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完整]
福建师范《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卷A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A卷姓名:专业:学号:学习中心:成绩: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课程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
2.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现在也叫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教学大纲指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
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
3. 学习方式:是指个体在进行学习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具有偏好性的行为方式与行为特征。
反映个体学习活动中的个体差异。
与个体的性格及学习习惯有关。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
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简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
答: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3. 如何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答:1、师生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2、师生要平等相处3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4 教师要注意教学的艺术性。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卷A
答:1、师生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2、师生要平等相处
3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
4教师要注意教学的艺术性
三、材料分析题(每题40分,共1题,计40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育现实,阐述你对学生的认识。
谁是好学生
德国有一名督学去一所学校检查工作,汽车在路上出了故障。他修了很久也没有修好。这时,一名路过的学生看见了这个情形,便跑过去帮忙。不用几分钟就把汽车修好了。
督学很感谢他,便和他聊了起来:“你的修车技术这么好,是在哪里学的?”
学生回答说:“我喜欢汽车,经常去看别人修车。时间久了,就学会了一些修车技术。”
督学又问:“现在是上课时间,你为什么没有去学校?”
“今天学校有督学来检查,我的成绩最差,老师让我早点回家。”
督学愣了:这样的学生是好学生吗?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A卷
姓名:专业:
学号:学习中心:
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
1.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课程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
2.“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教教材”,即(教师)教教材(上的内容)给(学生);“用教材教”,即(教师)用教材(上的内容)教(给学生)。“教教材”有三种境界,教教材的思想、精神、灵魂,其为最高境界;根据教材设计意图教教材,其为较高境界,教教材上的知识、方法、技能,其为一般境界。很明显,“用教材教”要体现的理念早已包含在“教教材”的最高境界之中了。
教师由于总是从“学生需要教”这个方面来考虑问题,同时又常常被一些难教之处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所吸引,再加上站在高处往下看,就常常会低估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只有承认、尊重、深刻认识、正确对待并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性”,才能在教育和教学上取得优良的成果。反之,如果你不承认、不尊重、不认识和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独立性”,那你不仅不能在教育或教学工作上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会造成严重恶果。我们应该提倡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作为一个开放的整体,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意义性、交往性、体验性、问题性、创新性等八个基本特性。全面完整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学习的基本特性,是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前提。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但是新课程学习方式并不是特指某一具体的方式或几种方式的总和,从本质上讲,新课程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所以重要的不是列举和强调各种新的学习方式,而是首先从总体上认识和把握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
福建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小学课程与教学论》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小学课程与教学论》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20题)1.下述表述中不是对我国影响较大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是_________。
A.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B.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C.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D.教师本位的价值取向2.3.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三个,其中之一是_________。
A.随机性B.活动性C.连续性D.积极性4.“文纳特卡制”的创立者是_________。
A.巴班斯基B.布卢姆C.华虚朋D.瓦根舍因5.“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__________。
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罗主义6.自主学习的特性是:()A.主体性B.能动性C.独立性D.受动性7.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_________。
A.小步子原则B.高速度原则C.高难度原则D.逐渐分化原则8.为了明确而清晰地陈述目标,泰勒建议使用“二维图表”形式。
构成此“二维图表”的分别是_________。
A、教师和学生B、社会和生活C、目标和过程D、行为和目标9.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哪些方面_________。
A.研究性学习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C.劳动与技术服务D.信息技术教育10.阅读“第十名现象”,谈谈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周武是杭州市天长小学多年的班主任。
在一次学生毕业20周年的聚会中,他惊异地发现,一些业绩较为突出的同学,在小学时期大都是学习成绩不够显眼的学生;相反,当年老师们很喜欢的几个尖子生却大都业绩平平。
这种反差让周武陷入了久久的深思:为什么尖子生没有按照当初的预想发展下去,而一些不起眼的学生长大后竟能脱颖而出呢?于是,他开始了一项关于该校小学毕业生成长经历的跟踪调查。
十年的调查中他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在实行百分制的情况下,在小学期间前几名的“尖子”在升入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工作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会“淡出”优秀行列,而许多名列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竟很出人意料地表现出色。
福建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小学课程与教学论》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小学课程与教学论》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20题)1.价值观判断标准中的定量标准包括:()A.绝对参照标准B.相对参照标准C.价值引导(向导)D.个体内差异参照标准2.教育评价包含()方面。
A、客观描述B、价值判断C、增值探索D、成绩评价3.___________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4.对话的一般方式有:()A.信息交换B.经验共享C.深度会谈D.专题讨论5.下述表述中不是对我国影响较大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是_________。
A.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B.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C.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D.教师本位的价值取向6.“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__________。
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罗主义7.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___________。
A、工作分析B、课程审议C、活动分析D、职业分析8.“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____________。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黑格尔9.从教育的角度讲,课程的价值在于:()A.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B.课程是学生的精神食粮C.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D.课程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10.因材施教是遵循身心发展的_________。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11.按照有没有固定的和限制性的答案,可将问题分为封闭式问题和__________。
A、半封闭性试题B、开放性试题C、半开放性试题D、开放性与封闭性结合试题12.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__________。
A.整合性B.逻辑性C.个别性D.超体性13.15.16.“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__________。
A、《老师,再见!》B、《爱的教育》C、《班级生活》D、《隐性课程论》17.新课程强调:()A、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B、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C、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D、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18.“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_________。
(辅导)福建师范大学2022年8月课程考试《小学课程与教学论》作业考核试题
