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期末考试

合集下载

奥鹏教育《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docx

奥鹏教育《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docx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一、名解(每10 分,共 3 , 30 分)1.程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学的学科和及其程与安排。

程是教育的目、教学内容、教学活方式的划和,是教学划、教学大等多方面施程的和。

广的程是指学校培养目而的教育内容及其程的和,它包括学校老所教授的各学科和有目的、有划的教育活。

狭的程是指某一学科。

2.程准与教学大答:程准是定某一学科的程性、程目、内容目、施建的教学指性文件。

程准与教学大相比,在程的基本理念、程目、程施建等几部分述的、明确,特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基本要求。

3.“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从字面上理解:“教教材”,即(教)教教材(上的内容)(学生);“用教材教”,即(教)用教材(上的内容)教(学生)。

除了法上稍有化外,表达的意思上并无太大区。

从在流行的“理念” 次看,什么是“教教材” ,也就是“教死、死教、教死”的那种;什么又是“用教材教” ,也就是把教材当作素材,根据灵活理、整、重教材的那种。

在我看来,的理念粹是文字游,关看你怎么理解。

在我眼里,“教教材”有三种境界,教教材的思想、精神、灵魂,其最高境界;根据教材意教教材,其高境界,教教材上的知、方法、技能,其一般境界。

很明,“用教材教” 要体的理念早已包含在“教教材” 的最高境界之中了。

“用教材教”理念的提出、倡,无非是提醒老不要信奉教材,不要把教材当圣旨,不要于崇拜教材,要根据“教”和“学”的整教材,要⋯⋯,言之就是“活用教材”。

一个“新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其个理念就是“活用教材” ,把教材用活,通“活用教材”使学生“学活” 。

的理念更明,更在,更容易使老理解、把握。

也,的法有点“ ” ,有点“老套”!教教材也好,用教材教也,首先要把握教材,是“活用教材”的前提。

所以,教研教材、理解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然而当前用教材教的:随意减教材、随意改教材,那是不可取的。

所以,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意,了解它在小学段所的地位,前后的系,所要达到的目⋯⋯是每个教教学前的必修。

福建师范《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卷A

福建师范《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卷A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A卷姓名:专业:学号:学习中心:成绩: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课程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

2.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现在也叫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教学大纲指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

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

3. 学习方式:是指个体在进行学习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具有偏好性的行为方式与行为特征。

反映个体学习活动中的个体差异。

与个体的性格及学习习惯有关。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

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简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

答: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3. 如何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答:1、师生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2、师生要平等相处3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4 教师要注意教学的艺术性。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_______、学习活动、_______和其他要素。

2.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是_______、学生、_______。

3.教学模式的结构应该包括_______、功能目标、实现条件、_______和评价。

4.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_______模式.5.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性语言、论证性语言、_______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

6.为了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_______。

参考答案:1.课程内容评价2.教师数学内容3.理论基础活动程序4.个别化教学5.叙述说明6.终结性评价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lo分。

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正”或“误’)1.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

( )2.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内容本身的性质。

( )3.板书的艺术特点之一是要具有示范性。

( )4.学术理性主义取向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

( )5.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对教师的评价.( )参考答案:1.错2.对3.对4.对5.错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什么是教学?2.简述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的内涵。

3:什么是螺旋式课程组织?4.简述课堂教学评价的含义。

参考答案:1.教学:从广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者指导学习者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

