参数,原因有三:①考虑该角度后,输出结果的整个图形会旋转一个角度,会给识图带来不便;②构件的配筋应按“考虑该角度"和“不考虑该角度”两次的计算结果做包络设计;③旋转后的方向并不一定是用户所希望的风荷载作用方向.综上所述,建议用户将“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角"填到“斜交抗侧力构件夹角”栏,这样程序可以自动按最不利工况进行包络设计。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与地震信息栏中斜交抗侧力构件附加地震角度的区别是:水平力不仅改变地震力而且同时改变风荷载的作用方向;而斜交抗侧力仅改变地震力方向(增加一组或多组地震组合),是按《抗规》5.1.1 条2 款执行的。

对于计算结果,水平力需用户根据输入的角度不同分两个计算工程目录,人为比较两次计算结果,取不利情况进行配筋包络设计等;而{斜交抗侧力}程序可自动考虑每一方向地震作用下构件内力的组合,可直接用于配筋设计,不需要人为判断。

只有在风荷载起控制作用时,现有的坐标下风荷载不能起到控制结构的最大受力状态,此时填写一个角度(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让坐标系发生变化,使风荷载在新的坐标系下(如何计算出风荷载产生的内力最大值的角度值?),能起控制作用(控制结构的最大受力状态),改变参数后,地震作用和风荷载的方向(说明两者方向是一致)将同时改变,但地震作用方向已经不是最不利的方向了,故需要在附加地震作用方向上输入一个相反的角度,使地震作用方向应按原坐标系计算,使地震力最大;如不需要改变风荷载的方向,只需考虑其它角度的地震作用时,则无需改变“水平力与整体坐标的夹角”,只增加附加地震作用方向即可。

钢结构PKPM抗震计算模型一

钢结构PKPM抗震计算模型一

一、结构模型概况
1.楼层信息
(一)楼层表
2.材料信息
(一)材料表
(二)配筋信息
(1) 梁、柱、支撑
(2) 剪力墙
3.风荷载信息
基本风压:0.55(kN/m2)
地面粗糙度:D
风压高度变化修正系数η:1.00
风荷载计算用阻尼比:0.02 4.工况和组合
(一)工况表
(二)组合表
二、分析结果
1.地震作用下的基底总反力
2.结构周期及振型方向
3.各地震方向参与振型的有效质量系数
4.竖向构件的倾覆力矩及百分比
(1) X向规定水平力
(2) Y向规定水平力
5.竖向构件地震剪力及百分比
6.规定水平作用下的位移比验算
(1) X向规定水平力
(2) Y向规定水平力
7.地震作用下的楼层位移和位移角验算
(1) 单向地震力作用
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为1/1707(塔1的第2F层)
7.弹塑性层间位移角
8.抗倾覆验算
【结论】整体抗倾覆能力足够,零应力区面积满足规范要求。

9.整体稳定刚重比验算
该结构ΣN/ΣH/250 > 0.1,应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塔1刚重比验算
【结论】该结构刚重比Di*Hi/Gi ≥ 5,能够通过高钢规(6.1.7)的整体稳定验算
三、时程分析包络结果
1.结构底部地震剪力包络结果
2.楼层剪力包络结果
3.楼层位移角包络结果
4.楼层位移包络结果
5.层间位移包络结果。

对pkpm参数设置的疑问解答

对pkpm参数设置的疑问解答

一、一般情况下模拟施工加载取模拟施工加载3比较符合逐层施工的实际情况。

模拟施工加载2则可以更合理的给基础传递荷载。

复杂结构设计人员可以指定施工顺序。

二、修正后的大体风压一般就是荷载规范规定的大体风压,对于沿海和强风地带对风荷载敏感的建筑可以在此基础上放大10%~20%,门刚中则规定按放大5%采用。

3、对于高度大于150M的高层混凝土建筑才要验算风振舒适度。

结构阻尼比取0.01~0.02,程序缺省0.02。

4、侧刚计算方式:一种简化计算法,计算速度快,但应用范围有限,当概念有弹性楼板或有不与楼板相连的构件时(如错层结构、空旷的工业厂房、体育馆等)用此法会有必然误差;总刚计算方式:精度高,适用范围广,计算量大。

对于没有概念弹性楼板且没有不与楼板相连构件的工程,两种方式结果一样。

(以下转贴)“刚性楼板”的适用范围:绝大多数结构只要楼板没有特别的减弱、不持续,都可采用这个假定。

相关注意:由于“刚性楼板假定”没有考虑板面外的刚度,所以可以通过“梁刚度放大系数”来提高梁面外弯曲刚度,以弥补面外刚度的不足。

一样原因,也可通过“梁扭矩折减系数”来适当折减梁的设计扭矩。

“弹性板6 ”的适用范围:所有的工程都可采用。

相关注意:由于已经考虑楼板的面内、面外刚度,则梁刚度不宜放大、梁扭矩不宜折减。

板的面外刚度将承担一部份梁柱的面外弯矩,而使梁柱配筋减少。

此时结构分析时间大大增加。

“弹性板3 ”的适用范围:需要保证楼板平面内刚度超级大,外刚度承担荷载,不使梁柱配筋减少,以保证梁柱设计的安全度。

“如厚板转换层中的厚板,板厚达到1m以上。

而面外刚度则需要按实际考虑。

相关注意:一般在厚板转换层不设梁,或用等代梁,并注意上下部轴线差别产生的传力问题。

“弹性膜”的适用范围:仅适用于梁柱结构,设计时不使楼板面相关注意:不能用于“板柱结构”。

设计时可以进行梁的刚度放大和扭矩折减。

(弹性楼板6:考虑楼板的面内刚度和面外刚度,采用壳单元.原则上适用于所有结构,但采用弹性楼板6计算时,楼板和梁一路承担面外弯矩,计算结果中梁的配筋小了,而楼板承担面外弯矩,计算的配筋又未考虑.另外计算工作量大.因此该模型仅适用于板柱结构;弹性楼板3:考虑楼板的面内刚度无穷大,并考虑楼板的面外刚度.适用于厚板转换层;弹性膜:考虑面内刚度,面外刚度为零.采用膜剪切单元.弹性板由用户人工指定,但对于斜屋面,若是没有指定,程序会缺省为弹性膜,用户可以指定为弹性板6或弹性膜,不允许概念为刚性板或弹性板3)五、按照高规(JGJ 3-2021)第3.7.3条注,抗震设计时SATWE计算结果中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可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PKPM地震作用调整如何设置

PKPM地震作用调整如何设置
PKPM地震作用调整如何设置
1)、最小地震剪力调整::新规范5.2.5条规定,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的剪重比不应小于表5.2.5给出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λ。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2)、0.2Q0调整:新规范6.2.13条规定,侧向刚度竖向分布基本均匀的框一剪结构,任一层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按框-剪结构分析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中最大值1.5倍二者的较小值。
3)、边榀地震作用效应调整:新规范5.2.3条规定,规则结构不进行扭转祸连计算时,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的两个边桶,其地震作用效应应乘增大系数。一般情况下,短边可按1.15采用,长边可按1.05采用:当扭转刚度较小时,宜按不小于1.3采用。软件未执行这一条。
4)、竖向不规则结构地震作用效应调整:新规范3.4.3条规定,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其薄弱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新高规5.1.14条规定,楼层侧向刚度小于上层的70%或其正二层平均值的80%时,该楼层地震剪力应乘1.15增大系数;新规范3.4.3条规定,坚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应乘以1.25-1.5的增大系数。
5〉、转换梁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调整:新高规10.2.23条规定,转换梁在特一级和一、二级抗震设计时,其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别放大1.8、1.5、1.25倍。
6)、框支柱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调整:新高规10.2.7条规定,框支柱数目不多于10根时:当框支层为1一2层时各层每根柱所受的剪力应至少取基底剪力的2%当框支层为3层及3层以上时,各层每根柱所受的剪力应至少取基底剪力的3%:框支柱数目多于10根时,当框支层为1一2层时每层框支柱所承受剪力之和应取基底剪力20%,当框支层为3层及3层以上时,每层框支柱所承受剪力之和应取基底剪力3。她框支柱剪力调整后,应相应调整框支柱的弯矩及柱端梁的剪力、弯矩,框支柱的轴力可不调整。

2010版pkpm参数设置规范对照版及高层六大比值的控制(绝对经典)详解

2010版pkpm参数设置规范对照版及高层六大比值的控制(绝对经典)详解

第一节结构模型输入及参数设置1、总信息:1.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系夹角:0根据抗规(GB50011-2001)5.1.1条规定,“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的抗侧力构件承担;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当计算地震夹角大于15度时,给出水平力与整体坐标系的夹角(逆时针为正),程序改变整体坐标系,但不增加工况数。

同时,该参数不仅对地震作用起作用,对风荷载同样起作用。

通常情况下,当Satwe文本信息“周期、振型、地震力”中地震作用最大方向与设计假定大于15度(包括X、Y两个方向)时,应将此方向重新输入到该参数进行计算。

注意事项:(1)为避免填入该角度后图形旋转带来的不便,也可以将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在多方向水平地震参数中输入。

(2)本参数不是规范要求的,供设计人员选用。

(3)本参数也可以考虑最大风力作用的方向,但需要用户自行设定多个角度进行计算,比较多次计算结构取最不利值。

1.2混凝土容重:26本参数用于程序近似考虑其没有自动计算的结构面层重量。

同时由于程序未自动扣除梁板重叠区域的结构荷载,因而该参数主要近似计算竖向构件的面层重量。

通常对于框架结构取26;框架-剪力墙结构取27;剪力墙结构,取28。

注意事项:如果结构分析是不想考虑混凝土构件自重荷载,可以填0。

1.3钢容重:78一般情况下取78,当考虑饰面设计时可以适当增加。

1.4裙房层数:按实际填入1.混凝土高规(JGJ3-2002)第4.8.6条规定: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措施。

