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从各种标本中查找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在明确诊断、指

导用药、预防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各种标本,应根据实际要求和标本特

点选择适当的检验步骤及方法,准确、快速地检测病原菌,分析检验结果并报告,同时应注

意低耗和安全防护。分离细菌的目的是查找与疾病相关的病原体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对

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和流行病学调查很有价值。

1临床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临床标本的质量对于细菌学检验的结果至关重要,严格按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才能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1.1临床标本的采集

1.1.1细菌学检验申请单的检查与登记:应仔细检查检验申请单上的内容,如标本类型、来源、送检目的、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如未明确,应注明主要症状)及是否已用

抗生素等,并及时登记。

1.1.2标本盛放容器:采集的标本,尤其是采自无正常菌群寄居部位的标本如血液、脑脊液、穿刺液等,必须盛放于无菌容器内[1]。容器灭菌应采用干热、湿热等物理方法灭菌。容器上

应贴上标签,注明待检患者姓名、床号等信息。

1.1.3无菌操作:在采集血液、脑脊液、穿刺液、骨髓时,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避免杂菌

污染标本。采集粪便、痰液、咽拭子、肛拭子等标本,虽无需严格无菌操作,但也应尽量避

免杂菌污染。

1.1.4采集时间和部位: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是很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标本应尽量在疾病

早期或在症状、体征明显时,在抗生素治疗之前采集,一些特殊检验的标本应按规定的时间

采集。根据感染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部位采集标本。

1.1.5安全防护:采集的标本可能含有病原菌,因而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过程中必须注

意安全,防止标本中的病原菌溢出导致污染甚至传播;同时还需防止自身感染。

1.2标本的送检与保存

采集标本后,在盛装标本的容器上应贴好标签,并在标签上写明相关信息,立即将标本送至

检验室。标本收集时间应加以准确记录,使检验人员接种时能判断标本是否延误。如不能及

时送检,应根据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冷藏或保温等措施,以及将标本放入相应的保存

液或培养基中保存运送。常规细菌学检验的标本在采集后,应于1 h内送交实验室,否则可

能影响病原菌检出。若需保存于4℃,也不能超过24 h,否则会影响病原菌的检出率。包括

厌氧菌培养的临床细菌检验标本,运送时间与原始标本的量有关,标本的量少应加快运送,

可在15~30 min内送达,否则必须于厌氧环境中25℃存放,不超过20~24 h。不得冷藏及

冷冻。如怀疑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标本应立即处理。脑脊液、生

殖道、眼睛、内耳标本绝对不可以冷藏[2]。任何临床标本,包括拭子、体屑、体液或组织块,已知或可能含有被分离的致病菌,都应视为生物危险材料。运送时,无论距离远近都必须严

格执行有关病原微生物标本的运送管理规定,注意安全防护,且标识清楚、包装完整且符合

要求,然后安排专人运送。

2 临床标本的细菌学鉴定与报告

对标本进行直接涂片镜检、快速检测病原体成分或特异性抗原、直接药敏试验,同时进行病

原菌的分离培养、菌种鉴定和纯菌药物敏感试验,最后报告检验结果。

临床基础检验技术

一、名词解释 1.计数域误差:这种由于每次充池后细胞在计数池内分布不可能完全相同所造成的误差 2.技术误差:由于操作不规范或使用器材不准确造成的误差 3.中毒颗粒:在严重化脓性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的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紫黑色或深紫红色的颗粒 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均称为核左移 5.再生性核左移:核左移常伴有白细胞增高 6.退行性核左移: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不增高或减低 7.中性粒细胞核右移:若5叶核及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超过3%则称为~ 8.HCT/PCV(血细胞比容又称红细胞压积):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单位容积全血中红细胞所占容积的比值 9.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是指红细胞群体中单个红细胞体积的平均值 10.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是指红细胞群体中单个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的平均值 11.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平均每升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浓度 12.LE细胞:吞噬细胞(如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吞噬了1个或多个云雾状的、染成淡红色的圆形和椭圆形均匀体,其本身的细胞核被挤到一侧 13.抗凝: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掉或抑制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以阻止血液凝固的方法 14.抗凝剂:能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 15.直方图:是血细胞分析仪用电阻抗法对血细胞进行测量,以细胞体积fl为横坐标,细胞的相对数量为纵坐标构成的图形 16.散点图:血细胞分析仪通过联合使用多项技术对白细胞进行检测得到各类白细胞的散点状分布图 17.RDW:指血细胞分析仪测量一定数量的红细胞体积后,计算求得的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的参数,用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系数来表示 18.Ret: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因胞浆内尚存留多少不等的RNA,活体染色后,构成网织状,此红细胞为网织红细胞 19.活体染色:指细胞未经过固定,保持生物活性情况下进行染色方法。 20.点彩红细胞:某些重金属中毒时,胞质中残存的碱性物质(RNA)变性而形成沉淀,用瑞氏染液,可见胞质内出现形态不一的蓝色点状物。 21.ESR: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离体抗凝血在静置过程中,红细胞自然下沉的速度。 22.牛顿流体:在一定温度下,有些液体的黏度值为一常数,不随切变率变化而变化,这类流体称牛顿流体 23.非牛顿流体: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黏度值随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这类流体称非牛顿流体。 二.选择题 项目一任务二 1.关于白细胞计数的固有误差,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计数范围大,固有误差愈大 白细胞计数标准差SD=M1/2 计数细胞愈多,固有误差愈小

