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歌(减字谱)
古琴入门减字谱
古琴入门-减字谱————————————————————————————————作者:————————————————————————————————日期:减字谱看上去神秘,其实一点就透,咱们先认琴古琴的七根弦,代号分别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离我们最远的那头开始算,是“一”,靠我们最近的就是“七”弦。
减字谱里的一定要有数字,是表示弦数和徽数,先来认弦。
我们先认两个字——分别是“勾”和“挑”。
古琴的七根弦——古琴只有七根弦,发出的音不是“哆来咪发索拉西”(1234567),而是“嗖啦哆来咪嗖啦”(5612356),没有“发”(4)和“西”(7)其实古筝也是一样,空弦没有4和7,而是1235612356的循环,越来越高。
所以,大家从靠近自己的方向往外拨一下——“啦—索咪来哆”,就是沧海一声笑的第一句了,另外很多人觉得“沧海一声笑”这首曲子很古风?简直堪称穿越文里的萝莉们的保留曲目,不然怎么都说,“穿越不唱沧海笑,枉来异世走一遭”涅?这首歌里面整首都没有“发(4)”跟“西(7)”——65321,32165,56561235,653212啦索咪来哆,咪来哆啦索,索啦索啦哆来咪索,啦索咪来哆来。
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记—今——朝。
看吧,整首都是这样。
看这个字——“勾”这个字的外框,表示是用勾的指法大家把右手轻轻搭在桌子上,自然弯曲,中指轻轻向掌心“勾”一下,就是这个动作,而这个字就表示用中指勾的是第四根弦!然后是另一个指法,“挑”“挑”的简写,就是它的末一笔,“匕”字去掉上面的东东,换上大写的数字,表示这根弦用挑的指法。
挑的动作是怎样呢?大家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相搭,其余三指不用故意翘起,做个自然的兰花指形状。
想象第二根弦上面落了只小虫子,用食指将它挑飞——大致是这种感觉,大家要是感兴趣想学的话一定要去老师或是看网上的教学视频,指法是很重要的。
想学古琴,不会五线谱不要紧,不会简谱也不要紧,但是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会汉字,所以每个人都能看懂减字谱。
电影《夜宴》插曲《越人歌》的艺术表现及其演唱版本分析
表1三段体的结构一级结构A B C次级结构a+a1b+b1a2+b2小节1-9小节10-18小节19-27调式调性D羽七声雅乐G徵七声燕乐D羽七声清乐构成一个三段体的结构形式;在调性方面,可以用“起承转合”加以概括。
虽然整首歌曲篇幅不长,但是对于调性的运用却非常的复杂,作曲家通过多次转调的方式,不仅突出了我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色,而且也非常贴切地将整部影片跌宕起伏的内容与各个角色之间复杂的关系展现出来;在旋律方面,乐曲中大量使用了向上四度以及向下六度的跳进,配合以“秦腔”旋律的写法,完美地将乐曲的哀伤与电影的主题贴合在一起。
歌曲旋律中独特地跳进手法,都足以表现太子与青女失落的心境,也暗示了太子悲惨的遭遇、青女求爱的不易以及乱世之中的暗流波涛。
作为歌曲中具有引出性质的A段部分,在旋律的开始处作曲家便运用了雅乐调式的特征音——变宫(E)和变徵(B),使整首乐曲带有一层朦胧的色彩,并配以上羽调式独有的暗淡,乐曲也更显得内敛、含蓄、委婉。
在这一段落中,整首乐曲的第一个特点出现,即每一句的旋律都是由先上行开始再到下行结束,且在每一句结束的部分,作曲家均采用了附点的节奏型,通过旋律与节奏的设计来营造出“悲”的主题内涵。
作为歌曲转折的第二个部分B段,调式调性转调进行到C宫系统的G徵,并且与A段相同,旋律中多次运用了燕乐调的特征音——清角(F)和闰(b B)。
在这一部分的旋律上,作曲家摒弃了A段附点节奏结束的形式,而是在前半段的旋律中突出五度、六度的跳进。
例如,在乐曲的第14-15小节处,旋律音调是先上行四度然后下行二度,并通过运用变化重复的手法,将该音调进行发展,从而表达悲意、怒意的情绪;在第16小节处,作曲家将“兮”字拆分成两句,不仅成了整首乐曲的“点睛之笔”,而且也鲜明地突出太子复仇无望的悲痛,以及青女求爱不得的伤感;在乐曲的伴奏方面,古琴的伴奏较A段更加丰富,层次感也更为凸显。
与此同时,在这一部分中大量地运用了上、下滑音,且力度的变化也更加得多样,因而演唱的声音较之前相比,真声的比例也更多一些,为最后一个部分C段的出现进行了铺垫。
古诗词艺术歌曲《越人歌》音乐分析与情感处理
古诗词艺术歌曲《越人歌》音乐分析与情感处理作者:徐潜佰琳来源:《音乐生活》2021年第10期中国古典诗词是在我国五千年悠久历史长河中创作并历代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是现代青年的精神食粮。
而以古典诗词为脚本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自20世纪20年代诞生以来便深受作曲家和歌者的喜爱,不断对其进行创作和演绎。
发展至今,已走过百年历史,优秀作品不胜枚举。