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

2.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同时得到情感陶冶的一种教学模式。

3.螺旋式课程组织:是指根据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的“概念结构”.配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课程发展与设计。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练习题(一)1.第1题“三要素说”认为,教学系统由下面三个要素构成的A.教师、学生、课程B.教师、学生、教材C.教师、教材、教学手段D.教师、学生、环境答案:A2.第2题课程与教学论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分为A.萌芽期、建立期和繁荣期B.古代、近代和现代C.原始、古代和现代D.原始、封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答案:A3.第3题教学过程的“新三中心”是A.教师、课本、课堂B.学生、经验、活动C.教师、学生、课程D.教师、教材、教学手段答案:B4.第4题在课程研制模式中大力倡导目标模式的美国学者是A.泰勒B.司腾浩斯C.沃克D.施瓦布答案:A5.第5题学科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赫尔巴特C.施瓦布D.夸美纽斯答案:C6.第6题下列课程设计模式中,属于问题中心课程设计模式的是A.学科设计B.生活领域设计C.科目设计D.学习者中心设计答案:B7.第7题在某一教学思想和原理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就是A.教学内容B.教学模式C.教学形式D.教学方法答案:B8.第15题在学完某门课程或某个重要部分之后进行的旨在评价学生是否已经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概括水平较高的测试和成绩评定是A.终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答案:A9.第16题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现场教学B.个别教学C.分组教学D.班级授课答案:D10.第17题17世纪,《大教学论》,这本被认为是历史上专门而系统研究和阐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著作问世,一般人将这本专著的发表看作是教学论诞生的标志。

这本著作的作者是A.昆体良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答案:B11.第18题认为课程与教学必须重视学科结构、直觉思维和发现学习的学者是A.杜威B.赫尔巴特C.布鲁纳D.罗杰斯答案:C12.第19题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萌芽时期,产生了一批论述课程与教学问题的专著,其中,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课程与教学论专著是A.《理想国》B.《论语》C.《学记》D.《雄辩术原理》答案:C13.第27题在课程研制中以价值判断和选择为核心的、对理论指导、目标、内容或经验、组织与结构、活动样式或策略、评价等多种可能性和方案进行选择、确定和应用的过程被称为A.课程决策B.课程开发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答案:A14.第28题在评价对象群体之外,预定一个客观的或者理想的标准,并运用这个固定的标准去评价每个评价对象的评价类型是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他评价D.元评价答案:A15.第29题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B.个别教学C.道尔顿制D.分组教学答案:C16.第30题“四要素说”认为,构成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是A.教师、学生、课程和物质条件B.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C.教师、教材、教学手段和目的D.教师、学生、环境和反馈答案:A17.第8题关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关系问题,西方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二元循环联系模式等四种不同主张。

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版

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版

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20题)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A.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B.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C.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D.不能很好地照顾学生个性的发展2.选择社会生活经验的根本问题在于澄清()。

A.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B.学校课程的价值C.社会生活的价值D.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各自的价值3.过程取向的课程评价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的。

()A.错误B.正确4.赞科夫、布鲁纳、杜威的教学论思想被视为现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

()A.错误B.正确5.人种学研究又叫实地研究或者定性研究。

()A.错误B.正确6.教育家()提出“功用分析”课程目标的概念。

A.查特斯B.布鲁纳C.赫尔巴特D.根舍因7.16世纪,赫尔巴特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学科课程的理论和方法。

()A.错误B.正确8.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课程论专家是()。

A.泰勒B.博比特C.查特斯D.坦纳9.下面属于教学语言艺术特点的是()。

A.科学性B.教育性C.启发性D.正规性10.教学过程的规律有()。

A.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B.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C.教与学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D.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念的规律11.不是古特莱德提出五种不同水平课程的有()。

A.理想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理解课程12.通常导课的方法有哪些?()A.故事导课B.创设情境导课C.悬念导课D.解释题目导课13.教学大纲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而新课标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A.错误B.正确14.()观点认为“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

A.被动适应论B.主动适应论C.滞后论D.超越论15.以下哪一种教育研究普遍化的可能性不高?()A.问卷调查B.访问调查C.实验研究D.参与观察16.多元智能理论是由()提出的。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课程课程是在教育活动中获得的知识、经验的总和。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教学大纲:指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

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3、“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根本性区别从字面上理解:“教教材”,即(教师)教教材(上的内容)给(学生);“用教材教”,即(教师)用教材(上的内容)教(给学生)。