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1、质量的概念和质量保证 影响检验结果质量的因素很多,实验过程中,仪器、试剂和操作等均会引起试验结果的误差,衡量检验结果的质量常用准确度和精确度,或特异性和灵敏度。具体采用哪一种指标应根据实验的性质决定,目前临床细菌学检验的工作内容大致有3类,衡量起质量的技术指标不完全相同。 第一类是检出细菌的实验,包括标本直接涂片检查和细菌分离培养。现代的细菌感染,混合菌较常见,一份标本中,会有2种以上细菌存在。无论标本直接涂片还是分离培养,检验结果必须如实反映感染病灶中细菌的真实情况。这类实验的质量,应该用细菌检出率或细菌分离率来衡量。 第二类是鉴定细菌的实验。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及形态学、血清学的手段来鉴定病原菌。对分离到的病原菌都做出准确的鉴定,是反映细菌事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类是药敏实验。有稀释法和纸片法,前者是半定量的实验,可以用准确度和精密度来衡量,后者以敏感或耐药的形

式报告,属于定性的实验,但实验过程中测量抑菌环是定量的指标。也应以准确度和精确度衡量。 所以实验室人员必须清楚认识到以上这一点,在实验室的设计和管理方面就应该主动设置误差检测系统,实验中一旦出现误差及时发出警报,查明原因及时纠正。 2、室内质量控制 2.1在职人员 2.1.1须受过细菌学检验的专门基础教育以及相关的生物交全防护知识,并以细菌检验为专业,及时终结并积累工作经验。 2.1.2作人员必须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技术操作须完全遵守操作规程,并直接参与质量控制工作。 2.1.3工作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及时了解本领域的新进展,将所掌握的新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1.4实验室管理人员应注意利用一切机会培养技术人员,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专业培训班,获取新信息。因为细菌学检验,投资人员培训远比投资与仪器设备更重要。 2.2操作手册及参考书

血液及骨髓液标本细菌学检验

血液及骨髓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1.检验目的 规范血液及骨髓标本细菌学检验,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血液及骨髓液培养 3. 标本采集与运送 3.1 标本采集 3.1.1 无菌操作采集静脉血标本无需更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中。 3.1.2 釆血时间 3.1.2.1 发热初期或高峰期时抽血; 3.1.2.2 使用抗生素之前。已使用抗生素者,下一次使用之前。 3.1.3 采血频率 3.1.3.1 急性脓毒症:10min内从不同部位采集2-3套。 3.1.3.2 急性心内膜炎:1-2h内从3个不同体位采集3套。 3.1.3.2 亚急性心内膜炎:从3个分离部位采3套,间隔≥15min,如24h为阴性,要再采3套。 3.1.3.3 原因不明发热:从不同体位采2-3套,间隔≥60min,如24h为阴性,要再采3套。3. 1.4 采血量以培养基的1/10-1/5为宜,新生儿一次采血0.5m1,儿童1-5ml,成人8-10m1。 3.1.5 骨髓标本严格无菌操作,对穿刺一侧部位准备同外科切口,用骨髓穿刺针从髂骨采集。采集量一般为1-2ml。 3.2 标本运送 3.2.1 采集标本后立即送到细菌室,不能及时送检可置室温,切勿放于冰箱。 3.2.2 冬季血培养瓶送检过程应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 3.2.3 在细菌室下班时间,标本应送急诊化验室进行标本保温。 4. 检验步骤 4.1 培养:扫描血培养瓶的条码,将血培养瓶置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系统中培养。

4.2 阳性血培养瓶转种:当有菌生长时,仪器发出阳性报警,立即在生物安全柜中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瓶内培养液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以电话方式告知临床医生镜检结果并登记危急值登记本。同时转种血平板。 4.3 培养:血平板置于35℃培养箱培养18一48h。 4.4 培养结果观察:正常人的血液是无菌的,有菌落形成即为可疑致病菌,从琼脂平板上挑取可疑致病菌落进行涂片染色镜检。除极少引起感染的微球菌和需氧芽孢杆菌外,均需要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 5. 临床意义 血液标本的培养是诊断菌血症的基本而重要的方法,若从患者血液中检出细菌,一般视为病原菌感染,提示有菌血症。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试题及答案大全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试题及答案 1、成人毛细血管采血常用部位是(D ) A. 手背 B. 肘部 C. 足跟 D. 手指 E. 耳垂 2、哪一凝血因子不是内源性凝血途径中的凝血因子( E ) A .Factor XI B. Factor VIII C. Factor XII D. Factor IX E. Factor VII 3.凝血试验,首选的抗凝剂是:(E ) A、肝素 B、EDTA-K2 C、EDTA-Na2 D、草酸盐 E、枸橼酸钠 4、瑞氏染色法的染色作用:(C ) A.物理吸附 B.化学亲合 C.物理吸附和化学亲合 D.化学结合 E.物理性结合 5. 下列何种物质被公认为是最强有力的促红细胞缗钱状聚集的物质:(B ) A、白蛋白 B、纤维蛋白原 C、γ球蛋白 D、β球蛋白 E、胆固醇 6.门诊患者做尿常规分析,常采用下列哪种尿标本(B ) A晨尿B随机尿C清洁尿D 3h尿E 24h尿 7. 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血涂片可发现较多的细胞是:(D ) A.大单核细胞 B.中性粒细胞中毒变性 C.幼稚单核细胞 D.异型淋巴细胞 E.幼稚粒细胞 8. 血红蛋白的组成是由(A ) A.球蛋白和亚铁血红素 B.铁原子和原卟啉 C.血红素和铁原子 D.α2β肽链 E.血红素和白蛋白 9.下列哪种尿标本经加热后浑浊可消失(C ) A 脓尿B菌尿C 结晶尿D脂肪尿E乳糜尿 10.白陶土可激活的凝血因子是:(D ) A、I B、Ⅱ C、Ⅱ D、Ⅱ E、Ⅱ 11.临床判断消化道出血完全停止的最可靠实验指标结果是(C ) A粪镜检无红细胞B无柏油样黑便C粪隐血试验阴性D粪胆素试验阴性E粪胆原试验阴性12.通过粪便检查可确定疾病(C ) A消化道恶性肿瘤B消化道溃疡C肠道寄生虫D肝脏疾病E消化不良 13.正常精液液化时间不超过(E ) A 5min B 10min C 20min D 25min E 30min 14.正常前列腺液镜检时可见大量(B ) A草酸钙结晶B卵磷脂小体C上皮细胞D中性粒细胞E 夏科-莱登结晶 15.血小板计数是研究:(C ) A.止血障碍的重要指标 B.凝血障碍的重要指标 C.止血和凝血障碍的重要指标 D.毛细血管壁完整性指标 E.血管内皮完整性指标