新时代古诗词艺术歌曲通过将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创作技法巧妙地融合,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雅美与韵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桂冠上的璀璨明珠,深受演唱者和观众的青睐。
著名作曲家刘青先生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越人歌》便是众多优秀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佼佼者。
他以《楚辞》中的一段歌颂浪漫爱情的词为脚本进行二次创作,全曲古朴委婉,曲调清丽悦人。
作曲者通过对古词进行再创作、再加工,精巧地将诗词、歌曲、爱情、交融在一起,为听众的耳膜营造着酣畅淋漓的视听盛宴。
全曲音乐情绪层层推进、引人入胜,是一首值得反复品鉴和“咀嚼”的艺术佳作。
本文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文化内涵和发展脉络为切入点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对刘青先生版本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越人歌》的诗词意蕴、音乐风格和演唱情感处理等方面进行艺术探索,挖掘并洞悉歌曲中蕴含的浓郁古典韵味和丰富文化内涵。
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古诗词作为精神食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而音乐中的古诗词最早可追溯到《诗经》,而后随着时代的变迁、朝代的更迭慢慢发展到《楚辞》《唐诗》《宋词》,乃至清代的小曲,都有着音乐的融入,这种汉语言与曲调的完美融合为现代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1]。
1.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萌芽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青主、黄自、应尚能等归国作曲家开始以古代诗词为词,融入现代作曲技法进行再创作,诞生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花非花》《无衣》等一大批优秀的艺术歌曲,形成了早期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雏形[2]。
古琴知识100题
古琴知识100题古琴知识100题-- 古琴知识100题 --(多选或单选题)1、中国“琴棋书画”四艺之中的琴是指什么乐器?A、钢琴B、古筝C、古琴D、扬琴2、古琴的名称有很多种,下面还有哪种也是对古琴的称呼?A、瑶琴B、玉琴C、七弦琴D、古筝3、以下哪一位不是我国著名的古琴演奏家?A、管平湖B、查阜西C、刘天华D、吴景略4、下面哪一首古曲不是古琴曲?A《平沙落雁》 B《阳关三叠》 C《梅花三弄》 D《十面埋伏》5、我国最早的刻本琴谱《神奇秘谱》是刊刻于哪个朝代?A、唐朝B、宋朝C、元代D、明代6、1977年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探测飞船所携带的“地球之音”唱片中收录的是哪首古琴曲?由谁演奏?A《潇湘水云》吴景略 B《梅花三弄》张子谦C《流水》管平湖 D《胡笳十八怕》杨宗稷7、《高山流水》是下列春秋战国时期哪位圣贤弹奏?A、齐桓公B、孔子C、伯牙D、屈原8、《胡笳十八拍》为蔡文姬所写,请问她是哪个朝代的人?A、秦朝B、汉朝C、明朝D、元朝9、古琴底板上有两个出音孔,大的叫龙池,小的叫什么?A、龙沼B、凤池C、凤沼D、韵沼10、古琴在传统文人眼里是修身养性之雅器,所谓“士无故不撤琴瑟”,而提出“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者是谁?A、桓谭B、嵇康C、蔡邕D、马融11、古琴的减字谱是以下哪位琴家进一步完善与推广,将文字谱简化并沿用至今。
A、陈康士B、董庭兰C、崔钰D、曹柔12、减字谱中记录最粗略(较模糊的)是下面哪一项内容?A、指法B、弦序C、节奏D、徽位13、联合国于1997年通过了关于申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古琴是中国最早的弹拨器乐,是在什么时候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A、2001年5月B、20XX年11月C、20XX年10月D、20XX年11月14、据《史记▪五帝记》载,尧赠送给舜的两件信物是?A、剑B、玉C、琴D、絺衣15、古琴按音有多少个?A、24个B、85个C、147个D、203个16、古琴一共有多少个泛音(包括暗徽)?A、25个B、36个C、79个D、119个17、古琴有几个单独的散音?A、6个B、7个C、8个D、9个18、古琴有九德,下面哪个不正确?A、奇古B、透静C、亮清D、润圆19、孔子曾跟随下列哪位乐师学习琴曲《文王操》?A、师旷B、师乙C、师涓D、师襄20、四大名琴有号钟,绕梁,绿绮,请问焦尾琴是谁的?A、齐桓公B、司马相如C、蔡邕D、楚庄王21、下面哪首古琴曲不是孔子所作?A《龟山操》 B《泣颜回》 C《猗兰操》 D《陬操》22、请问《诗经》中“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方琼:以诗言志,以曲传情
