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中学)》附录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6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6
一、知识直观
(一)知识直观的类型
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1.实物直观
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1.及时复习
2.分散复习
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
1.痕迹衰退说
按照这种理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2.干扰说
现在,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最重要原因。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3.同化说
奥苏伯尔认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2.模象直观
模象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所谓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3.言语直观
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二)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三、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
四、知识学习的作用
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1.知识
知识: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储存于个体 内即为个体的知识,储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
知识的本质是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
知识表征指知识在人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
2.信息加工心理学对知识的静态分 类
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大多同意把人类习得的知识分为两大类: 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 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
发现学习
维度一:学习进行的方式
2.学习分类
将学习发为认知、情感 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是通常的分类框架 不同分类系统的差异出现在知识与技能的划分上。
本书遵循这种分类法,在认知学习领域采用“知识”(陈述性知 识)、智慧技能(程序性知识)和认知策略(特殊性的程序性知 识)三分的形式。 并重新对知识和技能作了定义,广义的知识包括技能,狭义则只 涉及言语信息,而技能是程序性知识的运用。
(5)态度。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已的反应倾向。(情感)
2.学习分类
奥苏伯尔的两维学习分类
维度二: 学习材 料与原 有知识 的关系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澄清概念 之间关系
听演讲 或看教 材
记口诀
良好的视 听教学
学校实验 室实验
用公式 解题
科学 研究
理智产 生过程
尝试与错误 走迷宫
接受学习
指导发现学习
按照广义的知识观,智慧技能是 运用某种习得的规则或程序顺利完 成智力任务的能力,
2.动作技能的分类
按照动作技能开始与结束的特征
连续的动作技能&离散的动作技能
2.动作技能的学习条件
1.内部条件
两种学习任务:
局部技能:一套完整的动作技能可以分解成同时或按先后次序出现的局部 技能

中学教育心理学大纲

中学教育心理学大纲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一般掌握)二、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了解)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了解)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了解)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般掌握)练习:一、选择题。

1 、 1903 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A .桑代克 B .斯金纳 C .华生 D .布鲁纳()2 、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A .桑代克 B .斯金纳 C .华生 D .布鲁纳()二、填空题:1 、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一般掌握)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了解)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一般掌握)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了解)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了解)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一、人格的发展(一般掌握)二、自我意识的发展(重点掌握)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一般掌握)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一般掌握)练习:一、选择题:1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A .2 岁B .4 岁C .5 岁以前D .1—3 岁2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A .2-3 岁B .4 岁C .5 岁以前D .1—3 岁3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A .行为系统B .意识特点C .综合心理特征D .品德与修养4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A .控制B .基本看法C .改造D .意识二、填空:1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考试大纲及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考试大纲及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本概念(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2)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

(3)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多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关键期【劳伦兹】在某一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来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2、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识及其发展(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A.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B.前运算阶段【2~7岁】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

主要有一下特征:a.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b.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c.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d.思维不具可逆性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标志: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D.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a.命题之间的关系b.假设-演绎推理c.抽象逻辑思维d.可逆与补偿e.思维的灵活性(2)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A.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和方法B.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自我意识及其发展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自我意识的发展:A.生理自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B.社会自我少年期基本成熟C.心理自我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3、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方式的差异,智商的含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1)认知方式差异又称认知风格,指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为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定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2、教育心理学的旨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3、心理学分类普通心理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

学生5、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

6、教师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起着关键作用。

7、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教学计划).8、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9、学习与教学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10、学习过程定义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11、配置性(准备)教学前诊断性教学评价教学中,形成性评价教学后,总结性评价1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1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奠基人、创始人)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斯金纳-—程序教学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15、程序教学①把教学内容分为若干小步子,灌输到教学机器里。

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进行学习③进行及时的反馈16、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性研究第四,社会文化研究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其一,连续性与阶段性。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纲第一章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纲第一章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二)(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