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发表时间:2013-05-21T10:52:18.2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2期供稿作者:袁颖何小芹徐建利[导读] 血及骨髓常规培养的三级报告方式如下。 袁颖何小芹徐建利 (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264200)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2-0160-02 1 标本采集 1.1 采血部位与方法:实验室应按照CLSI的有关文件制定用不同采血管采集血液标本的规范(如:H3-静脉穿刺血液标本采集程序,H4-外周血液标本采集装置和程序,H11-动脉血液标本采集程序,H21-凝血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处理及各种抗凝方法的性能特点)。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以无菌操作方法抽取血液后,直接注入血培养瓶中,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在肘动脉或股动脉处采血为宜。疑为细菌性骨髓炎或伤寒时,在病灶或髂前(后)上棘处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1~2 mL注入培养瓶内。要事先规定好是何种血液标本,是动脉血、静脉血还是毛细血管血;如果需要抗凝血,应选择何种抗凝剂。还应考虑到样品是否应该维持在真空状态(例如钙离子的检测)。分离血清或血浆的真空采血管和硅化注射器能干扰某些测试,甚至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1]。血液采集后应尽快分离红细胞和其他细胞碎片。当采样条件偏离标准状态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考虑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从已报道的文献中寻找解决方法。 1.2 采血量:一般要求血液量与培养基量之比应为1:5~1:10。采血量每人每份1瓶,成人每瓶8~10mL,儿童每瓶l~5 mL。骨髓采血量每瓶1~2mL。 1.3 采血时间及采集份数:采集血液标本应尽量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进行,于24h内采集2~3份血液标本(抽取1次血做多个培养应视为1份),最好分别于不同部位采集(如左、右肘静脉,颈静脉)。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的患者,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h采集血液,或于寒战、发热后1h进行。不宜在发热高峰时采血,因为在高热时血液中可能已没有细菌[2]。特殊感染患者采血培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可疑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在1~2 h内采集3份血液标本,如果24h后阴性,再采集2份。②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先采集2~3份血液标本,24~36h后在体温升高之前再采血2份或以上。③可疑菌血症但血培养持续阴性时,应改变血培养方法,以获得罕见或苛养的微生物。 1.4 标本运送与保存:含血样的培养瓶应立即送往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应将其放在室温,切忌冰箱存放。 2 血液标本中常见的病原体 正常人的血液和骨髓中是无菌的,当细菌侵入血液或骨髓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时,血液标本可检出相应病原菌,这可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依据。革兰阳性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A群链球菌、B群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产单核李斯特菌、分枝杆菌、炭疽芽胞杆菌;革兰阴性菌包括脑膜炎奈瑟菌、卡他莫拉菌、沙门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沙雷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真菌包括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毛霉菌;厌氧菌包括拟杆菌属、具核梭杆菌、丙酸杆菌、消化球菌、韦荣球。 3 检验方法 一般血液或骨髓培养推荐同时作需氧血液培养及厌氧血液培养,因为厌氧菌血液感染占菌血症病原菌的5%~15%。 3.1增菌培养:血液及骨髓标本首先经过增菌培养。若使用全自动血液培养仪,有细菌生长时会自动报警。若人工增菌培养,35℃孵育18~24h后在血平板或巧克力平板上盲传1次。培养瓶继续孵育,每天早晨取出观察[3]。若出现均匀浑浊、沉淀、菌膜、产生气泡、培养液颜色变化、培养液呈胶冻状凝固、血液变色或溶血等现象,提示有细菌生长;若增菌培养至第7天仍无细菌生长现象,其间盲传2次亦无菌生长,则报告该次试验为阴性。 3.2 涂片镜检:血液培养仪报警或肉眼观察有细菌生长时,取培养物涂片做革兰染色镜检。若发现为单一种类的细菌,则可直接取培养液进行药敏试验,并尽快将镜检和药敏试验结果告知临床,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同时取培养液进行生化鉴定及分离培养。若发现有两种甚至多种细菌,则必须进行分离,获得纯菌后再做菌种鉴定。 3.3 分离培养与鉴定:对于增菌培养阳性的标本,根据涂片染色镜检结果,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血平板、巧克力平板、SS平板、麦康凯平板、中国蓝平板、伊红美蓝平板,或厌氧平板)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获得纯种后进一步做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进行鉴定,同时做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3.4 结果报告 血及骨髓常规培养的三级报告方式如下。一级报告:增菌培养有细菌生长时,取培养液进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将所见细菌形态、染色性等特征报告临床医生,以供初步选择抗菌药物。二级报告:获初步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后,应立即将结果通知临床医生,此为二级报告。三级报告:将分离菌最终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与初级报告对比,做出最终正式报告,通知临床以检查用药正确与否或更改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王勇,李忠波.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中国公共卫生,2002,18卷(10):1167~1168. [2]徐英春,等.临床细菌学血培养操作规范.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124~126. [3]张卓然.临床细菌学和细菌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68.