方琼:以诗言志,以曲传情文/本刊记者 刘莉娜《长相知》《静夜思》《登岳阳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看到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相信大多数中国人都会自然而然在心里浮现出那些或典雅或激荡的诗句来,但都仅仅停留在文字之美上。
然而在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教授方琼的口中,它们却是一段段优美的旋律:事实上,这些古典诗词在它们诞生之初,本就是以吟唱形式广为流传的,遗憾的是,大部分旋律在口口相传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消失了,只留下了文字。
而幸运的是,还是有不少现存的“曲”散见于用传统工尺谱、减字谱等记谱法记录的各类曲谱、琴谱中,只是已经很少有人可以“解码”了。
而方琼教授及其团队近年来一直在做的,正是致力于搜寻各类记谱版本,走访、求教于诸多音乐学、古诗词的专家,对作品的旋律走向、字词韵味、意境再现、情感表达等深入挖掘、研究,力求还原古诗词从文字到音韵的历史真实。
在这个过程中,方琼还在全国各地寻找那些口口相传的“吟唱诗人”,她惊喜地发现在很多地方都有用方言吟诗的老人,而方言正是最大程度保留了古音的语言体系。
93岁的湖南老人史鹏就是这样被发现的。
史鹏老人声如洪钟、气吞丹田,方琼特地把他邀请到了自己在上海的“中国古典诗词音乐会”首演现场,请老人用湘音湘腔吟诵杜甫的《登岳阳楼》,隔着历史的长河,古老的文字与古老的音韵再一次跨时空地契合如一,现场的观众无不为之动容……对此,舞台上一身白衣飘飘的方琼说出了心里话:“我是岳阳人,小时候就在岳阳楼上看到过有老人在吟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到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就很难听到吟唱了。
于是,许多年来我和学生们都在做这项工作,希望让这些历史长河中的雅韵能留下来。
”“不但是做音乐,也是做学问”就在11月,方琼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长相知——中国古典诗词音乐会》,但这并不是这个音乐会首次面向观众,早在去年深秋,“长相知”就已经在上海交响乐团演艺厅内进行了首演。
作为上海音乐学院的“高原高峰项目”成果之一,整场演出并没有丝毫“学院派”的曲高和寡,当晚除了音乐会的主角——歌唱家方琼外,还有当时92岁高龄的湖南吟诵学会会长史鹏老先生上台吟诵,16位上海音乐学院在校学生倾情出演。
杨赛 中国歌诗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文史知识
中国歌诗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杨赛2006年4月,我去看望蒋凡老师。
刚进门,蒋老师就对我说,你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同志刚把样书拿过来,送你一本。
我接过一看,是《诗书薪火: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荣休纪念文丛(蒋凡卷)》1,书还没有完全干,开篇便是蒋老师的大作《中国古代文学与音乐》。
蒋老师沉潜问学,笔耕不辍,治学广泛,居然把音乐文学作为他教学生涯的收官之笔,对我触动很大。
文中收录的10多首古曲谱,有些是蒋老师自谱的,有些是老先生们传给他的,早在4年前蒋老师到湖南师范大学做《中国音乐与文学》讲座时就曾传给我,看了十分亲切。
2006年9月,我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后,到上海音乐学院任教,蒋老师和其他学界同仁便以发展中国音乐文学相嘱。
从2007年开始,我在上海音乐学院开设中国音乐文学课程,每期有50多位研究生选课,来自声歌系、音乐戏剧系、作曲系、音乐工程系、音乐学系和民乐系。
郭建勋老师、曹旭老师都喜欢唱歌,我跟随他们学习过一段时间的古代文学,拟作过一些诗、词、文、赋,但要开设音乐文学课程,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此前,我在普通高校给学生讲过好几遍中国文学史,我想,中国音乐文学与中国文学史应该有区别。
庄捃华在中国音乐学院开设了《音乐文学》课程,她说:“音乐文学乃指这样一种艺术:它以语言为工具,通过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时,它又肯有与音乐结合为声乐作品的可能,最终以歌唱的方式诉诸人们的听觉。
”2朱谦之1935年写过《中国音乐文学史》,是一部没有声音的音乐文学史。
