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案例分析——IBM出售PC业务备课讲稿
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案例分析
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案例分析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案例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电脑市场迅速扩大。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IBM一直是全球PC市场的领导者之一。
然而,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新兴市场的崛起,IBM决定将其全球PC业务出售给联想集团。
这一收购案成为了新世纪初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本文将对此收购案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联想和IBM的影响。
首先,通过收购IBM的PC业务,联想获得了全球范围内领先的硬件技术和制造能力。
IBM在电脑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在全球市场上享有盛誉。
通过与IBM的结合,联想能够迅速提升其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制造水平。
这对联想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机会,可以帮助其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其次,通过收购,联想获得了IBM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
IBM有庞大的全球销售网络和广泛的客户群体,包括大型企业和政府机构。
通过借助IBM的销售渠道,联想能够迅速进入新兴市场并扩大其市场份额。
此外,联想还能够通过与IBM的客户合作,开发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此外,通过收购全球PC业务,联想得以进一步巩固其在中国市场的领导地位。
在中国,联想一直是最大的电脑制造商之一,而IBM则在中国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将两者的品牌和市场份额结合起来,联想能够进一步巩固其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并加强对国内市场的控制力。
然而,这一收购案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首先,联想需要面对全球PC市场的竞争加剧。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兴市场的崛起,全球PC市场正变得越来越竞争激烈。
联想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这个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其次,这一收购案还需要联想与IBM进行良好的合作。
合并两家公司的业务和文化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在整合过程中解决许多问题。
如何有效整合两个组织的团队和资源,使其协同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综上所述,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对联想和IBM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IBM战略转型案例研究PPT课件
第2页共9页
IBM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
由一家以生产为中心的硬件制造商向以客户为 中心的服务提供商转变
1
2
3
4
将IBM定位于综合服务提供商
打造IBM“On Demand——随需应变 ”服务战略
通过收购和出售来增强服务能力
调整组织结构支撑服务转型
第3页共9页
将IBM定位于综合服务提供商
微软、英特尔和思科的Wintelco三角为客户提供的是提升效率的工具,而IBM则是通过信息系 统提升客户价值。 在任何一个方面,IBM可能都不是最出色的,但只有IBM能提供综合性的服务来解决客户问题。
•明确公司综合服务提 供商的定位 •提出电子商务战略 •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将服务战略明确为 “On Demand——应 需而变” •收购和整合外部公司 •出售非核心业务 •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1 企业内部整治
2
明确以服务为中心 的企业战略
3 提升业务能力
1993
• 公司连续三年亏损,亏损 总额累计超过100亿美元; • 机构臃肿,决策流程过长; • EDS、ORACLE等纷纷来抢 夺客户
其
他
亚
美 洲
区 域
洲
产品
区域
第7页共9页
IBM战略转型的成功来自于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
普华永道的 行业经验
IBM自身的 技术研发能 力
IBM以服务 为中心的业 务模式
Linux系统 的开放架构
IBM以服务 为中心的组 织架构
自身转型中 的丰富经验
构建“信任” 为基础的企 业文化
清晰的战略 目标
成功地判断 未来趋势
2007年,IBM与瑞士BCV集团 签订了一份外包服务合同, IBM将接管该集团旗下的IT服 务部,向该集团及其他银行集 团提供IT技术服务。
IBM的战略布局和战略转型 - pc业务与联想
IBM的战略布局和战略转型 - pc业务与联想一、IBM公司PC当时在中国业务的状况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业务状况:2000年7月份,IBM的个人电脑业务部主管莫法特刚刚上任的时候,IBM 的个人电脑业务正面临着巨额的亏损,从1998年到2000年中期,IBM的PC 部门已经亏损了16亿美元,一些批评家认为IBM的PC部门是在浪费IBM的资源。
他们说这部分业务偏离了该公司以向大型计算机系统用户(如银行和航空公司)提供硬件和服务的主要侧重点。
因此,IBM调整战略逐渐想把自己变成一个软件、服务型企业,之后,IBM连续出售了他们的生产制造部门硬件业务此外,由于PC机的发展,Wintel联盟已经在信息产业中对IBM构成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以中国市场为例,PC市场上有多家颇具实力的国内外厂商:HP、COMPAQ、ACER、DELL、联想、方正……。
所面临的问题:(1)服务性的合法性问题。
