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2版)配套题库-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1.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迅速在上海等地办报有何重要意义?
答:(1)抗战胜利后共产党在收复区创办报刊的情况
抗日战争胜利后,面对国民党集团大肆抢夺新闻阵地的形势,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方针。1945年9月14日,正在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的毛泽东、周恩来致电中共中央并转华中解放区负责人,指示华中解放区尽快派人去上海、南京等地办报。9月初,中共中央还电告中共广东区党委:迅速派人去广州、香港开辟宣传阵地。
①在上海,日本宣布投降的第三天,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就领导创办了《新生活报》,在国民党势力返回上海之前就先占上海报坛的一席之地。在此前后,上海地下党组织还创办了一些以学生的名义出版的报刊,如党的“学委”出版的《新生代》、圣约翰大学党组织出版的《约翰呼声》等。9月以后党在上海的办报活动推向高潮。中共在上海出版的报刊中,数《联合日报》、《联合晚报》、《建国日报》、《文萃》周刊、《消息》半周刊、《群众》周刊的影响最大。
②在北平,国共两党于1946年1月签订停战协定,成立军事调处执行部。接着,中国共产党利用在北平可以公开活动的合法地位,立即筹办党的新闻事业。2月22日,中共在华北地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解放报》创刊同日,新华社北平分社也宣告成立。但是,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自创建第一天起就开始遭到国民党特务的钳制与破坏。
③在华南地区,战后党在香港创办的第一家党报《正报》于1945年11月13日创刊,除了在港澳和华南地区广泛发行外,还远销马来亚等地,在海外华侨中也有巨大影响,最高发行量达2万份。
(2)抗战胜利后共产党在收复区创办报刊的意义
共产党在国统区创办的报刊,虽然受到国民党当局的严厉镇压,大多数出版时间不长,
但是他们配合重庆《新华日报》积极宣传了和平、民主、统一的建国方针,揭露了国民党内战、独裁的阴谋,因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评述“拒检运动”的经过与结果。
答:“拒检运动”是国统区新闻界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一场斗争。
(1)经过
①1945年8月7日,重庆国讯书店在其他进步出版机构的支持下,不送国民党当局审查而自行出版了黄炎培撰写的《延安归来》一书,揭开了“拒检运动”的序幕。
②进步人士张志让、杨卫玉、傅彬然三人起草了重庆杂志界宣布“拒检”的联合声明,在征得《宪政》月刊、《国讯》杂志、《中华论坛》等16家杂志社的签名后,于8月17日正式发表,庄严宣布自9月1日起上述16家杂志社将不再送检,并将这一决定正式函告国民党中宣部、宪政实施协进会和国民参政会。8月27日,重庆杂志界联谊会集会,在拒检声明上签名的杂志社增至33家。
③由生活书店、新知书店、读书出版社、国讯书店等19家出版社组成的新出版业联合总处宣布坚决支持重庆杂志界的拒检声明,叶圣陶等进步人士发表了《我们永远不要图书杂志审查制度》等文章。
④9月15日,由10家杂志社联合出版、国讯书店发行的四开报纸《联合增刊》第1期问世,内容以民主和团结为中心,刊有张志让撰写的《胜利后的民主与团结问题》等大胆发表国是主张的文章。
⑤9月1日和4日,重庆《新华日报》先后发表社评支持“拒检运动”。这一运动得到各界广泛支持,迅速扩展到成都、昆明等地,并由出版界扩展到新闻界。
(2)意义
拒检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使正在玩弄“和谈”阴谋的国民党当局陷入被动局面。为了缓和矛盾,国民党于9月22日通过了废止新闻出版检查制度的决定与办法。至此,国统区新闻文化界为之奋斗多年的取消新闻出版检查制度的斗争,经过为期两个月的拒检运动的洗礼,终于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3.标榜“第三条道路”的报刊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结局如何?
答:(1)标榜“第三条道路”的报刊出现的背景
①“第三条道路”是指既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又反对共产党的人民政权,试图在中国实现英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是一条代表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道路。抗战胜利后不久,在国统区兴起了一股宣传“第三条道路”的潮流,其代表人物中有不少是民主党派成员。国统区鼓吹“第三条道路”的报刊的出现是国共两党激战之际新闻界出现的一个重要现象。
②1947年2月,国共合作破裂后,《观察》、《新路》、《大学评论》等报刊发表了不少鼓吹“第三条道路”的文章,将“第三条道路”运动推向高潮。
③在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之后,美国看到国民党政权已呈崩溃之势,更为积极地扶植“第三种势力”,主张让“自由主义分子”领导中国,因而在1948年间又出现了一轮规模更大的鼓吹“第三条道路”的宣传声势。
④与此同时,一些国民党人既反对共产党的人民革命,也反对国民党的腐败无能,他们想要借“第三条道路”的幌子来进行政治投机的图谋。
⑤由于第三条道路确实反映了当时一部分尚未摆脱个人自由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要求和情绪,因而在一个时期内影响十分广泛。对此,中共组织国统区进步报刊对这一主张进行驳斥与批判。
(2)结局
对于鼓吹第三条道路的宣传活动,国民党当局始终实行弹压政策。1948年12月,国民党下令查封《观察》周刊,主编储安平愤而离沪去解放区,投身于人民新闻队伍。至此,美帝国主义寄予厚望的第三条道路彻底破产,其宣传活动就此戛然告终。
4.新华社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答:1947年3月《解放日报》停刊后,新华社同时担负起党中央机关报、通讯社和广播电台的三重任务,不仅报道新闻,还代表党中央发表时事政治评论。新华通讯社在解放战争中的突出贡献是它的军事宣传报道。
(1)及时报道战争情况,为党中央和人民提供消息
1947年由范长江率领的新华社分队收译国内外通讯社电讯,为党中央及时提供信息。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后,新华社更以全力投入大反攻的报道与宣传。1947年7月1日,新华社发表社论《努力奋斗迎接胜利》;7月2日,新华社报道了刘邓大军渡黄河挺进中原的胜利消息。新华社还播发了《四路大军挥戈南下》等一系列有关大反攻的新闻,及时报道战局的新发展,向全国人民报道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消息。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期间,新华社派出大批军事记者深入前线,冒着生命危险,写出了大量精彩的消息、通讯和评论,多侧面地充分反映了战役的主要进程、胜利成果和伟大意义。
(2)剖析战局发展,鼓舞解放区军民必胜的信心
在战争发展的各个阶段,精心选择宣传重点,组织有力的宣传队伍,报道剖析战局的发展,极大鼓舞了解放区军民必胜的信心,瓦解了敌人的军心,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在战略防御阶段,发表《蒋方军事五大弱点》、《蒋军必败》等评论,指出人民革命战争必定胜利。在战略反攻阶段,先是播发一系列大反攻的新闻和各战区的捷报,然后向各主要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