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标本细菌培养鉴定常见的个疑问
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
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一、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存在的问题临床微生物检验是作出正确临床诊断、实施有效治疗的重要基础,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推动医疗技术上了一个台阶,其中,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成果最为显著。
所以作为医学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微生物检验可以帮助医务工作者快速获取致病菌的准确信息,其临床意义重大。
但是临床上对微生物检验的要求很高,我国临床微生物检验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临床微生物检验还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1、微生物样本质量控制问题关于实验室中微生物检验样本的质量控制问题,主要从样本的采集、运送及储存几个方面考虑。
微生物检验样本的采集往往由临床医护人员负责,如果在采集样本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不清楚样本采集要求,采集方式、采集过程不规范,则容易使其所采集的样本被污染或出现错误。
有些医护人员可能采集到了致病菌,但是由于所采集的量太少,而无法获得正确的检验结果等。
除了微生物样本的采集方式,样本的采集时间也关乎中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通常情况下,样本的采集应该是在早期、症状较典型时期及患者服用之前进行,如果采集样本的医护人员不对时间进行仔细的区分,而盲目的进行采集,比如在患者已经服药的状态下进行样本采集,则会影响样本检验结果的质量。
不符合样本采集时间而采集的微生物样本,所得出的检验结果是不可信的。
再有,微生物样本的运送与存储也是决定检验结果的关键,样本运送过程是否干净、无污染,样本的保存是否合理,这都是保障样本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前提。
临床上,不同病原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所以其运送和保存条件有所不同,比如淋病奈瑟菌对低温条件比较敏感,所以应该将其储存于合适室温环境中。
检验人员对目标病原微生物的特性加以区别,在样本的运送与储存过程中注意卫生和自我防护,确保样本不被污染。
2、检验人员的专业素养问题在临床微生物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的主观判断及操作技能对检验结果意义重大,而大部分临床微生物检验都是要求很高的高精度实验,检验结果不能出现错误。
基层实验室细菌培养检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基层实验室细菌培养检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宝鸡市中医医院检验科张永宁(主管检验师)邮编:72100目前,许多基层实验室临床细菌学培养检查中过多地沿用传统的分类细菌学那一套方法,即采集标本-接种培养-纯培养-鉴定药敏-报告。
由于分类细菌学和临床细菌学研究方法和目的有一定差异,这种按部就班的方法,往往使取得的信息陈旧而失去助诊意义,已不能适应临床的客观需要【1】,应进行改进。
1当前基层实验室细菌学培养检测存在问题1.1标本采集过程存在问题1.1.1被动采集标本造成培养阳性率降低或培养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
许多基层医院医生习惯根据实验使用抗生素,无效时才做到细菌培养,这样造成多数患者在留取标本前已经使用过抗生素,细菌处于抑制状态或转成L型状态,使培养阳性率大为降低。
1.1.2大多数基层实验室标本由护士采集或病人自采送检验科室的模式。
而细菌培养标本具有不同与其一般检验对标本的要求,对标本采集有严格的要求。
例如血液培养需要在病人高热,寒战时由护士通知检验人员以无菌手续,床头采集;前列腺液采集需由医生清洁患者尿道口后按摩采集于无菌容器;痰液标本需护士指导病人用0.1%心洁尔漱口后辅助病人深呼吸气后用力咳出肺部的痰液等。
病人自菜标本造成许多标本被污染,使培养结果的可靠性大打折扣。
1.2方法学问题1.2.1基层实验室细菌培养检查以传统手工法为主,多沿用传统分类细菌学检查方法,因报告迟缓失去助诊意义。
1.2.2忽视标本的革兰染色直接显微镜检查,使许多有用的信息被忽视。
1.2.3盲目追求鉴定项目多而全,造成浪费或延时;或仅凭形态染色及菌落特征等数个鉴定实验即草率出报告。
1.2.4培养基悬着单一,致病菌检出率低。
从临床标本分离、鉴定细菌的基本要领
从临床标本分离、鉴定细菌的基本要领
1.重视标本送检申请单
标本送检申请单上通常均注明标本的来源及患者的主要临床情况,检验者应予以重视。
这样,可有目的的去检出病原菌,避免走弯道。
2.注意选择适宜的培养基
各种标本初分离应选用的培养基类别参见下表。
各种标本初分离细菌应选用的培养基
3.认真识别污染菌
在从标本中分离出细菌时,应特别注意区分是否是人体正常菌群成员。
并且要识别是否是污染菌,其识别法通常有以下几点:
(1)观察菌落是否在划线上。
(2)结合拟培养细菌的生长特点去对照判断(如菌落的形状、大小、边缘、透明度、湿润度、溶血现象等)。
(3)注意观察培养时间。
非致病菌与致病菌的生长速度不同。
例如布鲁菌与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缓慢。
(4)涂片染色检查,观察是否与目的菌一样。
值得提出的是机体的某些部位通常是无菌的,若检出细菌,应视为致病菌(如血液、骨髓、脑脊液等)。
菌种培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在菌种培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1. 污染:污染是菌种培养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可能的污染源包括空气、培养基、仪器设备等。
为了防止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严格的无菌操作:使用无菌技术进行培养操作,包括洗手、穿戴无菌手套、喷雾消毒操作台等。
- 使用高质量的培养基和试剂:选择经过验证和检测的培养基,并确保其无菌。
- 定期检查培养物:观察培养物是否有异常的颜色、形态或气味等变化提示污染发生。
2. 生长不良:菌种在培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生长缓慢、生长不均匀或无生长等问题。
解决方法可能包括:- 检查培养条件:检查温度、湿度、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培养条件是否适合该菌株的生长要求。
- 营养补充:检查培养基中的营养物浓度是否适当,并考虑添加合适的营养物以提供必要的生长要素。
- 检查菌种质量:确保菌种的纯度和活力,可以进行冻存备份或重新分离培养。
3. 发生菌株突变:在长期培养过程中,菌株可能发生突变,导致菌株特性的改变。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 定期进行感性检查:定期检查培养基中的菌株特性,如形态、生长速度、代谢产物等。
- 保存原始菌株:在培养初期获得的原始菌株可以保存备份,以备将来恢复原始性状或与突变菌株进行比较。
