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摘要:“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突出并要求重视的一个重要概念。做为一门综合性课程,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关系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和课程质量高低的问题。因此,在品德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和利用尤为重要。本文就结合笔者在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试从“课前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课堂上优化、整合、利用课程资源”、“课后延伸资源指导生活”三个方面谈谈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意在抛砖引玉,引出更多真知灼见。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优化整合延伸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教学内容不是孤立的知识体系,而是博大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并具有强烈时代感和现实性。课程资源不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社会各部门,从事不同劳动的社会成员,与本课有关的文本、音像、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都是本课重要而宝贵的课程资源。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教学时就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儿童的实际需要,灵活的、创造性的充分挖掘、开发、利用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要使课程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课前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

打开教材,可爱的卡通画、亲切的生活照、简洁的提示语,既富有童心、童真、童趣,又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和生活逻辑,令人耳目一新。但不管是哪一个版本的教材都是面向全国的,不涵盖所有地区的素材,也就不能适合所有地区。教材只是以范例的形式向我们传递信息,只是给我们提供一个指向。因此,我们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好课本资源,使其真正发挥最大的作用,教学前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和乡土教材,利用多媒体资源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如教学《用心体会家乡》,就要根据教材提供的指向,挖掘属于我们本地区的地形、地貌、风俗特色等信息资源,并可以与《家乡》这一地方教材进行整合。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信息资源的开发必须有学生参与。为此,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在课前通过书报、网络等获取文本资料,通过实地观察、调查、摄影等获取影像资源,通过人力和社会机构等获取各种生活资源。如教学《我家的日常购物》一课,课前要布置学生和父母一起购物,并将购物的时间、商店的种类、物品的种类、价格、数量等作好形式多样的记录。如《我长大了》一课,布置学生向家长调查自己的出生资料和童年趣事,收集自己出生后的照片及用过的衣、鞋、帽和玩具等,这些物品就成了我们的教育资源。从而丰富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课堂更完整,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2 课堂上优化、整合、利用课程资源

2.1 关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

《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利用儿童自身的兴趣、经验和活动中的发现、体验等作为活动的资源。”儿童熟悉的社会生活,已有的生活体验,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矛盾和困扰都是最有实效性的课程资源。在备课和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教学扎实有效。如教学《学校生活有规则》,以孩子们熟悉的游戏切入。用谈话的形式与学生交流:“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你最喜欢做什么游戏?这个游戏有什么规则?然后再谈到老师每天来学校上班要遵守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你们每天在学校生活是不是也要遵守一些规则呢?我们学校有哪些规则?引导学生找学校规则。”只有充分发挥生活资源的作用,才能把品德课上得灵活、真实、有效。

2.2 充分挖掘人力资源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人力资源是课程资源中最基本的资源,条件允许的情况,根据教学内容可以把专业人员、社会人士请进课堂,和孩子面对面的的交流、接触。如教学《爸爸妈妈抚育我》可以把家长请进课堂,教学《学校里工作的人们》可以把学校的工作人员请进课堂。必要时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开展调查实践活动,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如根据教学内容走访慰问老人,了解残疾人,访谈邮政、储蓄的工作人员、交通警察、消防员等等。教学中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3 注重各类资源的整合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借助于各科教师的协作,有目的地将本课的教学活动与语文、音乐、美术、课程紧密结合;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相结;和学生的家庭生活相结合;和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以利于达成课程目标。例如,每逢重阳节来临之际,学校就会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教学时就可以调整思路,通过有效的形式将《爷爷、奶奶,你们快乐吗》于此次活动进行整合。活动中了解老年人的共同特点,体会老年人生活中的不便和他们为了克服困难付出的努力;和老人聊天谈心,了解老人所思所想,了解怎样为老人解决困难。真正激发起敬老爱老的内在情感,真实的体验才会产生主动使孩子对家里、邻居的老人付出关爱的教学效果。

2.4 建立学习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

课程资源开发的形式以师生搜集、观察、调查、实践、交流、制作等方式共同完成。课堂上将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的文本资源、图像资源,活动中的新发现,调查中的认识、体验和感悟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演一演、说一说等形式不拘一格的得以展现,这是师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提升的过程。

3 课后延伸资源指导生活

品德课的课程资源源于生活,但绝不是生活在课堂上的简单翻版、再现,而要高于生活、指导生活。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课程教育活动的终结,应尽可能创设条件使课程延伸、扩展到课堂之外,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理解和感悟受到的教育,获得的经验指导今后的生活,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如教学《我懂事了》一课,请每一位学生制定一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行动计划。然后是为期一周的落实计划,每天要对自己计划的执行情况做好自评,并请家长参与评价。一周后对全班同学计划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并写下每天坚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有什么感受。使学生感受到为父母分担家务的乐趣,愿意分担家务,自觉分担家务的意识有效地内化成了学生良好的行为,初步形成家庭责任感,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课程资源存在于我们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思考总会发现对教学有用的资源。我们在使用现有的资源同时,也要不断发现,利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新资源。教学中,只要我们多一双慧眼,多一份思考,多一点执着,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相信我们的品德课堂一定会充满智慧,灵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