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教学设计示例(一)

合集下载

地理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3.2 世界的地形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1

地理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3.2 世界的地形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1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山高与海深相差悬殊。

(二)认识陆地地形结合第一章的内容进行复习,将知识进行串联。

(三)世界主要地形区及分布出示世界地形图1.认识山地: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山地的分布较为醒目。

很多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称为山脉。

出示世界著名的山地景观图。

2.认识高原: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 米以上,边缘比较陡峭。

世界上高原的分布较广。

出示世界著名的高原景观图。

3.认识平原: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平。

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4.列举我国著名的丘陵。

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5.请在图中找到世界主要盆地。

塔里木盆地、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的盆地(四)自主学习,交流展示:(五)归纳整理,交流纠正:欧洲:以平原、山脉为主;非洲:以高原为主南美洲:以平原、高原、山地为主海洋底部与陆地表面一样,也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

(一)认识海底地形类型出示海底地形示意图(二)了解海底地形的特征1.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补充认识:(1)我国是拥有大陆架最多的国家2.大陆架有丰富的矿藏和海洋资源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的巨大坡度,海水深度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

世界上最陡的大陆坡是斯里兰卡岸外大陆坡,其坡度达35°—45°。

3.洋盆:是指宽广而又相对平坦的大洋底部。

4.洋中脊是指分布在大洋中部的海(一)读图辨认,互动交流从海底到大洋中部,海底地形大致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类型,其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二)互动交流1.认识大陆架的位置2.从图中找出大陆架的位置,从模型图中认识其特征。

3.读一读,图中指认。

4.读一读,观看视频,了解洋中脊的底山脉。

大西洋中脊亦称中大西洋海岭,是沿大西洋南北轴线延伸的海底山脊。

它位于洋盆中部,在一系列延伸到大陆岸边的平坦的深海平原之间。

地理教学教案【优秀7篇】-最新

地理教学教案【优秀7篇】-最新

地理教学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下面给您带来地理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这次为您整理了7篇《地理教学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地理教学教案篇一地形和河流(第一课时)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

自豪感;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特点;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

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

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2)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

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地理的教案篇二一、教学重点掌握中亚的地理位置,理解中亚在沟通亚欧之间交通上的重要作用。

记住与我国相邻的国家名称。

理解中亚在自然环境方面的特征与地理位置的关系及自然条件对经济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中亚干旱、半干旱气候对一系列地理要素的影响。

三、教学用具“中亚”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复习式导入)今天是新学期地理的第一节课,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上一个学期我们都学习过哪几个区域?学习一个区域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考虑?(引导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东亚、东南亚、南亚;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经济、典型的国家下面我们就按照大家的思路来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区域的学习。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篇一: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1、本章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介绍了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和宏观分布情况,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地形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内容: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多样。

3、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有严重的影响着别的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1、学生特点分析:对中学生的心理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

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列表比较法,空白图指认法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3)知道中国的名山。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初中地理优秀课例设计教案

初中地理优秀课例设计教案

初中地理优秀课例设计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八年级教材:《初中地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 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类型分布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1. 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 气候类型分布图的阅读和分析。

教学难点:1. 气候类型分布图的阅读和分析。

2. 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教学准备:1. 气候类型分布图。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出世界上的主要气候类型吗?它们分别分布在哪里?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 通过PPT课件展示各种气候类型的典型地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相关问题。

2. 教师点评答案,解析错误原因。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气候类型的短文,内容包括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地区及原因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气候类型分布图,讲解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使学生了解了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年级地理教案5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5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5篇地理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地理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地理教案1教学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计划授课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前几节我们雪线了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等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两个问题:(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有什么特点(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几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特点,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第四节气候特征〔读表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7页,“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1)1月份,我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学生回答:分别低22.7°C和3.7°C。

(2)7月份,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摄氏度学生回答:分别高26.3°C和7.3°C(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摄氏度学生回答:齐齐哈尔比巴黎大26.3°C,北京比纽约大7.3°C。

