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业答案(全)
(完整)川大16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4作业答案100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2。
5 分,共5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2.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 )。
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3.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
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D.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裂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种观点是( )。
A.辩证法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D.可知论5.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语)B.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语)C.理在事先(朱熹语)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7.哲学的党性是指()。
A.凡是哲学或属于唯物主义或属于唯心主义B.凡是哲学都为一定阶级服务C.凡是哲学或属于形而上学或属于辩证法D.凡是哲学或者是反动的或者是进步的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有三个局限性,即().A.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B.直线性、循环性和盲目性C.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D.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看问题9.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无限和有限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1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A.关于人类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B.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D.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1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13.空间是指( )。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业答案
1.一、客观题(每题2分,共40分)1、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A )。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使人们一劳永逸2、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是指(A C D)。
A、一切形式的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主体B、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C、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纯粹精神运动D、离开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E、运动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 A )。
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B )。
A、主观唯心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不可知主义5、有个驼背的人去求医,问能否治好他的驼背。
医生说:“可以。
”随后就叫他趴在地上,然后用门板压在他背上,医生站在门板上面用脚使劲往下压,驼子叫苦连天,直到把背压直,而人却被压死了。
驼子家属要医生偿命。
医生争辩说:“我只负责治病,不管什么救人。
”这笑话(B C D )。
A、是对医生的不敬B、深刻地讥讽了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C、说明形而上学思想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D、形而上学必然导致唯心主义E、说明古代的医生不会看病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C )。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7、抓中心环节带动其他,用抓重点推动全盘的工作方法是根据(C )。
A、矛盾普遍性的原理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相互关系原理8、分析形势的好与坏的方法论根据是(C )。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9、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是指(C D )。
A、事物又回复到原来的出发点B、在原来的基础上作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C、事物仿佛回复到原来的出发点,但这是在更高阶段上的回复D、经过两次否定,事物发展到更高阶段E、在外力推动下,事物作机械运动10、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A C D E )。
(0366)《马克思主义哲学》网上作业题答案
[0366]《马克思主义哲学》网上作业题答案第一次作业[单选题]一、单选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A.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B: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C.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D: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参考答案:B[单选题]一、单选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标志是()A:A.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B:B.《神圣家族》的完成C:C.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产生D:D.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成参考答案:D[单选题]一、单选题3.事物的规律是()A:A. 事物之间的特殊联系B:B. 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C:C. 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D:D. 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参考答案:D[单选题]一、单选题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现()A: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B. 意识是人脑自生的C:C. 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D:D.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参考答案:D[单选题]一、单选题5.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A: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B.实践——认识——实践C:C.概念——判断——推理D:D.感觉——知觉——表象参考答案:B[单选题]一、单选题6. 杰出人物是()A:A. 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B:B. 专指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C:C. 专指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D:D. 专指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参考答案:A一、单选题7. 下列不属于人对世界的实践把握和改造的哲学意义的是()A:A. 实践使主观与客观的对立统一成为可能B:B. 实践使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成为现实C:C. 实践建构了人与世界的价值关系D:D. 实践是主客体的双向对象化过程参考答案:D[论述题]四、简答题如何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参考答案:普遍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从而构成具体事物的统一整体;同时也指事物外部、事物同所处环境、事物同事物之间发生的多种联系。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作业(概念题)2:第二次作业(简答题)3:第三次作业(判断题)4:第四次作业(论述题)5:第五次作业(概念题)6:第六次作业(简答题)7:第七次作业(判断题)1:[论述题]文化参考答案: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论述题]人的本质参考答案: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论述题]社会基本矛盾参考答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们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并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4:[论述题]认识运动总规律参考答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较之以往进到了更高一级的程度。
5:[论述题]反映论参考答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较之以往进到了更高一级的程度。
6:[论述题]辨证否定参考答案:通过事物内在的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身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能通过自身的否定,实现“自己运动”、自我发展。
7:[论述题]矛盾分析法参考答案:通过事物内在的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身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能通过自身的否定,实现“自己运动”、自我发展。
8:[论述题]规律参考答案: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最根本的方法。
矛盾本身就是事物和过程。
所以分析事物和过程就是分析矛盾,就是用对立统一规律去揭示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的科学方法。