4. 产物产量低:如果所期望的产物产量低于预期,可能是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
解决方法可能包括:- 优化培养条件:例如,调整温度、pH值、培养基组分等,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产物的合成和积累。
- 改进培养策略:例如,采用特定的培养方式(如批量培养、连续培养、补料策略等)来提高产物产量。
- 改进菌株选择:有时候,通过筛选和选育新的高产株系或采用遗传工程手段来改进产物产量。
5. pH 值偏离理想范围:菌种在培养基中的生长和代谢通常对pH 值敏感。
如果pH 值偏离了菌种所需的理想范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调整培养基的pH 值:通过添加酸或碱来调整培养基的pH 值,使其适应菌种的生长要求。
微生物标本采集与常见的问题 图文
微生物标本采集与常见的问题一、引言微生物学研究中,标本采集是最基本和重要的环节之一。
正确采集和保存标本,不仅对于微生物病原的检测和诊断有直接的影响,同时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也十分重要。
本文将简要介绍微生物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和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基本原则1.标本采集时需要采用无菌技术,避免标本受到污染,影响检测结果。
2.标本采集前应仔细阅读检测项目的要求,指导标本的采集、处理和运输。
3.标本采集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标本容器,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保存。
三、常见问题1. 标本采集时间不当微生物学标本采集的时间非常重要。
有些标本必须在发病的早期采集,否则检测结果将受到影响。
实践中,很多标本的采集时间不当,或者标本运送时间过长,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因此,在标本采集时,应仔细阅读检测项目的要求,确定相应的采集时间和方法,以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标本采集地点选择不当不同微生物病原的定植部位不同。
因此,在进行标本采集时,选择合适的部位很重要。
例如,脑脊液标本必须从腰椎区进行采集,血液标本必须从合适的血管采集,如动脉血和静脉血采集需要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部位。
3. 标本采集方法不正确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的正确性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标本采集方法不同,采集的标本量也有所不同。
一些标本的采集方法需要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来操作,例如从肠道中采集标本,需要医学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因此,在采集时,要仔细阅读标本采集的要求和操作方法。
4. 标本采集容器选择不当不同的标本应采用不同的容器,否则会影响标本的质量。
例如,常用的尿液容器内内壁含有一定的杀菌剂,如果使用该容器采集血液标本,会产生干扰。
因此,要根据采集标本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容器。
5. 标本的保存和运输问题标本采集后,需要适当的保存和运输才能保障标本的完整性和质量。
保存时间过长、温度过高或过低、不适当的容器和不适当的保存方式都会导致标本的质量受到影响。
因此,在保存和运输标本时,应仔细阅读标本采集的要求,并根据要求采用合适的方法。
细菌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细菌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细菌是自然界中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病原体,其不仅代谢活力强,繁殖也非常快,并且易于变异,这些特性使得临床进行细菌鉴定时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虽然临床在微生物检验方面不断更新技术、采取各种质量控制措施,但细菌鉴定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检验人员若是不加以注意,将很难获得正确的鉴定结果,自然也谈不上对患者病情的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本文试分析阐述细菌鉴定各个环节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标本采集环节我国有超过8成的医院在细菌标本的采集上存在问题。
以痰液标本为例,大部分痰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都是标本中存在除了痰液之外的其他呼吸道分泌物,这些分泌物污染了痰液标本,使其达不到痰液标本要求的质量标准,检验人员不得不将不合格的标本打回,由采集人员再次采集标本,这不仅浪费时间,还会给患者带来不适。
再以尿液标本为例,临床检验要求尿液标本应为患者晨起后的新鲜中段尿,若是刚刚排出的尿液,容易受到膀胱、尿道下段等泌尿器官中其他菌群的污染。
此外,对于术后感染分泌物或外伤分泌物,应采集深部的分泌物,医院要求细菌常规培养不得检出厌氧菌,否则会影响对厌氧菌的诊断准确性,若是采集浅表位置的分泌物,标本将会与空气接触,进而被污染。
此外,细菌标本应确保采集足量,以免需要二次采集。
二、标本送检环节细菌鉴定结果不仅与标本采集质量有关,与送检环节是否合乎规范也有密切联系,送检的过程中若是保存的容器开放,与外界空气和微生物接触,将会导致标本被污染。
此外,尿液标本应在采集后尽快送交实验室进行检验,以免因为尿液营养丰富而在较长的时间内有细菌大量繁殖,导致鉴定结果出现偏差。
血液标本也要尽快送检,若是保存时间过长、保存环境温度过高,血液标本将有可能发生凝血、溶血、变质等问题,也会影响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三、分离鉴定环节(一)分离培养环节在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时,应该基于标本的来源、病原菌可能的类型来选择适合的孵育环境和培养基,若有特殊需要,还需要选择特殊的培养基。
菌种鉴定常见问题解答
菌种鉴定常见问题解答1.菌种鉴定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菌种鉴定一般就只要提取基因组DNA,然后PCR扩增16srDNA片段,上GeneBank或者Eztaxon对比即可。
一般序列相似度在97%以上就可以认为是同种细菌(当然也有例外,DNA序列仅仅是一个参考指标)。
-----消息来源:百度问答.2.微生物的菌种鉴定可以鉴定到“株”一级吗?如果你的菌株是自然界中分离得到,就只能鉴定到种,不能鉴定到株,因为多多少少和其他株系的细菌有区别,即便你做了一些特征的鉴定,发现和某一株细菌一模一样,你也没有理由说你的细菌就是那一株细菌,因为你不可能把所有的特征都做完,株和株之间的关系就相当于不同的人之间的关系,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除非你知道你的细菌本来就是某一株细菌扩增出来的(而且要保证没有变异,否则就是一个新株),可是这样就没必要鉴定了。
