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成语累积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积累成语的阳光沐浴孩子成长
王育红
成语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它承载着优秀的文化和丰富的思想,是不可再生的教育资源。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是现代小学生的薄弱环节,利用成语典故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增加学生古典文化的积累,陶冶小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促进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形成。
我们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设计了适应小学语文课堂积累的多种方法和途径;着重提高小学生对成语的感悟与认识能力,培养小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设计了体现“大语文教学观”的多种方法和途径。对小学生成语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提高,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着重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增加小学生的成语积累总量。
1.提高小学生积累成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成语故事的阅读兴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比较持久的兴趣,对阅读的注意力大都是无意注意,即被某个有趣的故事吸引,兴趣持续的时间不长,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有意注意。
结合课文内容拓展阅读。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智谋,语文天地中有这样一题: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智谋的故事,形成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成语,请你找一找,比一比看谁找得多,与同学交流。如围魏救赵、破釜沉舟、调虎离山等。我安排学生周末广泛搜集,并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成语讲会,在小组内讲,选出优胜者,参加班级成语故事大赛,十六个优胜者讲出了大家感兴趣的成语故事,如完璧归赵、望梅止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等。我为他们评出一二三等奖,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积累成语的兴趣。
按照成语内容归类阅读。小学语文课本的单元练习上就有把意
思相近的成语放在一起让学生读读背背的练习。如“舐犊之爱、乌鸟私情、天伦之乐、其乐无穷”,再配以图画,使学生理解这些成语都是反映长辈对晚辈的哺育之恩的,使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受到孝敬长辈的教育。教师也可出一个成语,让学生向家长或书本“求教”,写出和这个成语意思相近的成语,看谁写得多,学生们一定会“乐此不疲”的。
理解成语意思赏析阅读。因为成语有相当部分严于古诗文,对这些古诗文的赏析、阅读、背诵有助于理解成语意思,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源头活水”来源于“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淡妆浓抹”来源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卷土重来”来源于“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末可知”。“心有灵犀”来源于“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等等。
2.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成语积累
成语的积累是小学生在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达到熟记成诵的要求,是成语熟练运用的前提。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有一定的课外阅读量,如小学一至二年级的阅读总量不低于五万字,五至六年级应该达到十几万字以上。可见,新的课程改革非常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和积累。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体现一种“大语文教学观”,要把教学不仅仅看成是课堂上的教学互动,还应该包括课外的自学探究、学法指导,社会实践等方面。从而增加学生成语的积累总量。为学生理解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教学中的积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积累,课堂上积累的方法很,如课前预习积累,即学生在预习中先画出懂或不懂的成语,通过查阅辞典、请教等形式达到熟记、积累的要求;预习生字时,要求学生找带生字的成语,每个生字最少找一个成语,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每一课都能积累十几个,有时二十几个。极大的调动了积累成
语的积极性。早自习让他们读一读,课后再写在读书笔记上,一册教材学完后,进行一次大的整理,巩固了积累成果。
新课程改革突出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让学生去发现去总结,在教学《包公审驴》时,我要求他们用一个成语总结故事结果,学生说出了很多:真相大白、一箭双雕、一石二鸟、水落石出,让我感到了惊喜。总之,课堂教学中积累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模式和界限,教师可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积累。
系列活动中积累。这种积累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种综合性活动,即开展一系列活动来达到在活动中积累成语的目的。如成语接龙,由老师或一名同学说一个成语,这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也可同音异形字)作为下一个成语的开头一个字,往下说,看谁能“接”得最长。例如“一鼓作气、气壮山河、河东狮吼……”。再如模仿中华成语大会,让学生做成语卡片,一人描述一人猜。再如观察中积累,老师可让全班同学在课间去校园内各处走一走,看一看,上课后回到教室,把你看到的某件事叙述出来,并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件事,比比谁概括得贴切。例如,某个同学说看到一个小同学因为找橡皮弄翻了桌上的墨水,墨水又把前排同学的衣服弄黑了。这就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另一个同学说看到一个男孩打了另一个男孩就跑,没想到摔了一跤,那个被打的男孩跑过来扶起打他的男孩,这真是“以德报怨”呀。教师可采用多种有趣活动来帮助学生积累。
二、提高小学生对成语典故的感悟与认识能力,培养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1.提高小学生对成语典故的感悟与认识能力。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成语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来提高小学生对成语的感悟与认识能力。如教师可让学生对“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一心为公,无私奉献”
两个成语进行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它们的褒贬之意,进而再讨论“流芳百世”、“遗臭万年”两个成语的对比意义及他们带给人们的不同价值观。再如对“守株待兔”式“不劳而获”思想的批评,对“精忠报国”式爱国主义思想的敬佩与赞扬,对“莫须有”的发明者秦桧的残害忠良、卖国求荣丑恶嘴脸的愤恨,使学生在对成语的感悟与认识中体会到做人的道理、处事的原则和立德的根本。
2.培养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成语典故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古语云:“亡人之国,必先亡其史。”小学生如果对我们民族的经典毫无感情,也毫无了解,那就不能算合格的小学生,那就不能算有着五千年历史的炎黄子孙。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赋于学生一种“精神力量”。教师要“诱导”学生亲近经典,亲近历史,让学生与民族精神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