9:[论述题]物质参考答案: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科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物质运动的规律性,10:[论述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参考答案: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南开18春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答案1
南开18春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答案1D.在文化观念上的根本对立正确答案:A13.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A.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B.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C.物质和意识是相等的D.物质和意识是无关的正确答案:B14.哲学是一种()A.科学B.文化C.艺术D.技术正确答案:B15.辩证法的根本问题是()A.事物的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事物的发展和变化C.事物的矛盾和斗争D.事物的形式和内容正确答案:C16.人类社会的根本利益是()A.个人利益B.阶级利益C.国家利益D.人类共同利益正确答案:D17.“物质决定意识”是指()A.物质是意识的基础和前提B.物质是意识的根源和来源C.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作用的D.物质和意识是无关的正确答案:A18.哲学研究的对象是()A.自然界B.社会现象C.人类思维和认识D.人类行为和活动正确答案:C1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对()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看法B.人类社会的本质的看法C.自然界的本质的看法D.人类思维和认识的本质的看法正确答案:A20.唯物辩证法的根本特征是()A.实事求是B.辩证思维C.革命性D.批判性正确答案:B1.矛盾体系中,主要矛盾是指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正确答案为C。
2.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与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正确答案为C。
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为B。
4.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因而就意识本身而言它具有主观性,正确答案为A。
5.一切以条件为转移是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正确答案为D。
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为D。
7.概念、判断、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正确答案为A。
8.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思想,正确答案为A。
9.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指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正确答案为D。
南开14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答案
14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1. 认识主体是指
A. 事物的主要构成部分
B. 认识对象的主要方面
C. 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D. 认得主观精神世界
正确答案:C
2.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实事求是
C. 理论联系实际
D.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正确答案:B
3. 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
A. 真理具有相对性
B. 真理具有客观性
C. 真理具有全面性
D. 真理具有具体性
正确答案:B
4. 人们为了获得知识()
A. 只要刻苦读书就行
B. 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行
C. 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参加社会实践
D. 只要抓住“灵感”和机遇就行
正确答案:C
5. 人类社会的本质
A. 生产力
B. 生产关系
C. 生产方式
D. 人的实践
正确答案:D
6. 根据社会意识的层次和特点不同,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A.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B.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C.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D. 进步意识和落后意识。
川大13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次作业答案
川大13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次作业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6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哲学的党性是指()( 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的对立D.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词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C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最顶峰B.科学的哲学体系已经完成C.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和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D.绝对真理体系的确立3.认为世界是()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主张。
( C )A.客观自在的B.人的意识创造的C.客观精神的产物或表现D.由两个本原构成的4.离开物质主体谈运动,必然导致()( C )A.形而上学B.诡辩论C.唯心主义D.二元论5.“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是()。
( B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不可知论观点D.二元论观点6.认为一切物质都有意识的观点是()。
( C )A.唯物论的观点B.机械唯物论的观点C.物活论的观点D.唯意志论的观点7.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
( B )A.质量分析法B.矛盾分析法C.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D.辩证否定的方法8.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的发展中条件的意义在于()( B )A.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没有作用B.任何具体事物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发展、灭亡C.条件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D.条件的改变只能引起事物的量变9.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C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转化10.事物的联系和运动的关系是()( D )A.先有联系,后有运动B.先有运动,后有联系C.运动构成联系D.联系构成运动11.范畴()( A )A.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B.在内容上是主观的,在形式上是客观的C.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主观的D.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客观的1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 B )A.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的量变阶段B.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C.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团结统一D.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13.事物的质是指()( C )A.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B.事物属性的直接表现C.事物的存在并区别于他物的内在规定性D.事物本身固有的程度,数量的规定性14.度是指()( B )A.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关节点B.质和量的统一C.事物的质的规定性D.事物的量变状态15.对于两种相反的可能性而言()( B )A.它们可以同时变成现实B.只有其中的一种可能性能够转变成现实C.实现了的可能性是现实可能性,未实现的可能性是抽象可能性D.一种可能性是真实的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虚假的可能16.在由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过程中,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A )A.是促使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必要条件B.可使抽象的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可能性C.可使不可能性变成可能性D.可使任何可能性全都变成现实性17.所有的决定论都主张()( A )A.世界上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B.世界上只存在着必然性,没有偶然性C.世界上只存在着偶然性,没有必然性D.偶然和必然是辩证统一的18.引起阶段性部分质变的根源是()( B )A.事物内部根本矛盾的解决B.事物内部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发展的不平衡C.矛盾的主次双方相互易位D.非对抗性矛盾转化成对抗性矛盾19.爆发式飞跃是指()( D )A.解决因一切矛盾所引起的事物之质变的形式B.既是解决事物之质变的形式,也是解决事物之量变的形式C.解决因根本矛盾所引起的事物之质变的形式D.解决因对抗性矛盾所引起的事物之质变的形式20.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种矛盾的说法属于()( D )A.诡辩论的观点B.绝对主义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辩证的观点二、多项选择题。
17秋川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1-4满分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1-11. (单选题)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