2.同时抗规(GB50011-2001)6.1.10条条文说明要求:带有大底盘的高层抗震墙(筒体)结构,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地下室顶板以上H/8,向下延伸一层,大底盘顶板以上至少包括一层。

pkpm中SATWE详细参数讲解

pkpm中SATWE详细参数讲解

五.调整信息
•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可在0.8~1.0范围内取值,一般取0.85。 • 梁活荷载内力增大系数:考虑活荷不利布置,应填1。否则填1.1~1.2。 • 梁扭矩折减系数:可在0.4~1.0范围内取值,一般取0.4。 • 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一般取1。 • 实配钢筋超配系数:指梁,参看抗规公式6.2.2-2 •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不小于0.5,设防烈度为6,7度时可取0.7,设防烈
四.活荷信息
• 柱、墙活荷载是否折减: 按荷载规范5.1.2条执行。 • 传到基础的活荷载是否折减: 按荷载规范5.1.2条执行,注意在接力
JCCAD时,SATWE传递的内力为没有折减的标准内力,由用户在JCCAD 中另行指定折减信息。 • 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的层数:一般考虑。 • 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按荷载规范5.1.2条执行。 • 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高规5.6.1 使用年限50年取1.0 , 100年取1.1。
SATWE参数设置
编写人:
一.总信息
•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程序缺省为0,仅需改变风荷载作用方向时才采用该 参数。如不改变风荷载方向,只需考虑其它角度的地震作用时,则无需改变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只增加附加地震作用方向即可。
• 混凝土容重:剪力墙结构取27,框架结构取26. • 裙房层数:裙房屋顶层在SATWE模型中的层号,模型第一层为1,无裙房为0。 • 转换层所在层号:转换层在模型第一层为1,无转换层为0。 • 地下室层数:按实际填写。 • 嵌固端所在层号:基础嵌固,所在层号为1;地下室顶板为嵌固部位,所在层
当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总和的50%时,需要 选上。
• 当边缘构件轴压比小于抗规6.4.5条规定的限值时一律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是 • 是否按混凝土规范B.0.4考虑柱二阶效应: 排架结构选是。 • 柱配筋计算原则: 必须点角柱和转换柱 。一般按单偏压计算,双偏压复核。 • 过渡层:依据高规7.2.14.3 条,宜在约束构造边缘构件层与构造边缘构件层之

PKPM★知识点汇总-2(参数设置篇)

PKPM★知识点汇总-2(参数设置篇)

SATWE参数设置全攻略一、总信息0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存在某个角度使得地震作用(风荷载)在这个方向作用时结构的地震反应最为剧烈。

当这个角度大于15°时需要输入这个值来考虑最不利作用方向的影响。

先取0,计算完成后查看“周期振型地震力”文件看角度是否大于15°,如果大于就返回到此处填写。

不建议填写,即使在wzq.out输出的地震作用最大方向角度大于15°。

因为回填此角度后整个图形会旋转这一个角度,影响识图,构件配筋也要按“考虑该角度”和“不考虑该角度”两次计算结果做包络设计。

且旋转后的方向不一定是用户所希望的风荷载作用方向。

所以出现这个角度大于15°时将“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角”填写到“斜交抗侧力构件夹角”栏,这样程序可以自动按最不利工况进行包络设计。

也就是说填入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后需要人为考虑比较输入和不输入这个夹角的配筋情况进行从严配筋,填入此角度也会影响风荷载计算配筋;而“斜交抗侧力构件附加地震角度”输入后不需要人工干预,程序自动根据最不利地震作用计算配筋和风荷载作用下配筋自动计算比较。

出现地震作用最不利方向角又需要人工处理的原因是程序计算配筋是按两个主轴方向考虑,出现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角我们不考虑的话,可能相差比较大。

一般情况下都小于15°,也就是填写0就可以了。

02.混凝土和钢材容重《荷规》附录A混凝土:一般需考虑抹灰、装修等所以框架结构:25.5~26框剪:26~26.5 剪力墙:26.5~27采用轻质混凝土时可根据情况适当减小。

钢材:容重为78,但是对于钢结构工程考虑到建筑装修荷载、钢构件加劲肋、连接节点及高强度螺栓等附加重量及防火、防腐及外包轻质防火板的影响,此处的值往往是刚才容重乘以1.04~1.18的放大系数,即82~93。

03.裙房层数裙房层数:裙房包含地下室。

裙房地下室1层地上2层时填入3。

此参数主要是作为带裙房的塔楼结构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高度的判断依据,按规范要求加强区取到裙房屋面上一层。

PKPM参数设置

PKPM参数设置

SATWE参数设置一:总信息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一般为缺省。

假设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大于15度那么回填。

2、混凝土容重〔KN/m3〕:砖混结构25 KN/m3,框架结构26KN/m3。

3、刚刚容重〔KN/m3〕:一般情况下为78.0 KN/m3〔缺省值〕。

4、裙房层数: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裙房层数,需要人工指定。

应从结构最底层起算〔包括地下室〕,例如:地下室3层,地上裙房4层时,裙房层数应填入7。

5、转换层所在层号:应按PMCAD楼层组装中的自然层号填写,例如:地下室3层,转换层位于地上2层时,转换层所在层号应填入5.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转换层,需要人工指定。

对于高位转换的判断,转换层位置以嵌固端起算,即以〔转换层所在层号-嵌固端所在层号+1〕进展判断,是否为3层或3层以上转换。

6、嵌固端所在层号:无地下室时输入1,有地下室时输入〔地下室层数+1〕。

7、地下室层数:根据实际情况输入。

8、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一般为缺省值1。

9、转换层指定为薄弱层:SATWE中转换层缺省不作为薄弱层,需要人工指定。

如需将转换层指定为薄弱层,可将此项打勾,那么程序自动将转换层号添加到薄弱层号中,如不打勾,那么需要用户手动添加。

此项打勾与在“调整信息〞页“指定薄弱层号〞中直接填写转换层层号的效果是完全一致的。

10、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一般仅在计算位移比和周期比时建议选择。

在进展结构力分析和配筋计算时不选择。

11、地下室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一般情况不选取,按强制刚性板假定时保存弹性板面外刚度考虑。

特别是对于板柱结构定义了弹性板3、6情况。

但已选择对所有楼层墙肢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话此条无意义。

12、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一般为缺省勾选。

不勾选的话位移偏小。

13、计算墙倾覆力矩时只考虑腹板和有效翼缘:应勾选,使得墙的无效翼缘局部力计入框架局部,实现框架,短肢墙和普通强的倾覆力矩结果更合理。

14、弹性板与梁变形协调:相当于强制刚性板假定时保存弹性板面外刚度,自动实现梁板边界变形协调,计算结构符合实际受力情况,应勾选。

PKPM参数设置

PKPM参数设置

PKPM参数设置2.PKPM参数选取一、风荷载程序中给出的基本周期是采用近似方法计算得到的,建议计算出结构的基本周期后,再代回重新计算。

二、地震作用及结构振动特性1)对于耦联选项,建议总是采用;2)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例:*** 一31层框支结构,考虑双向水平地震力作用时,其计算剪重比增量平均为12.35%;***规则框架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时,角柱配筋增大10%左右,其他柱变化不大;***对于不规则框架,角、中、边柱配筋考虑双向地震后均有明显的增大;***通过双向地震力、柱按单偏压计算和双向地震力、双偏压计算比较可知,后者计算柱的配筋较前者有明显的增大。

建议:若同时勾选双向地震力、柱双向配筋时,要十分谨慎。

3)计算单向地震力,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5%的偶然偏心,是从施工角度考虑的。

****计算考虑偶然偏心,使构件的内力增大5%~10%;****计算考虑偶然偏心,使构件的位移有显著的增大,平均为18.47%。

注:对于不规则的结构,应采用双向地震作用,并注意不要与“偶然偏心”同时作用。

“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力”应是两者取其一,不要都选。

建议的选用方法:****当为多层(≤8层,≤30m),考虑扭转耦联与非扭转耦联均可;****当为一般高层,可选用耦联+偶然偏心;****当为不规则高层、满足抗规2条以上不规则性时,或位移比接近限值,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4)有效质量系数例:一八层框架,有大量的越层结构和弹性结点,需许多的振型才能使有效质量系数满足要求。

计算振型数剪重比有效质量系数30 1.6 50%60 3.2 90%原因:振型整体性差,局部振动明显。

注:要密切关注有效质量系数是否达到了要求。

若不够,则地震作用计算也就失去了意义。

三、结构的周期与位移***周期比:控制结构在大震下,扭转振型不应靠前,以减小震害。

***最大层间位移:按规范要求取楼层竖向构件最大杆件位移称为楼层控制层间位移;***位移比:取楼层最大杆件位移与平均杆件位移比值。

pkpm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pkpm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pkpm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PKPM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是指在结构设计中考虑地震影响时,根据结构的抗震性能要求,对结构的承载力进行调整的一个系数。

通过合理调整结构的抗震性能,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PKPM(Personal Computer Pre-processor for Mainframes)是一种由通用有限元分析程序,为广大用户提供较简单、易操作的通用有限元前处理程序。

它具有有限元网的自动生成与编辑能力,利用预处理程序,可以将有限元模型、荷载和边界条件等信息传输到大型计算机上进行有限元分析。

在结构设计中,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是根据结构受力特点、设计参数、结构材料性能等因素而确定的。

它主要考虑结构的抗震性能、抗震荷载分配和地震影响程度等因素,来进行合理调整结构的承载力。

调整系数是通过大量的试验和观测数据,以及结构动力响应理论的研究,结合地震工程的实践经验,将结构的承载力进行调整的一个系数。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的计算一般是基于结构体系的某种特性,如刚度、相对角焊致脆性等,结合结构材料及地震动特征的参数来确定。

常见的影响因素有结构的材料参数、结构的形式参数、结构的受力性质及承载特性等因素。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PKPM中,常见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包括刚度调整系数、强度调整系数、等效弹性模量调整系数等。

这些调整系数可以通过试验推导、理论研究和实际工程经验等方法来确定,并且在结构设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的计算过程需要结合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这些因素包括地震烈度、结构形式、材料特性、构造细节、设计标准等。

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设计目标,合理地选取合适的调整系数,从而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

近年来,随着地震科学和结构工程的发展,PKPM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的计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优化。

新的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也对调整系数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精华]pkpm系数

[精华]pkpm系数

pkpm系数1、抗震等级的确定: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的不同分别按〈抗规〉6.1.2条或〈高规〉4.8条确定本工程的抗震等级。