下载可见《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A卷姓名:专业:学号:学习中心:成绩: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 有效教学答: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
2.有意义学习答: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有意义学习的发生需要具备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条件。
3.教学风格答:教学风格是指教学活动的特色,是教师的教育思想、个性特点、教育技巧在教育过程中独特的、和谐的结合和经常性的表现。
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教师在教学艺术上趋于成熟的标志。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简述“指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答:1.个体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学生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两种基本形态。
自主学习可以是个体独立进行的,也可以是小组合作进行的。
从学习的职能来说,个体学习解决基础性问题,合作学习解决提高性问题。
对合作学习的认知功能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合作学习旨在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解疑,个体通过独立学习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必在小组里讨论。
离开个体的独立学习和深入思考,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就不可能有深度,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和启示,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也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并修正、充实自我观点。
在实践中,课堂的确存在学生因急于展示和互动而忽略了个人对文本独立的、深度的解读现象,任何课堂都需要学生个体独立的、静悄悄的阅读和思考,这种阅读和思考越充分、越有深度,小组的交流和互动才会越有质量,越有效果。
2.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教学的关系从总体上讲,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般只能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和书本的浅层问题,而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和书本的深层问题却有赖教师的指导。
福建师范大学20年8月离线《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卷A参考答案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
1.课程
答: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课程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
2.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答: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3. 学习方式
答: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
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
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课程答: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课程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指课程的教学纲要;包括这门课程在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进度、教学法的基本要求等..1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框架上的区别..①课程标准有前言;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等..教学大纲没有前言..②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为:知识、能力、思想认识..③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学习领域、学习目标及行为目标;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及要求..④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教学大纲的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课时安排、教学中注意问题、考核与评价..⑤课程标准有附录;包括术语解释、案例;教学大纲没有..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内容上的区别..课程标准:规定的是目标、内容及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规定的是目的、内容及教师教学的最高要求;重点是教学工作的规定教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3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目标上的区别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要求;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提出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大纲:强调知识与技能;偏重认知发展水平;忽略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大纲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关注学生学习结果;忽略学习方式和策略;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素质的提高..4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评价观上的区别课程标准:在评价上更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成多元化启示;它将学生、教师和课程发展融为一体;强化过程性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功能;课程标准规定的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弹性的..教学大纲:规定的考核、评价;内容与形式比较单一..重视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结果考核..忽略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因素..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降低教学评价的功能..教学大纲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业评价的影响是直接的;严格控制的;硬性的..3、“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答: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材观..“教”教材;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是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用教材“教”;立足点是放在学习对象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注重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前者是教书;后者是教人..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答:根据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三个考量指标..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2、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答: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具备以下几个特性:1生活性..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为此;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2形象性..强调情境创设的形象性;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3学科性..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能够体现学科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学科知识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一个事物或场景..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阐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学科性是教学情境的本质属性..4问题性..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情境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5情感性..情感性指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学生情感的功效..教师入境入情;带来学生的心动情发;可起到见作者之所见;思作者之所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心灵共鸣的作用..3、阐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答: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我的理解:文化基础——人文底蕴1、人文积淀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2、人文情怀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3、审美情趣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文化基础——科学精神1、理性思维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2、批判质疑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3、勇于探究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自主发展——学会学习1、乐学善学重点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2、勤于反思重点是: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3、信息意识重点是: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自主发展——健康生活1、珍爱生命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2、健全人格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3、自我管理重点是: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社会参与——责任担当1、社会责任重点是: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2、国家认同重点是: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扞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3、国际理解重点是: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社会参与——实践创新1、劳动意识重点是: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2、问题解决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3、技术运用重点是: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三、材料分析每题40分;共1题;计40分本题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来谈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学生是好的学生..