〔提问〕对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分析归纳〕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

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

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

大陆性气候显著。

〔展示〕北京、齐齐哈尔、巴黎、纽约降水量柱状图。

使同学们阅读柱状图,比较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1(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1(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区域特征【教学目标】:1、阅读西北地区地形图,明确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和以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2、明确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其形成的原因。

3、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4、运用资料分析归纳西北地区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并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学情分析】:通过学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初步了解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西北地区提供了学习思路。

【教学方法】:图导图练,合作达标【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合作达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通过问题导入西北地区并通过尼格买提来带领尼展示给大家的图片,学生结合教师给出的西北地区图,大们大致的了解西北地 致了解西北地区的 特点。

特点:积、自然环境、农业及主的环境问题大致了解万里行 结合图形分析我国我们在小尼的带领下一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同学们走进西北地区。

一、话说西北学通过小习 让同学区的过从面程要存在西北。

学习二、西北下面就让起走进西北地区,开始我们的西北万里行(一)、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1、出示图形---《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结合图形回答问题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的主导因素:A 界线 --- 季风因素B 界线 -- 地形因素 回答问题 1、2通过此图明确我国西北地区的大致特征。

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把具体的知识点落实到位。

可以指导学生结合图形明确据图位置引导学生结合海陆位置及地形位置图,总结本区的位置特点学习过程学习2、出示图形--《- 西北地区地形图》让学生结合教师给出的问题再图中明确问题的答案,并在图中落实到具体位置。

图形导入本框提内容,通过西北万里行这一活动,认识西北,了解西北。

图导图练,加强训练图导图练,加强训练过程①在图中明确大兴安岭、昆仑山阿尔泰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的位置,并明确西北地区的位置。

六年级地理下册《世界的地形》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地理下册《世界的地形》教案、教学设计
3.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尊重各国文化差异,培养国际视野和全球观念。
4.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对世界地形的认识,激发学生克服困难、攀登高峰的勇气。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学习世界地形奠定了基础。但学生对地形的认识仍较表面,对地形与气候、河流、人类活动等方面的联系认识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4.强化实践操作:结合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组织实地考察、户外教学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形特点,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5.培养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世界地形的基本分类及其特点,了解地形与气候、河流、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关系。
4.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世界地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填图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判断题:通过判断不同地形的图片,加深对地形类型的认识。
六年级地理下册《世界的地形》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地形的分类,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基本类型,并能够识别这些地形的特点及分布情况。
2.掌握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地理位置及其对气候、河流、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影响。

初一上册地理教案(精选5篇)

初一上册地理教案(精选5篇)

初一上册地理教案(精选5篇)1.初一上册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

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原因?(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思考: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

(经度时差)(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四、板书设计: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24小时(一天)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经度时差5.地方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2.初一上册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023年最新-初一地理教案(优秀3篇)

2023年最新-初一地理教案(优秀3篇)

初一地理教案(优秀3篇)初一地理教学设计范文大全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道主要的地形类型,能够说出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

2、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并能根据当地情况说出1—2种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特点。

二、教学重点:地形类型、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

难点:主要地形类型特点、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

三、教具:沙盘、水、小风扇。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引入:我们的家园地球表面70%是海洋,30%是陆地而这陆地并不是平坦的,而是由各种形形色色的地形构成的。

对于这些地形我们的地理学家给它们取了相应的名字。

它们各叫什么、有什么特点呢?读图4—48———4—51思考并分组讨论:地形主要有那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代表发言:(地形:丘陵、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根据P154表格要求完成表格地形类型海拔相对高度丘陵有高有底小平原地面宽广地表起伏小小山地较高有明显起伏大高原极高顶面较大起伏小大提问:我们的家乡有那些地形类型?这些类型对我们家乡经济有什么作用?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小结:我们的家乡确实有许多矿,开采这些矿对我们生活水平提高有好处,但是我们以前的家乡是山清水秀、鱼羊成群。