但需注意以下几点:(1)上述抗震等级是“丙”类建筑,如果是“甲”、“乙”、“丁”类建筑则需按规范要求对抗震等级进行调整。

(2)接近或等于分界高度时,应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慎重确定抗震等级。

(3)当转换层〉=3及以上时,其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的抗震墙等级宜按〈抗规〉6.1.2条或〈高规〉4.8条查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已为特一级时可不调整。

(4)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也应按〈抗规〉6.1.2条或〈高规〉4.8条查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

但注意对多层短肢剪力墙结构可不提高。

(5)注意:钢结构、砌体结没有抗震等级。

计算时可选“5”,不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2、振型组合数的选取:在计算地震力时,振型个数的选取应是振型参与质量要达到总质量90%以上所需要振型数。

但要注意以下几点:(1)振型个数不能超过结构固有的振型总数,因一个楼层最多只有三个有效动力自由度,所以一个楼层也就最多可选3个振型。

如果所选振型个数多于结构固有的振型总数,则会造成地震力计算异常。

(2)对于进行耦联计算的结构,所选振型数应大于9个,多塔结构应更多些,但要注意应是3的倍数。

(3)对于一个结构所选振型的多少,还必需满足有效质量系列化大于90%。

在WDISP.OUT文件里查看。

3、主振型的判断;(1)对于刚度均匀的结构,在考虑扭转耦联计算时,一般来说前两个或前几个振型为其主振型。

(2)对于刚度不均匀的付杂结构,上述规律不一定存在,此时应注意查看SATWE文本文件“周期、振型、地震力”WZQ.OUT。

程序输出结果中,给出了输出各振型的基底剪力总值,据此信息可以判断出那个振型是X向或Y向的主振型,同时可以了解没个振型对基底剪力的贡献大小。

4、地震力、风力的作用方向:结构的参考坐标系建立以后,所求的地震力、风力总是沿着坐标系的方向作用。

PKPM参数选择

PKPM参数选择

为了减少用钢量,本院做如下规定。

1.楼板钢筋采用LL550级冷轧钢筋(F=360),规格为6.7.8.9.10。

代号¢L。

2.柱,剪力墙采用HRB3353.有地下室的地梁及顶板的结构梁HRB400(三级钢)4.公建(包括办公楼、体育建筑)结构梁采用HRB400,住宅建筑结构梁采用HRB3355.地梁、梁及柱(包括暗柱)箍筋采用HPB235(规格6.8)或HRB335(规格10及10以上)恒荷载取值:住宅标准间A:客厅、厨房、阳台、卫生间板底粉刷(或掉顶):20×0.02=0.40 KN/m2板面粉刷:30×0.02=0.60 KN/m2板面装修荷载:0.60 KN/m2合计 1.5 KN/m2板厚h=100 25×0. 1=2.5KN/m2 2.5+1.5=4 KN/m2板厚h=90 25×0. 11=2.75KN/m2 2.75+1.5=4.25板厚h=90 25×0. 12=3KN/m2 3+1.5=4.5 KN/m2B:卧室、书房板底粉刷(或掉顶):20×0.02=0.40 KN/m2板面粉刷:30×0.02=0.60 KN/m2板面装修荷载:0.20 KN/m2合计 1.2 KN/m2C楼梯间板面粉刷:(0.30×0.16)*0.3*0.03*20=0.92 KN/m2板底粉刷:0.015/cos30*20=0.35 KN/m2板厚100(0.16/2+0.1/cos30)*25=4.89 4.89+0.35+0.92=6.16 KN/m2板厚120(0.16/2+0.12/cos30)*25=5.47 5.47+0.35+0.92=6.74 KN/m2D平屋面或露台40厚刚性防水层:0.04*25=1.0 KN/m2保温层:0.5 KN/m2防水卷材层0.1 KN/m2板面焦渣找坡2%0.1*15=1.5地板粉刷0.02*20=0.4 KN/m2不上人屋面荷载板面焦渣找坡:15*0.1=1.5KN/m220mm厚砼:25*0.02=0.5KN/m2保温层:0.5KN/m2防水卷材层:0.1KN/m2找平层:20*0.02=0.4KN/m2板底粉刷:20*0.02=0.4KN/m2总和:3.4KN/m2E墙体荷载剪力墙剪力墙厚一般为200毫米,短肢剪力墙,一肢长度5b(1000)即可,另一肢长为500.种植屋面荷载草坪草与草花地被:0.05KN/m2300mm厚覆土:18*0.3=5.4KN/m2200mm厚陶粒排水层:9*0.2=1.8KN/m240mm厚砼:25*0.04=1KN/m2保温层:0.5KN/m2防水卷材层:0.1KN/m2找平层:20*0.02=0.4KN/m2板底粉刷:20*0.02=0.4KN/m2总和:9.65KN/m2屋面檐沟荷载保温层:0.5KN/m2防水卷材层:0.1KN/m2找平层:20*0.02=0.4KN/m2板底粉刷:20*0.02=0.4KN/m2雨水:10*0.4=4KN/m2总和:5.4KN/m2板厚屋面板厚120,标准层3600以下板厚100,3600~3900(含)板厚110、3900~4200(含)板厚120、4200~4600(含)板厚130、4600以上140。

