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初等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初等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初等教育学课程名称(英文):Elementary Education Pedagogy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实践性环节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方法技能类□研究探索类□实践体验类课程代码:周学时:2 总学时:36 学分:2先修课程:小学生心理学、中外教育史开设专业:小学教育专业三、课程简介“小学教育学”课程是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本专科教育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聚焦于小学教育的基本问题,阐述了小学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探讨了当前小学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和改革趋势,是进一步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班级管理”“教育研究方法”等教育类主干课程的基础。
四、课程目标该课程旨在形成对小学教育的整体性认识;理解和掌握小学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小学教育观念;初步养成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思维技能;初步具备对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分析能力;逐步形成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小学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增强对小学教育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提升其专业素养。
五、课程内容与进度安排(一)课程内容第一章小学教育的历史演进1.教学目标●了解学校教育的起源●掌握东西方小学教育的演进●理解网络社会小学教育的时代特征2.教学内容主要知识点:第一节小学教育的产生一、学校教育的起源二、学校教育的出现三、学校教育的产生第二节小学教育的发展一、西方的小学教育二、我国的小学教育第三节小学教育的未来一、小学教育的时代特征二、走向学习共同体重点是“学校化的小学教育演进”,难点是“学习共同体”3.课外学习内容●查找文献资料,进行东西方学校教育的比较●用图画的形式呈现网络社会小学教育的时代特征第二章小学教育特性1.教学目标●剖析小学教育的现实困境●从功能特性和活动特性掌握小学教育的现实内涵●理解小学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2.教学内容主要知识点:第一节小学教育的现实困境一、小学教育的本质二、小学教育的价值第二节小学教育的现实内涵一、小学教育的功能特性二、小学教育的活动特性重点是“小学教育的价值”,难点是“小学教育的功能特性”。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专业简介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专业简介学科、专业简介(导师、研究方向及其特色、学术地位、研究成果、在研项目、课程设置、就业去向等方面):我校“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在全校90多个硕士点专业中,目前是最大的一个硕士专业点,其突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专业的培养方向数量最多,到目前为止有文理科等16个培养方向(教学论原理、课程原理、学科课程论、中小学教材比较研究、政治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历史教育、地理教育、生物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在招生,覆盖了学校各个师范教育专业。
二是专业研究生数量最多,目前本专业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规模基本保持在150—160名左右(不包括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每年专业的招生数量在50—60名左右。
三是专业导师数量在各个专业硕士点中也是最多的,目前16个培养方向的硕士导师有40位左右,其中教授13人。
四是本专业学校明确为“跨学院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采取集中与分学科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现代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等三门专业公共学位课程统一在教育学院学习,其他课程由各个培养方向设计、组织和实施。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本专业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至今已经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时期。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当时独立的“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负责学校这一专业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工作,并进行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验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工作和研究生培养效果,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验与实践工作经验和研究论文,正式发表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办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核心期刊上。
十多年来培养有一大批质量很好的研究生,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高校或中学学科教育和研究领域的骨干,他们当中已有二十多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国内高校以及英国、加拿大等国家高校的博士研究生。
同时,硕士点的建设与发展也为本专业的博士点建设与博士点授予权的获得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5篇范文]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课程与教学论》教案下篇课程与教学概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课程与教学的涵义,了解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深刻地把握课程与教学的相互关系,形成历史地看待课程于教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课程与教学的多种涵义2、难点:课程与教学的相互关系三、教学的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1)从不同角度理解课程的概念(2)从不同角度理解教学的概念(3)了解课程概念复杂多样的原因(4)把握课程与教学的关系2、技能目标:厘清课程与教学的概念,在共同的视阈中探讨二者关系四、教学内容:一、课程的概念课程,是目前争议比较多的一个概念。
随着西方课程理论的引进和我国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课程逐渐以一个独立的重要的研究领域而受到重视。
尤其是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如何理解课程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1、课程的词源分析“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
虽然他对“课程”没有明确界定,但含义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仅仅指学习内容的安排次序和规定,没有涉及教学方面的要求,因此称为“学程”更为准确。
到了近代,由于班级授课制的实行,赫尔巴特学派“五段教学法”的引入,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程序及设计,于是课程的含义从“学程”变成了“教程”。
解放以后,由于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到80年代中期以前,“课程”一词很少出现。
在西方英语世界里,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一文中。
它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race-course)。
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
这一解释在各种英文词典中很普遍,英国牛津字典、美国韦伯字典、《国际教育字典》都是这样解释的。
初等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目录 Contents
• 初等教育的课程设置 • 当前初等教育的课程与教学现状 • 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 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方向 • 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 • 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案例分析
01
初等教育的课程设置
课程理念
全面发展
基础性
初等教育课程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素质。
普及优质教育资源
通过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 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
关注弱势群体
加强对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子女等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扶持,提供有 针对性的教育服务和支持。
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公正的教育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单一 的分数评价,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
提高教育质量
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 要,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
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更新教学方法
引入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 如翻转课堂、在线教育等,提高
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强化师资培训