-----消息来源:百度问答3.为什么鉴定出来的菌种跟我想象的相差太大?答:我们菌种鉴定使用PCR直接扩增的方法,即以客户提供的菌株为模版直接进行PCR扩增,中间不经过传代培养,因此不会引入新的污染,如果出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一般有以下原因导致:1、您提供的样品未经过三次分离纯化,含有其他杂菌;2、您提供样品的真实情况确认如此。
建议您提供三次纯化的菌株重新进行鉴定。
4.为什么有时会出现PCR扩增不出的现象;答:扩增不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您提供的菌种从严格意义上讲不是细菌或者真菌,或者是信息有误;2、您提供的菌种为革兰氏阳性菌,由于细胞壁较厚,采用常规方法不能有效地破壁;3、培养基或菌体中表达产物含有抑制PCR产物的组份。
对于第二种或第三种情况需要提供基因组DNA。
5.PCR扩增直接测序为什么会出现套峰的现象;答:1、测序结果个别碱基出现N,是由细菌rDNA多态性造成,对菌种鉴定没有无影响;2、所有测序反应均出现大面积套峰,是由于您提供的样品模版不纯造成的。
这种情况需要重新纯化菌种。
医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中常见问题调研及改进对策探讨
医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中常见问题调研及改进对策探讨在医疗领域中,病原体的分离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测试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病原体进行鉴定和分析,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避免抗生素滥用。
但在实际应用中,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中存在一些常见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改进对策。
细菌培养中的问题培养场所不合适在细菌培养过程中,需要将试管、平板等放入恒温箱中,温度和湿度等条件需要精准控制。
然而,在部分医院中,培养场所并未得到妥善的管理,导致封闭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
同时,一些医院内科细菌培养室在制定设计方案时事先并未考虑到恒温箱的寿命等技术性要求,导致设备老化、运行寿命短等问题。
结果与真菌混杂细菌和真菌的分离培养需要不同的条件和介质。
有时,细菌和真菌可能同时存在并共存生长,而细菌培养过程中,可能存在真菌的污染,导致培养结果出现假阳性。
培养时间过长或过短培养时间的不同直接会影响细菌的生长情况。
培养时间过长,会导致菌落过于庞大、数量众多从而给后续药敏试验带来困难,甚至在读取结果时出现歧义或误读。
另外,由于医疗人员需要快速的获取病人的细菌结果,培养时间过短会缩短含意明确的药物诊断周期,从而带来副作用的风险。
药敏试验中的问题药敏纸片使用错误或不当药敏纸片上的药物种类丰富,并且不同药物对细菌敏感度不同。
药敏试验需要精准配制,并且在操作前精确估算、如何正确地将药敏试纸放置在津贴表面上,使用药物浓度和时间都应该得到平衡。
不同细菌菌株的敏感性差异不同的细菌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是不同的,而不同的药敏试验方法可能会对结果产生误差。
这是因为,药敏试验中的测量技术和条件还没有到达全自动化的水平,未能对药物浓度进行准确包气泡、一步加药以及精确监控反应时间等。
未能及时分离并鉴定菌株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病情往往非常紧急。
国内一些医院未能及时地对病人的细菌分离和肿瘤组织分析进行检测,导致细菌种类的鉴定存在误差。
这样会导致药物治疗方案有偏差,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
基层实验室细菌培养检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7 2・ 0
E o rme t l L b Me . c mb r 2 o . l 6 No x ei n a & a d De e e 0 8 V0 . 6 2
・
经验交流・
基层实验室细菌培养检查存在 的问题及改进 方法
蒲会强 1李建宁 z张 奇 ,冉红杰 -刘晓娟
中图 分 类号 R 4 . 46 5 文 献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7 — 92 0 )6 0 0 — 2 6 4 12 (0 8 — 7 2 0 1 0
阳性 率 大 为 降低
1 . 目前 ,绝 大 多数 基 层 实 验 室 使 用 的 血平 板 培 养 基 未 .4 3 用 营 养 丰 富 、 于 细 菌 生 长 的兔 、 血 制 备 , 用 分 浆 后 的 陈 利 羊 而 旧 血 球 制 备 .由 于 人 体 血 液 中 含 有 多 种 不 利 细 菌 生 长 的 物 质, 如抗 生 素 、 体 、 体 及 红 细 胞 无 氧代 谢 产 生 的酸 性 物 质 抗 补 使 得 许 多 对 培 养基 营养 要 求 严 格 的 病 原 菌 如肺 炎 链 球 菌 . 流 感 嗜 血 杆 菌检 出率 降低 _ 1 l 以上 原 因 . 成 临 床 医 生 产生 “ 菌 培养 麻 烦 费 时 误 导 治 造 细 疗 ” 观念 , 好 根 据 经验 使 用 抗 生 素 . 耐 药 菌 株 不 断 出 现 的 喜 使 和 流 行 。 因此 , 对细 菌 培 养 检查 进 行 改 进 显得 尤 为 迫切 。 2 改进 临 床 细 菌 培养 方 法 的建议
在 病 人 高 热 、 战 时 由护 士 通 知 检 验 人 员 以无 菌 手 续 、 头 寒 床 采 集 : 列腺 液 采 集 需 由医 生 清 洁 患 者 尿 道 口后 按 摩 采 集 于 前 无 菌 容 器 : 液标 本 需 护 士指 导 病 人 用 01 痰 .%新 洁 尔 灭漱 口后 辅 助 病 人深 吸气 后 用 力 咳 出肺 部 的 痰液 等 病 人 自采 标本 造 成 的许 多标 本 被 污染 . 培养 结 果 的可 靠性 大打 折 扣 使
浅谈医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中常见问题调研及改进对策探讨
浅谈医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中常见问题调研及改进对策探讨医院微生物室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是防治感染性疾病和监测耐药菌株、防范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对临床工作应该具有准确指导作用。
然而,其实存在的问题较多,根据笔者的调研和体会,当前医院细菌培养及药敏技术虽本身已普及到县级医院,但是与此相关的若干不良现状却导致了药敏试验结果难以准确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的局面。
本文试就对这些问题的调研结果进行剖析后提出改进对策和建议。
1 与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相关的问题现状简析问题1: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培养送检率低,且送检标本质量堪忧。
感染性疾病较常见,其中大多数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除病毒病原检测较困难未普及外,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是一项成熟普及的技术。
