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章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
土地法试题
土地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土地规划按照( )划分,可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A.规划性质B.规划目的C.规划任务D.规划范围2. 地籍簿册的可靠性可从地籍的( )特征体现出来。
A.空间性B.法律性C.精确性D.连续性3. 土地管理( )是土地管理体制的核心。
A.职能配置 B.人员编制 C.机构设计 D.政策法规4. 下列( )不属于地籍管理的内容.A.土地调查B.土地登记C.土地统计D.土地税收5.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 )的关系。
A.点与面B.局部与整体C.点与面、局部与整体D.近期与远期6. ( )是土地管理的基础。
A.地籍管理B.耕地保护和农地用途管制C.土地利用管理 D.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的编制7. 将地籍按照( )分类,可分为常规地籍和数字地籍。
A.表现形式B.建立时序C.所记载的对象D.功能8. 1982年8月到1986年6月间,我国的土地管理体制实行( )的体制。
A.城乡统一管理 B.城乡分别管理C.统管与分管相结合 D.土地由国务院所属各部门管理9. 我国通常按行政区城范围将规划分为( )。
A.全国--省级--地市级--县(市)级--乡(镇)级五个层次B.全国--省级--县(市)级--乡(镇)级四个层次C.全国--省级--县(市)级三个层次D.全国--县(市)级--乡(镇)级三个层次10. 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是从( )开始的。
A.1986年《土地管理法》B.1988年12月修改后的《土地管理法》C.1982年《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D.1982年《宪法》11. 土地( )管理是地籍管理的校心。
A.所有权B.使用权C.权属D.位置12. 初始土地登记工作可分为五个阶段,其中最基本的环节是( )。
(2000年真题)A.申报B.权属审校C.地籍调查D.注册登记、颁发证书13. 下列( )不属于土地调查的内容。
A.土地登记B.土地利用现状调查C.地籍调查D.土地条件调查14. 实现国家土地管理职能,保证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全面实施的基本途径是( )。
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规划.
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 分,上述各项规划项目均要借助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上 加以落实其土地规模、形状、界线和区位。一般来讲, 土地利用规划应包含下列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 评价; 2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3土地供给与需求预测 4土地供需平衡和土地 利用结构化
5土地利用规划分区 和重点用地项目布局: 6城乡居民点用地规 划 7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8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9农业用地规划 10生态环境建设用地 规划: 11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12土地利用费用效益 分析和规划实施
土地利用规划内容
Page 4
各地区尚可根据其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适当增 减上述规划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内容
•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内 容十分丰富。由于规划的对象、范围和任 务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有所差异。
•
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可以依其对象、
范围和任务不同进行划分。
土地利用规划内容
• 1.依其对象的不同
•
可分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土地利用规划.
• 2.依其范围的不同:
•
可分为区域性土地利用规划和用地单位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规划书
土地利用规划书土地利用规划书是指根据国家、地方政府的规定和要求,对一个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的文件。
它包括了对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专项规划等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书的编制对于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规划书编制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通过对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可以了解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面积、土地利用强度等。
同时,还需要对土地资源的质量、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评估,以及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行分析。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利用规划书的核心内容,它是对土地利用的整体布局和发展方向进行规划。
总体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等因素,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方案。
总体规划需要明确土地利用的功能区划,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农田保护用地、生态保护用地等,以及各个功能区的规模和空间布局。
三、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细化和落实。
在土地利用详细规划中,需要对各个功能区的具体用地范围、用地强度、用地结构等进行详细规划。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的协调性,合理安排不同功能区之间的空间布局,以及与交通、水资源等基础设施的配套规划。
四、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对特定领域土地利用的规划,如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等。
这些专项规划是在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的规划文件。
专项规划需要根据特定领域的需求和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土地利用政策和措施,以保障该领域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五、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与监督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只是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规划的实施和监督。
