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本课作者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75d0bb0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1a.png)
叶圣陶简介叶圣陶简介叶圣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叶圣陶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叶圣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1894年10月28日诞生于江苏苏州一清贫的市民家庭,1988年2月16日病逝于北京。
原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笔名有叶匋、允倩、斯提、郢、郢生等。
1911年中学毕业,因家庭生活困窘无力升学,1912年至1923年先后在杭州、上海、北京等地任教,对教育界状况和知识分子情态了解甚深,为此后创作奠定了丰厚的生活基础。
青少年时期即酷爱文艺,曾为诗社“放社”盟主。
1911年开始发表及文言小说等。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其创作一发不可收。
1921年参予发起新文学第一个社团“文学研究会”,作品数量之多、体裁之广、知识分子形象刻划之真切,颇为新文学文坛所瞩目。
小说《隔膜》、《火灾》、《线下》、《城中》诸集,在关注妇女命运、憧憬人生的“美”与“爱”、思考知识分子道路的同时,“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的、写实的描写着灰色卑琐的人生。
” (茅盾语),成为新文学作品中放射异彩的独特篇章。
同期,开创了现代童话创作这一新型文学体裁,童话集《稻草人》和此后出版的《古代英雄的石像》,文字优美、清新,想象丰富、诗意盎然,寓善恶、美丑的`评判于浅易的故事之中,艺术魅力经久不衰。
散文合集《剑鞘》、新诗合集《雪朝》中的作者诸篇,笔致诚朴、淡雅、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作家的人生评价和创作才华。
1922年与朱自清等创办新文学第一个诗刊——《诗月刊》。
1923年至1937年先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和开明书店编辑,参予编辑文学研究会刊物《小说月服》、《文学旬刊》和《中学生》、《文学》等杂志。
此期短篇小说、童话多收入《未厌集》、《四三集》,散文多收入《脚步集》、《未厌居习作》。
面对内敌外侮的种种行径,叶圣陶的创作风格也由沉稳、冷隽转而为热烈与愤激。
有“扛鼎”之作称谓的长篇《倪焕之》于1928年出版,成为现代知识分子在“五四”前后十余年时代壮潮激荡下,艰难探索,走向集体主义的真实记录。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69c4a492af90242a895e5f2.png)
叶圣陶简介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汉族人。
字秉臣。
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
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文教理念“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对改进现代中文教育有重要影响。
他给中文教育引入了一个全新的观念,“应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长期详细的灌输书本知识。
”这一观点冲破了习惯于强烈依赖记忆和灌输的传统语文教学观念。
此外,叶圣陶促进了批判思维的深入人心,让人们认识到个人价值判断的重要性。
他认为这些学习技能应当被用来构筑学生的基础,同时也将成为学生终生学习的起点。
文学为人生叶圣陶在他反思现实生活的作品中动情地写道:“在记忆中,我似乎从来没有撰述过自己有些模糊或者不甚清楚的知识。
换句话说,我不能写那些只是通过想象得来的东西,但我也没有失掉想象力。
我生活在城市里,乡镇和农村,我写在那些地方观察到的事物。
作为一名老师,我了解一些教育圈的生活,我也记录下来。
在一些相当基础和浅显的层面,我关注着中国革命逐渐的发展,同时,我也记录下这些事情。
”[3]他大多数的新闻作品由人们的生活得到灵感。
他相信文学作品不仅是用来供人消遣,而且也是反映生活和鼓舞读者思考现实的工具。
他感觉有义务去让读者知道在他们周围真实发生的事情。
这就是他为什么想要将文学和新闻报道联系起来的原因。
他认为文学作品应该也被用来唤醒青年对社会的关心与敏感。
这个观点如同新闻工作者讲述真相的基本原则。
叶圣陶也以记者为毕生职业。
易读性在叶圣陶的作品中易读性是一个显著特征。
它意味着读者更有效率的感知和理解文章内容。
作为一名记者,叶圣陶作中强调词语的运用。
这大概是因为在他做编辑之前,曾作了10多年的教师的缘故。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7《小小的船》作者简介叶圣陶素材鲁教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7《小小的船》作者简介叶圣陶素材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568b9d284ac850ad0242c8.png)
叶圣陶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
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中》(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
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开明少年》、《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小小的船》优秀课件(共101张PPT)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小小的船》优秀课件(共10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e2e71576bec0975f565e22a.png)
仿写: ( 弯弯的 )月儿 ( 绿绿的 )草地 ( 白白的 )云朵 ( 蓝蓝的 )大海
这是课后第2题哦!