PKPM数据分析

PKPM数据分析

7.PKPM部分| TAT 结构控制参数、各层质量和质心坐标、各层风荷载输出文件 | | |********************************************************************** * 第一部分结构计算控制参数 ***********************************************************************--------------------| 总信息 |--------------------结构计算层数:Nsu = 4结构对称性标志:Naxy = 0 按不对称分析地震力计算标志:Mear = 3 计算水平地震竖向力计算标志:Mver = 2 模拟施工加载1风力计算标志:Mwin = 3 计算水平风力水平力与结构整体坐标的夹角(弧度):Arf =特殊截面总类数:Nsecn = 0设计、计算采用规范标志:Icode = 0 按国家规范设计是否考虑P-△效应标志:Lds = 0 不考虑P-Δ效应地下室层数:Nbase = 0是否考虑梁柱重叠影响标志:Mbcm = 0 不考虑结构有侧移、无侧移标志:Nstc = 0 有侧移结构类型标志:Mstype = 0 框架结构结构材料标志:Msme = 0 多层混凝土结构土层对地下室侧向嵌固的约束系数:Sbase =是否按混凝土规范条计算柱长度系数标志:Lzhu = 0 不考虑| 地震信息 |是否考虑扭转耦联标志:Ngl = 1 考虑耦连需要计算的振型数:Nmode = 12地震设防烈度:Naf = 6度场地土类型:Kd = 2 2类设计地震分组:Ner = 3 第3组周期折减系数:Tc =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Em = 调整框架的抗震等级:Nf = 4 4级剪力墙的抗震等级:Nw = 3 3级是否考虑双向地震作用标志:Lsc = 0 不考虑结构的阻尼比:Gss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Rmax1 = 按多遇小震计算地震作用罕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Rmax2 =特征周期值:Tg =是否考虑5%偶然偏心标志:Kst = 0 不考虑竖向地震力作用系数:Cvec =斜交抗侧力榀附加地震作用的方向数:Ndir = 0--------------------| 调整信息 |--------------------调整起算层号:Kq1 = 0调整终止层号:Kq2 = 0中梁刚度放大系数:Bk1 =边梁刚度放大系数:Bk2 =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Bt =梁弯矩放大系数:Bm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Blz =(梁扭矩<0)或(梁扭转刚度>0)折减系数:Tb =结构顶部小塔楼放大起算层号:Ntl = 0结构顶部小塔楼放大系数:Rtl =温度应力折减系数:Tmpf =转换层所在层号:Mch = 0剪力墙加强区起算层号:Nshw = 1考虑与框支柱相连的框架梁的调整标志:LR_kz = 0 不调整9度或1级框架结构的梁柱钢筋超配系数:R_rein =考虑附加薄弱层地震剪力人工调整标志:LE_tz = 0 不调整--------------------| 材料信息 |--------------------混凝土容重(kN/m3):Gc =梁纵筋强度(N/mm2):FIb =梁箍筋强度(N/mm2):FJb =柱纵筋强度(N/mm2):FIc =柱箍筋强度(N/mm2):FJc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纵筋强度(N/mm2):FIw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强度(N/mm2):FJwh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箍筋强度(N/mm2):FJwg =梁箍筋间距(mm):Sb =柱箍筋间距(mm):Sc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间距(mm):Swh =剪力墙分布筋最小配筋率(%):Rw =钢的容重(kN/m3):Gs =钢号(3号/15锰/16锰):Ns = 235钢构件净截面与毛截面的比值:Rn =--------------------| 设计信息 |--------------------地震荷载分项系数:Pear =风荷载分项系数:Pwin =恒荷载分项系数:Pdea =活荷载分项系数:Pliv =竖向地震荷载分项系数:Pvea =风、活荷载之活载组合系数:Cwll =风、活荷载之风载组合系数:Cwlw =活荷重力荷载代表值系数:Celi =柱配筋保护层厚度(mm):Aca =梁配筋保护层厚度(mm):Bcb =柱、墙活荷载折减标志:Live = 0 不考虑柱单、双偏压、拉配筋选择标志:Lddr = 0 单偏压、拉配筋结构重要性系数:Ssaft =考虑自定义组合标志:Mzh_m = 0 不考虑自定义组合--------------------| 风荷载信息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kN/m2):Wo =地面粗糙度:Srg = 2 B类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 =结构体形系数分段数(<4):Ndss = 1.结构第一段体形系数的最高层号:Hf1 = 4.结构第一段体形系数:Sc1 =结构第二段体形系数的最高层号:Hf2 = 0.结构第二段体形系数:Sc2 =结构第三段体形系数的最高层号:Hf3 = 0.结构第三段体形系数:Sc3 =----------------------------| 各层柱、墙活荷载折减系数 |----------------------------层号:Nfloor = 4 折减系数:Clive =层号:Nfloor = 3 折减系数:Clive =层号:Nfloor = 2 折减系数:Clive =层号:Nfloor = 1 折减系数:Clive =----------------------------------------| 各层附加薄弱层地震剪力的人工调整系数 |----------------------------------------层号:Nfloor = 4 调整系数:X向 WeakX = Y向 WeakY =层号:Nfloor = 3 调整系数:X向 WeakX = Y向 WeakY =层号:Nfloor = 2 调整系数:X向 WeakX = Y向 WeakY =层号:Nfloor = 1 调整系数:X向 WeakX = Y向 WeakY =--------------------| 各层杆件信息 |--------------------Nfr---层号,Ntw---塔号,Cm---柱数,Wm---薄壁柱数,BRm---支撑数,Bm---梁数,Cc---柱材料强度,Wc---剪力墙材料强度,BRc---支撑材料强度,Bc---梁材料强度,Nst---钢号,Hf---层高m,HHf---楼层高度mNfr= 1 Cm= 64 Wm= 0 BRm= 0 Bm= 98Nfr=1 Ntw= 1 Cc= 30. Wc= 30. BRc= 30. Bc= 25. Nst= 235. Hf= HHf=Nfr=1 Ntw=2 Cc=30. Wc=30. BRc= = 25. Nst= 235. Hf= HHf= Nfr= 1 Ntw=3 Cc=30. Wc=30. BRc==25. Nst= 235. Hf= HHf=Nfr=2 Cm=55 Wm=0 BRm=0 Bm=84Nfr= 2 Ntw=1 Cc==30. BRc=30. Bc= = 235. Hf= HHf=Nfr= 2 Ntw=2 Cc=30. Wc=30. BRc=30. Bc= 25. Nst= 235. Hf= HHf=Nfr= 3 Cm=55 Wm=0 BRm=0 Bm=84Nfr=3 Ntw=1 Cc=30. Wc=30. BRc==25. Nst=235. Hf= HHf=Nfr=3 Ntw= 2 Cc=30. Wc= 30. BRc= 30. Bc= 25. Nst= 235. Hf= HHf=Nfr=4 Cm=55 Wm= 0 BRm=0 Bm=84Nfr=4 Ntw=1 Cc=30. Wc=30. BRc=30. Bc=25. Nst=235. Hf= HHf=Nfr=4 Ntw=2 Cc=30. Wc=30. BRc=30. Bc==235. Hf= HHf=*********************************************************************** 第二部分各层质量和质心坐标 ***********************************************************************层号塔号恒载质量活载质量自重 X Y 质量矩(t) (t) (t) (m) (m) (t*m2)4 1 49033.4 2 268488.3 1 45049.3 2 247625.2 1 45049.2 2 246270.1 1 51001.1 2 2026.1 3 276905.活荷载质量折减系数:总恒载质量: (t)总活载质量: (t)总质量: (t)********************************************************************** * 第三部分各层风力 * **********************************************************************层号塔号 X向风力 X向偏心距 X向剪力 X向弯矩层高(kN) (m) (kN) (kN-m) (m)4 14 23 13 22 12 21 11 21 3层号塔号 Y向风力 Y向偏心距 Y向剪力 Y向弯矩层高(kN) (m) (kN) (kN-m) (m)4 14 23 13 22 12 21 21 3------------------------| 顶点风力加速度值 |------------------------X向顶层顺风向风力加速度 Acce_XX= mm/(s*s)Y向顶层顺风向风力加速度 Acce_YY= mm/(s*s)X向顶层横风向风力加速度 Acce_XY= mm/(s*s)Y向顶层横风向风力加速度 Acce_YX= mm/(s*s)********************************************************************** * 第四部分各层层刚度、刚度中心、刚度比 ***********************************************************************各层(地震平均剪力/平均层间位移)刚度、刚度比等,其中:Ratio_d1: 表示本层与下一层的层刚度之比Ratio_u1: 表示本层与上一层的层刚度之比Ratio_u3: 表示本层与上三层的平均层刚度之比------------------------------------------------------------------------层号塔号 X向层刚度 Y向层刚度刚心坐标: X,Y X向偏心率 Y向偏心率------------------------------------------------------------------------4 1 +06 +063 1 +06 +063 2 +06 +062 1 +06 +062 2 +06 +061 1 +06 +061 2 +05 +051 3 +06 +06------------------------------------------------------------------------层号塔号 Ratio_d1:X,Y Ratio_u1:X,Y Ratio_u3:X,Y 薄弱层放大系数:X,Y ------------------------------------------------------------------------4 14 23 13 22 12 21 11 21 3----------------------------| 框架结构整体稳定验算 |----------------------------Nfr= 4 Ntw= 1 GDx= +06 >20* +04 该层X向满足整体稳定要求,不需要考虑P-Δ效应Nfr= 4 Ntw= 1 GDy= +06 >20* +04 该层Y向满足整体稳定要求,不需要考虑P-Δ效应Nfr= 4 Ntw= 2 GDx= +06 >20* +04 该层X向满足整体稳定要求,不需要考虑P-Δ效应Nfr= 4 Ntw= 2 GDy= +06 >20* +04 该层Y向满足整体稳定要求,不需要考虑P-Δ效应Nfr= 3 Ntw= 1 GDx= +06 >20* +04 该层X向满足整体稳定要求,不需要考虑P-Δ效应Nfr= 3 Ntw= 1 GDy= +06 >20* +04 该层Y向满足整体稳定要求,不需要考虑P-Δ效应Nfr= 3 Ntw= 2 GDx= +06 >20* +04 该层X向满足整体稳定要求,不需要考虑P-Δ效应Nfr= 3 Ntw= 2 GDy= +06 >20* +04 该层Y向满足整体稳定要求,不需要考虑P-Δ效应Nfr= 2 Ntw= 1 GDx= +06 >20* +04 该层X向满足整体稳定要求,不需要考虑P-Δ效应Nfr= 2 Ntw= 1 GDy= +06 >20* +04 该层Y向满足整体稳定要求,不需要考虑P-Δ效应Nfr= 2 Ntw= 2 GDx= +06 >20* +04 该层X向满足整体稳定要求,不需要考虑P-Δ效应Nfr= 2 Ntw= 2 GDy= +06 >20* +04 该层Y向满足整体稳定要求,不需要考虑P-Δ效应Nfr= 1 Ntw= 1 GDx= +06 >20* +04 该层X向满足整体稳定要求,不需要考虑P-Δ效应Nfr= 1 Ntw= 1 GDy= +06 >20* +04 该层Y向满足整体稳定要求,不需要考虑P-Δ效应Nfr= 1 Ntw= 2 GDx= +05 >20* +03 该层X向满足整体稳定要求,不需要考虑P-Δ效应Nfr= 1 Ntw= 2 GDy= +05 >20* +03 该层Y向满足整体稳定要求,不需要考虑P-Δ效应Nfr= 1 Ntw= 3 GDx= +06 >20* +04 该层X向满足整体稳定要求,不需要考虑P-Δ效应Nfr= 1 Ntw= 3 GDy= +06 >20* +04 