你们的父辈不合理的开发以使我们的家乡上无一片净空、下无一片净土水中无鱼,自然界已经开始给我们惩罚了。

合理开发资源还我清山绿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过渡:通过前面我们大家的讨论知道了地形主要有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等,那么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回答:(山脉是由板块碰撞形成的等。

)教师再问:那么我们家乡的山上的沟谷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讨论:教师演示小实验:①用水从沙盘中“山”的顶部冲下。

②用小风扇吹沙盘中的“山”。

教师讲解:降水冲刷、风蚀这都是地球表面外力的作用,在不同地区由于外力作用的千差万别形成了许多特殊的地形。

对照图4—60至4—65看书P157内容。

学生讨论: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及我们家乡地形变化的主要外力因素。

教师小结:地球的巨大内力是地形的塑造者,而外力则是地形的雕刻师,雕刻出千奇百态的特殊地形。

初中地理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4篇

初中地理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4篇

第1篇初中地理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教学重点】1.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自然环境的特征【教学难点】1.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2.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教学用具】西亚北非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导入)(展示>课件)阿拉伯民族服饰图、石油产区景观图、撒哈拉沙漠景观图(提问)这三幅图表现了世界上哪个地区的地理景观?西亚和北非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块神秘的土地。

(讲授研讨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开篇,讲解教材将西亚、北非合为一个地区的原因。

(提问)根据同学们的日常获得的知识和刚才提供的图片,能不能说说有哪些国家属于西亚和北非?(>课件展示)西亚北非政区图引导学生先在地图中确认西亚北非的范围,然后依次找出主要国家并进行填图练习。

(教师演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西亚北非政区图(提问)1、西亚北非从纬度位置看,大体在多少纬度之间?属于什么纬度地区?哪一条重要纬线穿过本区?从他的纬度位置来看,它应该以何种温度带的气候类型为主?2、西亚和北非周围面临哪些海洋?其中海有几个?大洋有几个?里海是不是海?3、本区有哪些主要的海峡?4、西亚、北非分别属于哪个大洲?除了这两大洲之外,周围还紧邻哪个大洲?(引导学生在图中依次找出并进行填图练习,注意大洲之间的界限)(/Article/Index.html>总结)西亚北非的位置极其特殊,有人将其概括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启发式提问)西亚北非一直是一个不稳定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地理位置重要,使得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

那么,它的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课件展示)丝绸之路、苏伊士航海线路图、土耳其海峡图(学生讨论)注意在讨论过程中思考下列问题:1.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的航线最便捷的路线;2.俄罗斯及中亚各国想通过黑海进入地中海必须经过哪个海峡?)(讲解)陆路——有铁路、公路通三大洲。

精选初中地理教案4篇

精选初中地理教案4篇

精选初中地理教案4篇初中地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说出1月0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3.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4.读图说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及其大致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我国一、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进一步学会判断、分析等值线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形成气温特点的原因。

2.从一月等温线图上,找出1月0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3.进一步学会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气温及温度带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我国疆域辽阔,地区差异大的特点。

2.通过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

【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2.我国1月0℃等温线的分布。

3.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本节教学1课时。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你喜欢旅游吗?国庆节去哪里旅游了?你穿的衣服和现在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请你当参谋】大连的小红同学也很喜欢旅游,今年,她打算到哈尔滨的奶奶家过春节,你能告诉她需要准备哪些服装吗?姑姑说,可能还要带她去广州玩,她还要另外做哪些准备?【承转】同是春节,为什么到哈尔滨和广州穿的衣服差别这么大呢?【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

(课件展示哈尔滨和广州气温曲线图)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转折过渡】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35℃,难怪两地在衣着上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平均气温图。

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同一条等温线上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指导读图】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在图上用笔描绘出来0℃等温线,说出0℃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关于地理教学设计教案【四篇】

关于地理教学设计教案【四篇】

关于地理教学设计教案【四篇】地理教案篇1一、教案背景:本课教案是在预习课本并且在网上搜集了众多资源,然后依据教学目标撰写的。

同时在上节课已经为学生播放了关于东南亚的视频短片。

二、教学课题:东南亚第一节三、教材分析:本节只是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第七章第二节内容的第一节课的教案。