(满分:)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正确答案 :[hide] —— C—— [/hide]2. (单选题)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 。
(满分:)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正确答案 :[hide] —— C—— [/hide]3. (单选题)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
(满分:)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D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裂正确答案 :[hide] —— B—— [/hide]4. (单选题)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种观点是 () 。
(满分:)A辩证法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D可知论5. (单选题)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满分:)A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语)B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语)C理在事先(朱熹语)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守仁语)正确答案 :[hide] —— C—— [/hide]6. (单选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
(满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正确答案 :[hide] —— C—— [/hide]7. (单选题)哲学的党性是指() 。
(满分:)A凡是哲学或属于唯物主义或属于唯心主义B凡是哲学都为一定阶级服务C凡是哲学或属于形而上学或属于辩证法D凡是哲学或者是反动的或者是进步的正确答案 :[hide] —— A—— [/hide]8. (单选题)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有三个局限性,即 () 。
(满分:)A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B直线性、循环性和盲目性C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D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看问题9. (单选题)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1至8章在线测试正确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章在线测试《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8:40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C、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
A、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反映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A、辩证法B、直观性C、形而上学性D、机械性5、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
A、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人在神的启示下可以认识世界C、世界万物不过是“感觉的复合”D、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精神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 )。
A、《新民主主义论》B、毛泽东思想C、《论持久战》D、邓小平理论E、“一国两制”理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我国有许多有利条件( )。
A、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B、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C、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性质与中国哲学优良传统存在某些相通之处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意识形态的核心E、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C、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在实践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E、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明显的局限性是( )。
A、机械性B、形而上学性C、直观性D、思辨性E、不彻底性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 )。
西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 满分答案
西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
1.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
A. 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 地理位置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 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差别
D. 土地私有权和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
满分:2 分
满分答案:C
2. 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
A. 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
B. 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
C. 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D. 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
满分:2 分
满分答案:C
3. 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A. 经济标准
B. 政治标准
C. 思想标准
D. 法律标准
满分:2 分
满分答案:A
4.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A. 两种不同的道路
B. 两种不同的状态
C. 两种不同的方式
D. 两种不同的结果
满分:2 分
满分答案:B
5.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A. 按劳分配
B. 按需分配
C. 按生产要素分配
D. 平均分配。
15春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15春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满分答案D.物质和意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正确答案:D1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A.矛盾B.运动C.事物D.发展正确答案:A15.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上层建筑D.社会意识正确答案:A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本质在于人的实践。
2.“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思想。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
4.XXX提出的“理在事先”、“理”乃是“天地万物之根”等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5.上层建筑的性质是由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
6.在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
7.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8.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前提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杰出人物的出现是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统一。
10.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1.地理环境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12.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
13.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是物质和意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1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矛盾。
15.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
14.根据唯物辩证法,水果与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5.“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是唯物辩证法观点。
16.在社会发展中,阶级斗争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7.“任何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18.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19.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20.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1.有人认为只有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马克思主义哲学_习题集(含答案)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10.“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的手”这句话体现了( )。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B.辩证法的部分同整体的联系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事物内部矛盾性的观点
11.“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D.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42.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