临床基础检验学-2试题

临床基础检验学-2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总题数:50,分数:50.00) 1.红细胞直方图显示曲线波峰左移、峰底变窄,提示为( ) ?A.缺铁性贫血 ?B.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C.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D.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E.大细胞均一性贫血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2.尿中管型形成的机制和条件包括( ) ?A.尿蛋白和T-H蛋白浓度增高 ?B.尿液浓缩和肾小管内环境酸化 ?C.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D.ABC匀是 ?E.ABC均不是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3.下列哪个指标不属于电子血细胞计数仪评价范围( ) ?A.精度 ?B.准确度

?C.可比性 ?D.灵敏度 ?E.以上都不是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4.不属于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为( ) ?A.嗜多色性红细胞 ?B.网织红细胞 ?C.有核红细胞 ?D.含染色质小体的红细胞 ?E.点彩红细胞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解析] 含染色质小体的红细胞位于成熟或幼红细胞的胞浆中,常见于巨幼红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及脾切除后。 5.尿糖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法)引起假阳性的物质是( ) ?A.维生素C ?B.左旋多 ?C.试剂带被过氧化物污染 ?D.尿中含对氧亲和力强的物质 ?E.尿标本放置过久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解析] 尿糖测定葡萄糖氧化酶假阳性可见于尿标本容器残留强氧化性物质,如:漂白粉、次亚氯酸或低比密尿;假阴性见于尿中含有高浓度酮体、VitC、阿司匹林;使用氟化钠保存尿液标本若久置,葡萄糖被细菌或细胞酶分解,也可引起假阴性。 6.有关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特点正确的是( ) ?A.外观透明 ?B.细胞计数以淋巴为主 ?C.葡萄糖含量减少 ?D.蛋白质明显减少 ?E.可找到抗酸杆菌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7.下列有关渗出液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炎性积液 ?B.多混浊 ?C.细胞较少 ?D.多不能自凝 ?E.无细胞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8.关于红细胞平均值的叙述,下列哪项正确( ) ?A.红细胞平均值正常,提示患者红细胞形态无改变 ?B.贫血患者虽有明显的红细胞异常,但其平均值可在正常范围内 ?C.MCV小于正常,MCH小于正常,其MCHC必小于正常 ?D.MCV大于正常,MCH大于正常,其MCHC必大于正常 ?E.MCV、MCH、MCHC三者之间无联系

医学检验副高考试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历年真题

第1小题:请注意:此题为多选题 提问:亚硝酸盐测定中,假阴性情况见于: 备选答案: 1.细菌缺乏亚硝酸盐还原酶 2.尿量过多,硝酸盐被稀释 3.尿频尿急情况下留尿 4.食物中硝酸盐含量 5.尿液pH=8 6.泌尿道大肠 第1小题:请注意:此题为多选题 提问:亚硝酸盐测定中,假阴性情况见于: 备选答案: 1.细菌缺乏亚硝酸盐还原酶 2.尿量过多,硝酸盐被稀释 3.尿频尿急情况下留尿 4.食物中硝酸盐含量 5.尿液pH=8 6.泌尿道大肠杆菌感染 7.泌尿道葡萄球菌感染 第2小题:请注意:此题为多选题。 提问:HCG测定用于: 备选答案: 1.男女性别测定 2.胎儿成熟度检测 3.早期妊娠诊断 4.判断胎盘功能 5.绒毛膜癌的协助诊断 6.乳腺癌诊断 第3小题:请注意:此题为多选题。 提问:用于化学法测定尿糖,以下哪些是对的?备选答案: 1.次氯酸钠可使尿糖出现假阴性 2.试验阳性时出现变化 3.为巳知偏差常规方法 4.葡萄糖氧化酶反应为特异性反应 5.过氧化物酶为非特异性反应 6.葡萄糖氧化酶法较葡萄糖激酶法好 第4小题:请注意:此题为多选题。 提问:有关管型与临床疾病的配对哪些是对的?备选答案: 1.透明管型-偶见于正常人 2.RBC管型-肾小球肾炎 3.上皮细胞管型-肾小管病变 4.蜡样管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5.脂肪管型-急性肾小球肾炎 6.肾衰管型-慢性肾功能不全 7.WBC管型-急性肾盂肾炎 第5小题:请注意:此题为多选题。 提问:粪便隐血试验中哪些是正确的? 备选答案: 1.化学法是基于Hb中的球蛋白有酶活性 2.病人服用大量维生素C可命名化学法为假阴性 3.金标法对上、下消化道出血均敏感 4.可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的一个筛选指标 5.金标法特异性强、灵敏度差 第6小题:请注意:此题为多选题。 提问:溶血性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常出现下列哪类红细胞?备选答案: 1.镰状红细胞(这也是见于HBS病) 2.嗜多色性红细胞 3.有核红细胞 4.棘形红细胞(这也是) 5.裂碎红细胞 第7小题:请注意:此题为多选题。 提问:血小板数减少见于: 备选答案: 1.急性白血病 2.再障 3.慢粒早期 4.脾功能亢进 5.骨髓增生 6.溶血性贫血 第8小题:请注意:此题为多选题。 提问:尿比重测定有哪些方法? 备选答案: 1.比浊法 2.化学试带法 3.比密计法(浮标法) 4.折射法 5.称重法 6.光学法 第9小题:请注意:此题为多选题。 提问:白细胞中毒性变化包括? 备选答案: 1.中毒颗粒 2.空泡变性 3.棒状小体 4.退行性变 5.Cabat环 第10小题:请注意:此题为多选题。 提问:下列尿试带法检测组合哪些是对的? 备选答案: 1.酮体-亚硝基铁氰化钠法 2.蛋白质-磺柳酸法 3.白细胞-白细胞脂酶法 4.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法 5.尿胆原-对二氨基苯甲醛法 6.胆红素-偶氮反应法 7.亚硝酸盐-硝酸盐氧化法 8.比密-比重法