该层Y向满足整体稳定要求,不需要考虑P-Δ效应********************************************************************** * 第五部分楼层抗剪承载力、及承载力比值 * **********************************************************************Ratio_Bu: 表示本层与上一层的承载力之比----------------------------------------------------------------------层号塔号 X向承载力 Y向承载力 Ratio_Bu:X,Y---------------------------------------------------------------------- 4 1 +04 +044 2 +04 +043 1 +04 +043 2 +04 +042 1 +04 +042 2 +04 +041 1 +04 +041 2 +03 +03 Infinit Infinit1 3 +04 +04| TAT 数据检查输出文件 || |---------------------| 总信息 |---------------------结构计算层数:Nsu = 4结构对称性标志:Naxy = 0地震力计算标志:Mear = 3竖向力计算标志:Mver = 2风力计算标志:Mwin = 3水平力与结构整体坐标的夹角(弧度):Arf =特殊截面总类数:Nsecn = 0设计、计算采用规范标志:Icode = 0是否考虑P-△效应标志:Lds = 0地下室层数:Nbase = 0是否考虑梁柱重叠影响标志:Mbcm = 0结构有侧移、无侧移标志:Nstc = 0结构类型标志:Mstype = 0结构材料标志:Msme = 0土层对地下室侧向嵌固的约束系数:Sbase =是否按混凝土规范条计算柱长度系数标志:Lzhu = 0--------------------------| 地震信息 |--------------------------是否考虑扭转耦联标志:Ngl = 1需要计算的振型数:Nmode = 12地震设防烈度:Naf =场地土类型:Kd = 2设计地震分组:Ner = 3周期折减系数:Tc =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Em =框架的抗震等级:Nf = 4剪力墙的抗震等级:Nw = 3是否考虑双向地震作用标志:Lsc = 0结构的阻尼比:Gss =多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Rmax1 =罕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Rmax2 =特征周期值:Tg =是否考虑5%偶然偏心标志:Kst = 0竖向地震力作用系数:Cvec =--------------------------| 调整信息 |--------------------------调整起算层号:Kq1 = 0调整终止层号:Kq2 = 0中梁刚度放大系数:Bk1 =边梁刚度放大系数:Bk2 =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Bt =梁设计弯矩放大系数:Bm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Blz =(梁扭矩<0)或(梁扭转刚度>0)折减系数:Tb =结构顶部小塔楼放大起算层号:Ntl = 0结构顶部小塔楼放大系数:Rtl =温度应力折减系数:Tmpf =转换层所在层号:Mch = 0剪力墙加强区起算层号:Nshw = 1考虑与框支柱相连的框架梁的调整标志:LR_kz = 09度或1级框架结构的梁柱钢筋超配系数:R_rein = 考虑附加薄弱层地震剪力人工调整标志:LE_tz = 0------------------------| 材料信息 |------------------------混凝土容重(kN/m3):Gc =梁纵筋强度(N/mm2):FIb =梁箍筋强度(N/mm2):FJb =柱纵筋强度(N/mm2):FIc =柱箍筋强度(N/mm2):FJc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纵筋强度(N/mm2):FIw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强度(N/mm2):FJwh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箍筋强度(N/mm2):FJwg =梁箍筋间距(mm):Sb =柱箍筋间距(mm):Sc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间距(mm):Swh =剪力墙分布筋最小配筋率(%):Rw =钢的容重(kN/m3):Gs =钢号(Q235/Q345/Q390/Q420):Ns = 235钢构件净截面与毛截面的比值:Rn =-----------------------------| 设计信息 |-----------------------------地震荷载分项系数:Pear =风荷载分项系数:Pwin =恒荷载分项系数:Pdea =活荷载分项系数:Pliv =竖向地震荷载分项系数:Pvea =风、活荷载之活载组合系数:Cwll =风、活荷载之风载组合系数:Cwlw =活荷重力荷载代表值系数:Celi =柱配筋保护层厚度(mm):Aca =梁配筋保护层厚度(mm):Bcb =柱、墙活荷载折减标志:Live = 0柱单、双偏压、拉配筋选择标志:Lddr = 0结构重要性系数:Ssaft =--------------------------| 风荷载信息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kN/m2):Wo =地面粗糙度:Srg = 2.结构基本自振周期(s):T1 =结构体形系数分段数(<4):Ndss = 1.结构第一段体形系数的最高层号:Hf1 = 4.结构第一段体形系数:Sc1 =结构第二段体形系数的最高层号:Hf2 = 0.结构第二段体形系数:Sc2 =结构第三段体形系数的最高层号:Hf3 = 0.结构第三段体形系数:Sc3 =--------------------| 多方向地震信息 |--------------------斜交抗侧力榀附加地震作用的方向数:Ndir = 0-----------------------------------------| 各层柱、墙活荷载折减系数 |-----------------------------------------层号:Nfloor= 4 折减系数:Clive=层号:Nfloor= 3 折减系数:Clive=层号:Nfloor= 2 折减系数:Clive=层号:Nfloor= 1 折减系数:Clive=----------------------------------------| 各层附加薄弱层地震剪力的人工调整系数 |----------------------------------------层号:Nfloor= 4 调整系数:X向WeakX= Y向WeakY= 层号:Nfloor= 3 调整系数:X向WeakX= Y向WeakY= 层号:Nfloor= 2 调整系数:X向WeakX= Y向WeakY= 层号:Nfloor= 1 调整系数:X向WeakX= Y向WeakY=------------------------------| 各层几何信息 |------------------------------***** 标准层号= 1 层号= 4 *****------------------------------| 层总信息 |------------------------------本层对称轴上的节点数:Msy = 0本层柱单元数:Mc = 55本层薄壁柱单元数:Mt = 0本层支撑单元数:Mg = 0本层梁单元数:Mb = 84本层无柱节点数:Mjr = 0本层层高:Dh =本层梁混凝土强度等级:Ccb =本层柱混凝土强度等级:Ccc =本层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Ccw =本层梁材料弹性模量:Eb = .00本层柱材料弹性模量:Ec = .00与上层相比不同的对称轴上的节点数:Msyd = 0与上层相比不同的柱数:Mcd = 55与上层相比不同的薄壁柱数:Mtd = 0与上层相比不同的支撑数:Mgd = 0与上层相比不同的梁数:Mbd = 84与上层相比不同的无柱节点数:Mjrd = 0***** 标准层号= 2 层号= 3 *****------------------------------| 层总信息 |------------------------------本层对称轴上的节点数:Msy = 0本层柱单元数:Mc = 55本层薄壁柱单元数:Mt = 0本层支撑单元数:Mg = 0本层梁单元数:Mb = 84本层无柱节点数:Mjr = 0本层层高:Dh =本层梁混凝土强度等级:Ccb =本层柱混凝土强度等级:Ccc =本层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Ccw =本层梁材料弹性模量:Eb = .00本层柱材料弹性模量:Ec = .00与上层相比不同的对称轴上的节点数:Msyd = 0与上层相比不同的柱数:Mcd = 0与上层相比不同的薄壁柱数:Mtd = 0与上层相比不同的支撑数:Mgd = 0与上层相比不同的梁数:Mbd = 39与上层相比不同的无柱节点数:Mjrd = 0***** 标准层号= 3 层号= 2 *****------------------------------| 层总信息 |------------------------------本层对称轴上的节点数:Msy = 0本层柱单元数:Mc = 55本层薄壁柱单元数:Mt = 0本层支撑单元数:Mg = 0本层梁单元数:Mb = 84本层无柱节点数:Mjr = 0本层层高:Dh =本层梁混凝土强度等级:Ccb =本层柱混凝土强度等级:Ccc =本层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Ccw =本层梁材料弹性模量:Eb = .00本层柱材料弹性模量:Ec = .00与上层相比不同的对称轴上的节点数:Msyd = 0与上层相比不同的柱数:Mcd = 41与上层相比不同的薄壁柱数:Mtd = 0与上层相比不同的支撑数:Mgd = 0与上层相比不同的梁数:Mbd = 0与上层相比不同的无柱节点数:Mjrd = 0***** 标准层号= 4 层号= 1 *****------------------------------| 层总信息 |------------------------------本层对称轴上的节点数:Msy = 0本层柱单元数:Mc = 64本层薄壁柱单元数:Mt = 0本层支撑单元数:Mg = 0本层梁单元数:Mb = 98本层无柱节点数:Mjr = 5本层层高:Dh =本层梁混凝土强度等级:Ccb =本层柱混凝土强度等级:Ccc =本层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Ccw =本层梁材料弹性模量:Eb = .00本层柱材料弹性模量:Ec = .00本层剪力墙材料弹性模量:Ew = .00与上层相比不同的对称轴上的节点数:Msyd =0与上层相比不同的柱数:Mcd =50与上层相比不同的薄壁柱数:Mtd = 0与上层相比不同的支撑数:Mgd = 0与上层相比不同的梁数:Mbd = 78与上层相比不同的无柱节点数:Mjrd = 5-------------------------| 风荷载信息 |-------------------------层号= 4 塔号= 1 塔号=层号= 3 塔号= 1 塔号=层号= 2 塔号= 1 塔号=层号= 1 塔号= 1 塔号=层号= 4 塔号= 1 塔号=层号= 3 塔号= 1 塔号=层号= 2 塔号= 1 塔号=层号= 1 塔号= 1 塔号=+ JCCAD 计算结果文件 ++ +荷载代码Load 荷载组合公式368 SATWE标准组合:*恒+*活441 SATWE标准组合:*(恒+*活)+*地x+*竖地442 SATWE标准组合:*(恒+*活)*地x+*竖地443 SATWE标准组合:*(恒+*活)+*地y+*竖地444 SATWE标准组合:*(恒+*活)*地y+*竖地481 SATWE准永久组合:*恒+*活482 SATWE基本组合:*恒+*活483 SATWE基本组合:*恒+**活556 SATWE基本组合:*(恒+*活)+*地x+*竖地557 SATWE基本组合:*(恒+*活)*地x+*竖地558 SATWE基本组合:*(恒+*活)+*地y+*竖地559 SATWE基本组合:*(恒+*活)*地y+*竖地计算独基时[不考虑]独基范围内的线荷载独基底板配筋计算不考虑最小配筋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07-2002 --综合法符号说明: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地震荷载组合:faE)q :用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的基础埋深Pt :平均覆土压强(包括基础自重)fy :计算底板钢筋时采用的抗拉设计强度Load:荷载代码Mx':相对于基础底面形心的绕x轴弯矩标准组合值My':相对于基础底面形心的绕y轴弯矩标准组合值N':相对于基础底面形心的轴力标准组合值Pmax:该组合下最大基底反力Pmin:该组合下最小基底反力S:基础底面长B:基础底面宽M1:底板x向配筋计算用弯矩设计值M2:底板y向配筋计算用弯矩设计值AGx:底板x向全截面配筋面积AGy:底板y向全截面配筋面积节点号= 1 fak(kPa)= q(m)= Pt= kPa fy=210 mPaLoad Mx'(kN-m) My'(kN-m) N(kN) Pmax(kPa) Pmin(kPa) fa(kPa) S(mm) B(mm) 444 1408 2113柱下独立基础冲切计算:at(mm) load 方向 p_(kPa) 冲切力(kN) 抗力(kN) H(mm)500. 556 X+ 274. 260.500. 557 X- 417. 310.500. 558 Y+ 251. 350.500. 559 Y- 338. 400.600. 482 X+ 0. 200.600. 482 X- 0. 200.600. 482 Y+ 0. 200.600. 482 Y- 0. 200.