中国处于对本国产业的保护,采取了一些保护政策,致使IBM公司不能直接在中国开展PC服务业务(2)服务成本问题。
IBM公司对本公司的服务人员有严格的规定,致使IBM公司的服务人员成本较高以及IBM在中国庞大的使用量,引起的服务需求量大,这也是加大服务的难度。
如果IBM公司所有的服务人员均来自公司本部,要想给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成本太高。
(3)备件供应问题。
IBM属外国独资企业,所以只能采用“海外产品销售”的业务模式,这样时效性差,资金需求大,备件库存不全,维护成本高。
(4)IBM是个大企业,所对应建立的服务网络也是一个巨大的工作,如果独自研究开发,成本太大,IBM自己很难独自承担此任务量二、合资能解决哪些问题中国企业更能准确的把握本土的服务市场需求,由于文化差异,中国人对服务有自己特殊的需求,IBM与中国合资建立鼓舞网络,更能满足中国市场,有利于IBM企业在中国更长更远的发展。
(1)与中国企业合资,这也是为了解决IBM在中国合法展开服务而提出的。
联想收购IBM-PC案例分析
并购背景及动因
IBM面临危机 全球计算机需求量出现下滑,经济萧条导致企业 开支缩减,IBM增长率下降。 PC业务拖累IBM的整体业绩
IBM的服务业务收入金额和占比在1994至2004年间呈上升 趋势,软件业务占总收入的维持比例在15%-18%之间,且 利润贡献率达33%,但PC业务在2002-2004上半年间累计亏 损9.65亿美元
最佳商业人士”、“全球25位最有影响力商界领袖”等称 号。1984年,柳传志先生与其它10位计算所科研人员以 20万元创办了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集团前 身)。
倪光南简介
倪光南,1939年出生, 浙 江 省镇海人,联想集团首任总工程师。1961年 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无线电系后 ,到中科院计算所工作。作为我国最早从事汉 字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研究的学者之一,提出 并实现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他担任公 司董事兼总工,主持开发了联想系列微机,于 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获国家 特殊津贴、亿利达科技奖;1992年获中科院重 奖;1994年被遴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3年,IBM的年收入下降到627.1亿美元, 较1992年下降2.8%。纯收入下降到负81亿 美元,较上一年下降了63.1%。公司机构重 组花费了89亿美元(税前)用以提高公司生 产效率和减少资源浪费。
1993年,Louis V. Gerstner, Jr出任CEO。
进入21世纪之后,Samuel J. Palmisano于2000年做了IBM的 总裁,两年后,接任CEO。
12.5亿美元的现金加股票收购IBM PC部门。 协议包括联想获得IBM PC的台式机和笔记本 的全球业务以及原IBMPC的研发中心,制造
IBM公司战略管理案例
IBM公司战略管理案例(背景、战略发展、收入分析)背景:IBM公司发展史简介IBM,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1914年创立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0多万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0年,IBM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八百八十多亿美元。
IBM前三十年的历史就是IT业前三十年的历史。
这是人们最初接触计算机的时候听说的一句话,一直以来,对IBM都是心存崇敬,这是一个很奇特也很强大的公司,从螺丝钉键盘鼠标到CPU硬盘内存到大型机巨型机,它都可以制造,从软件到硬件到服务,它都可以提供,这在IT历史上,不敢说是否绝后,空前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
1908年,制造刻度盘记录器的锡拉丘兹时间记录公司被国际时间记录公司收购。
随后在1911年,Charles R. Flint筹划了国际时间记录公司、计算尺公司和制表机器公司三家公司的合并,成立了计算-制表-记录公司(Computing-Tabulating-Recording Company,即C-T-R公司)。
1915年,T. J. Watson, Sr.当选C-T-R公司总裁兼总经理,著名的“Think”标志,老沃森提出的口号,开始在公司内部使用。
1924年,计算-制表-记录公司(即C-T-R公司)改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公司)。
二战爆发后,IBM大量生产军需品,生产线日益扩大。
战争年代里,IBM迈出了跨入计算领域的第一步。
1951年,IBM开始决定开发商用电脑,聘请冯•诺依曼担任公司的科学顾问,1952年12月研制出IBM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也是通常意义上的电脑,它叫IBM 701。
这是IT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952年,小沃森出任CEO,IBM 新一代领导集体诞生。
在小沃森的改革下,IBM公司采纳新的营销政策,对大部分系统工程活动、将来的计算机程序和客户培训课程分别进行收费。
七十年代是沃森家族对IBM的领导的结束,1971年,Thomas J. Watson, Jr.退休,成为执行委员会的主席。
联想收购IBM公司PC业务案例分析
联想收购IBM公司PC业务案例分析金融工程2班张羽 1340416219 1.联想为什么要收购IBM—PC?答: 1)联想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失败使其认识到必须走出国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早在之前,联想就开始面临国内PC市场饱和,增长缓慢,竞争激烈的情势,低端有国内厂商价格血拼,高端有欧美日各大品牌无可动摇的优势,联想既不能控制成本,又没有国外品牌的研发实力。
当中国市场逐渐开放之后,联想面临的路会越来越窄,所以联想必须尽快扩展国外市场。
2)收购IBM可以使联想获得进军全球的渠道。
联想此次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可以获得相应的品牌、销售渠道、人才和专利技术,使联想公司在国际化的进程上实现跃进,对公司的管理者而言是一个充满诱惑的选择.联想是中国最大的个人电脑生产商,接掌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可以发挥专长,并弥补联想本身的技术缺陷,提高研发能力,而且可以继续使用IBM 品牌五年,从而提高联想的品牌知名度有利于联想进入世界市场。
2.联想是如何收购IBM—PC的?答:具体方式是:联想把手机业务剥离出去,留下非常单纯的电脑业务;同时IBM分拆出自己的台式机业务。