规划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推动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土地利用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33
专栏 7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程
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程,要围绕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提高城镇 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土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保障能力;优化土地利用结 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改善城镇人居环境,提高城镇 发展质量。
发展控制用地和道路的布局; 其它专题规划说明等。
20
2、图件成果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图件成果主要有:
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1:10000。图上应标明乡镇行 政区界线,居民点界线和各类用地界线。
行政村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1:5000(或1:2000)。图上 应标明行政村界线,村庄建设用地界线,耕地分布状况和其他各 类用地界线。
12
2、 耕地需求量预测
根据规划目标年各类农作物产品需求量和各类农作物耕地单产 的预测结果,结合当地的耕作制度求各类农作物的耕地需 求量之和。
耕地需求量的计算公式为:
S 1
Xi
F
Yi
式中,S为规划目标年耕地需求量(hm2);
Xi为规划目标年第i种农作物需求量(t); Yi为规划目标年第i种农作物平均单位面积产量(t/hm2); F为规划目标年耕地总复种指数。
1
一、概述 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三、土地整治规划
2
(一)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概念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的框架控制之下,针对土地开发、利 用、整治和保护的某一专门问题或某一产 业部门的土地利用问题而进行的规划。
3
(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特性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土地利 用专项规划具有针对性、局部性、具体性、 选择性等特性,它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深入和补充,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 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 施的重要措施。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一、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指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相互交错且相互联系的系统称。
1 按行政隶属划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1)全国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国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该为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依据,它应该属于战略性、政策性规划。
(2)省(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省(区)级行政区在我国的区域范围都比较大,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都比较完整,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仍属于政策性规划的范畴,它的规划内容与全国性规划相近,但它的区域差异性更加具体明确。
(3)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就其深度而言应属于政策性规划范畴,它是由省级规划向县级规划的过渡层次,其基本内容应是在上级规划的控制下,结合区域规划的要求,在分析本地(市)的人口、土地与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土地的供需情况,提出土地供应的总量控制指标和确定本地(市)区域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重点地区和范围。
(4)县(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管理型规划,重在定性、定量、定位的落实,强调规划的可操作性。
(5)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规划的最低层次,属实施型规划,规划成果以规划图为主,为用地管理提供直接的依据。
2 按规划性质划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供给能力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要,确定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总体战略部署。
(2)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控制下,针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某一专门问题或某一产业部门的土地利用问题而进行的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补充或延伸。
(3)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详细规定各类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或直接对某一地段、某一土地使用单位的土地利用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
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和修改时 ,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通常需 要经过初步调查和分析、制定调整和 修改方案、征求公众意见、报批和公 布等程序。同时,需要加强与相关部 门的沟通和协调,确保调整和修改后 的规划能够得到顺利实施。
土地利用规划的监督和检查
监督和检查的重要性
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监督和检查是 保证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通过 监督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规划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完善,确保 规划的实施效果。
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01
02
03
编制
土地利用规划由各级政府 组织编制,包括前期准备 、调查研究、拟定方案、 协调平衡、审批等阶段。
审批
土地利用规划需经同级人 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方 可实施,并报上级政府备 案。
修改
土地利用规划经批准后不 得随意修改,确需修改的 需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 查批准。
规划的分解和落实
将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分 解到各个地区和部门,明确责任 分工,确保规划的实施有明确的 责任主体。同时,制定具体的实 施方案和时间表,确保规划能够 得到有效落实。