“教教材”有三种境界,教教材的思想、精神、灵魂,其为最高境界;根据教材设计意图教教材,其为较高境界,教教材上的知识、方法、技能,其为一般境界。

很明显,“用教材教”要体现的理念早已包含在“教教材”的最高境界之中了。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1.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前提性指标);2.学习结果:发生的变化、或得的几部或取得的成绩(核心性指标);3.学习体验: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感受(内隐性指标)。

2、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答: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五大特征:生活性、形象性、学科性、问题性、情感性。

3、阐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

答: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三、材料分析(每题40分,共1题,计40分)本题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来谈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学生是好的学生。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1[单选题,0.6分]提出课程开发的“工作分析”方法的教育家是( )A查特斯B.奥利沃C.博比特D.施瓦布参考答案:A2[单选题,0.6分]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教育家是( )A.拉特克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斯太克参考答案:A3[单选题,0.6分]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 )•A.复习•B.呈现•C.拓展•D.方法参考答案:D4[单选题,0.6分]杜威在其1902年出版的著作中曾针对传统教学割裂儿童与学科而使儿童完整的经验被肢解的问题,提出在经验的基础上真正使儿童与学科统一起来。

这本不朽名著是( )•A.《儿童与课程》•B.《民主主义与教育》•C.《我的教育信条》•D.《明日之学校》参考答案:A5[单选题,0.6分]现代课程之父泰勒在20世纪初所创立的课程开发模式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

其课程开发模式被称为( )•A.目标模式•B.过程模式C.表现模式•D.普遍模式参考答案:A6[单选题,0.6分]斯藤豪斯认为,课程开发的任务就是要选择活动内容,建立关于学科的过程、概念与标准等知识形式的课程,并提供实施的( )•A.目标原则•B.过程原则•C.评价原则•D.组织原则•参考答案:B7[单选题,0.6分]奥苏贝尔学习理论最根本的特点是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提出了(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有意义学习•D.解决问题学习•参考答案:C8[单选题,0.6分]“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指的是奥苏贝尔所说的( )•A.好奇心•B.认知驱力•C.附属驱力•D.自我驱力参考答案:B9[单选题,0.6分]维果茨基在其“文化—历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假设理论是( )•A.潜在发展区•B.实际发展区•C.最近发展区•D.现有发展区参考答案:C10[单选题,0.6分]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A.高速度原则•B.高难度原则•C.小步子原则•D.逐渐分化原则•参考答案:D11[单选题,0.6分]“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

福建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小学课程与教学论》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小学课程与教学论》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小学课程与教学论》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20题)1.价值观判断标准中的定量标准包括:()A.绝对参照标准B.相对参照标准C.价值引导(向导)D.个体内差异参照标准2.教育评价包含()方面。

A、客观描述B、价值判断C、增值探索D、成绩评价3.___________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4.对话的一般方式有:()A.信息交换B.经验共享C.深度会谈D.专题讨论5.下述表述中不是对我国影响较大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是_________。

A.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B.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C.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D.教师本位的价值取向6.“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__________。

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罗主义7.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___________。

A、工作分析B、课程审议C、活动分析D、职业分析8.“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____________。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黑格尔9.从教育的角度讲,课程的价值在于:()A.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B.课程是学生的精神食粮C.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D.课程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10.因材施教是遵循身心发展的_________。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11.按照有没有固定的和限制性的答案,可将问题分为封闭式问题和__________。

A、半封闭性试题B、开放性试题C、半开放性试题D、开放性与封闭性结合试题12.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__________。

A.整合性B.逻辑性C.个别性D.超体性13.15.16.“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__________。

A、《老师,再见!》B、《爱的教育》C、《班级生活》D、《隐性课程论》17.新课程强调:()A、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B、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C、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D、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18.“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_________。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思维活动的作用,多方面展开()等思维活动,从而在有效思考和理解的基础下接受知识。