按理所有感染性疾病均应根据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即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培养率应达到100%才是最理想的,由于有的病例需多次培养,故按培养次数占病例数百分比还应超过100%,只有这样,该试验指导临床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
然而,由于许多原因,许多医院的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标本送培养率都在50%以下,应当重复送检的标本更少,同时,有限的送培标本还存在标本合格率低即采集时机、方法、采集途径、采集量的不科学问题,及时采集后的保护、送检时间、条件也有不当造成污染或病原体破坏而影响培养阳性率的情况,故在临床工作中正是由于感染性疾病病原送培率低、送培质量难保证,故造成了培养结果难以指导临床选药、经验性使用抗生素的现象极为普遍的情况,遇疗效不好则频繁更换,不仅疗效不佳,而且这又是产生和促进细菌耐药性增加的因素之一。
问题2:固定化、商品化的药敏试剂盒限制了抗生素药敏试验范围,有时结果形同虚“试”。
微生物室把临床标本中的细菌培养出来后,做药敏试验是购买商品化的药敏试验盒来进行的,而生产商家在药敏试剂板中只随机或意向性固定了近20中左右的抗生素,也就是说,药物敏感范围只能按药敏板中的抗生素种类做,不可能在本院使用时改变,如果这20种抗生素的种类均耐药,那么20种以外抗生素又哪些敏感呢?指导作用甚微,临床上又只得经验性用药。
临床微生物检验有哪些问题
临床微生物检验有哪些问题在临床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微生物检验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抗生素的使用,以及药物滥用等现象的出现,微生物检验也越来越重要。
但微生物检验中存在多种问题,其严重影响检验准确性。
因此,下文为您讲讲临床微生物检验有哪些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积极改进,进而完善各项检验技术,提升微生物检验准确性。
一、临床微生物检验有哪些问题?(1)检验者不专业:临床微生物检验中,不仅要严格根据相关标准和流程操作,检验者还要具备一定专业度、丰富的专业知识。
因为,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各项操作和判断比较精细,若检验者专业度不足,检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规范操作,进而影响微生物检验准确性。
现今,很多医院管理者对检验者的专业水平监督和考核不够,有些检验者比较散漫,工作态度不严谨,致使微生物检验结果有一定误差。
此外,有些检验者未积极了解微生物学新进展,也会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
(2)检验流程规范性较差:微生物检验中,有些检验者未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操作,进而影响微生物检验准确性。
于此同时,微生物检验过程中,若监督力度不足,则会出现多种问题,例如未分析检验结果就出具检验报告,或者检验报告附件中无相关检验结果,进而导致检验报告可靠性和真实性较差,严重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
(3)样本管理不合理:采集样本中,要避免样本混合、外来致病菌混入,但医院空气内存在多种致病菌,未合理管理样本,包括样本采集、样本保存、样本送检等,则会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
目前,微生物检验时,样本方面存在多种问题,例如采集方法不当、容器使用不当、样品采集没有经过审核、采集时间不对、样品标识不清、运输不平稳等。
所以,微生物检验开始至结果出来前,均要严格根据相关制度操作,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一旦操作失误,样本就易被污染,或者保存不当,就会损伤样本,进而让微生物检验结果出现一定误差,甚至还会让样本失去使用价值。
于此同时,样本采集方法和时间也会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大多数样本要在特定时间、无菌环境下采集,一旦工作疏忽,就会让样本污染,进而让检验结果失去参考价值。
临床微生物检验有哪些问题?怎样改进
临床微生物检验有哪些问题?怎样改进在对感染性疾病诊断时,病原学检查是最准确、最有效的方法,但因为病原微生物具有体积小、种类多的特点,培养难度较大,加之样本采集、检查方法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导致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极易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
在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时,从样本采集到结果出来之间的时间比较长,期间诸多因素对检验的进行及结果的准确性会产生影响。
那么,临床微生物检验中都存在哪些问题呢?对这些问题又该如何改进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问题。
一、微生物检验中存在哪些问题?·标本收集方面标本质量是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在对标本收集及保存的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标本质量。
所以,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中,我们在收集、保存标本时,要严格按照标本采集方法及标准进行执行,由专业医护人员实施操作,保证标本采样的合格性与合理性。
最大限度的降低外界因素对标本产生的影响。
标本采集后,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往检验科进行检验。
·检验人员方面微生物检验结果很大程度上与检验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有关。
因为这样检验工作具有复杂性特点,只有检验人员具有专业的操作技术水平,才能保证检验工作规范开展,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才能得到保障。
但目前,很多医院在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开展中,专业检验人员比较缺乏,专业素质不高,甚至因为害怕感染、污染而不按照要求进行检验,缺乏敬业精神与专业素养,工作马虎,导致检验结果的可信度大幅降低。
除此以外,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有效沟通也是微生物检验的重要环节,但实际上二者沟通存在明显的不足,也直接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所以,医院也要重视这项工作,选择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开展微生物检验工作。
二、微生物检验问题怎样改进?·提升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
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对微生物检验结果质量进行保证非常关键,所以在各项检验制度严格落实的同时,要保证管理工作的公开、公平,做到奖惩分明。
马筱玲-细菌学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药敏试验敏感的药物, 为什么临床治疗无效?