微生物学检验题库及答案

微生物学检验题库及答案

《微生物学与检验》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 2.肥达反应 3.内基小体 4. 噬菌体: 5.血浆凝固酶 6.败血症 7.灭菌 8.药物敏感试验 9.外 - 斐氏试验 10.L 型细菌 11.菌群失调: 12.微生物 13.细菌 14.最小抑菌浓度 15.菌落 16.汹涌发酵 17.无菌操作 18.流感杆菌“卫星现象” 19.培养基 20.包涵体 21.正常菌群 22. 内毒素 23. 干扰现象: 24.菌血症 25菌丝: 二.填空题 1 L 型细菌是指()。 2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3 细菌 H-O 变异是指()。 4 药敏试验所用标准培养基是,所用菌液相当于()个细菌/ ml ,细菌接种采用()划线接种法。 5 细菌致病因素包括()、()和()。 6 细菌引起的全身感染包括()、()、()和()四种类型。 7 不染色标本检查主要用于观察细菌的()。 8 影响革兰染色结果的关键步骤是()。 9 有动力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是穿刺接种线(),无动力细菌穿刺接种线()。 10 糖发酵试验用于观察细菌分解糖是否产()和()。 11 靛基质试验的原理为,细菌产生的色氨酸酶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而生成(),此代谢产物与加入的试剂反应,生成()。 12 链球菌根据溶血现象分为()、()和()三种类型。 13 葡萄球菌触酶试验结果为()性,链球菌触酶试验结果为()性。 14 呈现脐窝状菌落的球菌是()。 15 抗 O 试验是测定病人血清中()抗体效价的试验,用于风湿热等疾病的辅助诊断。 16 血平板上呈现草绿色溶血环的病原性球菌是()和()。 17 IMViC 试验包括()、()、()和()四项试验。 18 分解乳糖的细菌在肠道选择平板上呈现()菌落,不分解乳糖则为()菌落。 19 KIA 斜面红色表明,底层黄色、有气泡表明()、(),有黑色沉淀表明()试验阳性 20 霍乱弧菌生物型包括()和()。 21 AIDS 的传染源是()和(),传播途径主要有(),()和()。 22 真菌菌落有()、()和()三种。 23 病毒培养方法有()、()和()。 24 病毒的基本结构由()和()组成,有些病毒还具有()。 25 流感病毒根据抗原结构不同分()、()、()三型,其中容易引起流感大流行的是其中的()型。

血液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程序

血液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程序 1.血液中可能出现的微生物、化脓性球菌: 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厌氧菌、支原体、螺旋体、病毒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2.基本思路: 在血液琼脂培养基上分区划线对未知细菌进行分离培养,根据其菌落特征以及不同的溶血现象,挑出单个菌落,进行下一步鉴定。 不同的细菌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通过多种实验操作的阴性阳性对照,可以较为准确地辨别未知菌属。 3.实验内容: ⑴过氧化氢酶实验有些细菌含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生成水和新生态氧 ⑵凝固酶试验金葡菌能产生血浆凝固酶,使血液凝固 ⑶甘露醇发酵实验致病性葡萄球菌能发酵甘露醇产酸 ⑷新生霉素敏感实验表皮葡萄球菌对其敏感 ⑸胆汁溶菌实验胆汁可溶解肺炎链球菌 ⑹菊糖发酵实验肺炎链球菌能发酵菊糖产酸 ⑺奥普托辛实验肺炎链球菌对Optochin敏感 ⑻杆菌肽敏感实验A群溶血性链球菌对杆菌肽敏感 ⑼透明质酸酶实验A群溶血性链球菌可产生透明质酸酶 ⑽药敏实验:纸片扩散法 该法是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滤纸片贴在已接种了测试菌的琼脂表面上,纸片中的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随着扩散距离的增加,抗菌药物的浓度呈对数减少,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浓度梯度。同时,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的菌株不能生长,而抑菌范围外的菌株则可以生长,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透明的抑菌圈,不同的抑菌药物的抑菌圈直径因受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速度的影响而可能不同,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反映测试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物对测试菌的MIC呈负相关。 粗略结果表: 试验项目结果 XXXX 阴性阳性++++ XXXX

细菌标本采集规范

临床微生物学标本采取和处理的规范化要求 正确的采取、处理与运送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是临床细菌检验成功的关键。标本采取与处理的规范化是准确、及时地向临床提供重要的临床感染信息的基础;而标本采取与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检验结果,给临床以误导,延误对患者的正确治疗。为此,我们提出初步的参考意见,并希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一、血液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临床上疑为败血症、脓毒血症或其他血液感染的患者,需做血液细菌培养以明确病原。 1.采集方法:静脉采血,以无菌操作方法抽取血液后,直接注入血培养瓶中,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如果同时作需氧和厌氧培养,应先将标本接种到厌氧瓶中,再注入需氧瓶,严格防止将空气注入厌氧瓶中。 2.采血时间以及血培养份数:在患者发热期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抗菌治疗前,用药前24小时内采集2~3次血液标本,可使细菌检出率高达99%。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的患者,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小时采血,亦可在寒战或发热后1小时采集血液标本。特殊感染患者采血培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可疑急性发热性菌血症、败血症患者: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在24小时内从不同部位采集2~3份血液标本培养。 (2)可疑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1~2小时内采集3份血标本培养,如果24小时后阴性,再采集两份血标本培养。 (3)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先采集2~3份血标本,抽血间隔60 min,24~36小时后体温升高之前,再采集2份血标本进行培养。因为1次血培养不足以说明问题,可能会遗漏阳性结果。