规划的监测和评估
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土 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 施进行整改。同时,根据实际情 况对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 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 2
案例一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
案例二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
案例三
3
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案例
案例四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
案例五
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
案例六
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案例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关系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关系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从全局的和长远的利益出发,以区域内全部土地为对象,对土地利用、开发、整治、保护等方面所作的统筹安排。
其目的在于加强中央政府对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提供依据。
我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全国、省、市(地)、县(市)、乡(镇)五级组成。
2、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单项用地的利用规划或为解决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中某一单项问题而进行的规划。
如:土地开发规划、土地整理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等。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它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补充和细化。
与各个级别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匹配,可以编制相应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总体规划修编的区别土地总体规划修编就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出台以后加以论证的结果,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是对总体规划的整理和编制。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单项用地的利用规划或为解决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中某一单项问题而进行的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控制下,即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某一专门问题而进行规划,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补充和深化。
几类常见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1、土地开发规划是以土地开发为核心内容的规划。
土地开发是指人类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等使各种未利用的土地资源,如荒山、荒地、荒滩等投入经营与利用;或使土地利用由一种利用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开发活动,如将农地开发为城市建设用地。
土地开发规划通常分为农用地开发规划和城镇土地开发规划。
2、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治的概念是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变土地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土地整治是在一定地域上进行的。
土地整治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地的整治、盐碱地的整治、风沙地的整治、沼泽化土地整治、红黄壤综合整治等类型。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土地管理基础知识考试题(三)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土地管理基础知识考试题(三)1、单选按()划分,土地规划可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A.时限不同B.规划范围大小C.规划性质D.规划形式正确答案:C解析(江南博哥):按规划性质,土地规划可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2、单选土地政策按()类型分,有土地所有权政策、土地使用权政策、土地收益权政策和土地处置权政策等。
A.土地利用机构设置B.土地利用C.土地权属D.土地制度正确答案:C3、单选甲公司2006年10月以出让方式取得一宗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2007年7月因资金短缺开发暂停,同年8月,甲公司将该土地使用权转让给乙公司。
在办理办更土地登记时,登记机关可以该公司()为由不予办理。
A.未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20%B.未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25%C.土地使用权不能单独转让D.未形成建设用地条件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二)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百分二十五以上,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条件。
4、判断题如果是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全体发起人必须认领公司第一次发行股份总额的全部,并按照所认领的股份缴纳股款。
()正确答案:对5、单选下列关于土地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土地制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称,它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和土地管理制度B.土地使用制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C.在整个土地制度中,土地所有制决定着土地使用制D.土地使用制不仅是土地所有制的反映和体现,而且也是实现和巩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式和手段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21_真题-无答案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21(总分96,考试时间90分钟)一、判断题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规定,参加拍卖活动的竞买人一经应价,不得撤回,当其他竞买人有更高应价时,其应价即丧失约束力。
( )A. 正确B. 错误2. 土地所有制是整个土地财产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