基础各阶尺寸:No: S B H1 1500 2200 3002 600 600 2003 600 600 500柱下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load M1(kNm) AGx(mm*mm) load M2(kNm) AGy(mm*mm)557 559x实配:Φ10@200 y实配:Φ10@130节点号= 2 fak(kPa)= q(m)= Pt= kPa fy=210 mPaLoad Mx'(kN-m) My'(kN-m) N(kN) Pmax(kPa) Pmin(kPa) fa(kPa)S(mm) B(mm) 368 1793 2689柱下独立基础冲切计算:at(mm) load 方向 p_(kPa) 冲切力(kN) 抗力(kN) H(mm)500. 483 X+ 179. 380.500. 557 X- 208. 410.500. 558 Y+ 189. 530.500. 483 Y- 190. 530.600. 482 X+ 0. 200.600. 482 X- 0. 200.600. 482 Y+ 0. 200.600. 482 Y- 0. 200.基础各阶尺寸:No: S B H1 2300 3400 3002 600 600 4003 600 600 300柱下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load M1(kNm) AGx(mm*mm) load M2(kNm) AGy(mm*mm)557 483x实配:Φ10@180 y实配:Φ16@180节点号= 3 fak(kPa)= q(m)= Pt= kPa fy=210 mPaLoad Mx'(kN-m) My'(kN-m) N(kN) Pmax(kPa) Pmin(kPa) fa(kPa) S(mm) B(mm) 368 1955 2933柱下独立基础冲切计算:at(mm) load 方向 p_(kPa) 冲切力(kN) 抗力(kN) H(mm)500. 483 X+ 206. 410.500. 557 X- 237. 440.500. 483 Y+ 214. 570.500. 483 Y- 213. 570.600. 482 X+ 0. 200.600. 482 X- 0. 200.600. 482 Y+ 0. 200.600. 482 Y- 0. 200.基础各阶尺寸:No: S B H1 2300 3500 3002 600 600 4003 600 600 300柱下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load M1(kNm) AGx(mm*mm) load M2(kNm) AGy(mm*mm)557 483x实配:Φ10@180 y实配:Φ14@130节点号= 4 fak(kPa)= q(m)= Pt= kPa fy=210 mPaLoad Mx'(kN-m) My'(kN-m) N(kN) Pmax(kPa) Pmin(kPa) fa(kPa) S(mm) B(mm) 368 1902 2853柱下独立基础冲切计算:at(mm) load 方向 p_(kPa) 冲切力(kN) 抗力(kN) H(mm)500. 483 X+ 200. 400.500. 557 X- 240. 440.500. 483 Y+ 209. 550.500. 483 Y- 208. 550.600. 482 X+ 0. 200.600. 482 X- 0. 200.600. 482 Y+ 0. 200.600. 482 Y- 0. 200.基础各阶尺寸:No: S B H1 2300 3400 3002 600 600 4003 600 600 300柱下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load M1(kNm) AGx(mm*mm) load M2(kNm) AGy(mm*mm)557 483x实配:Φ10@180 y实配:Φ16@180节点号= 5 fak(kPa)= q(m)= Pt= kPa fy=210 mPaLoad Mx'(kN-m) My'(kN-m) N(kN) Pmax(kPa) Pmin(kPa)fa(kPa)S(mm) B(mm) 368 1980 528柱下独立基础冲切计算:at(mm) load 方向 p_(kPa) 冲切力(kN) 抗力(kN) H(mm)500. 556 X+ 315. 280.500. 557 X- 414. 330.500. 483 Y+ 282. 350.500. 559 Y- 317. 370.600. 482 X+ 0. 200.600. 482 X- 0. 200.600. 482 Y+ 0. 200.600. 482 Y- 0. 200.基础各阶尺寸:No: S B H1 2000 5300 4002 600 3900 3003 600 3900 300柱下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load M1(kNm) AGx(mm*mm) load M2(kNm) AGy(mm*mm)557 559x实配:Φ10@200 y实配:Φ10@150节点号= 8 fak(kPa)= q(m)= Pt= kPa fy=210 mPaLoad Mx'(kN-m) My'(kN-m) N(kN) Pmax(kPa) Pmin(kPa) fa(kPa) S(mm) B(mm) 443 1495 2243柱下独立基础冲切计算:at(mm) load 方向 p_(kPa) 冲切力(kN) 抗力(kN) H(mm)500. 556 X+ 386. 300.500. 557 X- 480. 330.500. 558 Y+ 393. 440.500. 559 Y- 310. 400.600. 482 X+ 0. 200.600. 482 X- 0. 200.600. 482 Y+ 0. 200.600. 482 Y- 0. 200.基础各阶尺寸:No: S B H1 1500 2300 3002 600 600 2003 600 600 500柱下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load M1(kNm) AGx(mm*mm) load M2(kNm) AGy(mm*mm)557 558x实配:Φ10@200 y实配:Φ10@100节点号= 9 fak(kPa)= q(m)= Pt= kPa fy=210 mPaLoad Mx'(kN-m) My'(kN-m) N(kN) Pmax(kPa) Pmin(kPa) fa(kPa) S(mm) B(mm) 368 6871 5071柱下独立基础冲切计算:at(mm) load 方向 p_(kPa) 冲切力(kN) 抗力(kN) H(mm)5600. 482 X+ 241. 220.5600. 482 X- 184. 200.5600. 483 Y+ 235. 210.5700. 482 X+ 0. 200.5700. 482 X- 0. 200.5700. 482 Y+ 0. 200.5700. 482 Y- 0. 200.基础各阶尺寸:No: S B H1 6900 5100 4002 5700 3900 3003 5700 3900 300柱下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load M1(kNm) AGx(mm*mm) load M2(kNm) AGy(mm*mm)483 483x实配:Φ10@200 y实配:Φ10@200节点号= 10 fak(kPa)= q(m)= Pt= kPa fy=210 mPaLoad Mx'(kN-m) My'(kN-m) N(kN) Pmax(kPa) Pmin(kPa) fa(kPa) S(mm) B(mm) 368 1690 2535柱下独立基础冲切计算:at(mm) load 方向 p_(kPa) 冲切力(kN) 抗力(kN) H(mm)500. 556 X+ 183. 390.500. 557 X- 180. 380.500. 558 Y+ 176. 510.500. 483 Y- 162. 490.600. 482 X+ 0. 200.600. 482 Y+ 0. 200.600. 482 Y- 0. 200.基础各阶尺寸:No: S B H1 2300 3400 3002 600 600 4003 600 600 300柱下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load M1(kNm) AGx(mm*mm) load M2(kNm) AGy(mm*mm)556 558x实配:Φ10@180 y实配:Φ16@180节点号= 11 fak(kPa)= q(m)= Pt= kPa fy=210 mPaLoad Mx'(kN-m) My'(kN-m) N(kN) Pmax(kPa) Pmin(kPa) fa(kPa) S(mm) B(mm) 368 1462 2194柱下独立基础冲切计算:at(mm) load 方向 p_(kPa) 冲切力(kN) 抗力(kN) H(mm)500. 556 X+ 444. 320.500. 557 X- 411. 310.500. 558 Y+ 304. 380.500. 559 Y- 388. 420.600. 482 X+ 0. 200.600. 482 X- 0. 200.600. 482 Y+ 0. 200.600. 482 Y- 0. 200.基础各阶尺寸:No: S B H1 1500 2200 3002 600 600 2003 600 600 500柱下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load M1(kNm) AGx(mm*mm) load M2(kNm) AGy(mm*mm)556 559x实配:Φ10@200 y实配:Φ12@150节点号= 12 fak(kPa)= q(m)= Pt= kPa fy=210 mPaLoad Mx'(kN-m) My'(kN-m) N(kN) Pmax(kPa) Pmin(kPa) fa(kPa) S(mm) B(mm) 368 4788 2688柱下独立基础冲切计算:at(mm) load 方向 p_(kPa) 冲切力(kN) 抗力(kN) H(mm)2600. 483 X+ 298. 520.2600. 483 X- 300. 530.2600. 483 Y+ 294. 410.2600. 483 Y- 309. 420.2700. 482 X+ 0. 200.2700. 482 X- 0. 200.2700. 482 Y+ 0. 200.2700. 482 Y- 0. 200.基础各阶尺寸:No: S B H1 4800 2700 4002 2700 600 5003 2700 600 100柱下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load M1(kNm) AGx(mm*mm) load M2(kNm) AGy(mm*mm)483 483x实配:Φ12@150 y实配:Φ10@150节点号= 13 fak(kPa)= q(m)= Pt= kPa fy=210 mPaLoad Mx'(kN-m) My'(kN-m) N(kN) Pmax(kPa) Pmin(kPa) fa(kPa) S(mm) B(mm) 368 5114 3014柱下独立基础冲切计算:at(mm) load 方向 p_(kPa) 冲切力(kN) 抗力(kN) H(mm)2600. 483 X+ 287. 610.2600. 483 X- 287. 610.2600. 483 Y+ 288. 480.2600. 483 Y- 286. 480.基础各阶尺寸:No: S B H1 5200 3100 4002 2700 600 600柱下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load M1(kNm) AGx(mm*mm) load M2(kNm) AGy(mm*mm)483 483x实配:Φ14@180 y实配:Φ10@130节点号= 14 fak(kPa)= q(m)= Pt= kPa fy=210 mPaLoad Mx'(kN-m) My'(kN-m) N(kN) Pmax(kPa) Pmin(kPa) fa(kPa) S(mm) B(mm) 368 4998 2898柱下独立基础冲切计算:at(mm) load 方向 p_(kPa) 冲切力(kN) 抗力(kN) H(mm)2600. 483 X+ 299. 570.2600. 483 X- 300. 570.2600. 483 Y+ 301. 450.2600. 483 Y- 299. 450.2700. 482 X+ 0. 200.2700. 482 X- 0. 200.2700. 482 Y+ 0. 200.2700. 482 Y- 0. 200.基础各阶尺寸:No: S B H1 5000 2900 4002 2700 600 5003 2700 600 100柱下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load M1(kNm) AGx(mm*mm) load M2(kNm) AGy(mm*mm)483 483x实配:Φ12@150 y实配:Φ12@200节点号= 16 fak(kPa)= q(m)= Pt= kPa fy=210 mPaLoad Mx'(kN-m) My'(kN-m) N(kN) Pmax(kPa) Pmin(kPa) fa(kPa) S(mm) B(mm) 444 1474 2212柱下独立基础冲切计算:at(mm) load 方向 p_(kPa) 冲切力(kN) 抗力(kN) H(mm)500. 556 X+ 387. 300.500. 557 X- 417. 310.500. 483 Y+ 272. 380.500. 559 Y- 362. 430.600. 482 X+ 0. 200.600. 482 X- 0. 200.600. 482 Y+ 0. 200.600. 482 Y- 0. 200.基础各阶尺寸:No: S B H1 1500 2300 3002 600 600 2003 600 600 500柱下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load M1(kNm) AGx(mm*mm) load M2(kNm) AGy(mm*mm)557 559x实配:Φ10@200 y实配:Φ12@150节点号= 23 fak(kPa)= q(m)= Pt= kPa fy=210 mPaLoad Mx'(kN-m) My'(kN-m) N(kN) Pmax(kPa) Pmin(kPa)fa(kPa) S(mm) B(mm) 368 1902 2853柱下独立基础冲切计算:at(mm) load 方向 p_(kPa) 冲切力(kN) 抗力(kN) H(mm)500. 