上海音乐学院本是由蔡元培与萧友梅于1927年共同创建的专门音乐院校,自建校之初,就十分重视音乐文学教育,先后聘请易韦斋和龙榆生开设过中国词1羊列荣编:《诗书薪火: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荣休纪念文丛(蒋凡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2庄捃华:《音乐文学概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学课程3。
后来,刘明澜开设了中国诗词音乐的课程,以古琴歌曲为线索,介绍了中国诗词音乐的发展脉络4。
论古诗词歌曲《越人歌》的演唱艺术处理
论古诗词歌曲《越人歌》的演唱艺术处理1. 引言1.1 介绍古诗词歌曲《越人歌》的背景与意义《越人歌》是中国古代名曲之一,歌词取自《楚辞》中的《离骚》篇,曲调源自传统民间音乐。
该歌曲在古代被广泛传唱,流传至今,在现代也被诸多音乐人重新演绎。
这首歌曲以抒发离愁别绪、怀旧忧伤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美好往昔的追忆,具有浓郁的乡土情怀和传统文化的熏陶。
《越人歌》蕴含着profound 情感和文化内涵,被视为中国音乐文化的瑰宝之一。
在现代,许多演唱者将《越人歌》重新演绎,结合当代音乐元素和声音处理技术,赋予这首古典名曲新的灵感和生命力。
通过不同的演绎方式和艺术处理手法,演唱者们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曲之中,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和表现力。
《越人歌》以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核,一直吸引着无数听众和音乐人。
通过对这首经典曲目的演唱艺术处理, 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古典音乐文化,丰富音乐表现形式,提高音乐艺术水平,使这首古老的歌曲焕发出永恒的魅力。
2. 正文2.1 《越人歌》的演唱风格及艺术处理《越人歌》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古代音乐作品,其演唱风格及艺术处理堪称经典。
该歌曲采用了传统越乡音乐的演唱方式,旋律优美动听,富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演唱时需要准确把握曲调和音调,保持稳定的音准和节奏,同时在情感表达上要贴合歌曲的意境,展现越地风情。
在艺术处理上,《越人歌》注重声音的变化和情感的抒发。
演唱者需要灵活运用音色和音量,通过轻重缓急的掌握来呈现歌曲中的情感起伏,从而引导听众进入一种富有感染力和诗意的境界。
在表达情感时,演唱者还需要注重语言的准确发音和语调的变化,以更好地传达歌曲的内涵和情感。
《越人歌》的演唱风格及艺术处理体现了古代音乐的华丽和细腻,凭借其独特的韵味和情感表达方式,将古代越地的风土人情和情感世界展示得淋漓尽致。
演唱者在演绎这首歌曲时,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和艺术表现力,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文化遗产。
越人歌
越人歌鄂君子皙泛舟河上打桨,越女心生爱慕,以越语而歌:今夕何夕兮,中搴洲流。
星汉灿烂兮,与子同洲。
潮涨潮落兮,我心逐流。
仰首明月兮,我心堪忧。
目光流转兮,宛若灯火。
我若飞蛾兮,甘心扑火。
心成灰烬兮,我亦不惜。
此心悦君兮,君且知否。
子皙不解其语,请译之: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
遂明其心意,双双携手飘然而去……关于<越人歌>有两种说法其一汉代刘向编纂的《说苑》记载有这样一个历史故事:楚国的襄成君刚受爵位的那天,穿着华丽的衣裳,被随从们簇拥着来到河边。
楚大夫庄辛刚好路过,他拜见完襄成君站起来,想和襄成君握一握手。
握手在等级森严的古代是一种非常不严肃的行为,所以襄成君听后十分生气,脸色大变。
庄辛见了也有点不自在,他转身去洗了洗手,给襄成君讲了一个鄂君子的故事:有一天,鄂君子坐在一条富丽堂皇的刻有青鸟的游船上,听见一位掌管船楫的越国人在拥桨歌唱。
歌声委婉动听,鄂君子很受感动,但就是听不懂他在唱些什么。
于是鄂君子招来了一位翻译,让他将划船人的歌词翻译成楚国话。
这就是后世闻名的《越人歌》,歌词如下: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知得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鄂君子听明白歌词的意思后,立即走上前,拥抱了那位划船人,并把绣花被盖到那人身上。
襄成君听完这个故事,也走上前去,向庄辛伸出了友好的双手。
上面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40年前后。
当时楚越虽是邻国,但方言不通,交往需要借助翻译的帮助。
这首《越人歌》是我国历史上现存的第一首译诗。