( )A. 正确B. 错误3. 2004年,中央政府决定在全国实行省以下土地垂直管理体制,以进一步加强国家对国土资源的宏观调控,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 )A. 正确B. 错误4. 国有企业以土地使用权作价人股的,其土地使用权作价折算的股本额不得低于审核确认的土地使用权作价总额。
( )A. 正确B. 错误5. 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图的比例尺大多是大于1:1万的;而对于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布局调整大多是在大比例尺上进行,其比例尺通常小于1:1万。
( )A. 正确B. 错误6. 从经济学角度看,土地是指大自然无偿资助人类的地上、水中、空中、光热等物质和能力。
( )A. 正确B. 错误7. 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
( )A. 正确B. 错误8. 耕地保护工作关系到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 )A. 正确B. 错误9.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
( )A. 正确B. 错误10. 非住宅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土地使用者需继续使用的,须至少提前半年申请续期,申请批准后,期限可以延长,同时按当时市场行情补交出让金。
( )A. 正确B. 错误二、单项选择题11. 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 )倍。
A.2~3 B.3~4C.4~5 D.6~1012. 为解决某个特定的土地问题而编制的一种土地利用规划类型是( )规划A.土地利用定点 B.土地利用定向C.土地利用专项 D.土地利用单项13. 国有建设用地划拨供应一般由( )批准。
理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的关系
规划成果
确定了土地利用的总体布局、用地结构和用 地规模,提出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生态保 护等目标。
详细规划编制要点及实施效果评估
编制要点
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详细规划进一步细化 了各类用地的布局和规模,包括居住用地、 工业用地、交通用地、绿地等。同时,结合 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手法,提升城市形象和 品质。
监管机制及政策保障
监管机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政府需 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规划执行情况进 行定期评估;详细规划执行过程中,需 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管,确保规划意图得 以实现。
VS
政策保障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制定相关法规和政 策,为规划实施提供法制保障;详细规划 则需要制定实施细则和技术标准,确保规 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政府还需 提供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推动 规划顺利实施。
土地利用规划指标
制定土地利用总量、结构、布局和效 益等方面的规划指标,作为规划实施 和评估的依据。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农用地保护
生态用地保护
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控制非农 建设占用农用地,确保粮食安全。
加强生态用地保护,维护生态系统完 整性和稳定性,保障生态安全。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优化建设用地布局,控制建设用地总 量,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空间形态塑造
01
02
03
城市设计原则
运用城市设计手法,塑造 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的城市空间形态,提升城 市形象和品质。
景观风貌规划
对城市重要节点、轴线、 廊道等进行景观风貌规划 ,打造宜人的城市环境。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总结
第一章:导论1、土地的概念:土地不仅仅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可以不断地为人类社会提供产品和活动场所,而且能产生巨大的财富和增值价值的经济资产或生产性资本。
2、土地的功能: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景观功能。
3、土地的特性:①土地物质的自然性②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③土地沃度的差异性④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⑤土地位置的空间性⑥土地属性的两重性4、土地利用的概念:土地利用就是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5、土地利用规划: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6、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存在问题:⑴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大,按人口平均的相对数量少⑵土地垦殖系数低,地区分布不均衡⑶林地面积极少,森林覆盖率极低⑷农业用地质量退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①根底质量下降②水土流失严重③土地沙漠化严重⑸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7、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1)土地供需综合平衡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4)土地利用微观设计8、土地利用规划程序(了解):明确任务——组织班子——收集资料——明确问题——总体构思——系统分析——系统综合——系统优化——系统评价——系统运行——系统更新(了解)9、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按照等级层次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按区域性质分为:行政区、自然区、和经济区甚至跨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按规划深度分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设计,土地利用施工我国一般按照行政区划单位分为:全国——省——市——县——乡五级土地利用规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原则1、基本土地区位理论⑴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土地的自然特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经济状况,其中特别取决于它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
(完整版)土地利用规划
(完整版)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简介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城乡建设中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置