根据理论的运用及结合实际阐述情况酌情给分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即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那么;新课程倡导哪些具体的学生观呢答:好的教育应该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每一个学生道德素质;锻炼他们的生活本领;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广泛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的读课本的书;追究成绩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就是好学生..我们总是一味地注重排名和分数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心理想法和兴趣爱好的发挥..学前教育一直在提倡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从而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开发..面对着应试教育;我们将孩子的智力束缚在了课本上..对如今活泼好动的学生而言;沉重的分数压力以及呆板地课本学习让他们感到厌烦..最终导致了他们厌学、弃学..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取决于学习成绩的高低..在反思一下学校的教育;往往把分数、排名判断为学生好坏的标准..故而教师、家长都在督促、强迫学生拼命的往前挤名次..使得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受到制约;从而影响了智力的发展;又因为他们是大家眼中的好孩子;在个性方面也会被束缚..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普遍得到老师的关照;从而也削弱了他们学习的独立性;以至于不太适应大学较为松散的教育模式;而淡出了优秀行列..而处于班级第十名至二十名的学生;他们成绩不是很优秀;但相对比较活泼、灵活性强;学习比较轻松;兴趣比较广泛;由于没有前十名那样的学习压力;他们在兴趣爱好上得到很好的发挥..这一类的学生不会引起老师太多的注意;因此有着较独立的学习能力和健康的学习态度;这也使得他们在之后的学习中后劲很足;而且有着很好的创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着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用成功智力来解释:他把学业上表现出来的智力称为“惰性智力”;而成功智力是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包括:创造性能力、分析性能力、实践性能力..成功智力在现实生活中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可以不断修正和发展的..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上要使孩子在学业智力和成功智力上保持协调、平衡;要发展孩子的人际沟通能力、管理领导能力、艺术创作能力、动手能力..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会努力寻找一种不仅可以胜任的工作;而且还能干得与众不同的工作环境..他们创造着自己的机会;而不是让机会受他们自身所处环境的制约..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是社会需要的人;社会所要选择的人;是能做事的人;不是能背知识点的人..我们将孩子的兴趣收起;把他们束缚在课本上;最终做了应试教育的傀儡..社会需要的是灵活而又富有创造力的头脑;兴趣是不断提高创造力的最好的老师..家长和老师收起的不仅是孩子的玩物;还有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最终孩子只有两种结果;要么厌学弃学、要么成了空有理论木讷的书呆子..这是社会喜欢的人才吗很明显;这不是好的教育应该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每一个学生道德素质;锻炼他们的生活本领;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广泛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的读课本的书;追究成绩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就是好学生..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教师应努力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入来对待;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要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与空间..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育教学要适应他们的自身情况;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卷A离线作业答案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A卷成绩: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课程课程一般多指学校教学的科目和进程,有时也专指教学科目。
2.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教学大纲指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3. 学习方式是指个体在进行学习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具有偏好性的行为方式与行为特征,反映个体学习活动中的个体差异。
与个体的性格及学习习惯有关。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根据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三个考量指标。
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
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 简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内容: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小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2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小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新课程内容的特点有()。
A.基础性B.时代性C.实用性D.综合性参考答案:ABCD2.在考评中,全面的未必就是公正的。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微乎其微的。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4.教师的()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A.教育思想观念B.专业才能C.专业精神D.专业人格参考答案:C()以书本(教师)为中心,强调理解的外在性。
A.创新性学习B.继承性学习C.机械学习D.有意义学习参考答案:B6.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应该是()。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D.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参考答案:ABCD7.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知识的传授者C.课堂的管理者D.纪律的保障者参考答案:A8.以下属于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的有()。
A.教师与学生外在于课程B.课程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C.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D.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参考答案:BCD9.以下四种学习中,()是其它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C.学会共同生活D.学会生存参考答案:D10.校本培训的基本模式是()。
A.行动研究B.制度化建设C.实习D.案例分析参考答案:D11.学生考分等效于教学效果。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2.任何评价都建基于客观描述之上,是应然而非实然。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3.科学本位突出表现在()。
A.重视科学的学术性基础,忽视学生的生活基础B.教学提出大量的假问题,学生缺乏发现真问题的能力C.建构一个虚拟的应用世界,遮蔽了一幅真正的生活图景D.强调面向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活,却忽视学生现时的日常生活E.突出科学在社会生产中的经济价值,而漠视个人生活中的科学常识参考答案:ABCDE14.课程结构的()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
福师大《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在线考核答案
福师大《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在线考核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 课程答:课程作为学科。
定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答: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3.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答: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 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根据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三个考量指标。
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
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 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答: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具备以下几个特性: 1.生活性。
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
为此,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
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
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
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
学生的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
2.形象性。
强调情境创设的形象性,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福师成人本科《小学课程与教学方法论》期末考试A卷