这首诗接近《楚辞》作品的缠绵悱恻,艺术水平很高,它和楚国的其它民间诗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
其二鄂君子晰泛舟河中,打桨的越女爱慕他,用越语唱了一首歌,鄂君请人用楚语译出,就是这一首美丽的情诗。
楚国王子鄂君子晰终被歌声打动,微笑着与越女一同泛舟远行。
除了金老师,你更应该认识这三位中国舞蹈家
除了金老师,你更应该认识这三位中国舞蹈家采访、撰文| Lasia19世纪末,美国舞者伊莎多拉•邓肯抛弃仍流行于当时舞蹈届的古典芭蕾紧身衣和舞鞋,穿上图尼克衫,第一次披头赤足登台而舞。
她最先向世界呼吁:“芭蕾舞一点都不美!”,认为“最自由的身体蕴藏着最高的智慧” ,“将来的舞蹈家必须是肉体与灵魂相结合的,肉体动作必须发展为灵魂的自然语言。
”她从大自然和古希腊文化中寻找灵感,将舞蹈重新带回了纯真自然的境地。
从那之后,现代舞兴起。
现代舞在中国真正发展于上个世纪80 年代,经历30 年的发展,也衍生了一批极具个人特色的现代舞舞者和编舞。
他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身体的全面觉醒,借艺术表现各种可能,让更多的生活化动作参与到艺术表现中。
他们每个人都对现代舞,对艺术表达有着自己的认知。
赵梁:御风而行的舞者中国第一个获得首届国际舞蹈比赛中现代舞最高奖项“罗马奖”的舞者;曾连续夺得中国专业舞台表演艺术最高奖“文华奖”和中国舞蹈艺术最高奖“荷花奖” 。
他的才气被冯小刚导演看中,在电影《夜宴》中为主题曲《越人歌》起舞;戏剧导演孟京辉对他的作品曾盛赞不已,邀请他为自己的演员排演《怪谈》;央视春晚曾请他担任编舞工作。
赵梁常给人随性、飘逸、淡然的印象。
他的一头长发已经蓄了19年,他自己常说头发是他的天线,他的朋友崔建巍则说“这长发是他身体的一种延伸,是状态的一种延伸” 。
他觉得赵梁最美之处不是他的舞蹈,也不是他的脸蛋,而是在他的脚心——对应头发,脚心是一扇门。
舞者需赤脚,因而其灵魂不在身体,而是藏在脚心里。
舞蹈或者艺术,对于赵梁来说是他的一个本能。
赵梁从小就爱跳舞,在他3、4 岁时,“听到音乐就会跟着舞动起来,我会很开心地跳,很忘我地跳。
”但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画画,且描摹地很好,“从小,给我什么东西,我就画得很像。
如果我今天不做舞蹈,那我应该是个画画的。
”《越人歌》可能是因为这种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他甚至不认为艺术家有创造力。
“人从自然中来,要回自然中去,一切都是天给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给的。
越人歌(民俗)—搜狗百科
越人歌(民俗)—搜狗百科解读之一越人歌:我是你锦衣拂过的枝公元前540年,洞庭烟波渺渺,玉界琼田三万顷。
青山白水之间,一曲《越人歌》呓语般悱恻缠绵。
深夜吟来竟如儿时仰望窗前的月光,皎洁得不带一丝人间烟火。
那华服而立倚舷而望的男子是楚国王子子皙吧——鄂邑的封君,飘逸绝世,高高在上。
你看他乘一叶扁舟、泛波洞庭、锦袖飘扬。
船头,是为他摇桨的越人女儿,那岸边低垂的杨柳、舟桨荡漾的碧波、一圈圈刚刚散尽又开始激荡的涟漪,似越女纠缠的心事吧。
轻舟红藕、芷汀卷浪、你听她在软软吟唱——今夕何夕兮,搴州中流。
今夕何夕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像那在瓦砾中破土而出的小小笋尖,挣脱了碎石羁绊、一下子就那么随性而发了:我是多么荣幸、能与您一起乘船啊、而我爱慕着您、您却不知。
越女小心翼翼地唱了一支歌,唱出自己的婉转和爱恋,像船桨过处摇曳的水草,幽怨而不哀伤,没有攒眉千度、清泪成行,有的是窃喜与释放——江粼流长、舟船游弋、在这无垠的汪汪白水,我从湖底托起一颗忐忑的心啊、水迹未干、呈现在您面前。
此刻、心中所想正是这曲《越人歌》,一支无望而寂寞的歌,两千多年前,越女在子皙的船头、惊喜娇羞款款而唱。
如今、以此歌送予仰慕的你,把这‘心悦君兮’的秘密藏于心间、如此便可着手描刻、你依稀的模样。
你是高高在上的王子啊、而我、是被你的锦衣拂过的枝,从此沾染你的忧伤。
如果上天怜我,再为你撑一次桨,卑微的陪你泛舟碧波。
能遇到让自己仰视之人,已然不易,还能奢求何等?我只盼你心中欢喜,从不盼你回头、望我。
解读之二正本清源《越人歌》byearnest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饣甚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惿随河湖。
怎么样?是不是读得一头雾水?这三十二个字,或者准确的说,三十二个汉字记音符号,就是2000多年前一位在江汉大地的茫茫碧波间撑篙摇橹的越人船夫唱给他爱慕的人——楚国王子子皙的歌,没错,它就是文学史上大大有名的《越人歌》,是楚人或生活在楚国的越人用古汉语音记录下来的原汁原味的越语歌辞,大家也许对它的楚歌体汉语译文更为熟悉:今夕何夕兮,搴中洲流。
古琴减字谱、指法大全(建议收藏)
古琴减字谱、指法⼤全(建议收藏)减字谱:⼜称指法谱,是中国古琴的⼀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