和利用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是国家对土地利用进行管理和规划的基础,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环境生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
重要作用。
目的
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目的包括:
1. 确定土地用途:规划确定不同地区土地的适宜用途,如农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等,以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发展。
2.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规划合理布局各类用地,促进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发展。
3. 保护生态环境:规划通过保护生态功能区和环境敏感区等措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4.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科学规划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
主要内容
1. 土地资源调查:对所辖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包括土地面积、质量、利用现状等。
2.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存在的问题和潜力。
3. 宏观布局和总体规划: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发展需求,制定宏观布局和总体规划,包括确定各类用地分布和空间布局。
4. 专项规划编制:根据总体规划,制定专项规划,如农田保护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
5. 规划实施和监督: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跟踪、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的科学实施和持续有效。
总结
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和乡村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PPT课件
动产与不动产
动产(Movables)——除了土地(包括未出产的地下矿藏等) 及附着其上的有坚固基础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以外的其它一切 人类财产。 不动产(Real Estate)——法律术语,是财产中“动产”的对 称,指不能移动位置或移动后会引起性质、形状改变,造成 经济损失的物,如土地、建筑物以及附着于土地、建筑物上 的不可分离的部分(如树木、水暖设备等)。
马克思:土地是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 威廉配第: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土地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资产。——随着现代商品经
济的发展,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占用的土 地资源作为其财产的权利,称为土地资产(Land estate)。
土地 Land 自然属性、社会经济属性、系统论、景观学
土地不仅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可以不断地为人 类社会提供产品和活动场所,而且是能产生巨大财 富和增值价值的经济资产或生产性资产。据估计, 美国不动产价值约占其财富的3/4;日本地产价值 约占其资产总值的1/2以上;我国城市土地资产总 之在1.8万亿元以上,耕地资产总之约2万亿元。
规划要解决什么
何时 When (Time, Period) 何地 Where (Location) 何部门 What (Who) 为何 Why (For What) 如何 How (How to do) 规模 How Many (Scale)
课程学习目的
学习有关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概念、理论基 础、方法,能独立完成一定区域的土地利用 规划工作。
居民点用地规划+交通、水 利用地规划+农用地内部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基本农田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年每季在每块田上具体落实。这是与前一种形式所不同的地方。
优点是---比较灵活机动而且能随市场需求改变种植计划。 缺点是---每年甚至每季作物种植比例和作物产量不稳定,作 物配置较分散,不便于计划管理和农业机械作业。
主讲:刘文旭
规 划 人 生 问题: 怎样做耕地轮作组织形式安排与布局? 如何确定粮食播种面积?回忆 如何确定蔬菜播种面积?回忆
土地利用规划学
主讲:刘文旭
规 划 人 生
教学内容
农用地规划 土地治理规划 土地整理规划 土地复垦规划 土地开发、保护规划
主讲:刘文旭
规 划 人 生
教学要求
重点掌握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概念、类 型,土地开发、土地治理、土地整理、土 地保护等专项规划的内容和编制方法,了 解农用地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内容;掌 握土地整理规划和土地复垦规划的内容。
⊕轮作系统按其结构可分为轮作区,轮作田块、耕作田块和
机械化作业小区四个层次。 主讲:刘文旭
规 划 人 生
第一节
耕地规划
2、轮作区:是指按一定的轮作制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划分轮换种植的地段, 在一个规划地区可能有几个轮作区。 ⊕轮作区的类型: ①大田轮作区--包括棉花、旱粮、水稻等,该区是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经 济作物,是作物种植区最主要的类型。
机动地段,以便安排一些临时性的生产任务,配置小品种植物和用以调节轮
作田区面积间的差异。
主讲:刘文旭
பைடு நூலகம்
规 划 人 生
第一节
(二)耕作田块组织形式
耕地规划
根据作物生长的要求和土壤、水利等情况,在耕地范围内划分 种植区---如蔬菜区、棉花区、旱粮区、水稻区等,再在种植 区内划分耕作田块,轮换种植作物。 作物换茬没有一定的次序,而是根据需要和作物前后茬口,每
土地管理基础: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1、⼟地利⽤详细规划的概念 ⼟地利⽤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或⼟地利⽤专项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直接对某⼀地段或某⼀⼟地使⽤单位的⼟地利⽤及其配套设施作出具体的安排,它是⼟地利⽤总体规划或⼟地利⽤专项规划的深⼊和细化。
如农场⼟地利⽤规划、林场⼟地利⽤规划、村庄⽤地规划等。
2、⼟地利⽤详细规划的类型 从⼟地利⽤详细规划的作⽤来看,有两种类型,即控制性⼟地利⽤详细规划和开发性⼟地利⽤详细规划。
(1)控制性⼟地利⽤详细规划是地⽅政府为规范和控制⼟地使⽤者的微观⼟地利⽤⾏为⽽编制的规划,它详细规定了各类⼟地的使⽤范围、使⽤界线、使⽤强度、利⽤要求、限制条件等。
根据我国⽬前的⼟地使⽤情况,控制性⼟地利⽤详细规划主要有以下类型: ①城市(镇)⼟地利⽤规划在⼀定⾯积⼟地上形成的附着于其上的⼈⼝、产业集聚和城市社会⽀持系统,产⽣了城市⼟地功能的集中与多样性。
许多⽤地功能彼此之间往往是互相依存、渗透,有时⼜是互相消|考试⼤|长和制约的。
因此,城市⼟地利⽤规划就是要代表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统⼀协调城市千千万万个分散的⼟地利⽤活动,避免各种建设活动的互相⼲扰,消除⼟地利⽤的负⾯外部性影响。
城市⼟地利⽤控制性规划的主要内容就是合理地确定城市⽤地的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规定各地段各种⽤途的具体⽤地范围、⽤地强度、⽤地要求和⽤地限制。
城市⼟地利⽤规划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是城市规划中相对完整和相对独⽴的⼀种规划,如⽇本的城市规划是区分为城市⼟地利⽤规划、城市设施规划和市街开发规划三部分的。