①分析②对比③归纳④概括⑤抽象⑥质疑⑦猜想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⑦2.“现代教学论”是以()谁的教学论为代表的。

A.赫尔巴特 B.斯金纳 C.布鲁纳 D.杜威3.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体系完整,有鲜明的学科建设意图,影响巨大,学术界常把()作为教育学和教育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

A.《教育学》 B.《大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4.课程就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的安排。

A.学科B.进程C.科目D.知识5.教学内容是课程的()组成部分。

A.基本B.主要C.重要D次要6.课程标准就是指()课程标准。

A.学科B.科目C.教学D.知识7.学科强调的是()。

A.分科的形式B.知识的内容C. 知识的分类D.分科的内容8.世界上最早的课程()A隐性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和能力课程 D.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9我国古代学校课程()A七艺 B.四经五书 C.三百千千 D.三千千千10、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需求和-----是确立课程目标的依据。

()A人的发展B学科的发展 C教材的编制D课程标准的要求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优化教学2.教学手段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2、优化教学的一般标准?3、教学模式的结构?4、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0 D D D B C A B D C B二、名词解释题1.优化教学是指通过改革创新而达到的教学的最佳状态。

2.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三、简答题1、答: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参观法2、答:(一)最优化不是片面的(二)最优化具体条件下的最优化(三)最优化是教师工作的一项特殊原则(四)最优化要实现最佳的结果3、答: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组合、操作程序等五个因素互相联系,构成完整的教学模式。

福建师范大学20年8月离线《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卷A参考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20年8月离线《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卷A参考答案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
1.课程
答: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课程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

2.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答: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3. 学习方式
答: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

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卷A离线作业答案

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卷A离线作业答案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A卷成绩: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课程课程一般多指学校教学的科目和进程,有时也专指教学科目。

2.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教学大纲指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3. 学习方式是指个体在进行学习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具有偏好性的行为方式与行为特征,反映个体学习活动中的个体差异。

与个体的性格及学习习惯有关。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根据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三个考量指标。

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

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 简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内容: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答案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答案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A卷答案姓名:专业:学号:学习中心:成绩:一、名词解释1.课程(1)作为学科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作为目标或计划是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

(3)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

2.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国家对特定阶段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是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教学大纲则是由国家统一制定、颁发的国家课程标准,围绕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规定各课程门类所要达到的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具有统一性、普遍性和强制性。

是各类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是课程的核心,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及评估的基本依据。

3. 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二、简答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①学习速度;②学习结果;③学习体验是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2. 简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及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3. 如何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答:新课程的实施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改变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师生应该是一种交往关系、和协关系,共同创造有价值的学习关系。

和协的师生关系,爱字当头,爱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灵魂。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怎样爱学生?尊重,首先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_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_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_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三个标准是()。

参考答案:连续性_序列性_整合性2.通常我们所说的备课,要“备”,除了要钻研教材之外,还包括()。

参考答案:设计教法_研究学生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参考答案:实验法4.《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参考答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5.启发式教学最早可见于()。

参考答案:孔子6.杜威提出实现课程与教学统一的具体途径是()。

参考答案:主动作业7.(多选题)现代教学论三大流派包括()。

参考答案:发展性教学_结构主义教学_范例教学8.(判断题)人本主义流派高度重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性的发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参考答案:正确9.(多选题)下列有关必修课程属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它是面向所有学生开设的课程_其目的是确保普通教育的共同基础,以及学生的基础学力10.(多选题)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

参考答案:系统_方法11.(单选题)“体现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指的是()。

参考答案:教育目标12.(单选题)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使人为过完满生活做好准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知识”的教育家是()。

参考答案:斯宾塞13.(判断题)教育目的等于教育方针。

参考答案:错误14.(单选题)我国目前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国际上最通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参考答案:班级授课制15.(单选题)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