然后,双方共同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把和电脑相关的这两块业务注进去。
联想收购IBM 情况交易总额 17.5 亿美元,其中现金 6.5 亿美元,联想普通股票 6亿美元,债务转让 5亿美元,IBM持有联想股票份额 18。
9%,收购范围; IBM在全球的个人电脑业务3。
联想收购IBM—PC会遇到哪些风险?答:1) 并购前决策风险:并购本身也是一种能力,目标企业的选择和对自身能力的评估是一个科学、理智、严密谨慎的分析过程,是企业实施并购决策的首要问题。
如果对并购的目标企业选择和自身能力评估不当或失误,就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作为一个没有多少海外经验的中国企业并购一个大于自己数倍的跨国大公司业务,联想面对众多的质疑和决策风险。
2) 并购中资金风险:联想集团在并购发生前公司运营多年积累了达203亿港元现金资产。
联想收购IBM PC案例分析
联想收购IBM PC案例分析报告一、案例介绍: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与美国巨人IBM共同签署了双方酝酿达13个月之久的转让协议:联想将斥资12.5亿美元购入IBM的全部PC(个人电脑)业务。
2005年5月1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与IBM对外宣布,联想完成了对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的收购。
收购完成之后,占全球PC市场份额第九位的联想一跃升至第三位,仅次于戴尔和惠普,而新公司成立之后,总部将迁往纽约。
“这是中国企业难以拒绝的机会,但同时风险巨大。
”相较之下,联想掌门人柳传志的表态则道出了这一交易的实质:一场收益与风险并存的豪赌。
二、并购双方的背景(一)IBM公司背景:IBM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或万国商业机器公司的简称。
总公司在纽约州阿蒙克市,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0多万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最大信息工业跨国公司。
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0多万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0年IBM公司全球营业收入达到880多亿美元。
在全球超级计算机五百强最新派民众位居榜首。
2006年,IBM 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 914亿美元。
该公司创立时的主要业务为商用打字机,及后转为文字处理机,然后到计算机和有关的服务。
1、IBM PCD(个人电脑事业部)背景简介主要从事笔记本和台式电脑生产和销售,总部设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在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和日本大和设有研发中心,约9,500名员工2、财务表现2003财年收入为96亿美元2004年第三季度概况: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在世界各地的销量和收入均有所增长;IBM笔记本电脑出货量最高季度;IBM笔记本电脑销出货量连续第二个季度创历史新高;IBM笔记本电脑销量出货量持续8个季度增长3、市场地位根据IDC调查报告:商用笔记本市场:110亿美元(IBM份额:14%)商用台式机市场:168亿美元(IBM份额:8%)商用客户市场:278亿美元(IBM份额:11%)在中国和亚太市场商用笔记本收入第一,中国同比增长29%,亚太同比增长19%。
联想收购IBMPC业务案例分析报告
联想跨国并购IBM全球PC业务案例分析联想收购IBM的几个问题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事件回顾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的背景与原因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过程与资源整合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意义与启示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事件回顾2004年12月8日,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近30%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宣布,以12.5 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知名品牌IBM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及5亿美元的净负债转到联想名下,交易总额达到17.5亿美元。
届时,IBM 将持有联想集团18.9%的股份,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
此次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将组建起继戴尔、惠普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并意味着联想的个人电脑年出货量将达1190万台,销售额将达120亿美元,从而使联想在目前个人电脑业务规模基础上增长4倍。
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交易,将对全球PC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联想集团简介一、1989-1993年创业阶段年创业阶段年创业阶段年创业阶段,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投资二十万元成立的。
1988年在香港成立“香港联想科技有限公司”并实现了1.2亿港元的营业额。
1989年正式命名为“联想集团公司”拥有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6月份在深圳成立深圳联想公司,建成低成本的生产基联想,6月份在深圳成立深圳联想公司,建成低成本的生产基地。
从此开始批量生产和出口主板。
1990年分别在美国洛杉矶和法国德斯多夫设立分公司,开始跨国经营。
1992年初在美国硅谷设立实验室,以便及时获取电脑最最新技术情况与信息。
1993年国际PC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大批国内电脑生产厂商处境艰难。
二、1994-2003年的PC阶段 1994年2月联想在香港挂牌上市。
标志着公司已经正式成为一个集研究、生产和销售于一身的大型企业。
开始以市场为导向,改变管理体制,精简人员,改直销为分销,一举扭转了联想的颓势。