(3)感染部位与药代动力学因素
–
药敏试验仅报告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但不同部位的感染,因根据药物浓度分 布选择抗菌药物。
CLSI建议:
药敏试验敏感的药物, 为什么临床治疗无效?
(4)药敏试验只能在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
上为临床提供参考,但给药剂量和用药方 式同样影响治疗效果
细菌学检验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与临床医生的交流不够,细菌学检 验结果被误解或误用
病例
代主诉:
“溺水后17天伴发热12天、神志不清2天”
1 2 3 4 患 者: 男性 29岁 住院号:764183
发病时间:2008年2月26日 入院时间:2008年3月12日 入院体温:39.3℃
2008年3月1日外院胸片
5、生殖道标本细菌培养
一般不做普通细菌培养
引起白带增多常见的原因:淋病、支原体、衣原 体感染、细菌性阴道炎、滴虫、真菌性阴道病 可以根据临床症状选择检查方法 – 脓性白带:淋病奈瑟菌培养; – 稀薄、淡黄色、泡沫样白带:滴虫镜检 – 外阴搔痒,豆腐渣样:镜检查真菌 – 乳白色均质分泌物:线索细胞,生化检查(细 菌性阴道病)
细菌培养的意义
培养阳性≠感染 排除污染
排除定植
任何结果都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及其它相
关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细菌培养的意义
培养阴性≠排除感染
– – – – –
标本采集部位和方法 是否在使用抗生素时留取的标本? 标本运送时间和方法是否正确 标本接种、培养基及培养方法的选择是否正确 是否可能是厌氧菌或其它难培养的细菌感染
– 往往交给实习生、进修生去做 – 不能正确执行前处理程序 – 不能正确挑取可疑部位
186、临床标本细菌培养相关问题讨论
临床标本细菌培养 相关问题讨论主要内容 痰标本 血培养 无菌体液一、痰标本痰标本存在的问题标本不符检验要求: 痰标本中有食物残渣、菜叶 唾液 标本量少 标本干枯 非无菌容器留取标本 标本留置时间长(苛氧菌)痰涂片 是用来评价标本质量 细菌类别、真菌 寄生虫 ???前处理 9 洗痰:灭菌生理盐水冰冻 过滤 9 液化:痰标本液化 (胰酶、二硫苏糖醇) 生理盐水清洗痰液 9 直接涂片、直接接种消化液专利号:201320554637.6镜检:是用来评价痰标本质量 ?9 用 三分类标准(观察白细胞和上皮细胞数量 1975)。
A 低倍镜下白细胞>25,上皮细胞<10B 低倍镜下白细胞>25,上皮细胞<25C 低倍镜下白细胞<10,上皮细胞>25A类标本,箭头所指的都是白细胞,可见白细胞大 约在40~50,上皮细胞1~3。
B类标本,左箭头所指的是白细胞,右箭头所指是上 皮细胞,白细胞大约在40~50,上皮细胞26~30。
C类标本,箭头所指的是上皮细胞,可见上皮细胞 30~35,白细胞3~5。
痰标本革兰染色: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和排列方式,染色属性 、初步判断细菌种类、真菌。
革兰阳性球菌,单个、成双短链排列,疑似为链球菌, 最终鉴定为口腔链球菌。
箭头所指的就是呈链状排列 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长、短两种散在排列,疑似为两种 细菌,最终鉴定为产气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复 合菌感染。
菌丝和孢子,革兰阳性,菌体呈卵圆形,疑似为真 菌感染,最终鉴定为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的复 数菌感染。
(A)吉姆萨染色 (×400) (B)革兰染色(×100)A与B?接种方式: 9 接种环 9 棉签(消化液或者生理盐水) 痰涂片与培养结果间的关系三分类涂片与培养结果间的关系表:492例痰标本涂片与培养结果的比较A 例数 百分比%例数BC百分比% 例数 百分比%总数涂片+培养+ 132 70.5989 49.1714 11.29235涂片‐培养‐ 19 10.1622 12.1540 32.2681涂片+培养‐ 21 11.2348 26.5337 29.83106涂片‐培养+ 15 8.0222 12.1533 26.6270合计187181124492痰涂片与培养关系表:368例合格痰标本涂片和培养结果对照标本数涂片(细菌)培养百分率(%)221++ 60.0541‐‐11.1469+‐18.7537‐+10.05注:368(A:187;B:181)涂片阳性培养阴性 可能是痰标本中苛养菌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或者是其他生长缓慢的细菌痰标本不及时送检造成留置时间过长可以导致细菌死亡厌氧菌感染,在普通条件下不能生长结核杆菌、嗜肺军团菌等,涂片阴性培养阳性 有可能是涂片太薄,没有挑取脓性或粘性标本 不动杆菌属,其镜下形态呈革兰阴性球杆菌,与正常菌群奈瑟菌相似,易混淆观察平板的生长状况(第二天)血平板:仔细观察血平板上菌落情况,辨别1.正常菌群(草绿色链球菌、奈瑟菌等);2.致病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溶血性链球菌);3.条件致病菌(大肠、肺克、金葡等),排除正常菌群后,挑取疑似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的单个纯菌落,分别进行涂片,根据涂片结果进行必要生化或上机鉴定。
药品微生物检验常见问题
药品微生物检验常见问题在药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微生物检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可以有效防止药品受到微生物污染,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然而,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药品微生物检验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一、样品处理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样品的处理是非常关键的。
常见的问题包括样品提取不当、样品保存条件不当等。
在样品提取过程中,应注意采样工具和容器的清洁,并避免外界环境的污染。
同时,在样品保存过程中,应确保温度适宜,避免细菌的生长繁殖。
解决方法:正确选择和使用样品提取工具,并在采样前进行消毒处理。
在采样后,应立即将样品送至实验室,并确保保存条件适当。
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的选择对微生物的检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问题包括培养基成分不合适、菌落生长过多等。
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并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发生。