556 X+ 221. 420.500. 557 X- 220. 420.500. 483 Y+ 217. 560.500. 483 Y- 204. 550.600. 482 X+ 0. 200.600. 482 X- 0. 200.600. 482 Y+ 0. 200.600. 482 Y- 0. 200.基础各阶尺寸:No: S B H1 2300 3400 3002 600 600 4003 600 600 300柱下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load M1(kNm) AGx(mm*mm) load M2(kNm) AGy(mm*mm)556 483x实配:Φ10@180 y实配:Φ16@180节点号= 24 fak(kPa)= q(m)= Pt= kPa fy=210 mPaLoad Mx'(kN-m) My'(kN-m) N(kN) Pmax(kPa) Pmin(kPa) fa(kPa)S(mm) B(mm) 442 3009 1809柱下独立基础冲切计算:at(mm) load 方向 p_(kPa) 冲切力(kN) 抗力(kN) H(mm)1700. 556 X+ 254. 310.1700. 557 X- 289. 330.1700. 558 Y+ 251. 260.1700. 559 Y- 371. 310.1800. 482 X+ 0. 200.1800. 482 X- 0. 200.1800. 482 Y+ 0. 200.1800. 482 Y- 0. 200.基础各阶尺寸:No: S B H1 3100 1900 4002 1800 600 3003 1800 600 300柱下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load M1(kNm) AGx(mm*mm) load M2(kNm) AGy(mm*mm)557 559x实配:Φ10@200 y实配:Φ10@200节点号= 25 fak(kPa)= q(m)= Pt= kPa fy=210 mPaLoad Mx'(kN-m) My'(kN-m) N(kN) Pmax(kPa) Pmin(kPa) fa(kPa) S(mm) B(mm) 368 3329 2129柱下独立基础冲切计算:at(mm) load 方向 p_(kPa) 冲切力(kN) 抗力(kN) H(mm)1700. 556 X+ 245. 370.1700. 557 X- 320. 420.1700. 558 Y+ 330. 360.1700. 483 Y- 267. 320.1800. 482 X+ 0. 200.1800. 482 X- 0. 200.1800. 482 Y+ 0. 200.1800. 482 Y- 0. 200.基础各阶尺寸:No: S B H1 3400 2200 4002 1800 600 4003 1800 600 200柱下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load M1(kNm) AGx(mm*mm) load M2(kNm) AGy(mm*mm)557 558x实配:Φ10@180 y实配:Φ10@200节点号= 26 fak(kPa)= q(m)= Pt= kPa fy=210 mPaLoad Mx'(kN-m) My'(kN-m) N(kN) Pmax(kPa) Pmin(kPa) fa(kPa) S(mm) B(mm) 368 1945 2918柱下独立基础冲切计算:at(mm) load 方向 p_(kPa) 冲切力(kN) 抗力(kN) H(mm)500. 483 X- 205. 410.500. 483 Y+ 213. 570.500. 483 Y- 212. 570.600. 482 X+ 0. 200.600. 482 X- 0. 200.600. 482 Y+ 0. 200.600. 482 Y- 0. 200.基础各阶尺寸:No: S B H1 2300 3500 3002 600 600 4003 600 600 300柱下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load M1(kNm) AGx(mm*mm) load M2(kNm) AGy(mm*mm)556 483x实配:Φ10@180 y实配:Φ14@130节点号= 29 fak(kPa)= q(m)= Pt= kPa fy=210 mPaLoad Mx'(kN-m) My'(kN-m) N(kN) Pmax(kPa) Pmin(kPa)fa(kPa) S(mm) B(mm) 368 2985 2386柱下独立基础冲切计算:at(mm) load 方向 p_(kPa) 冲切力(kN) 抗力(kN) H(mm)1100. 483 X+ 199. 370.1100. 483 Y+ 236. 360.1100. 483 Y- 254. 370.1200. 482 X+ 0. 200.1200. 482 X- 0. 200.1200. 482 Y+ 0. 200.1200. 482 Y- 0. 200.基础各阶尺寸:No: S B H1 3000 2400 3502 1200 600 4003 1200 600 250柱下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load M1(kNm) AGx(mm*mm) load M2(kNm) AGy(mm*mm)483 483x实配:Φ10@150 y实配:Φ10@200节点号= 30 fak(kPa)= q(m)= Pt= kPa fy=210 mPaLoad Mx'(kN-m) My'(kN-m) N(kN) Pmax(kPa) Pmin(kPa)fa(kPa) S(mm) B(mm) 368 2475 5175柱下独立基础冲切计算:at(mm) load 方向 p_(kPa) 冲切力(kN) 抗力(kN) H(mm)1100. 483 X+ 254. 240.1100. 482 X- 176. 200.1100. 483 Y+ 248. 270.1200. 482 X+ 0. 200.1200. 482 X- 0. 200.1200. 482 Y+ 0. 200.1200. 482 Y- 0. 200.基础各阶尺寸:No: S B H1 2500 5200 4002 1200 3900 3003 1200 3900 300柱下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load M1(kNm) AGx(mm*mm) load M2(kNm) AGy(mm*mm)556 483x实配:Φ10@200 y实配:Φ10@200节点号= 33 fak(kPa)= q(m)= Pt= kPa fy=210 mPaLoad Mx'(kN-m) My'(kN-m) N(kN) Pmax(kPa) Pmin(kPa) fa(kPa)S(mm) B(mm) 368 907 1361柱下独立基础冲切计算:at(mm) load 方向 p_(kPa) 冲切力(kN) 抗力(kN) H(mm)500. 482 X+ 37. 200.500. 482 X- 33. 200.500. 482 Y+ 0. 200.500. 482 Y- 0. 200.600. 482 X+ 0. 200.600. 482 X- 0. 200.600. 482 Y+ 0. 200.600. 482 Y- 0. 200.基础各阶尺寸:No: S B H1 1200 1700 3002 600 600 1003 600 600 600柱下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load M1(kNm) AGx(mm*mm) load M2(kNm) AGy(mm*mm)483 0x实配:Φ10@200 y实配:Φ10@200节点号= 38 fak(kPa)= q(m)= Pt= kPa fy=210 mPaLoad Mx'(kN-m) My'(kN-m) N(kN) Pmax(kPa) Pmin(kPa) fa(kPa) S(mm) B(mm) 368 1723 2585柱下独立基础冲切计算:at(mm) load 方向 p_(kPa) 冲切力(kN) 抗力(kN) H(mm)500. 556 X+ 186. 390.500. 557 X- 187. 390.500. 483 Y+ 175. 510.500. 483 Y- 168. 490.600. 482 X+ 0. 200.600. 482 X- 0. 200.600. 482 Y+ 0. 200.600. 482 Y- 0. 200.基础各阶尺寸:No: S B H1 2300 3400 3002 600 600 4003 600 600 300柱下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load M1(kNm) AGx(mm*mm) load M2(kNm) AGy(mm*mm)557 483x实配:Φ10@180 y实配:Φ16@180节点号= 39 fak(kPa)= q(m)= Pt= kPa fy=210 mPaLoadMx'(kN-m) My'(kN-m) N(kN) Pmax(kPa) Pmin(kPa) fa(kPa) S(mm) B(mm)368 890 1335柱下独立基础冲切计算:at(mm) load 方向 p_(kPa) 冲切力(kN) 抗力(kN) H(mm)500. 482 X+ 20. 200.500. 482 X- 16. 200.500. 482 Y+ 0. 200.500. 482 Y- 0. 200.600. 482 X+ 0. 200.600. 482 X- 0. 200.600. 482 Y+ 0. 200.600. 482 Y- 0. 200.基础各阶尺寸:No: S B H1 1200 1700 3002 600 600 1003 600 600 600柱下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load M1(kNm) AGx(mm*mm) load M2(kNm) AGy(mm*mm)483 0x实配:Φ10@200 y实配:Φ10@200节点号=42 fak(kPa)= q(m)= Pt= kPa fy=210 mPaLoad Mx'(kN-m) My'(kN-m)N(kN) Pmax(kPa) Pmin(kPa) fa(kPa) S(mm) B(mm) 368 1122 1683柱下独立基础冲切计算:at(mm) load 方向 p_(kPa) 冲切力(kN) 抗力(kN) H(mm)500. 482 X+ 0. 200.500. 482 X- 0. 200.500. 482 Y+ 47. 200.500. 482 Y- 130. 200.600. 482 X+ 0. 200.600. 482 X- 0. 200.600. 482 Y+ 0. 200.600. 482 Y- 0. 200.基础各阶尺寸:No: S B H1 1200 1700 3002 600 600 1003 600 600 600柱下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load M1(kNm) AGx(mm*mm) load M2(kNm) AGy(mm*mm)368 483x实配:Φ10@200 y实配:Φ10@200节点号= 44 fak(kPa)= q(m)= Pt= kPa fy=210 mPaLoad Mx'(kN-m) My'(kN-m) N(kN) Pmax(kPa) Pmin(kPa) fa(kPa) S(mm) B(mm) 443 3730 6148柱下独立基础冲切计算:at(mm) load 方向 p_(kPa) 冲切力(kN) 抗力(kN) H(mm)1400. 483 X+ 142. 270.1400. 483 X- 223. 360.1400. 483 Y+ 192. 380.1400. 483 Y- 152. 330.1500. 482 X+ 0. 200.1500. 482 X- 0. 200.1500. 482 Y+ 0. 200.1500. 482 Y- 0. 200.基础各阶尺寸:No: S B H2 1500 4000 5003 1500 4000 100柱下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load M1(kNm) AGx(mm*mm) load M2(kNm) AGy(mm*mm)483 483x实配:Φ10@180 y实配:Φ10@150节点号= 46 fak(kPa)= q(m)= Pt= kPa fy=210 mPaLoad Mx'(kN-m) My'(kN-m) N(kN) Pmax(kPa) Pmin(kPa) fa(kPa)S(mm) B(mm) 368 1877 2816柱下独立基础冲切计算:at(mm) load 方向 p_(kPa) 冲切力(kN) 抗力(kN) H(mm)500. 556 X+ 216. 420.500. 557 X- 217. 420.500. 483 Y+ 213. 560.500. 483 Y- 199. 540.600. 482 X+ 0. 200.600. 482 X- 0. 200.600. 482 Y+ 0. 200.600. 482 Y- 0. 200.基础各阶尺寸:No: S B H1 2300 3400 3002 600 600 400柱下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load M1(kNm) AGx(mm*mm) load M2(kNm) AGy(mm*mm)557 483x实配:Φ10@180 y实配:Φ16@180节点号= 49 fak(kPa)= q(m)= Pt= kPa fy=210 mPaLoad Mx'(kN-m) My'(kN-m) N(kN) Pmax(kPa) Pmin(kPa)fa(kPa)S(mm) B(mm) 368 1670 4262柱下独立基础冲切计算:at(mm) load 方向 p_(kPa) 冲切力(kN) 抗力(kN) H(mm)1055. 482 X+ 21. 200.1055. 482 X- 46. 200.1055. 482 Y+ 7. 200.1055. 482 Y- 59. 200.1200. 482 X+ 0. 200.1200. 482 X- 0. 200.1200. 482 Y+ 0. 200.1200. 482 Y- 0. 200.基础各阶尺寸:No: S B H1 1700 4300 4002 1200 3800 1003 1200 3800 500。