(4)可疑菌血症但血培养持续阴性时;应改变血培养方法,以获得罕见或苛养的微生物。 (5)在急性发热性疾病如脑膜炎、细菌性肺炎,需马上做抗菌治疗;或急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要紧急手术的患者,应立即从两臂分别取2份标本。 3.采血部位: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亚急性心内膜炎的患者,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疑为细菌性骨髓炎或伤寒患者,在病灶或髂前(后)上棘处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多次采血应在不同部位的血管穿刺以排除皮肤菌丛污染的可能。要避免从血管插管内取血,因插管常被污染,其培养结果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在不同部位取血,2次分离出同样菌种才是确定病原菌的有力证据。采血时要求严格无菌操作,防止皮肤正常菌群污染。 4.采血量:采血量与血培养的检出率相关,所以采血量一定要足够。成人一般为8~10ml/瓶,新生儿与婴幼儿为1~5 ml/瓶,骨髓采血量为1~2ml/瓶。 5.标本运送与保存:含血样的培养瓶应立即送往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应将其放在室温,切忌冰箱存放,因为某些苛养菌可在低温环境中死亡,而使培养阳性率下降。 二、下呼吸道分泌物(痰培养)的标本采取和处理 下呼吸道分泌物(痰)的细菌学检查对病原学诊断起着重要作用,但痰标本的质量往往难以保证,造成病原学诊断和实际引起感染的病原菌脱节,直接影响抗菌药物的应用、甚至耐药菌的出现或流行。痰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地带网检查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标本的采集:痰液标本最好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以深咳晨痰最好,主 要有自然咳痰法、支气管镜采集法、胃内采痰法、小儿采痰法和气管穿刺法等。

医学检验副高考试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历年真题精选文档

医学检验副高考试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历年真题 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第1小题:请注意:此题为多选题 提问:亚硝酸盐测定中,假阴性情况见于:备选答案: 1.细菌缺乏亚硝酸盐还原酶 2.尿量过多,硝酸盐被稀释 3.尿频尿急情况下留尿 4.食物中硝酸盐含量 5.尿液pH=8 6.泌尿道大肠 第1小题:请注意:此题为多选题 提问:亚硝酸盐测定中,假阴性情况见于:备选答案: 1.细菌缺乏亚硝酸盐还原酶 2.尿量过多,硝酸盐被稀释 3.尿频尿急情况下留尿 4.食物中硝酸盐含量 5.尿液pH=8 6.泌尿道大肠杆菌感染 7.泌尿道葡萄球菌感染 第2小题:请注意:此题为多选题。 提问:HCG测定用于: 备选答案: 1.男女性别测定 2.胎儿成熟度检测 3.早期妊娠诊断 4.判断胎盘功能 5.绒毛膜癌的协助诊断 6.乳腺癌诊断 第3小题:请注意:此题为多选题。 提问:用于化学法测定尿糖,以下哪些是对的?备选答案: 1.次氯酸钠可使尿糖出现假阴性 2.试验阳性时出现变化 3.为巳知偏差常规方法 4.葡萄糖氧化酶反应为特异性反应 5.过氧化物酶为非特异性反应 6.葡萄糖氧化酶法较葡萄糖激酶法好 第4小题:请注意:此题为多选题。 提问:有关管型与临床疾病的配对哪些是对的?备选答案: 1.透明管型-偶见于正常人 2.RBC管型-肾小球肾炎 3.上皮细胞管型-肾小管病变 4.蜡样管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5.脂肪管型-急性肾小球肾炎 6.肾衰管型-慢性肾功能不全 7.WBC管型-急性肾盂肾炎 第5小题:请注意:此题为多选题。 提问:粪便隐血试验中哪些是正确的? 备选答案: 1.化学法是基于Hb中的球蛋白有酶活性 2.病人服用大量维生素C可命名化学法为假阴性 3.金标法对上、下消化道出血均敏感 4.可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的一个筛选指标 5.金标法特异性强、灵敏度差 第6小题:请注意:此题为多选题。 提问:溶血性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常出现下列哪类红细胞? 备选答案: 1.镰状红细胞(这也是见于HBS病) 2.嗜多色性红细胞 3.有核红细胞 4.棘形红细胞(这也是) 5.裂碎红细胞第7小题:请注意:此题为多选题。提问:血小板数减少见于: 备选答案: 1.急性白血病 2.再障 3.慢粒早期 4.脾功能亢进 5.骨髓增生 6.溶血性贫血 第8小题:请注意:此题为多选题。提问:尿比重测定有哪些方法? 备选答案: 1.比浊法 2.化学试带法 3.比密计法(浮标法) 4.折射法 5.称重法 6.光学法 第9小题:请注意:此题为多选题。提问:白细胞中毒性变化包括? 备选答案: 1.中毒颗粒

临床基础检验学重点

1、血浆:于血液中加入抗凝剂,阻止血液凝固,经离心后分离出的上层液体即为血浆。 血清:是血液离体凝固后分离出来的液体。 血浆与血清的区别:离体血液凝固后的血清纤维蛋白原及一些凝血因子失去活性。 3、良好血涂片的“标准” ①血膜至少长25mm,至玻片两侧边缘的距离约为5mm。 ②血膜边缘要比玻片边缘窄,且边缘光滑,适用于油镜检查。 ③血细胞从厚区到薄区逐步均匀分布,末端呈方形或羽毛状。 ④血膜末端无粒状、划线或裂隙。 ⑤在镜检区域内,白细胞形态应无人为异常改变。 ⑥无人为污染。 4、瑞氏染色法细胞受色原理:1物理吸附与化学亲和作用2PH的影响3甲醇的作用4甘油的作用 5、技术误差:由于操作不规范或使用器材不准确造成的误差称为技术误差。这类误差通过主观努力可以避免或显著减小,属系统误差。 固有误差(inherent error):包括计数域误差、计数室误差和吸管误差。