1997年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合并为中国联想,柳传志为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
IBM公司案例分析
引言概述:本文将对IBM公司进行案例分析,并对其在业务发展、战略转变、市场竞争和创新方面的表现进行详细阐述。
IBM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和服务提供商,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解决方案,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对于IBM公司的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该公司的成功原因和战略决策,对于其他企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正文内容:一、业务发展1.IBM公司的业务范围及组织结构,包括硬件、软件和服务等方面。
2.IBM公司在不同地区的市场份额和业务增长情况。
3.IBM公司的客户群体和合作伙伴网络。
4.IBM公司的收入和利润状况,以及对经济环境的适应能力。
5.IBM公司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二、战略转变1.IBM公司从硬件制造商向软件和服务提供商的转变过程。
2.IBM公司的战略布局和发展计划,涉及产品创新、市场扩展和组织变革等方面。
3.IBM公司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领域的战略投资和合作伙伴关系。
4.IBM公司如何利用战略转变应对市场竞争和行业变革的挑战。
5.IBM公司的战略决策和领导力对业务发展的影响。
三、市场竞争1.IBM公司与其他竞争对手的比较,包括微软、谷歌、亚马逊等。
2.IBM公司在不同市场领域的竞争地位和竞争优势。
3.IBM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和品牌建设。
4.IBM公司如何应对竞争对手的威胁,保持市场份额和增长动力。
5.IBM公司的市场扩展和新业务领域的战略选择及实施效果。
四、创新1.IBM公司在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方面的表现。
2.IBM公司的创新战略和开放创新模式。
3.IBM公司的技术转化和知识产权管理。
4.IBM公司与学术界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
5.IBM公司在企业文化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实践和经验总结。
五、总结通过对IBM公司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该公司在业务发展、战略转变、市场竞争和创新方面的积极表现。
IBM公司成功实施了从硬件制造商向软件和服务提供商的转变,不断积极创新,顺应市场变化。
非常完美:ibm战略课件
软件业务
总结词
高附加值业务
详细描述
IBM的软件业务是其增长最快、利润最高的业务领域之一。该业务领域涵盖了数据库、中间件、企业 应用软件等,为企业提供全面的软件解决方案。IBM的软件产品广泛应用于金融、电信、零售、制造 等行业,帮助企业实现业务流程优化、提高运营效率。
云计算业务
总结词
新兴增长点
详细描述
于技术前沿。
IBM见证了计算机行业的诞生和 发展,并引领了多次技术革命。
公司现状与规模
IBM在全球拥有超过 38万名员工,业务遍 及170多个国家和地 区。
IBM在人工智能、云 计算、区块链等新兴 技术领域具有领先地 位。
公司年收入达到770 亿美元,拥有广泛的 业务领域和行业客户 。
公司市场定位与竞争优势
公司未来战略布局
01
02
03
加强研发创新
IBM将加大对研发的投入 ,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提高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拓展全球市场
IBM将进一步拓展全球市 场,加强与各国企业的合 作,实现互利共赢。
深化客户合作
IBM将进一步加强与客户 的合作,深入了解客户需 求,提供更加贴合客户需 求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详细描述
IBM的区块链服务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安全、 可追溯的分布式账本技术。通过区块链,企 业可以简化交易流程、增强数据安全性、提 高透明度,并降低运营成本。该服务已经在 多个行业中得到应用,如供应链管理、金融
服务等。
案例三:云计算服务
要点一
总结词
企业上云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要点二
详细描述
IBM的云计算服务为企业提供了灵活、高效的计算资源。 通过IBM的云平台,企业可以快速部署应用程序、存储数 据、进行大数据分析等,从而降低IT成本、提高业务响应 速度。该服务已经为全球众多企业提供了支持。
(最终版)联想并购IBM的PC事业部 案例分析
(最终版)联想并购IBM的PC事业部案例分析摘要:2005年,联想收购IBM的PC事业部,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制造商之一。
本文通过对该并购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讨了本案例对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联想,IBM,并购,PC事业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1.背景介绍2005年,联想集团完成了收购IBM的PC事业部,这是当时全球IT业界范围内最大的收购案之一。
经过4个月的谈判,联想购买了IBM个人电脑业务的股权,包括了IBM ThinkPad、服务器的牌子、制造厂以及全球20000多名员工。
这一收购案的完成,成功将联想集团从中国本土的电脑生产厂商提升为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制造商之一,有效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2.案例分析2.1并购的诉求和动因(1)联想集团的成长需求当时的联想集团是中国本土最大的家庭计算机制造商,但在国际市场上仍缺乏影响力。
因此,联想希望通过收购IBM的PC事业部来扩大自己的全球市场份额,以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2)IBM的调整需求当时的IBM因为公司业务结构调整需要,对于低价的PC市场业务已经快要失去动力。
因此,IBM则寻求将资金聚焦到公司其他高价值的业务领域,寻求更高市值表现。
2.2 收购的利弊分析(1)优势一方面,联想这次收购具有国际化战略意义,有利于提升联想品牌和国际竞争力,增加联想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并加速走进国际市场。