因为它是将古琴⽂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成,故名“减字谱”。
减字谱是对⽂字谱记谱法的⼀次重⼤改⾰,是⼀种沿⽤千年⽽未被取代的古⽼记谱法。
由唐末琴家曹柔创⽴的古琴⽂字谱,是由⽂字谱减化⽽来。
这种记谱法使⽤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按弦指法和右⼿弹奏指法,它是⼀种只记录演奏法和⾳⾼,不记录⾳名、节奏的记谱法,其特点为:“字简⽽义尽,⽂约⽽⾳赅”。
减字谱指法符号简释⼤全⼀.⾳⾊符号 :散⾳。
即弹奏空弦。
:泛⾳。
左⼿指当琴徽处轻轻⼀点,右⼿同时弹弦。
:按⾳。
左⼿在琴⾯上按弦⽽弹。
按⾳弹法不在某⼀⾳或段落前注明。
:泛起。
泛⾳句或泛⾳段落开始。
:泛⽌。
泛⾳句或段落⽌。
⼆.右⼿指法 :擘。
⼤指向内弹。
:托。
⼤指向外弹。
:抹。
⾷指向内弹。
:挑。
⾷指向外弹。
:勾。
中指向内弹。
:剔。
中指向外弹。
:勾剔。
勾剔连作。
:打。
名指向内弹。
:摘。
名指向外弹。
:历。
⾷指连挑两弦或三弦,与挑的区别在于历的节奏较快。
:急历。
⾷指连挑两弦或三弦,历的弹法⽐挑的节奏快,急历更有强调快弹的意思。
左⼿“跪”的古写法符号与右⼿“急历”符号相同。
:蠲。
在同⼀弦上急速抹勾,连续出⼆声,这是蠲⼀根弦的弹法。
如果是蠲两根弦,并不是按前法先后连作两次,⽽是在急速连抹相邻的两根弦后,名指随即捂住前⼀弦的余⾳。
这两种弹法的蠲节奏相近,弹奏动作则完全不同。
:轮。
在同⼀弦上急速摘、剔、挑,连续出三声。
:半轮。
在同⼀弦上摘、剔,连续出⼆声,其速度通常会⽐全轮慢。
、:琐、长琐。
在同⼀弦上急速剔、抹、挑三声为琐,若继⽽连续抹挑数声为长琐,长琐可加⾄六到⼗三声,通常七声使⽤较多。
、 :如⼀声。
在此符号之前的两声(有时也会数声)要同时弹出。
如相差⼋度时的按、散⾳⽤剔弹出,如同⼀声。
有时急速弹出的前后两声或数声也称作“如⼀声”。
中国古乐器英文介绍Ancient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s
Chinese dulcimer (扬琴)
suona horn (唢呐)
Percussion Instrument
Chinese dulcimer (扬琴)
The yangqin was traditionally fitted with bronze strings, which gave the instrument a soft timbre. The instrument‘s strings are struck with two lightweight bamboo beaters with rubber tips (琴竹,富有弹性的竹制小棰). A professional musician often carries several sets of beaters, each of which draws a slightly different tone from the instrument, much like the drum sticks of Western percussionists.
The material of the instrument (Bayin)
Silk (丝)
Metal (金)
Bamboo (竹)
Clay (土)
Wood (木)
Gourd
(匏)
Stone (石)
Skin
(皮革)
士无故不撤琴瑟。 ——《礼记》
Pre-Qin period(711 bc-256 BC)
Practicability
Expressiveness
3 Inheritance
Inheritance
A-Play China (一奏器乐派)
Inheritance
古琴54个减字谱全解
古琴54个减字谱全解今天主要说的是古琴的减字谱,减字谱是古人一项伟大的发明,使得古琴曲的流传与传承变得更加的容易与简洁。
那么什么是古琴减字谱呢?古琴54个减字谱全解 1又称古琴指法谱,是古琴的一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
因为它是将古琴文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故名“减字谱”。
减字谱是由唐末琴家曹柔创立的古琴文字谱,是由文字谱减化而来。
这种记谱法使用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它是一种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节奏的记谱法,其特点为:“字简而义尽,文约而音赅”。
减字谱是对文字谱记谱法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种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古老记谱法。
弹琴时,应双手配合弹奏,左右手各有分工。
右手主要用以弹弦。
弹弦时,可运用大指、食指、中指、名指(无名指),不用小指(禁指)。
右手弹弦时,要求干净利落,不可拖泥带水。
右手弹弦时,若向外弹(从身体一侧弹向琴徽一侧),称为弹“出”。