福师成人本科《小学课程与教学方法论》期末考试A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对于小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以下哪个描述是正确的?A.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研究成绩B. 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职业做准备C.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终身研究的能力D. 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2. 师生关系是小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以下哪种关系是建设性的?A. 师生之间保持严格的纪律,不允许学生参与决策B. 师生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过分关心学生的个人情况C. 师生之间建立互信和尊重,鼓励学生参与研究和决策D. 师生之间互相竞争,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和他人3. 小学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些?A.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B. 以教材为基础,注重知识的传授C. 以考试为导向,注重学生的成绩D. 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育方法的运用4. 小学教学方法中,用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方法是什么?A.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B. 倒背课文和大声朗读C. 默写和背诵D. 随堂测验和作业完成5. 小学教育中,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自主探究B. 给学生提供多种研究资源和适当的指导C.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活动D. 提供额外的补课程和辅导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概述小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 请解释小学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原则是什么意思?3. 请列举几种适用于小学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
三、论述题(20分)请论述小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四、参考答案(仅供参考)选择题:1. C2. C3. A4. A5. B简答题:1. 小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学科的研究,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其特点是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课程答: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课程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教学大纲指课程的教学纲要,包括这门课程在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进度、教学法的基本要求等。
(1)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框架上的区别。
①课程标准有前言,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等。
教学大纲没有前言。
②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为:知识、能力、思想认识。
③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学习领域、学习目标及行为目标,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及要求。
④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教学大纲的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课时安排、教学中注意问题、考核与评价。
⑤课程标准有附录,包括术语解释、案例,教学大纲没有。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内容上的区别。
课程标准:规定的是目标、内容及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
教学大纲:规定的是目的、内容及教师教学的最高要求,重点是教学工作的规定教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
(3)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目标上的区别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要求,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提出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学大纲:强调知识与技能,偏重认知发展水平,忽略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
大纲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关注学生学习结果,忽略学习方式和策略,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素质的提高。
(4)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评价观上的区别课程标准:在评价上更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成多元化启示,它将学生、教师和课程发展融为一体,强化过程性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功能,课程标准规定的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弹性的。
教学大纲:规定的考核、评价,内容与形式比较单一。
重视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结果考核。
忽略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因素。
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降低教学评价的功能。
教学大纲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业评价的影响是直接的,严格控制的,硬性的。
3、“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答: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材观。
“教”教材,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是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用教材“教”,立足点是放在学习对象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注重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
前者是教书,后者是教人。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根据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三个考量指标。
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
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答: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具备以下几个特性:(1)生活性。
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为此,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
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
(2)形象性。
强调情境创设的形象性,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3)学科性。
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能够体现学科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学科知识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一个事物或场景。
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阐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学科性是教学情境的本质属性。
(4)问题性。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
情境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
(5)情感性。
情感性指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学生情感的功效。
教师入境入情,带来学生的心动情发,可起到见作者之所见,思作者之所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心灵共鸣的作用。
3、阐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
答: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
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我的理解:文化基础——人文底蕴1、人文积淀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2、人文情怀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3、审美情趣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1、理性思维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2、批判质疑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3、勇于探究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自主发展——学会学习1、乐学善学重点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2、勤于反思重点是: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3、信息意识重点是: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自主发展——健康生活1、珍爱生命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2、健全人格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3、自我管理重点是: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社会参与——责任担当1、社会责任重点是: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2、国家认同重点是: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3、国际理解重点是: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社会参与——实践创新1、劳动意识重点是: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
2、问题解决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3、技术运用重点是: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