另一方面,IBM将在联想集团成为一股重要的股东,从而更好地专注于公司的核心业务,同时将管理自顾自的PC业务转移出去,确保公司整体运营的顺畅性。
(2)劣势在这一收购过程中,联想并不熟悉IBM的业务模式、管理方式、政策体系,如果对于这些方面的转换处理不当,势必会影响收购的成功度。
此外,由于涉及到的员工数量较大,联想在管理和调度上将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挑战。
2.3 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1)领导力保持稳定在收购中,联想高层对于IBM的管理和文化进行了了解,同时也亲自去管理美国公司,使得联想在美国市场上建立了足够的信任和商业关系的基础,保证了收购的稳定运转。
联想收购IBM全球个人PC业务案例分析
联想收购IBM全球个人PC业务案例分析目录一、企业简介1.联想集团2.IBM二、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背景及动因三、IBM出让其PC业务原因四、并购过程五、联想并购后的资源整合六、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的意义和启示一、企业简介1.联想集团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是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由11名科技人员创办,是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富有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由联想及原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所组成。
从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销量一直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2013年,联想电脑销售量升居世界第1,成为全球最大的PC生产厂商。
作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联想从事开发、制造并销售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及优质专业的服务,帮助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成功。
联想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板、手机、一体机电脑等商品。
自2014年4月1日起,联想集团分拆成立四个新的、相对独立的业务集团,分别是PC业务集团、移动业务集团、企业级业务集团、云服务业务集团。
2.IBMIBM的英文简称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于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它曾列为美国四大工业公司之一,被称为“蓝色巨人”。
该公司创立时其主要业务为商用打字机,然后转为文字处理机,最后转到了计算机领域及有关服务。
IBM目前仍然保持着拥有全世界最多专利的领先地位。
自1993年起IBM连续17年出现在全美专利注册排行榜的榜首位置。
公司业务可分为全球服务、硬件、软件、全球融资和企业投资及其他总共五大部分。
IBM是计算机产业长期的领导者,大型/小型和便携机(Thinkpad)方面成就瞩目。
其创立的个人计算机(PC)标准,至今仍不断的沿用和发展。
另外IBM还在大型计算机、超级计算机、UNIX,服务器方面领先业界。
软件方面也为软件界的领先者和强有力的竞争者。
二、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背景及动因(主要从2004年前后的国际、国内PC行业及企业方面进行描述)1.并购背景(1)国内个人计算机市场遭遇瓶颈国外厂商的进入,国内个人电脑市场容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和PC产业的成熟,售价逐渐降低,并且幅度很大,利润空间大幅降低。
联想收购IBM PC案例分析)PPT精品文档43页
联想收购IBM动因分析
联想的发展轨迹同IBM 有些相似之处,同样是以PC 制造起家,在20 世纪90年代,联想在中国PC 市场独领风骚。但随着中国市场开放, 同样是戴尔等P C 国际厂商的进入使得联想的PC 业务盛极而衰,风 光不再,如今20% 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近极致,同IBM一样,联想 的PC业务也到了瓶颈阶段。
联想集团背景介绍
联想集团(lenovo) 成立于1984年。公司主要 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打印机、 掌上电脑、主机板、手机等电子产品。公司介绍: 全球PC领军企业,与神州数码、联想投资、弘毅 投资、融科智地共同组成联想控股。2019年开始, 联想电脑销量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
IBM被联想收购的主要动机
年份 总收入 亏损净额
2019年 100778 -397
2019年 9237 -171
2019年 9556 -258
联想集团收购IBM的动机
在国外市场进展缓慢,而在国内市场又面临激烈竞 争,这是联想以及很多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困境。 联想在创新方面乏善可陈,该公司此前的主要战略就是 跟随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芯片巨头英特尔以及软件霸 主微软。前不久,联想开始面向收入较低的中国农村地 区销售采用AMD处理器的低价电脑.在成本结构方面,联 想距离戴尔等国际巨头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联想最新一 个季度的库存周期为22.7天,而戴尔中国部门的库存周 期仅为4天。由于PC组件的价格下调速度很快,因此对 于PC厂商而言缩短库存周期至关重要.此外,联想的领 导者在国际经验方面仍然有一定欠缺。目前联想只有3% 的营收来自于中国以外的地区,其中主要是东南亚地区。 因此,联想收购IBM的PC部门后无论是国际市场上的影 响力还是在欧美市场的后勤保障和供应链都将大大提升。
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案例分析及其启示
3、整合风险:收购完成后,联想需要整合两家的业务和资源,这无疑会带 来一定的整合风险。例如,在人员、文化、管理等方面的整合上,联想都需要面 对和解决一些难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收购影响