加强教师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 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方法,确
保教学质量。
培养创新人才
。
个性化教学
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进行分层教学,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个性化辅导
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 辅导和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 和沟通能力。
多元评价
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 学习成果和进步。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
数字化教学资源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旨在研究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这门学科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些关键的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
一、课程的定义与类型课程,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在学校中所学的各种学科和活动的总和。
它不仅包括学科知识,还涵盖了学生在学校里所经历的一切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课程的类型多种多样。
按照课程的组织方式,可以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强调系统性和逻辑性;活动课程则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按照课程的实施要求,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是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以保障学生具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选修课程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的课程,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和个性化发展。
二、课程设计的模式课程设计是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常见的课程设计模式有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和情境模式。
目标模式以明确的课程目标为导向,将课程目标细化为具体的学习结果,然后选择和组织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这种模式具有明确性和可操作性,但容易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过程模式则更关注课程实施的过程,强调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的体验和探索。
它认为课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而不仅仅是预设的目标。
情境模式则将课程置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需求,使课程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等。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适用于传授系统性的知识。
但如果运用不当,可能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缺乏思考。
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但需要教师有效地组织和引导,避免讨论偏离主题。
实验法让学生通过亲身操作来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课程与教学论英文名称:Theory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课程编码:14104C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48 学时总学分:3 学分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二、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与教学论》是为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立足于小学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在学习课程的基本理论、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考察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开发、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目标与教学教学功能、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等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围绕课程论和教学论这两大主线,注意联系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式和新要求,注意联系学术研究的新成果,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从而形成从事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和课程研制、教学实践的科学态度、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教育教学实践打下相应的基础。
1. 通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2. 通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养成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形成从事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和课程研制、教学实践的科学态度、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应用基础理论学科,与教育学其它分支学科关系密切。
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主要与《心理学》、《教育基本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外教育简史》、《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等课程关系密切,开设之前应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科研方法的相关课程。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言(2 课时)(一)本章教学要求: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发展历程;明确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反思和改进学习方法(二)本章教学内容课程与教学论即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合称,是研究课程与教学的一般原理、价值和策略问题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有多种流派和不同体系;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价值和策略,是小学教师专业化的重要要求;学好这一科目,需要掌握好学科基本结构,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能。
2024课程与教学论完整版本ppt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完整版本ppt课件•课程与教学论概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目录•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课程资源与教学环境•课程与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课程与教学论概述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义与性质定义性质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对象任务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是揭示课程与教学的内在规律,为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与发展早期课程与教学思想01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02当代课程与教学论的改革与创新03课程的理念与目标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发展。
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注重课程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展实践性开放性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类设计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的对应确保每一项教学活动都与教学目标相对应,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同时注重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反馈。
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笔试、口试、实践操作、作品展示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
评价结果的运用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依据,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选择原则组织方式教学内容的具体化030201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讲授法教师主导,系统传授知识,效率高,但学生参与度低。
案例法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等方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讨论法实验法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最适合实现目标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学习风格等因素,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选择能够最好地呈现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课程与教学论 完整版本ppt课件
容。
本课程选择什么样的教材?