东南亚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这一区域的学习结果不但影响到学生对本区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因此在节课的学习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关于东南亚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所以对本区域的学习不但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学习方法的养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比较重要!本节课的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气候的一般特点。

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范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

2、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用具:多媒体计算机课件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提问法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观看了东南亚的视频短片,大家还记得短片中的内容分吗?(请学生举手回答)生:东南亚包括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东南亚生产热带水果(教授新课):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棒,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东南亚。

1、十字路口的位置:师:用多媒体出示东南亚位置图和东南亚政区图。

生:讨论,找出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并在图上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并结合书上P28页活动题找出东南亚主要的国家。

师:出示马六甲航线示意图,引领学生理解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师: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东南亚位置图》生:结合教师给出的地图说出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7篇】

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7篇】

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7篇】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篇一《地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知识和能力]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和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地图的基本因素——图例[讲授新课]提出问题什么是图例?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组织活动1、让学生看课本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2、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

教师给予指导启发,如点状的符号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地理事物?线状的呢?面状的呢?等等。

地理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4.4 世界的气候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1

地理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4.4 世界的气候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1

世界的气候教学目标:1.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发现气温和降水是一个地区气候的两大要素。

根据某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特征并能判断气候类型。

2.区域认知:熟记世界11种气候类型,并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3.人地协调观: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按纬度说出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地区。

难点: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从海陆位置找出温带的五种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读图指导法、练习法教具:多媒体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展示世界各地不同的自然景观教师提问:视频中你看到了那些景观?为什么在世界上能同时看到森林、草原、冰川等多种不同的自然景观?二、新课讲授(一)气候的地区差异1.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教师提问】结合第一节的知识,什么是气候?气候与哪些因素有关呢?(1)展示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地区的气温不同(2)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地区的降水量不同【教师总结】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2.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教师提问】我们如何描述气候?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描述一下辽阳的气候?(1)读图分析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教材63页活动题1)①观察气温曲线图——分析冷热状况●读数据,描述气温特点:最冷月、最热月●概括气温特征:夏季炎热,冬季温和②观察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干湿状况●读数据,描述降水特点:最大值、最小值年降水量、季节变化等概括降水特征:冬季多雨,夏季少雨③综合冷热干湿——归纳气候特征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3.练习:读图分析气候的地区差异(教材63页活动题2)阅读教材,读图“A、B两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比较温带大陆西岸的A地与大陆东岸的B地的气候差异。

(1)读两地的气温曲线图,判断冷暖状况①A地:冬季温和,夏季不热②B地:冬季寒冷,夏季炎热(2)读两地的降水量柱状图,比较干湿状况①A地:全年湿润②B地:冬季少雨,夏季多雨(3)两地的气候差异:①A地:全年温和湿润②B地: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1.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引出这张图的创造者——柯本,找同学介绍柯本(书62页阅读材料)2.继续观察世界气候分布图(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第一章五带的划分相关知识,从纬度的层面分析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教材65页活动题1)如果把温带中靠近热带的地方称为亚热带,亚热带的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

地理教案(9篇)

地理教案(9篇)

地理教案(9篇)初中地理教案篇一【过渡】图片中展现多种自然灾难,有一些是自然现象。

那么,从图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自然灾难和自然现象之间有什么不同点?我们课本例举了哪些自然灾难?台风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常常受到的一种自然灾难,为什么我们称它为一种自然灾难?下面,就教师提的这些问题,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本找到答案。

【阅读课本】P54【板书]】第四节,自然灾难【提问】什么是自然灾难?【学生答复】自然环境常常发生特别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特别变化叫做自然灾难。

【多媒体】那么像图片中的太平洋海底发生火山喷发属于自然灾难吗?假如不是,如何来解释?【学生答复】不是(或是)【引导过渡】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灾难,首先它必需是发生在自然界,自然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其次,它必需是对我们人类造成损失或者资源破坏的这些自然现象,我们才可称之为灾难。