1、对市场格局的影响:此次收购使得联想在全球PC市场的地位显著提升, 对市场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使得全球PC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也加速了市场 变革的步伐。
五、总结与启示
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的案例,既是一次企业成长的机遇,也是一次充满 风险的挑战。通过这次收购,联想获得了迅速提升市场地位、拓展技术和品牌资 源、以及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然而,这也带来了技术转移、品牌形象和整合风 险等挑战。
对于其他企业来说,这个案例提供了一个深思熟虑的决策模式:如何在面对 机遇和风险并存的情况下,做出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这个案例也提醒我们, 在面对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时,企业需要具备强大的整合和管理能力,才能成功 地实现国际化战略。
谢谢观看
一、收购背景
IBM的PC业务虽然在此次交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实际上,IBM早已在 2001年与联想达成了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始设备制造 商)协议。根据该协议,联想开始销售IBM品牌的PC,并逐步扩大其市场份额。 这一合作关系,为联想在此后的收购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资源。
3、国际市场拓展:IBM的PC业务拥有广泛的国际销售网络和渠道。联想通过 收购,可以迅速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其市场份额。
三、收购风险
1、技术转移风险:虽然联想通过与IBM的OEM协议已经获得了部分PC制造技 术,但在技术转移的过程中,仍然可能会面临一些风险,如技术不适应、知识产 权问题等。
2、品牌形象风险:联想作为一家源自中国的企业,其在国际市场上可能面 临品牌形象的风险。此次收购完成后,联想需要加大品牌推广力度,提升品牌形 象。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IBM出售PC业务
IBM出售PC业务案例分析姓名:***学号:*******2011年5月20日IBM出售PC业务案例分析一、IBM出售PC业务2004年12月8日,中国IT龙头企业联想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联想集团”)以1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世界IT巨头IBM的PC部门。
收购完成之后,IBM将持有联想集团大约18.5%的股份,同时IBM的高级副总裁史蒂芬沃德(Stephen Ward)将出任联想集团新任首席执行长,而现任联想首席执行长杨元庆则改任公司董事长。
联想集团借助收购跃身成为一家拥有强大品牌、丰富产品组合和领先研发能力的国际化大型企业,按2003你那业绩算,联想将凭借约达120亿美元的全年收入成为世界第三大PC商。
此次收购的资产包括IBM所有笔记本、台式电脑业务及相关业务,包括客户、分销、经销和直销渠道,“Think”品牌及相关专利,IBM深圳合资公司(不包括其X系列生产线);以及位于大和(日本)和罗利(美国北卡罗莱州)研发中心。
收购完成之后,联想新PC部门的总部将设在纽约,但主要业务仍设在北京和美国北卡罗莱州的洛里(Raleigh),这两个地方分别是联想和IBMPC部门的所在地。
二、IBM出售PC业务的具体操作内容(一)价格根据协议,联想需要向IBM支付6.5亿美元现金,价值6.5亿美元的联想集团股票,以及承担IBMPC部门的5亿美元债务。
(二)员工根据双方交易,原属IBMPC业务部门的一万名员工将转入新的联想集团,这一万名员工中25%在美国工作,30%在中国工作,其他的分散在世界各地。
“吸收和利用“好这些员工显得至关重要。
联想在收购之前,其国外的业务只占其总业务的3%,而收购之后,瞬间成了一个跨国大集团,需要为欧洲、美洲乃至全世界的消费者提供服务,这些员工正是联想所需要的,然而如何管理和领导这些自身不了解的外国员工,联想集团急需IBM的帮助。
(三)产品交易规定为期5年的品牌管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4年12月~2006年5月,18个月),在刚开始合作的一年半中,联想只能使用IBM原品牌及其旗下的Think系列。
战略收缩案例分析-IBM出售PC业务
收缩战略分析—IBM出售PC业务一、引入微软9月3日宣布,将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从此结束了手机的诺基亚时代;10月29日,戴尔完成249亿美元私有化正式摘牌,试图通过私有化转型为一家为企业提供计算服务的供应商,可能去直面惠普和IBM在解决方案商上的竞争。
由于全球消费者逐渐倾向于购买功能日益强大的智能手机和超轻薄的平板电脑,不论是功能性手机还是传统个人电脑的销售额在过去几年中迅速下滑。
这一系列事件不禁让人想起2004年IBM将PC业务出售给联想的举措。
究竟是被迫退出还是主动的战略调整?下面就IBM出售PC业务做公司战略的收缩战略分析。
二、事件回顾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部门。
收购完成之后,IBM将持有联想集团大约18.5%的股份,同时IBM的高级副总裁史蒂芬沃德(Stephen Ward)将出任联想集团新任首席执行长,而现任联想首席执行长杨元庆则改任公司董事长。
此次收购的资产包括IBM所有笔记本、台式电脑业务及相关业务,包括客户、分销、经销和直销渠道,“Think”品牌及相关专利,IBM深圳合资公司(不包括其X系列生产线);以及位于大和(日本)和罗利(美国北卡罗莱州)研发中心。
至于出售PC业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IBM的PC业务,成本高,利润低,亏损严重,IBM公司个人电脑部2001年亏损状况为3.97亿美元,2002年亏损为1.71亿美元,2003年为2.58亿美元,2004年上半年亏损1.39亿美元,累计亏损近10亿美元。
第二、行业的利润有限,随着PC行业竞争的白热化,PC的利润不断缩水。
第三、战略转型的需要。
将业务重心调整到软件和服务上,谋求更大的利润空间和更长远的未来发展。
三、战略分析通过这次购并IBM达到了两大目的:一是放弃一个越来越不适合它做的业务,减少了损失;二是将直接痛击和制约几大竞争对手:英特尔,微软,惠普和戴尔,"变废为宝",一箭双雕.所以即使"送"给联想,也不想高价卖给对手.首先可以肯定,IBM出售其PC业务,是一种收缩战略,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受其PC业务亏损严重,是急需摆脱包袱的需要,是一种被迫的放弃战略。
联想集团并购IBM-PC业务案例分析