王本陆 男,1967年生,湖南人,教育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教育学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电子邮箱:
学术领域
1.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认识论,现代教学理论,全资源课程理论 2. 教育伦理学:教育伦理哲学,教学伦理学 3. 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改革哲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校本研究 主讲课程
学生具备必要的教育学通论和教育
心理学知识。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引导
学习并研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包
括课程与教学的概念、历史发展过程、
形态,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实施与评
价,校本课程,以及教学的功能、本质、
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原则、教学中的
师生关系、教材的使用、教学方法与组
织形式、教学环境、教学设计等相关内
第一节 课程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课程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第一节 课程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课程 二、与课程相关的概念 三、课程的表现形式
一、什么是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四年制普通本科)■说明部分1.课程的性质、任务《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系教育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初等教育专业普通本科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程,也是师范类普通本科的公共必修课。
本课程任务向学生系统传授关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知识,了解课程编制和教学的一般原理;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课程开发和编制、教学设计与评价的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对课程教学实践作一般的分析与运用。
2.教学的基本目标学生具备必要的教育学通论和教育心理学知识。
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学习并研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课程与教学的概念、历史发展过程、形态,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校本课程,以及教学的功能、本质、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原则、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材的使用、教学模式方法、教学基本技能、信息化教学设计等相关内容。
3.适应专业与学时数本课程大纲适合教育系教育学、共事业管理(教育)、初等教育专业以及师范类普通本科各专业。
教学时数42学时。
4.与其他课程关系本课程是教育学知识谱系里专门对课程与教学问题作系统的介绍和研究,与教育学通论以及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有密切的联系。
5.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期末成绩构成为:平时出勤、课堂讨论、作业占等占35%,期末闭卷笔试占65%。
6.推荐教材与参考书教材《课程与教学论》,王本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课程理论》,施良方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教学论》,李秉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现代教学论》,裴娣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原理》,[日]佐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盛群力等编译.《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浙江教育出版社。
7.主要教学方法与设备要求主要教学方法为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以及作业设计;模拟上课。
多媒体设备、教学光盘。
■正文部分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变、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学知识谱系中的地位、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教学重点】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义、研究的意义、对象、任务及课题、课程与教学论在当代的发展。
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在“教学生学”意义上使用的“教学”
教学过程就是由教师控制的,教就是教学生学,教师的 教是教学系统中的高层次活动,学生的学是教学系统中 的低层次活动。(邓小川,1988)
比较典型的定义: 王策三: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 品德。 李秉德: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 习的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 相统一的活动。 顾明远: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 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对课程的定义 ⑴美国的蔡斯则列举了 6 种有代表性的课程概念: 课程是学习方案; 课程是学程内容; 课程是有计划的学习经验; 课程在学校领导下“已经获得的”经验; 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的构造系列; 课程是(书面的)活动计划。
⑵我国学者施良方也归纳出了 6 种典型的
课程与教学论概述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与方法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内涵及其发展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下属学科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根据学科自身发展趋势和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对课程论教学论两个相对独立学科整合的产物
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论概述
本章学习建议您关注以下问题: 两个核心概念:课程与教学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课程与教学论的逻辑起点 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 影响较大的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与方法
美国新教育百科辞典中的定义:“所谓课 程系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 学习活动的总体。”
㈡教学的内涵 1.教学概念的词源分析 “教”、“学”二字联为一词最早见于《书· 商 书· 说命》 《学记》开篇“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 先”,这里“教学”一词具有教与学双方活动 的意思,其含义大体与“教育”一词相似。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 能力
观察法:通过 观察学生的学 习行为和教师 的教学行为, 了解教学过程
和效果
能力培养