我国⽬前对城市⼟地利⽤规划并⽆具体的单⾏法规进⾏界定,各城市也没有在城市规划中编制独⽴的城市⼟地利⽤规划。
但从《城市规划法》中对城市规划内容的规定和城市规划编制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城市⼟地利⽤规划是城市规划最主要的内容。
《城市规划法》第⼗九条规定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共有六项,其中第三项主要是⽤地规划,第四项中河湖、绿地系统属于⽤地规划,综合交通体系也有较⼤部分与⽤地规划相关,第五项即专业规划,也有相当⼀部分需要安排⽤地。
土地利用规划学知识点汇总
土地利用规划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篇土地利用规划学总论第一章导论土地与相关概念/关于土地与空间/土地本身是由地表、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构成。
土地的功能/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生态功能土地的特性/①土地物质的自然性:土地区别于其他物品在于土地不是前人的劳动成果,而是自然产物;②土地功能的不可替代性:土地生产农产品和生态产品的养育功能和土地承载建筑物与构筑物的功能是永远不可替代的。
③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作为资源的土地空间是有限的,土地总面积(常数)永久不变,土地利用类型(变数)在不断发生变化;④土地质量的差异性:由于组成土地的各种因素不同量的不同组合,形成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土地,其差异表现为土地质量的不同等级;⑤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在其合理利用过程中,其肥力不仅不会减退而且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又称土地的耐久性;⑥土地位置的空间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和不可移动性;⑦土地价值的增值性:土地具有一种耐用性的性质,可以吸纳投入土地的沉积资本以及社会基础设施的完善而使其可用性或使用价值的提高;⑧土地属性的多维性:土地属性具有自然、经济和社会多维属性。
土地利用途径;外延扩展、内涵挖潜土地¾用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温度、降水、地形地貌、水资源、土壤等)、社会因素(人口、城市化因素、土地制度、土地政策、土地权利、风俗习惯、文化素质)、经济因素(产量、产值、人均产值、成本、效益、外部性等)规划的本质/规划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是其未来导向性。
土地利用规划学的产生/在调整土地关系和组织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产生了土地利用规划并发挥其重大的历史作用。
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①政策性:规划是为国家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服务的政府行为,是调整土地关系的重要手段;②整体性:着眼于区域内全部土地,从全局整体角度确定各类用地的规模和布局:③兼容性:多目标兼顾,追求自然、经济生态目标整体优化:④折中性:不求最优,但求满意。
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协调。
土地规划学教学大纲
《土地规划学》教学大纲编写人:韩冰编写时间:2005年10月30日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土地规划学Land Planning课程号:40116730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8 学分: 3二、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认识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基本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认识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全面系统地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的基本原理、依据和编制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方法来初步完成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实践。
本课程教学,要求学生首先具备土地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测量学、地籍管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学习和研究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课内教材学习与课外参考书籍自学及文献资料查阅的结合。
三、教学内容(下划线注明重点、难点)第一章导论(3学时)第一节土地与土地利用一、土地的概念二、土地的功能三、土地的特性四、土地利用的概念第二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一、规划的概念二、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三、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一、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二、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第四节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一、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二、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原则(4学时)第一节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一、地租和地价理论二、土地区位理论三、持续利用理论四、生态经济理论五、人地协调理论六、系统工程理论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一、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原则二、因地制宜原则三、综合效益原则四、逐级控制原则五、动态平衡原则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6学时)第一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点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第二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和任务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第三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和程序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第四节土地利用宏观研究一、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第四章土地供给量预测(6学时)第一节基础数据预测一、预测和预测程序二、人口预测三、城市化水平预测四、作物产量预测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目的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第三节土地质量评价一、土地适宜性评价二、土地生产潜力评价三、土地的人口承载力第四节土地利用潜力估算一、建设用地的利用潜力二、农业用地的利用潜力三、后备土地资源的利用潜力第五章土地需求量预测