联想集团并购IBM PC业务案例分析二、并购动因(一)战略选择1997年,联想凭借推出简便易用的廉价电脑,以及竞争对手难以匹敌的分销网络,一跃成为中国PC市场的领头羊,并保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此后,联想开始提出战略转型,在手机、互连网、IT 服务等多个市场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多元化扩张,但最终结果并不如意。
因此联想进行了战略收缩,把重心放到了PC业务上。
考虑到企业的长期的战略发展,联想集团的国际化征程有两条道路可走:一是在海外直接建立分支机构。
优点是一开始投入成本较低,财务风险较小。
但是需要面对关税及东道国的各种壁垒限制,而且从长期来看投入成本可能更高,而且短期内很难发展壮大。
二是并购海外行业内其他企业。
这样可以迅速获得部分目标市场份额,而且解决了新建分支机构所面对的营销渠道不畅、市场信息缺乏、推销经验不足等系列难题;还可避免因一段时期内生产能力的增加而导致的供需关系失衡、竞争加剧、利润降低。
基于以上原因,联想最终选择了并购方式吹响了向国际化进军的号角。
(二)并购目标的选择联想并购IBM PC对双方来讲都具有正面的意义。
联想具有大规模生产、制造管理能力,其成本控制管理也比较好,而IBM则在技术研发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
联想不仅能同时取得品牌、通道、销售人员、管理团队、售后服务等,而且还可以在IBM已有的运营平台上迅速实现其梦寐以求的国际化夙愿。
三、并购过程2003年,IBM正式聘请美林证券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买家。
2003年10月左右,美林将联想排到了目标收购者的第一位,开始安排双方面谈。
2003年底,联想开始进行细致的尽职调查,并聘请麦肯锡为顾问,全面了解IBM的PC业务和整合的可能。
2004年春节过后聘请了高盛作为财务顾问。
经过13个月的谈判,双方最后在董事会结构、CEO人选、总部位置等方面达成了妥协,最终交易达成。
四、并购内容及结果分析(一)并购内容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正式宣布收购IBM PC事业部,收购范围为IBM全球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全部业务,包括研发、制造、采购和销售以及ThinkPad系列品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BM出售PC业务案例分析姓名:陆欢学号:08119582011年5月20日IBM出售PC业务案例分析一、IBM出售PC业务2004年12月8日,中国IT龙头企业联想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联想集团”)以1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世界IT巨头IBM的PC部门。
收购完成之后,IBM将持有联想集团大约18.5%的股份,同时IBM的高级副总裁史蒂芬沃德(Stephen Ward)将出任联想集团新任首席执行长,而现任联想首席执行长杨元庆则改任公司董事长。
联想集团借助收购跃身成为一家拥有强大品牌、丰富产品组合和领先研发能力的国际化大型企业,按2003你那业绩算,联想将凭借约达120亿美元的全年收入成为世界第三大PC商。
此次收购的资产包括IBM所有笔记本、台式电脑业务及相关业务,包括客户、分销、经销和直销渠道,“Think”品牌及相关专利,IBM深圳合资公司(不包括其X系列生产线);以及位于大和(日本)和罗利(美国北卡罗莱州)研发中心。
收购完成之后,联想新PC部门的总部将设在纽约,但主要业务仍设在北京和美国北卡罗莱州的洛里(Raleigh),这两个地方分别是联想和IBMPC部门的所在地。
二、IBM出售PC业务的具体操作内容(一)价格根据协议,联想需要向IBM支付6.5亿美元现金,价值6.5亿美元的联想集团股票,以及承担IBMPC部门的5亿美元债务。
(二)员工根据双方交易,原属IBMPC业务部门的一万名员工将转入新的联想集团,这一万名员工中25%在美国工作,30%在中国工作,其他的分散在世界各地。
“吸收和利用“好这些员工显得至关重要。
联想在收购之前,其国外的业务只占其总业务的3%,而收购之后,瞬间成了一个跨国大集团,需要为欧洲、美洲乃至全世界的消费者提供服务,这些员工正是联想所需要的,然而如何管理和领导这些自身不了解的外国员工,联想集团急需IBM的帮助。
(三)产品交易规定为期5年的品牌管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4年12月~2006年5月,18个月),在刚开始合作的一年半中,联想只能使用IBM原品牌及其旗下的Think系列。
在此阶段,IBM将继续销售贴有其品牌的电脑,其目的是避免自己原有的客户不会被戴尔与惠普夺走。
第二阶段(2006年5月~2008年3月,22个月),IBM与联想双方将合作开发新的标为“IBM”的新品牌,它将是IBM 与联想的“混血儿”。
第三阶段(2008年4月~2009年12月,20个月),标为“联想”(Lenovo)的品牌将成为双方合作中的主要品牌。
这段时间,IBM将以标签的形式注明它在该品牌中的技术贡献。
(四)业务联想在交易后所面对的不再是其了解的中国消费者,而是世界各地的顾客,如何保持这些需求并为之提供满意的产品是联想的一大挑战,同时也需要两家企业的互相协助,因为IBM的PC业务除了在中国盈利外,在其他地区都是亏损的。
三、IBM为什么要出售PC业务IBM于1981年进入PC领域,第二年,IBM的第一部PC机便投向了市场,1983年,IBm的市场份额为26%,1984年,IBM占据了全球PV机市场41%的份额,一举超越专业PC机制造商苹果电脑公司,成为PC行业的老大,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达十年之久。
虽然PC行业给IBM带来了利润,但是IBM长期以来在小型机、大型机和服务器上获得的利润远大于PC机,这导致了IBM没有对PC机予以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后来IBM将个人电脑微处理器设计交给了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将个人电脑软件操作系统外包给了另一个小公司——Intel。
这两家公司在短短20年之内迅速成长成为行业巨头,成为IBM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在1993~2003这IBM风光过后的10年时间中,微软公司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速度,而IBM的市场份额已经从1995年的7.3%降到了2004年的5%。
可以说IBM在PC机领域已经战败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个人PC方面是生产已经变得越来越简便,而IBM投入大量研发经费的PC设计、制造和软件已不再是PC领域竞争的关键。
这使得IBM的产品凭空增加了成本造成了价格劣势。
IBM通常并不对外公布其个人电脑部门的财务状况的,但是2004年IBM向美国证券和交易委员会提交的财务状况报告显示,IBM公司个人电脑部2001年亏损状况为3.97亿美元,2002年亏损为1.71亿美元,2003年为2.58亿美元,2004年上半年亏损1.39亿美元,累计亏损近10亿美元。