利用多媒体技 术进行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积极
性
利用网络技术 进行远程教学, 打破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
利用虚拟现实 技术进行模拟 教学,提高学 生的实践能力
和创新能力
利用人工智能 技术进行个性 化教,改进教
学方法
评价内容:包 括知识、技能、
起源:19世纪末,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课程与教学论”的概念
发展:20世纪初,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教学论”的概念,将课程与教学论分 开
成熟:20世纪中叶,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课程论”的概念,将课程与教学论重新结合
当代:21世纪初,课程与教学论逐渐走向多元化、综合化,注重实践和应用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果。
讲授法:教师 讲解,学生听 讲,适用于知
识传授
讨论法:学生 讨论,教师引 导,适用于问
题解决
演示法:教师 演示,学生观 察,适用于技
能训练
探究法:学生 探究,教师指 导,适用于创
新能力培养
合作学习法: 学生合作,教 师协调,适用 于团队协作能
力培养
自主学习法: 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辅导,适 用于自主学习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评价改革,教师更加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 效果。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改革促使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了教师的专业 素养。
第五章国际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
品德教育课要求学生拥有的价值观有:诚实、真 诚、勇敢、信念、公平、宽容、人格、容忍、 自尊、善良、助人、言论自由、选择自由、机 会均等、经济保障、公民权利与义务等。
2019-02-09
21
(2)公民教育(p242) (3)行为规范教育(p242) (四)科学教育(p242) • 美国小学科学教育的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美国小学教育教学评定所依据的基本要求有五点 (p248) (2)学生累积记录
2019-02-09
24
三、改革动态 1.发展方针的调整 • 1986年,贝内特和他领导的初等教育研究小组 发表了《第一课—关于美国初等教育的报告》。 这一报告对美国当时的初等教育提出:
• 初等教育的任务,除了进行读、写、算等方面的训 练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 社会、家庭必须重视教师的工作表现和能力; • 必须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 报告建议对各类课程进行改革。
2019-02-09
10
第一节
美国初等教育的课程与教学
(3)“八年研究”实验报告 1942年,“大学与中学关系委员会”出版了“八年 研究”实验报告,题为《美国教育的冒险尝试》 (Adventure inAmerican Education) ,共分五
卷。
2019-02-09
11
第一节
美国初等教育的课程与教学
2019-02-09
19
二、课程与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的(p239) (二)课程分类 1.分科课程 2.核心课程 3.综合课程 4.活动课程
2019-02-09
20
(三)道德教育 1.道德教育目标(p240) 2.道德教育途径(p240) (1)德教育课的教育(p241)
初等教育是什么
初等教育是什么初等教育是什么阅读精选(1):初等教育即小学教育,或称基础教育,也叫强制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打下文化知识基础和作好初步生活准备的教育。
通常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的第一个阶段的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儿童。
这种教育对提高国家民族文化水平极为重要,因此各国在其经济文化发展的必须历史阶段都把它定为实施义务教育或普及教育的目标。
阅读精选(2):在中国,实施初等教育,能够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代。
从那时起,各代官办和私立的小学、书馆、社学和蒙馆等都属于初等教育机构。
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发《奏定学堂章程》,中国开始建立近代初等教育制度。
先设初等小学堂,收7岁以上儿童入学,修业年限5年。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改初等小学堂为初等小学校,后又改称国民学校。
学制迭有变更,先定国民学校修业年限为4年,高等小学为3年,后改为“4·2制”(初小4年,高小2年),这一学制实施最久。
[由整理]在国外,从古希腊的弦琴学校,罗马的初等学校,欧洲中世纪的教区学校、城市学校、拉丁学校,到近代各国所设的小学、初等学校、基础学校、国民学校等等,都属于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各国初等教育年限大多是4~6年,个别的为3年或4年(苏联、民主德国等)、7年(泰国等)或8年(美国的部分州等)。
英国等个别国家还把幼儿教育年限包括在初等教育内。
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初等教育事业很不发达,文盲众多,文化落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初等教育包括儿童和青年、成人两种。
对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小学,给儿童以全面的基础教育;对青年和成人实施初等教育的工农速成初等学校、业余小学、识字学校等,给受教育者施以相当于小学程度的教育。
人民政府从国家的实际状况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办学方针,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使初等教育有了很大发展。
据统计,1981年全日制小学校数已从1949年的34。
10级小学教育专业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期中试卷
第1页(共6页) 第2页(共6页)密 封 线 内 不 要答题10级小学教育专业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期中试卷注意事项: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及准考证号等分别写在试卷左侧远离密封线的边缘处.答题要远离密封线。
题号一 二 三 四 五 总成绩 分数一、填空(20分)1、课程与教学论的两个核心概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_____、激励功能、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课程与教 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
4、布卢姆等人认为教学目标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技 能领域三大领域。
5、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在目标分类上包括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7、CIPP 模式是美国教育评价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倡导的课程评价模式, 它包括_______________评价、_______________评价、________________ 评价、 _____________评价。
8、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从课程实施的纵向面提出课程可以分为理想课程、 ______________课程、______________课程、_____________课程和 __________课程。
9、1806年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的著作__________________的问世,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
初等教学课程论
导 言 关于本课程的一些解释和主要教学 内容和要求