参考答案:裴斯泰洛齐16. 1.(单选题)根据古德莱德课程实施层次,在课堂上具体实施的课程是()。

参考答案:运作的课程17.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级里,由一位老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福师大《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在线考核答案

福师大《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在线考核答案

福师大《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在线考核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 课程答:课程作为学科。

定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答: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3.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答: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 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根据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三个考量指标。

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

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 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答: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具备以下几个特性: 1.生活性。

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

为此,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

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

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

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

学生的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

2.形象性。

强调情境创设的形象性,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_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_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_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1.
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答案:
维果茨基
2.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包括()。

答案:
忠实取向
相互调试取向
创生取向
3.课程组织的顺序性是指课程组织的“广度”范围之内的水平组织,是指直线式
地陈述主要的课程要素()
答案:
错误
4.程序教学的原则包括()。

答案:
积极反应原则
小步子原则
及时反馈原则
自定步调原则
5.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核心点)是()
答案:
学校精神文化重建
6.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可以把课程评价分为()。

答案: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7.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包括()
答案: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8.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以将课程分为()
答案: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学校课程
9.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概括为()
答案:
教师中心
教材中心
课堂中心。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卷A#(精选.)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卷A#(精选.)

word. ▆ ■ ■ ■ ■ ■ ■ ■ ■ ■ ■ ■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得的成绩; 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

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 “属” 的描述, 却忽视了教育的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保护 功能。

教育应该是一片肥沃的土壤, 而绝不应该仅仅是一把 锋利的剪刀。

环顾我们四周,我们发现,这名帮督导修汽车 的学生只是众多的饱受“修剪”之苦的学生之一。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隐藏着巨大潜力的。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 A 卷 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 体的进步或发展。

姓名: 专业: 此材料正暴露出我们教育上的一个重要的缺陷, 那就是过分地放大了教育的“塑造”功能。

在无意或无奈中,让儿童适 应了我们的教育。

我们的教育在课程、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方面,很大程度上是“保本”的教育,是不大在意鼓励学 生冒尖的。

因此,发现了成绩突出有潜质的学生,我们就首学号: 学习中心: 成绩: 先想到的是这位学生已没有了拖集体后腿之虞。

而一旦有所谓的“差生”出现,警报立即拉响,对某些学生身上出现的“欠缺”,无条件地给予补上。

至于学生产生“欠缺”的原 因是什么,学生身上的亮点是什么,已然无暇顾及。

这也许 就是我们同许多西方国家在教育上的差异。

我们着重一个孩 子在头脑中储存了多少知识, 而西方国家看重的却是如何尽 可能地开发一个人的大脑。

这种教育上的差异, 是以无数头 答:1、师生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一、名词解释(每题 10 分,共 3 题,计 30 分) 2、师生要平等相处3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 1.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 目的、内容、范围、课程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 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

4 教师要注意教学的艺术性 三、 材料分析题(每题 40 分,共 1 题,计 40 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育现实,阐述你对学生的认识。

(完整版)答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doc

(完整版)答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doc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10 分,共 3 题,计 30 分)1、课程: (1)作为学科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 作为目标或计划是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

(3) 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特定阶段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是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教学大纲则是由国家统一制定、颁发的国家课程标准,围绕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规定各课程门类所要达到的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具有统一性、普遍性和强制性。

是各类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是课程的核心,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及评估的基本依据。

3、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二、简答(每题10 分,共 3 题,计 30 分)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①学习速度;②学习结果;③学习体验是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2、如何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答:新课程的实施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改变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师生应该是一种交往关系、和协关系,共同创造有价值的学习关系。

和协的师生关系,爱字当头,爱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灵魂。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怎样爱学生?尊重,首先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只有尊重,学生才感到师生平等。

其次尊重学生还应该包含赏识学生,我们不能仅仅以分数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而忽视了学生的其它方面,如品格修养、文明习惯、劳动态度甚至身体素质等。

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欣赏学生,树立悦纳意识。

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应与学生一起合作与探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余地,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