随着PC行业竞争的白热化,个人PC的利润不断缩水,例如2004年IBMPC部门销售额约为100亿美元,2003年年度总销售额为891亿美元,虽然PC业务占了九分之一,但是由于利润实在太薄,据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估计,IBM个人PC业务对该公司每股盈利贡献率不到1%。
IBM真正赚钱的业务是小型机、大型机和服务。
例如eserverp570,一台16C 的就要100多万,P590两米多高的机柜小型机,64核CPC一台要300多万。
IBM 为用户提供电脑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网络服务与软件支持,而网络服务占到了其营业收入的一半。
又如中国移动一台核心小型机故障后,所有通话业务就会中断,这时IBM的工程师出门后,移动付费每小时5000美元,2小时恢复业务。
IBM以32.7%的收入份额排名全球服务器市场收入第一,服务器总收入实现了9%的年增长率:截止至2005年三季度,IBM的UNIX服务器收入已经连续5个季度实现了年增长,占据了29.4%的收入份额(增加了3.7%),总收入年增长率达12%;IBM的刀片服务器收入份额已经连续6个季度处于领先,占据了超过45%的收入份额,总收入年增长率达82%;全球Linux服务器总收入排名全球第一,占据了29.7%的收入份额,年增长率达32%;IBM eServer i系列系统收入年增长率为25%。
笔者对IBM在PC领域的形势进行了SWOT分析。
优势:IBM是一家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技术先进的大公司,是计算机生产制造的鼻祖,独自拥有数千项专利,公司的员工也都是一流的人才,更兼有先进的管理运行机制。
IBM的服务更是完美,IBM创始人之一小沃森的最大遗产也被概括成了“IBM就是服务”。
2003年,IBM的咨询业务部门——IBM Global Services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咨询公司,为IBM公司公司带来了超过400亿美元的收入,而PC部门的收入仅是这一数字的十分之一。
服务已经成为IBM的优势。
劣势:因为兼容机的出现,IBM品牌优势不再明显,IBM个人计算机的获利率逐渐降低,但最大的冲击在于个人计算机越来越快,使用界面愈来愈友好,功能越来越强大,在使用便利性上,IBM大型计算机无法与之抗衡。
当时大型计算机是IBM的“金母鸡”,毛利高达70%,然而好景不长,逐渐受到个人计算机的侵蚀,获利逐渐衰退,因此,PC部门着实成为IBM的劣势部门。
机会:如果去除PC业务,IBM就可以将战略重点放在更高价值的领域,进一步加强系统科技,软件和服务方面的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避开自身已经不熟悉的个人PC机领域,将资金运用于利润大且经验丰富的大型机等生产上面。
可以从面面俱到转变为精通于某几个领域,切实提高企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
威胁:PC机领域变化迅速,IBM当时的战略计划无法使PC业务重新振作起来,且PC的利润已经相当微薄,与其继续硬撑下去,还不如抽出身来去谋求别的发展。
四、IBM为何选择联想首先,联想公司是亚洲最大的电脑生产企业,是中国第一PC品牌,在中国知名度最高,市场占有率最高,又获得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TOP赞助商的地位,将PC业务出让给这样的一家企业,于IBM的品牌价值、市场发展、与IBM该部分员工的安置和发展,以及原有业务的延伸,都是最理想的。
而且联想具有在个人消费者跟小型企业领域专业的技能,也有一个很高效率的营运团队,能够做的比IBM好。
其次,IBM看重联想的“国有”身份,联想是由中国科学院控股的,中国正处于迅速发展的过程当中,铁路、通信、有点、银行、公共安全等领域都需要网络设施,这里面隐藏的无限的商机,而联想的“国有”身份可以帮助IBM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顺利进入并控制这些领域,这于IBM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然后,IBM比较擅长的是大型机方面的生产,而戴尔和惠普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IBM需要一个有一定能力的企业来寄托它的PC业务,联想正好符合了这一条件。
最后,正如前面提到的,IBM的主要盈利领域并非PC机业务,当IBM自己运营时时不会发挥团队的最大效应的,投入产出比不高。
而反过来,联想是把PC 业务作为自己主要的盈利的领域的,联想是赔不起的,这要求联想发挥最大的潜力来把PC也做成功,跟IBM自己做起来成功的可能性要高的多。
那么联想为何选择IBM呢?第一,IBM是世界一流的老牌企业,在全世界拥有3400项专利,正是联想发展自身所没有的技术要求。
第二,联想的发展轨迹同IBM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以PC制造起家,同样是戴尔等PC的进入使得其市场占有率下降到了20%左右,PC业务的发展也遇到的瓶颈,尝试过多元化战略却惨遭失败。
第三,联想集团在国内的市场已经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急需打开欧美市场,然而凭一己之力去树立品牌、打通渠道实在是没有多大效果,选择IBM 就一下子解决了所有问题。
五、IBM出售PC业务是否双赢IBM方面:IBM并没有把PC业务的全部卖给联想集团。
众所周知,个人电脑业务当中服务器、客户融资、售后服务是三个产生最大利润的部分,而此次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恰恰不包括这三个部分。
而联想为了保持IBM品牌原有的高品质和优质客户服务,就必须使用IBM提供的服务器和IBM的售后服务系统,而且这是有偿的。
根据前文的介绍,至少在5年内,无论新联想PC部的业务是否盈利,联想集团都将花钱购买IBM的服务器和售后服务。
IBM拥有联想集团约18.5%的股份,且独自保留了IIPC的一条生产线,既可以继续和联想集团合作,又可以抽身出来重操旧业,对IBM来说是一个进退自如的选择。
联想只是作为其当时和惠普戴尔竞争的第二品牌。
联想方面:与IBM相反,联想在收购之后则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原先IBM的客户可能不再购买IBM的产品,据一家市场调研厂商的报告,有48%的IBM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潜在的美国企业客户称,在IBM出售其个人电脑业务后,他们准备考虑购买戴尔或惠普的产品。
另外,企业文化的差异和人员的调整可能会导致原有IBM的高级员工离职。
财务方面也是一个大问题,根据联想2004至2005年中期年报显示,联想共有约值31亿元的港币现金,很有可能是政府支持了联想了这次收购,,而且除了之前提到的17.5亿美元之外,联想还需向IBM支付7.05亿美元的服务费用,从2005年第二季度起开始分三年(2.8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