6、 7、生理性变化红细胞数量受到许多生理因素影响,但与相同年龄、性别人群的参考区间相比,一般在±20%以内。 红细胞生理性变化与临床意义 8、病理性变化:病理性减少:按病因不同可将贫血分为3大类。此外,药物也可引起贫血。1)红细胞生成减少:①骨髓功能衰竭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等。②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如肾性贫血、缺铁性贫血(铁缺乏)、铁粒幼细胞贫血(铁利用障碍)、巨幼细胞贫血(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性DNA合成障碍)等。 2)红细胞破坏过多 3)红细胞丢失(失血):如急性、慢性失血性贫血。 9、原理HiCN法检测原理:血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除外)中的亚铁离子(Fe2+)被高铁氰化钾氧化为高铁离子(Fe3+),血红蛋白转化成高铁血红蛋白(Hi)。Hi与氰化钾(KC N)中的氰离子反应生成HiCN。HiCN最大吸收波峰为540nm,波谷为504nm。在特定条件下,HiCN毫摩尔消光系数为44L/(mmol?cm)。HiCN在540nm处的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根据测得吸光度可求得血红蛋白浓度。 10.红细胞平均指数:包括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考试重点总结doc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试题及答案 血清缺少什么?纤维蛋白原,某些凝血因子,1,2,5,8等 血液粘度与什么有关?与血细胞比容和血浆粘度有关 采血的方法和部位?一人一针,左手无名指内侧,成人肘部静脉。耳垂血血小板可能正常,其他结果都不正常 血细胞计数用什么抗凝?EDTA~K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用什么抗凝?肝素 凝血因子测定用什么抗凝?枸橼酸钠,比例是多少?1:9。血沉1:4 血钙用肝素 良好的血片具备哪些特点?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细胞分布均匀,边缘整齐,两侧有一定空隙 瑞氏染液的组成?碱性亚甲蓝,酸性伊红,甲醇 碱性环境中细胞带什么电荷?带负电,碱性环境中与碱性染料亚甲蓝结合偏蓝姬姆萨的染液组成?天青,伊红,甲醇,纯甘油 血涂片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瑞士 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到网织红细胞需要多长时间?3 天。网织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需要多长时间?2天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天后收网成网织红细胞 正常人血红蛋白含量最多的是?110-160,99%是HbA,HbA又叫还原血红蛋白,新生儿红细胞参考值?6-7 血红蛋白的色素部分组成是?亚铁血红素。蛋白质部分包括?珠蛋白 贫血的四大原因分别是?急慢性失血,红细胞寿命缩短,造血原料不足,造血功能减退 红N/100 白N/20 酸N/50 国际推荐血红蛋白测定方法?hicn 波长是?540,

血红蛋白含量静脉血比毛细血管低还是高?低10%-15% 贫血判断是红细胞好还是血红蛋白好?血红蛋白优于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的直径参考值?6.7-7.7 急性失血性贫血红细胞呈?正细胞正色素。慢性失血性贫血红细胞成?小细胞低色素。再障是正细胞正色素。缺铁性贫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不均一。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呈?小细胞均一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是地中海贫血, 靶形红细胞见于哪种疾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泪滴样红细胞见于?骨髓纤维化 点彩红细胞中的颗粒是?变性的RNA。网织红细胞中的是?正常的RNA。引起点彩红细胞的物质是?重金属中毒。红细胞的异常结构包括?点彩红,豪焦小体,卡波环,寄生虫,波是焦点,看着眼睛红。染色质小体就是豪焦 血细胞比容读取哪一层红细胞?还原。离心力是多少?2264。 引起MCV假性增高的疾病是?红细胞凝集,严重高血糖。引起MCH假性增高的疾病是?高脂血症,白细胞增多症。MCHC增高见于什么疾病?球型红细胞增多证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三种都减低,单纯小细胞MCHC正常其余两项减低,大细胞贫血MCHC正常其余两项增高,正细胞都是正常就不用记了 MCV,MCH,MCHC三者的关系是?MCHC=MCH/MCV 含量除以体积等于浓度 RDW反应了红细胞的体积分布,正常参考值是,11%-15%,值偏大说明分布宽,也就是不均一 网织红的参考值?25-75 正常人可见哪两型?34,最多的是4,再障的诊断标准网织红计数是多少?低于0.5%,绝对值是15, 红细胞生成有效用什么评估?用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 血小板存活好久?7-14天 网织红细胞计数用什么染色?亚甲蓝,染液与血液的比例是多少?1:1。计数的计算公式是?b/a*9 血沉加快最重要的因素是?红细胞缗钱状的形成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大纲(改)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大纲 学时:总学时117 (理论学时:57 实验学时:60) 学分:4.5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本科 教材:熊立凡主编,临床检验基础,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仸务 临床检验学(Clinical laboratory medicine)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其主要仸务是通过各种现代生物医学实验手段,对人体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细胞等进行检验,以获得有关病理变化、病原体和脏器功能状况资料,达到帮助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观察病情变化及了解预后的目的,并为预防疾病的医学研究提供客观依据。这门课程的临床实践性很强。 二、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紧密联系临床,掌握有关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成为具有独立完成常用临床检验项目,对实验结果具有分析和解释能力,并具有初步科研工作能力的检验医师。 三、实验要求: 实验教学以临床检验基本技术和操作为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常用临床检验基础的原理、操作、结果判定、质量控制及方法学评价。 理论考试:期末考试,笔试,闭卷,100 分记,占总成绩70%; 实验考核:根据实验考核办法,主要以平时上实验课次数及实验效果记分,以100分记,占总成绩30%。 六、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重点、难点: 本课程主要介绍临床检验基础所涉及的目前常用的临床检测或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操作要领、临床意义。其内容包括: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血液一般检验、血栓和止血一般检验、尿液标本采集及处理、尿液理化检验、尿沉渣检验、脑脊液检验、浆膜腔积液检验、