A.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43.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 )。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33.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34.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32.20世纪西方的上帝观发生了变化,认为“上帝在我心中”“上帝代表爱”,这是( )。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3."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对世界本原和统一基础的最高抽象。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答案(全)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第一套(一)单项选择(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参考答案] 1.D 2.A 3.A 4.A 5.C(二)多项选择(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B.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思想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2.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包括()A.从创始者的认识成果讲,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B.从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C.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科学理论D.从主要构成讲,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 1.ABCD 2.ABCD(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出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17秋川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1-4满分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1-11.(单选题)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满分:)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正确答案:[hide]——C——[/hide]2.(单选题)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
(满分:)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正确答案:[hide]——C——[/hide]3.(单选题)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满分:)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D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裂正确答案:[hide]——B——[/hide]4.(单选题)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种观点是()。
(满分:) A辩证法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D可知论5.(单选题)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满分:)A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语)B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语)C理在事先(朱熹语)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守仁语)正确答案:[hide]——C——[/hide]6.(单选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满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正确答案:[hide]——C——[/hide]7.(单选题)哲学的党性是指()。
(满分:)A凡是哲学或属于唯物主义或属于唯心主义B凡是哲学都为一定阶级服务C凡是哲学或属于形而上学或属于辩证法D凡是哲学或者是反动的或者是进步的正确答案:[hide]——A——[/hide]8.(单选题)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有三个局限性,即()。
(满分:)A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B直线性、循环性和盲目性C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D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看问题9.(单选题)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南开13春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答案附后)
13春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答案附后)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试卷得分:100单选题ABDBD BBBBC DBCAA ACCAA BCDBBABBCC ADDAD CADCB ABDDD DCDAB单选题(共50 道试题,共50 分。
)得分:501.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A.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满分:1 分得分:12. 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
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B.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满分:1 分得分:13. 生产力的含义是指()A. 人的体力的支出B. 人的脑力的支出C. 所有制、分配以及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 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满分:1 分得分:14. 从本质上看,认识是()A. 主体主观精神的产物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 主体对“客观精神”的体验满分:1 分得分:15. 在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 血缘亲族关系B. 政治思想关系C. 阶级压迫关系D. 社会生产关系满分:1 分得分:16. 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它们是()A.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B. 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C. 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D. 政权机构和军队警察满分:1 分得分:17.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句话是说()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D. 生产力要同生产关系相适合满分:1 分得分:18.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A.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B.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 市场经济还是封闭的自然经济满分:1 分得分:19.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A. 间接经验B. 社会实践C. 人的意识D. 客观事物满分:1 分得分:110.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C.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D. 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满分:1 分得分:111.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它是()A.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 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 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D.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满分:1 分得分:112. 事物发展的源泉是()A. 事物的相对性B. 事物的内在矛盾性C. 事物的变化D. 人的自觉能动性满分:1 分得分:113. 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次考核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5 分,共5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 C )。
A.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可知论,唯心主义认识是不可知论B.唯物主义认识论是直观反映论,唯心主义认识论是能动反映论C.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唯心主义认识论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D.唯物主义认识论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唯心主义认识论不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2.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我党的思想路线的( B )。
A.具体化B.理论基础C.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D.理论形式3.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C )。
A.历史性的优点B.绝对性的优点C.直接现实性的优点D.相对性的优点4.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这是( C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5.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D )。
A.求知欲望B.好奇心理C.科学兴趣D.社会实践6.认识过程中意义更大的飞跃是( B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B.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C.从现象的认识到本质的认识的飞跃D.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7.感觉是( A )。