(5学时)第一节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一、耕地需求量二、果园用地需求量三、副业用地需求量四、渔业用地需求量五、林地需求量第二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一、居民点用地需求量二、水利工程用地需求量三、公路工程用地需求量第三节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一、预测方法二、预测实例第四节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第六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3学时)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一、土地利用结构的概念和作用二、供选方案的拟定三、方案编制方法四、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实例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一、土地利用分区模式二、土地利用类型模式第三节各类用地配置一、农业用地的配置二、建设用地的配置第七章居民点用地规划(5学时)第一节居民点和居民点用地一、居民点的形成二、居民点的分类三、居民点用地第二节城镇化问题一、城镇化的概念二、世界城市化三、我国城镇化第三节城镇体系规划一、城镇布局理论二、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四节居民点规模一、居民点规模的概念二、城市的合理规模和规模分布三、居民点用地规模的预测第五节居民点布局一、居民点布局的形式二、居民点布局的原则三、居民点布局方案择优第八章交通运输用地规划(4学时)第一节交通运输与交通运输用地一、交通运输用地的功能二、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三、交通运输方式和结构第二节远景交通量的预测一、远景交通量的预测方法二、远景交通量的预测实例第三节公路用地规划一、公路和公路等级二、各级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三、公路的选线及其方案择优四、公路用地面积概算第四节水运用地规划一、水运航道规划二、港口码头用地规划三、水运用地面积概算第五节铁路用地规划一、铁路的等级和选线二、铁路用地面积概算第六节航空运输用地规划一、航空交通线选线的特点和要求二、机场布局三、空运地面设施用地面积概算第九章农业用地规划(6学时)第一节耕地规划一、耕地的组织形式二、耕作田块配置三、田间灌排渠系配置四、田间道路配置五、农田防护林配置六、田间设施综合配置第二节园地规划一、果园配置二、茶园配置第三节林地规划第四节牧草地规划第五节水产用地规划第十章土地利用专项规划(6学时)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一、规划原则二、规划程序三、技术要点四、划区定界五、主要成果第二节土地整理规划一、土地整理的概念二、土地整理的范畴和程序第三节土地复垦规划一、土地复垦的概念和意义二、废弃地类型三、废弃地复垦规划第四节土地整治规划一、水土流失地土地整治规划二、风沙地整治规划四、教材《土地利用规划学》,王万茂、韩桐魁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版。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控制下,为解决某个特定的土地利用问题而进行的规划,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技术措施。
它既要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和指导,又是总体规划方案在专项土地利用上的补充和深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专一性,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技术措施。
一般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同时编制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以解决某类特殊方面土地利用问题,使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更科学和合理。
若在不具备编制总体规划条件的地区或为结合解决当前某类任务时,可针对某一方面专门编制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如小流域综合整治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等。
在内容的广度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超过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而在内容深度上,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超过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一般可划分为土地开发、土地整治、土地复垦、土地保护和土地整理等几方面的规划,其任务是合理开发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率,保护土地生态环境,获得最优的土地综合效益。
土地开发规划是通过对地区内具有一定开发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土地进行自然、社会、经济评价,确定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目标、方向和方式,确定土地开发规模,制定实现开发目标应采取的措施和途径。
土地开发规划通常分为农用地开发规划和城镇土地开发规划。
土地开发是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等使各种未利用的土地资源,如荒山、荒地、荒滩等投入经营与利用;或使土地利用由一种利用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开发活动,如将农地开发为城市建设用地。
土地整治规划是指为改变土地资源的破坏和退化状况,保障土地永续利用而进行的规划。
如水土流失规划、盐碱地整治规划。
土地整治是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变土地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环境。
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地的整治、盐碱地的整治、风沙地的整治、沼泽化土地整治、红黄壤综合整治等类型。
土地复垦规划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占压等造成破坏的土地,根据社会经济生态条件,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挂钩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
1、开展挂钩试点地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专项调查, 分析试点地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潜力和可行性; 2、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探索实行 挂钩周转试点区域的规划思路、原则、方法,立 足优化城乡用地结构,结合用途管制分区,编制 项目区实施规划; 3、依据规划,按照建新与拆旧必须挂钩联动的原 则, 统筹安排项目区,在同一项目区内落实拆旧地 块与建新地块; 4、研究制定挂钩周转指标的使用管理办法,包括 挂钩周转指标的规模、使用范围、运行周期、归 还办法、监控措施等;
建新地块的面积规模控制 在规定时间内用拆旧地块复垦出来的 耕地面积归还 归还的耕地面积数不得少于下达的挂 钩周转指标
四)规划衔接与先行引导