反过来,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

(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1.总论2.学生与学习心理3.教学与教师心理。

初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初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初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简介本考试是初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期末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内容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发展心理学和研究心理学的关系- 影响研究与教育的因素2. 研究与教学的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和认知研究理论- 研究动机与动机理论- 研究策略和研究方法3. 学生个体差异与研究困难的心理机制- 个体差异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研究困难的原因和诊断- 研究困难的预防与干预措施4. 评价与测量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的选择与应用- 评价结果的解读与使用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目标- 心理调适与情绪管理- 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学生人格与身心健康的发展6.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在学校管理与领导中的应用三、考试形式1. 试卷类型:闭卷2. 试题形式:选择题和简答题3. 考试时间:120分钟四、考试要求1. 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2. 理解研究与教学的心理过程,掌握相应的研究策略和方法。

3. 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和研究困难的心理机制,并能够预防和干预。

4. 熟悉评价与测量在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5. 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和方法。

6. 能够将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知识应用于教育实践和学校管理中。

五、考试准备1. 课堂研究:认真听讲,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2. 课外阅读:参考教育心理学的教材和相关学术著作,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练题库:完成相关的练题,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解题能力。

4. 组织复:按照大纲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重点强化薄弱环节。

六、注意事项1. 考试前请保证良好的休息,充分准备。

2. 考试过程中,请认真审题,正确答题,注意时间分配。

中学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纲要分享版

中学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纲要分享版

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纲要整理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P1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书、数.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 P7(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P9(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P10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打印版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完全版

打印版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完全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自身的(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与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与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与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013年贵州省中学教育学与心理学考试大纲

2013年贵州省中学教育学与心理学考试大纲

2013年贵州省中学教育学与心理学考试大纲《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一、考试目标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

3.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5.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

6.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 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二)中学课程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中学教育心理学大纲

中学教育心理学大纲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一)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二)(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

反过来,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

(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1.总论2.学生与学习心理3.教学与教师心理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学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一、教育学心理学概述1. 教育学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2. 教育学心理学的发展历程3. 教育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4. 教育学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二、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 操作性条件作用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 认知结构理论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自我实现理论- 个体差异理论三、学习动机1. 动机的基本概念2.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3. 成就动机理论4. 自我决定理论5.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策略四、认知发展与教育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2.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3. 认知发展与教学策略4. 认知风格与学习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1. 情感教育的重要性2.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3. 价值观教育的实践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测量六、教育评估与评价1. 教育评估的目的与类型2.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3. 评价工具的开发与使用4. 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应用七、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4. 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择5. 教学评价的设计八、课堂管理1. 课堂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2. 课堂规则的建立3. 学生行为的引导与矫正4. 教师角色与课堂氛围的营造九、特殊教育心理学1. 特殊教育的心理学基础2. 特殊需要学生的心理特点3. 特殊教育的教学策略4. 融合教育的实践与挑战十、教育技术与心理学1.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2.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3. 远程教育与在线学习4. 教育技术对学习的影响十一、教师专业发展1.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2. 教师知识与技能的发展3. 教师反思与自我评估4. 教师教育与终身学习十二、教育政策与心理学1.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2. 教育政策对学校与教师的影响3. 教育政策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影响4. 教育改革的心理社会因素十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1. 定量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 调查研究2. 定性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 观察法3. 混合方法研究4. 数据收集与分析技术十四、教育心理学的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1. 教育心理学的新兴领域2. 跨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研究3. 教育心理学的国际视野4. 教育心理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结语教育学心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还关注教师的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

《教育学考试大纲(中学)》附录样卷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考试大纲(中学)》附录样卷及参考答案

样卷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裴斯泰洛齐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A.《学记》B.《中庸》C.《孟子》D.《大学》3.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及代表作是【】A.布鲁纳、《教育过程》B.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C.赞科夫、《教学与发展》D.凯洛夫、《教育学》4.对“人力资本理论”作出最主要贡献的学者是【】A.美国的舒尔茨B.前苏联的斯特鲁米林C.中国的于光远D.美国的凯恩斯5.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目的的制定具有【】A.定向作用B.决定作用C.影响作用D.促进作用6.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下列哪一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7.对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起【】A.前提作用B.决定作用C.促进作用D.导向作用8.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9.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城市与农村相结合10.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A.交往能力B.研究能力C.管理能力D.学习能力11.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12.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13.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A.活动课程B.社会课程C.学校课程D.特色课程14.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A.新授课和巩固课B.讲授课和练习课C.单一课和综合课D.理论课和实践课15.《学记》中说:“学不躐等”。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与目的教育心理学考试是为了考查考生对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考试,为选拔具有扎实教育心理学基础、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及相关工作潜力的人才提供依据。