A.客观对象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个别属性的反映B.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C.对许多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或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D.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8.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其主要依据是( B )。
A.它具有客观实在性B.它具有直接现实性C.它具有形式的多样性D.它具有社会历史性9.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犯了( D )。
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B.类似诡辩论的错误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论述题]1、唯物主义2、主观唯心主义3、劳动4、意识5、规律6、发展7、矛盾8、质变9、反映论10、价值11、生产力12、社会存在13、经济基础14、阶级斗争15、人民群众参考答案:1、唯物主义:凡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家,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就是唯物主义。
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精神,如心灵、意识、观念、意志、感觉等等作为世界的本原,看成是第一性的。
3、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能量变换的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其根本标志在于制造工具。
4、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能反作用于实践。
5、规律: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科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物质运动的规律性,6、发展:是指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的正向质变,即带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变化7、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8、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
9、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思想的认识路线,把认识看作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的认识论思想。
10、价值: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是表示客观事物对人自身的关系,对人自身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是指事物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
11、生产力:是标志人类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哲学范畴。
生产力表征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12、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13、经济基础: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才是该社会的经济基础,14、阶级斗争:是指阶级社会中被压迫阶级反对压迫阶级的斗争,是利益根本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对抗和冲突,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殊形式。
15、人民群众:作为历史范畴,首先有它量的规定性,即指“人们”中的大多数;同时又有质的规定性,即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在阶级社会中,包括一切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
南开14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答案
14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1. 世界观就是()
A. 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
B.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
C. 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D. 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
?
正确答案:B
2.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
A. 间接经验
B. 社会实践
C. 人的意识
D. 客观事物
?
正确答案:B
3.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 科学的世界观
D. 无产阶级世界观
?
正确答案:B
4. 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A. 学习书本知识
B. 进行社会调查
C. 参加社会实践
D. 研究实际情况
?
正确答案:C
5.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D. 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
正确答案: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五次作业答案(全)第一次作业1、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有计划、有目的地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客观而能动的对象化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人的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
2、规律: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科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3、真理:一切被检验并且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价值观,既是真理。
4、唯物主义:凡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家,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就是唯物主义。
5、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精神,如心灵、意识、观念、意志、感觉等等作为世界的本原,看成是第一性的。
6、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能量变换的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其根本标志在于制造工具。
7、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能反作用于实践。
8、发展:是指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的正向质变,即带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变化。
9、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10、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思想的认识路线,把认识看作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的认识论思想。
11、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在社会精神领域中的反应,是精神现象的总和,包括社会的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
12、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3、辨证否定:是指,通过事物内在的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身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能通过自身的否定,实现"自己运动”、自我发展。
14、价值:人类对于自我发展的本质发现、创造与创新的要素本体,包括任意的物质形态。
15、人民群众:在量上指大多数,在质上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人民群众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大多数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二次作业1、什么是哲学?答:首先,哲学是智慧之学。
其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再次,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最后,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如何理解哲学思维的基本特征?答:哲学思维最基本的特征是"反思”,是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
因此,哲学的思维又不同于一般的思维,它是对具体思维成果的再思维,是思维的思维,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思维基础上的再思维。
所以哲学离不开具体科学,是通过对具体科学的思维,抽象概括出最一般的知识,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所以,哲学对世界的认识是一种间接认识。
3、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了吗?答:理论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产生有一个广阔的社会大背景,这就是商品—市场经济。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商品—市场经济的时代,他从这个时代所面临的矛盾和难题出发,对现实社会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指明发展的方向,预示发展的未来。
事实上,马克思一生活动的鼎盛时期,都集中于经济领域的研究,深刻地剖析了商品和资本,他的哲学思想与经济学研究有机地溶为一体。
所以,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不可避免地要以商品—市场经济为背景,是商品—市场经济时代的哲学理论。