解决方法:根据待检测微生物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培养基。
并在使用前,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保存条件符合要求。
三、试验环境和设备试验环境和设备的卫生状况对微生物检验结果也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问题包括实验室环境污染、设备清洁不彻底等。
不良的试验环境和设备可能导致微生物的污染,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解决方法:保持实验室环境的良好卫生状况,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对于使用的设备,要进行定期维护和清洁,确保其正常运行。
四、检测方法微生物检验方法的选择和操作也是常见的问题。
不同的方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检验结果。
常见的问题包括方法选择不当、操作不规范等。
选择适当的方法并按照规范的操作步骤进行微生物检验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
解决方法:根据检测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微生物检验方法。
在进行检验前,要充分了解该方法的详细操作步骤,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
五、结果判读结果的判读也是微生物检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常见的问题包括判读结果主观性强、判读标准不明确等。
不准确的结果判读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并对药品的质量评估产生误导。
浅谈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谈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临床微生物检验是诊断感染性疾病最为直接且有效的方式,但从微生物检验的实践结果来看,因受诸多的影响,导致微生物检验的质量不高,不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因此,为了提升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本文从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入手,进行如下分析。
一、微生物检验存在的问题1.人员素质、专业技能问题在基层医院,存在从事微生物检验的人员配备不足,专业技能欠佳的问题,一些医院甚至都没有专职的微生物检验人员。
加上该职业具有一定的暴露风险,使得很多检验人员不愿意从事这项事业,导致自身缺乏责任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微生物检验的专业性,影响了微生物检验流程的规范性,也影响了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虽然,现在很多微生物检验依靠自动化仪器,但是每一个步骤仍需要检验人员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专业的操作技能和经验丰富的判断能力,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因此,检验人员的专业素养及责任心问题是微生物检验中非常重要的部分2.标本质量问题标本质量的高低是影响检验结果的直接因素,不合格的标本不仅不能准确的检验出患者的实际情况,还会增加误诊率,诱导医生错误诊治,从而增加医疗纠纷。
常见的导致标本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包括:(1)检验前患者使用了抗生素,(2)采集标本时没有规范化操作,例如:没有做到正确的采集方式、没有严格遵守标本采集的时间、没有用规定的容器保存、没有合理使用防腐剂和抗凝剂、没有按照正确的标本采集量采集、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送检、标本运送或采集过程中受到污染等。
3.检验方案设计问题检验方案的设计对于微生物检验十分重要,其直接影响检出率的高低,例如:结核杆菌形态学检查中使用的染色法,有研究指出,荧光染色法和萋尼氏抗酸染色法的检出率有明显的差异性。
还有研究指出,在进行痰液标本采集后,选取直接涂片法、培养检查、集菌检查法和PCR检测,阳性检出率不同,其中以PCR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但受实验室条件限制,大多数基层医院仍选取抗酸染色法和直接涂片法作为结核杆菌的常规检查法。
细菌性疾病监测标本采集常见问题及技术要求
。
病人咽拭子样本:用无菌长柄棉拭子从疑似患者咽喉假膜边缘蘸取样本或同时采取鼻咽拭子接种血平板或亚蹄酸钾血平板送检。
由于白喉杆菌在棉拭子上生存时间不长,易于死亡,故样本采集后需立即接种。
采样时令受检者张开口,用无菌棉拭子探入口腔内悬雍垂后面的鼻咽部位,涂抹该
由于白喉杆菌在棉拭子上生存时间不长,易于死亡,故样本采集后需立即接种。
白喉
注意事项:
在鼻咽拭子样本采集前12小时内,患者口腔不可 用防腐剂(如漱口剂等)或用其涂抹病灶局部,采 样时应避免触及口腔粘膜与唾液。
由于白喉杆菌在棉拭子上生存时间不长,易于死 亡,故样本采集后需立即接种。不能立即接种,应 将样本侵于无菌生理盐水或15%甘油生理盐水中 保存,尽快送检。
样本的保存与运送(一)
清;免疫成功率血清) 信息的清晰与完整性?归属关系,采样日期
,检测样本编号与样本来源者一致性问题 采样部位的准确性? 样本量足够?脑脊液、血清 密闭性:防治泄漏 避免污染:废弃物的处理
采前准备(一)
人员的培训:人员相对固定(尤其是实验 室人员);
采样器材的准备; 采样基本信息登记表; 个人防护措施:隔离衣、口罩、手套、鞋套等
白喉
适宜检测的样本为血液、咽拭子、假膜。 病人咽拭子样本:用无菌长柄棉拭子从疑似患者咽喉假膜
边缘蘸取样本或同时采取鼻咽拭子接种血平板或亚蹄酸钾血 平板送检。
带菌者或疑似病人咽拭子样本:由于未见到假膜, 故应采集鼻咽部或扁桃体粘膜上的分泌物接种亚蹄 酸钾血平板送检。
病人血清样本:无菌操作抽取患者早期和恢复期双 份全血各约1 mL放入无菌血清管中,旋紧盖子,做 好标记,尽快送检待检。
流脑
血液样本
无菌操作抽取发热患者全血5~10 mL,取~直接接种 巧克力或双抗巧克力平板,1 mL用来作血清学检测,其 余采集后应立即注入30ml增菌用的葡萄糖肉汤增菌液 内。患者应采集发病早期和恢复期双份全血各约1mL,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滴度。 。
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问题你了解吗?