二、考试内容(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

明确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揭示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心理学规律,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了解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如早期的教育思想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

熟悉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如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及其贡献。

掌握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如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研究方法的创新等。

(二)学生心理1、学生的认知发展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的特点。

掌握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了解学生认知发展的个体差异,如认知风格的类型和特点。

2、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发展认识学生的情感发展特点,如情绪的稳定性和调节能力。

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如气质、性格的类型和表现。

掌握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三)学习心理1、学习的基本理论掌握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如桑代克的试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

理解认知学习理论,如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2、学习动机理解学习动机的含义、类型和作用。

掌握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如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学会运用学习动机的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学习策略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如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掌握各种学习策略的具体内容和运用方法。

能够指导学生有效地运用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贵州省遵义市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大纲

贵州省遵义市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大纲

遵义市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大纲第一章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第1节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一、什么是教育心理学概括起来,比较多的专家学者赞成这样给教育心理学下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从而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美国《心理学年鉴》在综合各方面比较一致的意见后提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象应包括八个项目:教育评价和测量;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儿童及其教育;有关学习心理学的教育方法;特殊学科的学习;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教师人事和促成学习的教师行为;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第2节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与研究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的规律,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为我国教育实现“三个面向”服务。

具体地说,教育心理学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需要分析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阐明各种教育措施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揭示心理发展与教育的依存关系,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观点、知识结构及方法、技术,为教育工作者科学地、卓有成效地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依据和参考,更有效地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另一方面教育心理学也要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在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的过程中,为心理科学的发展、完善提供丰富的材料和确切的1根据。

心理学的双重任务,概括起来说就是为实践服务和进行理论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遵循客观性、教育性、整体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有以下几种:(一)观察法(二)调查法(三)实验法(四)问卷法(五)个案研究法第3节学习中学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一、帮助中学教师成为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二、帮助中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第4节新课改下中学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一、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3、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4、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二、具有崇高的师德形象师德体现在方方面面,而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践行师德的最基本要求。

初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初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初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时间和方式
- 考试时间:请参照学校或院系安排
-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二、考试内容
1. 了解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目的
- 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理论
- 研究理论和教学策略
2. 研究和记忆的心理过程
- 研究的定义和特征
- 认知研究理论
- 研究策略和技巧
3. 教学与评价的心理原则
- 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达成
- 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 评价和反馈的重要性
4. 学生发展和特殊需求
- 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特征
- 学生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 特殊需求学生的教育支持和服务
5. 教育心理学应用于教育实践
- 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应用
- 教育心理学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中的应用
- 教育心理学在学校与家庭沟通和合作中的作用
三、参考资料
- 本大纲所列内容主要参考以下教材:
1. 《教育心理学导论》
2. 《教育心理学基础》
3. 《儿童与青少年发展心理学》
四、考试评分标准
- 考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全面的了解(30%)
- 能够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分析研究和记忆的心理过程(20%)- 能够运用教育心理学原则设计教学和评价方法(25%)
- 能够理解学生发展和特殊需求,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支持(15%)
- 能够将教育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教育实践(10%)。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第—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根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局部,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法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含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安排〕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开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错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操作的作用。