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

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课程答: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课程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指课程的教学纲要;包括这门课程在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进度、教学法的基本要求等..1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框架上的区别..①课程标准有前言;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等..教学大纲没有前言..②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为:知识、能力、思想认识..③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学习领域、学习目标及行为目标;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及要求..④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教学大纲的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课时安排、教学中注意问题、考核与评价..⑤课程标准有附录;包括术语解释、案例;教学大纲没有..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内容上的区别..课程标准:规定的是目标、内容及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规定的是目的、内容及教师教学的最高要求;重点是教学工作的规定教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3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目标上的区别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要求;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提出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大纲:强调知识与技能;偏重认知发展水平;忽略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大纲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关注学生学习结果;忽略学习方式和策略;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素质的提高..4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评价观上的区别课程标准:在评价上更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成多元化启示;它将学生、教师和课程发展融为一体;强化过程性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功能;课程标准规定的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弹性的..教学大纲:规定的考核、评价;内容与形式比较单一..重视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结果考核..忽略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因素..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降低教学评价的功能..教学大纲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业评价的影响是直接的;严格控制的;硬性的..3、“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答: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材观..“教”教材;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是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用教材“教”;立足点是放在学习对象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注重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前者是教书;后者是教人..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答:根据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三个考量指标..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2、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答: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具备以下几个特性:1生活性..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为此;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2形象性..强调情境创设的形象性;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3学科性..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能够体现学科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学科知识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一个事物或场景..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阐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学科性是教学情境的本质属性..4问题性..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情境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5情感性..情感性指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学生情感的功效..教师入境入情;带来学生的心动情发;可起到见作者之所见;思作者之所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心灵共鸣的作用..3、阐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答: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我的理解:文化基础——人文底蕴1、人文积淀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2、人文情怀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3、审美情趣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文化基础——科学精神1、理性思维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2、批判质疑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3、勇于探究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自主发展——学会学习1、乐学善学重点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2、勤于反思重点是: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3、信息意识重点是: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自主发展——健康生活1、珍爱生命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2、健全人格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3、自我管理重点是: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社会参与——责任担当1、社会责任重点是: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2、国家认同重点是: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扞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3、国际理解重点是: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社会参与——实践创新1、劳动意识重点是: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2、问题解决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3、技术运用重点是: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三、材料分析每题40分;共1题;计40分本题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来谈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学生是好的学生..根据理论的运用及结合实际阐述情况酌情给分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即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那么;新课程倡导哪些具体的学生观呢答:好的教育应该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每一个学生道德素质;锻炼他们的生活本领;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广泛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的读课本的书;追究成绩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就是好学生..我们总是一味地注重排名和分数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心理想法和兴趣爱好的发挥..学前教育一直在提倡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从而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开发..面对着应试教育;我们将孩子的智力束缚在了课本上..对如今活泼好动的学生而言;沉重的分数压力以及呆板地课本学习让他们感到厌烦..最终导致了他们厌学、弃学..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取决于学习成绩的高低..在反思一下学校的教育;往往把分数、排名判断为学生好坏的标准..故而教师、家长都在督促、强迫学生拼命的往前挤名次..使得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受到制约;从而影响了智力的发展;又因为他们是大家眼中的好孩子;在个性方面也会被束缚..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普遍得到老师的关照;从而也削弱了他们学习的独立性;以至于不太适应大学较为松散的教育模式;而淡出了优秀行列..而处于班级第十名至二十名的学生;他们成绩不是很优秀;但相对比较活泼、灵活性强;学习比较轻松;兴趣比较广泛;由于没有前十名那样的学习压力;他们在兴趣爱好上得到很好的发挥..这一类的学生不会引起老师太多的注意;因此有着较独立的学习能力和健康的学习态度;这也使得他们在之后的学习中后劲很足;而且有着很好的创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着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用成功智力来解释:他把学业上表现出来的智力称为“惰性智力”;而成功智力是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包括:创造性能力、分析性能力、实践性能力..成功智力在现实生活中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可以不断修正和发展的..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上要使孩子在学业智力和成功智力上保持协调、平衡;要发展孩子的人际沟通能力、管理领导能力、艺术创作能力、动手能力..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会努力寻找一种不仅可以胜任的工作;而且还能干得与众不同的工作环境..他们创造着自己的机会;而不是让机会受他们自身所处环境的制约..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是社会需要的人;社会所要选择的人;是能做事的人;不是能背知识点的人..我们将孩子的兴趣收起;把他们束缚在课本上;最终做了应试教育的傀儡..社会需要的是灵活而又富有创造力的头脑;兴趣是不断提高创造力的最好的老师..家长和老师收起的不仅是孩子的玩物;还有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最终孩子只有两种结果;要么厌学弃学、要么成了空有理论木讷的书呆子..这是社会喜欢的人才吗很明显;这不是好的教育应该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每一个学生道德素质;锻炼他们的生活本领;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广泛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的读课本的书;追究成绩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就是好学生..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教师应努力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入来对待;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要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与空间..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育教学要适应他们的自身情况;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课程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2.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首先,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