pkpm相关参数

pkpm相关参数

A)水平力与整体坐标角:1.一般情况下取0度,平面复杂(如L型、三角型)或抗侧力结构非正交时,理应分别按各抗侧力构件方向角算一次,但实际上按0、45度各算一次即可;当程序给出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时,可按该方向角输入计算,配筋取三者的大值。

2.根据抗震规范5.1.1-2规定,当结构存在相交角大于15度的抗侧力构件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若程序提供多方向地震作用功能时,应选用此功能。

B)砼容重:钢筋砼计算重度,考虑饰面的影响应大于25,不同结构构件的表面积与体积比不同饰面的影响不同,一般按结构类型取值:结构类型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重度26 27 28C)钢材容重:一般取78,如果考虑饰面设计者可以适量增加。

D)裙房层数:1:高规第4。

8。

6条规定: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措施;因此该数必须给定。

2:层数是计算层数,等同于裙房屋面层层号。

E)转换层所地层号:1:该指定只为程序决定底部加强部位及转换层上下刚度比的计算和内力调整提供信息,同时,当转换层号大于等于三层时,程序自动对落地剪力墙、框支柱抗震等级增加一级,对转换层梁、柱及该层的弹性板定义仍要人工指定。

(层号为计算层号)F)地下室层数:1:程序据此信息决定底部加强区范围和内力调整。

2:当地下室局部层数不同时,以主楼地下室层数输入。

3:地下室一般与上部共同作用分析;4:地下室刚度大于上部层刚度的2倍,可不采用共同分析;5:地下室与上部共同分析时,程序中相对刚度一般为3,模拟约束作用。

当相对刚度为0,地下室考虑水平地震作用,不考虑风作用。

当相对刚度为负值,地下室完全嵌固6:根据程序编制专家的解释,填3大概为70%~80%的嵌固,填5就是完全嵌固,填在楼层数前加“-”,表示在所填楼层完全嵌固。

到底怎样的土填3或填5,完全取决于工程师的经验。

G)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1:可取1~5之间的数值,一般取2就可满足计算要求,框支剪力墙可取1或1.5。

PKPM丨Satwe参数详解:地震信息

PKPM丨Satwe参数详解:地震信息

PKPM丨Satwe参数详解:地震信息
、结构规则性信息
[规则]或者[不规则] 详见《抗规》3.4.3条。

《抗规》(GB50011-2010)3.4.3
3.4.3 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平面、竖向不规则性,应按下列要求划分:
1 混凝土房屋、钢结构房屋和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房屋存在表3.4.3-1所列举的某项平面不规则类型或表3.4.3-2所列举的某项竖向不规则以及类似的不规则类型,应属于不规则的建筑。

2 砌体房屋、单层工业厂房、单层空旷房屋、大跨屋盖建筑和地下建筑的平面和竖向不规则性的划分,应符合本规范有关章节的规定。

3 当存在多项不规则或某项不规则超过规定的参考指标较多时,应属于特别不规则的建筑。

2、设防地震分组
详见《抗规》3.2.4条,附录A。

《抗规》(GB50011-2010)3.2.4
3.2.4 我国主要城镇(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中心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可按本规范附录A采用。

3、设防烈度
详见《抗规》3.2.4条,附录A。

[6(0.05g)、7 (0.1g)、7 (0.15g)、8 (0.2g)、8 (0.3g)、9 (0.4g)]。

pkpm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pkpm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pkpm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PKPM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是一项重要参数,它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生动、全面和有指导意义的角度,向大家介绍PKPM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PKPM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的定义。

PKPM是我国建筑工程设计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分析软件,它可以用来预测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力学响应。

而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是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根据PKPM分析结果对结构承载力进行调整的一个参数。

PKPM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的计算是基于工程结构的抗震要求和地震情况进行的。

在地震区域,结构的承载力需要经过调整,以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会发生倒塌或严重破坏。

因此,PKPM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以看作是一种安全系数,它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PKPM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的具体数值是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和设计要求来确定的。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高度、层数等因素,选择适当的PKPM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一般来说,抗震要求较高的建筑物需要更大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在实际工程中,PKPM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的选择需要根据设计师的经验和国家的相关规范进行。

设计师需要根据结构的特点和受力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确定最合适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这个过程需要设计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和可靠。

通过合理选择PKPM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这有助于减少地震发生时的破坏程度,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合理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也可以降低结构设计和施工的成本,并提高整体工程的经济性。

总之,PKPM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降低地震灾害的风险。

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PKPM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的重要性,并合理运用它,为建筑物的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2010版PKPM参数的介绍

2010版PKPM参数的介绍

2010版PKPM参数的介绍2010版PKPM结构计算参数的介绍马恒蕾1.风荷载1)、承载⼒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系数:⾼规4.2.2条规定,对风荷载⽐较敏感的⾼层建筑,承载⼒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

⾼规4.2.8条规定,横风向振动作⽤明显的⾼层建筑,应考虑横风向风振的影响。

注意:当结构⾼宽⽐较⼤,结构顶点风速⼤于临界风速时,可能引起较明显的结构横风向振动,甚⾄出现横风向振动效应⼤于顺风向作⽤效应的情况。

结构横风向振动问题⽐较复杂,与结构的形状、刚度和风速都有⼀定关系;⼀般情况下,⾼度超过200m的或⾃振周期超过5s的⾼层建筑,宜通过风洞试验研究确定横风向振动的影响。

2)、舒适度:⾼规3.7.6条规定,房屋⾼度不⼩于150m的⾼层混凝⼟建筑结构应满⾜风振舒适度要求,风荷载作⽤下结构的阻尼⽐为5%;⽤于舒适度验算的结构阻尼⽐为2%;⽤于舒适度验算的风压为0.5KN/m2。

注意:与风荷载有关的两个阻尼⽐,⼀个⽤于计算风荷载,⼀个⽤于舒适度验算;计算风荷载,钢结构阻尼⽐取1%,有填充墙的钢结构取2%,混凝⼟和砌体结构取5%;验算舒适度,混凝⼟结构取2%,混合结构根据房屋⾼度和结构类型取1%~2%;舒适度验算结构参看⽂件WMASS.OUT,给出顺风向顶点最⼤加速度,横风向顶点最⼤加速度。

2.地震作⽤1)、“规定⽔平⼒”的确定⽅式:抗震规范3.4.3条和⾼规3.4.5条,在规定的⽔平⼒作⽤下,楼层的最⼤弹性⽔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于该楼层两端弹性⽔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

抗震规范6.1.3条和⾼规8.1.3条,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在规定的⽔平⼒作⽤下,底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倾覆⼒矩⼤于结构总地震倾覆⼒矩的50%时,其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抗震墙的抗震的等级可与其框架的抗震等级相同。

(注:底层指计算嵌固端所在的层)。

注意:规定⽔平⼒主要⽤于计算地震作⽤下的位移⽐和倾覆⼒矩(包括框架、短肢墙、框⽀框架和⼀般剪⼒墙的倾覆⼒矩)统计。

PKPM钢结构CAD软件STS中主要参数的设置

PKPM钢结构CAD软件STS中主要参数的设置

PKPM钢结构设计CAD软件STS中主要参数的设置郑远林在钢结构设计工作中,目前普遍利用PKPM的STS/SATWE或同济大学的3D3S等软件进行。

这些软件都需要合理地设置各种参数,方能进行正确的计算,做出安全、经济、合理的设计。

如果先了解了各个参数的含义,熟悉规范在相关方面的规定,就能作出合理的设置。

本文以应用比较普遍的STS为例,总结一些该软件中部分参数设置的经验,说明与其相关的规范条文,并提出一些建议值,希望可以设计人员参考。

部分建议来源于PKPM工程部的书籍,在此一并采纳,方便读者查阅。

一:结构类型参数图1结构类型和设计规范的选项钢结构常用的结构形式主要有:框架、门式刚架、排架、桁架等。

门式刚架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结构类型。

这里有一个误区,并非《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以下简称《门规》)第1.0.2条中规定的结构才是门式刚架。

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是门式刚架,就可以归类为“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也不能认为只要不满足《门规》的规定,就不能采用门式刚架。

事实上,大多数单层钢结构厂房,都是门式刚架结构。

图1为STS中提供的结构类型和设计规范。

若结构为满足《门规》第1.0.2条规定的轻钢结构,则可以选择“2-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若为不满足此规定的结构,应按实际工程类型选择“1-单层钢结构厂房”、“3-多层钢结构厂房”或“4-钢框架结构”。

设计规范应根据各个规范的适用范围和实际工程的类型作出选择。

一般来说,满足《门规》适用范围的结构,选择“1-按《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计算”,其他结构可选择“0-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计算”。

对于采用冷弯薄壁型钢作为主构件的钢结构房屋,也可选择“2-按《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8)计算”。

结构类型选择“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体现了轻型房屋钢结构的特点:通过次构件、檩条、金属屋面板和墙面板与主结构的连接,结构具有较强的蒙皮刚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kpm梁竖向地震系数
PKPM梁竖向地震系数,是用于计算建筑物受地震作用影响的一项参数。

本文将详细介绍PKPM梁竖向地震系数的概念、计算方法、意义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概念
PKPM梁竖向地震系数,指的是建筑物结构构件在地震作用下所受到的竖向地震力与其重力作用下的静力作用的比值。

其计算结果越大,代表结构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越强。

该系数的计算是建立在土木工程中的PKPM软件中,其计算结果通常用于设计建筑物抗震能力的评估。

二、计算方法
PKPM梁竖向地震系数的计算,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设计地震烈度以及建筑物结构的整体刚度来确定。

具体计算公式请参考PKPM软件中的相关计算手册。

三、意义
PKPM梁竖向地震系数的意义在于确定建筑物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
震能力,从而评估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

建筑物结构的PKPM梁竖向
地震系数的计算结果越大,代表其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越强,可
以满足更高的抗震安全要求。

四、注意事项
计算PKPM梁竖向地震系数前,需要先确定建筑物结构的结构类型、
设计地震烈度以及建筑物结构的整体刚度。

此外,在计算过程中还需
要注意计算公式的精确度、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以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如有需要,可以咨询专业结构工程师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PKPM梁竖向地震系数是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的一个重要
参数,通过其计算可以评估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能力,确保建
筑物的结构安全性。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并严格
执行计算方法,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