若向内弹(从琴徽一侧弹向身体侧),称为弹“入”。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古琴的54种指法,初学者用的指法一般不多,最基本的指法有八种,分别为:托、擘、挑、抹、剔、勾、摘、打。
散:只用右手演奏,左手不触弦。
托:右手大指向外弹出。
此手势称为“虚庭鹤舞”、“风前鹤舞”。
擘(劈):右手大指(用指甲)向内弹入。
注:(托、擘)两手势的要义是触弦果断,但同时要松。
抹:右手食指向内弹入。
此手势称为“鹤鸣在阴”。
挑:右手食指向外弹出。
(抹、挑)两手势的要义是:食指触弦应和拇指的托擘一样坚定,但不可过急,动作应平滑。
勾:右手中指向内弹入。
称之为“孤鹜顾群”势。
剔:右手中指向外弹出。
(勾、剔)两手势的要义是:中指的弯曲应如野鸭的脖颈一样:弯曲而不可生硬有角,弯曲过度则触弦过急。
打:右手无名指向内弹入。
称之为“商羊鼓舞”势。
“商羊”是一种传说中的鸟,据说只有一条腿。
摘:右手无名指向外弹出。
(打、摘)两手势的要义是:与食指中指平滑的动作相反,名指的触弦应短而脆。
古琴入门-减字谱
古琴入门-减字谱减字谱看上去神秘,其实一点就透,咱们先认琴古琴的七根弦,代号分别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离我们最远的那头开始算,是“一”,靠我们最近的就是“七”弦。
减字谱里的一定要有数字,是表示弦数和徽数,先来认弦。
我们先认两个字——这首歌里面整首都没有“发(4)”跟“西(7)”——65321,32165,56561235,653212啦索咪来哆,咪来哆啦索,索啦索啦哆来咪索,啦索咪来哆来。
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记—今——朝。
看吧,整首都是这样。
看这个字——“勾”这个字的外框,表示是用勾的指法大家把右手轻轻搭在桌子上,自然弯曲,中指轻轻向掌心“勾”一下,就是这个动作,而这个字就表示用中指勾的是第四根弦!然后是另一个指法,“挑”“挑”的简写,就是它的末一笔,“匕”字去掉上面的东东,换上大写的数字,表示这根弦用挑的指法。
挑的动作是怎样呢?大家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相搭,其余三指不用故意翘起,做个自然的兰花指形状。
想象第二根弦上面落了只小虫子,用食指将它挑飞——大致是这种感觉,大家要是感兴趣想学的话一定要去老师或是看网上的教学视频,指法是很重要的。
想学古琴,不会五线谱不要紧,不会简谱也不要紧,但是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会汉字,所以每个人都能看懂减字谱。
“挑”二弦——接下来,大家看这个字——比刚才只多了个草帽?这个“草”头,不是草的意思,而是“散”字的起笔,表示这个音是散音。
刚才上面图片的两个字也是散音,这个时候,我们只用右手弹,左手是闲置的。
古琴的音分为散音、按音和泛音,它的散音就只有七个。
看,曲谱里很多时候那个“草”头就不写了,但表示的是同一个意思,这个字就是用“挑”的手法挑七弦的意思。
上面的那几个字,都是散音,只有右手。
接下来左手了。
对了,单看琴板上的话,右手虽然是发音区,但它的地盘是很小的,就是图上喷漆的部分。
至于左边那好大一块有徽对应的区域,那都是左手的地盘,在上面点来点去滑来滑去——所以现在大家是不是能领会到为啥一定要靠右坐了?不然使不上力啊!那种影视剧里大刀阔斧、大大咧咧坐在古琴中间的人,气派倒是气派了,但却是不会弹的。
《越人歌》元曲译文及鉴赏
《越人歌》元曲译文及鉴赏《越人歌》歌中唱出了越人对子皙的那种深沉真挚的爱恋之情,歌词声义双关,委婉动听。
是我国最早的译诗,也是古代楚越文化交融的结晶和见证。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译文今晚是怎样的晚上啊我驾着小舟在河上漫游。
今天是什么日子啊能够与王子同船泛舟。
承蒙王子看得起,不因为我是舟子的身份而嫌弃我,责骂我。
心绪纷乱不止啊,因为我知道他居然是王子。
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心中喜欢着你啊你却不知道。
《越人歌》注释搴(qiān):拔。
搴舟,犹言荡舟。
洲:当从《北堂书钞》卷一O 六所引作“舟”。
被(pi):同“披”,覆盖。
訾(zǐ紫):说坏话。
诟(gòu)耻:耻辱。
几(jī):同“机”。
王子:此处指公子黑肱(?-前529年),字子皙,春秋时期楚国的王子,父亲楚共王。
悦:喜欢。
《越人歌》故事据刘向《说苑·善说》记载:春秋时代,楚王母弟鄂君子皙在河中游玩,钟鼓齐鸣。
摇船者是位越人,趁乐声刚停,便抱双桨用越语唱了一支歌。
鄂君子皙听不懂,叫人翻译成楚语。
就是上面的歌谣。
歌中唱出了越人对子皙的那种深沉真挚的爱恋之情,歌词声义双关,委婉动听。
是中国最早的译诗,也是古代楚越文化交融的结晶和见证。
它对楚辞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选自《先秦诗文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1版)故事讲的是楚国襄成君册封受爵那天,身着华服伫立河边。
楚大夫庄辛经过,见了他心中欢喜,于是上前行礼,想要握他的手。
襄成君忿其越礼之举,不予理睬。