( 圆圆的 )西瓜 ( 红红的 )太阳 ( 弯弯的 )小路
想一想,文中运用带“的”字的短语有什么好处呢?
“弯弯的……小小的……”中“弯弯”“小小”前后两 个字一样,重复使用,就叫叠词。叠词可以突出所描写的事 物的特点,让所描写的事物更形象,读起来更有韵律感。我 们还可以这样说:白白的、绿绿的、粗粗的、胖胖的……
课后练习
船 (chuán cuán) 闪 (sǎn shǎn) 星 (xīn xīnɡ)
里 (lǐ nǐ)
在 (zài zhài) 见 (jiàn jià)
yuè
月 共_四___画,第二笔是____。
ér
儿 共_二___画,第二笔是____。
de chuán liǎng tóu
zài
小小
儿
我
lǐ kàn jiàn shǎn
xīng
船
闪的 星
第三步:趣识汉字
有趣的字理
“月”字像一弯新月,由于月亮是晚上出 来的,所以又表示“夕”。
星星一闪一闪
闪闪的
星星
里面
小船
看见
两头
第四步:读课文
朗读视频
1.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听范读,看自己的朗读是否正确。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我发现: “弯弯”“闪闪”“蓝蓝”都是叠词。
叠词一般指含有重叠字的词。这些叠词不仅 让描绘的事物更加形象,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
叠词的使用 概念:叠词一般指含有重叠字的词。 运用:本文用了许多叠词来描写景物的形状和 色彩,如,弯弯、蓝蓝,这些叠词不仅让描绘 的景物更加形象生动,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
中国现代作家叶圣陶生平简介
![中国现代作家叶圣陶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d63847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6b.png)
中国现代作家叶圣陶生平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秉臣,现代作家、文学出版家、教育家与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优秀语言艺术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现代作家叶圣陶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叶圣陶生平简介叶圣陶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出生于中国历史上最黑暗动乱的年代1894。
当正逢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满清战败之时,在江苏苏州的一间小屋内叶圣陶出生了。
幼年的叶圣陶家境贫寒,但是他刻苦努力。
本着对知识的渴望他考入了当地的草桥中学。
初中毕业后他在出任小学教员,并开始投身于文学事业的创作工作。
他的笔名叶圣陶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成名的,他的原名本叫叶绍钧。
1914年他受人排挤离开学校,这对他日后一心从事文学写作铺平了道路,他进入了上海商务印书馆,不久之后就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童话故事《稻草人》。
20世纪初,白话文浪潮席卷封闭的中国,叶圣陶看到了白话文是中国文学的希望,他很快投入到白话文写作中,写出了《春宴琐谭》。
1921年,叶圣陶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写出了长篇童话小说《小白船》,很快引起了轰动。
同年,他有幸加入到北京大学新潮社,结识了周作人(鲁迅的弟弟)、沈雁冰、郑振铎等一批觉醒的知识青年。
这让他的文学创作事业如鱼得水,他们共同组建了“文学研究会”,用文学救国。
叶圣陶很爱国,九一八事变震惊全国,他很快联合一大批文艺界人士,用笔杆子抗日。
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曾出任教育部副部长等众多职位,为新中国文学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1988年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叶圣陶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
这位老先生循循善诱,其独特的教育思想与众不同。
叶圣陶长期从事语言文学探究,充沛的经验让他精通擅长教师的教学工作。
叶圣陶的在写作教育中有一条心法,是一切灵感源于生活积累。
他十分注重观察身边的事物,儿时曾随做账房先生的父亲走街串巷为地主收费。
每次出门他都细细观察,收费的对象,生活状况等等。
小小年纪就对当地的风俗民情了然于胸,这位以后的写作铺平了道路。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本课作者叶圣陶简介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本课作者叶圣陶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0277a72eefdc8d376ee324c.png)
叶圣陶简介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1894--196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甪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他称甪直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在20年代陆续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
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潘先生在难中》等;后转向摄取与时代斗争有关的重大题材,如《夜》、《倪焕之》等,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
他的小说呈现出朴实冷隽的艺术格调。
“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
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写作以散文和文艺评论为主。
主要散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小记十篇》等。
他的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语言洁净,大多具有厚实的社会内容。