太平洋海底的火山喷发并未对人类造成伤亡或损失,因此它不属于自然灾难。

【提问】假如是化工厂因使用操作不当引发爆炸属于自然灾难吗?【学生答复】不是,由于它是人为缘由造成的,因此不属于自然灾难。

【活动】完成P55熟悉身边的自然灾难【过渡】我们已经了解并清晰地知道什么是自然灾难,那么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自然灾难发生?或者你见过哪些自然灾难?它们造成了哪些危害?【学生答复】地震、台风、洪涝等【教师】同学们答复的各种自然灾难,这说明,在我国自然灾难的种类许多,在我国常见的自然灾难分为气象灾难和地质灾难,还有如海洋灾难(海啸等),但课本里不作描述。

我们福建地区常常患病台风的侵袭,台风是属于气象灾难还是地质灾难?【学生答复】气象灾难【提问】我国的气象灾难包括哪些?【阅读答复】气象灾难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多媒体】展现各种气象灾难的图片,学生欣赏并答复是哪些气象灾难。

【承接】通过观看各种气象灾难的图片,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每一种气象灾难对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么这些气象灾难是不是遍布全国各地,每一个地方是不是如我们沿海地区都受到台风攻击呢?请同学们依据课本P54,结合P56图2.48中国主要气象灾难的分布图思索我国台风、干旱、洪涝等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分布特点?【活动】P58活动题1、2【学生归纳】从P56图2.48中可以看出台风主要是在东南沿海地区较多。

初一地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7篇

初一地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7篇

初一地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7篇初一地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2、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3、根据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资料,让学生讨论、比较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重点: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流难点:巴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关键:巴西的位置导入新课:出示七年级上册的“面积人口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请学生运用地图回答:a各个国家分别位于那个大洲?b南美洲人口和面积居第一位的是哪个国家?从而导入新课。

播放亚马孙河的录象材料。

1、亚马孙河在图8-51上找到亚马孙河,并找到他的源地、入海。

将亚马孙河的流量、长度流域面积与其他三条大河比较,得出结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讨论: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小结: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位。

2、亚马孙平原和热带雨林气候区在8-51图上找到亚马孙平原并观察他的范围,说明他是世界上的平原。

并看图说出他的范围,在组内交流。

小结:亚马孙平原西起安第撕山麓,东到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积的平原。

读8-51图分析亚马孙平原的纬度位置,思考:该地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此中气候条件下的植被是什么?小结:亚马孙平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的热带雨林。

这里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讨论: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有哪些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阅读材料“地球之肺”说明: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过渡:巴西的地形除了平原,还有什么类型的地形?3、巴西高原①引导学生观察8-51上的巴西高原的范围,并与亚马孙平原比较。

②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巴西高原的气候特点③小结巴西高原的地形构成:约1/3的亚马孙平原和2/3的巴西高原构成了巴西小结: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的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构成的巴西,它的面积和人口均居世界第五位,是南美洲的国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优秀9篇)七年级的地理教案篇一第三节印度(第一学时)教学目标: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学会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世界第二大人口国教学难点: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流程:一、课前预习:1、与我国邻近的大国有哪几个?其中与我国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极其相似的是哪一个国家?2、你了解印度的哪些情况?3、你是否能够概括出印度最突出的自然与人文特征?教师映示图片,创造氛围。

二、自学质疑:1、自读7.34图,讨论交流:a..印度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和得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2、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三、交流展示:1、学生到黑板写出各组交流结果并讲解,教师出示印度地形图。

2、指导学生评价四、互动探索:1、读图7.35,了解印度人口的特点:a.从1951年到__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b. 从1951年开始,每隔__年,印度人口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c. 由此你能总结出印度人口增长特点吗?五、精讲点拨:1、出示表格,讲解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项目耕地(公顷)水资源(立方米)粮食(千克)钢(千克)总量1.6亿21019亿2236亿一三6亿人均占有量0.一qi216723114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70%22%67%11%2、各组讨论并展示,教师评论讲解:六、迁移应用:讨论交流,谈谈你对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七、课堂检测:1、印度的人口超过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二位。