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问题你了解吗?微生物检验目前在临床较多感染性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评价用药效果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相关病原菌的检测,可明确不同患者感染性疾病的具体原因,结合药敏试验等选择较敏感的抗菌药物,从而帮助患者治疗感染性疾病,消除症状,加速病情恢复。
目前临床微生物检验在较多医院都有应用与开展,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你了解微生物检验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吗?实际在微生物检验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本文将对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
1.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问题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前需要合理采集标本,通过标本才能为微生物检验提供依据。
医护人员主要负责对不同患者相关标本的采集工作,实际微生物检验中的标本也较多,比如血液、尿液、大便、痰液、支气管镜灌洗液、引流液等等。
因为部分标本采集需要患者配合,因此需要提前与患者沟通,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包括采集的标本、标本采集时间、标本采集部位、患者的配合要点、注意事项等。
实际上因为较多医院对相关标本采集要求不够具体,与患者沟通不到位,造成较多标本出现不合格问题,影响到实际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增加漏诊、误诊等风险。
比如临床对怀疑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肺吸虫病等诊断中,需要获取痰液标本,痰液主要以晨起痰液为主,需要告知患者在留取痰液标本时,常规清水漱口,之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需要注意的是在留取痰标本时不要将鼻咽分泌物等混进去;对于细菌学培养情况,需要在无菌条件下采集痰标本。
通过事前与患者沟通以及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不同标本采集质量,消除标本采集因素对微生物检验的影响。
当然不同标本采集要求有所不同,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做好事前告知。
1.微生物检验中标本保存与运输问题标本采集后还需要合理保存并及时运送到实验室完成后续检验,微生物标本在保存与运送中应避免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等对标本造成影响,如避免出现微生物标本污染,如果微生物标本受到污染,则实际检验结果会受到影响。
临床标本细菌培养鉴定常见的15个疑问
临床标本细菌培养鉴定常见的15个疑问问题1:如何正确应用药物敏感结果?正确运用药敏试验结果应考虑以下3个方面:首先要确定病原菌,如未找到真正的致病菌,药敏实验不但不能指导用药甚至可能误导临床;重视耐药监测,这是经验用药的一个重要的参考;考虑到药敏试验的局限性:体外报告敏感的药物体内治疗不一定有效,而体外报告耐药的药物体内治疗不一定无效。
问题2:是否MIC越低的药物越好?不一定。
因为不同药物对同种细菌,同一药物对不同细菌的折点均可不同,并且若细菌产生某些特殊耐药机制时,即使体外敏感也应报耐药,另外尚需考虑药动学和耐受性。
因此,不能单纯比较MIC值而认为MIC越低的药物就一定越好。
MIC只表示一种药物对某一株细菌抗菌作用的强弱,MIC越低(离中介值越远)说明该药物对相应的病原菌的作用越强。
只能比较同一种药对同一株菌,若MIC值升高,可认为其耐药性提高。
问题3:是否所有报告的细菌均为病原菌?不一定。
原因如下:所报告细菌为污染菌或定植菌,细菌培养结果的临床意义大小与所取标本有关。
如为血液等无菌标本则临床意义较大,但即使血培养阳性也可能为污染菌。
某些标本易受污染如痰标本易于受咽喉部携带菌的污染,尿培养易受下尿道、尿道口寄居菌污染。
可能为应用抗菌药后的菌群交替或菌群失调。
特别是原为复数菌感染时,针对优势菌治疗一段时间后可能非优势上升为优势菌,或广谱抗菌药治疗后可能出现真菌感染。
有2种以上病原菌时因生长速度不同、营养要求不同,培养结果不能真实反映病原菌的种类、数量。
问题4:为什么有时痰涂片结果与痰培养结果不一致?由于痰标本进行培养和涂片时选取的部位不一致;某些快生长菌所占比例并不多,但由于生长速度快、营养要求低,能在培养过程中迅速变为优势菌而掩盖其他菌的生长;标本从采集到接种的时间过长,造成部分苛养菌死亡,在涂片中看到的只是菌的残骸而非活菌。
问题5:我们想用的药物在药敏试验中没有做?1.天然耐药2.可能是药物的敏感性被其他药物所预报问题6:为什么有的菌报告很多种药物,有的仅报告几种药物?报告的药物种类根据细菌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铜绿假单胞菌报告的药物较多,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报告的药敏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标本细菌培养鉴定常见的个疑问
————————————————————————————————作者:————————————————————————————————日期:
问题1:如何正确应用药物敏感结果?