从这样一个大背景来看,我们今天仍然是这样的时代,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过时。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与旧哲学的实践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由于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社会生活发展程度的时代局限;社会结构关系和社会本质的展露不充分;剥削阶级的阶级偏见和统治需要;以及人的认识的直观性与片面性等主客观原因,导致人的实践活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没有被全面而深刻地得到科学揭示,至多仅就人类实践活动的某个方面或某种具体形式进行了有限而局部的描述。
由此,所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片面的、肤浅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优秀思想成果基础上,密切关注并积极投身于当时无产阶级的斗争实践,以敏锐的眼光观察、分析和捕捉社会发展的本质性、规律性、过程性,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首先抓住并揭示了生产劳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由此进一步对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作出了科学的概括,把人类的社会实践最终作为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各种纷繁复杂关系的一把钥匙,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科学、严谨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
5、人类实践所具有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什么?答:实践活动通常具有两大社会功能:第一,实践创造客体价值的功能。
第二,实践优化主体的功能。
6、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意义?答: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的基石,它具有十分重要的哲学理论意义:第一,它指出了哲学对物质的揭示是对有关外部世界的普遍属性和共同本质的揭示,是一个哲学范畴,而不是具体科学所涉及的物质概念。
正确处理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
第二,它指出了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坚持了哲学的一元论,与哲学多元论彻底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指出这种客观实在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与唯心主义哲学彻底划清了界线。
第四,它指出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坚持了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和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五,它指出这种客观实在是能够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的。
十分明确地坚持了辩证法的立场,从根本上否定了形而上学。
第六,它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把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仍然看成是具有客观物质性的自然历史过程,从而彻底地摈弃了长期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唯心史观。
7、为什么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答: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地提出和解决了世界统一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主张物质是世界的真正本原。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说明了解决世界物质统一性问题的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界定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并分析了物质的各种特性,为论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奠定了基础。
最后,无论是科学还是哲学对物质统一性的证明,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实际上可以说是无止境的。
这取决于物质世界的无限性,它的发展的无限性。
科学和哲学只能随着世界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们对物质世界统一性的论证,只能是一个无穷的进展过程。
8、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如何?答:量变和质变是不同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两种状态,两种形式,但二者又是统一的。
它们的统一表现在量变和质变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相互引起、相互渗透等方面。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总之,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
9、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过程的辩证运动是怎样实现的?答: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
通过这些过程,人们在整个人类无限的认识范畴中,凭借自己有限的认识能力,不断地去发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存在的客观规律,并将这些规律运用于实践之中,让其得到检验,从而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作出贡献。
认识与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过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较之以往进到了更高一级的程度。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
10、为什么说实践是社会的本质?答: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同时也就创造了人类社会。
因此,只有实践,才是社会生活的真正本质。
说实践是社会的本质,主要理由是:首先,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祥地。
其次,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最后,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11、如何理解生产方式的作用?答: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简称生产方式,是一定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统一。
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归根到底就是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更替的历史过程。
生产方式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总和构成了社会存在,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中起主导作用,占支配地位的因素。
12、如何理解社会的政治结构?答: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
它包括政党、政权机构、军队、政治、法院、监狱等实体性要素和关于政权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及规程等制度性要素。
由于政治结构是建立在经济结构的墓础之上,所以又称政治的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人们根据经济基础的要求,并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形成的,它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东西。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13、实践的含义、特征和基本形式是什么?答:(1)、实践的含义:实践指人们能动的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2)、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是一种物质的力量。
自觉能动性:实践是自觉的能动的活动。
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活动。
(3)、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
14、为什么说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作用?答: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它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换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15、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哪里?答: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全部物质生活资料,都是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人民群众在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客观物质力量。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有些社会精神财富本身就是人民群众的直接创造。
有些社会精神财富虽然不是人民群众的直接创造,但它的最终源泉、物质前提、物质手段等仍然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结果,可以说人民群众的间接创造。
第三次作业15:正确14:错误13:错误12:正确11:错误10:错误9:错误8:错误7:错误6:错误5:错误4:正确3:正确2:正确1:正确第四次作业1、意识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答:意识的本质就是它同物质的相互关系而言的关于意识的质的规定性。
可从两方面来加以解释:一是从它的物质基础来讲,它是人脑的机能。
二是从它的内容来看,它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就意识的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来看,意识包含知识、情感、意志多个方面,是由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
首先,意识的活动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且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
其次,意识的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
再次,意识对物质世界的改造作用。
最后,意识能反作用于主体,表现为对生理活动的影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