前者是“书本”思想的体现,后者是“人本”思想的反映。

教教材,信奉的是“教材中心论”和“知识本位论”,典型表征是:教材有什么,我们教什么;教材怎么说,我们怎么教;教材有多难,我们教多难……用教材教,却是对“人的本位”的回归,教的内容不囿于教材,而是基于人的发展的需要。

其次,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材观。

前者把教材当成“孤本”,是唯一的,后者把教材看作“范本”,是可选择的;不仅如此,前者还把教材当成“死本”,是封闭的、权威的、固化了的东西,后者则把教材看作“活本”,是开放的、和鲜活生活的相联系的、可以再开发的一种课程资源。

再次,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行为。

前者典型的行为特征是:把教材当成“东西”,把学生当成“容器”,教师则是“搬运工”,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把教材这个“东西”搬进学生的“容器”里的过程,因而,“灌输”是教学的主打方式。

后者则不然,是把教材当成教学的资源,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参与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因而,“自主建构”是教学的主旋律。

再者,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理论依据。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是前者的主要依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是后者的重要“靠山”。

因此,在新课改实践中,教师要真正把“用教材教”落到实处,一项必须要做好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要深入学习建构主义等教育理论,牢固树立起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育观、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教学行为才能回归正确的教育轨道。

3. 学习方式学习方式(learning style)是指个体在进行学习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具有偏好性的行为方式与行为特征。

反映个体学习活动中的个体差异。

与个体的性格及学习习惯有关。

有多种不同类型,主要有:(1)沉思型与冲动型。

前者在思考之后做出反应;后者则凭直觉立即做出反应,易出错。

(2)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前者较少受外界刺激干扰,独立学习;后者易受外界因素干扰,难以独立学习.具有依赖倾向。

(3)平稳型与敏锐型。

前者习惯于以常规方式学习、思考问题,长于守成,短于创新;后者倾向于做新的尝试,思想灵活,反应敏锐。

(4)冒险型与谨慎型。

前者喜欢新奇,敢于冒险,力求成功倾向占优势;后者则是避免失败倾向占优势。

(5)认知繁化型与认知简化型。

前者倾向于全面、细致考察事物,力求面面俱到,但不易抓住重点;后者倾向于以点概面,易受表面因素影响,不易触及问题深处。

[1]有多种不同类型,主要有:(1)沉思型与冲动型。

前者在思考之后做出反应;后者则凭直觉立即做出反应,易出错。

(2)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前者较少受外界刺激干扰,独立学习;后者易受外界因素干扰,难以独立学习.具有依赖倾向。