《藕与莼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牵牛花》、《春联儿》等是他散文中各具特色的名篇。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
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
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表·译者的话》)。
叶圣陶从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
1923年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曾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主编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作家。
叶圣陶先生简介(完美版)ppt
![叶圣陶先生简介(完美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5e9c927caaea998fcc220e9b.png)
2020/10/18
2020/10/18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
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
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主要作品: 童话: 《小白船》《一粒种子》《旅行家》《含羞
草》玫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快乐的人》 《古代雄的石像》《稻草人》(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叶圣陶是“语文”一词的创始人
2020/10/18
臧克家对叶圣陶先生的评价:
“温、良、恭、俭、让 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 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 上兼而有之。”
2020/10/18
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 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小说集:《隔膜》 长篇小说:《倪焕之》(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 篇小说) 2020/10/18 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夜》等
叶圣陶先生曾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 社长、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 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 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 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2020/10/18
年轻时
与妻子胡墨林
年老时
2020/10/18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 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 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 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 就叫语文。”
2020/10/18
最早被冠名为“语文”的小学课本 (195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020/10/18
风
叶圣陶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优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2.小小的船---自学成才的叶圣陶爷爷-推荐下载
![「优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2.小小的船---自学成才的叶圣陶爷爷-推荐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8651be4c7375a417866f8fcd.png)
优质资料 推荐下载
优质资料 推荐下载 1 自学成才的叶圣陶爷爷
叶圣陶老爷爷一生曾主编过很多版本的小学、中学、大学的课本,有高深的学问。
可他没进过一天大学的门,他的学问,完全是靠自学得来的。
他出生在苏州一个平民家庭,家无半亩地、一间屋,但他的父亲要求他很严格。
3岁时父亲就教他认字,6岁时就把他送进私塾,12岁他考进了苏州第一所洋学堂——公立高等小学。
当时要学三年才能毕业,由于他学习刻苦,功课特别好,一年之后他就考入了公立第一中学。
公立第一中学的老师,都是具有新思想的年轻人,他们倡导爱国、强国,教育学生热爱乡土,立志振兴中华,发展学生的业余爱好,这给叶圣陶老爷爷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这所学校里,他学会了篆刻、写诗,他还办了一张小报,自己刻蜡版,自己印刷,自己撰写稿件,同学们都很喜欢看。
叶老爷爷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课外活动中又很活跃,表现出了很高的才能,同学们都认为,中学毕业后,他肯定能考上名牌大学。
但就在这时,叶老爷爷的父亲失业了,家里断了惟一的经济收入,没法生活了。
他只好放弃考大学,开始找工作。
17岁那年,他当上了小学教师。
从此,叶老爷爷一边工作,一边坚持自学。
他请朋友寄来北京大学的课表和讲义,按照大学的课程自学,每天早晨学三小时,晚上学三小时。
他认为结合工作也能促进学习。
给学生讲课,得认真备课,要看很多参考书,这样就能学到很多知识。
叶老爷爷还坚持在业余时间写作,发表了很多童话、小说,在全国很有名气,于是有很多中学请他去教书,有的大学也请他去教书,他成了闻名全国的语文教学专家。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2.小小的船---自学成才的叶圣陶爷爷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2.小小的船---自学成才的叶圣陶爷爷](https://img.taocdn.com/s3/m/bb83a2bb28ea81c758f57870.png)