2、读图填空:(1)写出下列字母所在国家名称:a. b. cd. e. f.(2)写出字母表示的城市名称:g. h. i.(3)①是②是湾八、课堂反思:我学会了七年级地理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初中地理优质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优质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进行系统设计的过程。

以下是一份初中地理优质教案设计的示例:一、课题:七下《亚洲气候》二、教材分析《亚洲气候》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亚洲气候的特点和分布。

本章内容对于学生了解亚洲气候、认识世界气候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气候的特点、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学会阅读气候分布图;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教学内容1. 亚洲气候的特点2. 亚洲气候的分布3. 亚洲气候的影响因素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亚洲地区的气候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洲气候的特点和分布,并完成课后练习。

3. 课堂讲解讲解亚洲气候的特点、分布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亚洲气候的特点和分布,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案例分析分析亚洲地区的气候灾害,如洪水、干旱等,让学生了解气候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亚洲气候的特点、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3. 学生对亚洲气候的认识程度4. 学生对气候灾害防范意识的提高通过以上评价,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新人版高一地理必修1教案(精选5篇)

新人版高一地理必修1教案(精选5篇)

新人版高一地理必修1教案(精选5篇)新人版高一地理必修1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下面我们来聊一下地理教案吧。

新人版高一地理必修1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与赤道的平均半径以及赤道周长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探讨地球形状的滑动和相关事例,用简单的方法证明地球的形状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受到科学史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的大小教学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教学具器材地图导学过程批注(一)新课引入课前:[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你进入地理知识殿堂!(制造一个研究地理学科的学术氛围,利用文字和女孩头像使气氛严肃而不失亲切。

这对刚刚进入地理学习的学生来说很重要,他们有了被尊重的感觉,也激发他们热爱地理科学,愿意学习地理学科的愿望。

)(二)新课讲授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老师亲切地说,配合黑板文字进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1-5个有关问题,在考察学生的同事引入教学,下划线处是连接内容。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2、小时候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4、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学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讨论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谈话过程,是师生交流过程,学生讨论过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问题1:太阳是圆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阳是球形的结论;月亮看起来不同时间形状不一样,实际上也是球体,至于为什么不一样,有的学生也许能够说出来,说不出来也不要紧,告诉学生以后我们会研究;星星是点状的,其实也是球形的,只是因为离我们太远,就缩小成点了……问题2:实话实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观察。

教学案例 地理教案(全国一等奖)

教学案例 地理教案(全国一等奖)

《脆弱的生态环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分析归纳黄土高原脆弱生态环境的表现;2、了解造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黄土高原自然灾害形成原因的分析,认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并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学习,初步树立人地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人地关系的矛盾。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的制作。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导入,展示黄土高原古今两组图片,学生对比观察。

)通过观察,我们不禁要问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怎么了?为什么会变得如此之脆弱呢?今天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携手走进第一节第三个知识点,去了解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吧。

(板书)三、脆弱的生态环境【讲授新课】寻根探源:引导学生读课本72页图8.11、图8.12和图8.13,完成导学案“自学自测”第1题。

(1)读图8.12,估算延安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大约是450毫米。

(2)读图8.11,判断延安地区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根据延安的年内降水量可知,该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同时也可以推知该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

(4)延安可能发生旱灾的季节是春(冬)季,可能发生洪灾的季节是夏季。

(5)读图8.13,说出延安发生旱、涝灾害的频率分别是:旱灾59.5%,涝灾23.9%。

老师:通过以上问题的学习,大家分析一下黄土高原会产生哪些气象灾害?学生:(小组讨论分析。

)(某个小组)从分析图8.11、图8.12和图8.13,不难看出,黄土高原非常容易发生旱灾和涝灾。

教师:同学分析得非常细致,我还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黄土高原那么疏松的土壤,如果一旦发生暴雨,那么会产生什么结果呢?学生1:会引起泥石流、滑坡、塌陷的自然灾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案示例(一)教案示例(一)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和人口分布的特点: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在学习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基础上,归纳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最严重的是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在其中。