粪便检验、其他体液检验、脱落细胞检查等。 重点掌握临床检验技术原理、操作方法、质量控制、临床意义。难点是临床检验基础技术原理。 七、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临床基础检验的发展史。 2.了解临床基础检验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 3.了解临床基础检验在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 【学时数】 1学时 第一章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目的要求】 1.熟悉皮肤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及标本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掌握抗凝剂的作用原理及适用范围。 3.掌握血涂片的制备和细胞染色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 【讲授内容】 1.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2.皮肤采血法的部位、操作及注意事项。 3.静脉采血法的部位、操作及注意事项。 4.抗凝剂的常见种类、作用机理及适用范围。 5.血涂片的制备和细胞染色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 【学时数】 3学时 【思考题】 1.各种采血方法的优缺点及采集过程中注意事项。 2.各种采血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3.不同的抗凝剂作用机理及适用范围。 4.血涂片制备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5.各种细胞染色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6.如何对血涂片和细胞染色进行质量控制。 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 【目的要求】 1.掌握改良牛鲍计数板的结构与使用;掌握RBC、WBC显微镜计数法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 2.掌握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的原理、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了解其他测定方法的原理。 3.掌握红细胞MCV、MCH、MCHC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熟悉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4.掌握常见红细胞形态异常及临床意义。 5.掌握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原理、方法、质量控制及其临床意义。 6.掌握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原理、方法及影响因素、临床意义。 7.掌握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的原理、方法、质量控制和临床意义。 8.掌握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的原理、方法和临床意义。 9.掌握常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形态异常和临床意义。 10.掌握血液分析仪电阻抗法检测原理,熟悉其他方法工作原理及质量控制。 11.熟悉血液分析仪直方图、检测参数,掌握RDW临床意义。 【讲授内容】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微生物和微生物学检验(B1型题)_0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微生物和微生物学检验 (B1型题) 1、不会通过母婴途径传播的RNA病毒是 A.HAV B.HSV C.HCMV D.HIV E.HPV 2、通过性接触传播的RNA病毒是 A.HAV B.HSV C.HCMV D.HIV E.HPV 3、接种左旋多巴-枸橼酸铁和咖啡酸培养基,新型隐球菌呈棕黑色菌落的是 A.芽管形成试验 B.厚壁孢子形成试验 C.酚氧化酶试验

D.尿素酶试验 E.毛发穿孔试验 4、假丝酵母菌属中仅白假丝酵母菌阳性的试验是 A.芽管形成试验 B.厚壁孢子形成试验 C.酚氧化酶试验 D.尿素酶试验 E.毛发穿孔试验 5、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感染源为 A.患者 B.医院工作人员 C.探视者 D.陪同人员 E.未彻底消毒灭菌的血液制品 6、可作为共同传播媒介物引起医院感染的为 A.患者 B.医院工作人员 C.探视者 D.陪同人员

E.未彻底消毒灭菌的血液制品 7、不属于钝化酶的是 A.乙酰转移酶 B.核苷转移酶 C.磷酸转移酶 D.红霉素酶 E.CTX-M型酶 8、细菌对氯霉素的耐药机制为 A.乙酰转移酶 B.核苷转移酶 C.磷酸转移酶 D.红霉素酶 E.CTX-M型酶 9、具有高度变异性的肝炎病毒是 A.HAV B.HBV C.HCV D.HDV E.HEV

10、可形成包涵体的肝炎病毒是 A.HAV B.HBV C.HCV D.HDV E.HEV 11、耐碱不耐酸的细菌是 A.结核分枝杆菌 B.痢疾志贺菌 C.伤寒沙门菌 D.霍乱弧菌 E.脑膜炎奈瑟菌 12、细胞壁含脂类最高的细菌是 A.结核分枝杆菌 B.痢疾志贺菌 C.伤寒沙门菌 D.霍乱弧菌 E.脑膜炎奈瑟菌

血液及骨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血液及骨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一、标本采集 (一)操作方法 1.将患者拟采血部位放平,扎以止血带,选好静脉穿刺点,以皮点为中心用2.5 %~3 %碘酊从内向外周擦拭,待干后再以同法用75 %乙醇脱碘。消毒范围不得过小。2.以无菌手续由静脉取血5 ml ,立即注入适当的液体增菌培养基内,迅速轻摇,使充分混合,以防止凝固。 (二)注意事项 1.血液标本应在病人发热1 ~2 天内或发热高峰采集培养为宜,此时阳性率较高。2.培养基与血液的比例为10∶1 。 3.培养一般细菌用普通肉汤或酚红葡萄糖肉汤,培养对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用肝浸液或胰胨肉汤等。 4.采血和接种时应严格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杂菌。 5.磺胺和抗生素可影响细菌检出的结果。故在采集标本时应力争在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如果病人曾服用磺胺类药物,应在每100 ml 培养基内加对氨苯甲酸5 mg ,以防止磺胺类药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如果病人已用青霉素治疗,应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酶100 U/50 ml (青霉素酶不耐热,应在临用时加入)。若病人已用其他抗生素治疗时,可用硫酸镁肉汤增菌。 6.标本的采取应以提高阳性检出率为目的。 二、检验程序 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程序见下图。

三、检验方法及报告方式 (一)一般细菌的检验 1.标本接种于肉汤培养基后,立即置35 ±1 ℃温箱内孵育,每天取出一次观察有无细菌生长,应特别注意观察肉汤内有无混浊、沉淀、菌膜、色素、血液变色、指示剂变色等现象,并记录之。如有细菌生长,肉汤可呈现各种不同的生长现象,若发生混浊,大多可疑为革兰阴性杆菌;若均匀混浊有绿色荧光,则可疑为绿脓杆菌;上面澄清,下面有沉淀,可疑为链球菌;若见自下而上的溶血现象,可疑为溶血性链球菌;若呈现肉冻样凝固现象,疑为葡萄球菌;若表面有灰白菌膜,疑为枯草杆菌或类白喉杆菌。 2.当疑有细菌生长时,应以无菌操作挑取培养物涂片进行革兰染色镜检。一旦见有细菌生长,并能排除污染,应及时转种于血平板或其他培养基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