自学成才的叶圣陶爷爷
叶圣陶老爷爷一生曾主编过很多版本的小学、中学、大学的课本,有高深的学问。
可他没进过一天大学的门,他的学问,完全是靠自学得来的。
他出生在苏州一个平民家庭,家无半亩地、一间屋,但他的父亲要求他很严格。
3岁时父亲就教他认字,6岁时就把他送进私塾,12岁他考进了苏州第一所洋学堂——公立高等小学。
当时要学三年才能毕业,由于他学习刻苦,功课特别好,一年之后他就考入了公立第一中学。
公立第一中学的老师,都是具有新思想的年轻人,他们倡导爱国、强国,教育学生热爱乡土,立志振兴中华,发展学生的业余爱好,这给叶圣陶老爷爷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这所学校里,他学会了篆刻、写诗,他还办了一张小报,自己刻蜡版,自己印刷,自己撰写稿件,同学们都很喜欢看。
叶老爷爷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课外活动中又很活跃,表现出了很高的才能,同学们都认为,中学毕业后,他肯定能考上名牌大学。
但就在这时,叶老爷爷的父亲失业了,家里断了惟一的经济收入,没法生活了。
他只好放弃考大学,开始找工作。
17岁那年,他当上了小学教师。
从此,叶老爷爷一边工作,一边坚持自学。
他请朋友寄来北京大学的课表和讲义,按照大学的课程自学,每天早晨学三小时,晚上学三小时。
他认为结合工作也能促进学习。
给学生讲课,得认真备课,
要看很多参考书,这样就能学到很多知识。
叶老爷爷还坚持在业余时间写作,发表了很多童话、小说,在全国很有名气,于是有很多中学请他去教书,有的大学也请他去教书,他成了闻名全国的语文教学专家。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036ba7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fc.png)
叶圣陶介绍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字秉臣。
江苏省苏州人。
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为我国语文教学发表过很多精辟见解,论著收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1921年,他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
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叶圣陶的父亲叶仁伯,是“吃知数饭的”,即经管账务,平常人家称呼他“账房”或“账房先生”。
他主要是替一位姓吴的地主家收租子,另外,一些大户人家逢到婚丧喜庆之事,也请他去临时料理账务。
叶圣陶家里除了父母亲和两个妹妹之外,还有祖母和外祖母,全家七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微薄的收入来维持,日子过得还是有点紧巴的。
不过,尽管如此,衣食问题还是可以无忧的。
叶圣陶的父亲为人厚道,办事笃实,品行端正,母亲心地善良,尽心持家,克勤克俭。
父母的品德深深地影响了叶圣陶,他心里想着要像父母一样做人。
叶仁伯勉励儿子熟读圣贤书,但由于家境寒苦,他不主张像富户人家那样把子弟关在书房里“一心只读圣贤书”,而认为带孩子出去跑跑,熟悉社会和认识社会上的种种人和事是务实的。
“不识字好过,不识人难过”。
叶仁伯抱着这种传统观念,让儿子跟着他出门到亲戚家拜年、贺寿、吃喜酒,清明节到乡下上祖坟,秋天到乡下看收租子。
这一切大大地开阔了叶圣陶的眼界,使他无形中受到人情事理的熏陶。
叶圣陶童年时代,就领略了苏州民风民情的淳朴,也孕育了关心民间疾苦的缕缕情思。
叶圣陶自幼生活在文化氛围很浓的吴地,远山近水、亭台楼阁、斋堂殿馆、庙院庵祠,甚至连城里的路名,都有来历;哪怕是一块匾额、一个牌楼、一座桥梁,都有传说。
父亲总要带他去看,说给他听,而且回家后还要求他回忆参观时的先后次序,作类似日记的记录,作为“开笔”之前的写作训练。
叶圣陶的简介
![叶圣陶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7c66d2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7.png)
叶圣陶的简介叶圣陶的名声斐然于教育界和文学界,被誉为“优秀语言艺术家”。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叶圣陶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叶圣陶的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叶圣陶的文学特点叶绍钧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是叶绍钧“教育小说”的基调。
他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和同情,反映了下层知识分子贫穷悲苦的生活状况。
与此同时,他对作为知识阶层一部分的教员,也有着严峻的解剖与审视。
叶绍钧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
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的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
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在叶绍钧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为突出。
他带着一双透入的观世的眼,冷静的谛视着蜷伏在旧中国暗诹一角里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
他的内心满蕴着悲悯之情,而在落笔之际却藏而不露、冷隽含蓄,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文中。
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在生活的碾盘重压下的知识者,作者看不惯他们的怯弱、空虚、玩忽职守、自私自利、不又要刺它一下,期望他们有所改变;但是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2.小小的船---自学成才的叶圣陶爷爷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2.小小的船---自学成才的叶圣陶爷爷](https://img.taocdn.com/s3/m/1c93dfaae53a580216fcfebf.png)
自学成才的叶圣陶爷爷
叶圣陶老爷爷一生曾主编过很多版本的小学、中学、大学的课本,有高深的学问。
可他没进过一天大学的门,他的学问,完全是靠自学得来的。
他出生在苏州一个平民家庭,家无半亩地、一间屋,但他的父亲要求他很严格。