从而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人口分布与增长的特点,难点是人口增长速度各地不均。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世界人口分布图》;自制投景片:①世界人口增长图表,②人口自然增长率图,③主要国家人口密度图。

教学提纲第一节世界的人口一人口数量与人口增长.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渐加.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人口增长的计算方法.各大洲的人口增长二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教学过程提问引入前几章我们学习了地球上的各种自然条件状况,请同学思考,人类研究自然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同学多方面思考)〔教师总结〕归纳同学们的回答,
强调人类研究自然的目的是为了使人类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而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必须解决以下问题:.科学地认识自然界的自然现象和规律。

.正确地认识人类自身。

.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即人地关系.因此,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世界上的人类。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板书)〔提问〕①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人类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约二三百万年前由古猿演变而来。

)②你知道现在中国有多少人口?世界有多少人口?(中国约有亿,世界人口约亿。

)〔展示投影片〕世界人口的增长。

〔提问〕很明显,世界上的人口是不断增长的,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人口增长图并分析:由年的亿人口到年的亿人口,每增加亿人用多少年?由此可以得出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特点是什么?(每增加亿人所需时间分别是年年年年。

说明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一人口数量与人口增长(板书).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人口增长越来越快。

(板书)〔提问〕从人口增长图上可见,在年前的悠久岁月里人口增长很缓慢,年后人口增长越来越快,主要原因是什么?(人口增加量=出生人数-死亡人数。

年前,人类适应自然环境能力差,因战争自然灾害和疾病等原因使得人的寿命很短,每年死亡的人数多。

年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人类适应自然环境能力加强医疗条件改善,人的寿命逐渐增长,死亡人数减少。

同时,因人口基数不断增大,增加单位人口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少,所以世界人口总数增长也越来越快。

)〔教师总结〕.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①生育状况,②人的寿命,③人口基数。

(板书)人口增长的快慢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表达呢?人们通常采用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板书)出生率=每年出生人数/总人数死亡率=每年死亡人数/总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展示投影片〕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及主要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表。

.各大洲人口的增长(板书)〔提问〕各大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多少?(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欧洲‰。

)②读《主要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图》,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什么区别?(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也包括最不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③从图上可知,各大洲与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人口增长主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同时也受许多其他社会经济与自然因素的影响,今天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已不主要
取决于医疗等客观条件,主要取决于生育观念。

生育观念是与经济水平文化修养等有联系的。

)④阅读教科书第页的读一读,说明世界人口发展的最终趋势是什么?(现在人类是处于人口增长高峰期,并且还将持续一个时期。

年后,人口增长将逐渐缓慢。

年世界人口达亿,人口将停止增长,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在各大洲中,欧洲和北美洲最先停止增长,而亚洲和非洲则最后停止增长。

)过渡刚才学习的世界人口的增长主要表现在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

而要认识世界人口数量的特点,还要弄清它在空间上的变化,这也就是我们下面将要讲述的世界人口的分布。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板书).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一个地区总人数与总面积的比值。

人口分布的稠稀是用人口密度来表示的,它的单位是:人/平方千米。

〔展示投影片〕主要国家人口与面积表。

〔练习〕①根据投影片所给资料计算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埃及以及全世界的人口密度。

②读《世界人口分布挂图》,指出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

(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大部分和北美洲东部。

)③读《世界地形图》,说明世界人口稠密地区的主要地形是什么?(多为沿海或内陆平原地带。

)④影响世界人口分布不均的因素有哪些?(主要是自然条件,历史,经济条件。

自然条件优越的沿海或内陆平原地带适于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历史上就是人类聚居的地区。

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已使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减弱。

〔教师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不均。

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大部及北美人口稠密。

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人口却占世界总人口的%。

(板书).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板书)①自然条件,②历史条件,③经济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