正确运用药敏试验结果应考虑以下3个方面:
首先要确定病原菌,如未找到真正的致病菌,药敏实验不但不能指导用药甚至可能误导临床;
重视耐药监测,这是经验用药的一个重要的参考;
考虑到药敏试验的局限性:体外报告敏感的药物体内治疗不一定有效,而体外报告耐药的药物体内治疗不一定无效。
问题2:是否MIC越低的药物越好?
不一定。
因为不同药物对同种细菌,同一药物对不同细菌的折点均可不同,并且若细菌产生某些特殊耐药机制时,即使体外敏感也应报耐药,另外尚需考虑药动学和耐受性。
因此,不能单纯比较MIC值而认为MIC越低的药物就一定越好。
MIC只表示一种药物对某一株细菌抗菌作用的强弱,MIC越低(离中介值越远)说明该药物对相应的病原菌的作用越强。
只能比较同一种药对同一株菌,若MIC值升高,可认为其耐药性提高。
问题3:是否所有报告的细菌均为病原菌?
不一定。
原因如下:
所报告细菌为污染菌或定植菌,细菌培养结果的临床意义大小与所取标本有关。
如为血液等无菌标本则临床意义较大,但即使血培养阳性也可能为污染菌。
某些标本易受污染如痰标本易于受咽喉部携带菌的污染,尿培养易受下尿道、尿道口寄居菌污染。
可能为应用抗菌药后的菌群交替或菌群失调。
特别是原为复数菌感染时,针对优势菌治疗一段时间后可能非优势上升为优势菌,或广谱抗菌药治疗后可能
出现真菌感染。
有2种以上病原菌时因生长速度不同、营养要求不同,培养结果不能真实反映病原菌的种类、数量。
问题4:为什么有时痰涂片结果与痰培养结果不一致?
由于痰标本进行培养和涂片时选取的部位不一致;
某些快生长菌所占比例并不多,但由于生长速度快、营养要求低,能在培养过程中迅速变为优势菌而掩盖其他菌的生长;
标本从采集到接种的时间过长,造成部分苛养菌死亡,在涂片中看到的只是菌的残骸而非活菌。
问题5:我们想用的药物在药敏试验中没有做?
1.天然耐药
2.可能是药物的敏感性被其他药物所预报
问题6:为什么有的菌报告很多种药物,有的仅报告几种药物?
报告的药物种类根据细菌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铜绿假单胞菌报告的药物较多,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报告的药敏较少。
问题7:是否能将所用的药都做药敏试验?
1.没有必要:通过耐药机制和标志性药物可以预测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2.没有可能:不是所用药物都可以做药敏试验(需要药物在体外稳定,需要有操作标准和解释标准)
问题8:选择药敏报告敏感的药物,为什么临床治疗无效?
①体外药敏试验只能预测体内治疗效果,并不等同;一般来说,耐药=治疗无效;敏感≠治疗有效;
②可能不是真正的致病菌(污染或定植菌);
③细菌本身因素(如诱导耐药,生物被膜);
④感染部位与药代动力学因素;
⑤细菌的MIC,给药剂量和用药方式;
⑥敏试验药物中有些药物单独使用无效,但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
⑦药物剂型及生物利用度(纯品、商品)。
问题9:涂片镜检结果与培养结果不吻合?
①涂片镜检是报告所有检见的细菌,而培养的目的是检出致病菌,因此会产生涂片和培养结果不一致的情况;
②一些苛氧菌需在特殊的环境或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因此可能在培养后才能得到。
问题10:取的明显就是脓液标本,为何鉴定报告为无菌生长?
①我们做的是有氧培养,脓液可能为厌氧菌感染。
②可能细菌被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吞噬。
问题11:鉴定结果明明写着四联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为何没有药敏结果?
①四联球菌为微球菌,一般不引起人体致病,为非致病菌,故考虑污染可能;
②药敏结果参照CLSI标准,目前革兰氏阳性杆菌没有参照标准,故暂不能做药敏试验,若需治疗可参照阳性球菌用药。
问题12:一般培养不是三天出结果吗,今天第四天了怎么还没出来?
一般培养经48小时后,即第三天出报告,若需分离致病菌的则第四天出报告。
细菌生长慢,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
细菌一般以二分裂法进行无性繁殖,在适宜条件下,多数细菌分裂一次需要20-30分钟,结核分枝杆菌需18-20小时才分裂一次。
对数期(鉴定、药敏常用该期的培养物)一般在培养后8-18小时。
普通细菌培养一般需48小时(培养需12-24小时,鉴定药敏需要12-24小时);酵母样真菌阳性报告需要2-3天,阴性报告需5天;丝状真菌(霉菌)阴性报告需2-4周;血培养阳性报告需3天以上,阴性报告需5-7天。
问题13:今天的培养结果怎么与前天的不一样?
①取材是否规范。
②痰标本,有时选优势菌做,就可能导致两次不一样。
③抗生素的使用
问题14:明显稀便,培养结果为何正常?
①大便普通培养,通常只能鉴定志贺菌、沙门菌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
②怀疑霍乱时,需开霍乱弧菌培养;
③可能病毒感染(轮状病毒)。
问题15:为什么阳性率太低,临床符合率差?
不合格的标本直接导致病原菌分离率降低。
操作程序不规范,未进行直接涂片,未严格执行拒收制度等也是重要原因。
微生物和人体关系复杂。
致病和条件致病,定植和感染等,导致细菌室判断病原菌困难,要证明培养结果与感染相关性是临床微生物检验所面临的难题。
已使用抗菌药,病原菌受到伤害,不能正常生长。
实验室条件有限,苛养菌漏检,常规培养不能检测厌氧菌、结核杆菌、衣
原体、支原体、病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