(3)平稳型与敏锐型。

前者习惯于以常规方式学习、思考问题,长于守成,短于创新;后者倾向于做新的尝试,思想灵活,反应敏锐。

(4)冒险型与谨慎型。

前者喜欢新奇,敢于冒险,力求成功倾向占优势;后者则是避免失败倾向占优势。

(5)认知繁化型与认知简化型。

前者倾向于全面、细致考察事物,力求面面俱到,但不易抓住重点;后者倾向于以点概面,易受表面因素影响,不易触及问题深处。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学习速度,学习结果,学习体验。

2.简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

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

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3.如何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主要表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

作为人民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师生关系已从陈旧的“师道尊严”的堡垒中解放出来,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教育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的问题。

健康的师生关系是发展教育的基础。

教师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否全面、主动地发展,最终完成学业,成为有较高素质的一代新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良好。

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对思想意识和道德标准的健全;对学习效果和能力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作用。

我认为要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师生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必须以交往、对话为基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

由于角色定位上存在主从性,这在客观上导致教师在交往中处于主导地位。

因此,教师与学生交往,必须遵循尊重、理解、平等的原则。

尊重是一种爱,只有老师对学生付出真挚的、深沉的爱,才能得到同样的回报,才能完成教育的任务,达到育人的目的。

理解是取得胜任的基础。

教师与学生由于在观念、信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价值取向等反面的差异,因此,师生交往必须以理解学生为前提,要了解学生,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本标尺。

教师与学生虽然在角色上处于不平等的位置,但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在师生交往中,实现了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才能实现真正的师生沟通。

这里不只是学生尊重教师,更强调教师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说理解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那么,尊重就是这一关系的核心。

一位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的功能时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教师不懂得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便得不到学生的尊重。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与理解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热爱、信任、关怀学生,学生要热爱、信任、尊重教师,达到情感融洽、心心相印的效果,建立起共同的思想情感基础,达到“亲其师则信其道”的效果。

2、师生要平等相处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的基础之上,形成师生之间心理相容、心灵相通的真挚情感关系。

在这一关系中,教师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更不是“上帝”,而应当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模范。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师生交往互动要求教师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实现在课程生态环境下的与学生"对话",从而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传话"的单向传递模式,让课堂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中创生出新的智慧来。

一定要把握平等这个基本原则:平等交往是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如果交往双方不能平等相待,而是居高临下,动辄训人,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也不会愿意与你交往,你将失去了解学生内心的机会。

交往必须平等,平等才能深交。

这里说的平等,既是人格上的平等,又是课堂资源、课堂时间占课堂已不再单纯是教师独霸的唱独角戏的舞台,也不再是一个个学生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的知识回收站,而是双边的活动。

作为教师的角色,总是有一种担心:没有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制定的任务吗?这种思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不平等的体现。

其实,师生双方都会不同程度的从另一方汲取知识。

这样的教学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的沟通。

因为教学交往中的沟通,常常要借助"对话"而实现。

它强调的是双方的"敞开"与"接纳",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精神互通,共同去创造意义的活动。

3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每天与学生相处,是每堂课的主体,只有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学生才会被你所吸引。

学生们来到学校学习,不光是来学习知识,而是来体验人生。

作为教师,不管有多么充足的理由都不能把不愉快带进课堂,因为学生的愉悦首先来自教师的愉悦。

我曾有这样的感受,当我面带微笑走进教师,学生的情绪比较活跃,课堂进行得也顺利。

相反,课堂气氛就比较死板,即使老师采取再好的方法,效果也不够好。

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形象,无论是衣着、神情,还是语言、动作,都应该力争做到最好。

4 教师要注意教学的艺术性由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老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的要求,严格说已经不适合孩子们成长,学生普遍感到单调、乏味、枯燥。

要能使学生得到知识、获得技能,课堂的有效教学非常重要。

这就要求教师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

教师讲究教学的艺术性,导入生动有趣,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兴趣,课堂上坦率、生动、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听得清楚,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感化每个学生,让学生认为这位老师上的课太好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