3岁时父亲就教他认字,6岁时就把他送进私塾,12岁他考进了苏州第一所洋学堂——公立高等小学。
当时要学三年才能毕业,由于他学习刻苦,功课特别好,一年之后他就考入了公立第一中学。
公立第一中学的老师,都是具有新思想的年轻人,他们倡导爱国、强国,教育学生热爱乡土,立志振兴中华,发展学生的业余爱好,这给叶圣陶老爷爷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这所学校里,他学会了篆刻、写诗,他还办了一张小报,自己刻蜡版,自己印刷,自己撰写稿件,同学们都很喜欢看。
叶老爷爷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课外活动中又很活跃,表现出了很高的才能,同学们都认为,中学毕业后,他肯定能考上名牌大学。
但就在这时,叶老爷爷的父亲失业了,家里断了惟一的经济收入,没法生活了。
他只好放弃考大学,开始找工作。
17岁那年,他当上了小学教师。
从此,叶老爷爷一边工作,一边坚持自学。
他请朋友寄来北京大学的课表和讲义,按照大学的课程自学,每天早晨学三小时,晚上学三小时。
他认为结合工作也能促进学习。
给学生讲课,得认真备课,
要看很多参考书,这样就能学到很多知识。
叶老爷爷还坚持在业余时间写作,发表了很多童话、小说,在全国很有名气,于是有很多中学请他去教书,有的大学也请他去教书,他成了闻名全国的语文教学专家。
【精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2.小小的船---自学成才的叶圣陶爷爷 优质资料
![【精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2.小小的船---自学成才的叶圣陶爷爷 优质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c1c642d7fd5360cbb1adb1f.png)
自学成才的叶圣陶爷爷
叶圣陶老爷爷一生曾主编过很多版本的小学、中学、大学的课本,有高深的学问。
可他没进过一天大学的门,他的学问,完全是靠自学得来的。
他出生在苏州一个平民家庭,家无半亩地、一间屋,但他的父亲要求他很严格。
3岁时父亲就教他认字,6岁时就把他送进私塾,12岁他考进了苏州第一所洋学堂——公立高等小学。
当时要学三年才能毕业,由于他学习刻苦,功课特别好,一年之后他就考入了公立第一中学。
公立第一中学的老师,都是具有新思想的年轻人,他们倡导爱国、强国,教育学生热爱乡土,立志振兴中华,发展学生的业余爱好,这给叶圣陶老爷爷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这所学校里,他学会了篆刻、写诗,他还办了一张小报,自己刻蜡版,自己印刷,自己撰写稿件,同学们都很喜欢看。
叶老爷爷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课外活动中又很活跃,表现出了很高的才能,同学们都认为,中学毕业后,他肯定能考上名牌大学。
但就在这时,叶老爷爷的父亲失业了,家里断了惟一的经济收入,没法生活了。
他只好放弃考大学,开始找工作。
17岁那年,他当上了小学教师。
从此,叶老爷爷一边工作,一边坚持自学。
他请朋友寄来北京大学的课表和讲义,按照大学的课程自学,每天早晨学三小时,晚上学三小时。
他认为结合工作也能促进学习。
给学生讲课,得认真备课,要看很多参考书,这样就能学到很多知识。
叶老爷爷还坚持在业余时间写作,发表了很多童话、小说,在全国很有名气,于是有很多中学请他去教书,有的大学也请他去教书,他成了闻名全国的语文教学专家。
《叶圣陶简介》课件
![《叶圣陶简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3bff8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0b.png)
在晚年时期,叶圣陶担任了许多重要职务,如全国政协副主 席、民进中央主席等。他致力于推动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对社会的关注与贡献
关注社会问题
叶圣陶非常关注中国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教育问题。他强调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认为教育应该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服务。他积极呼吁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 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叶圣陶出生于1894年,是苏州一个书香门第的长子。他的父 亲是一位举人,母亲也出身于书香世家,受过严格的上等教 育。这样的家庭背景为叶圣陶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土壤 。
教育经历与早期工作
总结词
叶圣陶接受了系统的现代教育, 并早早地开始了教育工作。
详细描述
叶圣陶先后就读于苏州师范学校 和北京大学,接受现代教育。毕 业后,他回到母校苏州师范学校 任教,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
童话创作
童话特点
叶圣陶的童话作品充满童趣,想象丰 富,寓意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和教育意义。
代表作品
《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
翻译与编辑工作
翻译作品
叶圣陶曾翻译多部外国文学作品,包括《鲁滨逊漂流记》、《伊索寓言》等。
编辑工作
叶圣陶曾担任《小说丛报》、《人民文学》等文学杂志的编辑工作,为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VS
传播中国现代文学
叶圣陶的作品被译成多种语言,向世界展 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风貌,为国际文学界 了解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重要的窗口。
04
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陶的作品特色与风格
作品主题与思想内涵
作品主题
叶圣陶的作品主题丰富多样,涵盖了社会、 家庭、人性等多个领域。他善于通过细腻的 笔触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反映社会现实问 题,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1e1bcc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f.png)
叶圣陶简介叶圣陶简介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叶圣陶 (1894--1988) 原名绍钧,字秉臣,主要笔名有叶匋、圣陶、桂山等。