于是庄辛洗了手,给襄成君讲述了楚国鄂君的故事:鄂君子皙是楚王的弟弟,坐船出游,有爱慕他的越人船夫抱着船桨对他唱歌。
歌声悠扬缠绵,委婉动听,打动了鄂君,当即让人翻译成楚语,这便有了《越人歌》之词。
鄂君明白歌意后,非但没有生气,还走过去拥抱船夫,给他盖上绣花被,愿与之同床共寝。
《越人歌》的音乐审美
《越人歌》的音乐审美《越人歌》作为楚辞中最具代表性的古曲之一,歌词的写作特点与其他楚辞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曲现代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原词原谱,另一种则是现代作曲家依据前人留下的工尺谱和古诗词作品再度创作。
《越人歌》的创作就属于第二种。
(一)词作特征从词的用法和结构来看,通假字的运用非常多,当时正是通假字大量出现的时代。
“搴舟中流”中的“舟”原为“洲”,是从《北堂书钞》所引作“舟”,意为在湖面泛舟的意思,这种通假字为同音通假。
诗人在第一句和第二句中运用了“今夕何夕兮”“今日何日兮”的句式,“今夕”和“今日”的重复使用描写的是越人第一次见鄂君子皙,内心就萌生爱意欣喜若狂,用了两句反问的语气,由此突出越人当时激动的情绪。
《越人歌》的后两句“山有木兮木有枝”是一个比兴句,运用这句来兴起下一句“心悦君兮君不知”,借“枝”与“知”的谐音双关关系做文章的比兴手法也是《诗经》中常用到的。
“山有木兮木有枝”为“A 有B兮B有C”句式,与《九歌·湘夫人》中“沅有芷兮澧有兰”的“A有B兮C 有D”句式相似但不同。
初次接触《越人歌》这首歌,定不会感受这首歌丰富的内涵,而想要了解这首歌的精髓所在,就要好好品味这首歌。
整首歌以“今夕何夕兮”开头,交代了这个故事所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开篇点题,更重要的是这里面还加入了人物心理的描写,写出了越人娇羞的激动的心情。
诗歌的下一句是“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这句写出了越人欣赏王子的原因,不仅是因为王子有着令人心动的外表,更是因为王子不因为自己身份低微、种族不同而歧视他,而是和他一同泛舟,把他视为朋友一样,在当时种族歧视严重,等级最低思想严重的社会环境下,这样彬彬有礼、和蔼可亲、气宇轩昂的王子怎能不令越人动心呢?在整个故事的结尾,越人虽不能抒发自己对王子的倾慕,但是他却借助自然风光来表达出这份爱。
可见,这首《越人歌》是一首情歌,所以整首歌无论怎么演唱都离不开一个“情”字。
歌曲《越人歌》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
歌曲《越人歌》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一、《越人歌》的创作背景“《越人歌》也稱《榜枻越人歌》或《越人拥楫歌》”①,是一首古词新曲的楚辞作品,由青年作曲家刘青谱曲。
“楚辞”就是运用楚国当地独特的方言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地域色彩非常浓厚。
歌曲《越人歌》讲述的是民族、身份地位等均不相同的民族之间跨越阶级的爱情故事,而这一故事最早收录于西汉刘向的《说苑》卷十一《善说篇》第十三则“襄成君始封之日”。
刘青,重庆荣昌人,国家一级作曲家,现工作于解放军总政歌舞团,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他从小就专注于作曲,从十二岁开始作曲到如今已有作品900余件,这些作品包括歌曲、器乐曲、影视剧音乐、舞蹈音乐等。
二、《越人歌》的艺术特征《越人歌》作为楚辞中最具代表性的古曲之一,歌词的写作特点与其他楚辞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曲现代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原词原谱,另一种则是现代作曲家依据前人留下的工尺谱和古诗词作品再度创作。
《越人歌》的创作就属于第二种。
(一)词作特征从词的用法和结构来看,通假字的运用非常多,当时正是通假字大量出现的时代。
“搴舟中流”中的“舟”原为“洲”,是从《北堂书钞》所引作“舟”,意为在湖面泛舟的意思,这种通假字为同音通假。
诗人在第一句和第二句中运用了“今夕何夕兮”“今日何日兮”的句式,“今夕”和“今日”的重复使用描写的是越人第一次见鄂君子皙,内心就萌生爱意欣喜若狂,用了两句反问的语气,由此突出越人当时激动的情绪。
《越人歌》的后两句“山有木兮木有枝”是一个比兴句,运用这句来兴起下一句“心悦君兮君不知”,借“枝”与“知”的谐音双关关系做文章的比兴手法也是《诗经》中常用到的。
“山有木兮木有枝”为“A有B兮B有C”句式,与《九歌·湘夫人》中“沅有芷兮澧有兰”的“A有B兮C有D”句式相似但不同。
想要了解《越人歌》的深刻内涵必须进行深入解读。
诗歌开头“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为记事描写,交代了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越人的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