一、《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的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 (一)《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 性质 • (二)《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 目标
二、《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的主要教学内容
• 第一部分 初等学校的课程及其编制 • 第二部分 初等学校的教学原理 • 第三部分 初等学校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导言关于本课程的一些解释和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一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一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性质?二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二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目标二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初等学校的课程及其编制?第二部分初等学校的教学原理?第三部分初等学校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第一部分初等学校的课程及其编制课程与课程理论初等学校的课程类型及编制我国初等学校的课程及其改革?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二部分初等学校的教学原理?第四章?第五章教学基本问题教学模式略讲第三部分初等学校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第六章教学原则和方法?第七章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准备?第八章课堂教学行为的组织与实施?第九章教学评价?第九章教学评价三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要求?总的原则
第一部分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初等学校的课程及其 编制
课程与课程理论 初等学校的课程类型及编制 我国初等学校的课程及其改革
第二部分 初等学校的教学原理
• 第四章 教学基本问题 • 第五章 教学模式(略讲)
第三部分 初等学校课堂教学的 设计与实施
• • • • 第六章 教学原则和方法 第七章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准备 第八章 课堂教学行为的组织与实施 第九章 教学评价
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领域中一门基本课程,它是教师们
在进入公立学校教书之前,必须通过的考试科目。
初等教育课程与教
学论的学习主要内容包括儿童心理发展、学前教育、教师风格及个性
塑造等等,旨在培养学生从发展心理角度理解教学,并分析教学环境,以此促进教学过程实现教育目标。
以下主要介绍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
论的内容。
首先,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将重点介绍教学的核心理论,即信念,认知,情感建设,语言交往,社会行为等。
其中,信念课程
主要讨论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实践、改造以及扩大自
己知识面和社会能力的能力。
认知课程着重强调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来
学习,以及对自身学习顺利进行控制、调整等能力,以实现社会发展
和教育目标。
责任课程则侧重介绍如何创造丰富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发展社会技能,促进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语言交往课程主要着重讨论如何培养
学生正确地使用语言来交流思想,以及深入理解使用语言的优点与缺
点的重要性。
社会行为课程着重分析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促
进学生融入社会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大致内容简介,此课程以分析和
研究从心理学、语言学以及社会学等多领域促进教育和学习建构主义
者的观点,来完善而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学习与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
贡献,为专业教师们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详细描述:
书名: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原价:39元
作者:关文信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0-1
内容提要
本书从整合的视角构建全书的逻辑体系,首先对课程与教学论进行整合研究,形成课程与教学论在实践层面的完整链条,然后分别对课程和教学的基本问题进行研究。
全书阐述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发展,对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课程结构,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内容做了深入的研究,反映了学科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初等教育的特色。
目录
第1章课程与教学论概述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的内涵及其发展
一、两个核心概念:课程、教学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三、课程与教学论的逻辑起点
四、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影响较大的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
一、现代课程理论流派
二、现代教学理论流派
第三节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
一、课程与教学论——教师的必修课
二、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方法
第2章课程与教学目标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目标概述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概念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
三、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依据
四、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形式取向
第二节课程与教学目标分类
一、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理论
四、我国国家课程标准中对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类第三节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呈现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环节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四、教学目标的呈现……
第3章课程与教学内容
第4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第5章课程与教学评价
第6章课程类型与结构
第7章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
第8章教学设计
第9章教学模式
第10章教学环境
第11章教学方法
第12章教学组织形式
第13章教学媒体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关文信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