1、援助教师X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援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援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开展过程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开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含〔4方面〕我国第—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开展与教育第—节中学生的心理开展概述一、心理开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中学)》附录样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以下哪种情况属于肯定性训练?【】
A.消除敏感反应B.消除肌肉紧张
C.呈现厌恶刺激D.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2.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不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B.场独立型C.场依存型D.沉思型3.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线性关系B.倒U型关系C.正U型关系D.平行关系
4.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前后一样快D.没有规律
5.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作出结论,这一教学策略是【】
A.发现学习B.情境教学C.合作学习D.指导教学
6.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属于哪种迁移?【】A.同化迁移B.顺应迁移C.重组迁移D.逆向迁移
7.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联结力量就会增加,这符合下列哪一条学习规律?【】
A.练习律B.效果律C.准备律D.近因律8.经验类化说强调以下哪种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
A.心理官能的发展B.两种任务的共同要素
C.概括化的原理D.对各要素间整体关系的理解9.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为【】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0.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称为【】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
11.以下哪种学习策略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A.谐音联想法B.分散复习C.多种感官参与D.画出系统结构图
12.完形一顿悟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苛勒D.加涅13.个人面对某种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类别的数量,表示的是创造性的什么特征?【】
A.独创性B.变通性C.流畅性D.新颖性14.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
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
15.马斯洛将认知、审美的需要列入下面哪一种需要之中?
【】
A.生理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16.布鲁纳在1994年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以及【】
A.社会文化研究B.家庭环境研究
C.学校环境研究D.班级气氛研究
17.由于对某种具体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是【】
A.想像的道德情感B.情境的道德情感
C.直觉的道德情感D.理性的道德情感
18.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A.学前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
19.建立学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认知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20.有人把学业失败的原因说成是运气不好,这种归因属于
【】
A.内部稳定性的归因B.外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C.外部而稳定性的归因D.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二、填空题:
21.罗森塔尔等人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称为____。

22.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____。

23.标准化成就测验具有客观性、计划性和____。

24.训练学生对所读东西产生一个类比,以加强其深层理解,这种精细加工策略被称为____。

25.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在新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建立____和非人为的联系。

26.元认知认识包括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对____的认识、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三个方面。

27.在学习对数运算法则时,受m()=的影响而错误地得到()=,这种迁移属于____迁移。

28.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____的过程是问题解决。

29.态度结构的三种成分是认知成分、____成分和行为成分。

30.观察者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自己也受到强化,这种强化被称为____。

31.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上分为他律道德和____。

32.上完汉语拼音课后接着上英语字母课,英语字母学习对汉语拼音学习的干扰称为____抑制。

3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4.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沿着不同方向扩展,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这种认知方式称为____型。

35.在实际教学中主要使用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____直观这样三种直观方式。

36.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不同之处在于动作对象的____、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和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37.在学习新材料之前,为引导学生将新材料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先呈现比新材料概括水平高的材料,这种材料被称为____。

38.根据布卢姆对教育目标的分类,“评价”属于____目标。

39.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即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____阶段。

40.学习动机由____和学习期待等两个基本成分构成。

三、简答题:
41.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42.人类的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43.简述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44.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45.学习策略训练要遵循哪些原则?
46.简述中学生态度与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四、论述题:
47.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B
4、A
5、A
6、A
7、B
8、C
9、C10、A11、A12、C13、C14、
D15、D16、A17、C18、C19、D20、B
二、填空题:
21、皮格马利翁效应(或叫罗森塔尔效应)22、学习准备23、可比性24、生成性学习25、实质性26、对任务的认识27、负迁移28、目标状态29、情感30、替代性强化31、自律道德32、倒摄33、学与教34、发散型35、语言直观36、客观性37、先行组织者38、认知39、内部言语动作40、学习需要
三、简答题:
41、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42、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第二,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

第三,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4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通过教学实验,在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44、(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习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45、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46、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包括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包括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总体来看,初中生的伦理道德已开始形成,但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高中生的伦理道德的发展具有成熟性,可以比较自觉地运用一定的道德观念、原则、信念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四、论述题:
提示:1、问题的特征。

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教师课堂中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等,都是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

不同的呈现问题的方式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理解。

实际教学与研究发现,学生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时比较容易,解决具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时比较困难。

解决不需要通过实际操作的“文字题”时比较容易,解决需要实际操作的“实际题”时比较困难。

2、已有的知识经验。

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

研究发现,优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经验显著地多于差生。

可以说,拥有某一领域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

3、定势与功能固着。

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体的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

除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