1、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试点区域和 项目区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和基本农田数 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2、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挂钩试点专项规划, 实现规划引导。 3、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和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九)试点市、县要在调查分析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条 件、潜力和预测城镇建设用地需求的基础上,依据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村镇规划,编制项目区实施 规划,统筹确定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撤 并的规模和范围,合理安排建新区的城镇村建设用地 比例,确保项目区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和基本农 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各类用地结构和布局科 学合理。 (十)挂钩周转指标分别以行政区域和项目区为考核 单位,两者的用地规模都不得突破下达的挂钩周转指 标规模。对各项目区挂钩周转指标的使用情况、归还 进度等,要独立进行考核和管理;对试点市、县挂钩 周转指标的使用情况、归还进度等,要综合行政辖区 内的所有项目区进行整体考核和管理。
二、挂钩周转指标和项目区的管理
(七)挂钩试点的规模按国家和省(区、市)下 达的挂钩周转指标控制。挂钩周转指标按照“总 量控制、封闭运行、定期考核、到期归还”的原 则进行管理。 (八)挂钩试点工作实行行政区域和项目区双层 管理,并以项目区为主体组织实施。项目区的设 置要便于实施和管理,规模适度,建新和拆旧地 块在地域上要尽可能接近,在试点市、县行政辖 区内设置,并避让基本农田。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P233
(二)编制技术要点
省培训PPT
第二节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 挂钩规划
挂钩试点政策内容与要求
工作依据 “增减挂钩试点”的概念 试点工作的基本要求 挂钩试点工作的工作原则 挂钩试点工作主要任务 挂钩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 挂钩周转指标和项目区的管理 挂钩试点的相关配套政策及管理 挂钩试点的工作组织
规划布局
拆旧区
拆旧建新项目区 建新区 挂钩周转指标留用区
安置区
(三)试点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 二)项目区的设置要求 三)挂钩周转指标使用 四)规划衔接与先行引导
一)试点工作总体要求
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促进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拆旧地块和建新地块 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 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用地布局更合理
第十章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 专项规划
第一节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地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深入和补充、有机组成部分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第13章) 土地保护规划(第14章田保护区规划 自然保护区规划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
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一)概念 土地整理 土地复垦 土地开发
(五)挂钩试点工作主要任务
深入分析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基础条件、发展潜力 和制约因素 研究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 挂钩的思路、原则和方法 积极探索相关的政策、机制和激励措施 研究提出挂钩工作的组织方式、管理制度、技术措 施和监管手段,为全面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 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工作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5、提出项目区实施管理措施,包括项目区的申 报审批、组织实施、检查监督、成果验收等; 6、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土地产权研究,探索 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制度; 7、研究提出促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推进节约 集约利用土地的经济机制和政策措施; 8、研究项目区土地整理所涉及的土地确权登记 的内容、程序、方法等。
一、试点工作概述
(一)工作依据
《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 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 土资发[2005]207号 《江苏省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与新增建设用地挂钩试 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在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与新增建设用地挂钩试点工 作会议上的讲话》,陶培荣,2005.6.30 《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 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苏 国土资发[2006]213号 )
(二)“增减挂钩试点”的概念
以国务院明确要求“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 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为契机,国土资源部于2006年 上半年开始在八个省市开展了挂钩试点的工作。 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 试点(以下简称挂钩试点),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 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 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 建新拆旧和土地复垦,最终实现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 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 更合理的土地整理工作。
二)项目区的设置要求
建新地块的总面积不得大于拆旧地块的总 面积 建新地块中用于安置拆旧地块农村居民的 土地面积应低于原占用面积 建新地块中其他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 应高于现有存量建设用地 拆旧地块复垦耕地的数量、质量应不低于 建新占用的耕地,并与基本农田建设和保 护相结合。
三)挂钩周转指标使用
(四)挂钩试点工作的工作原则
以规划控制建新拆旧规模,引导城乡用地 布局、结构调整; 以挂钩周转指标安排建新拆旧年度规模, 调控实施进度,考核计划目标; 以项目区实施为核心,实行行政辖区和项 目区建新拆旧双层审批、考核和管理;
以制度改革、机制创新为基础,促进耕地 保护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步实 施; 尊重群众意愿,维护集体和农户土地合法 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