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0年1914年开始发表了10余篇文言小说,1917年应聘到吴县甪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他称甪直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1919年加入新潮社,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在20年代陆续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
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潘先生在难中》等;后转向摄取与时代斗争有关的重大题材,如《夜》、《倪焕之》等,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
他的小说呈现出朴实冷隽的艺术格调。
“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
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写作以散文和文艺评论为主。
主要散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小记十篇》等。
他的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语言洁净,大多具有厚实的社会内容。
《藕与莼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牵牛花》、《春联儿》等是他散文中各具特色的名篇。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
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
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表?译者的话》)。
叶圣陶从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
1923年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曾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主编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作家。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6f8b074804d2b160b4ec0fe.png)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1894~1988)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
原名叶绍钧,笔名叶、圣陶、斯提等。
江苏苏州人。
早年当小学教师,并参加新潮社和文学研究会。
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或编辑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月刊》、《笔阵》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入抗日救亡活动。
1946年后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
1949年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著有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简介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1894--196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甪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他称甪直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在20年代陆续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
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潘先生在难中》等;后转向摄取与时代斗争有关的重大题材,如《夜》、《倪焕之》等,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
他的小说呈现出朴实冷隽的艺术格调。
“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
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写作以散文和文艺评论为主。
主要散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小记十篇》等。
他的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语言洁净,大多具有厚实的社会内容。
《藕与莼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牵牛花》、《春联儿》等是他散文中各具特色的名篇。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
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
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
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表·译者的话》)。
叶圣陶从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
1923年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曾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主编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作家。
他还出版不少诗集、评论集和论著,编辑过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文化教育的领导工作,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